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1
摘要:物资管理系统是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支撑系统,建设统一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统一数据编码、规范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实时共享和有效利用,实现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建立精益的物资管理业务体系,需要公司系统规划、统筹考虑、全盘布局,关注重点问题,优化解决方案,以达到物资管理提质增效的目的。本文从物资管理系统需求框架、存在问题及分析应对等方面,全面对公司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设原则;关键点分析;重点问题解析;优化方案
为提升企业运营管理基础能力,以“提质增效”为管理核心,公司全面梳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财务管理等公司管理的基础、薄弱环节,建设统一的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解决不同部门之间业务协同问题,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消除各类“信息孤岛”,实现公司范围内信息的良好互通与共享,及时掌握物资保障及经费执行情况,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1、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阶段与要求。
项目管理是信息化系统策划与实施的保障,良好的项目管理是贯穿系统建设始终的,能够协调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保障系统整个开发和建设过程进度可控、预算可控、需求满足可控;项目小组为保证项目成功,需要从5个方面开展有策略的项目管理工作:
a、有一个正式的实施计划;
b、一个实际的时间跨度;
c、举行定期项目状况会议;
d、有一位支持项目的高效的项目领导;
e、由相关人员组成的团队成员。
充分地内部调研和外部调研,最终目的是为系统《需求方案》的合理性、充分性和完整性负责,这个过程是允许循环迭代的,充分地前期调研论证是为保证后期项目有序推进的重要基础;立项、招标过程是将《需求方案》转化为《需求实现方案》的重要手段,务必要谨慎、字斟句酌,确保最终的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方案能够将需求转化为现实;以此来保证系统最终的成功运行和顺利验收。
2、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框架与功能要求。
在公司整个ERP系统、MES系统未完整搭建的现状下,实现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基本满足公司目前物资管理需求。每个模块基本的功能业务框架及需求分析如下:
(1)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模块为产品制造提供配套物资保证,采购管理主要功能需求包括:采购需求、采购计划、价格审批管理、采购订单、采购到货检验、采购发票管理等。根据采购申请、需求合并、采购计划、确定货源、询价报价等多个环节的处理后产生采购订单,向《合格供应目录》内的供应商购买物料;供应商生产备货,发到工厂仓库后进行采购收货质检,并接收供应商开具的采购发票进行合同核销;最后转到存货系统进行存货核算以及转到应付系统进行付款结算。各个功能可相互参照,也可手工录入,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
(2)供应商管理。
该模块可实现供应商分类管理,实现合格供方的审核与积极评价功能、自定义审核流程;支持管理供应商资质档案管理(文档或图片形式),支持提取合格供方目录;实现供应商有效管控,物资采购采用合格供方提供供货范围内的物料。提供对供应商监督评价信息的录入、查询功能;实现供应商评价功能,可对供应商从技术指标或参数、供货质量、完成进度(按期到货率)、供应商性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系统可提供量化的统计数据以供参考;实现供应商货源清单、供应商按期到货率、供应商供货质量分析、供应商供货进度跟踪。
(3)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子系统可以多维度管理库存物料,主要有货位管理、批次管理、序列号管理和出入库管理、预警管理、盘点管理。可以从类别、库别、货位、批次、项目等不同的角度来管理库存物品的数量、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情况。可以按不同的需要反映库存的分布情况,同时,库存管理还能满足传统的收发存汇总表,能够定义分部门统计等功能。支持工程项目或订单为主线的库存管理模式,系统支持项目库存、通用库存、订单库存的管理;支持多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自动转换,并自动识别标准转换和特殊转换,可实现采购、生产、财务等子系统与库存管理的集成应用,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度一致。
(4)条码管理。
利用条码标识技术在采购到货、库房盘点、出入库等环节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并提供高效的追溯功能,快速地追溯产品具体信息数据。支持不同包装、定义不同的编码规则;支持脱机、联机两种工作模式;支持脱机扫描设备、支持多单据扫描结果和货物移动单据的自动匹配;支持根据条码查询对应的货物当前所在的位置;支持基于条码的库房盘点管理等。
3、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施阶段重点问题解析。
(1)数据规范性与标准化问题在实际标准执行应用过程中,很多数据偏离编码标准的要求和规定,存在很多数据不符合标准要求或者数据重复。主要体现在数据输入不规范、数据编码信息不完整、数据属性不准确等问题。
(2)计量单位灵活转换问题。
基本计量单位(定额计量单位)、采购计量单位、库房计量单位(发放计量单位)进行灵活有效的转换,是影响系统高效运行的一个问题。车间在需求申请赋码阶段计量单位基于车间的实际定额需求确定,比如油漆m,计量单位可以是升,也可以是kg;比如绑扎带,计量单位可以是个,也可以是m;而后期采购环节对于计量单位的要求,往往不完全与定额管理计量单位一致。
(3)单据信息实时追溯问题。
目前,在物资管理系统中,数据追溯和信息共享层面存在较大问题。系统能够实现各单据之间的参照引用,但是彼此参照完之后的单据信息却无法进行追溯,参照的单据上没有被参照单据的可追溯信息(如单据编号等),无法实现信息追溯。导致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数据追溯的问题,造成很多信息传递和查询障碍。
(4)业务流程简化与优化问题。
在公司物资管理系统实际开发部署过程中,审批流程和信息流转过程过于僵化,呆板地将传统线下的审批流程引入信息化系统,很多审批环节冗余,导致信息重复的、多次的在不必要的环节进行重复的流转或审核确认。导致审批效率很慢,数据信息无法基于系统快速流转,很大精力耗费在不增值的流程等待上。
(5)供应商支持与配合问题。
供应商的支持程度对系统实施的影响至关重要。供应商的配合力度,显然,对于物资管理系统供应商来说,在这几个方面做得还是不足的,人员配备少、经验缺乏、响应速度滞后。
4、物资管理信息化系统问题优化方案与实施。
(1)优化数据编码标准化管理模式。
基于公司实际情况,优化数据编码管理权限的设置,实现基础数据过程管理规范化流程,规范基础数据(标准编码)的申请、审核、确认的流程管理。在系统应用初期应进行数据编码的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确保数据源的准确、唯一,随着后期系统应用成熟和编码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细化,再逐步放权,以此来保证物资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不因为数据的问题导致流程效率低下、单据质量不高、频繁驳回的情况。
(2)制定计量单位优化管理策略。
在目前物资管理系统应用的限制条件下,改变系统使用策略,按如下两步骤开展工作:
①目前,车间在提请采购申请前,将定额需求的物料及用量汇总完成后,按照采购环节要求在物资管理提出采购申请,同时,在赋码申请阶段加入采购计划员的审核,以确保所需物料的属性信息,包括计量单位信息、包装规格等信息,是符合采购环节及库房管理环节的计量单位需求的。
②后期,进入产品定型后,车间需求单位按照原来的《标准件汇总表管理规定》、《材料定额管理规定》的要求,提请《定额表》并经制造工程部审批完成后,由车间需求人员将定额表复印一份提交计划管理室,计划员将各类需求信息按要求进行分类汇总后,结合采购管理室反馈的供应商的最小包装规格、最小起订量、销售计量单位信息以及库房反馈的库存信息,在物资管理系统进行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计划流转到采购员账号下,执行后续采购工作。
(3)打破壁垒,实现不同单据/模块间信息追溯与共享。
通过系统设置,实现每一步骤的参照或者引用能够在参照的表单中实现被参照对象信息的记录(如表单号等),确保通过查看某单据时能够一目了然知悉单据信息的来源,以达到信息追溯反查的目的。同理,在某个模块中生成的表单或者数据信息,在另外的相关联的模块或者系统中,能够实现快速的调用,确保模块间、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共建、共用,最大化地确保数据源的唯一性。
(4)根据各部门岗位职责,不断放权、简化审批流程。
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改变现有业务流程。传统模式下,流程的冗余,很多情况是考虑通过设置层层的审批环节,将责任无限度地分摊给每个审批环节,减少自己审批的责任和压力。物资管理系统运行后,应根据不同岗位设置相应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确保责权利统一一致,能不增加审批环节就省掉,能承担的责任绝不推脱。
(5)强化系统实施用户教育和培训工作。
要采取以下措施增强用户对信息化系统的认同和接受,第一是顶层灌输信息化系统推行势在必行,让用户在企业文化层面接受信息化系统;第二是增加培训数量,通过不定期组织培训,针对问题答疑解惑的方式不断提高系统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程度;第三是多样化的系统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录制操作视频、编制操作手册、针对性地使用案例详解、或不定期组织系统使用沟通会的方式开展系统使用学习,使得用户通过多渠道了解系统、习惯使用系统、接纳系统。尤其重要的是,项目完成后要对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员培训,确保系统开发人员撤离后,我们的系统管理员能够快速地接收系统问题并进行系统的维护。
5、结语。
信息化平台的`优劣影响后期各类功能和需求实现,全员参与、供应商配合是保障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针对重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循环迭代该过程是信息化系统建设与推进的良方。结合公司物资管理系统建设过程解析,希望能够为后续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2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校园网工程。
在千兆校园网的筹建设计时,我们首先考虑三个选择,一选择1000M以太网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选择设备与性价比,设备有3COM、联想D-LINK、清华紫光等,我们选择中档的联想D-LINK交换机、朗讯的光纤和超五类双绞线,三经过投标筛选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技术力量强、施工好、售后服务好、工程造价低)。
总之,建设校园网要考虑到网络实用性和今后的扩展性留有余地,因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现在有100Mbps交换以太网,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有10Gbps交换以太网,或更新的带宽的网络。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个浪费,以后1000M网络的设备会大大地降低。到那时1000M网到桌面所花的费用相当干现在100M网到费用。
二、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从1985年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教学,从当时的纯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发展至今的应用型教学,从当时的AP-II机分组上机操作,发展至今拥有人手一台的586以上的机型硬件环境。十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规范、完善。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同内容划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践、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
理论讲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作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课时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操作实践。理论的讲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机实践:上机操作的能力的训练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导、示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计算机室中安装了网络教室软件,实现了广播、临控、演示等多种功能的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启发学生创新探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
课外活动: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程序设计课外活动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应用技术的课外实践应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整合学科的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谱曲或合成音乐;设计贺卡、电子信箱、公益广告、网页;通过Inter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
两年来,我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省中学生计算机乖有考试均取得较高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在课外活动方面组织学科竞赛,如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网页制作赛中也取得显著的成绩。
三、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我校除了重视加快硬件建设和信息技术教学外,还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的教改研究,围绕着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进行教改实验,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近几年来还以语文四结合为突破口探索各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根据主体性教学的总课题,各学科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提出相应的思路,如语文学科把整个教学进程划分为材料感知、问题讨论、新知探求,归纳迁移四个有机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提出教学三个原则:
1、"三给"原则,即给问题、给材料、给时间;
2、教学法、教能力原则;
3、媒体选择的原则。数学学科提出教学程序,即:
1、疑难情境;
2、确定问题;
3、提出假设;
4、推理;
5、验证,并进行了"问题解决"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提出要以兴趣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提倡在活动中学习;采用发现式教学。化学科的探索是:
1、刺激学生好奇心;
2、思路让学生讲;
3、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4、化学实验为学生主体参与提供了大量机会;
5、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
2、制作适合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课件;
3、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改实践,这几年来教师所制作的课件及观摩课在全国、省、市评比中也频频获奖,教改实验初显成效。
虽然我们在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但这只是起点,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努力、完善、普及和提高。努力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3
摘要: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医院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建设都会面临新老信息系统的交替,也就是系统切换的问题。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执行部门,信息科必须选择适合本院的新旧信息系统切换方式,做好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才能安全可靠地上线新信息系统,从而保障医院信息化工作平稳地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切换;思考
医疗体制的改革、新政策的出台、医务工作者和病人的需求,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是建设数字医院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展快速[1]。在建设过程中,医院都要面临新信息系统与旧信息系统的转换,也就是系统切换的问题。旧系统如何成功转换成新系统,实现医院整体业务的平稳顺利过渡,是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所以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安全可行的系统切换。
一、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
1.1软件公司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计划。软件公司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计划,包括项目各个阶段的进展时间、参与人员等。医院和软件公司为有效执行项目,应成立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建立每周例会制度,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提交需医院领导决策的问题,会议纪录必须抄送项目组所有人。医院信息系统切换过程中需要医院领导担任负责人,更好地安排协调各个科室人员。
1.2基础数据的整理与导入。旧系统基础数据导入到新系统是一项基本工作。首先从旧系统数据库导出诊疗项目、药品卡片信息,从中整理出医院需要的,去除重复的信息。然后要找药房人员核对医保和农医保药品的数据,以防止旧系统中重复数据的导入。有些数据需要手工添加到新系统中,有些数据需要从旧系统经过调整才能导入新系统。这种调整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有时需要重新建立一张数据表,需要软件工程师与医院信息科人员共同完成。
1.3人员培训。为了员工了解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系统将会带来哪些变化和改善,在系统切换前要对全院各科室人员进行培训[2]。培训工作应是项目实施计划里耗时比较长的一项工作,通过人员培训和考核达到各科室操作人员熟练使用软件、减少误操作的目的。要求操作人员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熟练使用新系统,能在设定权限范围内进行字典维护、系统维护。最后,医院信息科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应具备系统切换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现场指导能力。
1.4制定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制定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是平稳切换系统关键的过程,系统切换中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因此医院业务无法正常运营,那需要转换到手工方式,保障医院业务正常开展。手工的单子在新系统稳定运行后要补录到新系统中。
二、制定系统切换方案
根据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切换方案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
2.1直接切换。在启用新系统的同时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停止使用称为直接切换。这种方式对新上线系统的成熟度要求较高,并且必须做好应急预案,以确保在新系统切换失败时可快速地切回老系统,所以在建设新系统的过程中也要维护老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切换的优点是切换后只需要使用一套软、硬件系统,成本较低,在财务账目上可以保证整个业务数据的一致性、病人信息的一致性等[3]。
2.2平行切换。在一段时间内新旧医院信息系统并行使用称之为平行切换。这样做由于两套系统并行,人员成本、设备成本较大,而且存在重复的数据,不利于统计财务账目,但减小系统运行的风险。
2.3逐步切换。分阶段、按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转换过程称为逐步切换,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平行运行一部分。这样做既能防止直接方式的风险,又能避免平行方式的成本增加,但开发接口程序是这种方式不足之处,统计报表分布在两个系统中,需要做数据整合。
三、项目实施策略的部署
我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采用直接切换与逐步切换相结合的方式。
3.1切换准备。系统切换前,项目实施人员与医院的分管领导、各业务科室人员、各模块的使用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新旧系统功能操作上的差异,形成详尽的需求调研报告。
3.2模拟运行。模拟运行必须运用于新、老系统采用直接切换,周期一般设为一周左右。新系统搭建完成后,各业务科室应按照新的业务流程,完全模拟病人的在院业务场景,对新系统进行全流程的模拟运行,每位医生模拟的病例数不得少于5例,对模拟运行中出现大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3.3新老系统采用直接切换方式。系统切换时间一般应定在医院业务比较少的当天的凌晨零点进行。切换当天应在院内公告栏、大厅电子屏上和患者候诊区张贴系统切换公告,以获得患者对可能出现的排队等候时间延长等现象给予理解和配合。首先启用新系统的服务器,并清空模拟运行期的所有数据。医院应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切换不成功如何切回原有系统、网络故障时如何快速排出使之畅通、系统反应迟缓如何启动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由于系统切换时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如何处理等。
3.4新系统中新模块功能的分部实施。在新系统已上线的部分运行基本稳定后再分步上线其他功能模块。新老系统切换成功后,对于后续的新增模块实施分部切换。每一个新模块上线之前都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4]。总之,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切换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精心准备、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选择适合本院新旧信息系统的切换方案,才能使新系统平稳、顺利地切换,从而保障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海霞.医院信息系统的切换准备及切换方案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xx,16(19):119-120.
[2]刘春红.对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的思考[J].医疗装备,20xx,22(3):26-27.
[3]黄德财,张雪平,陈朝军等.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策略研究[J].医药前沿,20xx,(36):92-93.
[4]王霞,彭智才,潘洁等.对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切换成功率的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xx,4(4):20-22.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4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加强班级多媒体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的使用,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规范使用及信息化的意识,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
3、及时更新学校数网站。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4、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
5、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益。
6、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站,更新添置办公设备。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四、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取得了很好的展示自我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5
根据卫生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省卫生厅建立全省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决定,以形成国家、省、市、县、乡预防接种信息网络体系,保障我县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目标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具体目标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3、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市级平台可采用SQL Sever数据库)、NET平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4、村卫生站
负责向乡级防保组织提交儿童预防接种登记基本资料。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6
为加快推进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以下简称“金保工程”),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办[xxx]40号)精神,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进一步提高对“金保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涵盖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有关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和信息化相关规划,大力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的工作格局,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州“金保工程”在体系、网络、硬件等方面同全省水平和其他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逐步扩大,促进就业、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社会保障“一卡通”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的实行,以信息化手段对大量业务提供高效支撑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进一步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对改进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提供优质社会化服务、加强基金有效监管、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县、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金保工程”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工作任务,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以适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施等资源,依托州政府电子政务内网搭建“金保工程”主干网,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分步实施。
2、统一规划,规范运作。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3、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监管结合、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建设,早做谋划,早定方案,及早运作,同时做好同财税、银行、保险及邮政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4、省级投资,地方配套。“金保工程”建设主要采取省级专项资金投入和地方政府配套相结合,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方筹措资金。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省硬件网络等相关设备配置和全省各项业务统一软件的开发与实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办公场所、机房建设和通讯中心与所属各业务经办机构联网通讯线路租赁费用,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和项目管理费用,地方配套资金1000万元(其中州本级200万元,五县各160万元),按照分级承担的原则,各县配套资金由各县财政承担。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完善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平台建设,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内网实现“金保工程”省、州、县三级主干网络,并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全省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逐步实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
全州“金保工程”在前期建设基础上,从年1月起,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全面完成项目建设工作。项目实施范围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建设要求,建成覆盖全省、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
(三)主要任务
1、网络系统建设。加快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平台建设,实现省、州、县三级主干联网。纵向省数据中心上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数据中心,下联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通讯中心,终端逐步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站;横向专网系统内省级数据中心核心平台、州、县通讯中心平台联接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就业服务经办机构;专网系统外联接地税等相关部门和银行、医院、药店等相关业务单位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2、应用系统建设。根据社会保险五险合一核心平台业务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按照全省数据大集中的原则,整合完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应用。利用备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现有局域网硬件环境,完成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居民医保、新农保及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等全州统一软件开发与实施,加快推进全州社会保障“一卡通”进程。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业务应用软件架构及指标体系要求,拓展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应用,利用省州县职业介绍中心和人才交流中心现有的局域网硬件环境,实现全州联网,完成全州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软件实施,加快全州就业服务信息化管理步伐。
三、实施步骤
(一)建立工作机制。全州“金保工程”建设由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州、县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成立项目管理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抽调得力人员,积极开展工作。
(二)制定规划方案。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和方案,进一步完善相关软件等信息系统,根据政府采购程序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和配置硬件等相关设各及软件开发。
(三)组织开展调研。从人社、财政、发改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小组,赴五县开展金保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摸清金保工程建设现状,为具体组织实施奠定基础。
(四)分类分步实施。按重点地区和重点业务,分地区、分类、分步实施。年6月底前,完成全州系统业务运行工作;年底,完成项目收尾自查工作。
四、任务分工
金保工程建设是全省的一项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的高度出发,重视金保工程建设,利用我省给予资金补助的有利契机,着力推动金保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具体分工如下:
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全州“金保工程”建设和实施工作,负责调研、规划、设计和建设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负责全州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市场两大子系统各项业务全州统一应用软件的实施及项日培训工作;负责全州数据大集中核心平台的管理和数据联网及各业务监测数据的上传;负责与外网地税、银行数据大集中州级系统的联网;指导、检查、督促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
州发改委按照“金保工程”一期项目建设规划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内容,对新增建设部分调整项目建设计划,落实项目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州财政局按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程序,做好“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安排,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抓紧做好项目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等政府采购工作,检查、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各县政府负责落实“金保工程”配套资金、办公场所、机房建设、配备相关人员,确保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牵头落实本地区社保、医保、就业各业务经办机构局域网与主干网的联网;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各业务经办机构信息系统运行和业务管理工作,以及系统维护工作。
各级社保、医保、就业经办机构配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做好“金保工程”各项业务需求方案编制;按照国家和省核心平台指标体系及各项业务全州统一应用软件运行要求,做好业务数据整理、数据上线等相关工作;负责信息系统业务运行、管理及局域网维护工作;负责与外网医院、药店等单位联网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并加强对各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具体指导。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金保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州“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各县要成立相应“金保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协调机构,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政策保障
1、统一管理。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遵循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明确建设目标和重点,结合部门的特点和需求协同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以最小的投资,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益。
2、确保投入。将金保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投入规模。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从资金源头上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
3、规范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及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进行建设。
4、加强培训。开展金保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建立健全规范的培训与考核制度。要根据金保工程的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各种专项培训,有效地推进应用。
5、建立金保工程建设考核制度。将金保工程建设纳入各县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调动各地各部门推进金保工程应用的积极性,保证全州金保工程的整体推进和目标的全面实现。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7
为贯彻教育局印发《定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为了全面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技能,展示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我校信息化工作在20xx年中有新的发展,新的跨越。结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刘建军
副组长:陈鹏贺东
成员:王锋孙雪峰张振华
三、建设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20xx年完善校园网、班班通,20xx年更新添置师生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争取20xx年建好学校网站并配备专人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式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也能成为我校师生交流的新平台。20xx年我校要建成县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20xx年我校要建设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目标。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
(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教育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
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建设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建筑物、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学校将成立一个信息室,为学校的信息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不断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纳入我校绩校考核管理中。
3、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实现?三维四步?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整合。根据课改推进的需要,完成学校网吧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资源。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将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实验室、远程教育实验室。
4、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有的教育教学、教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资源网站。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5、建设学校站、信息科技站、德育特色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几个主题站和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以市、县学科带头人为主的站)。为保障学校网站建成后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6、建设校长管理平台,通过相应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7、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8、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五、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促进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
学校网站建成后,专门成立德育专网,以及形成了一整套管理网络,整合了学校学生会、政教处、学校法制专题,同时在网上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借助博客讨论开展的视频民族精神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回复,通过网络以动漫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以网络电视台的形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探索。我们将要更加扎实得配合政教处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到位,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促使信息化在德育工作中的全方位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层次整合,提升德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信息化整合这一契机,努力争取上级部门对学校德育信息化的认同,并借此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七、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8
为做好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体育场馆服务管理新模式,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探索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模式
探索在大型体育场馆建立一套集场馆客流量监管和统计分析、水电气热能耗监控、重点区域实况视频监控于一体的综合实时监管硬件系统,构建联通各场馆、可实时查询场馆基本信息及其运行有关数据、为场馆运行提供远程指导服务的软件信息服务平台。
(二)探索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工作机制
探索建立有关各方分工明确、运转顺畅的场馆信息化监管系统建设工作机制,包括:由体育总局进行宏观政策指导,各省(区、市)体育局协调和指导,场馆所属体育部门组织实施,体育总局科研所会同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等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监督评估,各大型体育场馆开展自主运营,有关单位提供技术支持。
(三)探索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新思路
通过试点,探索根据大型体育场馆接待人次、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补助的技术路径,为调整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政策奠定基础。
(四)推动大型体育场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通过完善硬件和软件,特别是通过建立软件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探索搭建大型体育场馆交流互鉴、资源共享、服务推介、普惠群众的公共活动空间,推动大型体育场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使群众从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举措中真正受益、有更多获得感。
二、责任分工
(一)体育总局群体司
群体司负责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总体方案,组织协调有关方面开展工作,对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和把关。
(二)有关省(区)体育局
有关省(区)体育局对本省(区)内的试点工作开展进行统筹管理,对试点场馆给予指导。
(三)场馆所属体育部门
在省(区)体育局指导下,接受试点任务,积极支持配合有关方面推进试点工作。
(四)试点场馆
承担具体试点任务,积极支持配合有关方面开展工作(备选试点场馆名单见附件x)。
(五)体育总局科研所、中国体育场馆协会
在群体司指导下,体育总局科研所会同中国体育场馆协会对试点项目技术工程的实施提供咨询,指导有关技术支持单位(施工单位)开展试点项目软硬件系统开发集成、监管系统工程实施、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运行维护工作,对试点项目进展进行跟踪监督评估,及时向群体司反馈试点工作情况。
三、工作进度
(一)前期验证
xxxx年x月至x月,完成试点项目前期验证,确定试点场馆软硬件配建标准及工程实施模式。
(二)在试点场馆配置信息监管系统
xxxx年x月至x月,完成试点场馆信息监管系统建设。
(三)信息服务平台试运行
xxxx年x月,开通试点项目监管信息服务平台;xxxx年x月,所有试点项目基本信息录入监管信息服务系统;xxxx年x月,对信息服务系统运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
(四)总结评估
xxxx年xx月,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形成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监管系统试点工作评估报告。
四、经费
试点场馆配置完善达到监管系统要求的硬件和软件所需经费,从xxxx年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方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中支出。
五、监管系统建设内容
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监管系统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主要有场馆的本地服务器、客流量监管模块设备、能耗监管设备、云视频直播设备、网络集控设备与网络管线,主要用于监管数据采集与本地存储;软件主要由本地局域网设备控制软件平台和全国联网监管软件平台构成,主要用于本地数据处理与存储、数据推流、全国数据管理与存储等。(硬件软件各项具体技术参数见附件x)
(一)硬件
根据场馆实际情况确定规格参数、数量及布设位置,包括:
1、本地服务器
每个场馆布设x台。
2、客流量监控设备
(1)红外、影像双目识别摄像头:在场馆主要人员通道口上方布设x台,保证进出双向监控。
(2)Wifi无线AP:在场馆主要人员通道口布设x—x台。
3、能耗监管设备
水电气热四表自动化传抄表设备。
4、云视频直播设备
推流摄像头:在场馆主要核心区域布设。
5、网络设备集控设备
(1)交换机
(2)网关
6、网络管线及其他
光纤、网线、辅料。
(二)软件
1、本地局域网设备控制软件平台:每个场馆布设x套(本地上行带宽xxMbps以上)。
2、全国联网监管软件平台x套。
六、监管系统建设实施流程
(一)场馆勘察
1x、图纸勘察
场馆方向施工单位提供布设区域的相关图纸资料。
2、现场勘查
施工单位根据图纸现场核查场馆施工条件,确认建筑空间、水电网等环境情况,初步确定预施工区域及点位(机柜点位、双目监测通道点位、wifi客流监管点位、水电气热传抄表传感器点位、云视频监管点位)。
(二)方案制定
1、方案提报
施工单位根据现场勘查的情况,制定系统布设工程方案。
2、方案评审
技术支持单位(施工单位)向场馆运营方(大型体育场馆)、系统监督方(体育总局科研所、中国体育场馆协会)提报实施方案,由系统监督方进行方案评审。方案评审通过后,技术支持单位(施工单位)与场馆或场馆所属主管部门签订施工及服务维护合同。
方案审核流程:方案提报→场馆方审核→监督方审核→签订施工及服务维护合同→施工→验收→资料存档→开始运行。
(三)工程布设
1、施工安装
(1)基础工程
搭建网络机布线系统,进行线缆铺设。线缆由控制中心通过强、弱电电缆桥架及电缆管沟铺设到各个区域及各自的控制点位。
各系统主要施工方法、工艺流程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相应内容执行。本工程中所遵循的国家、行业、地方有关规范标准包括:《建筑电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xxxxx—xxxx)、《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JGJ/Txx—xx)、《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xx—xx)、《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xxxxx—xxxx)、《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xxxxx—xxxx)。
(2)设备安装调试工程
技术支持单位(施工单位)按照评审通过的布设方案进行施工安装。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按期完成施工进度。
(四)试运行
系统施工安装完成后,技术支持单位(施工单位)对系统进行xx小时试运行,完成最终调试。
(五)工程验收
系统试运行确认调试完成后,技术支持单位(施工单位)向场馆方、监督方提请工程验收,完成布设交接。
(六)资料留存
系统布设交接后,由场馆方、监督方、技术支持单位(施工单位)各留存系统布设资料x份。
七、有关要求
参与试点的有关省(区)体育局要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安排专门力量负责试点工作,积极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问题,加强对场馆试点工作的督导。
试点场馆在建设信息监管系统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设备,力求节约高效,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必要的浪费。要加快工作进度,在遵守政府采购法规的前提下,采购配置符合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的场馆监管系统建设所需硬件设施及相应配套服务,做到合规合法。
试点工作技术支持单位(施工单位)要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按照总局关于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支持试点场馆推进工作,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试点省份体育部门和试点场馆交办的信息监管系统建设任务。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9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法院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建立科学化管理体系,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选择,对于提高法院现代化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结合我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建华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要在院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在全院干警大力配合下,按照“两高”法院的总体规划,结合本院的实际,以网络建设和应用为切入点,利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推进本院的信息化建设。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强化向科学要质量,向科学要效率的发展理念,以达到常规办公无纸化、审判记录无笔化、流程管理自动化、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工作目标。
二、组织领导
院成立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徐江
副组长:王玲李洪海赵广平杨连洪王丽华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
办公室负责信息设备建设和维修、网站建设和管理、协调软件开发、信息技能培训、推广系统应用,诉讼文书档案和司法服务等相关工作。政工科、研究室、立案庭、审监庭、执行局及其他业务庭按相关职能进行日常管理和应用。
三、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和部门培训、单独培训、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培训。坚决转变工作忙没时间学、岁数大不愿学的观念。坚持领导带头钻研学习、带头实践应用。采取全院集中、分部门培训、单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全员培训工作。
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对信息录入等相关信息化建设情况随时检查,20xx年开始每周通报信息化录入情况,并将通报结果纳入本院绩效考评。20xx年3月1日、2日利用两天时间对全院进行全员考核。
四、有关要求
1、领导带头学习利用信息化技术。党组成员、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带头学习掌握信息化管理技术,以榜样的作用带领全院尽快走上信息化建设的轨道上来。
2、法院全体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尽快掌握信息化录入技能,并使之应用于审判工作中。
3、对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影响审判工作的院党组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停止办案。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相关文章:
信息化建设方案07-13
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07-14
信息化大楼的建设方案10-23
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07-02
软件系统建设方案10-26
信息化建设方案(精选14篇)10-24
学校信息化建设方案8篇07-14
关于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报告11-23
实用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通用7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