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时间:2024-09-27 19:09:57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精选12篇)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1

  1、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运用转化思想,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思维能力,通过乘除法之间的逆运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转化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零不能做除数,零没有倒数,寻找有理数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的方法和条件;

  4、教学过程

  4.1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活动

  活动1

  有理数的除法

  一、课前复习提问

  1、有理数乘法法则;

  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倒数的意义。

  二、讲授新课

  (一)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推导

  [问题]怎样计算8÷(-4)呢?

  [提问]小学学过的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得出 ①8÷(-4)=-2;又②8×( )=-2;于是有

  ③8÷(-4)=8×( )。

  由此得出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可以表示为:

  a÷b=a· (b≠0) 。

  类似于乘法法则可得: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理解:

  (1)法则所揭示的内容告诉我们,有理数除法与小学时学的除法一样,它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借助“倒数”为媒介,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进行(强调,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除数不能为0);

  (2)法则揭示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第一步,确定商的符号,第二步,求出商的绝对值。

  (二)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

  例1 计算:(1)(-36)÷9;

  (2)( )÷( )。

  强调:两数相除,先确定商的符号,再确定商的.绝对值。

  例2 化简下列分数:

  强调:(1)符号法则;(2)一般来说,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法则的后一种形式,在确定符号后,直接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则往往将除数换成倒数,转化为乘法。

  例3 计算:

  (1)(-125 )÷(-5);

  (2)-2.5÷ ;

  (三)课堂练习

  1、教材P35练习

  2、补充练习

  (1)-1÷( )= ,0÷14 = , ÷(-3)=9。

  (2)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

  (3)若a、b互为倒数,则-13ab= 。

  (4)被除数是-3 ,除数比被除数大1 ,则商是 。

  (5)若ab=1,且a=-1 ,则b 。

  (6)计算:

  1、(-32)+(-2);-(-2 )÷(- );

  2.125÷(-2 ); (-0.009)÷0.03; 。

  (7)若有理数a≠0,b≠0,则 的值为 。

  (8)若a、b、c为有理数,且 =-1,求 的值。

  (四)小结

  1、通过小学除法意义的理解和类比,得出有理数除法法则,法则一: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零不能做除数。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好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2、有理数的除法有两种方法,一般能整除时用第二种方法。强调要先确定结果的符号。

  (五)作业

  教材P38中4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两数的除法法则,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是很难,他们只要会确定两数相除商的符号,然后在求商的绝对值就可以了。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运算,教学难点 是理解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如:按法则1计算:原式;按法则2计算:原式。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如;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如写成就麻烦了。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则互为倒数。如:,则2与,-2与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如:求的倒数:计算,-2就是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为,就是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如:,2与互为倒数,2与-2互为相反数。其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而互为相反数符号相反。如:-2的倒数是,-2的相反数是+2;另外0没有倒数,而0的相反数是0。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

  2、理解倒数的意义。

  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四)美育渗透点

  把小学算术里的乘法法则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 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2、学生学法:通过练习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巩固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和倒数的概念。

  2、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

  3、疑点: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彩粉笔。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除法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这节我们应该学习,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习。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倒数。

  (出示投影1)

  4×( )=1; ×( )=1; 0.5×( )=1;

  0×( )=1; -4×( )=1; ×( )=1、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题目。

  【教法说明】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变化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

  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 )=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

  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题目,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

  【教法说明】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出,对于有理数也有倒数是。对于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学生还很难总结出方法,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下组练习。

  (出示投影2)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 (2); (3);

  (4); (5)-5; (6)1、

  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6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

  2、

  计算:8÷(-4)。

  计算:8×()=? (-2)

  ∴8÷(-4)=8×()。

  再尝试:-16÷(-2)=? -16×()=?

  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讨论。(一个学生回答)

  师强调后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对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法则,尤其是字母表示,训练学生的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在了解乘法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②会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③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②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4天后,甲、乙水库各自水位的总变化量是多少?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的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的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4=12㎝

  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是:(—3)+(—3)+(—3)+(—3)=(—3)4=—12㎝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二)学生探索新知,归纳法则

  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活动,进行乘法法则的探索

  设蜗牛现在的位置为点O,若它一直都是沿直线爬行,而且每分钟爬行2cm,问:

  (1)向右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2)向左爬行,3分钟后的位置?

  (3)向右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4)向左爬行,3分钟前的位置?

  (学生思考后回答) 要确定蜗牛的位置需要知道:距离和方向。

  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的时间前为负,现在的时间后为正。

  (1) 情形一: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右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2)情形二: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左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3)情形三: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左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4)情形四:蜗牛在现在位置的右边6㎝处。式子表示为: (—2)(—3)=+6

  数轴表示如右:

  仔细观察上面得到的四个式子:

  (1)(+2)(+3)=+6

  (2)(—2)3=—6

  (3)(+2)(—3)=—6

  (4)(—2)(—3)=+6

  根据你对乘法的思考,你得到什么规律?

  (三)学生归纳法则

  a。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异号得

  (+)(—)=( ) 异号得

  (—)(—)=( ) 同号得

  b。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四)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五)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例1计算:(1) (—5) (2) (—7) (3) (—3) (4)(—3) (—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1中(4)小题两因数的关系,得出: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2、 见课本P30页

  (六)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计算(口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四、课题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当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为零。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确定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多个有理数乘法运算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正确进行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请同学们先合作做个游戏: 用9张扑克牌(可以替代的纸片也行)全部反面向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任意2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看看能否使所有的牌都正面向上?

  结果怎么样,你能明白其中的数学道理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234(—5),

  23(—4)(—5),

  2(3) (4)(—5),

  (—2) (—3) (—4) (—5)。

  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讨论交流,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 偶数 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 奇数 时,积是负数。

  2、利用所得到的规律,看看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三)、新知应用

  1、例题3,(30页)例3,

  请你思考,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你能看出下列式子的结果吗?如果能,理由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例:7.8(—8.1)O (—19.6)

  师生小结: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2、练习

  计算

  1)、58(7)(0.25) 2)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的感受是: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又因数为0,积等于0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下面两组练习,请同学们选择一组计算。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 8(—7)

  [(—2)(—6)]5 (—2)[(—6)5]

  2)(— )(— ) (— )(— )

  [ (— )](—4) [(— )(—4)]

  3)

  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查,看计算对了吗?

  二、探究新知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上面的式子与结果,把你的发现相互交流交流。

  2、怎么样,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3、归纳、总结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相等 。

  即: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相等

  即:(ab)c= 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三、新知应用

  1、例题

  用两种方法计算 ( + — )12

  2、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1)(—7)(— ) 2) 9 15。

  四、课堂小结

  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 相等 。

  即: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 相等

  即:(ab)c= 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即:a(b+c)=ab+bc

  五。作业布置

  1、(—85)(—25) 2、(— )15(—1 );

  3、( ) 4、 (7)。

  5、—9(—11)+12(—9) 6、

  1.4.4 有理数的除法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经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师生活动

  1)、小明从家里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共走了20分钟。

  问小明家离学校有 1000 米,列出的'算式为 50 20=1000 。

  2)放学时,小明仍然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回家,应该走 20 分钟。

  列出的算式为 1000 =20

  从上面这个例子你可以发现,有理数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互为逆运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完成

  比较大小:8(—4) 8(一 );

  (—15)3 (—15)

  (一1 )(一2) (—1 )(一 )

  再相互交流、并与小学里学习的乘除方法进行类比与对比,归纳有理数的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相 加减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

  2,运用法则计算:

  (1)(—15)(—3); (2)(—12)(一 ); (3)(—8)(一 )

  3,师生共同完成P34例5。

  (三)1、练习:P35

  2、P35例6、例7、

  3、练习: P36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

  1)、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 乘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 正 ,异号得 负 ,并把绝对值相 加减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 。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计算

  1)(0.0318)(1.4) 2)2+(8)2

  (二)、探究新知

  1、由上面的问题1,计算方便吗?想过别的方法吗?

  2、由上面的问题2,你的'计算方法是先算 乘除 法,再算 加减 法。

  3、结合问题1,阅读课本P36P37页内容(带计算器的同学跟着操作、练习)

  4、结合问题2,你先猜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5、阅读P36,并动手做做

  三、课堂小结:

  请你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应该是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2、计算器的使用。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倒数。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理数除 法的法则的导出及运用,学生能体会转化的思想。

  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

  情感与态度:通过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推广,体会知识系统的完整性。

  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1)商的符号的确定。

  (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教材分析: 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小学已经学过。通过实例引入,说明它在有理数的范围内也成立。本节内容在学生已有有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法则的过程,使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使学生在有理数运算的学习中继续发展数感,在符号法则的学习中增强符号感。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类比归纳法

  课 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问题:有四名同学参加数学测验,以90分为标准,超过得分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分数记为负数,评分记录 如下:+5、—20。—19。—14。求:这四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超过80 分或不足80分? 学生在教师的激情 互动中,思考列式(+5—20—19—14)÷4

  化简:(—48)÷4=?(但不知如何计算)

  揭示课题

  从实际生活引入,体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及数学的现实意义。

  复习回顾 前置补偿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

  (1)— ;(2)4 ;(3)0.2(4)—0.25;(5)—1

  学生对老师的提问进行抢答 为学习今天的有理数除法先复习小学倒数概念

  探究活动一 课件出示练习题

  填空:

  ① 8÷(-2)=8×( );

  ② 6÷(-3)=6×( );

  ③ -6÷( )=-6× ;

  ④ -6÷( )=-6× 。

  教师强调0没有倒数。 学生填空后试着得出互为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 引例1 计算:(-6)÷2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 将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转化为学生已知的乘法运算。

  强调0不能作除数。(举例强化已导出的法则) 学生自主探究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转化为学生一致的乘法运算

  学生归纳导出法则(一):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结果

  探究活动三

  (举例强化已导出的法则)

  例1计算(1)(—105)÷7[

  (2)6÷(—0.25)

  (3)(—0.09)÷(—0.3)

  教师强调(1)除法法则与乘法法则相近,只是“乘”“除”二字不同,很容易记。(2)此法则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的又一种 方法。

  学生自己观察回忆,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得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

  强化练习 课本 例2计算 :

  (1)(- )÷(—6)÷(- )

  (2)( - )÷(- )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的`灵活应用,并渗透了除法、分数、比可互相转化。

  反馈矫正

  课本69—70页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小组互评 巩固法则,调动学生积极性

  归纳小节 1、 学习内容:倒数的概念及求法;有理数的除法

  2、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请与同学交流。

  同学之间进行交 流,小结本节内容 培养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作业布置 必做题:课本70页第1,3,4题

  选做题:若ab≠0,则 可能的取值是_______。 综合考查,学以致用。 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附:板书设计

  2.9 有理数的除法

  例1计算: 练习处:

  例2 计算:

  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除法》一课是传统内容,在设计理念上,我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展开教学,使学生自然进入状态,一切都很顺畅,达到了课前设计的构想。在教学中,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突出了 探索式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践、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力,既应用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能力 。

  在这节课中,本人认为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学生的层次各异,在总结问题时,中等以下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明显信心不足,要注意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9

  学习目标:

  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学习重

  正确运用有理数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学习难点

  寻找有理数除法转化为有理数乘法的方法和条件。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活动一探讨有理数除法法则:

  独立完成——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阅读课本P35例5以上的内容,谈谈有理数除法法则是如何得出的?换其他数的除法进行类似讨论,是否任有除

  目标导行:

  1、理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重点)

  2、理解和掌握有理数除法的两个法则,会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重点、难点)

  思维诊断:

  (打“√”或“×”)

  (1)0除以任何一个数,都得0。( )

  (2)1除以一个非零数就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

  (3)两数相除,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4)两数相除商为正数,则这两个数均为正数。( )

  (5)一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除以它的相反数等于—1、( )

  【总结提升】有理数相除的方法

  1、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但0不能作除数。

  2、在进行除法运算时,若能整除,则用“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若不能整除,则用“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除法算式中的小数常化成分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便于转化为乘法时约分。

  【总结提升】分数化简的方法

  1、把分数转化为除法,利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化简。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都乘以同一个数或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不变进行化简。

  3、某自行车厂一周计划每日生产400辆自行车,由于人数和操作原因,每日实际生产量分别为405辆、393辆、397辆、410辆、391辆、385辆、405辆。

  (1)用正负数表示每日实际生产量与计划量的增减情况。

  (2)该自行车厂本周实际共生产多少辆自行车?平均每日实际生产多少辆自行车?

  【归纳整合】符号移动法

  化简分数仍遵循“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符号法则,因此可得符号移动法则:分子、分母、分数前面的符号,三者有一个或三个为负,结果为负,有两个为负,结果为正。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三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

  难点:

  (1)商的符号的确定。

  (2)0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3、计算:

  (1)3×(—2);

  (2)—3×5;

  (3)(—2)×(—5)。

  (二)、导入新课

  因为3×(—2)=—6,所以3x=—6时,可以解得x=—2;

  同样—3×5=—15,解简易方程—3x=—15,得x=5。

  在找x的值时,就是求一个数乘以3等于—6;或者是找一个数,使它乘以—3等于—15。已知一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就是在小学学过的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讲授新课

  1、有埋数的倒数

  0没有倒数,(0不能作除数,分母是0没有意义等概念在小学里是反复强调的)

  提问: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答: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求分数的倒数是把这个数的分母与分子颠倒一下即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可以先把这个小数化成分

  数再求倒数。

  什么性质

  所以我们说: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个定义对有理数仍然适用。

  这里a≠0,同小学一样,在有理数范围内,0不能作除数,或者说0为分母时分数无意义。

  2、有理数除法法则

  利用有理数倒数的.概念,我们进一步学习有理数除法。

  因为(—2)×(—4)=8,所以8÷(—4)=—2、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学过的除法法则仍适用于有理数除法,即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0不能作除数。

  例1 计算:

  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2)计算:

  3、有理数除法的符号法则

  观察上面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除法的商的符号法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掌握符号法则,有的题就不必再将除数化成倒数再去乘了,可以确定符号后直接相除,这就是第二个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0)。利用除法法则可以化简分数。

  例2 化简下列分数:

  例3 计算:

  (4)(—7)÷3—20÷3(—7—20)÷3=(—27)÷3=—9。

  (四)、小结

  1、指导学生看书,重点是除法法则。

  2、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除法的一般步骤:(1)确定商的符号;(2)把除数化为它的倒数;(3)利用乘法计算结果。

  七、练习设计

  习题2.12 1、2、3、4、5、6题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11

  一、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 则

  2、 会运用乘法运算率简化乘法运算。

  3、 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并会求一个非零有理数的倒数

  二、学习重点

  探索有 理数乘法运算律

  学习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三、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复习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因数、两个以上的因数),并举例说明。

  2、在含有负数的乘法运算中,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还成立吗?

  观察 下列各有理数乘法,从中可得到怎样的结论?

  (1)(—6)(—7)= (—7)(—6)=

  (2)[( —3)(—5)]2 = (—3)[(—5)2]=

  (3)(—4)(— 3+5)= (—4 )(—3)+(—4)5=

  3、请再举几组数试一试,看上面所得的'结论是否成立?

  (二)、新课讲解: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交换律 ab =ba

  结合律 ( ab)c=a(bc)

  分配律 a(b+c)=ab+ac

  例1、计算:

  (1)8(— )(—0.125) (2)

  (3)( )(—36) (4)

  例2、计算

  (1)8 (2)(4)( ) (3)( )( )

  观察例2中的三个运算, 两个因数有什么 特点?它们的乘积呢?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三)、巩固练习:

  1、运用运算律填空。

  (1)—2—3=—3(_____)。

  (2)[—32](—4)=—3[(______)(______)]。

  (3)—5[—2 +—3]=—5(_____)+(_____)—3

  2、选择题

  (1)若a0 ,必有 ( )

  A a0 B a0 C a,b同号 D a,b异号

  (2)利用分配律计算 时,正确的方案可以是 ( )

  A B

  C D

  3、运用运算律计算:

  (1)(—25)(—85)(—4) (2) 14—12—1816

  (3)6037—6017+6057 (4)18—23+1323—423

  (5)(—4)(—18.36) (6)(— )0.125(—2 )

  (7)(— + — — )(—20); (8)(—7.33)(42.07)+(—2.07)(—7.33)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 达成学习目标了吗?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除以有理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以及混合数之间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分数除法的转换为乘法处理。

  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的原则,以及混合数参与除法运算时的转换技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有理数除法的动画演示、习题案例。

  实物模型(如分蛋糕模型)或图片辅助理解。

  分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卡片、白板笔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如“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如果要分给8个人,每人能分到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分数除法问题。

  新知讲授(约20分钟)

  概念讲解:

  定义有理数除法,强调任何除法都可以转换为乘法来解决。

  介绍“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原则,用直观的例子解释。

  例题示范:

  分数除以整数:如 (\frac{3}{4} ÷ 3),转换为 (\frac{3}{4} × \frac{1}{3})。

  分数除以分数:如 (\frac{2}{3} ÷ \frac{1}{2}),转换为 (\frac{2}{3} × \frac{2}{1})。

  混合数除法:先将混合数转换为假分数,再进行上述步骤。

  实物模型演示:使用分蛋糕模型或类似工具,直观展示除法过程。

  学生实践(约15分钟)

  分组练习:学生分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类型的有理数除法题目,鼓励相互讨论解题思路。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操作,及时解答疑问,指导正确方法。

  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有理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和转换技巧。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尚存疑问。

  布置作业

  综合性练习题,包括基础计算题和应用题,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收集学生作业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需求。

【数学有理数的除法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12-29

有理数乘法与除法的优秀教案(通用7篇)10-19

《有理数的除法》说课稿05-24

《分数除法》数学教案优秀02-16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02-27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0-07

《有理数除法》教学反思05-12

有理数的除法教学反思04-22

有理数的乘法数学教案优秀06-26

数学《分数除法》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