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怎么写

时间:2021-04-03 15:45:09 教案 我要投稿

《荷塘月色》教案怎么写

  教案的好坏决定着一堂课的好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荷塘月色》教案怎么写

  《荷塘月色》教案一

  【教学目的】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比喻和通感的表达效果。

  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重点】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教学难点】

  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设想】

  《荷塘月色》一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写景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写荷塘上的月色,写月光下的荷塘,相当成功。作者表现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低调情绪笼罩着全文,如作者心里不宁静,路是幽僻、幽静的,云、月是淡淡的,树色是阴阴的。蝉声与蛙声虽热闹,但与“我”无缘。不满现实,但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至于喜悦,课文开头忽然想到日日走过的荷塘,“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于是欣然前往。通向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的,“今晚却很好”,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了。到了荷塘,心系美景,暂得自由,怡然自得之情顿生。于是,由赏景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淡淡喜悦之情也是笼罩在全文的。我认为,本文的教学,应加强朗读,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味,通过反复诵读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本文的教学,我力图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综观全文,《荷塘月色》其实揭示了人类心灵栖居的三个世界(文章的普遍意义之所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抛开具体的写作背景分析理解),亦即人类的三个心灵家园。现实世界造成了人类心灵的种种烦恼和痛苦,“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使我们的心灵不得安宁,所谓“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思量堕地一声哭,领取为人万种难”。 作者一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点明现实世界造成了内心的苦闷、烦恼。作者想摆脱掉这种苦闷、烦恼,就不得不暂时离开这个“家”,去追寻另一片宁静的天地。但现实世界又是人类心灵无法逃避超脱的。逃避只能是暂时的(也许只有生命的终结才是永久的逃避),现实终须面对。《荷塘月色》中作者最终回“家”是必然的结果。理想世界则是人类心灵之梦想家园,它只能以想象的方式栖居而无法置身。但有它存在,我们人类的心灵就不会在现实的苦难中沉沦、堕落(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其实就是作者的理想世界)。

  而处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那个心灵家园(有的资料把这在文中的体现概括为“荷月世界”),她常能使我们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得到暂时的排解(比较明显的反映在中学教材中的古有柳宗元、苏轼等)。清净、自由的“荷月世界”,使作者一走进月色下的荷塘,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这一世界的美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心灵上的一切烦恼、疲惫,在进入荷月世界的刹那,似乎都烟消云散了,作者几乎为这种心灵的自由轻松而狂喜而陶醉了:“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荷月世界”,它只能给予人类心灵暂时的超脱与自由,它与现实世界相邻,现实世界的种种烦恼与苦闷,可能会在不经意间随风而起,乘隙而入。文章结尾,作者在怀古思乡中背手踱步、踯躅徘徊,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之中,“轻轻地推门进去”“ “轻轻”这一叠词,似乎还有“难得后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轻松感,推门进屋回到家中,却“什么声息也没有”,作者从美好自由的追求中又回到了现实世界……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初步感知课文;2、品读课文第二部分(集中写“荷塘”写“月色”的4、5、6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写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书)

  二、              听课文录音,初读感知课文

  在过程中要求(板书):

  (1)在重要词语(特别是生字新词)下面做上标记(第二课时时检查)。

  (2)在作者集中写“荷塘”与“月色”的段落边做上标记。

  三、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4、5、6段)

  提问:听过录音,请大家说说,文章集中笔力写荷塘月色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4、5、6自然段(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是4、5自然段)

  (一)品读第4自然段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2、让学生为这一段文字取个小标题 (学生可能会取“荷塘月色图”、“荷塘图”等等,结合文题归纳出最合适的——月下荷塘图)

  3、师: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景    特点    修辞

  引导明确:

  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

  (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比喻和拟人的用法)

  先找出用了比喻的句子;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例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风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给人一种美好、轻盈、舒展、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圆形舒展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由此可见,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加深印象的作用。

  找出运用拟人的句子;例析:“袅娜”,本指草木细长柔软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羞涩,意思是难为情,态度不自然,是专写人的情态的`词。这两个词用来形容荷花妍媚多姿。

  引导学生理解,并且完成上面板书。

  4、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问: 这一句与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蕴含了几种感官感觉?

  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我们把五官功能相互转换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又称移觉)。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

  例:你的耳朵在侦察,

  你的眼睛在倾听,

  你的指挥棒上

  跳动着你的神经。(艾青《小泽征尔》)

  以耳当目,以目当耳,视觉、听觉互换,正写出指挥家高度专注如痴如醉的神态,强化人的感受,巧妙地传递感情。

  小结:细致描绘荷塘的容貌,顺序写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层次井然,委婉精细,栩栩如生,柔美动人。整段没有谈月,但处处有月。写荷叶、写荷花、写荷香、写荷波,都确然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二)品读第5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

  2、让学生再给这段文字取个小标题     “荷塘月色”

  3、(略)比喻句赏析:

  师:在这一小节中作者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等等。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的”不是比喻句)

  4、(重点)体会句子中词语使用的妙处

  这一小节中不仅仅句子用得好,一些字也用得非常巧妙。

  ①辨析: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明确: A、“泻”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动态  “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

  B、“浮”表现出雾气朦胧,“升”则失去朦胧之态

  ②析:“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画”,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师:(总结)可见,虽是一字之差,但表达效果却明显不同,意境也相去甚远。我们要以严谨的姿态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在用字方面要仔细推敲。

  5、析句: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一句转折复句是前几句描写月色的总结。作者又一次运用“通感”或“移觉”的修辞说法,把上文描写的月光、树影揉合在一起,在读者面前,既树立视觉形象又树立听觉形象,给读者以清新雅洁的艺术享受。

  小结:第五自然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多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工巧熨贴。有光有影,有明有暗,从月光的映照下又进一步写出了荷塘胜景。

  (三)品读第6自然段

  1、请全班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

  2、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有人认为,这一自然段并没有写月光,请说说认为这一段没有写月光的理由;有人认为这一段其实写了月色,请说说认为这一段写了月色的理由。

  第一种观点:这一自然段只是写了荷塘四周的景物、杨柳、树色、远山、路灯光以及声音,从文中看不到描写月光的句子。

  第二种观点:虽然这一自然段写了许多除月色之外的景物,尤其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树,但如果没有月色的衬托,景色就会截然不同。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笼罩之下的,正是在这样的月色之下,才能有如此独特的感受。例:“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雾;但扬柳的风姿在烟雾里也分辨得出”这一句。设想如果在白天的光线下看这些树,肯定不会有一种朦胧凄迷之感,只有在月色之下才会产生“阴阴的”感觉,才会“像一团雾”。

  3、小结:这一节重点在写树,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笼罩之下的,似乎无一处写月,其实处处体现了月色。

  最后一句“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笔锋一转,流露出作者内心的空虚与哀愁。

  《荷塘月色》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鉴赏散文的相关知识。

  2、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

  3、(美点寻踪)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踪。

  4、引导学生体味第四段的语言美、画面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本单元学习散文。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她就像一壶清茶,在炎热的夏季带给我们清凉的慰藉;在深秋的寒气中送来舒心的温暖。

  散文重在抒情,但情有独钟,情有所系。《文心雕龙》说:“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眼前的物象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于是心物感应,情景相生,触景生情,缘情造景。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郁达夫在论及现代散文时说:“作者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由此可见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能写出好文章。

  写景是为了抒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2、我们今天要心仪怎样一段感情、怎样一幅美景呢?

  请看画面,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面对此等美景,杨万里赞叹

  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写出了荷花的动态。

  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面对这样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写心中的情怀的呢?

  二、整体感知

  现在我们随着动人的旋律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语、心荷。

  1、配乐动画朗诵,初步感知、欣赏美景、体味感情。同学们小声跟读,随文入境!

  2、优美的诵读和美丽的画面已经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我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美,现在可畅所欲言谈谈你谈感受到的美。美点寻踪。

  ⑴既写荷塘又写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是荷塘上的月色、将二者巧妙的结合起来了。幽雅、朦胧幽静的画面美。

  ⑵用词句美、语言美。

  ⑶情感很美。

  总结: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游踪。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师生交流明确:

  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此句称“文眼”。

  教师:29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x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端苦闷的时期。朱自清在同时期发表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澜,放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调。

  问题2: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来排解不宁静的?

  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

  师生共同明确: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三、课文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在荷塘上心仪到了一幅荷花美景。我们知道荷花是高洁的象征,在中国诗坛上,写荷花的诗句历来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李璟的《浣溪沙》,看他们写出了荷花怎样的情状?

  浣溪沙秋风中荷花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朱自清笔下的月色下的荷花又具有怎样的风姿呢?

  1、配乐朗读第四段(贝多芬的《月光》钢琴曲)。

  2、课文第4小节写了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

  ⑴写了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画面很美。

  ⑵画面为什么会这么美呢?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读一读。删除法。

  ⑶品位语言美:

  改动文字: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

  学生朗读。问:感觉怎么样啊?

  ⑷教师分析: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修辞)

  ⑸第4小节写荷花的三个比喻,一个拟人。

  ①“请问,‘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作者要用裙来比喻叶子呢?”

  有的学生说:“形状相似,都是圆的。”

  “那盘子不也是圆的吗?锅盖也不是圆的吗?怎么不说‘叶子出水很高,像盘子,像锅盖’”

  学生回答说:“荷叶和舞女的裙子都很柔美。”

  我接着问:“何以见得很‘柔美’?”

  学生答:“句中有‘亭亭’二字。”还有学生说:“是舞女的裙,有一种舒展、旋转的动感,很美。亭亭玉立、修长婀娜、灵动飘逸。”写出了荷叶的风姿。

  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荷花饱满盛开、含苞待放的情状。

  ③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晶莹剔透、纤尘不染。

  星星——闪闪发光、忽明忽暗。

  美人——用刚出浴的美人来形容露珠点点的荷花,使人想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而想到荷花的质朴、清新、纯洁、淡雅和高贵、纤尘不染、冰清玉洁。

  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似的。”作者在写荷花的香味,怎么又突然写到歌声了?

  “请问,作者究竟听到歌声没有?”

  学生回答:“没有。”

  “这里是比喻,因为这里用得是‘仿佛’一词……”

  “对,是比喻。也就是说,作者是用歌声来比喻荷香,是吧?”

  “但是,“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吗?”

  “荷香与歌声都是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

  “而且朦朦胧胧的。”

  “对。”荷香和歌声都是‘缕缕’的、‘渺茫’的。这是比喻。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钱钟书先生把它叫做‘通感’。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诗人艾青曾写诗这样描绘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你的耳朵在侦察,你的眼睛在倾听……’这也是通感。

  又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

  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

  “吴钩和柳叶眉坐在小堤上歇息,柳叶眉不知怎么心烦意乱地说:‘大哥,你给我吹个小曲儿,要酸酸的,甜甜的,凉凉的……’”

  其实,通感并不仅仅在文学作品中才被使用,实际上日常用语中,也常常有通感。比如,说某位同学的声音很粗,难道他的声音是有直径的吗?”

  看,现在每一个同学脸上都呈现出甜美的笑容。可是,你们决不认为我是在说你们的笑脸是抹了糖的吧!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花香,如歌声,若有若无、轻灵飘渺,用听觉来写嗅觉,想像奇妙,写出了荷香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美好情状。

  ⑹画面美:月色下的荷塘,朦胧、静谧的美。

  写景技巧:比喻、拟人、通感、动静结合、叠词的巧妙使用。

  ⑺出示知识图示。

  ⑻再次诵读第四段。

  ⑼作业:

  知识迁移:描绘画面美。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答案:

  雾气飘绕,江水潺潺,暖和的阳光轻抚着秀丽的山峦,江水两岸是彩绘的屋檐。芰荷沐浴在秋光中,沙鸥悠闲的踱着步,时而拍打着翅膀翩翩起舞。风轻轻撩起珠帘,画船从天边飘来,船上的酒旗迎风招展。好一个富饶美丽的水乡江南……

【《荷塘月色》教案怎么写】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美术教案04-11

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怎么写11-13

幼儿园中班音乐小红帽教案怎么写04-11

请示怎么写11-06

怎么写请示11-05

怎么写批复11-04

提案怎么写12-12

议案怎么写11-15

声明怎么写09-03

公告怎么写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