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

时间:2021-07-13 11:41:46 教案 我要投稿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的

《荷花淀》教案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一槍一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一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 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一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 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 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一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一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 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 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 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一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 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一槍一,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一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六、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一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同——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一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2、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它两段不适合?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亲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不嘛。”(嗲声)

  二、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一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一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概括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特点: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 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 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 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一党一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分析鉴赏生动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一吮一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一吮一”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 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 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一吮一”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 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2、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一揉一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 楚一槍一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 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 故事的高|潮。

  3、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是很惬意、很诗意的一笔。“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畔稻谷香”,妇女们信手一“捞”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的热爱与 自豪,而那“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一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相形 之下, 《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渔米乡”,辞意热切却略嫌直露,而与《赦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淳朴隽永、凝炼含 蓄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 “捞”起来“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不仅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 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正可谓一“丢”一“捞”,字字关情。

  《荷花淀》隽永如诗,清新如画,虽不着一个“爱”字,却将水乡儿女的民族大义与夫妻间的浓情蜜一意,融进在凝练精妙的细节描写之中,实为一曲洋溢着激*情,饱蘸着至爱的英雄之歌。

  五、简单小结: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无姓名、无肖像——虚化

  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体味战争小说的视角与《荷花淀》的区别。

  教学反思

  一、关于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

  (一)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活动形式的反思

  这一节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及师生问答式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觉得应该更好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课堂更加活 跃,让学生更多沟通与合作,相互质疑,能够自主阅读文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让学生产生兴趣,但是 学生由于临时怯场,发挥并不是很好,没能将人物性*格通过语言充分表现出来。

  (二)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让学生概括拟订段落小标题时,如果能够概述故事情节之后再拟订小标题则更好,兼顾到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另外应该加强景物描写对人物烘托 作用的梳理,让学生去找景物和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夜下”将水生嫂纯洁柔美烘托得很到位,可以顺势深入探讨文本烘托人物形象的解读。另外,今 后的教学应该如何走出课堂,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讨的内容,或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 习才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三)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表现反思

  这堂课往日活泼的学生由于教室后有许多老师听课,显得特别安静,不能够充分发挥6班学生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在时间把握上没有处理 得当,拖了几分钟课。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我们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是可能就会过度依赖多媒体,束缚自身教法的发挥,所以这堂课总是关注着电脑的 操作,在教学过渡上做得不是太好,以后对文本的探究与分析应该更深入些,细节过渡等问题设计应该更详细些。最后就是以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板书,很少在黑板板 书,加上操作多媒体画面切换的时候稍微快了一些,学生大多没有记录下重点纲要,是这次公开课以至所有多媒体教学中容意被忽略的地方。

  二、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所以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不是传授太多的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 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地方。当然,深思固然重要,但更要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尝试。只有敢做,勤做,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平,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才能轻松地驾驭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教学的乐趣,成为学生喜爱和敬重的老师!

《《荷花淀》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荷花淀》教案】相关文章:

《荷花淀》教案06-22

荷花淀教案05-28

《荷花淀》教案06-22

荷花淀教案06-22

《荷花淀》教案07-31

《荷花淀》教案范文07-29

荷花淀的教案参考07-12

有关《荷花淀》的教案08-05

《荷花淀》教案范文04-15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的

《荷花淀》教案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写法。

  2、了解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中的生活,学习他们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理解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的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课内自读课,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

  课时安排: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

  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一槍一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阅读过程中要注意。)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

  三、 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写的三个片段内容:

  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

  四、分析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一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 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一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 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 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一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第61段。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一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 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 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 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一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 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一槍一,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一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六、布置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

  2、改编仿写“夫妻话别”一节(品味人物对话,分析水生嫂的性*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问爹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异——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一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同——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一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2、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它两段不适合?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亲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不嘛。”(嗲声)

  二、细细品读(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一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一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害羞忸怩)

  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三、概括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特点: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 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 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 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一党一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分析鉴赏生动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一吮一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一吮一”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 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 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一吮一”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 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2、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一揉一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 楚一槍一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 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 故事的高|潮。

  3、小说中三处对于“捞”与“丢”的细节描写。

  第一处见于“寻夫遇敌”一场。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这是很惬意、很诗意的一笔。“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畔稻谷香”,妇女们信手一“捞”一“丢”的是菱角,流露出来的却是她们心中对美丽富庶的家乡的热爱与 自豪,而那“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的“-乳-白色*”的菱角和“像哨兵一样高高地挺一立”的“粉色*荷花箭”相映成趣,构成了白洋淀上一道美丽和谐的风景。相形 之下, 《洪湖水,浪打浪》“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渔米乡”,辞意热切却略嫌直露,而与《赦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淳朴隽永、凝炼含 蓄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美。

  第二、三处描写均见于“助夫杀敌”一场。先是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是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 “捞”起来“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不仅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 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正可谓一“丢”一“捞”,字字关情。

  《荷花淀》隽永如诗,清新如画,虽不着一个“爱”字,却将水乡儿女的民族大义与夫妻间的浓情蜜一意,融进在凝练精妙的细节描写之中,实为一曲洋溢着激*情,饱蘸着至爱的英雄之歌。

  五、简单小结:

  情节不离奇、不曲折——淡化

  人物无姓名、无肖像——虚化

  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

  六、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体味战争小说的视角与《荷花淀》的区别。

  教学反思

  一、关于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

  (一)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活动形式的反思

  这一节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及师生问答式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觉得应该更好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课堂更加活 跃,让学生更多沟通与合作,相互质疑,能够自主阅读文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让学生产生兴趣,但是 学生由于临时怯场,发挥并不是很好,没能将人物性*格通过语言充分表现出来。

  (二)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让学生概括拟订段落小标题时,如果能够概述故事情节之后再拟订小标题则更好,兼顾到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另外应该加强景物描写对人物烘托 作用的梳理,让学生去找景物和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夜下”将水生嫂纯洁柔美烘托得很到位,可以顺势深入探讨文本烘托人物形象的解读。另外,今 后的教学应该如何走出课堂,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讨的内容,或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 习才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三)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表现反思

  这堂课往日活泼的学生由于教室后有许多老师听课,显得特别安静,不能够充分发挥6班学生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在时间把握上没有处理 得当,拖了几分钟课。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我们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是可能就会过度依赖多媒体,束缚自身教法的发挥,所以这堂课总是关注着电脑的 操作,在教学过渡上做得不是太好,以后对文本的探究与分析应该更深入些,细节过渡等问题设计应该更详细些。最后就是以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板书,很少在黑板板 书,加上操作多媒体画面切换的时候稍微快了一些,学生大多没有记录下重点纲要,是这次公开课以至所有多媒体教学中容意被忽略的地方。

  二、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所以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不是传授太多的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 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地方。当然,深思固然重要,但更要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尝试。只有敢做,勤做,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平,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才能轻松地驾驭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教学的乐趣,成为学生喜爱和敬重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