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1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也称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自由性——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
自主性——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
个性化——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
指导的间接性——依靠环境、材料为媒介,以语言为媒介。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一)、区域活动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区域活动多数是属于自选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地按照自己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使幼儿更多的体验成功感和愉快感,这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区域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一种没用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如为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组织幼儿郊游、参观农贸市场、游动物园等活动,然后在建构区增设各种小动物,角色区增加“小市场”等。活动中幼儿通过联想,“动物园”、“小市场”等活动就出现了。
(三)、区域活动是幼儿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能促使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
幼儿园课程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各有其应用价值和意义。儿童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由游戏中学习、个人学习、与同伴一起学习等。
四、区域活动的创设
陈鹤琴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游戏的主体是幼儿,良好物质环境,提供丰富的区域游戏材料,能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轻松、自主的活动区为孩子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机会,也为孩子的相互交往提供了良好环境,孩子们不自觉被有趣的自选活动所吸引,成为了活动区的真正主人。
(一)设立活动区的作用
1、区域活动能够促进幼儿自发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幼儿是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的,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成人的灌输,这样的学习便于幼儿理解和保持记忆。如幼儿在科学区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磁铁去吸各种铁制品(大头针、铁钉)和非铁制品(纸、棉花,塑料玩具)等,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磁铁只能够吸住铁制品,而不能吸住其他。通过自我探索,幼儿学到了知识,其效果远远好于教师的抽象灌输。因此,提供不同种类的活动区,让幼儿在其中快乐的学习和探索是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的有效的教育形式。
2、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区域活动每个孩子提供了发挥潜力的舞台,教师就可以通过观察孩子在活动区中的活动,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在活动区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教师有时指导孩子开展活动,有时亲自参与活动,教师在游戏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每个孩子谈话、交流,这种宽松的心理气氛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更加深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二)幼儿园活动区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否能在正确理解活动的基础上将教育观念融于教育技巧,真正发挥教育的价值,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关于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应做到:
①材料玩具多样化:教师应当在各个活动区内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如在益智区中提供的拼图玩具,其难度和复杂度应该有区别,在操作区中提供大小不等的串珠活动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其中找到适合其能力和经验的材料。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未成型的,以激发幼儿创造力。材料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既提供幼儿单独玩的游戏材料,如拼图,也提供合作的游戏材料,如玩水、玩沙等,满足幼儿独自探索和与人交往的不同要求。
②材料玩具摆放清楚明确:多样化的玩具和材料应当有系统地分类放在开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如筐、篮子、盘子等。同时也要用文字或图案来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通过上述方式即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
2、关于活动区的合理布置:教师在具体规划和合理布置众多的区域时需要考虑下述几点:
①各个活动区之间的界限性:在划分界限时,除了考虑美观、漂亮之外,更要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可通过地面不同的颜色,图案或质地来划分不同的区域。如在娃娃家里的地面刷上温暖的红色,在积木区的地面铺上地毯等,让孩子看了一目了然,很快就会记住了不同的区域。划分立体界限。运用架子、柜子或其他物体隔离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形成封闭或开放的空间。悬挂张贴不同的标牌或装饰物以示区别。可以用写有相关活动区的文字、图片或装饰物帮助幼儿认识区别各个区域。
在清楚划分各区域的同时,各个区域之间还要留出足够的便于幼儿进出的通道,保证活动区活动的顺利开展。
②各活动区之间的相容性: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尽量把性质相类似的活动区放在相邻的位置,如把以安静的阅读活动为主的图书区和以动脑为主的数学区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动为主的积木区和娃娃家放在一起等。同时还要考虑:需要用水的活动区应当靠近盥洗间或取水处;自然区和图书区等需要明亮光线的区域应靠近窗户等。
③各活动区之间的转换性: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如,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活动,可能会延伸至积木区;幼儿在自然区的活动可能会延伸至美工区,如某位幼儿在自然区观察了金鱼以后,可能就想把金鱼在水里游的情景画出来。应该预见幼儿可能出现的延伸活动,在活动区的设置上满足幼儿的这一需求。同时密切观察幼儿在各个活动区的活动,细心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并及时调整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
④特别要注意的是:同一内容各年龄班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年龄班活动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同样是科学区的充气玩具,小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就要制定的简单易于操作,如气球:小班只是让幼儿通过玩气球,知道气球是充气玩具,掌握它们的玩法;中班制定目标时就要考虑气力与充气玩具瘪、满的关系;大班幼儿根据年龄和自己的需要就要让他们去探索如何充气。另外还可根据同一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情况,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比如:大班的服装设计区,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指导他们去设计新颖的款式,能力稍弱些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去装饰设计好的服装;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材料的整理、清洗、分类上。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的创设是幼儿园活动能否成功开展的第一步。它并不简单地依赖于教师的美工技能,而主要凭借教师对于活动区的正确理解、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创设活动区的教育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游戏情景,使幼儿在和同伴之间、和成人之间、和各种玩具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现、获得实际经验,认识周围世界,进而获得身心和谐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
(三)现阶段幼儿园区域的大致类型
在现阶段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有多种多样的区域,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
1、常规区域如: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理发店、超市、商店、医院、餐馆、交通岗、小记者、小警察)、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感官操作区、沙水区、运动区等。
2、特色区域所谓特色,可以解释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那么特色区域也就是与别的幼儿园不同的、比较独特的区域。这种特色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园本、班本特色的体现。比如丹阳风。
3、主题区域伴随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环境的建构已经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主题环境可以体现在墙饰上,也可以体现在区域环境上。主题区域即是主题目标、主题活动内容物化在区域材料当中,引导幼儿在区域的自主活动中实现主题目标。
(看区域照片)
五、区域活动的指导:
(一)区域活动指导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师要依据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确立区域活动的教育目标
2、自主性原则:
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发现问题、介决问题,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提高。
3、兴趣性原则:
区域活动的内容、设备、材料都应使幼儿对它们感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
4、探索性原则:
玩具,材料要多种多样,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和想象勇于探索和创造;教师的指导要避免直接指导,应让幼儿与材料相互作用,自已操作,探索,思考解决面监的各种问题,积累经验。
5、多样性原则:
包括区域内容、材料提供、教师指导、援助方法等方面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真正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6、适应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同的幼儿,其发展状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幼儿实际出发来决定活动内容和教育要求,要有层次有递进性,以适应幼儿的不同需要
7、互动性原则: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者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在准备材料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幼儿的需要,观察幼儿最近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帮助。同样是运动区,要考虑幼儿是否会跳跳绳?能跳几个?沙包有几种玩法?然后投放适当的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对确实不会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必要时还要采取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比如:好多幼儿对服装设计区投放的废旧材料不感兴趣,我们先是去了解原因,知道他们不感兴趣是觉得废旧材料不新颖,制作出来的衣服不能穿。于是我们指定专人指导服装设计,把制作出来的衣服进行装饰,配以活泼、欢快的音乐进行服装表演,不但深化了活动的主题,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培养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就感。当然整体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还需要什么帮助。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因此教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2、指导者
一是个别指导。教师对不同的幼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重点应落在一两个幼儿身上,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玩给福娃充气的游戏时,亮亮小朋友刚开始怎么吹也吹不起来,向周围环视了一圈,发现没人看见自己的无能,放下玩具就走。这时正好被一位教师看见,她刚准备上前帮忙,忽然意识到我们最近正在搞什么(子课题:何时介入幼儿的活动效果最佳),于是走到亮亮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不吹了?我不想吹没关系,你再试一次,把嘴对准使劲吹,绝对能行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亮亮终于把福娃气球吹起来了,他拿着气球高兴地对客人老师说:这是我自己吹起来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同时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差、有难度的幼儿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在服装设计区,晓旭因胆小,始终不敢动手,每次区域活动,他总是拿着剪刀剪纸。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他不是不愿动手,而是怕做坏了老师会斥责他,小朋友嘲笑他。了解了他的心里压力,我们先是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操作,接着给他一些固定的模式练习剪,时间长了,他用剪刀的技巧越来越好,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它不但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长方形剪法,而且对一些轮廓明显的图案也能够剪贴。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应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操作区的纸盒大比拼,这是男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把形状相同的纸盒拼起来,摆成一个个形状怪异的机器人、大卡车。每到这时,嘉翔小朋友最容易把菱形的纸盒做卡车的轮子,其他小朋友总是和他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认为,车子的轮胎变成菱形不但费油,而且行驶起来很不安全,但他总说这是下一个世纪的新型卡车。针对卡车的轮子是菱形的与卡车的运动关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然后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对那些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不感兴趣的幼儿及时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二是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作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随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赞许和强化、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六、区域活动的具体组织:
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一般流程:区域活动的开始、材料介绍、交代任务、提醒区域规则、进区域、活动小结
(一)区域活动的开始
1、介绍任务区
首先教师在活动前,有目的、计划向幼儿介绍今天开放的重点区域是什么区域(一个重点区域),这个区域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及幼儿实际水平或兴趣爱好,有一定指令性的区域,需要10名以内能力基本一样的幼儿参与,如小班第一次玩娃娃家前,教师可以展示娃娃家的玩具,让幼儿说说他们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在家里是谁在用这些东西,让幼儿来当爸爸妈妈,玩一玩,激发了幼儿玩娃娃家的兴趣。有教师的带动与指导,体现教师对幼儿有针对性个别指导(必选活动);其次介绍其它开放区域有哪些,让幼儿知道除了重点区域外,还有哪些区域开放(自选活动)。
2、介绍层次性材料
介绍层次性材料,让幼儿知道所开放的区域材料有哪些,特别是新投放的材料玩法,要让幼儿明白其中的玩法,增强幼儿进区兴趣。
3、区域活动中的规则
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探索、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操作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质量。
4、了解幼儿所进区域,幼儿自主选择区域
在介绍任务区和层次性材料后,教师要了解幼儿进区人数,对人数较多区域进行及时协调,让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有序持卡进去。
(二)幼儿进区域活动
1、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索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往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的控制、指挥下进行,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更适合幼儿发展的需求,我们让他们自主地决定“我想玩什么”,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进行游戏,让幼儿成了真正的主人。
2、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是“催化剂”其工作是协助幼儿沿着兴趣的方向发展,而善于捕捉幼儿活动中发现的新兴趣,导向新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的给予幼儿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适当发现、总结,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积极性的提高。
例:幼儿最喜欢的建构区:教师角色是一个有着丰富建构经验、熟悉各种建筑材料、对建构活动有着浓厚兴趣,那么,教师如何在不干扰幼儿游戏进行的情况下,使用哪些指导用语?
1、诱导幼儿发展语言与思考能力,让幼儿自会发现一些数理关系呢:“哇,你用好多三角形、正方形的积木,你要不要数数一共有几块三角形和几块正方形”?“你左边和右边所排的积木一模一样呢”!“你看,这四块正方形的排在一起,刚好和一根长方形的一样长”!“你要弄一个圆的东西对吗?可是没有圆的积木,怎么办呢?哪些积木拼在一起可以变成圆的?”“火车要进山洞了,可是没有山洞啊?山洞怎么搭呢?”
2、切记教师和幼儿讨论或描述其作品时,避免这样的词句,如:“哇,你搭得好棒!”“你搭得好漂亮!” “你搭的是什么东西?”“你搭的是火车吧”类似这些可爱且有直截了当的句话方式,常给人空洞的感觉,并不能让幼儿觉得你真的关心或了解他的作品。而更不好的结果是,这些语都是属于单向沟通模式;常是一个问题,一个答案,甚至是不用回答,就终止对话,丝毫不能帮助幼儿成长,教师应就幼儿所使用的:积木量、形状、特点、搭建方式、过程、新技巧的运用。
3、当许多孩子常停留在某能力阶段上原地打转,或者无法突破一些架构技巧时,教师可采用这些方法加以引导:
(1)、在积木区四周张贴积木搭建作品之大张图片,营造氛围,刺激幼儿向他挑战;
(2)、若有幼儿连续三四周,一直重复搭建同一作品形式,或在同一技巧上打转时,教师可在其身旁不声不响地,搭建难度较高的作品,让幼儿意外发现模仿,或者直接建议他、邀请他一起搭建,然后趁机示范新的搭建技巧;
(3)、当幼儿搭建失败、失去信心是,教师要有精神鼓励与协助,“这高速公路好像不太好搭!我们来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大概是你底下这些积木太小了,所以会倒下来,你要不要换块大的积木试一试?”
(4)、积木区由于空间较大,在收拾上的确比其他区域费时费力,一到收拾时间,无人收拾或是收了这乱了那,看到这种情况老师常使用限制幼儿使用时间或使用量,其实,只要结构区贴上清楚的标识,收拾时间一到,教师便与幼儿一起玩分类配对游戏:请每一个在常的幼儿收拾一两种积木,而教师自己也要加入收拾,除了示范收拾技巧外,添加收拾乐趣效率“哎呀,正方形的积木快收拾完,长方形的好像……”“咦,这里有好多动物还没回家呢!”如果幼儿舍不得拆掉自己的作品,或尚未完成的工程,教师可视情况保留,或在分享时间,请其介绍作品与搭建心得。
(三)、总结、回顾的形式
1、可以让幼儿进行小结谈话;可以谈谈自己玩了什么区域游戏,是怎么玩的。也可以谈谈自己在区域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2、区域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绘画延伸活动:引导幼儿记录工作实况
3、让幼儿讲述重点活动区的游戏过程,遇到了什么困难,集体讨论解决的方法。
4、可让幼儿展示活动区的成果;让幼儿相互分享;
5、教师可以把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到的现场、场景,工作过程,让幼儿讨论对、错。
区域活动非常适合幼儿的个性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内区”理论对我们也很有启发。他认为“游戏活动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由此得出区域活动是幼儿在最近发展区里的活动,能为每个孩子提供发展潜力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获得新的发展,区域活动如果开展好了,就是一种于以发展幼儿多种能力学习方式。如果组织得不好,就是一种无目的放任自由的游戏活动。要开展好区域活动,让它真正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服务,那教师就要把工作做实,做细,还要持之以恒。
七、区域活动的总结:
区域活动表面看来是比较散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似乎是在玩,但是在玩的背后却渗透着无穷的教育力量。通过每一次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幼儿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如面对困难有些幼儿找借口逃避,有些幼儿则坚持尝试,潜移默化中他们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态度。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尽可能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我们追求的真谛!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2
区域游戏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作坊、搭建区、数学角、科学探索、阅读区、西城小医院,坚持隔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现将半年来的活动情况作一简单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如: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出飞机、船。投放豆类、米类、树叶,让幼儿练习粘贴画。投放手套、棉花、线,让幼儿制作手偶玩具……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种子、绒线、蛋壳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幼儿对各自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我班能把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在我们《西城小医院》,才开始我们与幼儿一起进入角色,那样幼儿自然表演有点释放不出。我们就退出,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数学角》设计了“数字蛋宝宝”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根据数字找到画,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画和数字该成了“转筒”的游戏,当牌排到相同的点数时,就可将相同点数与相同的画对应。更改游戏规则后,能力差的幼儿也都想到,《数学角》游戏了。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表演区域中,我们准备的道具还不能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学期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要对这些问题制订出针对性的计划和方案,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3
在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有着它独特之处,它不仅仅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幼儿并且还使幼儿在其中得到发展。所以重视区域活动,合理开展丰富的区域活动,必将使每一位幼儿得到更深的发展。走进童心世界,不仅仅仅是尊重、了解、理解幼儿,还应努力促进其发展。然而“养料”从哪里来,仅仅靠在群众教育活动中汲取的那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是幼儿们对该教育活动资料不必须会充满兴趣;二是在群众教育活动中幼儿们动手参与的机会太少。这不免让他们觉得乏味,于是幼儿的积极性就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观察与分析,找到一种使幼儿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途径,这种途径便是区域活动。因为区域活动有着它优越的条件:
1、参与区域活动幼儿完全是自愿的,幼儿能够自主行为,不受控制,没有被强制之感;
2、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发挥和体现。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必然所在。
对中班的孩子来讲,对事物的兴趣显得极为重要。因为这一年龄段幼儿的梦想、信念尚未构成,知识经验的积累来源于兴趣,兴趣能把幼儿的认知与行为统一齐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例如:我们的“想一想,之后串”活动区域,就很好的体现了认知与行为的和谐统一,幼儿在这个活动区域里幼儿在玩一玩,串一串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学会按规律排序、区别长短、认识颜色,还能使幼儿的.手、眼、脑得到更好的协调发展。再如:我们的“夹一夹,数一数”活动区域,孩子们在练习夹豆子的过程中,自然的就练习了分类、数数,以及认知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同时孩子的专注力得到了培养,小手肌肉群也得到了协调发展。
在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对区域活动往往是兴致很高,每次到活动结束时,仍有许多幼儿玩得乐此不疲,总是要求教师在玩一会儿,这就证明幼儿对区域活动充满兴趣。当幼儿对某一事物充满兴趣的同时,他们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也就是吸取养料,而这种学是用心的学,主动的学,欢乐的学。区域活动属自由的游戏活动,幼儿的自由度很高,在高度的自由活动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又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熟练、灵活地运用技巧来解决问题。例如:有一次,两个小朋友在我们的“想一想,之后串”活动区域里玩儿,不一会他们俩竟用我们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小吸管拼摆起小房子来,由于小吸管长短不规则,拼出来的小房子歪歪斜斜,可是他们在那里拼摆得津津有味。并且他们还高兴地喊:“教师,教师快看看,我们摆得小房子多漂亮!”这时我顺着他们的兴趣加以引导,引导他们拼摆出一幅完整的画面。还有一次,几个小朋友在建构区里玩,他们商量着用废旧纸箱做的大型积木,搭建一个“小超市”。就在他们分配主角时争吵了起来。这时我们及时参与了活动中,由于我们的参与,孩子们的战争自然就结束了。并且很高兴得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您好,欢迎光临、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需要研究教育对象,依据特定的教育对象的实际,主动创造适宜有效的指导方法。不断地发现问题,就不断的提高。例如: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由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理解问题的潜力比较差,所以在数学群众教育活动中,比较较抽象的问题不宜理解。于是,我们在区域里,专门为他们创设了数学操作区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来理解、来感知。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我们给于指导。记得有一次,在玩区域活动时,我们发现赵一舟小朋友对物体一一对应的点数还存在着必须的困难,于是我们针对这一实际状况,在区域活动中为他创设了“筛子”游戏区域,来激发赵一州对数的学习兴趣。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及时给与指导与帮忙。通过一周的区域游戏活动,赵一舟果然对数产生了兴趣,对一一对应的正确点数物体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区域活动发展的深入,我们使每个区域资料更加丰富起来,使他向纵深发展,让幼儿不断理解新的挑战,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得到提高。例如:我们的“夹一夹,数一数”活动区域,让本来不会使用筷子的幼儿去夹数大的粗造的东西,给他一个成功的体验。本来有的孩子会使用筷子了,我们会让他夹数更小更圆滑的东西,给孩子创造一个自我挑战的机会。
我们开始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难免会让家长们帮忙我们搜集一些废旧材料,为此还得到了家长们的不理解。可是通过我们的家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们观摩了幼儿的区域活动状况。使家长们真正的了解了区域活动的好处所在。在家园半日开放活动观摩幼儿的区域活动时,我们班的家长感慨地说:“别说是孩子了,就连我们当家长的也想动手玩一玩”、“你们创设的这些区域,真正能挖掘孩子们的潜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们学习兴趣”、“孩子们在区域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一齐玩得这么开心,孩子在那里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合作。这正弥补了独生子女时常在家一个人独处的缺陷。”可见,我们创设的游戏区域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4
当鲜花在阳光之下娇艳的绽放,是绿叶最快乐的时刻;当孩子在游戏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长。在扎实践行《指南》大力倡导区域活动的今天,我园的区域活动开展从模仿尝试蹒跚起步,在行动中研究学习不断改进,再在活动评比与展示中强化认识、快速提升,到如今的回归常态稳步前行。走出了我们独有的成长之路。
一、丰富理论知识,转变教师观念,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方法
1、了解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实施背景,转变教师观念
集体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在幼儿园老教师及转岗教师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让区域活动真正走进幼儿园,首先要转变教师观念,让老师对区域活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心里认可接纳区域活动。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皮亚杰认知理论提出:儿童是主动学习的,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教育应顺乎天性,注意因材而异。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些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则中将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放在首位。游戏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有着强有力的律法支撑。《纲要》中也规定了“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准则,这些文件充分显示了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地位。为区域活动在幼儿园的扎实开展提供了方向引领和政策保障。
区域活动凸显了幼儿的操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现性学习。能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地学习;增进幼儿、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能力;增强幼儿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拓展课程的组织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效的规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通过理论学习,老师了解区域活动的相关知识,对区域活动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他的意义和对幼儿的重要作用,懂得它是幼儿园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进行科学的区域环境创设和有效的区域游戏指导是幼儿教师的基本从教技能,解决老师对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之间存在矛盾的质疑,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少了畏难情绪,各自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最佳的区域游戏空间。
2、掌握自主游戏中区域活动组织方法,让行动有章可循
首先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走出幼儿园,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回到园所进行二次推广培训,同时,在集中备课及教研活动时间组织集体学习,研读《指南》,明晰各大领域的核心价值,讨论实现核心价值过程中集体教学的弊端,引导教师看到区域活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并观摩优秀的区域活动及环境创设,向教师推荐区域活动相关书籍和文章,教师自主学习,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形成的整体认识。
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分为角色、表演、美劳、建构、益智、运动六大类。区域活动的总体设计,要从三点上考虑:首先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比如小班孩子喜欢娃娃家,中班孩子对建构比较感兴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兴趣;其次要观察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再次就是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不能与课程割裂。自主游戏中的区域活动的内容确定,要充分考虑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时代性。比如“超市”,“小医院”、”点心坊“、”烧烤摊“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
活动室区域的创设一般以5—8个适应,涵盖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能同时容纳班级所有孩子进行活动。区域活动空间设计要遵循动静分开,比如建构区和图书区就不能相邻,会影响孩子阅读。娃娃家玩耍时声音较大,把它放到活动室门边的角落,既减少了对其它区域的影响,又使孩子来园自然入区,一天的开始就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开放与闭合相结合,全是闭合的很占空间,与我们活动室面积相对狭小不符,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不利于活动操作;相关临近,比如科学区和数学区就可以紧邻设置,可以兼顾学科联系;巧妙留“死角”,如图书区就可以在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地方,光线要好,最好是自然光。植物种植观赏区可以放在阳台上、生活区,方便种植活动的开展,又有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区域的分割可以用桌子,玩具柜,吊饰,积木,屏风等隔开;区域的标志要富有童趣,依据不同年龄特点用图片展示,大班可以有简单文字;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将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是多样性,探究性,层次性,发展性相结合。教师将所要教的知识物化到材料中,孩子通过操作材料,自己获取或发现其中的知识信息,同时获取相关的经验技能。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的关键。材料的摆放要直观呈现,便于孩子取放,可以借助蒙氏的方法,让孩子根据标志自主对应放物。区域要有明确的规则,师生共同讨论后制定,规则展示要在醒目的位置,用图示直观展示,便于理解,大班可以图文并用。
在掌握区域环境常规创建方法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到优秀幼儿园实地参观学习,并收集整理影像资料,返园进行二次培训。借助网络资源,收集区域活动相关图片和视频。大量的直观图片,供老师借鉴学习,老师心中的区域活动已经形成。
二、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
1、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投放丰富的材料
环境,教师,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三要素。而环境是主要的物质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前期准备,教师从模仿开始,理论结合实际,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创建自己心中的区域活动环境。分析现有的空间条件,找出不能任意变动的位置,如门窗,壁柜等,再分析各种活动所需的活动空间、光线、材料存放、活动强度等,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画一张活动室的平面图,标上固定部门,如门窗厨壁等。然后在活动室的图纸上进行模拟摆设,以确定最佳方案。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及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选择区域内容,投放区域材料。在教师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组织区域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在评比的过程中,保教室设计科学的评价细则给老师以引领,督促教师丰富材料,让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儿活动时间
为了避免区域活动材料成为一种摆设,保障孩子的活动权利,在一日幼儿生活作息表中,安排专门的区域活动时间,并加强督察,让孩子真正走进区域,进行自主游戏。通过孩子的操作让材料活起来,材料的适宜性彰显,有助于老师发现材料及区域设置的存在问题,在孩子的不断活动中改进,依据孩子的需要找到我们的不足。也为老师深入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打开一扇窗。
3、设置样板班,树立区域活动“样板间”
在区域活动全面铺开的同时,在小中大班个设立样板班一个,选择教师综合能力较强的班级担任,教研组长全程跟进,大到设置几个区,区域怎么摆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调整,区域分界线的巧妙设置,幼儿特殊情况的处理,幼儿的观察指导评价等全部以身说法,在亲身示范的基础上,和老师共同探讨更好的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调整,反思,观摩,实验班的老师对区域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区域环境的创设也能根据孩子的与材料互动的反应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整,迈出了区域活动开展的第一步。无论是空间分割,材料投放,幼儿活动常规,区域氛围营造,教师指导策略都给其他班级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4、开展常态教研,点对点解决问题
在集中力量抓好实验班的同时,区域活动全园推进。将区域活动的开展纳入每周的日常教研中,教师们带着活动实践中的问题来,在会上陈述自己的问题,在大家讨论帮助下形成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带着方案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后,老师们又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再次汇报交流自己的研究,请大家对自己的行动结果进行评议,集思广益后再带着更新的方案去实践教学,如此反复几次,原来的问题得以解决,新的研究问题又会生成,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推向深入。
园长与教研组长针对活动研讨表格设计交换意见,开诚布公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能依据我园教师的现状对表格内容做针对性的调整,目的只有一个,开创我园教师区域活动研究的新模式,细化研讨内容,丰富研讨主题,将教研与区域活动充分融合,让研究引领发展,在研讨中提升,在互动中共进。通过区域活动的常态教研,进一步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真正践行幼儿为本的教育观,将老师的目光从注重老师的教,吸引到幼儿的学,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教师支持幼儿学习策略的选择及运用,从幼儿活动的表现与反应中,去评析教师支持策略的科学性与适宜性,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老师一起讨论最佳策略,在互动研讨中共同提高,达成共识,形成最适宜的幼儿学习支持策略,并推广至全园。通过5月份的家长开放日观摩活动,让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家长,对区域的设置,材料的投放,如何观察幼儿,怎样给予幼儿最有效的指导等问题分别从主观组织,客观观察的角度进行观察与思考评析,提高教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
针对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问题,有的认为区域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动,孩子是主人,教师给孩子提供相关领域的材料,且都是开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师只能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表现,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孩子帮助,而且介入的时机与方法一定要科学有效。与有教师认为在孩子活动以前就预设活动内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讨与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同时对区域活动也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同时也促进了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无缝对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师在用隐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动,集体活动的前期经验获得我们可以在区域中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孩子的区域活动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水平,以便于更有针对性的开展集体教学。集体教学的延伸活动也有一大部分在区域中完成。针对集体教学时间局限性问题,在孩子们意犹未尽时,可将教学活动的学具材料,投放至区域,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如语言活动《小花籽找朋友》,教师在上课结束后,将头饰,图片,图画书等材料投放至语言区,孩子们兴趣极浓,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础上,还进行故事创编和续编,图画书也让孩子们爱不释手,提高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有的科学活动不适宜采用集体教学,如大班科学活动《测量》,更适宜在区域完成。让孩子们在充分操作与探究中发现现象,启迪思维。所以说,区域活动的内容教师是可以预先设置的,只要我们的材料投放足够科学,能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再加上我们老师的科学引导与巧妙介入,孩子们会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获成长。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与适宜性,取决于老师对孩子们需要的正确解读,而要了解孩子,细致科学的观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们老师心中有《指南》,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典型特征及教育目标都了然于心,那么我们就能在各种活动中有的放矢的实施我们的教育,不错失任意一个教育契机,找准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支架,帮助每一个孩子实现从应然水平到实然水平的一次次飞跃,促进其全面发展。
教师现场观摩区域活动的开展,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审视孩子的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现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并以活动中的老师为镜,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为,找到区域活动中自己的位置。观摩活动后的专题对话,教师们各抒己见,有质疑,有震撼,有反思,对教师的促进作用很大。老师们在观摩,学习,摸索和实践中,对区域活动的质疑在逐渐减少,班级的区域创设初具模型,区域活动的开展老师心里有了谱。区域规则由原来的教师说了算,变成了现在的孩子说了算,教师在孩子游戏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启发引导孩子制定规则,保障活动的有序进行,如区域的人数限制,图书区的安静读书,轻轻翻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在用自己的小手将规则用图画表达,张贴,大大提高对规则的遵守程度。因为他们不但知道了要这么做,还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
5、进行阶段性经验交流,同伴互助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老师的区域活动指导水平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对老师的薄弱环节也了然于心,在期末请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实验班级班长做经验介绍,通过身边榜样的分享,让老师们少了一份障碍,更好的借鉴,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师分享的教师活动介入策略“如何面对孩子活动中的纠纷”:当幼儿因材料发生矛盾时,教师不应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间景象或孩子的报告匆忙替孩子做出决定,而应该引导幼儿双方充分表达,将自己的游戏想法告诉同伴,引导发生矛盾的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理解对方的想法,需求,并自主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赞赏出现亲社会行为的幼儿。(师幼间的精彩对话摘录:明明:我想要这个这个盒子。师:可以给琪琪吗?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师:那怎么办呢?都想要盒子,可是只有一个盒子。明明:轮流玩!师:好主意,可是谁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后明明玩。师:可以吗?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后她玩,(琪琪立刻答应,松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师:琪琪对你真好,她让你先玩,你应该对她说什么?明明:谢谢!师:这个琪琪让你先玩,下次你让琪琪先玩,好吗,(点点头),师大加赞赏琪琪:你让了明明,真好,轮流玩,两个人都能玩到!)通过老师细腻的过程的呈现,教师们一目了然,被老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师给了孩子尊重与理解,并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学习交往,解决问题。
教研组长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做以总结,并根据活动的存在问题,做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解决大家践行中的共性问题,答疑解惑,点对点解决问题,把区域活动开展有力向前推进,我们的区域活动翻开新的篇章。
6、邀请专家来园,答疑解惑
在已经有了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带领老师走出幼儿园,参观优秀园所的区域环境创设,开阔眼界和思路取长补短,并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与教师进行专题对话会,为教师答疑解惑。老师们带着问题学习,带着疑惑观摩,少了盲目性,有了专家的引领,方向更加明确
三、以课题为依托,让自主游戏的区域活动走向深入
在不断摸索向前的过程中,不时回头看,找问题,查漏洞,将区域活动开展引向深入。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成为我们的一大瓶颈,自主性的区域游戏活动开展不够。区域活动的评价过于笼统,浮于形式,形式单一,老师成为绝对的主角,少了孩子的自评与互评等问题依旧存在。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引领老师就一个点不断走向深入。我园申报的市级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策略》也让我们的教师角色定位,教师观察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解决区域活动开展的实际问题。
随着自主游戏的区域活动不断深入,老师眼中有了孩子,对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只有读懂孩子,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教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踏进孩子们那神奇而美好的世界。区域活动是孩子需要的,有助于孩子快乐成长,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令牌。唯有在区域活动这片沃土上不断耕耘,才会让它硕果累累,那就让我们聆听花开的声音,等待孩子们意外的美好。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5
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
把区域活动视为分组教学的一种形式。重点在一个区域指导一组幼儿学习新内容,其余的幼儿或者在其它区域自己喜欢的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本学期,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班开设了巧手乐园区、数学区、结构区、诊所区、科学探索区,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在美工区投放折纸材料,让幼儿练习能折双三角物体时。教师就可以投放利用双三角原理折叠的难易程度不同的多种物体,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在数学区设计了“贴画排排队”和“图形拼拼看”的活动,贴画按规律排序,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一个一个的拍起来,还能自己创出新的排列方法。;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将形状颜色不一的图形拼出好看的小鱼,小鸡、太阳等让幼儿提高兴趣,自己拼出靠看的其妙的图案。添加了趣味的拼图游戏后,幼儿们都想到数学区里玩,还能自己拼出奇特的图形来。
在结构区中主要设置两个:一个投放玩具、一个投放纸箱;结构区主要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可以自己动脑创作,幼儿可以用纸箱或玩具随便搭建自己想要搭建的东西。
让幼儿从小就懂得有个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身体才是一个健康宝宝,并且能让幼儿了解一些疾病的预防知识,并会进行自我保护,在游戏中呢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设定的诊所区,首先让幼儿能明白去医院就医的基本步骤:挂号、就诊、交费取药、治疗;并知道医院并不是一个好的地方,从而让幼儿自己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了,并且学会了疾病的一些预防常识,会当医生,给大家打针看病。
科学探索区主要是让幼儿积极地动脑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发幼儿智力,增强知识,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6
区域活动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可以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可以自由的发挥与探索。现在我将小班区域活动的开展做如下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我们的区域活动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小班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生活区”:、喂宝宝、扣纽扣、、编辫子等;“数学区”:数字象棋、图形投放盒等;“表演区”:头饰、手偶、手摇铃、双响筒、扇子、各式各样的服装、快板,腰鼓等进行打击乐;“操作区”:白板画画、穿编花篮、包糖果、棉花、穿糖葫芦、干树叶、毛线、穿珠子、涂颜色、喂小鸟等半成品;“科学区”里提供望远镜、小汽车、九连环、动物模型、磁性玩具等等。阅读区:各种类型的图书和大小不一的字卡;搭建区:废旧纸箱、废旧易拉罐、幼儿园提供的大、小积木玩具,因为我班可利用空间比较有限,经过商量我班将较为安静的区域操作区、科学区、阅读区、数学区建立在活动室内;将表演区、搭建区建立在活动室内的床上,区域活动时将床铺叠好,以供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生活区安排在室外栏杆上,将操作物品安装在栏杆上,即方便又有立体感,大大提供了利用空间。操作区的白板安装在墙上,以供幼儿方便操作并根据活动情况灵活调整。
同时,我们也根据我们的主题活动将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也能进行学习活动,提高活动的利用率。比如操作区,会投放一些平时做宝宝秀时剩余的一些材料放在区域中,让孩子有时间时或是进行区域活动时去操作。秋天落叶,我们会带孩子到院子里捡一些形象的叶子,摆放在区域中,孩子在区域中会粘贴、会用手去撕、会插在头上当头饰等。
我们班玉函小朋友在操作叶子方面比较有天赋。在数学区中我们会放入俄罗斯套娃、大小不一的物品,让幼儿自己去看、去比较,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在美工区中会投入剪刀、油画棒、橡皮泥、空白纸、水彩笔等,在平时的艺术操作中剩余的一些成品、半成品,供幼儿去参考、去仿照。有些幼儿购买的橡皮泥中会有一些模具和步骤图,我们也会将这些现成的材料投入到区域中,方便幼儿自由选择。在表演区,会投入一些自己用毛线编的.假头套、表演用的衣服、扇子、腰鼓、响板、玩具剑等,提供丰富的材料。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二、区域材料投放要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有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这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所以材料的投放要兼顾到每个幼儿因,不能都简单,也不能都复杂,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比如小班美工区“穿珠子”游戏、教师提供三种层次的材料,由最简单的按同种颜色穿到两种颜色间隔穿再到三种颜色规律性穿。益智区投放的拼图,按块数的不同拼(4、6、8、10)都应该体现层次性。
三、教师的指导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教师的现场指导显得十分重要,不做指导幼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说教师在这个区域活动中显得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不应该是知识的输出教育者,而是应提供舞台给幼儿自由发挥,可以做示范,但不能过多的干涉幼儿的操作,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观察、再指导。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比如:我们班的熙森小朋友在操作区中包糖果,糖果有大有小,糖纸也有大有小。熙森刚开始操作,他根本不知道大的糖纸包大的糖果、小的糖纸包小的糖果,经过很长时间后,熙森还是没有掌握其规律,乱包一气,当然,包出来的形状肯定不好看,有的还都没有包好,糖果都露在外面。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伸出援助之手,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角色,给熙森指条明路。这个时候,熙森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掌握了包糖果的技巧,相信熙森对于包糖果印象很深。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了解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由此可见,教师的适时介入也非常的重要。再举两个例子:默默很想进表演区穿区内的漂亮衣服。可是表演区内的小朋友已经很多了,小朋友们在玩过家家的游戏,也没有区牌可以用了。但是默默还不想去别的区域里玩。教师就可引导他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表演区去玩了。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强强在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一时,很激动,有的埋怨强强,有的以暴力攻击强强,有的不知所措,教师马上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教师有时做调解员,有时做旁观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以伙伴的身份进入到游戏中。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孩子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发生的较多是矛盾,所以教师应以调解员的介入游戏中,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
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尽量用鼓励和肯定的方法,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
四、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区域活动可以更好的锻炼幼儿的积极性,对幼儿的动作、言语、思维、想象、情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在整个区域活动中也不会干涉幼儿的自由。例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入不同的活动区域,在同一活动区中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教师不占主导地位,幼儿是自由的,发散思维很强的。在我们小班,在区域里玩得最开心的当属强强、高高、玉函、笛妃、桑晨、小彤、心月、镇昊。幼儿自己形成规则。
五、特色
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特色就是棋类游戏,我们小班的棋类游戏有身体动动棋、动物的食物棋、数学棋、相反朋友棋及各类原始棋、整合棋。孩子在游戏中能孩子自由探索、大胆操作、勇于创新。可能小班的幼儿没有接触过棋类游戏,学习起来比较的吃力,相信在过年后会有所减弱。
六、下一步打算
1、对各游戏的特点和组织策略还不是很了解,本学期,我将针对不同的主题游戏做深入了解。
2、在平时的游戏组织中,仔细观察、探索各游戏的特点及组织策略。
3、利用进区卡,指导幼儿有序进行游戏。区域里进入幼儿数量有限,以保证幼儿在区域内的安全与质量。
4、投放丰富的区域材料,保证材料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5、不过多的干涉幼儿的区域活动,尊重幼儿想象力。
6、区域活动一切以安全为主,投放安全、利于幼儿操作的材料。
我参加幼教工作快一年了,对于区域活动不算是很了解,也不太懂,我刚刚接触区域活动,在这方面还很不成熟,有说的不准确的地方请见谅。但是我相信,只要去做,付出努力了,就算成果不好,我也会很欣慰。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7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独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所喜欢的一种活动。一学期来,我园通过对区域活动中区域的设置、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如何进行区域活动的导入和结束评价,区域活动中教师如何进行指导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重视区域的创设,让区域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我园场地小,条件有限,但自从开展区域活动的研究以来,幼儿园通过组织教师们进行有关知识理论的学习,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各班教师能想方设法利用幼儿园的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活动的空间,把室内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划分、布置成多个区域。
《纲要》中提出: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潜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幼儿园要求教师们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设区域,重视各区域的功能,挖掘区域活动的价值,同时还要求教师将现阶段各班的主题教育活动资料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与区域活动结合,让区域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补充、延伸,让幼儿在区域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幼儿园还要求教师们充分利用户外场地为幼儿开设活动区域。户外的活动场地比室内的活动场地要大,能够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幼儿处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活动,能充分发
展现幼儿的个性,激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户外活动环境还能更好地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让各区域都“活”起来,使之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天地。
二、重视区域材料的投放,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适宜的`区域活动材料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潜力和自主性,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因此,材料对区域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师们一向认为材料丰富就是东西要多,所以,大家总喜欢把材料同时一古脑儿全投放到区域中。结果造成因材料过多,幼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现象。根据出现的问题,幼儿园组织教师们开展了“区域活动中材料就应如何投放的探讨与交流”活动,总结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层次地投放。通过实践:此刻,教师们在投放材料时不仅仅能思考到所投放的材料能发展幼儿的各种潜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而且能思考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三、教师适当的指导,促进幼儿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教师就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将不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使区域活动失去其价值。那么,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我园利用例会时间组织教师们学习了《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游戏指导策略”。通过学习,教师们明白: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急于指导,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通过对幼儿的仔细观察,再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给予幼儿适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我园要求主班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要有重点指导的区域,配班教师、保育老师要协助主班教师组织其他区域的活动以及各活动区域的安全,教师要做到:随时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状况。
幼儿区域活动后,幼儿园要求教师要及时做好区域活动的反思,每周写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让教师们通过及时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不断地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良好的规则是顺利开展区域活动的保证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幼儿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探索,通过与同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语言表达、交往、表现等各种潜力,满足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能保证游戏的正常、顺利地开展。所以,区域游戏中,幼儿也应具有良好的游戏常规。活动中需要幼儿遵守哪些规则,就应怎样做。在活动前,老师会和幼儿共同商讨,总结出活动规则,如:在活动中要学会和小朋友协商,谦让,轮流玩,不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活动时要爱护操作材料,不随意摆放,不损坏材料;活动中要注意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取放东西轻;活动结束收拾时动作要轻要快等等。通过这些具体、明确的活动规则,幼儿在活动中就明白自己该怎样做。
五、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
虽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现有条件,为幼儿带给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动的空间,但园舍还存在着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由于教师队伍普遍年轻化,教师指导游戏有时比较粗浅,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期望以后通过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和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促进我园区域活动水平不断提高,让幼儿更好地得到发展。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8
按照教研工作计划,我区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如期进行。活动经历了前期订案准备,中期活动比评,后期梳理展示三个阶段。
前期我们召开预备会,讨论制定评比方案,评委分组分工,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中期,比评结合,以评促建。大限度发挥评委的作用:一方面是评选优秀的区域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有针对性、专业化的点评,让园所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期,一方面评委梳理我区区域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总结会上区教研员做代表梳理提升,并结合华爱华老师活动区游戏的讲座和《指南》解读,对我区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教师观察、介入、评价等共性问题进行培训。另一面,组织教师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园所进行观摩,展示园在活动观摩后由业务园长和骨干老师作经验介绍,帮助我区各幼儿园在组织区域活动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
为期近2个月的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各园所结合活动的开展,静下来考虑如何把区域游戏这个幼儿园重要的、基本的活动方式长期地、有效地、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活动,就是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
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不同的活动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定,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它以其自主性、创造性和趣味性深得幼儿的喜爱,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了知识,开发了智力。而游戏是一种自由自发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有序的活动,游戏的有序性一旦被破坏,游戏将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区域游戏活动因其自由、自主、教师间接指导等特点,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规则比较难建立。再加上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入园前由于自己的长辈包办代替,导致自身的自理能力差,随拿随放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充分暴露了这一点,活动结束后一片狼藉,杂乱堆放,整理材料成为了老师的一种负担。此现象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无奈无休止的整理,二是活动时间的短缺。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幼儿园的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同样,班级内也要有规则的约束,这是幼儿一日生活有序开展的保障。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良好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幼儿养成受益一生的素质和习惯。
二、存在问题分析。
小班幼儿犹如刚出壳的小鸡,来到幼儿园这个浓缩的"小社会"一切都是那么地新奇,摩拳擦掌跃跃一试,看似破坏性的探索让她们试图了解新环境,获取新知识,这是必不可少的途径。对幼儿来说,区域就是一个有玩具的地方,像自己家的小房间,可以尽情地玩,玩好后可以随手摆放,反正爷爷奶奶会帮他整理,没有顾忌、没有任务,没有任何规则。而且绝大多数幼儿自理能力相对较差,没有收拾整理的经验。
场景一:刚到游戏的时间,教室、走廊就变成了热闹的菜市场。赵宇航和李子涵这俩位好兄弟正忙着把建构区的积木从里面搬到了超市,然后又从超市把自己买的东西放到了教室的角落里。
场景二:徐何、母智文、时晨棪这几个男孩子总是在建筑区玩枪战游戏,搞的建筑区乱七八糟,一片狼藉,不时的还发出"砰砰"的声音,等到结束音乐响起来后,几个小家伙把积木往垫子上一扔穿好鞋子赶紧跑进了教室。
场景三:教室里还不间断的冒出争执:"这个不能放这里的,我不准你放这里。""这是我的!这是我的!""老师!他打我!他碰我!"相对于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活动更需要幼儿形成强烈的规则感,如何选择区域,如何取放材料,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如何和同伴合作游戏、如何尽可能控制自己的音量来保持教室的安静、如何向老师求助等等。小班幼儿第一次进入区域,由于缺乏对规则的了解,如"超市"的场面自然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幼儿规则,只能很多规则来约束和控制幼儿,但它只能对某些幼儿起作用或者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有效果。如何给小班幼儿创设一个安静、有序、富有吸引力的环节让幼儿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呢?我们必须重视细节处理,内化规则意识,巧妙制定区域活动规则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玩出规矩来。
三、区域活动规则建立的方法。
如何在区域活动开展初期做好应对工作,让幼儿顺利地接触并玩好区域活动,让区域活动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同时让教师敢于放开手脚让幼儿尽情地玩区域活动,使幼儿玩得开心、教师带得省心,优化区域规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重视开始环节,先行活动"前"规则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指出:二到四岁幼儿要重点发展个性的自主性。小班幼儿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因此对其进行自主性教育势在必行,而自主并不等同于放任,还需教师适时适地指导,让游戏活动的价值体现出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功能。所以对小班幼儿的区域活动规则的有效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意识到区域活动有自主性外、更要有的是秩序性和规则性。在正式的区域活动开始前,规则意识应在幼儿的心中逐步建立,规则建立了,有规则地开展区域活动才能算是正式的区域活动,规则先行,为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那么如何建立规则呢?
在区域活动开展前,教师把幼儿带到各区前,一一讲解这是什么区,玩具的名字叫什么?猜猜可以怎么玩?让幼儿对材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尝试的欲望。接着介绍玩具应该怎么摆放,逐渐增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幼儿的概念中形成在幼儿园有"可以"也有一些"不可以"。作为老师不要认为对孩子说"不可以"是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些可以和不可以就是规则。对孩子讲规则时,并不是粗暴地制止而是委婉地拒绝和适时地引导。当然规则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除了活动前亮出规则外,活动中、活动后重新提规则至关重要,需要教师不断地刺激,不断地帮助幼儿巩固,规则才能牢固建立。
这里所讲的规则更侧重的是摆放规则,如:不随意移动固定放置的物品,一个区的物品不能移到别的区,(有交往需要的例外)每个玩具都有自己的"家"玩好后要送它"回家"等等,有了摆放规则,给幼儿自己和老师的整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当然还有在自选的区域坚持玩到最后等规则也是需要强调和巩固的。
区域游戏活动的制定,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其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可依",否则,活动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主要运用四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和遵守活动的规则。
(1)暗示法所谓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含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
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我们采用进门挂牌、贴名字控制椅子数、投放适量同类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的规则。如小舞台,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让幼儿形成一种规则;当椅子坐满的时候,先到其他区域去玩,等椅子空了再来,避免一个区域因为认识过多而引发纠纷。再比如建构区,我们投入一定数量的操纵材料,暗示没有足够的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域玩,等等。
(2)图示法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是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加文字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并贴在相对显眼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我们在娃娃家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脚印,鞋跟朝着娃娃家的地方(因幼儿进区时比较从容,离开区域是比较匆忙,这样放鞋子方便幼儿穿),我们将一双整齐的鞋(左右脚正确)画成两张相向而笑的人脸,提醒幼儿,当你的鞋子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便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仅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成为了训练小班幼儿生活技能的无言之师。
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有关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在收拾玩具材料中,我们用不同的区域的材料归类摆放,每一类都有相应的标志,如一把剪刀的图形告诉幼儿这是放剪刀之处,贴着积木的筐子表示这是积木的家,贴着几何图形的表示几何图形应放的位置。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是还可以渗透对应、分类学习。
(3)提醒法小班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因忘记规则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像这样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提醒。可以是教师对幼儿的提醒,也可以是幼儿对幼儿的提醒。
教师可将幼儿部分规则隐含在环境中,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如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当幼儿声音过响时,教师轻轻地提醒:"我听不到好听的音乐了,你们能安静一些吗?"当幼儿由于不懂规则而无法活动时,如在娃娃家中,教师看到娃娃被妈妈放在一旁,就走过去抱起娃娃,摸着娃娃的额头:"哎呀,娃娃怎么发烧了?一定是着凉了,爸爸妈妈们,快送娃娃去医院吧。"这种"介入式"的提醒,既纠正了妈妈忽略娃娃的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
(4)趣味法要使幼儿在区域活动时专注,就必须让他们喜欢区域,愿意长时间操作。针对幼儿喜欢模拟、情绪容易受感染等特点,教师在设计区域材料要非常注意情趣性。如在娃娃家,让幼儿学习用勺子舀各种东西来喂娃娃。在超市里,摆设各种丰富的小吃,生活用品,让幼儿身临其境的融入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2、逐区开展,材料递增,细化、完善规则。
(1)逐区开展,细化规则小班幼儿的认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弱,如果一下子让各区全面铺开地玩,不光幼儿会显得手忙脚乱,带给老师的也同样是焦头烂额。所以在组织活动时,可先带领幼儿参观活动区,帮助幼儿认识区域的名称、内容和材料。之后采用逐区开放的方式进行。逐区开放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帮助加强幼儿的行为目标,为全面开展作储备。
幼儿来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所看到的接触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想去玩、想去探索,这是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此时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天性,不能有太多的限制。而且为了稳定孩子们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适时适度地"为所欲为"非常有必要。
(2)材料递增,完善规则逐区开放,让幼儿全面深入了解了各区的规则,材料有序的递增是完善规则得要点。如:娃娃家,在材料的提供上既要满足人数需求,又要顾到幼儿的收拾技能,所以材料遵循品种少,数量多的原则,等幼儿的兴趣逐渐减退,幼儿知晓简单的规则后,教师方可逐一丰富,丰富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幼儿的再度兴趣,以开展正式的、完整的区域活动。
3、关注结束环节,建立活动"后"规则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不会整理,教师替幼儿整理材料变得理所当然。如果教师抓一抓结束环节,建立良好的活动"后"规则,这样的状况就会逐渐改变。小班幼儿认知水平还很低,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很大,让幼儿按类摆放似乎有点困难,但事实证明只要老师把好前面两道关,孩子们能做到,当然这其中需要老师的不断地鼓励、引导和督促。前面说到规则先行时提到摆放规则,有了摆放规则的建立,幼儿在整理时能按老师的要求摆放,别看孩子年龄小,但他们的记忆力强,能理会老师的意图,大部分幼儿知道怎么放才是正确的,谁放错了还会帮忙纠正,初步懂得了分类摆放。随着材料的逐步增加,遇到种类多又相似的区域材料,教师张贴形象的图标帮助孩子们理解材料和位置的对应。(也有小部分幼儿还不会按要求摆放,但我相信在这么一个洁净整洁的大环境下,在大部分幼儿的影响下这部分幼儿迟早会被同化)。
习惯的建立是一个长久的、逐步稳定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内化,是一种行为倾向。所以日常活动中的物归原处的规则要求不能松懈,如:晨间桌面活动的玩具、晨间锻炼器械材料等收放规则很重要,它和区域活动的取放规则应要求一致,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园一致要求对习惯的养成也至关重要。活动结束环节的自我整理规则是必定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强调参加该区域的幼儿一起动手全部整理干净,方可离开区域。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建立主动整理的良好习惯,还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这时候的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观察者与引导者,而不是无助的整理者,整理工作大部分交给了孩子,不仅解放了教师,还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游戏习惯,对幼儿一生的习惯养成有利。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10
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活动又要开始了,他们兴高采烈地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区域,很快,孩子们在自己所在的区域范围之内开始了游戏,于是,在各个区域都分布着很多的孩子,他们欢乐地玩耍着,沉浸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之中,这时,我有些奇怪的发现,唯独在美工区空无一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说:“你们怎么的不去美工区玩啊?”可是,孩子们充耳不闻,就像没听到一般,对我毫不理会,我想,幸许是的这些孩子们只顾专心致志的玩自己的游戏,而没有听到我的喊声吧?于是,我再次问:“你们谁来美工区玩报纸啊?”(因为在美工区专门摆放了一些报纸,供孩子们玩耍之用),正在这时,萌举起了自己的手,主动要求,对我说:“老师,我要去美工区玩。”也许是他的带头效应吧,接着又有几个孩子开始逐渐响应起来,都表示想要到美工区区玩耍,就这样,很快,美工区就聚集了不少的孩子们。
就这样,美工区的孩子们终于兴致勃勃地开始做起了游戏,我悄悄地在旁边细心的观察着,虽然王红和那几个孩子也在玩着“报纸加工厂”的游戏,可看起来兴致并不高,而且只是玩了一小会儿就草草收场了,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就想离开美工区,这时,我大踏步走了过去,开始耐心的为他们讲起了“报纸加工厂”这个游戏的详细过程和具体的玩法,并且为她们又重新进行了角色分配,就这样,在我的精心布置之下,“报纸加工厂”的.游戏总算是重打锣鼓另开张,又进行了起来,可是,我刚走到一边,不大的功夫,美工区又成了一团糟,我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报纸早被她们弃之一旁,她们竟然兴致勃勃的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见我来了,马上就又很不情愿的玩起了报纸,嘴里还不停的嘟哝着,这个戏太没意思了,一副索然无味的无可奈何之色。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对区域活动十分的喜欢,因为它自由自在,孩子们可以自由支配,相互协作,而今天“美工区”出现了这种糟糕的情况,却是我始料不及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质上来说,孩子们是迫于我的压力才去美工区的,而就他们的本性而言,是不喜欢去美工区游戏的,这就说明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在这次活动结束后,我沉下心来,认真的对整个活动细节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总结出了孩子们对美工区丝毫不感兴趣的原因:
1. 投放材料过于单一
2. 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3.教师没有留足空间
为此,我做了以下调整。
1、增加材料种类
2、 投其所好摆放材料
3、 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4、 要学会换位思考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11
我们班幼儿通过两个月的区域活动,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相对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们开展的区域有:美工区、图书角、表演区、建构区、小超市等。在各个区域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主题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
在材料的准备上,家园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准备活动材料。在这个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有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小超市里的饮料瓶、各种各样的盒子、都是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为了丰富班级的植物角,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废旧瓶子在里面种植各种种子、花卉等,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把废旧瓶子装扮地很有创意。幼儿对自己自己带来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投放以后,都纷纷参与到其中。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园之间的联系也进一步紧密。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同时我们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1、但是在区域活动开展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
2、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材料单一,幼儿活动时兴趣不高,积极进去工作的幼儿不多。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强,活动中幼儿对于美工区、建构区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这几个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但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3、区域材料更换不是很及时,因此幼儿在区域工作的持续情况不好,部分幼儿不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
4、区域活动的正确指引有时不到位,也就是幼儿在区域工作时的目标不够明确,这也说明了老师的引导欠缺。
所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真正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其次,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在区域活动的实践和观察中,我们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开展区域活动的才有它的真正意义。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 篇12
在上学期区域重新创建及活动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本学期各班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区域活动的设置进行了改进,形式更加多样,区域活动材料新颖丰富,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都有很大提高,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上周各班对区域活动进行了观摩,并针对各班的优点、缺点提出了建议,但是由于人数过少、经验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区域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班级区域设置太少,动静没有分离。
有个别班级每个区域人数都在6人以上,不仅显得很拥挤,也达不到开展区域游戏的目的。活动越多就可以让幼儿分散开来,有利于创设一个稳定的游戏环境,从而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游戏当中。
二、区域设置不太合理,幼儿作没有层次。
本学期,孩子们长大了一岁,各方面能力都有进步,但有的班级还在使用原来的材料,这显然不能使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小班的娃娃家、大班的图书角,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游戏的难度,要经常关注有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使幼儿的能力得到阶梯式的提升。
三、教师指导不够深入。
幼儿开始游戏后,教师应巡回指导,并重点指导一个活动,发现问题时引导幼儿主动解决。如发现游戏过于简单,幼儿觉得没有挑战,教师可适当设置障碍,提升难度,也可以将有些物品投入到其它区域,如蛋宝宝、绕毛线可放在娃娃家里。若游戏太难,教师可帮助幼儿学习游戏的玩法,让幼儿积极参与,例如
拼图、跳棋等。活动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评价,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强调,避免不良现象再次出现,表扬在游戏中孩子的优点,强化良好的游戏常规。
四、科学区内容不充实。
幼儿喜欢探索,喜欢发现未知的世界,因此,科学区的设置十分必要,小二班开设了钓鱼区,大班开设了数学角,但是对于喜欢发现的孩子们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的。其实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现象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融入到区域游戏当中,例如:给孩子准备一个水箱,让孩子观察沉浮的现象,或是做一个小天平,来体验平衡的快乐。这些材料简单易搜集,但都是孩子们喜欢作的游戏,在以后区域的增设中,可多增加玩沙玩水等方面的内容,使科学区更加丰富充实。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我们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更加注重幼儿的主动,也增添了许多有特的区域游戏,在常规管理上也更加有经验,相信在反复观摩、反思、改进的有效途径中,我们的区域活动一定会成为老师和孩子们都喜欢的常规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总结09-19
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06-22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06-16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总结04-09
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总结03-13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优秀03-08
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最新02-16
2023幼儿园区域活动总结12-12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总结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