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图形剪纸图解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旋转图形剪纸图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旋转图形剪纸图解
(1)把一张纸对折,沿折痕剪出了小人;不沿折痕剪出了分成两半的小人。折痕其实就就是对称轴,在对称轴处画小人的一半,就能剪出完整的小人。
(2)不论用长方形纸对折、再相同方向对折几次;还就是把长方形象折纸扇一样反转折。只要在都就是折痕的一面画半个小人,就能剪出手拉手的小人来。第一次折利用了轴对称,而第二次折就完成了第一个小人的平移。
用长方形的对折,可以完成一个图案的平移。
(3)
利用正方形纸对折、换方向再对折几次,可以实现围绕正方形中心做旋转的图案。
平移的图案可以就是爱心、蝴蝶、小人等多种多样的图案;旋转的图案也可以就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就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没有对和错,在准备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沿一个方向折会形成平移现象、沿不同方向折会形成旋转现象。期待孩子们的精彩表现。
作品举例:
拓展:剪纸的造型手段
剪纸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以艺术夸张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在夸张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事物,但它并非只是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民间剪纸的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使剪纸的形象随心所欲,而描绘内心物象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
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张,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规范化的过程,不是对自然客观的描摹;因此,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这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源于充实丰富的人生生活;同时,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几乎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的处理。
民间剪纸的夸张,在为体现物象特征的同时,也要求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为了让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内容之一。表现人物时,把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把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锯齿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民间剪纸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张的手法经过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对美的追求、体现的过程。处于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再经过长期的实践,创作者深谙剪纸的规律,把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旋转图形剪纸图解】相关文章:
旋转对称图形的剪纸04-11
图形平移和旋转剪纸03-19
平移和旋转的剪纸图形03-20
对称轴图形金鱼剪纸图解03-25
对称图形剪纸03-25
简单图形剪纸03-24
对轴图形剪纸03-17
对称图形剪纸步骤04-11
对轴图形剪纸画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