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4-11-04 08:45:38 赛赛 建设方案 我要投稿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6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6篇)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1

  为深入推进我县医疗体制改,根据《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和省《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规划(试行)的通知》、《XX市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疗集团)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疗集团)为核心,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便群众就医、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水平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一)主导,统筹规划。按照《XX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规划》的要求,规范有序组建医共体(医疗集团)。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协调各方面力量,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医共体(医疗集团)以总医院为龙头,通过人员、技术、服务、信息、管理等要素为纽带,把县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整合起来,为县域内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四)便民利民,群众受益。通过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县域内医疗服务质量的同质化管理,做深做细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工作目标

  通过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到20XX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提高到6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上级医疗机构向基层卫生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率达到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全县医疗卫生一体化、规范化、同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工作任务

  (一)组织架构及管理体制

  1.组建两个医疗集团。

  组建XX医院医疗集团,将王沟镇卫生院的人、财、物,全权委托给XX医院管理,组建XX医院医疗集团,XX医院加挂“XX医院医疗集团总院”牌子,XX卫生院加挂“XX医院医疗集团分院”牌子;将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财、物全权委托给XX中医医院管理,组建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XX中医医院加挂“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总院”牌子,凤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分院”牌子。

  原有人员编制人事关系、原资产及债权债务关系维持不变。医疗集团按照县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的章程开展工作。

  2.完善外部治理体系。

  成立医共体(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委)由县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组织、编制、经发、人社、财政、审计、卫健、医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统筹医共体(医疗集团)的建设规划、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卫健委,办公室主任由县卫健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要负责执行医管委的决策、协调部门工作、处理日常事务。

  3.构建内部管理体制。

  (1)加强建设。建立医疗集团委,隶属于县卫健委委,医疗集团实行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在医疗集团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医疗集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2)成立理事会。理事会是医疗集团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协作关系、服务模式、运行质量、利益共享机制和重大人事、财务、绩效考核工作,理事长1名,由医管委任命产生,原则上由总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理事长2-3名、理事若干名,由理事长提名并报医管委批准,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后聘任,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备案。

  (3)设立监事会。人员3-5名,监事会是医疗集团监督机构,负责监督集团运行情况、财务情况、理事及管理层人员履职情况等,定期向理事会通报违反相关章程行为及行为人,向县医管委报告集团总体运行情况。成员由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医疗集团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长由理事会推举并履行相关程序后产生。

  (4)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医疗集团内各级医疗机构独立法人地位不变,但实现统的法人代表,由总医院法定代表人兼任分院的法定代表人。分院负责人由县医管委会同总医院研究确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相应手续,由各医疗集团聘任。

  (5)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在总医院设立医疗集团委办公室、管理办公室,并分别成立6个管理中心,即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指导中心、卫生信息管理中心、后勤保障服务中心。总医院健全完善统的医疗集团内部管理体系,落实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卫生管理一体化。

  (二)完善运行模式

  1.实行“六个统”

  (1)统人事管理。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统调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人员培训培养计划;

  根据医疗集团业务发展需要,研究分析并向医管委提出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人力资源统筹调配使用的意见,建立健全人员聘用管理、岗位管理、职称管理、执业药师管理、护理人员管理等制度,实行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按岗定酬,同工同酬。

  (2)统财务管理。 设立财务管理中心,实行“统领导、独立核算、集中管理”模式,保持财政投入渠道、补助政策不变。对总医院和分院的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统管理。

  (3)统医疗服务。设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实施统的临床和业务管理技术规范,做到规章制度统、技术规范统、业务指导统、工作考核统。集团内医疗机构共同遵守统的诊疗和操作规范。原则上总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副高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必须有在分院累计工作1年以上的`经历。

  (4)统公共卫生管理。设立公共卫生指导中心,负责对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管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管理和指导。把做深、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组织合适的人员参与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在首诊式签约、重点人群签约、个性化签约上多做文章,努力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提高签约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吸引力。

  (5)统卫生信息化管理。设立卫生信息管理中心,总医院积极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实现集团内部行政办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互联互通,以务实应用的原则,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两大数据建设为基础,以区域健康信息平台为枢纽,全面实现健康信息共建共享。建设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临床检验(病理)、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实现“基层检验、上级诊断”,检验检查互联互通。

  (6)统后勤保障服务。设立后勤保障中心,负责集团范围内集中消毒供应、后勤物资、药品、耗材、设备的集中保障供应,努力降低药品、耗材虚高定价,建立动态灵敏的短缺药品反应机制,确保临床用药及时有效供应。

  1.完善双向转诊。科学划分集团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制定项目范围、服务清单和管理办法。建立向上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为医疗集团内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一站式”服务;在医疗集团内部搭建统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总医院提供不低于30%的专家号源由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优先预约使用。畅通向下转诊“便捷通道”,总医院要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实行管床医生责任“包干制”,充分运用定期联合查房、信息化实时查询等手段,为患者就医康复提供连续性服务。

  2.促进专科共建。在总院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孵化中心”,重点围绕康复、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儿科、消化、口腔、眼科等领域,指导基层开展特色科室建设。到20xx年基层分院和下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省定规范化建设标准,创建省级基层特色科室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

  3.加强业务协作。总院定期安排学科带头人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深入基层,进行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手术指导,开展科研和项目协作、学术讲座,建立长期性的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同时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开展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在总院建设远程中心,对分院及成员单位开展远程医疗、远程培训、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实行医疗集团内信息直联互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共享,推进预约诊疗、协同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协同高效开展。

  4.强化公卫职责。推进县、镇(街道)、村(社区)公共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开展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进一步规范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高签约、履约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职责分工

  1.医疗集团总医院:负责与医共体(医疗集团)内的成员单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双向转诊、重点专科对口扶持、人员带教与培训、远程会诊等工作细则。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承担对所有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组织医共体(医疗集团)日常工作例会、工作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汇总。

  2.医疗集团分院:承担辖区内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完成医共体(医疗集团)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启动阶段(20XX年4月)

  组建医共体(医疗集团)理事会、监事会,明确各自职责功能。制定完善医共体(医疗集团)章程,召开医共体(医疗集团)成立大会,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广泛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5月-12月)

  20XX年5月开始,两个医疗集团试点实行开展工作,根据运作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将XX卫生院、XX卫生院、XX卫生院等X家机构纳入XX医院医疗集团;将XX卫生院、XX卫生院等X家机构纳入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全面实施医共体(医疗集团)管理模式。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将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强基层的有力举措,增强政治责任感,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协作配合,积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加强督促指导,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好医共体(医疗集团)组建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推动医共体(医疗集团)健康发展。

  (二)完善政策保障。加强制度保障,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等协同改,创新人事、编制、职称、薪酬等管理方式。要持续加大对医共体(医疗集团)的投入力度,对于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等要给予资金支持。

  (三)健全考核评估。由医共体(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制定医共体(医疗集团)绩效考核办法和评价细则,对医共体(医疗集团)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医保资金使用、居民健康改善等。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资金投入、人事任免、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以及人员薪酬分配挂钩。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和对社会的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共识,引导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群众正确认识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试点,探索突破医药卫生体制改中的瓶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为我县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2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逐步规范“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健康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切实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深度整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资源,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进一步密切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和高效运行管理机制。

  二、工作目标

  改现行医疗管理体制,按照对群众健康负责的原则,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和高效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过渡和发展,进一步规范就医秩序,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重构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行政、人事、财务、设备、药品、医疗、信息等管理长效机制;深化薪酬制度改,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切实提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质量进一步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能整体提高。县域内就诊率逐步提高到90%左右,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主导。加强委、组织领导,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等要求,正确处理好与市场、医院的关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强化规划、投入、管理职责,加大对公立医院的管理力度,落实医保、医疗、医药综合管理。突出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落实公立医院运行自主权。

  (二)坚持机制创新。坚持办医主体不变,积极推动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逐步理顺财政投入、医保支付、药品供应保障、人事管理等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牵头医院人事、经营及财务自主权,实行责、权、利相统的管理机制。

  (三)坚持分级诊疗。以健康为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加快推进医防融合,构建有序就医、分级收治的新格局,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主要任务

  (一)调整组织架构,优化卫生资源布局

  1.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XX县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和“XX县中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县医院紧密型医共体由县医院牵头,与XX县妇幼保健院及XX镇、XX镇、XX示范园等辖区内乡镇卫生院及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组成。县中医医院紧密型医共体由县中医医院牵头,与XX县第三医院、XX乡、XX乡等辖区内乡镇卫生院及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定点村卫生室组成。将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下沉至县域医共体,县内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自愿选择加入医共体。

  2.建立健全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成立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理事会,作为县域医共体最高决策机构,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人选由县委、县提名,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制定理事会章程,并成立监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医共体院长负责制,医共体管理团队由医共体院长、副院长(多名)、总会计师组成,其中,医共体院长由理事长提名,经理事会按组织程序考察通过后,由理事长聘任,任期三年;总会计师由理事会派驻,并对理事会负责;医共体副院长及下属单位的院长、副院长、中心主任由院长提名,经理事会按程序考察通过,由组织部门按组织程序任命后,由医共体院长聘任,任期三年。县域医共体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医共体及下属单位管理团队聘任和考核制度。

  3.规范县域医共体内设部门设置。医共体下设人力资源发展、财务核算、审计、医疗保险结算、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信息管理、后勤服务7个管理中心和健康促进、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远程医疗服务、中心药房、消毒供应6个资源中心以及医共体办公室、绩效考核办公室。统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其中医学影像中心、远程医疗服务中心设置在县医院医共体,全县共享。(牵头部门:县卫健委;配合部门:县委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完成时限:20xx年7月底前 )

  (二)密切三项机制,构建“两包三单六贯通”

  1.密切利益共享机制。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

  (1)医保基金打包。医保管理部门将基本医保基金按医共体人头总额预付,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当年筹资总额扣除增量基金风险金(与上一年相比筹资增量10%)进行预算,将不少于95%的部分作为医共体按人头总额预算基金,交由医共体包干使用,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因合肥市医保政策调整超出医保基金总额部分由市医保局承担,因健康脱贫、自然祸患 、应急处理等其他原因合理超出部分由县财政承担,不合理部分由医共体全额自负,结余部分全部由医共体留用,用于医共体自身建设和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县域医共体内因患者交叉就诊、双向转诊等原因产生的医保费用,由医共体间协商解决。

  (2)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打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医共体辖区年度常住人口筹资标准总额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医共体,交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强化疾病防控,服务,考核结算,量质并重,医防融合,做实健康管理,促使医保基金支出减少。

  2.密切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办医责任、内部运营管理、外部治理综合管理三个清单,实行清单制管理,厘清责任边界,明晰运行关系。

  (1)建立办医责任清单。按照办医的领导责任和保障责任,建立办医清单。清单明确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发展、建设、补助、债务化解等内容。

  (2)建立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清单。充分发挥牵头医院“龙头”作用,健全医共体内部管理体系。乡镇卫生院实行“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在投入渠道、资产属性和职工身份三个不变前提下,实现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三统”:人财物等资源三要素统调配、医疗医保医药等业务统管理、信息系统统运维。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建立严格转诊病种目录,促进能力提升与分级诊疗。医共体内部按照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强化分工协作,分级收治,统运营管理,建立防病就医新秩序。

  (3)建立外部治理综合管理清单。按照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行风建设,建立综合管理清单,厘清管理内容、管理要素、管理流程等,完善外部治理体系。谁审批、谁管理,谁主管、谁管理,依法行政、规范执法。

  3.密切服务贯通机制。围绕乡镇居民看病就医问题,在专家资源下沉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药品供应保障、医保补偿、双向转诊、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六个方面实现上下贯通,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专家资源上下贯通。促进县乡医务人员双向流动顺畅,县管乡用,实现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可以享受到县级医疗专家服务。

  (2)医疗技术上下贯通。统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推进服务同质化,保障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能看得好病,解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I、Ⅱ类手术等问题。(牵头部门:县卫健委;

  完成时限:20XX年8月底前)

  (3)药品保障上下贯通。牵头医院全面建立医共体中心药房,医共体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统药品采购供应、药款支付和药事服务,保障乡镇卫生院药品有效供应和合理使用。

  (4)补偿政策上下贯通。完善医保补偿政策,按照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求,合理确定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起付线标准和补偿比例,支持分级诊疗,保障乡镇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保补偿标准。

  (5)双向转诊上下贯通。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将需要转诊的疾病患者,及时上转县级医院,安排专人跟踪负责。疾病康复期,顺畅下转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康复治疗。

  (6)公卫服务上下贯通。融合疾控和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资源,实现医防融合,让乡镇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妇幼保健、慢病管理、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

  (三)实行现代医院管理模式,提高医共体运行效率 1.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落实医共体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自主权。推进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制定医共体岗位设置、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等制度。实行医共体院长、总会计师年薪制。实行医共体工资总额核定制度,建立以工作量和质量、满意度为核心的分配机制,重点向临床一线、技术骨干人员倾斜,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2.加强医共体精细化管理。逐步实行医共体总会计师制度,加强对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实行全面预算和全成本核算,推进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优化医疗收入和医保结余资金医共体成员分配方案。加强医院质量管理和控制,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全面开展惠民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优化执业环境,尊重医务人员劳动,维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

  3.加强综合考核管理。实行医共体院长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绩效工资总量以及医共体院长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建立医共体对下属单位的内部绩效考核办法,突出功能定位、职责履行、费用控制、运行绩效、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和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指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公示考核结果,与管理团队的'绩效、任免和奖惩挂钩,与财政补助、医保支付挂钩。推进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强化社会监督。

  (四)积极发展智慧医疗服务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升医疗质量。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推动医疗服务流程再造,让群众少跑路、少排队、少等待。加快建设公众健康服务平台,落实智慧医疗支付系统、基层移动健康管理和互联网签约服务等项目,提供预约挂号、自助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体检报告和健康档案查询、健康管理等网络综合应用。加快实现县、乡、村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保障措施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医共体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一)压实责任。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综合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积极争取及省、市政策支持,协调解决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统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县卫生健康、财政、医保、编办、发改、人社、市场管理等有关部门协同的推进机制,确保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

  (二)部门压单履职。县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职,按照“两包”和“三单”要求,大力支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医保部门要将医保资金实行按人头总额预付,每季度前10个工作日内及时足额预拨到位,合理确定城乡居民医保补偿标准,体现分级诊疗的改要求。县财政部门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由医共体统筹用于医防融合工作。县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统筹指导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县域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县编制、人社等部门负责落实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事项等。县宣传部门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深化改、有利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社会氛围。

  (三)工作压茬推进。建立督导、考核和问责机制,分解落实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理事会统筹协调,定期调度,跟踪督责,确保我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务期必成,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3

  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医共体在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六个方面实施上下贯通,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专家资源上下贯通

  1.医共体牵头医院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需要,统安排医务人员到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流动执业。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到成员单位坐诊、巡诊,开展常规手术等。

  2.医共体牵头医院统筹安排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每年举办两期“50+N”病种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诊疗技能培训班。

  3.建立“1+1+1”工作机制,由县、乡、村三级医生组成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团队,开展履约服务工作。

  4.制定落实考核激励措施。制定并落实医共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办法,下沉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合理切块用于牵头医院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或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增量部分的3-5%用于牵头医院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

  二、医疗技术上下贯通

  1.医共体建立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疗规范,开展质量控制,保障医疗服务质量。

  2.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或具备“50+N”病种诊疗能力。

  3.远程医疗全覆盖。牵头医院建立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补齐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短板。

  4.定期考核。医共体定期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指标、适宜技术开展、特色专科建设、“50+N”病种救治能力等情况进行考核。

  三、药械保障上下贯通

  1.牵头医院医共体中心药房全覆盖,运转顺畅,并实现统网上采购、统集中配送、统药款支付。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满足需要。保障下沉专家开展工作有药可用,保障群众用药需求,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便捷。

  3.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药房(库)建设完善。

  4.加强临床药事管理,定期开展处方点评。

  四、补偿政策上下贯通

  1.医保基金管理规范,政策公开公示。推行适宜病种县域内同病同补偿医保政策。

  2.实行差别化就医起付线。根据县域内就诊率水平,调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县外就医起付线水平,依次提升起付线标准。县域内连续治疗,按住院就医起付线最高标准收取一次费用。

  3.实行差别化医保补偿比例。按分级诊疗原则,对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县外协议医院、县外非协议医院就诊的',依次降低适宜病种补偿比例。

  4.乡镇卫生院住院实际补偿比不低于80%。

  五、双向转诊上下贯通

  1.双向转诊通道畅通。医共体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转诊平台,转诊医院有专人跟踪负责,信息畅通。

  2.各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分级诊疗病种、常见病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

  3.取消下转病人二次住院的就医起付线收费。

  4.双向转诊纳入绩效考核。平均住院日、Ⅲ、Ⅳ类手术占比、下转率等指标纳入牵头医院绩效考核,上转病人跟踪负责纳入对乡镇卫生院责任人绩效考核。

  六、公卫服务上下贯通

  1.县承担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需参与医共体建设。划分责任区域,分片包干,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2.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定期开展绩效评价。

  3.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种管理规范。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4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完善城乡健康保健服务体系,让更多居民享受到医改成果,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卫健为发展思想,坚持主导、创新机制、分工协作、提升能力、群众受益的基本原则,以“大病不出县”为目标,统筹推动县域综合医改,以建立县级中心医院为龙头的紧密、整合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切入点,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运行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将优秀人才、适宜技术、优质服务下沉到基层,引导群众到基层首诊。

  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不断完善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构建优质高效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综合能力,合理规范就医秩序,实现发展方式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主导,统筹规划。落实规划、指导、协调、监管、宣传等职能,以《XX省“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为指导,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按照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双向选择、持续发展、就近就便、方便群众原则,统筹规划医共体建设。

  (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坚持办医主体责任不变,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创新机制,逐步破除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的推进,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疗联合体内统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发挥科技引领与支撑作用,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能力与绩效。以往各医疗机构之间所形成的有关医疗技术合作、协作关系不在医共体建设管理规范框架内。

  (四)便民惠民,群众受益。坚持以健康为中心,逐步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共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增强群众获得感。

  三、总体目标

  20xx年,基本搭建医共体制度框架,拓展深化我市分级诊疗模式,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共体建设,办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共体,鼓励、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共体等分工协作模式,推进按病种付费,探索对医共体打包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引导医共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

  到20xx年,全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四、医共体的工作模式

  医共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医共体主要包括两种模式:

  (一)紧密型医共体。紧密型医共体为一体化、唯一法人代表的医院集团,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精简人员、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组建方式为:市中心医院对市第三医院(委托承担万福镇10个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万福镇卫生院(承担万福镇原罗屯乡7个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梁屯中心卫生院共3家医疗机构实施医共体管理,3家医疗机构所辖的村卫生室实施一体化管理。

  (二)松散型医共体。松散型医共体为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层级清晰,布局合理,各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服务模式。

  组建方式为:XXX卫生院共27家医疗机构实施松散型医共体管理,27家卫生院对所辖的村卫生室实施一体化管理。

  五、运营及管理

  医共体内部要进行资源优化整合。紧密型医共体内部要成立医疗集团,实行人、财、物统管理,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建立统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将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离,并发挥作用,实施医共体内部上下联动,一体化管理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松散型医共体暂按医联体模式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可探索松散型医共体的管理模式,到20xx年底,松散型医共体逐步过度到紧密型医共体,实现财务收入、人事薪酬、人才培养、设备配备、医保支付和运营管理等县乡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体系。

  六、主要任务

  医共体内部的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分级诊疗相关要求以及医共体协议约定内容,履行医共体职责,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市卫生健康局负责对市医共体日常的管理与运营进行考核。

  (一)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构建医共体,建立共同发展新机制,转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理念,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及特色专科建设;结合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教学查房和远程医疗等方式,提高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诊治水平。重点细化医共体框架内医疗机构间预约诊疗、双向转诊、优先住院、就诊绿色通道和减免挂号、诊查费等医疗服务优惠政策,引导辖区居民在医共体框架内,自愿选定1个乡镇卫生院、1个市(县级)医院,作为日常看病就医的首诊和转诊医疗机构。

  (二)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市中心医院为牵头医院,负责完善分级诊疗操作流程,落实医共体内转诊患者各项医疗服务优惠政策,畅通结算渠道。

  医共体内的`各医疗机构负责本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同时,下级医疗机构负责接受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并为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接续性医疗服务。

  (三)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医共体要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有效衔接,形成有效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防与治的有机融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满足群众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需要。

  医共体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按照《XX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要求,确定专门部门,配备相应人员,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根据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四)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

  建立医共体内规范转诊机制,重点畅通下转通道。鼓励医共体内各级医院建立联合病房,鼓励牵头医院开展日间手术,将手术后、急性病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接受继续治疗和康复等连续性医疗服务,上级医院派驻医生通过会诊和查房等方式积极发挥作用。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一康复一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五)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在医共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共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有条件的地方转诊可以根据双向患者就医需求,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六)强化医疗质量管理

  医共体牵头医院负责医共体内医疗质量的管理,制定各专业、各科室、各部门质量控制标准,并开展医共体内质量控制管理,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同质化管理。

  医共体内上级医院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人员培养,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七)加强医共体内专家管理

  医共体内统筹薪酬分配,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鼓励医共体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

  (八)统资源管理

  统信息平台。加强规划设计,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医共体的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医共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共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共体可以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方便患者看病就医,提高医学科研技术水平。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贴近城乡基层,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可探索医共体内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验检查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医共体内实现健康档案、病历等互联互通。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医共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建立医共体内统的药品采购、管理平台,形成医共体内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与配送机制。

  六、工作步骤

  (一)确定方案阶段(20xx年5月—10月)

  通过双向选择和相对方式,组织各医疗机构协商确定医共体组成,制定医共体建设工作方案,医共体签订协议之后,在5个工作日内报市卫生健康局备案。

  (二)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6月—10月)

  组建的医共体要完成制定医共体章程,需明确双方职责、开展业务内容、双向转诊流程、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出诊安排、提供优惠政策和基层医务人员培训等基本内容和医共体特色工作等,并报市卫生健康局。

  医共体根据工作任务,逐步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探索医共体工作的最佳路径,优化服务流程,有效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使更多的居民享受到顺畅的医共体保障和服务。

  (三)巩固总结阶段(20xx年12月末)

  总结医共体建设工作经验,巩固已经签约的医共体运行机制。继续研究解决医共体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医共体运行和服务流程。

  七、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医改成员单位和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增进健康福祉的有力举措,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部门职责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推动落实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实施以监督、指导、考核为主要方式的行业管理;财政部门要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医保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医保实施方案、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市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间报销水平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引导参保患者有序就诊;编制和人社部门要在编制核定、薪酬制度改和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发改和民政部门也要结合本单位业务工作对医共体医院给予支持;牵头医院要加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的投入,做到上下互联互通。鼓励医共体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方式,吸引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三)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完善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根据医共体绩效考核结果,对医共体内上级医院下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诊的医生给予工作补助,所需资金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

  建立与医共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医疗集团内部要制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药品、医疗管理、药占比、日门诊住院率和平均住院日等一体化管理考核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强化考核和制度约束,建立医共体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医共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不单纯考核业务量,要将上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上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基层,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晋级、晋升等挂钩。

  在对医共体考核中发现违背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的医共体成员,卫生健康部门可要求其整改,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可终止其成员身份。市卫生健康局将根据考核结果每2年对医共体协议机构进行调整,不断完善和提高医共体运行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使之成为开展分级诊疗的重要依托和平台。

  (四)加强督查评估

  市卫生健康局要通过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指导各医疗机构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建立医共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综合评估质量、安全、效率、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因素,要坚持问题导向,防止和破解大医院垄断资源、“跑马圈地”“虹吸”基层资源、挤压社会办医空间等问題。

  (五)强化宣传培训

  市卫生健康局要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思想、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和医共体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同时,及时总结推广有益经验,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将医共体做大做强。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5

  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县域卫生资源,全面推进“健康红安”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开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为重点,不断完善医共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医共体建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建立县、乡、村分工协作运行机制,实现发展方式由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明确定位。坚持县政府主导,根据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与布局,有序推进医共体建设。强化政府办医责任,落实财政投入,切实维护和保障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结合的功能定位,医共体内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原则上保持不变。

  (二)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医共体牵头医疗机构重点承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统筹管理医共体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重点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提供接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要求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

  (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改革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创新机制,群众受益。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和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坚持以居民健康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和体验,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经济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

  三、工作目标

  整合县域内现有医疗健康资源组建一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县域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一体化,重构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基金得到有效利用,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合理控制,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实现县域内就诊率90%以上,基层就诊率65%以上的目标。

  四、组织实施

  (一)构建新的医疗卫生管理模式

  1.成立医共体管委会。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建立由县卫健局牵头,组织部、宣传部、编办、发改局、人社局、财政局、医保局等部门及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简称“医管委”),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医管委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卫生健康局。

  2.组建一个紧密型医共体。将县域内现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一个紧密型医共体(以下简称“医共体”),负责所属医疗机构的总体规划、运营方式、资源调配、人事任免、财务预决算、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人、财、物实现高度统一,医共体内部实现无障碍管理。支持民营医院参与医共体,也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资质条件,报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专科联盟。医共体在医管委和卫健局的监管下开展全县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工作,实行县、乡、村业务一体化管理。

  (二)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医共体实行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定期协商的议事决策制度和工作章程方式,制定医共体章程,成立理事会,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议事规则(具体另行制定),明确权责清单,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财务、药械、绩效“六统一管理”。

  1.建立人员统筹使用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将现有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编制统一管理,逐步实行编制、岗位“县管乡用”,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建立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对所需适宜人才可由医共体自主招聘。推进医共体内岗位管理,遵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实现医共体人员统筹管理。

  2.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合理确定和动态提升医共体工资总额和薪酬水平。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可打破人员身份限制,进行自主分配,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3.加强财务管理。医共体内设专门岗位承担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价格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工作,逐步实现医共体内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统筹运营。加强医共体内审管理,自觉接受审计监督。

  4.深化医疗服务改革。实施业务统一管理,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业务考核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并保持相对独立的医疗业务管理,承担相应的医疗责任。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药品、器械、耗材实行集团采购,统一用药范围。实行大型设备统一管理、共同使用。

  5.统一医共体内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电子病历在县域尤其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普及应用,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服务效率。利用“互联网+”手段,推进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服务,加强诊断智能系统建设,实现“乡检查、县诊断”,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6.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其中服务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基层乡镇卫生院逐步达到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其他乡镇卫生院以满足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诊治需要为标准,以急诊急救、全科医疗、儿科、康复、护理和中医药等服务为重点,逐步达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7.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组建人力资源、财务、医保和信息化等管理中心,实行医保、医疗业务、后勤服务、信息系统等统一管理,统一基本建设、物资采购和设备配置,主动控制运营成本、内部床位、号源、设备的统筹使用。

  8.加强双向转诊管理。医共体内制定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指南,明确医共体内县、乡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建立完善医共体内部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将传统的对单一医疗机构的监管转变为对医共体的监管,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质量的同质化。

  9.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利用医共体内技术资源,将县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纳入家庭医生团队,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医共体牵头机构要为签约居民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对家庭医生上转的患者优先接诊,提高签约居民获得感。

  10.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扎实做好基层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和计划免疫工作,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等健康管理。按要求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与医共体的协作配合,做好技术指导、培训和业务管理,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

  11.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三医”联动,完善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引导医共体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医保基金使用绩效。鼓励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的原则,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并做好与医保支付、医疗控费和财政投入等政策的衔接,确保医共体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不增加。

  12.落实财政投入经费。根据医共体建设发展需要,依据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原渠道足额安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补助资金。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医共体常住人口总额预算,由医共体统筹管理和使用,年初预拨部分工作经费,绩效考核后发放。

  13.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要求,动态调整、合理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逐步提高医疗服务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调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14.推进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改革。统筹开展医共体内药事管理。在优先采购使用基本药物的前提下,可实行县乡村三级统一目录、统一议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落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两票制”,降低采购成本,保障供应。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县医管委牵头,成立由组织部、宣传部、县编办、发改局、人社局、财政局、卫健局、医保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县医共体建设专班,按照国家、省市县工作部署和时间节点,统筹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协调解决组建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明确工作职责

  县医管委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深入研究,明确责任,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牵头制定相关配套文件,解决医共体建设遇到的实际困难,完善政策保障,共同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卫健局牵头负责医共体实施工作,县发改局负责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统一规划,县财政局负责医共体原有的补偿和投入政策的落实,县编办负责医共体内必要的编制调整配备,县人社局负责配合做好医共体所需人员的聘用落实,县医保局做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配套工作,其他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医共体建设。

  (S)强化问责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和医共体成员单位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顺民意的高度出发,积极配合,协同促进,确保医共体运行目标实现。要在实施过程中随时掌握动态,严防偏离方向,对本位主义和不作为者从严问责。

  (四)强化舆论宣传

  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加大对县域医共体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县域医共体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平稳顺利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6

  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推进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市、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形成整体效益,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注重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过程和连续性健康管理。以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坚持医疗、医保、医药统筹联动,通过探索下放卫健部门管理职能,建立医共体内人员、经费等新的管理模式,增强市域医共体综合管理协调能力,真正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打造“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共同体,形成区域内更加紧密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医共体建设,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整合,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不断扩大,双向转诊衔接顺畅,急慢分治高水平实现,为“健康XX”建设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

  (二)通过医共体建设,促进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分级诊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真正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让群众享受到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健康服务。

  (三)通过医共体建设,实现医疗对公共卫生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质量不断提高;防治结合更加紧密,医防深度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模式逐步推开;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通过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核心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市、镇、村三级联动更加顺畅,分级诊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公益性质,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主导,将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将公益性贯穿于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全过程,将提高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试点先行、创新机制,资源整合、提高效率,上下联动、合作共赢。

  (二)坚持三级联动,突出共同发展。建立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三级联动、以市带镇、以镇促村的医疗卫生发展格局。

  (三)坚持纵向整合,突出优化结构。统筹优化诊疗资源配置,注重发挥核心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四)坚持责权统,突出资源共享。实行市、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定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核心医院权力和责任清单,及时协调解决医共体实施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卫生室等实行全面管理和运营,享有管理权和人事任免建议权。

  (五)坚持两个确保,突出共建共享。确保医共体单位独立法人地位、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定位、制度、财政投入不变;确保医共体单位的职工身份不变,把医共体建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院命运共同体。

  四、主要措施

  (一)明确医共体建设布局规划

  20xx年以市医院为核心医院,与XX卫生院、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市医院医共体试点。20xx年覆盖全市所有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健全医共体治理体系

  建立医共体外部治理体系,由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承担医共体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医共体建设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卫健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市卫健委分管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执行管委会决策、协调部门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完善医共体内部协调机制,核心医院设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成员单位之间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协调工作,做好工作信息、数据收集和汇总等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提交医共体建设办公室研究解决。

  (三)探索“1+1+2医共体”模式

  市医院作为核心医院,帮助大仪中心卫生院XX年创成二级医院。构建以大仪中心卫生院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刘集、陈集镇卫生院共同参与的二级紧密型医联体。大仪中心卫生院的普外科、儿科、妇产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科室开展的相关业务与刘集、陈集镇卫生院共享,相关的患者可直接转至大仪中心卫生院。本着资源人才向中心集聚的原则,刘集、陈集镇卫生院的外科、妇产科、麻醉科等科室医师可横向多点注册到大仪中心卫生院,开展相应的医疗服务。

  (四)推行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管理

  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医保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核心医院和成员单位年度医保总额指标,重点强化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扶持。年度总额指标确定后,包干给核心医院统考核结算,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实行同一病种同一定价。

  (五)加强基层药品供应保障

  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确保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在医共体内探索建立统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实现核心医院和成员单位间药品统目录、统采购、统配送、统结算,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严格执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购销“两票制”,认真落实短缺药品“每月零报告”制度,着力保障临床用药需求。

  (六)坚持医共体“八统”管理

  1.统机构管理。充分发挥核心医院的管理优势,实现与成员单位统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服务行为规范和诊疗规范。医共体成员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原机构性质保持不变,所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变。

  2.统财务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保持市财政投入渠道、补助政策不变,执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保持财务独立建账、单独核算,实行“统领导、独立核算、集中管理”模式。成员单位原有债权债务归属性质不变。设备采购、工程维修等实行年初上报项目预算计划,由市卫健委根据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及当年预算资金情况审批后实施。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原有的物价收费政策、医保报销等政策保持不变。核心医院强化对成员单位的成本核算。完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建立医疗收费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

  3.统人事管理。一是推行“县管乡用”,按照“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的原则,从医共体成员单位调剂一定数量的'编制,统由核心医院招聘及引进人员。医共体内部实行人员双派送,各成员单位编制数和在编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二是核心医院可下派业务院长和护士长到基层挂职;基层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进修、轮训实行制度化安排。为避免削弱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核心医院不得将基层医务人员抽调到核心医院工作。核心医院统筹人力资源,结合基层需求合理安排下基层人员,并报市卫健委备案。根据成员单位发展短板,组成医疗、院感、护理等技术帮扶团队,每个成员单位至少配置一个不少于4人的医疗团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督查指导工作。通过设立专科专病门诊、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等方式,积极推动成员单位特色科室建设。三是赋予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干部提名权,核心医院派出人员担任成员单位院级领导人数,不占成员单位干部职数,不纳入委管干部序列。成员单位组织负责人任免按现行体制办理。四是医共体内医技人员可横向多点注册,核心医院派出的专家按“双百双驻”相关规定予以补助。

  4.统业务管理。核心医院帮助成员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等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成员单位医疗质量控制,保持规章制度相同、技术规范相同、培训要求相同,定期开展监督评价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核心医院医务、护理、院感、药事等职能科室对成员单位对应科室实行业务垂直管理。由核心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对成员单位开展质量控制管理督查指导,定期开展考核,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

  5.统资源管理。核心医院应对相应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能。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消毒供应、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等统。

  6.统绩效考核。制定医共体绩效考核方案,将医共体内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落实情况、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双向转诊落实情况、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等作为绩效考核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核心医院的专项补助、院长年薪等挂钩。核心医院建立医共体运行考核机制,将成员单位履行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并对医疗业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保指标执行情况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别与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保基金挂钩。

  7.统药品耗材配送。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制,实行以医共体为单位的药品耗材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集中竞价、联合采购、统配送机制,医共体内部药品耗材实行统目录、统带量采购、统价格、统配送、统监管,核心医院负责监管成员单位药品、医药耗材采购情况,允许药品在医共体内相互流通,保障药品的供应配送和质量安全。

  8.统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共体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上推”和电子病历核心内容“下传”。支持医共体内部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资金结算等协同应用与服务。核心医院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对成员单位的监控。积极推行“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模式。建立统的城乡居民健康数据库,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以远程医学会诊系统为手段,建立检验、影像、远程会诊、病理检测和消毒供应“五个共享中心”,实行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验、检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建立网上智能教育,提供临床诊疗业务和操作规范培训。

  (七)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推出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引导居民在基层首诊。核心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对上转病人优先安排接诊、检查和住院,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下转到成员单位,并指导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建立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

  五、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7月)。召开工作动员会议,解读政策,统思想,让所有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并支持医共体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二)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8月)。拟定核心医院的权力与责任清单,制定医共体章程、工作方案、考核细则,签订相关协议,进行工作对接。

  (三)实施运行阶段(20XX年9月)。市卫健委与核心医院进行相关工作衔接,落实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管理,医共体试点正式运行。

  六、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市卫健委要牵头制定完善相关规范标准和配套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有序开展。核心医院要结合实际,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和完善医共体工作制度和日常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医共体有效运行。

  (二)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市财政、人社、编办、医保等部门,对医共体建设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医共体建设顺利开展。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医共体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考核评估,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医共体考核制度,将资源整合、财务管理、公共卫生职责履行、基层就诊率、区域就诊率、年人均就医次数、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和费用控制、双向转诊比例、运行绩效、技术质量、医务人员廉洁从医和社会满意度等核心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每年底市卫健委牵头组织对成员单位开展绩效考核。

  (四)加强舆论宣传,确保建设效果。积极组织政策培训,统思想认识,加大对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共体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7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区”的医改目标,有力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按照信阳市卫计委、浉河区卫计委的相关要求,我院积极响应,紧密布置,成立由xx医院牵头的医共体,有关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基本原则

  在市、区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xx医院按照自愿、互惠、共赢的基本原则组成xx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构建以xx医院为牵头,辖区内基层医院为基础,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以辖区内医疗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全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确保全区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模式

  主要采取医疗协助模式,即经营、技术上密切合作,依靠xx医院成熟的管理经验及医疗技术,建立机构间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双向转诊等管理制度,落实好分级诊疗,实现医共体内的业务互补和差异发展,全面实行“三通”,即“人通”、“医通”、“财通”。

  (一)人通,人员双向流动。

  1、xx医院人员向下流动,定期派人到辖区内合作的乡镇卫生院,将技术与管理帮扶下沉到基层,到成员医院指导医院管理,开展医疗服务,指导临床诊疗,做好技术带教,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院管理水平。(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医技科室)

  2、下级医务人员向上流动。主要是通过接收基层乡镇卫生院人员免费进修学习,扎实开展业务培训,积极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专技人才,增长医疗知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百姓。(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医技科室)

  (二)医通,病人双向转诊。

  严格按照国家医改试点要求实施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以xx医院为枢纽,建立起规范的转诊制度与流程,全力破解群众就医难问题。

  通过双向转诊,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有力节省诊疗费用,切实提升工作效率。乡镇卫生院将疑难危重病人上转xx医院,充分利用xx医院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力争将90%的病人留在区内就医,使其得到及时、有效、快捷的诊治;将小病、慢性病、康复期和术后等轻症病人下转乡镇卫生院,保持诊疗延续性,真正方便广大群众。(责任科室:医保科、医疗发展科、医务科、各临床科室)

  (三)财通,服务上下联通。

  主要是实行医共体内医疗服务的上下一体、畅通无阻、费用节省。患者就诊可以享受双向预约服务,体验快捷绿色。通道,优先接受救治,并在医共体内实行住院减免门槛费等优惠待遇。

  1、提供快捷便利服务。基层卫生院上转急危重病人可直接走绿色通道,免挂号费及诊疗费,直接到xx医院诊治。(责任科室:门诊办、财务科、医保科)

  2、减免就医门槛费用。基层病人上转到xx医院就医,将减免其在当地住院门槛费;xx医院住院病人下转时,下转医院不收门槛费,充分体现医共体优越性,更好地落实惠民政策。(责任科室:门诊办、财务科、医保科)

  3、绩效考核。在医共体内,将统一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管理和分配医疗收入以及节约的医保资金,统筹薪酬分配;对医共体内门诊和住院上下转病人核算方法,检查费、检验费、治疗费按区乡村三级机构按7:3比例分配;对医共体内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时,医保资金超支部分由xx医院承担,结余资金经考核后由医共体按区乡村三级机构按7:3比例分配。(责任科室:经管办、财务科)

  三、具体做法

  (一)实现一体化管理

  在市区卫计委的统一领导下,xx医院将与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签立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协议,成立医共体,将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并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

  1、组织机构。报请市区卫计委审批后,成立xx医院医疗服务共同体,成员单位挂“xx医院某某乡分院”牌子,在业务上接受xx医院技术指导。

  2、具体实施。为保证工作成效,在医共体内将按实际情况分类推进,动态管理,全面提升。计划对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全面帮扶,以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为主,派驻医疗队定人常驻,在人、财、物方面进行重点投入,所有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力争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整体全面提升。

  (二)工作职责

  1、xx医院

  (1)技术方面:对基本诊疗服务进行常规指导,重点扶持基础医疗、公卫慢病管理和预防保健,协助开展相应诊疗科目,信息化提升,远程会诊,提高基层整体服务能力。通过门诊应诊、专家坐诊、教学查房、病案讨论、学术讲座、免费接受进修学习等形式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责任科室: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

  (2)人员方面:结合各成员单位实际情况,选派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骨干进驻基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每批次为期6个月。并常规组织各临床医疗专家定期到基层开展专家坐诊、教学查房和手术指导等帮扶工作。本院医技人员和医疗管理人员通过签订协议等方式,报区卫计委批准后,聘请其在相应成员单位兼职,开展帮扶工作。(责任科室:医务科)

  (3)设备物资:按照成员单位实际需要,对基层开展医疗服务及公卫健康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医疗设备及相关物资给予支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予以投入,并协助培训技术人员,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责任科室:设备科、信息科)

  (4)管理方面:定期组织行政管理人员与基层开展经验交流,协助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医共体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医共体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责任科室:医疗发展科)

  2、辖区内成员单位。

  (1)成立相应工作专班,推进医共体有关工作。要根据本院实际,拟定工作方案,认真梳理工作难点、业务短板和发展需求,及时上报,以便迅速拟定工作计划,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

  (2)做好医疗业务对接,使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要根据本院实际,结合下派人员业务特点,制定相应业务发展规划,并选派本院技术人员到上级进修学习,做好工作衔接。

  (3)提供必要工作便利,管理好下派工作人员。安排下派人员食宿,提供必要的工作与教学场地以便开展工作;要对派驻人员的出勤与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并如实反馈,积极配合上级医院进行考核。

  (4)遵守既定工作要求,落实好“三通”工作。在医共体内,严格按要求做好急慢分治、双向转诊、预约诊疗、检查直通、减免费用、便捷服务等工作。并在xx医院医院的指导和支持下高标准开展好健康宣教和慢病管理工作,切实掌握疾病信息,努力服务广大群众。

  (三)工作流程

  1、人员派驻。

  (1)派驻形式:对合作医院常年派驻医疗小组及协助管理人员;其它协作医院定期安排专家开展会诊、查房、教学等指导工作。(责任科室:医务科)

  (2)派驻人员:

  ①驻点专业人员按照各成员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抽调,主要是近二年内拟职称晋升考试的`拟聘中高级专技人员,特殊情况下按需抽调其它相关专业骨干人员。

  ②驻点管理人员选派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及沟通能力,对医共体相关工作指标熟悉,且能够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管理工作的人员。

  (3)工作时间及周期:医疗小组按商定时间进驻相应单位,全面实施会诊、查房和义诊等工作。每位驻点人员工作时间为半年,特殊专业人员分阶段实施,每阶段3个月。

  (4)工作要求:派驻人员必须接受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严格遵守纪律,对于工作未到期或出现违纪行为者,将按院规进行处罚并取消本年度职称晋升资格。(责任科室:医改办、经管办、人事科、医务科)

  (5)工资待遇:医院和科室要保障派出人员的福利待遇,驻点人员工资绩效均按在岗工作人员执行。积极参与对口支援的科室和个人在职称晋升和年终评优、评先时予以优先考虑。(责任科室:医改办、经管办、人事科、医务科)

  2、分级诊疗。

  (1)上转:在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医院的就诊患者,需转院诊疗者,由下级医院医生开具转诊单或检查单,患者持患者联转诊单或检查单到医共体办公室登记,办公室人员根据病情对其进行分诊,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急诊可凭转诊单直接走绿色通道,实现快捷救治。(责任科室:医保科、门诊办、各临床科室)

  (2)下转:对在住院的轻症、慢性病稳定期、康复期和术后恢复及需至乡镇住院的门诊轻症等患者可转医共体内下级医院,由管床医师开具转诊单至我院医保农合科,经医保农合科转诊平台下转至相应卫生院,由医共体办公室人员负责与相关卫生院进行联系对接,转诊科室应做好转诊患者登记工作。医共体将按市区卫计委要求制定分级诊疗管理规定,建立标准,规范操作,真正落实各项国家医改政策。(责任科室:医保科、医疗发展科)

  (3)医技检查互通。xx医院医院将建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脑卒中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服务单元,实行医共体内大型检查互通,下级医院因病情需要可开具检查申请单,并在xx医院医院免挂号费执行,以充分应用卫生资源,方便病人就医。并在医共体内建立大型检查项目审批制度,杜绝滥开检查,以保障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责任科室:医改办、影像科、检验科)

  (4)转诊患者由xx医院医院医保农合科负责帮助其落实新农合报销政策并享受减免门槛费优惠(参合农民从基层医院住院转往xx医院的,减免基层医院起付线;xx医院的住院病人转往基层医院住院的,基层医院不再另收起付线,直接按比例报销)。(责任科室:医保科)

  (5)住院转诊程序。各医疗机构在转诊前,均需填写参合农民住院双向转诊单。辖区内乡镇卫生院上转病人时,应提供前期诊疗信息;

  xx医院下转病例时应提供检查结果、后续治疗方案及康复指导意见。转诊病人持《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转诊审批表》到相关的转入医疗机构就诊。因危、急诊可先转诊,三日内补办相关手续。(责任科室:医保科、各临床科室)

  (6)自由择院就医。充分尊重患者就医意愿,根据我区医疗机构的区域布局,患者可按方便、及时、快捷的原则。优先转诊我院,亦可遵循患者意愿自行选择其它医疗机构就医,享有充分选择权。

  3、支持保障。

  为更好地落实医共体建设的相关管理工作,将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应保障工作,协调人员派驻,了解基层需求,提供物质调配,完善信息化建设,强化工作联系,全力保障医共体的正常运转。(责任科室:医疗发展科、医改办)

  (四)监管机制。

  1、工作纪律:驻点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卫生院的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相关卫生院的安排。对违反纪律和制度的人员,医院将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理。(责任科室:医改办、监察室、医务科)

  2、监管机制:医共体办公室和派驻单位联合对派驻人员进行监督与考核,制定考核标准,定期或不定期采取走访、抽查、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派驻人员在任务结束时进行自我,接受考评。(责任科室:医改办、监察室、医务科)

  3、考核管理:医共体将对各成员单位有关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了解“三通”工作开展情况,对各机构的工作推进、服务能力、运行情况、公益性落实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对工作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考核结果与下一。

  阶段的协作方式与帮扶内容挂钩,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区卫计委,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责任科室:医改办、监察室、医务科)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8

  为进一步深化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有效整合区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分级诊疗,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健康为中心,以“医通、人通、财通”为主线,坚持“主导、统筹规划,准确定位、医防并重,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创新机制、持续发展”原则,推动区县域综合医改。到20xx年,基本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基层总诊疗量占比高于平均水平,全市居民健康水平按期达到健康行动计划目标。

  二、组建模式

  (一)推进纵向联合。市级医院通过托管、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等形式与区县级医院组建医联体,强化技术、服务和管理协作,带动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区县域内可以由1—3个区县级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参与的医共体,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服务。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务、绩效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管理,为村民提供安全、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强化横向整合。区县域内实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集约化管理,集中人财物等资源,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科学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水平,形成发展合力。

  (三)引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积极引导区县域内社会办医院、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参与医共体建设。发挥专科优势,鼓励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与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与区县精神卫生机构组建专科医联体,鼓励区县域内妇幼保健机构、精神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专科联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加强技术指导,推进疾病三级预防和连续管理。

  三、完善区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

  (一)建立健全区县域医共体管理协调机制。落实办医主体责任,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应当依托医改专项小组,定期召集机构编制、发展改、财政、人力社保、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牵头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代表等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共体建设发展等重大事项,统筹决策运行中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医共体日常监管。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医共体日常管理工作,强化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具体承担医共体建设的筹资、建设和绩效考核等工作。

  (三)完善医共体治理机制。医共体牵头医院应当成立理事会,明确管理方式,制定制度章程,规定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区县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加入医共体理事会,推动医共体履行公共卫生职责。

  (四)保持“三个不变”。医共体成员单位机构性质、名称和人员身份保持不变。根据工作需要,按照程序审批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加挂“XX区(县)XX医院XX分院”牌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不变;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不变。

  (五)明确管理权责。各区县在推进医共体建设中应当进一步明确医改专项小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院理事会的权责关系,形成权责明晰、分工协作的权责清单,理顺医共体管理体制。

  四、加强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内涵建设

  (一)推进技术下沉,实现“医通”,形成服务共同体。

  1.推进病种下沉。以基层首诊66个病种为基础,确定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由牵头医院组成技术团队针对基层首诊病种短板实施精准帮扶;鼓励牵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联合病房,共建特色专科,开展安宁疗护,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引导服务下沉。

  2.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下沉。坚持预防为主,制定医共体公共卫生职责清单,落实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区县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精卫中心等专业机构的业务优势,将适宜的公共卫生服务下沉,有针对性地补齐基层短板。

  3.推进药事服务下沉。牵头医院统筹医共体内药事服务管理,推行在线处方审核,促进合理用药。建立医共体门诊药房与社会药店联动保障供应机制,开展互联网医院试点,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4.推进服务质量同质化。牵头医院统筹医共体内医疗质量管理,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质量控制等方面执行统标准;推行DRG管理,逐步延伸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级创建,促进服务质量持续改进。

  5.推进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在区县域内统筹建设区域医学影像、检查检验、病理诊断和消毒供应等中心,为基层提供远程影像、心电、会诊等服务,形成“基层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格局,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牵头医院可以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科室建设,形成防治一体化的慢病健康管理模式。

  6.推进双向转诊服务。牵头医院负责制定医共体内两级疾病诊疗目录,健全内部和外部转诊管理办法,统筹使用床位、号源、设备等,畅通转诊渠道。

  7.推进医防融合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管理、队伍、服务、绩效、信息”融合为重点,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深度融合。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牵头医院医生应当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打造精品家庭医生团队,探索以健康管理为基础的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新方式。

  (二)推动人员下沉,实现“人通”,形成责任共同体。

  1.健全人员统筹使用机制。创新区县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探索实行医共体内人员由区县级医院统筹管理,推进“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定向派遣”,由用人单位根据招聘岗位需求,科学合理设置招聘岗位条件,按规定和程序核准招聘方案,统组织招聘。基层新进在编人员,户籍关系可以留在牵头医院所在地,人事档案由牵头医院统管理。建立基层人员遴选机制,对在基层工作满10年以上,表现优秀、业务能力较强的卫生技术人员,可以遴选到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2.健全人员岗位管理机制。医共体内统设定岗位职责,明确岗位条件,实行竞聘上岗。成员单位加强人员聘后管理,突出岗位履职评价,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实现岗位聘用“能上能下”。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特设岗位,从市级、区县级医院引进中高级职称人员,不受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制。

  3.健全职称评价办法。建立完善全市通用的高级职称申报条件和评价标准。建立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职称申报条件和评价标准,鼓励医疗卫生人才服务基层。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向市级三甲教学医院下放卫生技术副高级职称评审权。

  4.健全人员下基层服务机制。严格落实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者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基层或者对口帮扶医疗机构累计服务不少于1年的制度。牵头医院选派部分科主任或者技术骨干到基层挂职,在原单位的身份不变,待遇不降,挂职期满回原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晋职、提职、评优、评先。

  5.健全人员在岗培训机制。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安排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到牵头医院进修、培训,选派优秀骨干医生定期到基层查房、带教。

  6.健全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机制。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医共体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以及领干薪酬、任免和奖惩等挂钩。完善医共体内部考核管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挂钩,探索医共体内部“绩效工分制”。医务人员收入由医共体自主分配,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牵头医院绩效分配应当向到基层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倾斜,推动人员下沉。

  (三)强化资产管理,实现“财通”,形成利益共同体。

  1.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实行统会计核算和财务收支管理,履行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会计监督等职能。

  2.统药械采购和设施设备配置。各级医保部门加强对药品耗材采购的监督管理,发挥医共体集中采购的议价优势,有效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医共体可以设立唯一采购账户,统采购目录、统价格谈判、统药械配送、统货款支付。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的统筹配置,按照资产处置相关规定,将医共体内闲置设施设备流转到急需的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利益调节机制。在遵循《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预算和资金管理制度规定的总体框架下,建立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资金池”。健全“资金池”管理机制,由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一定比例提取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收入,整合财政补助的运行、建设等资金,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改变、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偏远乡镇绩效补偿等支出。按照“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出资一点,区县补助一点”的原则,建立区县级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统筹用于人员上派下挂所需费用,用于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诊断、会诊、药学服务等费用。鼓励牵头医院临床科室到基层领办对应科室或者设立专家工作室,增量收入合理分成,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4.建立医保总额统筹使用机制。医共体内医保资金实行“总额预算,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引导医共体合理诊治,主动做好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提高医保资金使用绩效。

  5.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立医院“六项投入”政策,加大公立医院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保基本、买服务”的激励性财政补偿机制,发挥公共卫生补助资金、基本药物补助资金作用,根据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服务方式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医改专项小组、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推进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深化区县域综合医改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给予医共体建设更大的改空间和政策支持。

  (二)明确部门职责。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对医共体建设、运行的指导和监管;机构编制部门支持区县公立医院编制管理创新;财政部门指导区县财政补助机制改,对试点有成效的区县给予转移支付倾斜;人力社保部门加强区县人事政策指导;医保部门加快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建立与区县域医共体相适应的医保制度。

  (三)完善信息平台。各区县在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统规划下,推动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保障等信息系统融合,完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功能,统药品、医用耗材编码,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加强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信息系统衔接,实现区域信息有效共享,提高医疗卫生协同服务效率。

  (四)强化跟踪评估。市级有关部门要指导区县完善工作方案、开展基线调查,组织开展阶段性评估,加强对试点区县的跟踪指导,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配套政策,总结推广改成功经验。

  (五)加强宣传动员。各区县要加强宣传,开展政策解读,正面引导舆论,让群众和广大医务人员充分了解医共体建设工作,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调动各方面参与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9

  医共体是指由医院、医生、保险公司和政府等多方合作组成的医疗卫生联盟,通过共同合作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了让医共体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要实施有效的绩效分配机制。

  一、绩效分配的基本原则

  1.绩效分配要遵循利益共享原则,让所有参与者共同分享医共体带来的收益。

  2.绩效分配要公平公正,保障每个参与者的权益。

  3.绩效分配要围绕医共体的发展目标展开,以实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为主要考虑。

  二、绩效分配的具体措施

  1.按照参与医共体的不同角色和贡献程度进行分配。医院、医生、保险公司和政府等不同角色在医共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实际贡献程度,确定相应的收益分配方案。

  例如,医院在医共体中的作用是提供医疗服务,协调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其对医共体的贡献较大,应该获得相应的收益。医生在医共体中的作用是提供医疗技能和支持服务,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保险公司在医共体中的作用是提供保险服务和管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利益;政府在医共体中的作用是提供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协调各方资源和配合。

  2.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机制。要确保绩效分配的公正性,需要制定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和机制。例如,医院可以根据诊断效果、治疗效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考核,以此来确定医院的收益分配。

  3.强化信息共享和沟通。医共体涉及众多方面的合作,要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更好地协作工作。医院应当向医生和患者提供详细的诊疗方案和病例资料,保险公司应当及时提供保险服务和理赔信息,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

  4.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制度。医共体涉及到不同层次的医院、医生和患者,需要建立起分级分权的管理制度,政府应当按照不同层次的医院定期进行评估,对不同层次的医院进行差异化管理。

  三、绩效分配实施的挑战

  1.政策指导不够明确。在医共体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指导和支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政策指导有时候不够明确或者政策执行不力,导致医共体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2.医共体合作难度较大。医共体涉及到多方面的合作,各方面的合作水平和意愿不同,协作工作难度较大,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

  3.绩效考核标准和机制不够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和机制不完善,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可能导致参与者的信任度下降,影响医共体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医共体绩效分配方案的实施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利益共享的原则,具体措施需要相应角色的贡献进行收益分配,并且需要强化信息共享和沟通,实现分级分权的管理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政策指导不明确、合作难度较大和绩效考核标准不够完善等挑战。但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医共体绩效分配方案的实施必将促进医共体的发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10

  为全面深化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日照市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工作方案》(日政办发80号)、《莒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20XX度医共体支援帮扶工作安排的通知》(莒卫计发43号)文件精神,以全面提升帮扶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为目的,实现医疗联合体内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莒县人民医院作为“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的牵头单位、医联体的成员单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XX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联合体政策体系,使医疗联合体内部形成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使医疗联合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组建方式

  (一)医共体

  莒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莒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成员单位包括:东莞卫生院、碁山卫生院、库山卫生院、招贤卫生院、安庄卫生院、果庄卫生院、峤山卫生院、桑园卫生院、店子集卫生院、城阳卫生院、墩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浮来卫生院、刘官庄卫生院。

  (二)医联体莒县人民医院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紧密程度由双方确定;莒县人民医院作为青大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继续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医联体相关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一)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委员:

  13家乡镇卫生院院长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医务科

  办公室主任:王主任

  办公室副主任:肖主任

  (三)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我院医疗联合体全面工作,制定医疗联合体工作方案、章程,管理团队及专业团队的组建,按照有关规定制定落实利益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负责医疗联合体单位之间医务人员下派帮扶和上派进修学习,负责县域医共体成员间远程、检验、影像、消毒供应和后勤保障中心的建立和共享,及其他的医疗联合体相关工作。

  四、部门职责

  (一)医务科:

  1、负责协调确定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派驻医疗技术团队名单,确定医共体单位基层慢性病联合门诊医疗人员名单。

  2、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疑难病例会诊、危重患者的救治和转诊、学科建设提供支持,对医共体内部医疗开展情况及时向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3、对派驻医疗团队的到位情况和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评估。

  4、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其他的医疗相关工作。

  5、负责与日照市人民医院对接,组建医联体。

  (二)护理部:

  1、负责协调确定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派驻护理技术团队名单。

  2、为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护理质量检查、业务培训,对医共体内部护理开展情况及时向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汇报。

  3、对护理人员到位情况和工作效果定期进行评估。

  4、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其他的护理相关工作。

  (三)人力资源部:负责派驻人员考勤工作,负责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探讨并负责实施医共体内部人才共享方案,制定与职称晋升相挂钩的对派驻人员管理办法。

  (四)财务科、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发放派驻人员的绩效和下乡补助。负责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医共体内部利益分配、绩效管理、薪酬改革等运行机制建设,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有序有力有效。

  (五)科教科:负责安排医疗联合体医院之间的人员进修和培训工作,负责与医联体牵头医院对接,制定我院进修计划并组织实施;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做出培训安排,接收进修人员,并报县卫计局备案;鼓励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适宜性医疗技术,有效发挥带教帮扶的作用。

  (六)信息科:在卫计局的统一安排下,实现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为建立影像中心、检验中心、药品和消毒供应中心提供信息保障。

  (七)医保科:按照文件要求的实行“总额控制、结余自用、超支自负”的医保费用支付方式做好医保支付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收治参保患者或不按照规定即时报销。

  (八)派驻人员派出科室:严格按照该管理办法管理派驻人员,不允许擅自安排派驻人员在派驻期间回原科室工作,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写出书面申请报送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医疗联合体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决定后方可撤回派驻人员。

  本方案由医务科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11

  根据《xx县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xx委办〔20xx〕xx号)和《xx省医疗保障局等四部门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疗保障管理改革的意见(试行)》(xx医保发〔20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简称医共体)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和预防有效融合,建立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以及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上下贯通,打造优质高效、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考核范围

  xx人民医院医共体、xx县中医医院医共体。

  三、考核内容

  重点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重点指标管理等内容开展综合考核,考核内容详见《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细则》。

  四、考核时间

  20xx年xx月。

  五、考核方式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分为内部考核和外部考核。

  内部综合绩效考核,由医共体牵头医院制定本医共体成员绩效考核方案,报县卫生健康局备案并组织实施;外部综合绩效考核由县卫生健康局牵头组织实施,对医共体牵头医院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采集数据、现场查看等方式进行考核。

  六、考核等次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85至100分)、良好(70至85分)、合格(60分至70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

  七、结果运用

  年度考核结果将作为医共体财政投入、评先评优和职务任免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作为兑现医保支付和激励措施的'重要内容。

  医保基金实行“一个总额”管理,医共体牵头医院制定基金节余和超支处理措施,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八、工作要求

  (一)开展自查整改。各医共体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按照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细则,对标对表、查漏补缺、落实整改。

  (二)严格考核标准。考核组成员要严格按照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细则,统一考核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在考核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将考核结果和存在问题向医共体反馈。

  (三)各医共体牵头医院要结合本医共体实际,制定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并组织进行考核。考核完成后15个工作日内将考核结果和存在问题向各成员单位反馈,督促对存在问题整改,同时将考核结果上报县卫生健康局医共体办公室。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12

  为做好我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规范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根据《关于印发xx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xx医改秘函〔20xx〕xx号)和《关于印发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办发〔20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综合绩效考核,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规范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和预防有效融合,建立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及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上下贯通,打造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考核组织

  1、县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进行外部综合绩效考核,考核结果报宣城市医改领导小组备案。

  2、牵头医院负责对密型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内部综合绩效考核,考核方案报县医改领导小组备案并组织实施。

  3、外部综合绩效考核每年两次,7月上旬完成上半年绩效考核,次年1月底前完成年度绩效考核。内部综合绩效考核,每年不少于一次。

  考核采取100分制。考核总分值为90分(含)以上者为优秀等次,90分以下至70分(含)为合格等次,70分(不含)以下为不合格等次。其中出现一票否决者,直接定为不合格等次。

  三、考核结果运用

  1、结果反馈。绩效考核工作完成后,及时下发通报将考核结果和存在问题向牵头医院反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2、奖惩兑现。考核结果作为财政投入、奖励安排、职务任免等重要依据;与医保基金包干结余分配挂钩,原则上按牵头医院、各分院、村卫生室(站)631比例标准进行分配。医保基金没有结余的`医共体,应由牵头医院安排一定资金,奖励紧密型医共体内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四、一票否决制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制。

  1、严重违反医疗保障资金政策的;

  2、发生重大医疗责任事故或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

  3、严重违反财务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建立部门协调推进机制,确保考核工作有序推进。

  (二)创新管理手段。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思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完善定期绩效考核制度和相关数据信息定期报送制度。

  (三)做好总结宣传。县卫健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紧密型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方法,推进我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13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xx]xx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县域型医共体建设的意见》(xx政办[20xx]xx号)、xx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省深入推广xx省xx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行动计划(20xx-20xx)》的通知(xx医改[20xx]xx号)、《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政办秘〔20xx〕xx号)和《xx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施办法》(xx人社〔20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xx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和县域医共体实际运行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绩效考核,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规范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县域医共体改革中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医共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以及高效运行管理机制,打造优质高效、与分级诊疗制度相适应的.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要。

  二、实施范围

  县域医共体乡镇分院。(其中按一院两区运营的乡镇分院由牵头医院另行制定绩效考核方案)。

  三、考核方式

  1、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组织考核,各乡镇卫生院制定内部岗位绩效分配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和院管会通过报牵头医院审核,县卫健委备案;

  2、乡镇分院负责对村(居)卫生室的考核,及时将考核结果报牵头医院。牵头医院实行抽查制度,每季度随机选择1-3个村室进行督查。

  四、结果运用

  年度考核结果分优秀(85分以上)、良好(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次,优秀等次按绩效总额全额发放(领导班子增发5%绩效奖)、良好等次按绩效总额的90%发放(领导班子发全院职工平均绩效奖)、合格等次按绩效总额的80%发放(领导班子减发5%绩效奖)、不合格不予发放绩效奖励。

  五、绩效分配原则

  1、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70%用于绩效发放。

  2、实行季度预发放。实施单位按季度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的50%部分进行预发放;

  3、年度考核清算。实施单位根据年度综合绩效考核等次,计算本年度绩效总额,年终统一清算。年度绩效总额=[当年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70%]x考核等次;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结余部分,按规定统筹用于医防融合服务人员奖励。

  5、以专科特色为主(专科医疗服务收入超过总医疗收入50%)的卫生院第一年绩效不超过其他乡镇卫生院的最高绩效额,以后年份绩效计入按专科收入增量的70%。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14

  为推进含山县人民医院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根据省、市及《含山县县域医疗服务医疗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含政办〔20xx〕14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域医共体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县域医共体内部长期、稳定、紧密的对口支援关系。以加强人才培养和临床专科建设为重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实现“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每年共建一个重点临床科室、新增一项医疗技术服务项目、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带出一支技术团队”的“五个一”工作目标。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合作共赢的支援机制,促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有效落实,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在我县能够得到基本解决,切实缓解农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管理,确保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金崇保、

  成员:医共办、医务科、护理部、感控办、市场部、各临床及医技科室、各镇卫生院医共体负责人

  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医院医共体办公室。

  三、基本原则

  (一)特出重点,长期定点。统筹安排本县域医共体内医疗资源,按轻重缓急、短缺所需,分期、分重点、分项目制定长期支援计划,建立稳定长效的对口支援机制。一是重点帮扶中心卫生院,力争三年内帮扶一所镇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二级医院;二是按照乡镇卫生院自身短板,有针对性的开展支援工作。

  (二)目标管理,注重实效。含山县人民医院和受援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功能定位,结合实际,制定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明确支援方式、支援目标、工作指标和工作任务,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实行支援绩效考核制,确保支援工作取得实效。

  (三)利益共享,协同发展。建立诚信、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对口支援不仅要提升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还要与转诊转院、基层首诊挂钩,同时也与各自利益相联系,真正做到利益共享,协同发展。

  四、支援范围

  按照本县域医共体范围,含山县人民医院支援乡镇(中心)卫生院有林头、仙踪、清溪、铜闸、陶厂及民营陶厂医院。

  五、支援工作内容

  (一)制定中长期支援计划

  1、在各镇分别帮扶设立相应临床专业诊疗中心,组建专家团队以驻点、巡回、定点等形式开展诊疗工作。

  林头镇:外科;仙踪镇:妇产科;清溪镇:内科、儿科

  铜闸镇:内科;陶厂镇:内科、外科

  具体支援工作计划安排见附表1。

  2.根据病人病情及卫生院工作需求,每周安排二天主治以上资质专家坐诊和1次业务查房,随时安排择期和急诊手术。

  3.开展专题教学培训讲座,主要为常见病、多发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规范,其中林头中心卫生院、仙踪中心卫生院、清溪卫生院每两个月安排1次,陶厂(含陶厂医院)、铜闸卫生院每季度安排一次。

  4.设备支援,对各乡镇卫生院及所属村卫生院进行基础设备和专业设备帮扶支援。

  5.根据卫生院工作需求,随时安排各临床科室的现场及远程会诊。

  6.帮助医院管理,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特别是医院的医疗质量、绩效考核、人才培养、财务管理等方面。

  7.根据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护理、感控业务骨干人员对成员单位开展护理、感控业务指导,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各成员单位护理、感控工作能力。

  (二)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

  1.建立师带徒,临床科室医生包镇、包村联络制度。实行1对N固定师带徒关系,确定某科室、某医生支援哪个乡镇卫生院、联络哪个村卫生室。

  2.确定师带徒关系人员、村医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建立手机、微信、QQ等信息化集团联络关系。

  3.根据各受援医院20xx年县外转诊率前4位的病种,结合医院发展需求,以重点科室建设带动受援医院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三年内林头镇中心卫生院创建达到二级医疗机构水平,其他卫生院在两年内成功创建人民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4.乡镇卫生院共享含山县人民医院医疗资源。免费对医共体内乡镇卫生院提供供应室、医疗救护车急救、医学专业进修培训、质量管理等资源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三)开展医学检验收检和影像远程会诊。根据各乡镇卫生院的实际工作需求,每周定期到乡镇收集检验及病理样品,对本地不能开展的检验及病理项目由含山县人民医院医院统一检查,发县医院报告单。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县域医共体内的影像和心电远程会诊系统。

  (四)实行双向转诊。通过医共体之间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双向转诊。医共体内的乡镇首诊病例需转诊应首选含山县人民医院,需县外转诊的也应经县医院审批后向指定的医院签转,对一般乡镇能收治的病例、恢复期病例、慢性病康复病例以及肿瘤晚期非手术治疗病例,要下转到乡镇治疗。

  六、支援形式

  (一)驻点帮扶。县人民医院根据受援卫生院实际情况,对受援卫生院薄弱科室,派出业务骨干每周进行驻点帮扶,重点对受援单位骨干人员临床操作规程、诊疗方案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受援单位的诊疗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

  (二)定期巡诊。根据实际情况,县人民医院成立医疗巡回队,定期在开展巡诊,对城乡居民群众开展健康宣教和疑难杂症诊疗等活动。

  (三)举办讲座。县人民医院定期开展医学讲座,对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进行医学发展新动向、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四)骨干轮训。医共体各成员卫生院要制定骨干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及优秀乡村医生轮训计划,定期选派骨干人员到县人民医院进行3-6个月的跟班进修,通过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本单位骨干医师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七、组织管理

  (一)强化组织领导。含山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确定一名院领导分管对口支援工作,统筹协调,指定部门和专(兼)职人员负责对口支援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强化绩效考核。实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绩效考核制,每年至少考核一次,并将考核结果与医院评价、评审等工作结合起来。每年年底接受县卫计委对各单位对口支援工作的考核。每季度对参与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进行量化绩效考评,保质保量完成对口支援任务的医务人员按工作量发放绩效。

  将下乡对口支援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必须条件。

  (三)完善各类资料。县人民医院及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要加强资料管理,及时将各类对口支援资料完善、归档,每项工作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总结、有痕迹,特别是原始的处方、病历、检测报告、工作排班表、讲座课件、上报材料以及支援设备的清单、发票,一定要齐全,分类归档,一目了然。

  (四)建立对口支援信息直报制度。乡镇卫生院20xx年3月起,每月5日前按《对口帮扶卫生院直报表》内容,将支援单位的帮扶情况,真实、客观地填写后报至医共体办公室作为县域医共体考核的重要内容。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15

  为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和各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采取多种方式,通过技术、服务、人员“三下沉”,实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县域内就诊率“两提升”,县域外转诊率“一下降”目标,全面提升成员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应急救治水平。进一步明确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职能,建立运行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主要内容

  (一)合理定位。

  以维护当地居民健康为中心,综合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全方位提升映秀镇中心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承担县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卫生管理职能和医疗保障等工作。进一步拓展试点中心卫生院医疗业务范围,提高急危重症的判断和初步抢救能力。

  (二)规范管理。

  1.规范诊疗科室设置。设置临床科室、基本公共卫生科室、医技科室和计划生育服务科室。

  映秀镇中心卫生院、漩口镇中心卫生院设置急诊科、内科、外科、全科、中医科等;设置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超声室、心电图室、消毒供应室等。加快急诊科设备配置,改善急诊急救硬件设施。同时要加快医技科室建设步伐,配置符合条件和规范的检验科、影像科等。

  绵虒镇中心卫生院、三江镇中心卫生院、卧龙镇中心卫生院、耿达镇卫生院设置急诊科、内科、全科、中医科等;设置化验室、X光室、超声室、心电图室等。加快急诊科设备配置,改善急诊急救硬件设施。同时要加快医技科室建设步伐,配置符合条件和规范的检验科、影像科等。

  其余各乡镇卫生院应设置急诊科、内科、全科、中医科等;设置化验室、X光室等。加快急诊科设备配置,改善急诊急救硬件设施。同时要加快医技科室建设步伐,配置符合条件和规范的检验科、影像科等。

  设置床位按照核定床位标准,逐步增加。

  2.优化药品使用管理。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使用管理规定,指导成员医院合理选择使用药品,严格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价廉。上级医院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帮扶或多点执业,因病情需要使用的县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的,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后使用。在全县逐步实现药品的统一采购、集中配售和同质服务。

  3.加强信息化建设。在上政策资金支持下配置信息化设施设备,并与县级医院的检验、影像、心电、病理等诊断中心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技术共享。统筹建设涵盖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中医药、计划生育、基本药物、健康管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绩效考核、分级诊疗信息管理等功能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应用体系,提高信息系统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实施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利用效率。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质控等网上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就医成本。

  (四)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强化医疗风险、医疗安全责任意识,督促成员医院落实《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等规章制度。在医共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实现成员医院优质护理全覆盖。县人民医院组织医疗质控专家对试点医疗机构进行摸底调查,对其医疗文书、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检验质控、放射质控、药剂管理等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医疗服务质量检查,重点督查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管理制度。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对新入职、没有参加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强化对成员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人员培养,通过每月质控带教和上派到我院培训学习等方式在每个试点医院培养1-2名质控人员,以满足院内日常质控需求。

  (三)提升能力。

  1.派驻业务骨干。建立定点帮扶机制,具体由外二科帮扶映秀镇中心卫生院,外一科帮扶漩口镇中心卫生院,内二科帮扶绵虒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院帮扶三江镇中心卫生院。县人民医院结合职称晋升等,其余各医院定期坐诊指导。派驻医务人员或科室与成员医院建立“1+N”的师带徒关系,指导临床医疗、护理等业务工作;护理部组织有经验的护士长定期到试点医院指导教学,通过临床诊疗示范、教学查房、病案讨论、手术示教、举办讲座等形式,重点帮助试点医院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医务、护理、人事、院感、药房、信息中心、财务等科室每月至少深入试点医院开展1次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适宜技术推广。通过县乡医师轮换,“师带徒”等形式,帮扶科室或派驻医务人员每年遴选5-10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的安全、有效、经济、方便、适用的适宜技术面向试点医院推广。如徒手心肺复苏、平安接生、急性中毒的救治、腹腔穿刺术、清创缝合换药术、病历书写规范等,重点提升成员医院常见病诊治能力和危重病的判断和抢救能力。

  3.组织义诊巡诊。我院组织各科医生定期到乡镇卫生院进行义诊巡诊,在服务乡镇老百姓的同时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口碑。

  4.疑难病人会诊及转诊。我院和成员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对乡镇卫生院疑难病例可通过网络视频、微信群、QQ群或电话等方式进行会诊,责任科室可远程实时监测整个医疗过程及指导下级医生诊疗;成员医院对县医院下转患者也能全面掌握患者的诊治过程更好的完成后续诊疗。进一步优化双向转诊流程,建立县乡两级应诊、转诊疾病目录,为医共体内患者转诊提供绿色通道。成员医院上转患者前即可与对应帮扶科室、派驻医生网络会诊或汇报病情,县人民医院提前做好接诊工作,患到院后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就诊或办理入院。

  5.人才培养。除派驻医师外,我院将长期免费接收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业务培训以乡镇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及相关诊疗规范等为主。每年为卫生院培训一批全科医生,试点医院医务人员两年内完成全覆盖培训。新分配到乡镇卫生院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专业毕业生,须到县医院接受为期半年的以临床能力为主的培训,使其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水平。

  5.开展特色科室建设。适应农村居民就近就医需要,综合考虑乡镇卫生院历史形成的专科特色,鼓励成员医院在达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强化与县医院多方位的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特色科室建设。

  (四)合理分配。

  改革完善成员医院分配制度。探索在平稳实施目标考核和绩效工资的.基础上,结合医务人员岗位工作特点,适当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成员医院内部绩效工资分配,要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工作任务的岗位倾斜,优绩优酬、多劳多得,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和办法。积极化解乡镇卫生院执业风险。按照“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的原则,建立完善卫生院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医患纠纷和医疗赔偿问题,切实维护农村医疗秩序。

  (五)签约服务。

  整合县、乡、村三级力量组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采取“1+N+1”签约服务模式(1名县级医院指导医生,乡镇卫生院服务团队,1名乡村医生),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基本公共卫生、计划生育技术以及健康管理等服务。重点做好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落实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要求,优先推进贫困人口签约。结合实际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签约服务工作。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动态管理和远程监控,实现网络就医指导、用药指导等,提高签约服务效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具体负责对工作的督促、协调和日常工作。按照统一运营管理、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业务管理“五个统一”要求,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网管办、药剂科、院感、信息科等科室要加强对各定点帮扶科室和成员医院的指导,提出建设任务,细化实施路径和完成时间节点,理清责任主体,列出各相关科室的责任清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协同配合。推进医共体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决不是一个科室可以完成的。各科室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严格督导评估。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定期检查督导工作机制,对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科室给予通报表扬,对组织不力、推诿扯皮的科室要给予通报批评,扣减奖励性绩效工资,并追究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责任。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 16

  为加强我县医疗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深入推动县城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切实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解决分级诊疗瓶颈问题和农村人口看病不方便、用药不方便、医保报销不方便等诸多实际问题,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文件以及各级领导讲话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卫生健康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省政府办公厅《黑龙江省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黑政办规〔20xx〕5号)以及省卫健委、中医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我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黑卫基层函〔20xx〕100号)等文件精神,以推动构建我县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目标,以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为宗旨,通过创新管理机制、运营机制、激励机制、绩效分配机制等制度措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通过实施县乡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医保政策杠杆调节等改革措施,让县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实现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医疗机构服务功能完善、患者有序就诊格局,提高县域就诊率。

  二、工作目标

  20xx年,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劳动镇、连丰乡卫生院分别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基本实现90%。

  20xx年,县医院、中医院与其他13个乡镇卫生院以及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立医共体关系。县域内就诊率力争达到95%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原则。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卫健、发改、财政、人社、医保、市场监督等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协同作用,研究确定医共体试点单位管理形式、建设标准、倾斜政策等,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坚持公益性质、权责清晰原则。严格履行政府办医责任,在保持县级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的.基础上,既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协作机制,也要明确双方责权利关系。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05-25

医共体建设方案06-01

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0篇)01-11

紧密型医共体实施方案(精选10篇)10-29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汇报07-05

有关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汇报范文03-24

医共体护理帮扶工作方案12-05

关于医共体工作汇报总结12-31

紧密型医共体综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精选5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