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1
[教学目标]
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教学难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斗转星移这些现象我们都是很熟悉的,你们当中有谁知道在地球上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吗?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其它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里将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①天体类型
A、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自身能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似球状的天体
B、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C、行星 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自身不能发光。
D、卫星 环绕行星运行的、质量很小的一种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一颗卫星。
E、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光迹,划过长空,好像从空中的某一点向外散射开,这种现象叫做流星体。
F、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
此外,还有其它的星际物质。其中,恒星和星云是两种最基本的天体
(附:练习巩固对天体特征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如下:
A、地月系 月球绕地球转动形成地月系。地球是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的惟一的天然卫星。
B、太阳系 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构成太阳系。
C、银河系 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构成银河系。在银河系以外,还有大约10亿个同其相类似的天体系统,人称河外星系。
D、总星系 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统称为总星系。
天体系统共分为四个等级,按照从低级到高给的顺序依次为:行星系——恒星系——星系——总星系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①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划分依据:距日距离、质量、体积
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2、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表现:地球上存在生命
原因:
A、日地距离适中——适于生命姓的发展的温度条件
B、质量和体积适中——吸附大气,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C、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质运动——原始海洋的形成。
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的惟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究其原因,除其所处的位置及自身条件外,还和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很大的关系。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课堂小结]
1.用图例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课堂练习] 针对每个教学目标而选取的题目,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巩固。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2
题目:
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课时)
学习者水平分析:
本节的学习对象是高一的新生,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容易对事物产生好奇心。而本节课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学生以前涉及很少,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高中地理的开篇,涉及较多的天文知识,同时这些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及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授法、提问法
导言设计: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与所处的宇宙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季节的转换、昼夜的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所以要研究地球首先要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板书
教师讲解
阅读思考
课件展示
板书
教师小结
板书
布置任务
教师小结
过渡
小组讨论
板书
教师提问
教师点拨
课件展示
启发提问
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3
【教学内容分析】
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运用图形语言(示意图、层级图)和文本语言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中的位置及其环境
2、学生能通过举例分析(太阳系模式图和八颗行星基本数据分析,认识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学生能举例说明和解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特殊性
4、通过读图等活动方式,学生能灵活运用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以及具有系统的对比、分析,归纳等地理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运用课本中的图表信息,说出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地球是否存在生命的影响
2、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演讲等活动方式,绘制出或勾勒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地球的普通型及特殊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能通过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因素,初步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宇宙观,增强学生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观念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
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1、1,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提出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
(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
(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晰。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
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
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
1天体系统的层次;
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
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工具
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板书1、几种常见的天体
过渡正是由于以上所述天体和星际物质构成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的各种天体是否为孤立的呢?经过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我们称之为天体系统
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3图1.2及相关材料,举出一些天体系统的例子,并完成P4的上面的活动题。
学生回答略
引导好,像同学们举出的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等都是天体系统。那么,这些系统内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呢?(互相吸引;围绕旋转)
板书2、天体系统
启发讨论天体系统有大有小,大的天体系统又可包含许多小的天体系统。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三个天体系统之间是如何包含的呢?(银河系含太阳系,太阳系含地月系)
学生回答略
讲解(备注:投影课本P3图1.2讲解)地月系只有两个天体,地球和月球,它们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太阳系则包括太阳、九大行星、卫星及其它天体,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为1.5亿千米;而银河系是由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恒星集团,象太阳这样的恒星就有2000多亿颗,太阳就处于距银河系中心2.7万光年的位置上。
讲解银河系已如此庞大,是否就是的天体系统呢?是否就是我们的宇宙呢?还远远不是。利用天文望远镜,我们可以观测到在银河系之外,还有约10亿个类似的天体系统,它们被统称为河外星系。
多媒体放映河外星系(仙女座星云,大、小麦哲伦云等)。
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整个宇宙,科学家称之为总星系,是一级的天体系统。当然,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必然还会进一步扩展。
讲解同学们刚才关于活动的回答很好,这里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多媒体投影)
复习提问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结构?
新课导入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那么太阳系中还有哪些行星哪?他们又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在众多的行星中惟有地球存在生命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讨论的主要问题。
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启发讨论阅读教材P4图1.4太阳模式图思考太阳系周围有几颗行星,它们由近及远的排列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目前已知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板书1、九大行星
启发讨论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就好像一个家庭中的九个兄弟,有许多共性,请结合有关材料完成P4—P5活动题1、2,并总结九大行星在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板书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1(1)九大行星在公转的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转,我们称为同向性。
(2)各大行星的轨道倾角都很小,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的大一些,也不过17°,说明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近似在同一个平面上,我们称之为共面性。
(3)公转轨道椭圆的偏心率,即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趋向于圆,当偏心率为0时,轨道就是圆。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都很小,说明它们的公转轨道都是接近于圆的椭圆,我们称之为近圆性。
(4)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1)(启发引导)九大行星的质量、大小、化学组成等结构特征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此,可以将九大行星划分为三类——与地球类似的称之为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和质量都大的称之为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第三类是距离太阳远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称之为远日行星。现在,黑板投影一个表格,看看你能否根据所学的知识填出:
边启发,边指导学生填上表。
(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过渡通过以上我们对九大行星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只有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启发讨论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地球是太阳系中存在生命繁衍的行星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讲解地球为生命物质的存在提供了三个越的条件,这也是其它行星不具备的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1.496亿km),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上的温度,还有利于水的液态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吸引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又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以氮、氧为主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3)海洋的形成: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及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等形成了原始大洋,地球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备注:此部分可以模拟演示或讲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假设地球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大气、温度与地球水的关系)
板书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启发提问宇宙中是否只有地球上存在有生命物质?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具有上述两项条件就可以存在的生命物质,而在宇宙中,在其他的恒星系统中,是否也会存在像地球这样的天体?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正在不断地探索。
总结全课
课后习题
巩固练习题(投__,当堂完成)
1.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分析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探究阅读有关哥白尼、布鲁诺等的书籍,开一次班级天文学演讲会,讨论学习前人科学探索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板书
板书设计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几种常见的天体
2、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九大行星
2.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 5
一、各类日照图归纳
(一)地球侧视图
一般北极在上,南极在下,赤道为一直线居中,地轴或垂直或倾斜;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并平分赤道。二分日时,晨昏线起止于南北两极点,二至日时,晨昏线起止于与南北极圈相切的两切点,除二分日以外的时间,晨昏线与极地的某两纬线圈(纬度度数相同)相切。
以上三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平分,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
(二)极地俯视图
中心为极地,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三)斜侧(俯)视图
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
(四)矩形投影图
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变形,离赤道越远,变形越大。判读此类图的关键是晨昏线、极昼极夜和赤道上的日出(6时)日落(18时)时间等。
(五)局部图
解题时把图像补充完整,可降低解题难度。
(六)组合图
该图将南北半球的俯视图组合在一起,根据左面俯视图中所标注的135°E、90°E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左图为南半球,右面图则为北半球。
二、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
日照图分析的三大步骤:①确定自转方向和已知经纬度。②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确定节气、日期、季节:晨昏线与某一条经线重合——二分日;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二至日。③确定晨线或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线,并判定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然后根据以上有效信息来解答问题。
1.东西经度的判读
经度越大→经度越大→东经;逆着地球自转方向→经度越大→西经。
2.南北半球的确定
对于侧视图,通常是上北下南,面对于俯视图或有关变式图,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南北半球是常用的有效方法。
(1)根据“北逆南顺”来判断。如图,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2)从经度排列上看,东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增大,西经度由西向东数值减小。下图中甲为北半球,乙为南半球。
3. 方时的确定
昼半球中央的经线为正午12时,夜半球中央的经线为0时。
4. 太阳高度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1)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四周逐渐降低,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为0°。直射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心。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①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昼半球中央经线度数;
②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纬度。
5. 昼夜长短的确定
(1)纬度变化。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极昼范围是(90°-直射点的纬度数)N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南,夜越长,南极地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90°-直射点的纬度数)S以南地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相反。
(2)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昼长和夜长之比
昼长=昼弧经度数/15=(12时-日出时间)×2;
夜长=夜弧经度数/15=(日落时间-12时)×2。
6. 变式图
无论是什么样的变式图,都利用上述方法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来确定所隐含的要素,抓住关键点(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将其转化为常规的图像,才是解题的好方法。
如下图甲中曲线反映的是某日昼长与纬度的关系(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将此图旋转90°,即得图乙。不难看出选取的是矩形光照图的一部分,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应为昏线,0°经线上为12时,180°经线上为0时,北极圈内发生极昼现象,B处昼长夜短,A处昼短夜长。
[例1] 观察下面几种光照图的转换,完成下列问题。
(1)下面两图中的A点是否是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
(2)下面两图是否是同一节气?
(3)2011年2月3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春节,图中能表示当日全球日照情况的是( )
答案 (1)两图中的A点是同一地点同一时间。
(2)两图是同一节气。
(3)A
解析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1为北半球,A点的经纬度是(90°E,0°),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其中昏线与120°E重合。图2为侧视图A点为(90°E,0°)昏线与120°E重合。
(2)图3为南半球俯视图,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图4为北半球斜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3)2月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可知A项正确。B表示的为冬至日,C表示的为春秋分,D表示的为夏至日。
专题二 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确定及与日出、日落方向的关系
1.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的确定
(1)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或与平分夜半球经线相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因此根据已知某经线的地方时利用时差与经度差的关系,可推算出正午12时所在的经线,该经线的度数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例如上图中,从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刻可知此时0°经线为6时,180°经线为18时,可推算出90°E经线上为12时,即太阳直射点经度为90°E(或根据图示可知90°E经线平分昼半球,因此太阳直射点经度为90°E)。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多种方法
①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推算
由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某点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间隔),可以求出某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特殊日期:北半球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
③根据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关系
a.除了春分、秋分日之外,晨昏线任何时候都与南北半球两条相对称的纬线相切,两条纬线的度数与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度数之和为90°。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90°。再据此时昼夜分布状况可确定太阳直射的具体纬度。
b.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5°,该夹角的大小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然后再据此时的昼夜分布状况,即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具体纬度。
例如上图中,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与经线的夹角为20°,因此太阳直射点纬度数为20°,又因为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确切纬度为20°N。
2.太阳直射点与日出、日落方向
日出、日落的方位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不同,其规律归纳如下:
(1)太阳直射在赤道,全球各地(极点除外)都从正东方日出、正西方日落。
(2)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都从东北方向日出,从西北方向日落。
(3)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域除外)都从东南方向日出,从西南方向日落。
具体可借助下图加以理解:
[例2] 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完成下列要求。
纬线23.5°S66.5°N90°N
正午太阳高度43°47°23.5°
(1)该日太阳直射纬线的纬度为________,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是________。
(2)当太阳直射180°经线时,请在下图中画出该日此刻夜半球(用阴影表示)的范围。
(图中虚线为南北极圈)
(3)若该日甲地(20°N,50°E)的昼长为13时14分,则乙地(20°S,60°W)的昼长为____________。甲地日出________(方向),乙地日落________(方向)。
答案 (1)23.5°N 23.5°
【《宇宙中的地球》的高中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宇宙中地球教学设计04-26
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07-02
宇宙的教案,美术课宇宙教案03-14
宇宙中的能量最初是从哪来的08-01
宇宙花教案10-17
《宇宙的未来》教案07-20
《宇宙的边疆》教案03-13
《宇宙的未来》教案模版06-13
宇宙的边疆教案范文06-21
《宇宙生命之谜》的教案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