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
教学思路:
1、结合课本图7-1、7-2、7-3、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意义.
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
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本P126活动与探究实验及[实验7-1],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演示[实验7-2],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展示燃烧和爆炸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识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5、课本p131页习题1、2、3、及课本讨论内容通过课堂讨论随堂解决。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本p124-130页,并完成下列预习题:
(1)什么叫燃烧?
(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
(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4)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2、利用星期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大队及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有关火灾案例、常用的`灭火方法、张贴的安全图标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作业:
二、引入新课: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三、讲授新课:
[板书课题]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讨论]结合课本P124页图7-1、7-2、7-3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
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提问]:既然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什么叫燃烧吗?
燃烧应具有什么样的条件呢?
[演示实验]:
按照课本P124页活动与探究实验内容进行演示实验,为了减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盲目性,教师应进行指导.
[学生观察]白磷燃烧实验现象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2
【学习目标】
1、了解燃烧反应的特征;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运用其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相关的现象。
2、能说出灭火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能解决人在被困火灾区时的自救问题。
3、能记住常见灭火器材及其使用方法、适用范围。
【学习重点】
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学习难点】
探究与归纳燃烧的条件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
1.你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许多燃烧的实例。请把你知道的实例填写在下表中。
实例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发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
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
2.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的三个条件:
3.根据你的观察和你的调查填写下表:
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
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隔绝空气
由此可知,灭火主要有以下方法:
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燃烧一般需要的条件。
根据上面的3组对比实验,请你归纳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知识链接:常用的灭火器:
灭火器的种类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引起的火灾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电器等引起的火灾
二、思考与交流
1.对火的利用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伟大开端。据考证人类很早就学会钻木取火,即把两根山麻木相互摩擦,产生的碎木屑达到一定温度产生的火星点燃木板旁易燃的干草或木屑粉,燃起火焰。
传说有一年,黄帝带着臣民外出,忽然遇到暴雨,山洪爆发,人们被困在山洞中,又冷又饿,但所带的木柴全被雨淋湿,无法钻木取火做饭,苦不堪言。偶然之间,一大臣发现岩块之间用力碰击,也会产生很多火星,但怎样产生火星呢?有人尝试把棉花絮放在石头下面再击石,果然取火成功,此方法即为“击石取火”。
古人类取火方法还有“阳燧”取火、火链等,在现代这些方法也是人们野外生存所必备的。
思考:(1)钻木取火为什么要两根木头相互摩擦?
(2)钻木取火点燃的是什么?钻石能取火吗?
(3)为什么有了棉花絮后才能成功地击石取火?
(4)黄帝命人钻木取火为什么无法取得成功?
2.阅读P.89图4-2的实验,你能解释手帕“烧不坏”的原因吗?
3.煤炭、蜡烛常用什么方式点燃?为什么点燃方式不同呢?
4.阅读P.93.最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火警电话:;如果你遭遇火灾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自救并为他救赢得宝贵时间?
5.燃烧正旺的煤炉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燃烧的蜡烛用扇子一扇就灭。这是为什么?
三、总结与反思
学完本节,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有哪些?
四、达标检测
解释下列实验(如图所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五、课后训练
1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要点燃B、燃烧是发光、发热、冒烟的现象
C、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2、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选择的灭火器为()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泡沫灭火器D、水
3、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六、教学后记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改变。
三、学法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燃烧所需的条件并不完全了解,有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更多关于燃烧的知识。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力求指导学生掌握以下两种方法学习。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和灭火的条件,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四、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县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由316高效教学模式的引入,可知,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我县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并且我县对于各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识。
五、教学过程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法、学法的认识,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赤壁之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如何能使火燃烧的更旺盛。
(二)自由探究,进行猜想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进行合理猜想。(设计目的:从燃烧现象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三)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一、
1、燃烧条件的探究
分组实验,由学生合作完成实验,通过分析三个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燃烧的定义以及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
(1)物质本身必须是可燃物;
(2)可燃物必须与氧气(空气)接触;
(3)可燃物温度必须要达到其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易错点分析:由教师点拨易错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反馈练习:通过以上学习,巩固重、难点,加强对燃烧条件及着火点知识的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灭火原理的探究
学生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学习热情高涨,继续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我又提出生活中燃烧的负面影响例子,如何更好的利用火造福人类,减少由于火而带来的悲剧和损失呢?设置场景:将若干根蜡烛点燃,旁边事先准备好一些器材(小剪刀、盛水的水槽、课本、抹布等)。我们暂且用这几根燃着的蜡烛代表无情地火灾现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这些蜡烛熄灭。
我将这一环节取名“小小消防员”。因为“熄灭蜡烛”在生活中非常熟悉了,激发学习兴致,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上台演示。进一步归纳出灭火只需任意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的一个。
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三者任满足其一),并与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加深印象:A、清除可燃物B、隔绝氧气(或空气)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反馈联系:通过以上学习进行反馈练习--灭火原理,加强对课堂知识的巩固。
(四)联系实际,深化理解
新课标提倡化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化学是要放到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的。因此在本环节我安排了火场如何逃生来做共同探讨:通过视频播放火灾逃生的视频,让学生总结火场自救有哪些方法,同时结合一组生动有趣的图片,使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自救常识,体现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
(五)课堂小结,认识升华
1、燃烧定义;
2、燃烧的条件;
3、灭火的原理;
4、消防安全知识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最后,我将本课作业设计为自学和调查实践的形式,意在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1.预习教材有关灭火器原理部分,并自制简易灭火器。
2.应用与延伸根据我校教学楼的特点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认识防火、灭火的措施以及自救的一般方法。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理解对比的学习方法。
2.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加深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选自人教2012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二单元接触过一些燃烧现象,并初步了解了氧化反应的概念;并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学习中了解到二氧化碳是可以灭火的。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在这一课题中学生将会对燃烧进行理论层面的认识,并为在下一课时对氧化反应类型(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梳理打下基础。
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5
一、目的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4.向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四、课前准备
1.实验材料——酒精灯、铁片、试管夹、火柴、蜡烛等。
2.《燃烧与灭火》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谈话:
燃烧的现象随处可见,现在让教师做个小实验:(点燃蜡烛,然后用书扇灭蜡烛)用火一点,蜡烛就能燃烧;教师用书一扇,又有什么现象发生呢?(熄灭了)由此看来燃烧是需要条件的。那么,我们已经知道燃烧需要氧气,氧气确实是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能燃烧吗?装在瓶子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出示课件)
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关于燃烧的条件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指导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①讨论:关于氧气,我们在前面的课上已经研究过了,燃烧确实需要氧气。但只有氧气还不够,还需要能够燃烧的物体,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有些能燃烧,有些不能燃烧,谁先来说说,哪些物体不能燃烧?谁再来说说哪些物体能燃烧?(出示课件指出那些物体能燃烧,那些物体不能燃烧,然后归类)
②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出示课件)
(2)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①讨论:有了氧气与可燃物,是不是就能发生燃烧现象?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学生回答后强调,即使把火柴放在纯氧中也不会燃烧。)怎样才能让火柴燃烧起来?(用火点燃或在火柴盒上摩擦)摩擦起什么作用?(摩擦可以提高火柴的温度)以上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定的温度)
②讲解:为了更好地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我们来做个实验。取一根火柴,不用火点燃,也不摩擦,把它放在铁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铁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③师演示实验并出示课件:
④教师小结:把火柴放在铁片上,它并不马上燃烧,而是被加热到一定程度,它才燃烧。可见燃烧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这是燃烧必须具备的第三个条件。
各种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温度是不同的,例如汽油、酒精、纸、棉絮、木材燃烧需要的温度较低,煤块燃烧需要的温度较高。在比较低的温度时就能燃烧的物体叫做易燃物。
(3)让学生综合燃烧的三个条件
①提问:现在你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生回答,师板书)
②讨论:这三个条件是否是燃烧必须具备的呢?我们还可以结合炉火的燃烧来分析一下,(出示课件,讨论思考1)
如果不继续往炉里添煤,炉火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可燃物。)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儿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缺少氧气。)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不能,因为炉外温度低,达不到煤燃烧所需的温度。)
③讲解: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我们总结的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是正确的,而且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就会熄灭。2.指导学生认识燃烧与人的关系
(1)讨论:
①我们所以要研究燃烧的条件,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燃烧的规律,因为燃烧与人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与人有什么关系呢?
②我们掌握了燃烧的条件有什么用呢?
(2)教师小结: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在工业上高温加热、炼钢、国防、科技上发射导弹、卫星等,都需要燃烧产生的热能。燃烧也有对人有害的一面,火灾会烧毁财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在不需要火和灭火时,就要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出示课件)
3.指导学生认识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1)讲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灭火的知识。
(2)分组讨论:
①看下图,人们是用什么办法灭火的?为什么这样就可以灭火?(分组讨论后,每组推举一人回答,看谁答得又快又好。)
②指名回答:如果是油类着火,能不能用浇水灭火的办法呢?为什么?该用什么方法呢?
③如果电线或电器着火了,首先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往电线或电器上喷水行不行?为什么?
(3)教师小结: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发生火灾时迅速将火熄灭。如果家里不小心着了火,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能慌乱,要根据着火物体和原因正确地选择灭火方法。如果火势比较大,要赶快拨“119”电话报警。
4.向学生进行防火教育
(1)讲述:引起火灾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很多是由于麻痹和不慎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小朋友玩火引起的。
(2)讨论:
①在生活中,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
②小朋友的哪些游戏或活动容易引起火灾?
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火灾?
(3)教师小结:预防火灾,人人有责。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玩火;在城市内,禁止燃放鞭炮;在农村,不要在草堆和其他易燃物附近燃放鞭炮;不要在火炉旁烤东西,不要使易燃物离炉灶太近;煤气灶用过要及时关闭闸门。总之,要时时提高警惕,事事按照安全用火的要求办。只有这样,才能预防火灾。
巩固练习、应用生活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出示课件提问:
(1)燃烧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下面的说法那条不正确?
(3)你能说出“钻木取火”的道理吗?
板书:
燃烧与灭火
氧气
隔离氧气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灭火的方法
减少可燃物
一定的温度
降低温度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7
【教学内容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燃烧条件和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利与弊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通过对生活中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教学难点分析】
本节的难点是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通过燃烧条件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播放一段录像:
(1)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升空
(2)放几幅火的画面
【提问】看完短片和图片后,你对火有了怎样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问】怎样才能让火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引入新课。
【提问】火是怎样产生的?
请你将知道的燃烧事例填写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物质的燃烧有何特征?
事例观察到的现象
燃烧反应的特征: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交流与实验】交流以下问题(课本P79的探究活动的3个问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仪器和物品进行实验。
【提问】针对问题2进行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点燃方式?
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点燃方式不一样?
不同的点燃方式有同样的目的吗?(介绍着火点)
【师生整理】物质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需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观察与思考】烧不坏的手帕
火焰熄灭后,你观察到原来浸透酒精的手帕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布置任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灭火的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可以成功的灭火?
【创设情景】完成课本P81的交流与讨论,请同学们判断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学生讨论】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灭火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原理?
【小结】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灭火主要有三种方法:
(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3)将大量的冷却剂(如水、二氧化碳气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情景引入】蜡烛能燃烧,木炭也能燃烧,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共同特征:发光、放热,且为氧化反应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提问】氧化反应都能发光吗?都很剧烈吗?
【教师讲解】缓慢氧化
【演示实验】
1、爆竹爆炸
2、粉尘爆炸
【学生讨论】以上的两种爆炸都产生了化学反应,这些爆炸产生的原因一般是什么?
【师生整理】可燃物的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使产生的或周围的气体迅速猛烈地膨胀而引起了爆炸。
当然有一些爆炸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如:烈日下汽车轮胎的爆炸
【学生讨论】爆炸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为了防止爆炸的发生,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注意些什么?
让学生认识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小结】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B.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C.有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D.凡燃烧的物质,一定有火焰产生
2.发现室内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迅速做人工呼吸B.立即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
C.拨打急救电话120D.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
3.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下列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铁生锈B.铁融化成铁水
C.酒精发出酒味D.食物坏掉
【作业安排】课后习题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自我问答】
本节课教师灵活的引导情境,学生灵活的实验探究。在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科学探究以及分析推论的体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动构建知识。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8
教学目的:
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培养实验能力和综合能力
体会到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
接受防火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综合,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
难点:运用燃烧的条件,理解灭火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试验材料:酒精灯、贴片、写家财、火柴
演示材料: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套(如需要可在笔者个人专辑上下载试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蜡烛现在怎么样?(正在燃烧)师在蜡烛上罩上玻璃杯,再看,蜡烛的火焰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会熄灭?也就是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对,氧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但是只要有氧气就能产生燃烧吗?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燃烧氧气)。
二、教学新授
(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几个小朋友在野外迷了路,这时天渐渐黑了,他们只好在野外过夜。天气的温度渐渐降低了,他们该怎么办呢?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
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找些枯草、树枝之类的东西来生火取暖,再设法求救)。
讲述:对,想要生火取暖首先就要找些可以燃烧的物体。
师问:平常我们看到哪些物体可以燃烧,那些物体不能燃烧?
指出屏幕中哪些是可以燃烧的物体。
讲述:像木材、棉花、酒精等都是可以燃烧的物体,我们把能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板书:可燃物)。
(二)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继续听故事:几个小朋友找来一堆树枝,可他们仍在抓耳挠腮,因为树枝没办法燃烧。
可见还需要别的条件,那到底还要什么条件呢?
如果仅把火柴放在空气中(空气中有充足的氧气),火柴就能燃烧吗?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怎样才能使火柴燃烧起来?为什么可以燃烧?
a、在火柴盒上摩擦(提示摩擦会怎么样?双手相互摩擦感受一下)
b、放在明火上
c、放在阳光下聚焦燃烧
请你大胆假设一下,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根据桌上提供的器材,能否设计一个试验来证明你的`假设,由生提出设想,教师出示方法图。学生进行试验
汇报试验现象:火柴在铁片越来越热的过程中燃烧的,铁片把热传到火柴上,使火柴温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火柴便燃烧了。
试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不同位置的火柴燃烧是否一致?火柴从哪一头先燃烧起来的?)
如果把煤或木头放在上面是否也能很快燃烧?教学易燃物概念:燃烧室需要温度不高的物体。
小结:燃烧所需的第三个条件是:一定的温度(板书一定的温度)。
(三)归纳、巩固燃烧的三个条件
讨论、反馈:只有氧气、可燃物、一定的温度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会发生,哪怕是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也会熄灭。
出示巩固题棗燃烧的煤炉,分别使其缺少一个燃烧的条件
(四)了解燃烧与人类的关系
师问:燃烧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
利:照明、做饭、取暖及工业生产都需要燃烧产生热量和能量,人类离不开燃烧。
弊:容易引起火灾,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带给人类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介绍。
(五)认识灭火方法
讲述:燃烧不注意有时就会酿成灾害,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在我们掌握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想办法灭火了。
出示灭火方法图片。
小组讨论:选择一至两幅图重点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
交流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如油类、电器着火的灭火方法教育)
(六)防火教育
讲述:我们常说消防,就是在积极消灭火灾的同时还要注意预防火灾,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做法容易引起火灾?怎样预防?
打开教科书第二十八页齐读最后一小结。
(七)巩固练习:
讨论题:如果有人家中发生火灾时,应该怎么办?(分清火势、找准火源、积极灭火)
独立思考:冬天如何能使炉火燃烧得更旺?
草原上救火通常是在大火周围迅速割出一个大圈,就能灭火,这是为什么?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具
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
四、教学内容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设计意图: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新课]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设计意图: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演示]探究实验,学生观察实验
[思考与讨论]:
1、实验中坩埚钳上的纸条燃烧而坩埚钳上的石块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必须是可燃物。
2、坩埚钳上的纸条很快燃烧而坩埚钳上的木块要时间长点才能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3、露在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盖上玻片密封的蜡烛熄灭了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回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学生回答: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
3、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4、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设计意图:根据讨论,有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有成就感,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
[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设问]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理。
[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小结]灭火的原理
1、隔绝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课堂练习]
1、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的是()
(A)木炭(B)铁丝(C)硫磺(D)红磷
2、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布扑盖
(B)木柴着火用水浇灭
(C)少量的汽油起火用沙子盖灭
(D)电器因短路起火,用水浇灭
3、使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可燃物必须粉碎
(B)可燃物与氧气接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
(D)可燃物必须放在有限的空间内
[布置作业]书上习题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 10
【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学习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课前练习]
燃烧事例燃烧现象化学方程式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新课讲述】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定义: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活动与探究:
实验7-1现象实验7-2现象
讨论: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灭火原理和方法:(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1.原理①②③
2.【互动参与】你能用不同方法熄灭蜡烛吗,请说灭火原理
方法为什么(原理)
3.请用“燃烧灭火”知识解释成语
(1)火上浇油:
(2)煽风点火:
(3)釜底抽薪:
(4)杯水车薪:
三、灭火器:阅读表7-2
练习:学校要购进一些灭火器给各功能室。下列功能室配置哪种灭火器?
1)化学实验室
2)物理实验室
3)电脑室
4)图书室
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是可燃物在的急速燃烧。
2、易爆炸的空间有可燃气体的空间或空间,如:油库、厂、长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防止爆炸的发生。(安全标志)
【练一练】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点燃,不可能爆炸的是()
A、CO和H2B、H2和空气C、CO和O2D、面粉粉尘和O2
3、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石油喷出D.设法降低油井的温度.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情况能发生燃烧的是()
A.白磷置于80℃的水中B.白磷置于1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C.白磷置于8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D.白磷置于10℃的'水中.
3.今年国庆节期间,黑龙江黑河市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消防官兵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B.用高压水枪喷水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D.设置防火隔离带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达到着火点B.无水酒精是液态C.没有与氧气接触D.无水酒精挥发快
二、填空题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课后小测
1、燃烧是跟氧气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
3、灭火原理是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请将下列灭火采用的措施编号填空: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大火的有效方法之一,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4)实验时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着火时应用湿布盖灭:。
4、火灾报警电话是。
5、请写出常见的三种灭火器名称: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燃烧和灭火》教案设计06-23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燃烧与灭火说课稿中公05-30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06-28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06-10
教案《燃烧和灭火》08-29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04-25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02-2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10篇)02-2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9篇12-29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