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时间:2024-07-31 09:20:23 林惜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第46页的内容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1题。

  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对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感到困难,但对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有困惑。因为教材中出现的的大括号和问号,学生学还是第一次接触,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会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应把这里作为一个教学突破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难点:

  通过图画情境和数学符号来理解题意。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6、7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先观察图意,不要求他们编题,只要说出图里有什么,大括号和 “?”号分别表示什么,怎样计算,再让学生列出算式,最后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检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题意,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比比看,谁更棒。

  1、课件出示(7以内数加法算式)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小兔要请我们用数学知识来帮它们解决问题,大家乐意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们来看看小图遇了什么数学问题?(课件出示图)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画面,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小朋友接着看,这里还有两位新朋友,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初步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①出示“{ }”和“?”。(说明:“大括号”表示让我们把两边的兔子合起来,下面加一个“?”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讨新符号的名字、意义。

  ③学生汇报研究符号的情况。(指名回答)

  ④小结:大括号表示把左边4只和右边2只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只”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来说说,边说边做动作。

  ⑤指名说图意

  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名回答)。

  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边说边做动作)。

  3、列式解决问题(板书:怎样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指名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6(只)

  ②因为是要把两边的小羊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所以用加法来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说说)

  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检查的?(同桌讨论或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说。)

  ④左边有4只就写4,右边有2只羊就写2,再来看得数是不是6只,同学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检查,我们就不是小马虎了。好,让我们一起来口答(师板书:一共有6只)。

  ⑤小结:现在大家跟着老师来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经过了哪几个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列式解答,并进行检查,最后别忘了口答。)(师逐一步板书: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独立完成例题。(师生集体订正)

  2、第46页“做一做”

  3、练习十的第1题。

  4、我来当小老师,指名说一说,师生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怎样解答? 5+1=6(只)

  解答正确吗?

  一共有(6)只。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2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完成P35 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 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 5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4、P35 9 (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 10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

  6、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拓展练习,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课后反思:

  1、第8题中“8个相册”是多余条件;第9题中“450克”是隐藏条件。

  2、第9题中

  (1)450÷16=28.125(克) 28.125×9=253.125(克) 253.125克≈0.25(千克)

  (2)450÷16≈28(克) 28×9=252(克) 252克≈0.25(千克)出现两种解法,其实第一种还好懂一些,但教参建议的是第二种。有一定难度。且我个人也担心,换成其它数字,是否可以?

  如:(1)455÷16=28.4375(克) 28.4375×9=255.9375(克) 255.9375克≈0.26(千克)

  (2)455÷16≈28(克) 28×9=252(克) 252克≈0.25(千克)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3

  设计说明

  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还要拼得尽可能多,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怎样使学生找到拼出更多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1.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

  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和有趣,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用一套七巧板拼组成的图案,五彩缤纷,妙趣横生的图案极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唤起他们对七巧板的好奇心,产生亲自动手拼一拼的强烈愿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重视在操作探究中总结方法。

  在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的操作太过盲目,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教者在学生操作之后及时组织汇报交流,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找到拼组更多三角形的方法。当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思路以后,组织学生再次进行拼组,巩固并验证所获得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一套七巧板

  学生准备 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赏图激趣,认识七巧板

  1.课件出示用一套七巧板拼组成的各种图案,请同学们欣赏。

  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

  生:一套七巧板。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最多。

  (学生观察七巧板)

  预设

  生1:七巧板中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其中三角形最多。

  生2:七巧板中有5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三角形最多。

  2.用七巧板能拼出许多有趣的图案,你们想动手试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用一套七巧板拼组图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新课之前先让学生欣赏用一套七巧板拼组成的各种妙趣横生的`图案,使学生对七巧板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示七巧板、认识七巧板,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操作实践,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3。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呢?

  预设

  生1:题目要求我们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生2:每人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2.自由拼组,组内交流。

  (1)独立思考,尝试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2)在小组内说说用了几个图形,拼出了什么样的三角形。

  3.各小组选代表到教室前面展示自己的拼法。

  (1)用两个图形拼。

  (2)用三个图形拼。

  师:这两种拼法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

  生1:用两个图形拼组时,只能选三角形。

  生2:用三个图形拼组时,可以都选择三角形,也可以选择其他图形。

  4.教师小结:我们在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也可以加入其他图形。

  5.利用刚刚总结出的经验,再拼一次三角形。

  (1)小组合作,先用两个图形拼,再用三个图形拼。

  (2)全班交流,根据使用图形的个数分类汇报。

  6.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我们解决了“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问题。

  师: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是怎么做的?

  预设

  生1:我们先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生2:我们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经历独立拼组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4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了如下设计: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突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地研究和学习,并因地制宜地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的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情境教学贯穿全课始终。

  本节课的教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本节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地串联了起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紧扣教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进行引导,使整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星星图片或其他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图:三个同学在开心地折小星星,佳佳折了5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7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1)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问题:怎么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以旧引新,通过创设与教材相同的学习情境,不仅复习了连加的实际问题,巩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加深了对连加算理的运用,还自然地引入新知的学习,从而形成对比,为学习同数连加作铺垫。

  合作探究

  1.教学教材77页例4,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数连加问题。

  (1)师:过了几天后,他们三人又在一起折小星星了。

  课件出示情境图: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折了6个。

  ①你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生1: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

  生2:3个人都折了6个,3个人折的一样多。

  师小结:有3个人,每个人折了6个小星星。

  ②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③怎么列式计算?

  预设

  生1:6+6=12(个) 12+6=18(个)

  生2:6+6+6=18(个)

  师:第一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相同,那么第二个算式你是怎么算的?(出示课堂活动卡)

  师:这3个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在图上把它们圈起来。

  (2)结合图示完成表格。

  ①出示1个圈,提问:这个圈表示什么?(表示1个6)

  ②出示2个圈,提问:这2个圈表示什么?(表示2个6,2个6就是12)

  ③出示3个圈,提问:这3个圈表示什么?(表示3个6,3个6就是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

  ④读表格。

  师:表格中的6,12,18分别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5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

  能正确无误地计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

  能根据已知的一个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一、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两串金苹果要奖给发言积极的小朋友和表现突出的小朋友。看到这个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师:你们能根据这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提出问题,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

  学生说。

  刚才小朋友举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只要善于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用数学解决问题。

  2、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根据主题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小组讨论、汇报。

  三、问题解决

  参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动,我们再去看看可爱的小动物在着美丽的春天里干些什么?

  1、出示做一做的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再次看图:提问:图中的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鱼有集中寻食的,有向远处游走的。

  3、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呢?

  4、教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若干个进行板演。

  说明:你喜欢解答哪题就解答哪题,你也可以自己提个问题进行解答。

  四、评价总结

  1、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妈妈提三个数学问题,再让他们解答。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公开课,我的意图是: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课的设计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设计了上面这样一个课例:从实际物品中发现信息找寻信息——根据自身体验在生活中发现信息找寻信息

  ——能根据图片自己发现信息找寻信息。我的愿望并没有如我的愿。在实际教学后这堂课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着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的课究竟怎样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恳请同仁们提出宝贵意见。告诉我好的思路和设计。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6

  设计说明

  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学伊始,先安排一个“摆一摆”的游戏,引导学生重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在比较多少时的优越性,从而自觉地接受并掌握这种方法,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与“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样,都要用减法计算。从而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形纸片 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1.摆一摆,说一说。

  师:第一行摆5个圆形纸片,第二行摆和第一行同样多的三角形纸片。边摆边想:怎样摆才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师:我一眼就看出这位同学摆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不用数就看出来了,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吗?

  预设

  生:我是一一对应着摆的。

  师(演示课件):是这样摆的吗?大家觉得这种摆法怎么样?

  师:请大家按照刚才的摆法再摆一摆,摆的三角形纸片要比圆形纸片多4个。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摆的)

  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摆,能很清楚地发现谁多谁少。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数量的多少,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21页例6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请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预设

  生1:同学们在玩套圈游戏。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个,小华套中了12个。

  生3: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理解题意。

  ①摆一摆:用圆形纸片将小雪、小华套中的个数分别摆一摆。

  ②分一分:将小华的圆形纸片分成两部分,看看小华比小雪多多少。

  ③说一说:图中的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你们能列出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

  生:12-7=5(个)。

  师:谁能说说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

  生:“12”表示小华套中的个数,“7”表示小雪套中的个数,“5”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个数。

  (3)明确比的过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没有小雪套中的7个,能确定小华套中的被分成了哪两部分吗?

  小结:把小华套中的12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个,所以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用减法计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

  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个)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34-30=4(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个别汇报。]

  (2)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体会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A、画图。圈一圈。

  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3)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可以运用例7中的画图策略或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利用10与5的关系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鼓励学生思考:数目较大时,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装几袋吗?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

  2、完成第47页练习十第1~4题。

  [建议学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单位”不同,第1、2题物体的总数没有直接给出,隐藏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再用数的组成去解决,如果选择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总数,反而简单。第3题要用到“一打一打”装的`情况,一打12个,数较大,圈的过程中应细心。]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

  检测:5串是50个,还有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解答正确。

  教学反思:

  通过对穿珠子这一情境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动形成了表象,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策略体现了多样化,用画图、数的组成、十个十个的数数、列算式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大括号“{ }”和问号“?”,理解它们在数学问题中的含义。

  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准确描述数学情境中的信息和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对于简单的数学情境能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对于用数学符号(如大括号和问号)表示条件和问题还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困惑。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降低学习难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教学难点:将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

  圆形卡片或实物(如小兔子模型)

  练习题卡片

  五、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活动设计:教师出示一幅小兔子采蘑菇的图画(或PPT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画中的数学信息,如“左边有4只小兔子,右边有2只小兔子”。

  引入课题:教师接着提问:“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课题《解决问题》。

  2. 探究新知

  认识大括号和问号:

  教师出示大括号“{ }”和问号“?”,介绍它们的含义。大括号表示把两边的物体或数量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解的问题。

  让学生观察图画中的大括号和问号,并说出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列式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图画中的信息列出算式。例如,左边有4只小兔子,右边有2只小兔子,合起来就是4+2=6(只)。

  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分别表示什么。例如,4表示左边的小兔子数量,2表示右边的小兔子数量,6表示一共有多少只小兔子。

  强调检查的重要性。让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检查算式中的数字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例题或教师提供的练习题。

  集体订正: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后集体订正。

  “我来当小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出评价。

  4. 全课总结

  回顾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包括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畅谈收获: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左边4只小兔子,右边2只小兔子

  怎样解答? 4 + 2 = 6(只)

  解答正确吗? 检查算式和结果是否正确

  一共有(6)只

  大括号“{ }”:表示合起来

  问号“?”:表示要求解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操作,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和解决方法。同时,教师也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给予了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问号,理解它们在数学问题中的含义。

  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正确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对于简单的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对于用数学符号(如大括号、问号)表示条件和问题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教学重点:

  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在数学问题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将用语言描述的情境和数学符号结合起来理解,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教具准备:

  PPT课件、挂图、圆形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约5分钟)

  1. 复习旧知:

  出示7以内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快速口算,复习加法运算。

  2. 引入新课:

  通过课件或挂图展示一个情境图(如小兔采蘑菇),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约20分钟)

  1. 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请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画面,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如左边有4只小兔,右边有2只)。

  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大括号表示把两边的数量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

  2. 列式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把两边的数量合起来?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列出算式并计算:4 + 2 = 6(只),解释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强调检查的重要性:检查算式是否符合题意,确保计算正确。

  3. 小结:

  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先看图里有什么,找出数学信息和要求的问题;再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最后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约15分钟)

  1. 独立完成例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例题,教师巡视指导。

  2. 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46页的“做一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十的第1题:

  布置练习十的第1题作为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加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我当小老师:

  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四、全课总结(约5分钟)

  1. 回顾本课内容: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 教师总结:

  强调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左边4只小兔 右边2只小兔

  怎样解答? 4 + 2 = 6(只)

  解答正确吗? 一共有6只小兔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1-14

一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8-24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02-24

《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2-21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02-11

数学估算解决问题教案01-25

3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202209-28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04-0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2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