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时间:2022-10-24 13:44:52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通用10篇)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教学重点

  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并做出分析,从而归纳出结论。)

  二、 探究的一般过程

  可直接以鼠妇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 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通过引导,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利用在相互讨论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学生自学,互相答疑,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变量和对照实验。)

  四、 实验探究

  班额适中的,可在班级中由各组同学按方案进行。若班额大,可以在室外由各组自己选择实验地。(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五、 结果交流

  非生物因素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

  光

  空气

  温度

  水分

  捕食关系

  竞争关系

  合作关系

  各小组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报告并与其他同学交流。(教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感受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 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这一重要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生物的生存 会受到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 度等因素的影响。

  设疑:生物与生物之间有没有影响?

  小组讨论:

  以月季(或其它生物)为例,说说影响它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分成哪两类?

  总结:

  环境因素:

  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 素

  生物因素:

  如:阳光、空气、水、 土壤、温度 等

  非生物因素:

  由 周围其他生物构成

  独立思考后回答:

  生物与 生物之间应该也有影响。

  阅读课本“探 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探究活动:

  (一)探究光照或水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1、小 组讨论:要使一棵植物的幼苗 健壮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都是植物生存必需的吗?

  讨论1:实验结果说明了什 么问题?

  讨论2:第一组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3:如果要探究温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你怎样设计实验:如何设置对照组?

  课堂反馈:

  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生物生存的环境是指其周围对生物有影响的( )

  A.非生物因素 B.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C.一切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D.以上都不是

  3、对 于一只生活在田野里的蝗虫来说,它的生 活环境就是( )

  A.田野中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因素

  C. A与B的总和 D. 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里的其他蝗虫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提问:

  2011年3月,日本东部发生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由此引发严重的核污染。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几十公里内的居民被疏散,留守处理泄漏问题的抢险人员被称作“敢死队员”,可见核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你还能说出哪些环境污染的实例呢?(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这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都会造成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展开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关于环境污染的实例,同学们已经说出不少,下面通过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来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1:春雨潇潇,滋润万物。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伤害人的皮肤和黏膜。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

  提问2: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酸碱度(pH)来表示。任何溶液都有一定的pH,常温下其范围在0~14之间。那么下面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资料,想一想雨水的pH值在什么范围内可以被称为酸雨?(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提问3:为什么有些地方会下酸雨,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行思考。(有的学生想到了工厂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比如煤等燃烧。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提问4: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播放酸雨的形成过程。(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提问5: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酸雨真的对生物有不利的影响吗?在实验室条件下,怎样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呢?根据课本中的提示,你能设计一个探究方案吗?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探究方案,讨论结束后进行汇报。

  ①配制“酸雨”: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供实验用的模拟酸雨。

  ②挑选适宜的种子或幼苗:测定在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作为判断酸雨是否对植物有影响的指标。

  ③设置对照组:清水组和不同pH值组,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或幼苗的生长状况。

  ④设计表格,进行数据统计。

  教师总结注意事项,注意实验不能只做一组,这样得到的结果是不可信的;并总结实验得出结论:酸雨对植物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提问6:说一说模拟的酸雨和真实的酸雨有什么差别?(二者的成分有差别,真实酸雨由水、硫酸、硝酸等构成,模拟酸雨由水和食醋构成。)

  提问7: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区的有害物质排放造成的吗?(不一定,有些物质会随大气流动,到其他地区形成酸雨。)

  (三)小结作业

  小结:以同桌互相提问的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作业:要求学生将课上设计的实验回家完成。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篇4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生物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2、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材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逻辑严谨,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五、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分析等方法,并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有关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以此加深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在前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知识,请你举出生活中熟悉的生物,说出它的生存都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生:比如班级的盆栽植物会受到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非生物因素以及其它生物因素的影响等一些常见例子。

  老师:回答的很好!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我们知道生物离不开它所生存的环境,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学生: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又在影响着环境。

  老师:同学们说得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探究新知: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老师:请同学们共同观看幻灯片:

  1、沙漠中的骆驼;

  2、沙漠中的骆驼刺;

  3、寒冷海域中的海豹;

  4、旗形树的树冠。让学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展开讨论。

  对幻灯片1的讨论如下:沙漠炎热缺水,骆驼和别的动物一样,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生命,但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蓄大量的脂肪,当它又喝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时才会出汗:骆驼平时一次能喝下100毫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来保持体内水分,即使在沙漠中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这些特点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对幻灯片2的讨论如下:沙漠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地下有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非常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足够的水。这是植物对干旱的适应。

  对幻灯片3的讨论如下:海报是哺乳动物,能够在寒冷的海域生存,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特别发达,可以达到60mm。这是动物对寒冷的适应。

  对幻灯片4的讨论如下: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另一侧风向作用的结果,使得树冠的形态发生变化,看起来像一面旗帜,因此称为旗形树。这是树对风的适应。

  老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由于生物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物在多变的环境中表现不同的适应能力。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和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最终生存了下来,就形成它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有关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

  学生:动物的保护色,壁虎断尾,热带植物的叶宽大,刺猬的刺,沙漠里的植物等等。

  老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和幻灯片。学生:(共同观看配有解说词的影像片段)

  镜头1乌贼的墨囊,有利于它逃避敌害。

  镜头2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

  镜头3鸟类骨骼质薄,有的中空,适于空中飞翔。镜头4尺蠖的拟态,有利于逃避敌害。

  老师:我们了解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同时,也在感叹经过环境的长期选择,各种生物产生了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而生存了下来。因此,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实生物在适应环境是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接下来让同学们交流课前布置的探究植物影响空气湿度的测量结果。

  2、植物影响空气湿度

  老师:为什么我们测量时要选择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样三个环境测量空气的湿度?

  学生1:因为这三个环境植物的种类、数量不一样。

  学生2:用不同的环境进行比较。

  老师说得很对,如果不同植被环境同一时间测量湿度不一样,就说明植物影响环境,是不是?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

  老师:如果在同一个地方测量,不同时间的湿度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早上湿度最大,中午湿度最小。湿度最大的地方是早上的灌丛。

  学生出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单,从实验的数据和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出生物间制约和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小组讨论

  你能说出丸花蜂生存的生物因素?

  二、课堂展示:

  三、合作探究:

  (一)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存产生的影响。

  选择你感兴趣的图片,说一说 在自然界中,同种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生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再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物因素: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他种的生物,例如病毒、天敌、害 虫等。

  包括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1.种间关系

  ①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②寄 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方有利,一方 有害

  学生阅读资料后全班讨论

  花三分钟时间看图思考

  同种生物间有什么关系?

  不同种生物间有什么关系?

  ③竞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相互争夺资源、空间

  ④捕食 :一生物以另一生物为食物

  2.种内关系

  ①种内互助

  ② 种内斗 争

  讨论:

  ① 关系

  ②举例,说明某生物还受哪些生物影响

  ③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有何不同

  四、质疑反馈

  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 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寄生

  3、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狐狸与野兔 B.工蜂与蜂王

  C.水稻与稗草 D.跳蚤与小狗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

  非生物因素,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难点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学习方法

  讲述法,探究法,分析法。

  学习过程

  引入新课

  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自主学习

  活动1、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讨论: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是:

  结论: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互助:企鹅孵卵竞争:梅花鹿在xx时捕食:狮捕与班马

  共栖:海葵与蟹寄生:蛔虫与人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壁虎、北极熊

  拟态:竹节虫警戒色:胡蜂、河豚、夹竹桃

  活动2: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讨论:

  1、为什么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2、为什么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值?

  上述实测地点中,获得的哪组数据起着对照作用?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①通过探究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能造成不良影响。

  ②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③发展学生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①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②怎样设计科学的探究方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H试纸,配制pH为4的硫酸溶液,清水,烧杯,纱布,大培养皿,提醒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学生:准备食醋,当地的雨水,小麦的.种子,查阅资料了解酸雨的成分,收集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例,准备废电池的浸出液,当地的土壤(非酸碱性的),设计科学合理的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方案。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复习探究的一般过程 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教师所举的例证,分析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举例指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探究的一般过程。

  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①配制雨水模拟液(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

  ②对比实验

  ③收集数据

  ④分析数据,讨论交流活动一:组间讨论、交流,确定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实验方案。

  活动二:用食醋和清水分别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和pH为5.6的正常雨水模拟液。

  活动三:用硫酸溶液和清水配制pH为4的酸雨模拟液。

  方案一:分别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发芽率。(若当地雨水为酸雨,则可用pH为4的食醋液与自然酸雨做对比实验)

  方案二:分别用硫酸酸雨模拟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

  方案三:分别用食醋酸雨模拟液和硫酸酸雨模拟液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

  方案四:用清水浸泡小麦种子,测定发芽率,并与方案一和方案三做对比。

  一周内不断观察各方案中小麦种子的发芽状况,最后列表收集各组数据。

  各小组分析数据,讨论结论并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全班交流收集到的例证;思索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配制酸雨及正常雨水的模拟液,尤其要告诉同学浓硫酸对皮肤有严重的损伤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硫酸配制酸雨模拟液?

  指导学生每一方案全班至少做10组实验以减少偶然性;

  指导学生把各个培养皿贴上签标号以免弄混;

  启发学生分析每一方案中选择对比液的科学依据。

  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表格,指导学生收集数据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①准备实验溶液活动一:组间讨论、交流、确定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方案。

  活动二:破碎废电池浸泡出的稀释液。

  活动三:收集自然的雨水。 帮助确定科学探究方案;向学生讲解制备破碎废电池稀释液的注意事项。

  ②对比实验方案一:分别用破碎废电池的浸出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小麦种子并测定发芽率。

  方案二:把小麦种子分别埋在用破碎废电池浸出液和当地正常雨水浸泡的土壤里并测定发芽率。(若当地雨水不正常,用pH为5。6的食醋雨水模拟液代替) 指导学生做好对比实验,处理好实验后的废弃物。

  ③分析并整理、交流数据 列表收集各组数据,然后各组间交流并谈谈实验后的感想。 指导学生设计科学的表格,收集数据并进行环保教育。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在生物圈内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改变或不能满足时,生物是不可能很好地生存的。同学们认同这一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生:

  同学1:鱼儿离开水就会死亡。

  同学2:南方的植物移到北方就容易死亡。

  同学3:需要光的植物如果放到阴暗处长势就不好。

  师:很好,那同学们能分析出你们举的例子是受环境中的哪一因素的影响吗?

  生:水、温度和光

  师:不错,同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但注意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开写,这样便于学生在后面归纳。(多数班级的学生举的都是非生物因素的例子,教师也可参与举生物因素的例子)例如,蜻蜓吃蚊子,蚊子的生存受到影响,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举例分析。

  生:

  同学1:它们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对!也就是捕食关系。

  同学2:农田里的小麦都在争夺阳光和地下水,是竞争关系。

  同学3:蜜蜂采蜜,是合作关系。

  师:教师利用板书和同学们共同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二、探究的一般过程

  师:上课前我看到各小组同学都收集了很多的鼠妇,你们是在哪里找到这么多鼠妇的?

  生:

  同学1:在校园外的花盆下面。

  同学2:在校园的下水道口处。

  同学3:在班级的拖布下面。

  同学4:在学校围墙处的石头下面。

  师:你们怎么知道这些地方有鼠妇呢?

  生:甲:因为开学时班级扫除,我在拖布下面发现了鼠妇。

  乙:那天我在班级花盆下也看到鼠妇了。

  丙:……

  师:不错,由于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了解到鼠妇适于生活的环境,所以同学们很快找到了鼠妇,是吗?(这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及时将这8个字写在黑板上)那你们能说说当时发现鼠妇的情景吗?

  生:当我拿起拖布时,鼠妇四处乱窜,马上就跑掉了。

  师:同学们知道鼠妇为什么会这样吗?

  生:甲:因为它们受了惊吓。

  乙:因为它们怕光……

  师:对,我认为你们说的都有可能,这就叫假设。那我们如何来证明哪种假设是正确的呢?

  生:通过实验来证明呀!

  师:对呀!其实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问题,作出假设,但有些有心人就会把这些事放在心上,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他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这样的人后来也就成了发明家或科学家。这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也就成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教师要把这些内容及时写在黑板上)今天,就让我们当一回科学工作者,来验证一下:光对鼠妇的生活是否有影响?我们如何来验证呀?各小组讨论一下。

  生:小组讨论。

  三、制定实验方案时的注意事项

  生:

  A组:我们用一个矿泉水瓶,把一半用深色纸包上,一半透明,然后把鼠妇从口放入,过一会看哪面的鼠妇多,从而可以证明鼠妇是否喜欢光。

  B组:我们用一个纸盒,把底弄湿些,然后把一半用不透明的本夹遮住,另一半不遮,让其透明,然后把鼠妇放入,过一会看哪面的鼠妇多,就可以证明。

  师:非常好!同学们在无意识中都确定了变量——就是“光”,同时也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即:一部分见光,一部分不见光,而其他条件都相同。同学们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生:可以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明确地比较出光对鼠妇生活究竟有没有影响。

  师:说得对,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大家一定要牢记。那大家认为哪个方案比较好呢?

  生:(说哪个好的都有。)

  师:其实都很好,也都有不足,请同学们打开书15~16页,看一下书上是如何设计的,你们又会有哪些发现呢?

  生:阅读,讨论。提出补充意见。

  甲:如果在装置中放些潮湿的土则会更好。

  乙: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最好画一个表格。

  丙:鼠妇最好从中间放入……

  师:这样一来同学们的计划可能会更好。但是作为科学探究,来不了半点虚假,所以必须进行周密计划,通过反复实践,可能会有失败,但一定要及时总结经验,最后才能成功。最后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计划比较科学呢?

  生:书上的计划不但具体而且科学。

  师:好!由于是第一次探究实验,我们各小组就按书上的计划来进行,但各小组同学不要盲目从事,一定要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实事求是,注意发现问题,通过合作,探讨问题,得出结论。下面就开始你们的科学实验吧!

  四、实验探究与结果交流

  生:情绪高涨。各组开始分工,并拿出自带物品,整理装置,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注意帮助实验能力较弱的小组。教师留下15分钟左右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实验。

  生: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报告交流,其他同学自由参与。选一名同学记录各组数据,算出平均值。

  师: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以外,还有温度、水等,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鼠妇生活的呢?课后各小组可以再设计其他的实验方案来证明。(但一定要想好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最后老师有个问题想问:我们上完课的鼠妇该怎么处理呀!

  生:

  甲说:弄死,扔掉。

  乙说:放回大自然。

  师:你们赞同哪个同学的说法呀?

  生:乙说得对。

  师:对!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爱护我们身边的小生物,因为它们也是我们生物圈中的一份子呀!

  生:将鼠妇放回大自然。

  五、布置课下内容

  师:课后,有兴趣的小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探究影响鼠妇生存的其他因素。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种类。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能根据教材中“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二)能力:

  1、初次进实验室,养成良好实验操作规范。通过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初步学会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

  2、并学着用这一方法去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养成认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并学会与小组同学合作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分析:

  1、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2、学生第一次走进实验室做探究活动,要在讨论的基础上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不仅知道探究实验包括哪些环节,还应该知道每一环节要怎样做。

  三、教学难点分析:

  由于初次接触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的设计是难点,尤其是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四、教学策略:

  本节课要在实验室完成,针对教学难点,应以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解决,实验课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过程的积极性,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在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处理,找到本组和全班平均值的差异、分析原因。最后总结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其他问题的探究欲望,并使学生理解不只鼠妇,所有生物的生活都受环境的影响。

  五、本节课需时:

  2课时。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捕捉鼠妇,提醒学生在带鼠妇来学校时应放在瓶子中,瓶子要留通风孔径,底层最好铺土,土要有一定湿度,但不能看出水来,课上要鼓励捉的多的同学。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1分钟)

  我们知道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而这些条件也恰恰成为了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那么,生物会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二)思考。(13分钟)

  1、讨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制定计划几个环节:

  (1)这节课我们通过对鼠妇生活的研究来探讨这个问题。鼠妇通常被我们大家叫做潮虫。

  (2)同学们都把自己捉到的鼠妇带来了,有的同学贡献了很多只,咱们来问问他在哪捉到这么多鼠妇的呢?当你搬动花盆或石块捉鼠妇的时候,你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吗?

  (3)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发出了声响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4)当我们观察到这种现象的时候,很自然头脑中会闪现出这样一个问题:鼠妇很怕光吗?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这就是我们进行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提出问题。

  (1)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我们似乎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好像又缺乏证据,那我们不妨先做一个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现在我们想证明提出的假设对不对,该怎么做呢?

  (3)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

  3、对学生的方案给予评价。

  (1)大家在设计实验方案的时候,都不自觉地用到了一种方法——把光亮处和阴暗处两个环境的鼠妇进行对比,这种方法和只观察光亮处鼠妇活动或者只观察阴暗处鼠妇活动的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科学?

  (2)请大家看书上15页方框里的内容:光照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我们所进行的除了这个变量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接下来请大家看看书上介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等会儿要进行的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花盆下,石块下等等。

  搬开石块鼠妇会跑。

  (4)学生思考给出答案:鼠妇不愿意被光照到,鼠妇可能怕光。

  (5)做实验可以证明,看看鼠妇是不是真的怕光。

  (6)学生讨论,之后说出讨论方案。

  学生很容易就说出光亮处和阴暗处对比的实验设计。

  4、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5、读书,明确变量和对照实验两个概念。(15分钟)

  (三)实验过程:

  1、我们分成两个人一组,每组会用到10只鼠妇,1只行吗?

  2、大家先把这个铁盒子里面平铺上湿土,然后将铁盒子的一侧盖上纸板,再将鼠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盒中黑暗和明亮的两侧,静止两分钟。又为什么静止一会儿呢?

  3、开始计时,每分钟后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认真记录,并填表(表见教科书16页)

  4、教师不断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不行,太少了

  6、因为要给鼠妇适应环境的时间

  7、学生观察鼠妇的活动,并记录实验数据。(10分钟)

  (四)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请小组内的同学们一起分析数据、得出结果,看看实验结果是否和我们作出的假设一致。

  2、收集全班各组实验中第10次数据,计算平均值。

  3、指导学生分析结果相差多的组与全班平均值间出现差异的原因。

  4、提出新问题:这个实验中哪一组是实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

  (五)学生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1、汇报第10次数据。

  2、分析原因,如纸板没有盖严,漏缝导致光照进去了等思考并回答。(4分钟)

  3、讲解探究过程。

  其实以上我们完成了一次探究活动,请同学们回忆并总结探究的过程。

  (六)板书: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探究过程:(2分钟)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也可不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除了光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我们做完实验了,这些鼠妇怎么办?

  思考回答: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温度、水分等。

  放回到适合于鼠妇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因鼠妇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

  二、总结:

  我们通过“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知道了探究实验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尝试了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知道了环境中的因素如光等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

  不仅鼠妇,所有的生物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2课时:

  (一)复习提问。(5分钟)

  1、上节课我们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到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探究实验包括哪些环节呢?

  2、思考回答。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除了光对鼠妇的生活产生影响,环境中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其实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如果这些生存条件发生变化了,对生物会有影响吗?谁能举一个我们生活中简简单单的例子啊?

  3、我们如果把这些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分为两类,能维持鱼儿生活的水和空气、光、温度等是非生物因素,而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比如喂养小鸡的虫子等等。

  (三)巩固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2、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1)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光会影响植物的生活和分布,还会影响动物的体色、生长发育等。温度与植物分布有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等。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合作关系、竞争关系。如:蚂蚁、蜜蜂的合作关系。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捕食。水稻和杂草的竞争关系等。

  (3)空气、土壤湿度等会有影响。比如说池塘里的鱼,要是干旱,池塘里的水很浅,鱼就会死去。还有如果我没有喂养我家养的小鸡,它们也会长的很慢。冬天我家种的小苗要在大棚中才能生长,要是在外面就会冻死了。

  3、进一步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4、能判断生物之间属于何种关系。

  (四)复习巩固。(10分钟)

  1、一起做书后练习题。

  2、做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也可不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物因素-其他生物

  八、课后反思:

  学生对生物圈中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有一定了解,要帮助他们将其分类,包括非生物的和生物的。在实验前,对实验步骤的讲解尤为关键,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实验意图,就会在实验中出现不知为何计数,又为何要避免将遮光板打开,所以要使学生在实验前明确实验要求和目的。实验中,督促学生记录数据,整理数据会让他们既体会到实验的乐趣,又养成做记录的好习惯。探究的过程在实验后总结会有利于学生理解,不会太生硬。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 篇10

  【课标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第二节。第六单元是生物课程标准规定的十大主题的第三大主题。

  本节教材主要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列举生物适应与影响环境的实例;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认同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已有知识,在活动中获取新知。生物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环境的特点,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时时刻刻以不同的程度影响着环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强化“生物与环境密不可分”这一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教材分析】

  教材是按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两部分编写的。第一部分通过几幅图片,试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第二部分是让学生通过地衣和演示实验“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理解生物对环境是如何影响的;最后总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组成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适应、影响环境的现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能够很容易的举出相关的例子,但对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还很模糊,往往会忽视“适应的普遍性”,并且对“适应的相对性”不容易理解。

  可以让学生在一系列直观、有趣的文字信息、声像信息和实物信息中,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和概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形成重要的概念。同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难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相对性及如何理解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的理解。

  【学情分析】

  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凡是生存下来的都是适应其生活环境的,并且对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现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列举出一些实例,但是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的这些现象视而不见,也不动脑考虑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意识不到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尤其是相对性。

  本节课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而言,理解难度不大,这部分学生易于掌握,但是对于基础不还是很好的同学而言,理解本节难点部分时会出现一定的难度。因此针对本节的难点要加大讨论力度和精讲力度。

  为完成教学目标,课前应让学生搜集一部分资料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例如生物依赖环境的例子,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生物改变环境的例子。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身边的实例,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到,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方式的活动,让学生概括出生物适应环境的不同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促进学生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分析,列举生物适应与影响环境的实例。

  2、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认同生物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采用课件以增大教学容量,展示影象资料和搜集的图片。

  2.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学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点拨、指导、提问,实现一定的能力梯度,让一般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而优生也有思考的余地,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过程: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分别出示野鸡、石蛙、蝈蝈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图片,进行一个“找一找”的游戏。学生思考它们隐藏自己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自己,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引出本节内容。

  参与“找一找”游戏,思考动物隐藏自己的作用。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继续进行“找一找”的游戏,分别展示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了解部分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观察图6.1-7中几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小组讨论这六种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3.动画播放骆驼刺及旗形树形成过程,图片展示青蛙冬眠、鸟类迁徙、鱼类洄游,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方面都在适应环境。

  4.学生举例还有哪些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并总结出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

  5.生物可以适应任何环境吗?出示兔子提前褪毛等例子引出适应具有相对性。请学生观察图6.1-8某种鱼对温度的耐受范围示意图,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生物对他们的生活环境的适应特征。

  小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自主阅读课本,观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图片、视频、课件等材料,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问题。

  跟随老师的总结思路,得出生物对环境适应是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的结论。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知道生物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生物对环境有适应性,那么相应的对环境也能产生影响。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48-P49观察蚯蚓对土壤的翻耕演示实验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置在黑暗处?

  2.一段时间后,湿土与细沙分界是否还那样明显?简述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

  并请学生举出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动画播放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谈谈感想。

  小结: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自主阅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示实验活动,并对实验结果展开分析讨论,思考回答老师问题,得出蚯蚓能够疏松土壤结论。

  根据老师的小结,得出生物影响环境有有利和有弊两方面。

  4.小结

  请一位学生带领同学们回顾本节所学的知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正是因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才造就了生物圈的繁荣。

  跟随老师的小结,加深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思想。

  【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案08-26

七年级的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反思01-19

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反思01-20

七年级生物上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反思范文06-22

七年级上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说课稿03-3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精选6篇)07-0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07-03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09-06

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反思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