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
《朝天子,咏喇叭》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道出了百姓的心声。全曲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以下是小编带来《朝天子,咏喇叭》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 1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二.学习诗词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磬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 朝天子:曲牌名。
2. 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 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译文:
喇叭和唢呐,
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
官船来往乱糟糟,
全靠你来抬身价。
军人听了军人愁,
百姓听了百姓怕。
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
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
又吹伤了那一家,
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扩展阅读】
作品鉴赏
这首小令第一层说喇叭、唢呐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这是喇叭最突出的特征,一“小”一“大”的对比中,也流露出作者的爱憎之情。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小令的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声价”即名誉地位,按理应是客观评价;而这里却要“抬”,就说明喇叭、唢呐的品格是卑下的。宦官装腔作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所以能抬声价,又因为它传出的是皇帝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小令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小令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通篇咏喇叭咏得真切,让人信服。
这首小令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帮凶,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现实黑暗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这首作品不是为咏物而咏物,它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在传达一种反抗的呼声,而这些思想内涵都包融在咏物之中。作品是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终于没有点破,结论留待读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这就是“不即不离”。[3]
历史评价
好的咏物诗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咏物惟肖,即咏什么要能抓住特征,让读者相信确实是所咏之物;二是要有所寄托,不是为咏物而咏物,而是通过咏物,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三是咏物和寄托的关系要处理好,即“不即不离”。王磐的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就是符合要求的好作品。
王磐这首最为人称道的讽刺作品《朝天子·咏喇叭》较为豪辣,把正德年间擅权的宦官在运河沿岸鱼肉百姓的罪恶行径,以及他们装腔作势的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王磐这首名曲以讥讽时政、鞭笞宦官作恶而名噪天下。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散曲的有关常识,理解这首散曲的内容。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宦官的讽刺之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散曲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分析散曲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宦官专权、鱼肉百姓的批判,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正义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散曲中对喇叭和宦官形象的刻画,把握作者的情感。
学习散曲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借咏喇叭所表达的深层社会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社会宦官专权的.危害。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古代官员出行鸣锣开道的音频,然后提问学生:在古代,除了鸣锣,还有什么东西常常用来显示官员的威风呢?由此引出“喇叭”,进而导入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
(二)作者及散曲常识介绍(3 分钟)
简要介绍作者王磐,他是明代著名的散曲家,一生厌弃功名,纵情山水,过着闲适的生活。同时讲解散曲的基本常识,如散曲是一种合乐的歌词,形式较为自由,有小令、套数等。
(三)初读感知(5 分钟)
1. 教师范读散曲,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散曲的韵律。
3.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重点强调“喇叭,唢呐”的叠词读法,以及一些节奏的把握,如“曲儿小/腔儿大”。
(四)文本解读(15 分钟)
1. 小组讨论:散曲中是如何描写喇叭的?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分析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曲儿小”指喇叭本身的构造简单,发出的声音单调,而“腔儿大”则写出其声音响亮、传播远,形象地描绘出喇叭声的特点。
接着探讨“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理解这里用“乱如麻”形容官船来往的频繁,“抬声价”则表明喇叭是用来为官员们张大声势的,讽刺了宦官们狐假虎威的丑态。
2. 思考:作者描写喇叭的目的是什么?
让学生明白作者实际上是借喇叭来讽刺宦官。在明代,宦官专权,他们常常乘坐官船,往来各地,作威作福,欺压百姓。喇叭在这里就成了宦官的象征。
分析“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几句,体会作者对宦官的强烈不满和批判。“军愁”“民怕”写出了宦官给军队和百姓带来的危害,“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运用夸张的手法,深刻地揭露了宦官对百姓的掠夺和破坏,导致百姓家破人亡,“水尽鹅飞罢”则暗示了百姓在宦官的压榨下最终一无所有的悲惨结局。
(五)深入探究(10 分钟)
1. 组织学生讨论:这首散曲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
引导学生总结出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散曲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强调散曲语言的通俗性和口语化,如“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传播。
2. 思考:这首散曲在当时有什么社会意义?
让学生理解它是对当时宦官专权黑暗社会现实的有力批判,反映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正义的呼唤,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唤醒民众、揭露黑暗的作用。
(六)诵读巩固(5 分钟)
1. 学生带着理解和情感再次朗读散曲,教师可进行朗读示范,引导学生读出讽刺、批判的语气。
2.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比赛等,加深学生对散曲的记忆和理解。
(七)课堂小结(2 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散曲的作者、内容、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强调作者借喇叭讽刺宦官专权的创作意图,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诵读,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八)布置作业(5 分钟)
1. 背诵并默写《朝天子·咏喇叭》。
2. 以“喇叭”为话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散曲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情感,但在体会深层社会意义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诗歌鉴赏环节,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较为积极,但在综合评价散曲艺术特色方面还有待提高,可增加一些同类作品的对比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王磐及其作品风格,理解本曲的思想内容。
2. 品味曲中形象生动的语言,体会作者借物咏怀的写作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曲中对喇叭特点及作用的描写,把握作者对宦官的讽刺态度。
体会散曲的语言特色,如运用口语、俗语及多种修辞手法。
2. 难点
深入理解作者通过喇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作品在当时的批判意义和社会价值。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拓展延伸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3 分钟)
展示一些古代乐器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其中是否有喇叭,然后简单介绍喇叭在古代的用途,不仅用于音乐演奏,还在一些官方场合被用来传达信息、显示威严等。由此引出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5 分钟)
详细介绍王磐,他是明代中叶的散曲大家,一生未仕,过着隐逸的生活,但对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介绍本曲的创作背景,明代中叶,宦官势力日益膨胀,他们在各地搜刮民脂民膏,为非作歹,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王磐目睹这种社会现象,便创作了这首《朝天子·咏喇叭》来讽刺宦官。
(三)初读散曲,整体感知(7 分钟)
1.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散曲,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的变化。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散曲的.节奏和韵律。
3. 开展朗读接龙活动,让学生依次朗读一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四)文本解读与分析(15 分钟)
1. 提出问题:散曲的开头是如何描写喇叭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出“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这一句。分析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曲儿小”突出喇叭本身构造简单、发声单调,“腔儿大”则强调其声音响亮、传播范围广,生动地刻画了喇叭声的特点,同时也为下文讽刺宦官做好了铺垫,因为宦官往往官职不大却权势滔天,与喇叭的“曲儿小腔儿大”相似。
2. 小组讨论:“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各小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两句描绘了官船在河道上频繁往来,一片混乱的场景,而喇叭声则是为这些官船抬高声价,显示其威风。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宦官们依仗权势、耀武扬威的厌恶和讽刺之情。
3. 思考:“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几句是如何体现作者对宦官批判的?
引导学生理解这几句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出了喇叭声给军队和百姓带来的恐惧和危害。“军愁”“民怕”写出了人们对宦官的惧怕心理,“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宦官对百姓的掠夺和迫害,导致百姓家破人亡,“水尽鹅飞罢”则暗示了百姓在宦官的压榨下最终倾家荡产、流离失所的悲惨结局,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宦官专权的强烈批判。
(五)深入探究与艺术特色分析(10 分钟)
1. 组织学生探讨:这首散曲在艺术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发现散曲语言的特点,如运用了大量口语和俗语,如“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等,使散曲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更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和传播。
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除了前面提到的对比、夸张,还有拟人手法,如将喇叭拟人化,赋予其“抬声价”“吹翻”“吹伤”等人类的行为和动作,使喇叭的形象更加生动,也增强了讽刺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是否也存在类似“曲儿小腔儿大”的现象?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如一些人职位不高却喜欢摆架子、一些小公司夸大宣传等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对社会现象的反映和批判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六)课堂小结(3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散曲的作者、创作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强调作者借喇叭这一事物,巧妙地讽刺了明代宦官专权的黑暗现象,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问题、批判社会丑恶方面的强大力量。
(七)布置作业(2 分钟)
1. 背诵并默写《朝天子·咏喇叭》。
2. 选择一种社会现象,模仿本曲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散曲或诗歌,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对散曲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较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手法。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但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在艺术特色分析部分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充分地挖掘散曲的艺术魅力。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对散曲中字词赏析的书面作业,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细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朝天子·咏喇叭》。
理解散曲中字词的含义,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分析散曲的结构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法,感受散曲的音乐美和节奏美,培养语感。
运用讨论法和分析法,探究散曲的艺术特色和社会意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宦官专权、百姓遭殃的社会现实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散曲中对喇叭和宦官形象的刻画,理解作者借喇叭讽刺宦官的写作手法。
体会散曲的语言特色,如口语化、形象化的表达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散曲所反映的明代社会背景和政治黑暗状况,体会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讲述一个古代宦官出行的故事,描述宦官乘坐华丽官船,一路上喇叭声震耳欲聋,百姓纷纷避让的场景,然后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喇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代表了什么?由此引出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3 分钟)
介绍王磐,他是明代著名的散曲家,其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新俊逸,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朝天子·咏喇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散曲以小见大,通过对喇叭的描写,深刻地讽刺了明代宦官专权的现象。
(三)初读散曲,正音明意(7 分钟)
1. 教师范读散曲,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如“喇(lǎ)叭”“唢呐(nà)”“真伪(wěi)”等。
2.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散曲的大意,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腔儿大”(声音响亮)、“官船”(官府的船只)、“抬声价”(抬高声誉和地位)、“水尽鹅飞罢”(比喻民穷财尽)等,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四)精读赏析,体会情感(15 分钟)
1. 分析散曲的开头:“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提问学生: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引导学生理解运用了对比和拟人手法,“曲儿小”与“腔儿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喇叭声音大而自身构造简单的特点,同时将喇叭拟人化,赋予其“腔儿大”的性格特征,为下文讽刺宦官做好铺垫。
2. 解读“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让学生思考: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现了宦官怎样的形象?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两句描绘了官船在河道上往来频繁、杂乱无章的画面,“乱如麻”形象地写出了官船之多,而“全仗你抬声价”则表明喇叭是宦官用来显示威风、抬高自己地位的工具,深刻地讽刺了宦官狐假虎威、仗势欺人的丑恶嘴脸。
3. 探究“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提问学生:这几句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喇叭的危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从听觉(军愁、民怕)和视觉(吹翻这家、吹伤那家、水尽鹅飞)两个方面分析,体会作者对宦官专权给军队和百姓带来的灾难的强烈不满和批判,以及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五)深入探究,艺术特色(10 分钟)
1. 组织学生讨论:这首散曲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
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特色:
语言通俗生动,大量运用口语和俗语,如“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等,使散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易于理解和传播。
修辞手法多样,除了前面提到的对比、拟人,还有夸张手法,如“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形象地表现了宦官对百姓的掠夺和破坏程度之深。
以物喻人,借喇叭来比喻宦官,使抽象的宦官形象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讽刺效果。
2. 比较阅读:展示一首与《朝天子·咏喇叭》主题相似的古诗或散曲,如唐代曹邺的《官仓鼠》,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在写作手法、表达情感等方面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曲艺术特色的理解。
【《朝天子,咏喇叭》教案】相关文章: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12-20
朝天子咏喇叭的赏析06-27
朝天子咏喇叭鉴赏01-30
《朝天子·咏喇叭》赏析11-23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及赏析08-23
朝天子咏喇叭的原文及赏析06-12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原文01-13
《朝天子咏喇叭》古诗诗词07-25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翻译06-27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翻译及赏析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