记一次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一次活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一次活动教案1
一、 教学目标:
1、 能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自由表达。
2、 将活动的经过说一说再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通过本次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习作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和训练点:
1、重点:初步学会仔细观察、自由表达。
2、难点: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恰当的表达。
3、训练点:能将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连句成段。
三、 教前准备:
1、 两种水果
2、 四个学生排练(学会说提示语,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3、 投影片一张。
四、 教学时间:
40分钟。
五、 教学过程:
(一) 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你们看现在讲台上多了一只箱子。它里面装着什么呢?老师要大家猜一猜。如果谁猜对了,就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二) 组织活动,指导表达。
1、 根据提示第一次猜测。(第一次,像小灯笼,像小船,甜中带酸,皮能做药。)
(1) 提出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分别怎么说,说了什么?
(2) 老师请四位同学上台,用简洁的语言为同学作提示。
(3) 学生猜测。
(4) 教师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说话。
引:提示的同学怎么说,说了什么?回答的同学又怎么样?大家的表现怎么样?
2、 提示第二次猜测。(第二次,土黄色的脸,脸上有绒毛,孙悟空的朋友,肉里有芝麻。)
(1) 明确观察要求:提示的同学怎么说,怎么做?回答的同学及其他同学又怎么表现?
(2) 四位同学再次提示。
(3) 学生猜测。
(4) 回忆过程,指导表达。
(三) 指导习作。
1、 明确习作要求:
(1) 可以写其中的一次猜测,也可以两次猜测都写。
(2) 至少把其中的一次猜测过程写具体,语句通顺。
2、 提示开头句,学生习作。(开头:今天,老师带领我们搞了“猜一猜”的活动。他先请四位同学为我们作提示……)
3、 教师巡视指导。
(四) 习作反馈。
(五)课堂小结。
记一次活动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有重点地把参观过程写清楚。
2、能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3、能较正确地表达参观后的感受和想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启发谈话,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2、明确要求:
自学课文,说说自己懂得了什么?
交流讨论。
习作的重点:
A、开头交待参观的时间和地点。
B、中间按参观的先后顺序写
C、结尾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学习例文
○自学《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说说例文是怎样记参观活动的。
○交流讨论。
○回忆指导——试写
第二课时
1、学生续写
2、习作讲评
(1)回忆本次习作要求。
(2)选取典型作文。
(3)根据习作要求进行评议。
3、修改自己的作文。
4、总结。
记一次活动教案3
习作要求: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学习的收获。可以说说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也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还可以谈谈活动过程中的见闻或趣事,……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使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记一次植树活动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奋力钻出土壤,树枝悄悄抽出嫩芽……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妈妈带我去农场种树了。
一下车,我们就领了小树苗,又拿了大铁锹,走到一大片梨树边上。我们首先找到一块空地,先让小树苗躺下来休息。然后,我就拿起铁锹干了起来。铁锹很高很沉,开始的时候,我拿着它直打晃。后来,几经磨合,我总算能让它听话了。可是,虽然土很软,我却每次只能铲下很少的一点儿。妈妈看见后边演示边告诉我:“让锹头往下伸,用脚踩在铁锹头的边上使劲儿往下踩。再往上翘就会铲起来很多土。”我按照妈妈教的方法,还真是不错,一下一下的快了很多。过了一会儿,我挖的坑有些模样了,再抬起头来看妈妈挖的坑,还没我挖的深呢。我就得意地说:“妈妈,咱们比赛吧!看谁先挖好!”妈妈笑了笑说:“好!孩子。树坑宽60-70厘米,深一米左右就够了。”我头也不抬的边挖边说:“知道了。”就加紧挖了起来。我想,我一定要给小树苗建造一个安全的家,让它很舒服、很快乐地成长。又经过一段时间无言的劳动,我和妈妈都把树坑挖好了。于是,我们开始协作了。当我们让小树苗在它的新家里站好之后,就一个人扶着树苗,一个人填土,很快就把小树苗栽好了。
看着刚栽好的小梨树, 我开心地笑了!我希望小树和我一起快乐成长!
这次植树活动结束了。当我依依不舍的'离开农场时,农场的孙伯伯说:“希望你们常回来看看。”我想“我一定会常回来看这个小伙伴的。”因为它孕育着希望,还叫我懂得只有播洒汗水,才能收获甜美……
孩子的话:
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我写了一个很长的开头,介绍了农场情况。可是,老师说,如果开头写得太多,就容易使文章头重脚轻,而且和中心联系不紧密的内容要略写。她还强调,写文章也要懂得放弃,有时候放弃会更美……所以,我只好忍痛把那一段删除了。
家长的话:
要想体味丰收的喜悦,先要懂得载种的辛苦。种树收获果实如此,练笔收获能力也如此……相信我的宝贝能理解。
老师的话:
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描述了一次植树活动。记叙文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文章运用“一下车”、“首先”、“然后”、“开始的时候”、“后来”……等词使得行文井井有条、流畅自然。另外,简洁的开头结尾使得全文紧紧围绕植树活动展开,使得文章紧凑精炼。
写活动是典型的记叙文,所以首要问题是确定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就是考虑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叙述得具体生动。教会学生应用一些表示时间或事情发展顺序的连接词,条理自然清楚了;引导学生回顾当时的所想、所言、所为,把这些描绘清楚,文章也就具体生动了。
记一次活动教案4
教学课题 :习作四:记一次体育活动
教学课时 :2课时 主备教师 李丹
教学目标 :
1.要求学生通过对运动员和观众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将场面写细致,做到有详有略,把比赛情节再现。
2.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
3.要求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改习作。学会修改习作的方法,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确定作文中心,写清难忘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为什么难忘,自己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或者留下怎样深刻的记忆。
教学准备及手段
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 在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曾经阅读了一组明星事迹的文章,他们的顽强拼搏精神为人们深深感动。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参加的体育赛事获的经历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要求学生通过对运动员和观众动作、表情、语言的描写,将场面写细致,做到有祥有略,把比赛情节再现。
2.要求学生学习评价和修改习作。学会修改习作的方法,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
三、提示习作方法:
1、用侧面描写你经历的赛事。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3、习作引路
记一次阳光体育活动
十月的第三周是我们金陵小学的“阳光体育健身”活动周,星期五下午则是五六年级的活动日。
那天下午,我们早早地带着小凳子跟随同学们迫不急待的跑到操场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有说有笑,整个操场顿时热闹了起来。老师安排我们坐下,运动员在前,我们这些啦啦队员们坐在后面。六年级的比赛项目有:男子单摇、女子单摇、男子1000米、女子1000米当然还有最激动人心的集体项目:跳大绳。
比赛前,运动员们忙着热身,裁判员则忙着准备比赛用的器材。场下的同学们一个个都伸长脑袋,翘首企盼比赛快点开始。我和另一名同学讨论我们班能不能得第一。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比赛开始了,首先是跳绳、踢键子和跳大绳,运动员们个个卯足了劲,使出了浑身解数,谁也不甘落后为班级争光。接着是男子1000米跑步,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运动健儿们都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只见我们班的蒲成磊同学有力地摆着双臂,两条腿飞快地交替着,速度快的像一只猎豹;我心里高兴极了,可是到了第二圈,他的脚步有些零乱了,速度也不如刚开始那会儿,渐渐地,他与其他对手已拉开了一段距离,他落后了,排到了第五位,只有两个同学还在他的后面努力地跑着,我的心里很着急,在场下拼命地喊着“加油”。跑到第四圈时,好几个同学的`体力明显不支了,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有的甚至开始一步一步往前挪,这时,刚才那些排位靠后的同学反而加快速度,渐渐超过了前面的同学,他们胸前的红领巾和背上的号码布随风飘舞,好象在为他们加油助威,场下的啦啦队更是喊得卖力:“加油、加油……”。虽然运动员们热得汗流浃背、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但是场下啦啦队的加油声,好像使他们忘记了疲惫,更加坚定了目标,拼命得向前冲去。
比赛结束了,我们班没有取得第一名,大家都觉得非常遗憾。但是老师对我们说:“名次得第几无所谓,重在参与,最重要的是咱班的每个人都尽力了,所以我们不后悔。”
比赛过去了很长时间,但运动员们在场上激烈拼搏的场面时常在我的脑海激荡。是的,我应该学习他们为了实现理想而勇敢拼搏,不懈努力的精神,用这种精神指导我的学习与生活。
四、指导修改习作:
1、朗读习作:推荐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朗读,看那些地方写得清楚,生动,感受写作深刻感人。那些地方尚存不足,需要修改和完善。
2、学生自评:朗读自作的同学自我评价。说说自己对这片作文哪些地方最满意,认为最有新意、最深刻,那些地方需要修改,引导学生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师生评价:看文章内容介绍是否明白、生动,是否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了感受,在评价中分享他人习作看到来的快乐。
4、师生互改:老师给学生面改,学生相互交换修改。
5、誊抄成文
板书:
记一次体育比赛
1.结合自己参赛的经历来写。
习作要求 2.力求做到有点右面,详略得当。
3.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
记一次活动教案5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找硬币“类似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感受后很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习作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习作兴趣
2、学生亲历整个找硬币的”活动的过程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在体验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学会由点到面的观察描写,写出人物内心感受、心理变化的方法。
教学程序
(一)故事唤起记忆,引发再次寻找的欲望。
1、讲述教师自己寻找某样东西的经历(一次在办公室寻找手表的暗扣螺丝。)主要讲述自己怎么找的,找时的心理。
2、引发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寻找过什么东西,当时什么心理。(二)“找硬币”活动启动。“找”“写”同步
1、同学们想不想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想)能说说理由吗?今天我们就来满足大家的愿望。看谁火眼金睛,第一个找到。教师课前应经安排好三个学生先后分别把硬币藏在自己认为很隐蔽的地方,教师最后也藏了一枚。所藏硬币的学生他们相互根本不知道对方藏在了哪里。[谈话激发起孩子们寻找的兴趣。]
2、老师和三位同学已经把硬币藏好了,说说这次找东西该怎么找?你想先从哪里先找?为什么?找时还注意什么?怎样帮我们最先找到硬币?(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总结概括)
3、看来啊,同学们对于需要注意的几点已经初步掌握了,下面我们分小组,选组长,同学们按照分好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快速寻找[提示:评选最佳眼力小组,激发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进一步激发兴趣。]
4、体验与写同步走。写下你此时的心理(没找前的'心理描写)(三)走近教室,体验寻找。“找”“说”“写”同步(注意每找到一枚就暂停一次,分阶段写下来)
1、引导观察体验心理(教师自始至终要参与活动中,更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体验)具体细节如下:
A、先布置要求:开始你怎么找的?,注意体会你找时的你的心理,谁第一个找到的?你(他)怎么找到的?你听到有人找到时什么心理?观察第一个发现者的表情、动作;其次说一说你刚才的体验围绕以上问题说;教师参与说观察所得。主要在全班同学开始寻找的情状;最后写下来把你体验到的观察到的写下来片段一(注重自己的心理描写,对其他人物的细致观察)
B、接着寻找,布置要求:你又是怎么找的?侧重引导观察教室内其他同学们都在怎样的寻找?其他同上。继续观察第二个发现者脸上的神情、动作,增加
揣摩他的心理;其次说一说你刚才的体验围绕以上问题说(这是对场面的观察写作指导,其次是渗透根据表情揣摩人物心理,学会对人物的细致刻画);教师参与表达,主要是对个别几个学生寻找时的动作描写;把刚才的体验观察所得写下来片段二
C、第三枚寻找同上。侧重注意引导观察教室内某个某个同学们在怎样的寻找?抓人物的动作,及神情(引导由面到点的细节描写);教师仍参与表达,但主要是对典型人物的表情的描写,及对人物心理的揣摩;还是先说后写片段三。
D、最后一枚是教师藏的,你想怎样找到?又是怎样找的?观察找到的同学又是怎样的神情?(教师可故意藏在很显眼的地方,如我在进行活动时就故意放在讲桌上的教科书里了,可惜粗心的学生们把书拿了两三次,愣是没发现。有意的渗透体验后的结果所得)教师说自己刚才的观察,注重从整体上,对学生察看自己教科书时的心理,及对察看学生的动作细节描写。目的引导学生对人物细节的刻画。片段三写下来
2、看来,找硬币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给我们带来了欢笑,叹息、自豪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在刚才找的过程中,哪一个情景令你印象最深刻,说给你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提示;互相诉说,让学生在分享中充实自己的素材,在交流中整理自己的思路,为下一步的写打下基础。]
(四)梳理素材,把握主题,尝试写作。1、“找硬币”活动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有意思的话题,真是千言万语,意犹未尽。那么,假如我们要围绕“找硬币”活动写一篇文章,你会从哪个角度入手?如可是以下:
1、可是有趣的一堂课或是一次活动2、做事粗心,吸取教训。
3、做事要讲究方法,总结经验。
4、不到最后不放弃,做事要善于动脑。5、小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6、学会了细心观察等写法
[提示: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展开话题,让每个学生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有的可说,有的可写,有所收获。]
2、四人小组交流,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
[提示:凌乱的素材反而让学生无所适从。对素材进行梳理,让学生把握主题,抓住重点,对素材进行取舍整理。]围绕主题写具体是重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目的,分别给予指导.。如以上几个体验所得,教师要分别进行组材,选材的指导,让学生弄清哪些内容,突出我的主题目的,我该写具体,哪些内容不重要要略写,或是舍去不写。
以第二个为例,写作确定的目的是“做事粗心,吸取教训。”围绕这一主题所选择的选材1、找之前心理的描写不妨侧重我的兴奋不已。
2、找的过程中,开始我怎样找的抓动作,突出我的急切贪功。
3、第一枚、第二枚找到后,又胜利者的神情,到大家的反应变化,以及我的更加迫切求币心理。
4、第四枚硬币,居然在我的眼皮底下拱手被别人发现。
(六)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对写完的要当堂读文、修改,以范例来讲评。
记一次活动教案6
【设计意图】活动作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题材。设计题目这认为,学生在学校除了常规的学习之外,一定开展了许许多多的课内或者课外的活动。因而题目的设置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能够写出真情实感。事与愿违,在真正的作文实践中。这一类型的作文,学生往往无从下笔。主要原因是:活动是过去式,细节根本记不清楚;在进行活动时只顾及活动的开展,根本没有仔细观察活动的过程,至于活动的感受、意义。由于进行活动时没有思考,到现在才进行回想就更加困难。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这样一堂活动指导课。边活动边指导写作。【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记叙一次活动的写作方法:写作顺序、详略安排、场面描写、人物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学会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3、培养学生活动后及时反思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词语训练(为写文章打下良好基础)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一盒乒乓球,另外还有两个塑料缸。一会我要邀请两组同学来参加一个游戏。谁想参加?看来大家都对游戏很感兴趣,那我先要进行一个选拔赛,选出表现最好的同学参与这个游戏。请读出白板上的词语(幻灯片出示词语)自由读
检验谁记住的最多,从中挑选2名同学,然后让这两名同学分别挑选队友参与游戏。
教师对观众提出要求:
1、观察参赛者的动作、神态,揣摩参赛者的心理活动。2、观察小乒乓球是怎么“活动”的。
二、夹乒乓球比赛(学生乐于参与,能写出真情实感)游戏规则:
分两组进行,每组3名同学参赛,将塑料缸中的乒乓球用筷子夹到对面桌子上的塑料缸中看哪个小组夹得更多。过程中手不能碰乒乓球,只能用筷子夹。如果乒乓球掉地,必须用筷子夹起来,继续游戏。
游戏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掌握活动节奏与氛围,还要不断提醒大家: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用筷子将乒乓球夹起来的?他们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乒乓球是不是很听话呢?他们队友之间如何配合的?将球成功的放入塑料缸的时候,心情怎么样?神态怎么样?比赛的气氛紧张吗?
三、说一说(口语交际是习作的前提和基础)请参赛者谈谈自己比赛时候的心情、比赛的感受?
请观众谈一谈观察到了什么?在谈之前可以向参赛者提出一个问题,解决自己的疑惑。三、写一写(在活动中写作,学生记录的是“现在时”)
参赛者以参赛者的身份来写,观众以观众的角度来写。把我们的笔作为镜头,将激烈的比赛定格。如果观众在写的过程中需要亲身体验一下“用筷子夹乒乓球”,可以向老师提出申请,自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片段(及时写作,及时指导,用集体的智慧助我成长)
写好的同学(2人,一个参赛者、一个观众)分享他的片段。大家支招,一同修改润色他的写作片段。
五、共同构思开头结尾,留有创作空间
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头脑风暴,构思文章的开头结尾,同时留有一定的创作空间,让学生课下自行完成习作。
附件:
有趣的“夹乒乓球比赛”
今天,老师一进门就拿着一个放着乒乓球的盆子和二个空盆子,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夹乒乓球比赛!”同学们一听,立刻欢呼起来。
比赛前,老师告诉我们游戏规则:比赛分两组进行,每组3名同学参赛,将塑料缸中的乒乓球用筷子夹到对面桌子上的塑料缸中看哪个小组夹得更多。过程中手不能碰乒乓球,只能用筷子夹。如果乒乓球掉地,必须用筷子夹起来,继续游戏。
啊!能夹住吗?不管了,硬拼了!我们都跃跃欲试,期待着比赛的开始。终于经过激烈的记词语选拔赛,选出了参赛队员。老师宣布:“比赛正式开始!”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振作起来。我们队是我先上场,我的心怦怦直跳,十分紧张。我拿起两根筷子,试着夹起一个乒乓球,谁知,乒乓球一下子就滑走了,唉!白费力气!这次我对准了一个乒乓球,刚想夹起来;但是,它一会往东,一会往西,就像个淘气的小孩。我心里很生气,哼!就不相信征服不了你!经过我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夹起一个乒乓球。我小心翼翼地夹着它,像夹着一个宝贝一样,丝毫不敢大意,脚下走的非常稳。终于成功运到对面的盒子里。太好了!夹中第一个球了!队员们都欢呼起来了!由于我们队都是女生,全部女生都为我们鼓掌欢呼。再一回头,只见男生都在说换人换人!换成了大力士周启泓,但还是夹不起来;后来,他好不容易夹起一个,刚想运过去,但是男生一喊:“换人!”周启泓手一抖,乒乓球掉了,他只好自认倒霉。我心想:“男生也太差了吧!”于是我又迅速跑回去,一个接一个地运到另一个盆子,女生们都在喊:“加油!……”我鼓起勇气,当夹最后一个乒乓球时,我有些措手不及,所以掉球了,男生眼疾手快地抢过球运过去了,不过没关系,胜负已经定了。
最后,我们女生夹了8个球,男生夹了3个球。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胜利了!这次比赛真是既紧张又刺激,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稳重,决不能手忙脚乱。队友之间也要充分信任,发挥团队精神。
片段
我第一个上场,“老天保佑我能夹4个乒乓球!”我一边想一边拿起筷子,只觉心跳加速,走到放球的盘子前,我的心都快要从嗓子里跳出来了,两手发抖、两腿发软。可能是平时用筷子用少了,我夹一个掉一个,乒乓球就是跟我过不去,我越紧张,越是夹不起,最后只夹了可怜的3个。
记一次活动教案7
活动分析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所以学生的习作要么是模仿别人的优秀作文,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是流水账式的叙述,空泛笼统。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是坐着想,是“挤牙膏”式的写作文,自然文章无情而言,无理而道。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活动型作文教学正是探索解决这首要问题的模式之一。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开始练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信心。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懂得写作源于生活活
教学过程
(老师发给每桌同学一张白纸)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板书:架纸桥)用两个文具盒当桥墩,让纸桥能稳稳地托起一本书。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快和同桌动手做做看。
(生七手八脚搭纸桥。)(第一轮实验结束。)
老师:同学们办法可真多。当老师提出架约桥的要求时,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楞了一下,要让一张纸托住一本书,这怎么可能呢?
生:我想老师一定是在哄我们吧。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师:那么你和同桌是怎么架桥的?成功了吗?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
生:我和同桌折来折去,纸都被折得皱巴巴的了,却始终想不出办法来。后来我想把它折成纸盒的形状,刚要试,老师就说“停”,真可惜。
生:开始时,我们把纸直接放在文具盒上,一放书,纸就塌下去了,根本不行。后来我们乱折一通,对折了好多次,折成很细的长条,再放上书,终于成功了!
……
师:刚才实验时,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同学有的坐着,有的站了起来,教室里乱哄哄的。
生:我听到大家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师:是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七手八脚地忙开了,那情景,用个成语形容,就是八仙过海——( )
生:各显神通!
师:把你刚才想的、做的、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在作文本上。
(生写一段话,交流。)
生:听说要做实验,我们可开心了!老师一说“开始”,我和毛铭就忙开了。毛铭把两个文具盒放在两头,我把白纸在上面轻轻一放。嘿,真简单,成功了!正在我们得意的时候,老师走来说:“别忘了纸桥要承受一本书的确重量呢。”啊?我俩像泄气的皮球趴在桌边。眼看别人都要做完了,毛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我们从前排的同学那里偷来了办法,用橡皮做桥墩,哦,成功了。
师:你把实验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尤其是“开心”“泄气的皮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等把心理活动写得很生动。如果把实验的要求、器材等交待清楚,会让读者感觉更明白。
生:奇怪,今天的三(4)班怎么这么热闹?同学的手里都拿着一张白纸摆弄来摆弄去,这是在干什么呀?告诉你吧,是我们正在做实验呢!老师说:“用两个文具盒当桥墩,在中间架起一座纸桥,让纸桥能稳稳地托住一本书。”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就像炸开了锅,真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的同桌柴雨琳可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她一把抢过白纸说:“我来!”说着将纸的两头夹进了文具盒里。我呆着没事干,拿来书本就往上放。太性急了,“嗵”,桥塌了!
师:写得太精彩了!尤其是开头,特别吸引人,还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嘴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喜欢活动,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老师让学生从动手实验,就像一个热身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老师提出架纸桥的要求时,你是怎么想的?”“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帮助学生轻松“摄取生活素材”。真可谓快乐地体验,轻松地写作。)
师:祝贺同学们第一次架桥成功。现在我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用任何辅助物,只在纸上“做文章”,你能想办法让纸桥托住一本书吗?
(学生纷纷实验,但均以失败告终。)
师:不行吧?谁有办法?(无人举手)这叫“面面相觑”。
生:同学们一个个像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
生:像打了败仗的士兵垂头丧气。
师:不过,我有办法!信不信?(生有的说信,有的说不信。)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监督公证,看我有没有耍花招,好不好?
生:(大声)好!
师: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师像折扇子一样,将白纸折成了M形,架在了文具盒的两端。)
师:现在我要放书了,看我的”牛皮“有没有吹破。(放书,纸桥丝毫没动。)
师:我的纸桥不仅美观,而且坚固,它至少还能托住房两本书,信不信?
(另两本书也被平稳地架在了纸桥上。师拿着第四本书,故意把耳朵凑到纸桥边)
师:我的纸桥说:”再来一本也没问题!“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的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砰砰直跳,担心约桥会倒塌。
生:我为纸桥捏了一把汗。
(师放第四本书成功,学生一阵欢呼,放第五本时,桥塌了。)
师:请小小公证员作公证吧。
生:刚才我看到老师把纸像折扇子一样折成了M形,托住了四本书,没有用其他东西帮忙。
师:同样是一张薄薄的纸,为什么折成M形,能随的力量就大了呢?
生:是不是因为折过后纸变厚了呢?
生:M里有三角形。数学老师说过三角形又能起到稳定的作用,所以当纸桥托住四本书时,还是纹丝不动。
师:你们讲得都有道理。折成M形,纸的厚度增加,张力就大啦,能随的力量也就大了;三角形又能起到稳定的作用,所以当纸桥托住四本书时,还是纹丝不动。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么做实验的?
生:老师先把纸折成M形,就像我们小时候折扇子一样来回折,然后架在文具盒的两端,接着放上书本,还请×××做小小公证员呢。
师:刚才同学们是怎样观看的?教室里气氛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现在,把老师实验时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情景写下来,用“老师神气地说:我能行!只见……开头。”
(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生:老师神气地说:“我能行!”只见她拿着白纸来回折着。我一看,这不是折扇子吗?折扇子干什么?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师把折好的纸桥架在了两头的“桥墩”上,说:“现在我要放书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眼睛盯着老师手中的白纸,脖子伸得长颈鹿还长。一本书放上去了,纸桥纹丝不动。两本、三本,小小的纸桥居然挺过来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低下头在桥边侧耳倾听,得意洋洋地说:“我的纸桥可说了,再来一本也没问题!瑞在你的心情怎么样?”“胆小鬼”李紫提心吊胆地说:“别放了,我怕桥会塌的。”我们男生都大声地喊着:“放!放!”老师真要放了,教室里安静极了,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见。老师小心翼翼地把书放上,纸桥动了动,又稳住了。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师:你真会观察,将老师的动作、语言描写得很具体。用上了“站了起来”“盯着”“伸得比长颈鹿还长”“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见”等等,突现了教室里的紧张气氛,要是能把为什么随力增大的原因写上去,那么文章就更具体了。有没有同学写这部分内容?
生:同样是一张薄薄的纸,为什么折成M形,能随的力量就大了呢?老师自动控制我们:折成M形,纸的厚度就增加,张力就大了,能随的力量也就大了。哦,原来是这样!我们恍然大悟。
生:老师,我再加一句:这堂课不仅有趣好玩,而且让我们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真有意思!
师:哦,还不一个总结发言,真不错!同学们,如果在刚才写的两个片断之间加上过渡句,再拟一个自己满意的题目,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记一次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记一次活动》教案02-25
记一次活动教案7篇11-23
《记一次活动》教案5篇02-25
记一次活动作文教案01-27
记一次活动作文教案范文08-24
《记一次劳动》教案08-29
记一次义卖活动01-22
记一次采访活动05-07
记一次集体活动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