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圆和圈圈教案 推荐度:
- 圆圆和圈圈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圆圆和圈圈》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圆和圈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圆和圈圈》教案 1
教材分析:
教材《圆圆和圈圈》选自《365夜儿歌》下集,是一首很有趣的诗歌,把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放在诗歌里。用游戏,做梦等方式再现诗歌情景,很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设计意图: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既是幼儿熟悉的,又是他们新奇的,这熟悉的内容能符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新奇因素能引起智力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幼儿主动去吸收新的内容,这样的学习兴趣是持久的,能转化为学习动力,促使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 感受诗歌内容和情趣性,理解诗歌所展现的理想意境。
2.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并根据诗歌的结构形式,仿编诗歌第三段。
3. 通过活动,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重点:
感受诗歌内容,理解诗歌展现的意境。
活动难点:
根据诗歌的结构形式,仿编诗歌第三段。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音乐、有关诗歌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交代诗歌名称,引起听赏兴趣。
你知道“圆圆”和“圈圈”是什么意思吗?
二、欣赏诗歌朗读,感知诗歌内容。
这首诗歌听着有什么感觉?你听到了什么?诗歌里的“圆圆”和“圈圈”各是什么?让我们再仔细的.听一听。
三、看一看听一听(多媒体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圆圆爱干什么?圆圆睡觉了,圈圈在干什么?圈圈为什么“一会儿变气球”“一会儿变摇鼓”?你认为这首诗诗歌哪里很有趣?“圈圈悄悄地滚进了圆圆的梦里”是什么意思?
四、听一听想一想,仿编诗歌第三段。
(1)欣赏教师课件,学习仿编诗歌
这是一首很美的诗歌,大家一定很羡慕圆圆做了一个有趣的梦,变成了摇鼓,气球。圈圈还可以变成更多有趣的东西呢。你们把圈圈变的东西也编成诗歌好吗?
(2)引导幼儿想象
刚才老师也做了一个梦,圈圈在老师的梦里也变了很多东西(出示课件)看看圈圈都变了一些什么呀?现在老师用它们来编一首诗歌。你们觉得好听吗?
五、教学活动延伸,寻找圆圆圈圈。
现在让我们去外面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圆圆圈圈吧!
《圆圆和圈圈》教案 2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尝试用绘画、语言的形式来创编诗歌的中间部分,体验创编的乐趣。
3.体会好朋友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具:表格一份;和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一套(小朋友头像、圈圈、太阳、摇鼓、气球、苹果、枕头等);录音机、磁带;红色和黑色蜡笔个一支。
学具:用诗歌内容设计的表格人手一张,第三段气球后面的两个格子为空格(幼儿绘画创编);绘画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找朋友》
教师提问:好朋友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样呢?
二、新授诗歌:
教师:和你的好朋友做在一起,我们来一起做游戏,学本领。
1、游戏:找房子
(1)分发图片,提问:图片上是什么?
(2)出示表格,提出要求:为你手里的图片找房间。(教师示范第一句:“有个圆圆”,把小朋友的头像放在第一格。)教师分句朗诵诗歌,幼儿按诗歌内容送图片到相应的空格内。
(3)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同时整理格子里的.图片。(每个格子留一张图片就可以了)
2、教师提问:诗歌中有哪些好听的词语呢?请你来找一找。(再次欣赏录音诗歌)
3、为诗歌起名字,找一找什么地方应该高兴地念?什么地方要显得难过一点?(教师用红色和黑色蜡笔做记号)和幼儿一起连起来有感情地朗诵1——2遍。
4、让幼儿发现“?”教师说明它在这里的实际意义(如果幼儿在前面就发现,教师可让幼儿知道它的名称,在这里再作说明):圈圈在圆圆的梦里除了会变摇鼓和气球,还会变什么圆形的东西呢?(幼儿讲述)
5、幼儿比较老师和小朋友的图片的不同(小朋友的后面有两个空格),来画一画圆形的东西。
三、幼儿操作、讲述
1、请1——2位幼儿把画好的材料拿上来,连着前面的诗歌朗诵一遍。
2、和好朋友相互交流创编好的诗歌,比比谁的诗歌更美。
延伸活动:
圈圈变成了什么?它可以怎么玩呢?请你们再仔细想想,把玩法也编进诗歌里。
教学反思:
一年一度的优质课评比又开始了,虽然年纪大点,但也乐此不彼,积极地准备起来。 自认为自己是老教师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就不必用了,能把一节课上好就行。 课的前半部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能根据我的引导很快地就熟悉了“圆圆和圈圈”的诗歌内容。 接下来就是学习诗歌和仿编诗歌了,很遗憾,这两方面都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 一、幼儿在学习诗歌时,形式单一,(只借助图片),当然激不起兴趣,又怎能学得愉快呢。 二、幼儿在仿编诗歌时,我没有耐心地去启发,而是显得有点急躁,影响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深刻地反思自己, 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接受新鲜事物的挑战,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圆圆和圈圈》教案 3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提供的线索,感知和想象作品。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粉笔、圈圈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想象,帮助幼儿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然后提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
2、初步熟悉诗歌内容
(1)出示玩具娃娃和圈圈导入课题。
提问: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圆圆,他呀爱画画,他画了些什么?
(2)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指着黑板上所画的东西。
提问:圆圆梦里的圈圈变成了什么呢?
3、教师带领幼儿分段理解诗歌。
(1)欣赏第一自然段:
提问:圆圆爱干什么?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大圈像太阳小圈像雨点?
(2)欣赏第二自然段:
提问:晚上谁睡着了?谁很想圆圆?圈圈是怎么滚进圆圆的梦里面?圈圈怎么逗圆圆?
(3)欣赏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圆圆醒了,圈圈就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躲在哪儿?
4、教师完整地朗诵诗歌。
5、幼儿尝试和教师一起边看边学习朗诵诗歌。
6、请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7、请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诗歌。
8、请幼儿想象:圈圈还会变成什么?会怎么逗圆圆?
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学习仿编诗歌。
活动延伸:
请幼儿画出自己的梦并相互说说,继续仿编。
教学反思:
课的前半部分,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能根据我的'引导很快地就熟悉了“圆圆和圈圈”的诗歌内容。
接下来就是学习诗歌和仿编诗歌了,很遗憾,这两方面都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
《圆圆和圈圈》教案 4
一、活动目标:
1、围绕圆形大胆想象,画出相关的物体,组成有主题的画面。
2、感受创作的喜悦,喜欢参加艺术活动。
二、活动准备
圆圆和圈圈作品一张、范画(一张画皮球,另一张画情境)、蜡笔、画纸
三、活动过程
1、欣赏讨论
小朋友,先听老师念一首儿歌。
小朋友听完了这首儿歌,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出示挂图)
儿歌中的圆圆是谁?圆圆画了哪些圈圈?这些圈圈变成了什么?
那小朋友想想看圈圈还可以变成什么?(皮球、西瓜、圆桌......)
2、创作要求
小朋友刚才真聪明,说出了许多圈圈可以变的.东西,那老师选其中一个画一下,老师画了一个皮球。
老师画了一个皮球,小朋友想想看围绕皮球可以画些什么?老师觉得可以画一个男孩在拍皮球,还可以添上太阳、房子等等,你们看老师画的画。
小朋友觉得老师这幅画该叫什么名字?(小男孩拍皮球)
3、幼儿作画
现在小朋友自己发挥想象,圈圈可以变成什么,把它画出来。在添上其他东西,组成一幅有意义的画。小朋友画好以后,让老师为你写上你的画的名字。
4、引导评价
选出较好的作品展示一下。
《圆圆和圈圈》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内容的情趣性,理解诗歌所展现的想象意境。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并根据诗歌的结构形式,纺编诗歌第三段。
3、通过活动,提高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配乐诗歌录音。
2、有关诗歌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交代诗歌名称,引起听赏兴趣。
设问:你知道“圆圆”和“圈圈”是什么意思吗?
2、听赏教师有表情地朗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设问:这首诗歌听着有什么感觉?你听到什么?诗歌里的“圆圆”和“圈圈”各是什么?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
3、看看听听(多媒体课件),理解诗歌内容。
设问:圆圆爱干什么?圆圆睡觉了,圈圈在干什么?圈圈为什么“一会儿变气球”、“一会儿变摇鼓”?圆圆睡着了,圈圈在干什么?你认为这首诗歌哪里很有趣?圈圈“悄悄地,悄悄地,滚进了圆圆的梦里”是什么意思?圈圈“变个大苹果,躲在枕头边”是什么意思?
4、听听想想,仿编诗歌第三段。
设问:圈圈除了变气球,变摇鼓,还能变什么?教师示范后,引导幼儿仿编第三段的`诗歌内容。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紧紧围绕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展开了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下来很顺利,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课堂氛围较活跃。也达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标。
《圆圆和圈圈》教案 6
活动目标:
1、了解儿歌中的圆圆和圈圈的含义及关系,从儿歌的内容中感受幽默,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
2、学习相应的词语:一会儿、慢慢、悄悄、眨眨等。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根据儿歌的内容准备相应的贴绒教具。
活动过程:
1、教师第一次朗诵,提出听记任务,听儿歌说了什么?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诵,马上提问儿歌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即使贴出相应的教具。重点分辨“圆圆”和“圈圈”是指什么?
2、第二次朗诵,提出听记任务:圆圆和圈圈到底是指什么?他们之间怎么了?(明确相互关系)教师朗诵,提问圆圆是表示什么?圈圈是表示什么?圆圆和圈圈在梦里怎么玩?重点理清圆圆和圈圈的关系。教师告诉幼儿儿歌用了拟人方法将圈圈比成了人。随老师朗诵儿歌第1―2段,调整黑板上的图示。
3、第三次朗诵,提出听记任务:儿歌中圆圆和圈圈怎么玩?教师朗诵儿歌第3―4段。根据任务让幼儿回答,并依次整理摆放在黑板上的教具,使幼儿顺序清晰。
4、第四次朗诵第一节,让幼儿听清楚圆圆是个爱画圈圈的小朋友。
最后和幼儿一起随背景音乐(放乐曲)朗诵儿歌数遍。找找学学好听的词语。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我感觉对自己是一个提高,因为从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要精心的去设计和准备。这也督促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如此对待,作到精心、敬业。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个幼儿的情况是不同的,这还需多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教学方法,让我的活动充满精彩。
《圆圆和圈圈》教案 7
教案目标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识别并命名圆形。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学习形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材料
《圆圆和圈圈》绘本(假设存在这样一本以圆形为主题的故事书)
彩色纸片(包括大量圆形和其他形状作为对比)
安全剪刀
胶水
彩笔或蜡笔
圆形物品实物(如球、盘子等)
白板或黑板及彩色粉笔/白板笔
教学流程
1. 引入(5分钟)
开场白:老师可以手持一个圆形物品(如小球),问孩子们:“大家看,这是什么形状呢?”引导孩子们说出“圆形”。
故事时间:如果有的话,阅读《圆圆和圈圈》绘本,讲述一个关于圆形的有趣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圆形,感受圆形的魅力。
2. 认知圆形(10分钟)
展示与识别:在白板上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形,让孩子们指认哪些是圆形,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圆形的特点(如没有角、线条是弯曲的)。
实物辨认:出示一些圆形和非圆形的实物,让孩子们区分哪些是圆形的,并解释为什么。
3. 动手实践(15分钟)
制作圆形艺术品:给每个孩子发放彩色纸片和安全剪刀,指导他们剪出圆形,并用胶水粘贴在另一张纸上,创作自己的圆形艺术品。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可以用彩笔添加细节。
圆形拼图:准备一些预先剪好的圆形纸片,让孩子们尝试拼接成不同的图案或动物形状,促进形状组合的.认知。
4. 游戏环节(10分钟)
寻找圆形游戏:在教室或户外设定一个寻宝游戏,让孩子们寻找并收集身边的圆形物品,回来后分享他们的发现。
唱儿歌:教唱一首与圆形相关的儿歌,比如“圆圆的月亮像小船”,通过歌曲加深对圆形的印象。
5. 总结与回顾(5分钟)
分享时刻:邀请几位孩子展示他们的圆形艺术品,并简单描述他们的创作想法。
复习总结:回顾今天学到的关于圆形的知识,强调圆形的特征,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和认识圆形。
课后作业(可选)
请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中的圆形物品,并尝试画出至少三种不同大小的圆形。
《圆圆和圈圈》教案 8
活动目标:
感受诗歌的情趣性,理解诗歌的想象意境。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仿编诗歌。
提高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对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配乐诗歌录音。
诗歌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引入诗歌:
向幼儿介绍诗歌名称,并询问他们对“圆圆”和“圈圈”的理解,激发听赏兴趣。
2、初步感知:
播放配乐诗歌录音,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并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深入理解: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幼儿讨论圆圆和圈圈在诗歌中的行为和关系。
4、仿编诗歌:
在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仿编诗歌的第三段。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引导幼儿进行仿编。
5、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活动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教案。
《圆圆和圈圈》教案 9
活动目标:
根据线索感知和想象作品,理解诗歌内容。
学习仿编诗歌,并能有感情地朗诵。
培养幼儿安静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粉笔、圈圈各一个。
诗歌内容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个圆圈,引导幼儿进行想象,这个圆圈像什么?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2、感知诗歌:
通过出示图片和教师朗诵诗歌,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引导幼儿讨论圆圆和圈圈的'关系以及他们在诗歌中的表现。
3、分段理解:
将诗歌分段,逐一引导幼儿理解每段的内容。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学习朗诵:
在幼儿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教他们学习朗诵诗歌。教师可以通过示范、领读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5、仿编诗歌:
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仿编诗歌。教师可以提供线索,引导幼儿进行仿编,并分享他们的作品。
6、活动延伸:
请幼儿画出自己的梦并相互说说,继续发挥想象力进行仿编或创作。
《圆圆和圈圈》教案 10
教学目标: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命名圆形。
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圆形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材料:
圆形卡片或图片
彩色笔、蜡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圆形模具(如饼干模具、杯子等)
橡皮泥或面团
图画纸
《圆圆和圈圈》故事书(如果存在)或其他关于圆形的绘本
音乐和歌曲关于圆形的(可选)
教学流程:
1. 引入主题(5分钟)
开场白:用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谜语引入圆形,比如:“我有一个好朋友,没有角,摸起来滑滑的,你猜它是谁?”
展示圆形:展示圆形的卡片或实物,让孩子们观察并尝试描述它的特征。
2. 认识圆形(10分钟)
找圆形游戏:引导孩子们在教室里寻找圆形的物品,如钟表、球、盘子等。
圆形特征讲解:总结圆形的特点:没有角,边缘都是弯曲的,所有点到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3. 创意活动(15分钟)
绘画时间: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孩子们自由画圆,可以是单一的圆,也可以是组合成图案。
橡皮泥造型:使用橡皮泥或面团制作圆形物体,如小球、甜甜圈等,鼓励创意发挥。
4. 互动游戏(10分钟)
传递圆形:孩子们围成一圈,音乐响起时传递一个圆形物体,音乐停止时手持物体的孩子需说出一个圆形的东西。
圆形跳跳乐:在地上用彩带或粉笔画出不同大小的圆圈,孩子们根据指令跳进相应的圆圈内。
5. 故事时间(10分钟)
如果有《圆圆和圈圈》的图书,可以在这个环节阅读给孩子们听,没有的话可以选择其他以圆形为主题的绘本故事。
6. 总结与分享(5分钟)
鼓励孩子们分享今天学到的关于圆形的知识,以及他们在活动中最喜欢的部分。
强调圆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美。
《圆圆和圈圈》教案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识别并命名圆形。
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圆形的事物。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创作圆形的艺术作品,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圆圆和圈圈》绘本或自制PPT故事(如果该书不存在,则可以自己创造一个关于圆形的冒险故事)
圆形实物若干(如球、盘子、硬币等)
彩色纸张、剪刀、胶水、彩笔、棉线等手工材料
白板或黑板及彩色粉笔/马克笔
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
教师开场: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介绍今天的朋友“圆圆”和“圈圈”,他们是来自奇妙圆形国的探险家,要带我们一起探索圆形的世界。
展示圆形:出示一些圆形实物,让孩子们观察并尝试描述它们的共同特点。
2. 讲述故事(10分钟)
故事时间:讲述《圆圆和圈圈》的故事,故事中可以包括圆圆和圈圈在寻找丢失的圆形宝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圆形物品或解决的问题,如帮助一只圆形气球回家、穿过一系列由圆组成的迷宫等。
互动提问: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时停下来提问,比如:“圆圆和圈圈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圆形的东西呢?”鼓励孩子们猜测和想象。
3. 观察与讨论(10分钟)
生活中的圆形:引导孩子们回想并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物品,可以是家里的、学校里的或是自然界中的。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圆形的.重要性,比如为什么很多东西设计成圆形(如车轮)。
4. 创意手工(20分钟)
制作圆形艺术品:提供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可以用纸剪出圆形、用棉线绕出圆形图案、或者用不同颜色的圆形拼贴画等。
展示与分享:完成后,每个孩子简短介绍自己的作品,老师给予正面的评价和鼓励。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回顾学习: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圆形的知识,强调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家庭作业:鼓励孩子们回家后继续寻找并记录下家里或周围环境中的圆形物品,下次课分享。
教学小贴士:
保持课堂氛围活泼有趣,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注意安全指导,尤其是在使用剪刀等工具时。
鼓励每个孩子的独特创意,培养他们对形状美的感知能力。
【《圆圆和圈圈》教案】相关文章:
圆圆和圈圈教案06-08
圆圆和圈圈教案7篇09-13
中班美术圆圆的圈圈教案11-22
中班《圆圆和方方》教案08-25
中班故事圆圆和方方教案11-02
快乐圈圈教案08-25
小班数学方方和圆圆教案01-11
中班数学教案:圆圆和方方教案09-30
小班套圈圈教案02-28
托班科学教案《圆圆和方方》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