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1
社会活动:玩滑梯
活动目标;
1、 在集体活动中学会轮流和等待。
2、 形成同伴之间谦让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了解哪些是正确的行为,那些是不安全的'行为。
2、 教学用图,《玩滑梯》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谈话:
“谁玩滑梯是正确的?”
“谁玩滑梯是不安全的?”
“什么是轮流?大家一起来排队试试看。”
理解图片
3、 师生共同理解图片
活动评析:
玩是幼儿共有的特点,如何培养幼儿正确的玩法,是幼儿上了幼儿园基本要学的,要让幼儿在学习,玩耍的过程当中理解并掌握知识才是幼儿来幼儿园的目的,也同时激发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兴趣。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2
活动目标:
1、收集、筛选夏季用品,了解物品的特性,把相同的物品归在一起。
2、喜欢参与分类,能耐心按规则进行操作。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夏季用品(太阳镜、草帽、擅自、短袖衫、短裤、凉鞋等)带到幼儿园,并做好标记。
2、准备2-3个物品架,及"夏季用品展示会"的标牌。
活动过程:
一、我带来了什么
1、教师出示围巾和扇子,请幼儿辨别哪个是夏季用品,哪个不是,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选出各类夏季用品。
3、幼儿依次介绍自己带来的夏季用品。说说带来的夏天用的东西叫什么,有什么用。
二、我来分一分
1、请一幼儿(带来的物品较多)将自己的夏季用品一一展示出来。
2、其他幼儿轮流将自己带来的.物品与以展示的物品进行比对,把相同功能的物品归放在一起。请你找一找,这里展示的有没有和你手里的是一样的,有的话就放在一起。
3、归类之后检查是不是所有物品都已准确归位。如果发现不同种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可以拿出来请幼儿辨别。
4、小组尝试摆放,将同类夏季用品放在一起。
5、幼儿数一数已分类的物品,比一比哪种夏季用品比较多。
三、参观夏季用品展示会
1、幼儿参观自己摆放物品的展台,教师示范讲解:这是我们小一班的夏季用品展实惠,我们小朋友带来了XX、XX……
2、请幼儿轮流做解说员,简单介绍夏季用品。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3
活动目标;
1.知道好吃的东西要一起分享,学习与他人分享。
2.学说分享的礼貌用语“请”,“谢谢”。
3.体验和他人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洗干净手。
2.自制PPT。
3.桔子、托盘、湿毛巾、奖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要到小猪的果园里去参观,来,让我们坐上小汽车,一起出发吧!教师:小猪的果园到了,你们看。播放ppt,参观果园(桔子、梨、柚子、冬枣、等),认识秋天丰收的水果。教师:这是什么水果?你吃过吗?味道什么样?
(二)创设情境,学习礼貌用语。
教师:小猪有这么多的水果丰收了,它会怎么做呢?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兔PPT教师:小猪的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猴PPT教师:小猪又打给谁了?出示小猪打电话给小熊PPT教师:还有谁也是小猪的好朋友?教师:小猪们,你们打完电话好朋友都来了,你们开心吗?
(三)感受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1.出示小动物一起分享水果的画面。教师:瞧!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小动物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小猪的心情会什么样?讨论:小猪是什么样的小猪?你们喜欢它吗?教师:原来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起吃就是分享,分享是一件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教师:你有好朋友吗?你跟它分享了什么?怎么分享?
2.出示桔子,教师示范剥桔子。教师:小猪给老师也送来了一个水果,是什么?我想跟你们一起分享这个桔子,这么多人,只有一个桔子,怎么吃呢?教师示范剥桔子过程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品尝桔子。
教师:我们一起分享桔子,我真开心,你们开心吗?我们应该感谢谁?
3.幼儿拿桔子和别人分享。教师:小猪也给我们小朋友送来了很多桔子,就在后面桌子上的托盘里,请你们每人去拿一个跟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教师:在家里你有好吃的会跟谁一起分享?结束:除了分享水果,在幼儿园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分享呢?让我们回教室去找找吧!
活动反思: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在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如:和家人分享食物,和同伴分享玩具。
2.区域活动:提供各种水果的轮廓图,幼儿进行涂色,巩固对水果的认识。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4
活动目标:
1.体验小熊孤独和快乐的情绪,
2.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微笑所带来的快乐。重点:体验小熊孤独和快乐的情绪。
难点: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故事课件、小熊手偶、镜子、人手一份制作微笑卡片的材料、音乐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各种情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孤独的小熊和快乐的小熊图片,通过对比引导幼儿感受孤独的情绪。
1.幼儿观察两只小熊,说出它们不同的表情。
2.通过对比,感受小熊没有朋友的孤独的情绪。
二、播放课件,幼儿分段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熊从孤独到快乐的情绪。
1.幼儿观看课件,教师讲故事的前半段提问:为什么小猪和小猴不和小熊玩?没有朋友的小熊它有什么感受?小朋友,你们什么时候也感到孤独?我们帮帮小熊,它怎样做就会交到朋友了?为什么?
鼓励幼儿来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小熊找到朋友。结合自己的生活中找朋友的方法,与小熊产生互动,将幼儿想出的好方法告诉小熊,引导幼儿发现“微笑”的交往作用。
2.幼儿观看课件,教师讲故事的后半段
提问:看到会笑的小熊,小猪和小猴怎样做了?为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小动物们喜欢的不是小熊圆圆的'鼻头,也不是小熊红色的领结,小动物们最喜欢的是小熊的微笑。
三、通过照镜子、和同伴舞蹈,感受快乐的情绪。
1.幼儿一起照镜子,感受自己的微笑和同伴的微笑。
2.播放歌曲,幼儿和同伴一起快乐的舞蹈,感受微笑所带来的快乐。
教师小结:小朋友笑的时候真漂亮!微笑不仅能使别人喜欢我们,还有利于身体健康呢!如果经常微笑,我们就很少生病,而且越长越漂亮!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四、播放课件,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微笑,进一步发现“微笑”的作用。
提问:这是谁?她在哪里微笑?你看到她的微笑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原来微笑不仅能让我们交到好朋友,它还能让我们不害怕、大口吃饭呢,微笑的作用可真大!
五、师幼一起传播微笑,制作微笑卡片。
六、延伸活动:将微笑卡片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交到更多的朋友。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5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标记图,难点是鼓励幼儿大胆用普通话地说出毛巾、杯子的名称,并能学说一句简单的话“这是我的××。”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标记图、知道自己放毛巾、杯子的地方。
2、学习用普通话说出毛巾、杯子的名称,并能学说一句简单的话“我是我的××”。
3、教育幼儿讲卫生、不乱用他人物品。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形象标记图,每人两张(同样的)
2、录音机、磁带(肉录“找朋友”音乐)
3、教师在贴标记图处点一圆点,作为贴标记图的位置。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标记图
1、老师出示标记图,请幼儿从中选一种动物做朋友(两张)。老师说:“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一个小动物做朋友,告诉大家谁是你的好朋友?”请几个幼儿举图说一说,并让同组的幼儿互相看看、说说:“这是××,它是我的好朋友。”老师巡回帮助指导。
2、分组游戏:每人将标记放在桌子的中间,幼儿一边绕本组桌子一边随音乐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歌唱完,每人找到自己的标记图。(玩两遍)。
二、确定毛巾、杯子位置
1、出示毛巾,问幼儿:“这是一块什么?毛巾有什么作用”,(启发幼儿说出:能擦手,能洗脸等)。
2、出示杯子,问幼儿:“这是一只什么,杯子有什么用?”(启发幼儿讲出:可以喝水、喝牛奶等)
3、老师提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块毛巾,一只杯子,放在一起随便拿用很不卫生,容易染病。谁有好办法让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启发幼儿说出把好朋友贴在旁边作标记。)
4、请幼儿把两张杯子标记图分别贴在毛巾、杯子旁的圆点处。
5、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毛巾、杯子在哪里?把好朋友贴在哪里?并指给大家看。问和这些幼儿同组的小朋友,他说的对不对。
6、幼儿手指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说出:“这是我的毛巾”,“这是我的杯子”。
三、小结:以后小朋友要用毛巾、要喝水,就到你自己的好朋友这里来。找好朋友时,注意要仔细看清楚,不要找错了,要用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如“快快找到好朋友”。游戏时比比谁最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可在毛巾处,也可在杯子处。)
日常教育活动渗透:
日常生活谈话、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动物朋友喜欢吃什么,长得什么样等。
家园配合:
1、让幼儿从动物标记图中找到自己的动物朋友,并带回家放在自己的毛巾、杯子处。
2、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动物朋友”的习惯或特征。
3、在“家园联系栏”内谈毛巾分杯杯必要性。
4、要求幼儿在家里也能做到分巾、分杯。
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
改变过去老师先贴好标记图再按座位等顺序分配给幼儿,然后教其认识的做法。采取“自选―练习―寻找”的方法,让幼儿有更多的自主权。这种尊重幼儿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幼儿尽快熟悉了周围环境。
小班社会活动设计--我的`一家人
设计意图:
家庭成员是幼儿最亲近的人,让幼儿初步地了解家庭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的工作,感受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是激发幼儿关心父母家人情感的基础。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实现,重在激发情感,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关心家人、爱父母。由于幼儿认识水平的限制,所以,在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时,仅限于知道爸爸妈妈在哪里工作、干些什么(工作的主要内容)。因幼儿间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师在准备制作材料时,还要因人施教。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及别的幼儿的父母的工作。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录像。
2.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
3.录音机、摄像机。
4.彩色皱纹纸若干、橡皮泥及辅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册子。
过程建议:
1.谈话:我的家人。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体观看生活录像。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爸爸”等。
(2)幼儿大胆表述,教师记录在小册子上。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
2.幼儿思考、讨论:
(1)家中成员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2)爸爸妈妈天天要上班,可辛苦了。如果小朋友们天天跟着爸爸妈妈,那他们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不能跟着爸爸妈妈,那到哪里去呢?你喜欢到幼儿园来吗?为什么?
3.为家庭成员送一件礼物。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3)激起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的愿望。教师引导: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饿,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条、点心等)
让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指导。
延伸提示:
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家人为小册子添加相关的内容(趣事、爱好)。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6
设计意图
围棋一直是我园的特色课程,十多年来,我们深深体会到,黑白世界中演变出的无数有声有色的“战局”,开掘了幼儿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有研究表明,孩子学围棋的最佳年龄是5岁左右,我园开展围棋教学是从小班下学期开始,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意在让孩子们在初入围棋之门就感觉“棋乐融融”,萌发对围棋的喜爱之情。
活动目标
1.认识围棋棋盘、棋子,知道下棋要下在交叉点上。
2.能够正确迅速地寻找到围棋的交叉点。
3.在活动中不与他人碰撞,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配有围棋儿歌的音乐。
2.大围棋盘一块,立体围棋格一个。
3.围棋子若干。
4.地面上画有围棋盘。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进场
1.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锻炼锻炼身体吧。”
2.幼儿随着音乐边跳边进场。
(评析:我采用了小朋友非常熟悉的《健康歌》音乐,欢快鲜明的节奏、热烈奔放的旋律风格一下子激发了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将原有歌词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围棋儿歌,更加切合本次活动主题,且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
二、认识棋盘和交叉点、棋子
1.认识棋盘
(1)师:“看,今天小黑和小白两个好朋友来到了这里,我们跟他们打声招呼,他们的家在哪儿呢?”
总结:他们的家叫棋盘。
(2)师:“棋盘是什么样子的?棋盘上面有什么呢?”
总结:棋盘是方方的,上面有许多横线和竖线。
2.认识交叉点
(1)师:“小黑和小白要回家了,谁来送他们回家?送对了吗?”(请两个小朋友将小黑和小白送到棋盘上)
(2)小黑送到了横线上,教师出示立体的围棋格演示横线太窄,小黑站不稳,会掉下去,所以横线和竖线都不是他们的家。
(3)小白送到了围棋格中,教师同样演示围棋格中间是个陷阱,小白会掉下去,所以围棋格也不是他们的家。
(4)送到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上对不对呢?教师出示立体的围棋格,演示小黑和小白站在交叉点上很稳,所以交叉点才是他们的家。
3.认识棋子
(1)师:“小黑先回家,小白后回家,它们玩轮流回家的游戏叫围棋,小黑是黑棋,小白是白棋。”(教师示范操作)
(2)请小朋友送另外两个黑棋和白棋回家,检查是否送到交叉点上,再进行一次。
(评析:此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围棋的有关知识,我创设情境,让幼儿送小黑和小白回家,引出他们的家到底在哪里的问题,立体的围棋格通过稳与不稳的区别生动地演绎了为什么交叉点才是他们的家,小朋友先看再送最后评价,了解了棋子与交叉点的重要关系。我还通过小黑、小白的先后轮流回家,暗示了围棋的基本规则,使幼儿对围棋知识有了粗浅理解。)
三、玩“找交叉点”游戏,巩固围棋知识
1.在地面棋盘上找交叉点
(1)师:“地板上也有一个大棋盘,请小朋友找找交叉点在哪里,小朋友屁股底下有大棋子,等会儿请你把大棋子送回家去。”
(2)幼儿找交叉点站好,教师检查是否正确。
2.游戏
(1)师:“小朋友拿的棋一样吗?谁是黑棋宝宝?谁是白棋宝宝?等会儿请你去找个好朋友一起玩游戏,两个好朋友必须一个是黑棋,一个是白棋。”幼儿在音乐声中玩“找朋友”的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2)师:“听,可能是大狮子来了,我们应该躲在哪里才安全呢?等会儿听到信号赶快躲到交叉点上去。”教师帮助个别幼儿。
(3)游戏再完整进行一次。
(评析:小班孩子的注意力不稳定,我不断变换教学方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地面上的大棋盘为幼儿创设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幼儿通过个别寻找交叉点并正确摆放围棋,懂得了下棋要下在交叉点上的道理,而且内化为技能,在后面的游戏中听到狮子音乐的信号,能迅速正确地躲到交叉点上。)
四、韵律活动表演
1.师:“大狮子灰溜溜地走了,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庆祝胜利吧。”
2.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表演围棋操。(评析:让幼儿拿着围棋表演围棋操,一来舒缓了刚才躲避狮子时的紧张情绪,二来让幼儿感觉到学围棋就像玩游戏般快乐。)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真聪明,躲过了大狮子,老师奖励你们黑、白颜色的糖果,回去后请你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吃,怎么吃呢?你吃一颗黑的,我吃一颗白的,轮流吃。”
活动评析
小班孩子具有好玩、好动、爱游戏的特点。如果采用灌输围棋知识的方法,会扼杀孩子对围棋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把呵护孩子的兴趣放在首位,着力围绕“趣”来展开。
一、渗透增“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说:“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如果纯粹对幼儿进行围棋教学,色彩的单调、方法的单一、内容的`枯燥肯定会给幼儿带来乏味的感觉。我把健康领域中的游戏渗透到围棋教学中,巩固了幼儿对交叉点的认识,强化了幼儿寻找交叉点的技能。还整合了音乐《找朋友》与《狮王进行曲》,大大增加了围棋教学的情趣。
二、情境激“趣”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同化和顺应平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兴趣是同化过程的一种动力。”因此,我精心创设符合小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情境,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我将黑棋和白棋以可爱的娃娃形象出现,牢牢锁定孩子们的注意力,棋盘比作围棋的家调动起了孩子们温馨的生活经验,较好地完成了“认识棋盘、棋子”的教学目标。我再以小黑和小白要回家为由请小朋友送它们回家,更是激发了孩子的参与积极性。
三、“趣”破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知道下棋要下在交叉点上,并能找到交叉点。我采用了直观法,利用立体的围棋格直观地表达了棋子要落在交叉点的道理,教学重点顺利突破。还在地面上布置了一个大棋盘,先是几个幼儿示范找交叉点,强化大家对交叉点的认识,接着让全体幼儿去站位,符合小班孩子好动的特点。幼儿在看、找、站的系列活动中,提高了观察、判断能力,寻找交叉点的技能得到了有效强化。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7
小班幼儿个体间的交往、交流较少,各种游戏基本以单独活动为主,与同伴间的情感交流不多,对同伴的关注也很少;对成人情感过于依恋;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等。基于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各种行为及情感特征,我设计了社会活动《我的朋友在哪里》。旨在通过此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与好朋友合作游戏的快乐、好朋友不见后的焦急、再次见到好朋友后喜悦的情感;教育幼儿不随便离开集体,不跟陌生人走;引导幼儿乐意结识新朋友。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和同伴之间的交往,体验与同伴共处的乐趣。
2.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知道不随便离开集体,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装备
1.不同颜色的布若干块,各色布条各四个。
2.用布条在小椅子上系成蝴蝶结,有相同颜色蝴蝶结的小椅子两两绑在一起。
3.幼儿的'手腕上或手臂上系上蝴蝶结(两个幼儿蝴蝶结的颜色相同,但分别系于腕上和手臂上)。
4.地上贴红色圆圈一个。
5.大棒棒糖几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根据蝴蝶结的颜色两两拉手,找到自己的小椅子坐下来,简单认识自己的朋友。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呀?
幼:我的好朋友是×××。
评析: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规则意识尚处于刚刚建立的阶段,因此将小椅子上系上蝴蝶结,既能引导幼儿根据蝴蝶结的颜色快速找到自己的小椅子,且便于游戏过程中幼儿分组和交换角色时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根据小班幼儿活动游戏化、情境化的特点,给两两幼儿手腕上或手臂上系上色彩鲜艳的蝴蝶结,让“小蝴蝶”两两找到朋友,便于幼儿间结伴游戏和游戏时角色的区分。而在准备“蝴蝶结”时,注意选择色彩艳丽的布,让每一对幼儿的蝴蝶结的颜色与其他的区别较明显,使幼儿易于寻找朋友。
2.师用彩色布蒙住脸作“躲猫猫”游戏,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1)带领幼儿第一次玩“躲猫猫”。
师:“躲猫猫”好玩吗?
幼:好玩。
师:你们想不想玩?
幼:想。
师:请蝴蝶结系在手臂上的小朋友从椅子下面拿出布,盖在头上,到圈里来躲躲好;请蝴蝶结系在手腕上的孩子先蒙住自己的眼睛,等好朋友躲好后再来找。
师带领找的幼儿边唱自编歌曲“我和好朋友,来玩躲猫猫,我的朋友快躲好,一会儿我们就来找,找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了”,边找自己的朋友。找到朋友后,拥抱朋友,表达喜悦的心情。
(2)引导幼儿交换角色,再次玩“躲猫猫”的游戏。
师:找到朋友是不是很开心?
幼:是。
师:想不想再玩儿一次?
幼:想。
师:这次请蝴蝶结系在手腕上的小朋友到圈里来躲猫猫;蝴蝶结系在手臂上的孩子蒙住自己的眼睛,等朋友躲好后再来找。
这时,另外一位老师用棒棒糖吸引走“躲猫猫”中的一个孩子。
评析:抓住幼儿爱玩“躲猫猫”游戏的兴趣点,让一对好朋友轮流扮演躲猫猫的人和寻找的人,并交换角色再次游戏,趁幼儿投入地进行游戏时,让另一位老师悄悄带走一名幼儿,为幼儿体验朋友不见后的焦急情绪做准备。
师带领找的幼儿边唱边找自己的朋友。找到朋友后,与朋友一起坐回自己的小椅子上。这时×××发现自己的朋友××不见了,急得哭起来。
3.引导幼儿猜测和寻找××小朋友。
师:“××不见了,他可能去哪了?”
幼1:被他妈妈接走了。
师假装打电活验证,没被妈妈接走。
幼2:到小×班了吧。
师进行验证,也没有。
幼3:被坏人带走了。
师:呀,真的被坏人带走了可怎么办呀?他的爸爸妈妈肯定要急死了!你们是不是也很着急呀?
幼:嗯,是的。
师:我们怎么做才能找到他呢?
幼:打电话,请110的叔叔帮忙。
师:嗯,这是个好办法。
师假装拨打110报警,请警察叔叔帮忙寻找。
师:也许刚才他躲到其他什么地方了,我们自己也来找找吧!
带领幼儿一起到××可能会去的地方去寻找,呼喊。
另外的那位老师将孩子带来。带领幼儿询问:“××,你去哪儿了?我们大家都急死了!都很担心你,你的好朋友都急得哭了!”
教育幼儿:以后可不能随便离开大家,更不能跟不认识的人走。
评析:在引导幼儿猜测“朋友可能去哪儿了?”“不见了,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将幼儿着急、担忧的情绪激发出来,然后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尝试寻找的多种方法,将幼儿的情绪体验进一步提升。当朋友失而复现时,使幼儿能更强烈地体验到再次见到朋友后的的喜悦之情,适时教育幼儿“不随便离开集体、不跟不认识的人走”,从而增强幼儿的自我防护能力。
4.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乐意与新朋友一起玩。
师:“××回来了,我们来庆祝一下吧,去找个和你蝴蝶结颜色不一样的新朋友一起玩游戏吧。”
幼儿两两边唱《找朋友》边游戏。
评析:用幼儿熟悉且乐玩的游戏《找朋友》,激发和引导幼儿主动找新朋友玩游戏,从而将幼儿对好朋友的理解进一步扩展和提升,也使整个活动的意义得到升华。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8
设计意图:
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都拥有较多玩具,如何真正发挥玩具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小班孩子尤其依恋玩具,玩具往往被他们视为有生命的玩伴。为此,我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活动。
目标:
1.认识几种玩具,知道它们的玩法,并尝试用简短的语句表达。
2.尝试通过玩具结交朋友,体验分享的快乐。
准备:
1.每桌一篮玩具,幼儿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2.教师准备小熊、小汽车玩具。
3.背景音乐。
过程:
一、了解两种玩具的玩法
(一)小熊
1.出示小熊玩具。
师:今天有客人朋友来我们班,是谁呢?(出示小熊)原来是小熊,是我们的玩具朋友。
2.小熊和小朋友互相问好。
3.说说小熊的玩法。
师:小熊要和我们做好朋友。我们和小熊在一起可以怎么玩呀?(小熊小熊抱抱你,小熊小熊拉拉手,小熊小熊转个圈……)
(二)小汽车
1.出示小汽车玩具。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另一个玩具朋友,它是谁呢?嘟嘟……嘟嘟……汽车汽车在哪里?快来让我找一找。哦,找到了。汽车汽车在这里(出示汽车)。
2.说说汽车的玩法。(汽车汽车开开,汽车汽车停停……)
[析:教师用拟人化的方式引出了幼儿比较熟悉的`两种玩具,并通过语言示范引导幼儿了解玩具的玩法,这样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另一方面为后面的交往活动提供了语言示范]。
二、玩自己的玩具
1.幼儿拿自己的玩具玩。
师:你们把什么玩具朋友带到幼儿园来了?让我们去找一找吧。(在音乐声中,幼儿边和教师一起说“××××在哪里?快让我来找一找”,边拿出自己的玩具。)
师:带着你的玩具朋友回到座位上,和它玩一玩吧。
2.幼儿说说玩具的玩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引导幼儿用简短完整的语句来表达,例如,小鸟小鸟飞飞,小兔小兔跳跳。)
[析:这一环节,教师通过让幼儿找一找、玩一玩、说一说几个步骤,引导幼儿玩自己的玩具,体验其中的乐趣,并尝试表达自己的玩法。]
三、找同伴一起玩玩具
1.玩具小兔找朋友。
师:咦,我好像听到谁在说话。噢,原来是小兔在说“我想找个玩具朋友一起玩”。(出示玩具小兔)原来玩具小兔也喜欢找朋友啊。谁来帮帮小兔?
2.幼儿两两结伴玩玩具。
师:你们的玩具宝宝看到小兔玩具找到朋友一起玩时的高兴劲儿,好羡慕啊,也想找个朋友玩玩。好,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们吧。现在请你帮自己的玩具宝宝找个朋友一起玩玩。
3.幼儿介绍玩法。
师:大家玩得真好。现在请你们让玩具好朋友手拉手坐在一起吧。请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们的玩具宝宝是怎么玩的?(引导幼儿尝试用简短的语句来表达,例如,小兔小猫跳个舞,小鸡小鸭唱唱歌。)
4.幼儿尝试两个以上同伴一起玩玩具。
师:玩具宝宝说跟朋友在一起玩很开心,朋友再多一些一定更开心。让我们多找几个朋友一起玩吧。玩的时侯可要注意安全噢。
[析: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创设一定情境(玩具宝宝想要找朋友、想找更多的朋友),引导幼儿走出自我,关注同伴,尝试在与同伴的合作中进一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四、把玩具送回家
师:玩具宝宝说,出来玩了很久了,应该回家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想一想你的玩具宝宝的家在哪里,想好了再把它送回去。
[析:只玩不收几乎是幼儿的通病,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这些细节不容忽视。教师结合幼儿平时出门玩累了要回家的经验,要求幼儿把玩具宝宝送回家,这样一方面可让活动有个圆满的结局,另一方面也可让幼儿意识到做事要有始有终。]
延伸活动:
游戏活动时幼儿结伴分享玩具。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优秀02-28
小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12-15
小班社会活动冬至教案优秀12-02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优秀10篇07-28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1-27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06-11
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优秀01-11
小班社会活动《抱抱》教案08-25
【精】小班社会活动教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