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时间:2023-04-04 09:51:54 惠嘉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通用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通用13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信息窗1,第二个红点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2.在理解除法各部分名称和意义的基础上,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

  重点难点:

  掌握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书写乘法竖式,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 下。 指名背诵2-5的乘法口诀。

  2. 指名口答 42≒ 63= 84= 155= 124≒ 204= 93= 164≒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同学们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情景。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还有哪个问题没解决? 生回答: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引导学生把相关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交流,引导明确:学生交流完整问题:3人一共捉了15只蝴蝶,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3. 请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指名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交流明确:求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列出算式:153=?

  4. 提问:你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这个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想一想、算一算、集体交流,指名回答:想3和几相乘得15,想乘法口诀三五十五,商是五。

  5. 引导:乘法可以写成竖式,除法可以写成竖式吗? 板书,并讲解,除法竖式的正确写法。 课件按步骤演示讲解: 15 3 =5 5商 3)15被除数 15 0 这就是除法竖式,很 奇怪吧!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质疑: ①为什么要有3个5? ②0是从哪里来的 ? 师:孩子们,你们的问题提的非常好。 交流明确:竖式要向上面那样写完整。

  6. 试一试:把第一个红红点问题的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学生独立写写,集体订正。 教师巡视,选择学生作业展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补充练习: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164= 33= 204=

  84= 105= 62=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 )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课件出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 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检测设计】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

  1、用乘法口诀求商

  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小组为单位,最内选适当的题目列出除法算式。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

  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

  (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

  二、练习十四

  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

  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

  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

  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三、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对表内除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能在熟记口诀的基础上,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6

  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教学目标:

  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

  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

  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

  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

  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

  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

  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

  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

  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二、新授

  (一)教学例1

  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

  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568=()

  讨论:怎样计算?

  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

  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

  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完成做一做

  1、出示74口诀:

  (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

  (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

  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

  四、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567328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省略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2、在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熟练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预习要求:

  查阅资料了解标本的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的标本制作的更加精致,今天他们去参观标本展,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去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墙上挂着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2只蝴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图上的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1、图上的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5=10(只)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求5个2是多少。)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口诀是:二五一十

  其中2、5和1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每组有2只蝴蝶(每份)

  一共有5组(份数)

  一共用了10只蝴蝶做标本(总数)

  2、根据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还能想到求什么?(提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可以求作了几件标本?和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引导学生把两个除法计算的.问题完整地提出来。)

  一共用了10只蝴蝶,每件标本用了2只蝴蝶。作了几件标本?

  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作了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他们分别怎样列算式呢?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1)可以求作了几件标本?

  102=5(件)口诀是:二(五)一十

  (谁能说说算式求什么?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2)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105=2(件)口诀是:(二)五一十

  (谁能说说算式求什么?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用一句乘法口诀二五一十,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对应的除法算式。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常遇到这种计算,我们就可以借助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算式,这样更方便。)

  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三、巩固练习

  1、游戏

  看口诀列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2、自主练习。

  第1题:看图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问题,是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的,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体会运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三个算式的方法。)

  第2题:选择3个数列出乘除法算式。

  (课前教师先把这些数做成卡片,装在信封里发给每个小组。练习时,可以创设找朋友的情境,先在一组示范,选出3个数,写出3道算式,让学生体会是怎样运用一句口诀来计算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习。)

  四、全课小结

  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呀?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15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8页,例1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今天孙悟空从天宫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桃子给花果山的小猴子吃,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几只猴子?

  (2)、出示课件(6个桃子,2只猴子)

  (3)、提问:把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孙悟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平均分

  老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用圆片代替桃子,港口行动,分一分

  学生分好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认识平均分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也分3个。

  预设2: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

  预设1: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1个,另一只猴子也分5个。

  师:这几种分法中那种方法让两只猴子都是比较满意的?

  引出:像这样的分法,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平均分。

  板书:同样多----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2只猴子都很开心。

  3、移多补少理解平均分

  师:黑板上的另外两种不是平均分,你能把他们变成平均分?

  学生动手移一移。

  4、语言描述,内化平均分

  师:假如孙悟空带来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改怎么样分?请同学们再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学生动手将8个圆片平均分,同桌交流分法。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分的,再让学生用格式化的语言“一共有()个桃子,每()个一份,一共分成了()份”来描述分的结果。

  5、联系生活,说说平均分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平均分的呢?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理解平均分完成练习三第1题。并说说理由。

  2、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3、12块糖果,每()块一份,分成了()份。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平均分

  同样多

  第二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课本P9页,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形成平均分的表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巩固平均分

  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下面平均分的分法对吗?

  请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

  把18个桃子平均分长6分,每份几个?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预设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预设2:每个盘子放拿2个,再放一个。

  预设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预设4:每次放3个,在放3个。

  预设5:想到乘法口诀3×6=18

  预设6:想到除法18除以6等于3.

  刚才的分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然后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后汇报。

  2、开动脑筋,拓展练习。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题。

  知道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课件演示又来了一只猴子。

  师:又来了一只猴子,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学生讨论。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课件演示猴子越来越多了,又来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师:通过刚才的猴子分桃子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一题多解,开放练习。

  教材练习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请有代表性的同学分享成果。

  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1、练习二第3、6题。

  2、我们班有多少人?你能平均分一分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6 56÷8 32÷4 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展开学习

  1、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 篇13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实物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除法的的第二种分法。

  2.能够看一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进一步掌握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一份一份分的方法)。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认真观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第二种分法的的含义。

  教学难点

  看一幅图列相应的除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拍手4下,问:老师拍了几下?

  2.请学生以老师拍的次数为一份,拍出2个4、5个4。

  3.教师再次拍5个2后,问:谁听出来了,老师一共拍了多少下?一份是几下?拍了相同的几份?

  二、探究新知

  1.讲解例6

  (1)直接出示例6的图

  (2)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生: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这道题是要我们求出:一共有8个苹果,每2个苹果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3)要求:按照每2个苹果一份,在书上画一画,再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4)指名汇报例6

  (5)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只想不回答.

  2.讲解例7

  (1)出示例7实物图,问:通过看图,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自己按要求在书上画一画,并把书上的空格填完.

  (3)指名汇报

  (4)教师重点讲解: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这时,我们就说:12里面有4个3.

  (5)谁能仿照这个例子说一说,例6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在例6中,因为有8个苹果,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所以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3.归纳对比

  我们今天学习这两道题与上节课学习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分东西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在一份一份的分;

  (2)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都表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不同点:

  (1)这节课学习的题目比上节课要难了;

  (2)上节课时,一份数、份数和总数题目中都是直接给出的,这节课要通过看图先知道一份是几,然后再画一画,才能求出总数里包含着几个一份的数.)

  三、巩固发展

  1.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

  124=□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12里面有□个4.

  2.__________6里面有□个2.

  3.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P45、1-4

  (1)表示有□个,每□个表示有□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一份,分成了□份.

  (2)84=□105=□

  (3)先圈一圈,再在□里填上数.□里面有□个□□里面有□个□

  (4)6里面有□个312里面有□个□

  四、归纳质疑

  1.比较今天所学习的知识与上节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上节课与今天学习的知识都是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第二种分东西的方法与第一种分东西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二)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集体的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06-26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06-18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02-06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3篇02-06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的教学设计06-22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06-12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案02-24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案范文07-05

《表内除法》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