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岭记》教案
一、教学说明
安排一课时,以学生活动为主,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点拨引导检查落实,同时穿插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提高自读自求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学习史可法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认知目标:学习本文关键的文言字词以及记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写作特点。
三、课文重难点
重点:记叙史可法英勇不屈、以身殉国的牺牲经过。
难点:文章末段议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性点拨
师:我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族入侵时,涌现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请同学们列举出来。(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活跃)
明确:有抗击匈奴的霍去病,抵抗金人的岳飞、文天祥,打击倭寇的戚继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还有坚决抵抗清人入侵、最后不屈而死的史可法……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自然引出史可法)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全祖望的《梅花岭记》。梅花岭是史可法衣冠冢所在地,作者百年后登上梅花岭凭吊英烈,其文颂扬了民族英雄史可法在清人入侵国难当头时,忠义不屈、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点拨功能: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展示民族英雄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从而焕发起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热情和求知欲望。]
2.整体性点拨
师:(指导学法①)
同学们学习文章,要学会首先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内容及其特点。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自读,要求读出声,给生字注音,然后说说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应该怎样整体把握。(学生边读边划,读完后由一个同学回答,不准确处让其他同学纠正。)
明确:文章记叙了史可法殉国的经过和影响,发表了作者的议论和看法。
师:那么从内容和表现手法看,文章可分几部分?(生答)
明确: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记叙事实,包括前三节;第二部分是最后一节,为议论感慨。(板书)
记叙议论
[点拨功能:点拨学生从课文内容和表现手法入手,居高临下地将文章一剖为二,起到了从宏观上整体驾驭文章的作用。]
3.重难点点拨
先解决重点记叙部分。
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二、三自然节,大家认真听,帮助正音。(生读,另请其他同学给课本末注的重点字注音。)
殉xùn 肇zhào 殒yǔn 恙huì 麾huī
师:这三节分别记叙了史可法在围急、城陷及殉后的情况,请同学们按照板书要求有重点地口述史可法殉国的经过和影响。(板书)
(在学生口述过程中,老师用概括的词语补充板书内容于后)
誓与城殉/拔刀自裁 大骂而死/
传闻未死 托忠烈名 承畴大急
师:用一、二个词语概括史可法在围急、城陷时表现出来的精神。传闻未死、托忠烈名说明了什么?洪承畴是怎样的人?(生答,老师补充板书于后) 忠义不屈 视死如归/愿望影响/卑劣可耻
师: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回答不准确时,教师要相机点拨引导,然后补充板书于后。)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正反对比
师:(小结)通过上面记叙的内容,我们学习了史可法的崇高民族精神和气节。(指导学法②)阅读文言文,还要掌握重点词语的特殊用法和含义,下面提几个小问题,看看大家在阅读时是否注意了。(出示小黑板,由同学们协同完成。)
再解决难点议论部分。
师:集体朗读第四节,并请一位同学翻译。(由同学纠正读音和翻译不当的地方。补充注释:宛然,仿佛的意思。)
师:大家讨论一下,这段议论的核心是什么?作者否定什么,肯定什么?(四人一组讨论,推选代表回答,老师板书。)
师:孟子说的“浩然之气”,指的是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正气,在我们今天看来,史可法“其气浩然”,“其气’俱体指的是什么?
讨论明确:爱国精神,民族气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继承、学习和发扬。
师:在作者的议论中,有哪些看法不可取?
讨论明确:圣贤家法,把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归结为圣贤的传统的道德准则,是错误的,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
[点拨功能:这是由整体教学进入文章局部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深入研究和剖析文章,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求自得中品尝到亲自摘取知识之果的快乐。]
4.终结性点拨
引导学生总结两点:①记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②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如何具体落实这种精神?(讨论略)
[点拨功能:这是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思想意义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站在时代高度,紧密联系现实和自身,使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
5.迁移性点拨
出示小黑板:“殉社稷(jì)只江北孤臣,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葬衣冠有淮南坏(póu)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师:这是史可法墓前的一幅对联。这幅对联以梅花的高洁,象征并歌颂了史可法在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时以身殉国的崇高民族气节。同学们富有激情地放声朗读三遍。(齐读,声音宏亮,感情激越)最后,课后每人创作一幅对联,可以赞颂史可法,也可以赞颂霍去病、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
[点拨功能:这是迁移训练,既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感,又锻炼了学生的仿写能力,同时又使教学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梅花岭记》教案】相关文章:
梅花岭记 教案教学设计12-05
梅花岭记 教案教学设计12-06
《梅花岭记》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梅花岭记原文及翻译04-13
梅花岭记点拨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12-06
梅花岭记文言文09-05
《新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08-28
梅花岭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03-28
高中语文《梅花岭记》原文及译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