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认识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 :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
2、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
(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读后交流:
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深渊 肖邦 消逝 概念 蜡烛 疾驰 特殊 勉励 抗争 四处奔波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雾霭 催人奋起 盛[chéng]满
绝:停止。 辞:辞别,离开。 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四、分段。
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五、精读指导。
1、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检查:a、我是谁?你怎么知道的?
b、你从第一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理解: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了苦难很深。
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最后一句,注意重点词满怀悲痛、不得不的含义?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朗读这一节。(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练读、指名读、齐读。
六、学习生字。
老师范写生字。
学生钢笔描红。
七、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波兰。)
2、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过渡:那不得不离开的场面是怎么样的?一定令人难忘吧!
二、学习第二段。
1、自读。想: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
a.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你远在他乡》。(想像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情。
b.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C.出示:埃斯内尔又捧过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结合老师前面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5、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6、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7、指导学生背诵。(告别亲友离华沙 师生咏唱送别曲时 老师叮嘱、送礼物 肖邦接杯登车去)
8、练背。检查。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肖邦在国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行动的?
引导学生认识肖邦用深爱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抗争。
朗读有关句子,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炽热的爱国情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
2.默读第4自然段,想这段写了什么?
a.交流:肖邦忘我地工作。你从哪儿看出来?
(全部倾注、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地、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b.朗读体会他的这种精神。
c.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引读这一节第一、二句。所以,引读最后一句。
d.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段。
背诵第二段
第三教时
一、复习
1.课文前三段分别讲了什么?
2.读一读你喜欢的自然段。说说为什么?
3.检查,背诵情况。
先一凳相互检查,再指名背,集体背。
二、继续精读第四段
1. 学生自由读。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 祖国的地下。
a.理解:弥留之际。
b.他为何得这样的重病?
c.他为什么要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积聚全部的力量,请求姐姐一定要记住他的遗言。)
d.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 想像肖邦此时在想什么?
3. 引读第6自然段。
a.理解:与世长辞:辞:告别。永远离开人世。
b.比较句子: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c.讨论后小结:第二句中突出了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
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节。
三、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课题用把心脏带回祖国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弥留之际的请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 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富有才华的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体会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了解肖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音乐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
1、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2、 读课题,结合课文插图,自由谈谈感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 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四字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三、 读后交流: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课题的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
2、出示投影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着姐姐的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
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较指导)。
5、一句话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他深深地爱着祖国)他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呢?
6、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分段朗读,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简介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就在这时,引读(第一节)——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2、肖邦离国的原因。
3、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4、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小标题:忍痛离国)
5、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送上祖国的泥土,深情的对肖邦说。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再读老师的话。
6、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的话及肖邦的表现。
7、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8、小练笔交流。
(二)、指名读第2小节
1、自由读三、四小节,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一想,①肖邦创作乐曲的'时候心情怎样?②肖邦是怎样彻夜作曲、弹琴的?小组讨论。
①讨论思考题。
②《革命进行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③听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④配乐朗读三、四小节。
2、指名读五、六小节,
①出示句子:“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②学到这儿,你眼中的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③指导朗读这两小节。
二、回环整体,诗歌赞颂,升华情感
1、沙皇俄国曾授予肖邦“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严辞拒绝。肖邦临终时,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应他的要求波托茨卡伯爵夫人为他唱了一首波兰歌曲,这是他最后听到的音乐.他的遗嘱是要求把心脏送回祖国,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 他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象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
2、这位爱国音乐家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但我想这些都无以表达我们此时此该我们的心情。也许我们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泥土为什么是特殊的礼物,肖邦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两者之间有什么必要的联系。
2、深刻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挚爱。
教学准备:
小黑板摘抄两段话:一是肖邦的遗言,二是老师的临别嘱咐。
教学时间:
两教时
1、审题自学,初步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肖邦外出原因。(是战斗还是逃避)——(英雄—懦夫)
2、深入体会老师对肖邦的嘱咐,“泥土”为什么是特殊礼物,肖邦在国外的工作有无价值?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义
1、自学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疾弛、勉励、特殊、悲愤欲绝、四处奔波、与世长辞、弥留之际、异国他乡
2、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将课文读正确。
3、分节读课文,在归纳节意的基础上,练习分段、合并段意。
(1)不得不离开祖国
(2)带着泥土,离开祖国
(3)思念祖国,忘我工作
(4)与世长辞,请求将心脏带回祖国。
4、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波兰被列强侵占(沧陷),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以奋工作,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5、默读质疑(疑是学习进程的推进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国难当头,肖邦选择离开,到底是英雄还是懦夫?
(2)埃斯内尔老师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到底是什么用意?
(3)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请求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围绕小专题,展开学习讨论
1、国难当头,肖邦选择离开,这是为什么呢?
(1)列强瓜分十分之九陷入深渊
(2)满怀悲愤不得不
简介肖邦。他是如何发挥才华,为祖国工作的经历。
2、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赠送给肖邦呢?
(1)通读第二自然段,划分场景
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泥土——接受礼物——登车疾驰
(2)理解老师的话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祖国呀!”
“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3)此情此景,肖邦的表现是什么呢?
——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
——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
(4)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呢?
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老师对肖邦的厚望:虽然离开了祖国。但不能忘记祖国。
波兰人民对祖国的挚爱。
3、起义失败,肖邦为什么会悲愤欲绝?他是怎么做的?(想到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肖邦呢?)从中体会到什么?
“一腔热血化作了音符”
“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爱国之情与爱国之曲《革命进行曲》
4、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要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呢?
(1)什么时候是弥留之际?此时为什么能“紧紧地握住”姐姐的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2)肖邦为什么要求把心脏带回祖国?其用意是什么?
(3)出示老师的临别嘱咐(读)
体会肖邦临终遗言,能体会到什么?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4)补充阅读陆游的《示儿》——临终遗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体会古今中外爱国志士的共同心愿:渴望和平、统一。
三、指导背诵,体会感情,积累语言
1、熟读第二自然段,准备背诵(交流记忆方法)
(告别—送行—叮嘱—送礼—受礼)
2、按自己的记忆方法练习背诵
(背诵能加深课文的理解,是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有效结合。这里不是机械地强记,而是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创造性地记忆背诵。)
板书设计
不得不离开
肩负祖国人民的嘱托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废寝忘食地工作
(肖邦的心愿)临终寄托心愿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 4
一、 播放音乐,导入新课
1、 播放肖邦的《革命进行曲》,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2、 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课件出示肖邦的画像,简介肖邦。
3、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肖邦有关,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肖邦”两个字。
4、 从这个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说明]在催人奋起的《革命进行曲》中开始新课,并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能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跨越时空,仿佛身处战争年代,营造了一个学习的氛围,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轻声或默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边读边思考刚才所提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3) 读完文章后,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2、 讨论、交流:
(1) 讨论揭题时的问题答案在文中哪一部分,并指导分段。
(2) 说说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
[设计说明]初读课文时,便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发现中品尝到探究的乐趣,为下文的愿学、乐学打下基础。
三、 精读指导,因文悟道。
1、 分小组学习讨论:从文章的哪些内容可以体会到肖邦十分爱国。
2、 交流、学习。
(一)指导学习第一段
(1) 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得不”说明肖邦是舍不得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且,离开时他满怀悲愤,说明他心忧国家。)
(2)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祖国。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理解:瓜分、深渊。
(3) 指导朗读。
(二)指导学习第三段
学生交流找到的最能体现肖邦热爱祖国的句子。
(1) 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
1、是什么消息使肖邦悲愤欲绝?
(2) 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交流、理解“彻夜”。
3、引读
2、当时他39岁。 当时他才39岁。
(3) 指导读好第四段。
三、 总结全文,延伸巩固
1、 总结:课文讲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把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2、 延伸交流
古今中外,无论是浴血奋战的勇士或是文人墨客、艺术家,无一不是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故事与诗歌。
3、 再次播放《革命进行曲》,同时出示波兰是人维特维斯基的诗《战士》。齐声朗读,结束新课。
[设计说明]爱国总让学生认为太高尚、太伟大,通过故事中人物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明白爱国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动,一些小事有时更能体现这种伟大的精神。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朗读和背诵。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丰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感受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肖邦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读句思考:想想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从这句话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感情?你了解他吗?(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肖邦)
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再次读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努力联系上下文或根据具体语境理解生词。
2、检查自读情况。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理清文章脉络。
4、交流评议。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肖邦那么爱国,为什么又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⑴简介当时背景,讨论交流。
⑵相机理解“列强”“瓜分”等词语。
2、指导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四、指导书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课文内容。
3、过渡语。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情景?
汇报交流。
2、品读体会人物心情。
⑴默读文段,找出反映肖邦情感变化的句子。
(“感动地点了点头”——“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
⑵那么他感动的是什么呢?
⑶品读体会,交流。(感动于师生都来送行;感动于咏唱老师特地谱写的送别曲;感动于老师的深情叮嘱。)
⑷自由读,体会肖邦的感动。
⑸肖邦又为何激动呢?
⑹交流朗读。
1、选择部分内容练习背诵。检查。
2、品读肖邦“离去”的句子。
3、过渡。
三、研读三、四自然段。
1、浏览课文,找有关词语填空。这是个 的18年。
2、交流。
3、理解第三自然段。
⑴这是个悲愤的18年,他悲的是( ),愤的是( )。
⑵听音乐,老师朗诵,学生朗读。
4.出示第四节。
⑴读,文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全部、彻夜……)
⑵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⑶你还能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肖邦的工作?
⑷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加深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情感动力。
⑸齐读。
四、研读第五、六自然段。
1、师过渡引出句子。
2、指导读:“喃喃”的语气。
3、理解“紧紧”,弥留之际,他已经虚弱得不得了,可是他哪来的力量紧紧握住姐姐的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4、齐读。
五、升华情感。
1、师补充资料。
2、再读课题。
3、写话。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一起走进了肖邦的内心,聆听了他用生命谱写的最壮美的旋律,感受到他那颗滚烫的爱国之心,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七、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背熟第二自然段。
2、搜查阅读古今中外爱国人士的动人故事。
长眠的心脏因有效教学又博出爱国的强音评《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的课堂教学
上周,我校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过关活动在三位骨干老师精彩献艺中拉开了帷幕。武高云老师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的课堂教学,向我校全体语文老师诠释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真正含义,并为我们构建出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组织有着很强的示范性,同时,这堂课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骨干教师过硬的教学内功和语言素养。我认为,这节课不仅具有有效性,还具有艺术性。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定位准确,为有效、高效的教与学奠定了方向。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主题是“心中有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其中的一篇记叙性散文。高云老师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单元训练的情感目标,把研读课文“别离祖国”、“埋头创作”、和“将心脏带回祖国”这三个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展开和延伸都重点建立在这三个自然段上,且步步深入,层层提升,直至学生在认识主人翁崇高人格的基础上,也使自己的爱国之情得以加强。
二、教学重点的突破,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使得教学目标的实现,变得水到渠成,教学方法朴实而有效。
如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高云老师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肖邦爱国的思想根源。老师从此节中肖邦情感变化的两个词“感动”、“激动”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发现:是什么让肖邦感动?又是什么让肖邦激动呢?从而抓住了层次性很强的内容“咏唱送别曲”、 “深情叮嘱”、“赠送泥土”,并透过内容让学生品析到 ,这不是普通的送别,而是祖国和人民对肖邦的真切嘱托和深切希望,这使得肖邦的别离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对祖国的爱和不舍,肖邦才泪水“盈满眼眶”,“郑重”接过泥土,“回首望了望”华沙城,“疾弛而去”,同学们找出的这些词句,加之他们的理解、汇报和真心朗读,让我们感觉到,同学们已能听到肖邦的心跳了。
再如对肖邦爱国行为这一部分的教学,高云老师又抓住引导对“悲愤忧虑”、“彻夜工作”这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与交流,再从词深入到句子,到段落,再发散延伸,让学生逐渐感悟到肖邦在国外18年,心却留在祖国。而对于“把心脏带回祖国”这部分的教学,高云老师又引领学生扣住对“紧紧”、“喃喃”这对力量色彩矛盾的词语的研析,让学生真正能穿越时空,清晰地看到一个年青而伟大的爱国音乐家的高尚灵魂。
高云老师就是用以词为作眼点,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章及中心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构建,始终植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这个基础上。
三、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有效权力交给了学生。
纵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对于语意的感悟,对于中心的突破,都是教者经过巧妙地引领,让学生自己走进课文,读文章,找词句,谈理解,想画面,悟中心,有感情朗读,背诵,直至对肖邦18年工作情景的细化和延伸说话,以及“他就是这样的人”的主题写话环节,课堂上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角,老师只是在傍白。课堂容量大,学习环节紧密,学生时刻处于有效而紧张的训练氛围中。这正是小学高年级有效、高效语文课上学生应具备的学习状态。
四、把课文作为载体,基于课文,同时拓展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想象,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课文对于肖邦在法国18年的创作生活作墨不多,但很感人,这一节又是文章的重点。文中的“工作,工作再工作”“彻夜作曲、弹琴”“他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这些文辞蕴藏的涨力很大,想象空间很广阔。高云老师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想象说话,想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身体状况下,肖邦总在为国创作。这一说话环节的安排,一下子就让人物形象变得更为丰满起来,中心变得更为鲜明起来。类似这样的拓展还有几处。我认为这种教学环节,它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教学方向,它在告诉我们语文老师,要把语文书作为教学的载体,同时要善于利用这一载体引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训练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不能教死书。
五、富有文彩的和激情的语言,营造了语文课学习的最佳氛围,使得语文课具有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殊的文化品昧。
高云老师的教学语言凝炼、精美,包含情感,富有文彩。这正是小学高年级语文老师崇尚的语言特色和文学修养。有人喜欢家常话,但我更喜欢文学语言。我发现高云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语言的组织,对发展学生语言来来说就是一种示范,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学。如对找课文重点词的提问方式:“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哪些词语一下子闯入了你的眼帘?”等,问话方式富有变化,保鲜!再如,当高云老师结合课文特点用音乐来渲染学生读文情感时,老师在一边独白:“这铿锵有力的节奏,这催人奋进的旋律,这是悲痛中的愤怒,愤怒中的呐喊,呐喊中的抗争啊!”我想老师的这段独白给学生搭建了走进音乐,走进课文,走进主人翁的桥梁,这种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文字,也会让每一个有情感学生的心和主人翁的心共同博动。
再如,在导入过渡学习第5节时,老师深情朗诵:“18年忘我的工作,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得这位天才音乐家病倒了,弥留之际,他有多少话要说,又有多少话想说啊,但是他只说了一句话。”这样的过渡一下子就能让学生带着虔诚的学习态度把目光和心定格在反映课文灵魂的这句话上“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类似这样撞击心灵的语言有很多,它让我们感到语文课是一门艺术。
这里,我想提两点想法:
一、对于第二节的背诵,在组织形式上可不可以把它同对主题的理解扣连在一起,是否可以先这样引领背诵:爱斯内尔两次叮嘱,在肖邦听来如同烙印,深深刻在心上,因为这叮嘱不仅是老师的,更是祖国和人民的,让我们和肖邦一起记住它,能行吗?试试看。这样就把背诵的目的性提升了,而不是为了背诵而背诵。
二、课文第5节是文章的灵魂,无论内容或思想都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可以从前面的教学中挪点时间来,加强朗读和感悟,让同学们记住这让全世界的爱国人士为之动容的声音“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对肖邦弥留之际请求的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
拟定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⒈、读通课文。
⒉、学习生字新词。
⒊、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⒈直接板书课题: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⒉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⒈、带着疑问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⒉、指名分节读课文。
⒊、对课文内容质疑。
⒋、再读课文,自我解决解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⒈、读课文,依据教师提供的事情情节发展分段。
⒉、交流分段。
3、小结。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3课,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⒈、提问: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得祖国?
⒉、自由读第一节,思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问题。
⒊、指导朗读。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 7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预习内容】
(一)我会读
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雾霭 疾驰 催人奋起 呐喊 消逝 肺结核病
雾霭 弥留之际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二)我会填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 ( ),表达了 ( )。
(三)我的搜集
我搜到了有关肖邦的资料。听一听肖邦的《革命练习曲》
(四)我质疑
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小组合作 深入探究】
1、 从肖邦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此句中体会到的?
2、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划出有关句子,谈体会。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1、肖邦在生命弥留之际哪里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的手?
2、想象此时肖邦在想些什么?
四、课堂检测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 ) 咏唱( ) 溢满( ) 疾驰( )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文中临别赠言的含义及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填充句子。
因为我们希望你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________________。
我们之所以把祖国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6、想一想,回答问题:
⑴根据这段文字写的`送别内容,你认为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中,会有“________”的词句。
⑵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1、把课本生字生词摘抄10个,写两遍。
2、肖邦弥留之际为什么饶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六、板书设计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送行----咏唱----叮嘱----赠土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板书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祖国二字用红笔写)。同学们,看课题,你发现我的板书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国是一个温馨的词语,用红笔板书正是由于这个词流露出亲切之感,让我们读一读这个词。
祖国,战火纷飞的年代,她让我们激昂奋进;和平发展的日子,她让我们幸福美满。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我们懂得祖国二字饱含了无限慷慨;读余光中的《乡愁》,我们懂得祖国二字书写了许多眷恋。每个人,面对这样两个字都有不尽的感受,让我们三读这个词。
如果,读这个词语我们内心充满澎湃,那么读这句话,我们一定能感觉到肖邦发自肺腑的忧愤,也一定能感受到肖邦眷顾祖国的强烈心声。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语文书,在课文中找出与课题相应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肖邦的心情。(多媒体出示该段文字)
指导朗读。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远离华沙的异国他乡虽然也可以给肖邦提供一席安眠之地,但毕竟不是自己的祖国,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祖国,要与祖国永远在一起的强烈爱国情感。)
3、学习第一段
说起离开故土漂泊他乡,我们还得从头说起。请同学们拿起笔,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出肖邦离开自己深爱的祖国的原因。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你有什么想问的?
引导讨论肖邦可不可以留下来以加强理解肖邦离开祖国的无奈。
出示句子: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肖邦离开祖国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理解满怀悲愤、不得不)
指导朗读该句(语调低沉,速度稍慢,重读“不得不”)。
4、学习第二段
生我养我的故土已经遭到列强的'瓜分,面对满目疮痍,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那场面何等凄凉何等悲怆,捧起你的书,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一段,请同学们按照告别——送别——离别的顺序给课文分一分层。
特别的岁月,别样的离愁,就连苍天也为之动容,那薄薄的雾霭不正是肖邦心头的阴云吗?
肖邦如此,送行的人又是如何呢?我想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二层,想一想送别过程中着重写了几件事。(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赠送银杯)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特地谱写了一首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来为他送行。请你想象一下,《即使你远在他乡》这首歌的歌词会有哪些内容?老师和同学们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为什么他们会是这样的神情?
出示句子: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指名读这句话。评价。
指导读好“紧紧”、“无论”、“都不要”等词,读出老师殷切的期望。
教师与学生互相角色扮演埃斯内尔及肖邦,熟悉课文并帮助背诵课文。
出示句子: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
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希望肖邦不要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自由练习朗读。
齐读第三层。
面对亲爱的祖国,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胜利归来在何时;面对敬爱的老师,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聆听教诲在何时;面对可亲的同学,肖邦舍得离开这生他养他的土地吗?所以他——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这一望不知促膝相聚在何时。
可是,肖邦选择了疾驰而去,什么叫“疾驰而去”?这矛盾吗?
指名读,齐读。
背诵课文第二段。
5、延情课后
曾几何时,我们为奥运赛场上健儿们披金挂银而振奋,我们为神舟号飞天而欢呼。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享受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兴奋。可是,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在那祖国遭受沦陷的岁月,肖邦虽然离开了自己亲爱的祖国,却哪能丢下牵挂,抛却思念,漂泊的日子,他过得怎么样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齐读课题,相机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
2、交流。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师:是啊,当波兰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沙皇俄国手里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忍痛离国(相机板书:忍痛离国)就在肖邦离国祖国波兰的途中,发生了感人的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轻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说。(相机板书:师生送别)
3、在这深情离别的时刻,文中哪个画面最令你感动?再去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4、交流:
(1)“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这埃四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面对着自己朝夕相处而又即将远走异国他乡的同学肖邦,此时,送行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说。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你会对肖邦说些什么呢?
出示:“即使你远在他乡。”
师:我想,同学们的千言万语,都化作了那首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的歌词。出示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爱/”
师:读歌词,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依依不舍、浓浓的爱国之情)
师:让我们将这依依惜别的情感,浓浓的爱国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2)“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师:你能读好这段话吗?从中你又读出了什么?(深厚的.师生情、满腔的爱国情)
指导朗读。
(3)“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
师:如果没看课文,你觉得埃斯内尔送给肖邦的特殊礼物会是什么?为什么?
师: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波兰的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告诉弟子,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波兰人,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用心良苦)
5、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深情送别,肖邦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引读:当老师和同学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为他送别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埃斯内尔把盛满波兰泥土的银杯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他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银杯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肖邦始终没有说话,他真的没有话说吗?不!他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老师和同学诉说!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将肖邦心中所想说的话写下来。
6、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3-4自然段)
师:肖邦带着对祖国的千般依恋,对老师和同学的万般不舍,登上马车,离开了波兰首都华沙。可是,就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发生了一件令他悲愤欲绝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自读思考。
2、交流。追问:什么叫悲愤欲绝?肖邦“悲”的是什么?“愤”的又是什么?(悲的是起义失败,波兰人民又将陷入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愤的是沙皇俄国的侵略暴行)从中你读出了什么?(肖邦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3、欣赏《革命练习曲》片断。
师: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波兰人民从此就放弃了吗?没有。作为波兰人,作为音乐家,肖邦与敌人作斗争的最佳方式就是——音乐。他要通过那催人奋起的旋律来表现波兰人民的哭喊与抗争。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4、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肖邦废寝忘食地工作,没了时间的概念)
5、师:就是在这样一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下,肖邦还在时刻思念着祖国。(相机板书:日夜思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5-6自然段)
师:这样没日没夜的工作,肖邦坚持了多少年?(18年)十八年,六千五百多个日日夜夜,恐怕连铁人都要累得倒下,更何况肖邦这样一个血肉之躯呢?
1、齐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肖邦躺倒在病床上的原因?
2、师:作者在这时用了“终于”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
4、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2)、个别读,齐读。
5、引读第六自然段。肖邦就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相机板书:与世长辞)
(1)、从这个“才”字中,你读出了什么?(惋惜、伤感)
(2)、个别读,齐读。
五、总结全文。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了波兰大音乐家肖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肖邦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富有才华、酷爱音乐)
2、针对板书总结。是啊,肖邦的爱国就体现在他忍痛离国时的满怀悲愤,体现在师生送别时对祖国的无限依恋,体现在彻夜工作时对祖国日夜的思念,更体现在与世长辞前的深情嘱托。同学们,让我们满怀着对肖邦的敬意,再次齐读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肖邦的小故事,准备交流。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 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 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瓜分、深渊。
(结合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08-28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案09-02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12-2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04-21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反思04-21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学设计06-30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12-16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12-22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设计06-06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后感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