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黄庭坚的教案

时间:2023-02-03 02:26:0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平乐黄庭坚的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平乐黄庭坚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平乐黄庭坚的教案

  清平乐黄庭坚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黄庭坚在词中流露惜春、恋春思想感情。

  2、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3、了解词人轻巧、活泼、清新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黄庭坚在词中流露惜春、恋春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教学难点:

  鉴赏本次曲折新颖的结构、清新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

  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4、“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黄鹂用清脆圆转歌声回答我,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

  一阵风起,卷走那凋谢的蔷薇花瓣……句中所写之景已暗示初夏到来,晚春将逝。读至此处,读者方明白作者并非不知春去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写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来了。

  5、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假设希望)→春无踪迹(更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6、你认为本词构思中最有境界(趣味)的词句是哪些?请简单赏析。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欲唤春归来同住的奇想,有童稚的天真,唯其“稚”,故艺术地强化了诗意的穿透力。

  向黄鹂询问,而黄鹂无语,且因风而逝。又一童话的联想,传达出一个永无答案之谜。暗示伤春的永无慰藉,表现出伤春是人类终极烦恼这么一个主题。

  有情与无情的对立和童趣的想象与联想,是此作美学魅力的源泉;精心地捕捉形象并人情味地加以表现,是此作成功的奥秘。

  四、总结

  1、内容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2、词的特色:

  A、平淡朴实,委婉含蓄。

  B、构思新奇巧妙。

  C、多转折而层层深入。

  课堂训练

  阅读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回答问题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1)词中所写的春日景物较少,只选了“黄鹂”和“蔷薇”,请说出“黄鹂”在表达作者的惜春之情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这首词是怎样表现惜春主题的?

  清平乐黄庭坚的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诗词是一种艺术,品读诗词应从形象入手,从意境入手,所谓“情缘景发”、“意与境会”、“思与境偕”,把握诗词韵感,体会诗词美感,领会诗人情感,从而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意、得言、得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通过看注释,想象描绘诗中情景的方法,感受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体会人情之美和生活知趣。

  教学过程;

  一、读懂题意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词在当时是配合音乐歌唱的,词牌名其实是填词用的曲调名,他表示一种调子,一种节奏、一种情境,按照这样的说法,猜猜清平乐的节奏应该是急速的还是舒缓的?题目是(村居)读着题目,你觉得诗人会写什么?(农村的景象)可能会写……那词人是怎样将这些农村的景象巧妙地组合在这首词的46个字中的呢?

  二、读出节奏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1)为什么念“bao”?(去掉物体的皮或壳时念bao)

  (2)莲蓬的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eng第二声?

  (这是诗词里合仄押韵的需要,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3)翁指的是——媪指的`是——(引导从偏旁理解翁媪)

  3.词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朗读时,上下阕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齐读

  4.诗词讲究平仄,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看着老师的手势我们来试试。

  三、读出画面

  (一)环境图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平乐村居也是如此,每一句诗都是一个生动的画面。

  ——这些画面有些是写景的——请你读(指名读诗句),有些是写人的——齐读诗句。

  ——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第一个画面。

  2.出示: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请自由地摇头晃脑地反复读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试着连成一段话说说。

  ——交流:低矮的草房边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岸边草儿青青。(指名2生)

  ——简简单单9个字,却让你有这么丰富的联想,真了不起,请你读一读。

  ——这是这句诗带给你的丰富想象,请你读。

  ——这样的农村风光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清新秀美、朴素雅静)

  ——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指名读(这样的风景真令人向往)(指名读)——齐读

  ——这句诗中,诗人只描述了三样事物,分别是“茅檐、小溪、青草”,那么诗人看到的景象难道仅仅只有这些?为什么诗人单单写了“茅檐、小溪、青草”呢?(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

  ——辛弃疾真不愧是大诗人,选取了极具农村特色的景物,淡淡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农村风光展现出来。

  ——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乡村美景,——齐读。

  (二)其他图

  1.这就是高度凝炼诗的语言,简约却有着极为宽广的想象空间。词中的其他的画面我们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去读懂,请你选择下面三句中最感兴趣的一句,反复读读,边读边想象,并把它写下来。需要提醒的是:这些都是写人的诗句,我们肯定要去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而且诗人描写的角度不同,我们想象的侧重点也要不同。比如,翁媪,你们觉得想象的侧重点应该在哪呢?

  2,交流:我们按顺序交流

  (1)一对满头白发的老翁老太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只听:……

  相媚好——在亲热地交谈,会聊些什么呢?

  ——执子之手,白头偕老,这样亲亲热热在聊天的场面就是“相媚好”,让我们再一起重温这暖暖的吴音,相媚好的温情。

  ——指名读——真是好听——齐读

  (2)大儿锄豆溪东,二儿正织鸡笼。

  ——你能用一个词来夸夸他们吗?(勤劳、孝顺、能干)

  ——请用这句诗来夸夸他们。——指名读

  (3)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什么意思?还可以用哪个字?(躺、趴、睡)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小儿可能是怎么卧的?可以趴着,可以躺着,可以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想怎么剥就怎么剥,看到这样的小儿,你想到了哪个词?(活泼、可爱、调皮)诗人用了哪个词?(亡赖)我们现在理解的亡赖是……?而在这里呢?(是一种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你有调皮的时候吗?父母可能会这样说:调皮鬼,你怎么不听话?看似责备,实则喜爱。

  ——你能读出小儿的可爱,读出对他的喜爱吗?——指名读——齐读

  (4)在翁媪的三个儿子中,你们觉得诗人最喜欢谁?为什么?虽然都是写翁媪的儿子,诗人却各有侧重,大儿、中儿一笔带过,而小儿描写得形神俱备,喜爱之心不言自明——让我们再来感受这这份浓墨重彩的喜爱——齐读下阕。

  3.随着辛弃疾的描述,我们看到了清新秀美的田园风光,听到了翁媪的吴侬软语,看到了他们的三个儿子,他们就这样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村居图,——配乐指名读——配乐齐读——也让我们在脑海中深深地记住这幅村居图——齐背诵。

  在你眼里,辛弃疾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村居图?(温馨、恬静、安宁、幸福)把这些感受汇成这首词中的一个字,那就是:醉(板书:醉)

  醉仅仅是指老爷爷和老婆婆喝点酒,微醉吗?还会是什么?(陶醉)谁陶醉了?陶醉于什么?(翁媪、词人)是啊,宁静、和谐、温馨的生活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清平乐黄庭坚的教案】相关文章:

清平乐黄庭坚赏析05-30

清平乐黄庭坚赏析01-21

清平乐黄庭坚诗歌赏析05-10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06-26

黄庭坚《清平乐》练习题04-15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赏析04-11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赏析06-21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赏析黄庭坚03-21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词原文及译文02-15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宋代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