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猫》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
3.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习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文章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的故事,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思路结构
课文开头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提示了下文的内容,表明本文要说的是我家里几次养的经过和结局。接着按照时间先后写了三只不同的,描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遭遇和结局。
先叙述第一只是要来的,它给人带来快乐,但死去,我感到辛酸。接着叙述第二只也是要来的,它更活泼,是饭后的娱乐,但结果亡失,使人怅然。最后叙述第三只拾来的的遭遇。它不活泼,大家对它都不喜欢,结果遭妄下断语的冤苦后亡失,我更难过,甚而自责。课文分别用有一次、隔了几天、冬天的早晨这类语句承上启下,把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课文最后一句话自此,我家永不养。归结全文,呼应开头。
文章前后连贯、首尾照应,结构严密,条理清楚。
三、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养是本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与亡失为线索展开。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的悲剧史:得→养→亡失→再得→再养→再亡失→复得→复养→复亡失:永不养。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的结局,总领全文。结尾以我家永不养收尾,呼应篇首,结构完整而严谨。
四、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文章中三只,各具特点,各有各的性格。第一只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它乱跑,会爬树,会扑蝴蝶,还会捉老鼠。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坐在铁门外边晒太阳。第三只懒惰、忧郁,不喜欢顽游,常常蜷伏,钻炉火底,跳上桌子凝望鸟笼,受责打前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些描写,表现出几只的不同的神态状貌,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五、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文中第三只与前两只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是只野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第二只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六、着重揣摩描写和抒情
这两方面都是文笔精华,可以挑选几个片段,引导学生揣摩。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文章是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创作,重要的是唤起读者的想像。例如描写三妹用红带逗小,作者的描写也很朴素:它便扑过来抢,又真诚过去抢。不必再作过细的描写,唤起了
读者的想像,丰富的情景就补充进去了,读者会同作者一起创造出这只的形象。问题在于用什么语句去唤起读者的想像。假如笼统地说三妹逗它时,它好玩极了,那是不能唤起读者想像的,大体写出逗的动作
第一课时
重点:
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
⑶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板书一:《猫》 郑振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的一篇文章《猫》,这篇题为的文章,实际写的是养。这点从文章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和文章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可以看出来。从养了几次到永不养,这中间肯定有许多曲折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读这篇课文,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运用媒体播放范读课文录音。
要求:①学生在书上勾画生字及生词。
②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运用媒体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显示第一屏(如下):
⒈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忧郁 怂恿 蜷伏 惩戒 污涩 怅然
⒉解释下列词语。
郁闷 怂恿 蜷伏 惩戒 断语
⑵学生完成正音、解词。
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 写我家三次养的经历。
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一。
显示第二屏(如下): 思考题一:文章写我养的经历,可分为几部分?
②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③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思考题一: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的经过。
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的.经过。
第三部分(1534)写养第三只的经过及感受。
2.精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二。
显示第三屏(如下):
思考题二:请从来历、外形、性情、结局几方面来分析三只的特点。
思考题三: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
②同学思考、讨论、发言。
③明确思考题二: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二:
《猫》 郑振铎
来源 样子 性情 结局
第一只: 要来的 花白 活 泼 病死
第二只: 要来的 黄色 更活泼 亡失
第三只: 拾来的 花白 不活泼 亡失
④明确思考题三:
这样写使第三只与前两只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是第三只是只野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第二只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三。
显示第四屏(如下):
思考题四:我家三次养,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思考题五:文章围绕养的经过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各自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把三个故事组织起来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②同学思考、讨论、发言。
③明确思考题四:
第一次养:当三妹追小玩时,我微笑着看,当她报告的死讯时,我感到酸辛。
第二次养: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随着亡失消息的证实,我也怅然的,愤愤的。
第三次养:感情波动幅度更大。先是不大喜欢它,听说芙蓉鸟被咬死后,我很愤怒,打了它之后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直到发现另一只黑衔着第二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的难过文章的主题,正是通过我一系列复杂感情的变化的细节描写,不断地升华。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三:
感情 酸辛 怅然 难过、自责
教师点拨:
文章所记叙的,与其说是养的经过,不如说是我的心路历程,是心灵的反省,是人对于动物的自责。
④明确思考题五:
每个故事都以的遭遇为线索,从三个故事之间有一次,隔了几天,冬天早晨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把三个故事串起来的:得→养→亡失;再得→再养→再亡失;复得→复养→复亡失→永不养,情节三起三落,波澜起伏。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结尾又以自此,我家永不养收束全文,开拓深意,呼应篇首。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四:
我家养了好几次,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自此,我家永不养。
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感知了《猫》这篇文章的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了文章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体会了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的艺术特色,下节课我们将进行精段赏析。
(四)布置作业
1.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几方面,来分析第三只与前两只的区别。
2.假如养第二只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解题要点:
回答此题,要用设身处地的方法去体会、联想。要从课文内容出发。我之所以一口断定第三只咬死了芙蓉鸟,重要的原因是一直对这只没有好感。假如养第二只时发生鸟被咬的事,我大约会因喜爱这只而迁怒于别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从多角度探究文章主题
《猫》这篇文章文字浅显但蕴含是非常丰富的,对于它的主题人们一直意见不一。指导学生采用探究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归纳文章主题。课后练习对此已有提示,可沿着这个思路去探讨,以期引起争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赏析能力。
说明: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
参考答案:
⒈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⒉体现了我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⒊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⒋表现了我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精神。
⒌弱小者的悲剧命运具有必然性。
抢的动作,就足以唤起想像,而想像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课文《猫》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猫的教案设计07-29
课文猫的教案设计05-08
课文《猫》的教案设计范文06-26
关于课文猫的教案设计06-12
有关猫课文的教案设计05-13
《猫》课文教案设计05-13
课文猫教学教案设计06-12
猫课文教学教案设计06-12
猫课文教案设计参考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