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教案

时间:2021-04-08 20:19:54 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散文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散文教案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散文教案范文

  初中散文教案1

  【教材简解】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国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缜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艺术表现形式异彩纷呈,在一个广阔的文学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情景交融的散文——情感与自然共鸣(包括《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画山绣水》、《绿》《春》《夏》《济南的冬天》等课文)(2)寓意象征的散文——意有所指的委曲和含蓄(包括《囚绿记》《雪》《幽径悲剧》《海燕》《白杨礼赞》《石榴》《紫藤萝瀑布》等课文)(3)朴实叙事的散文——承受生命之重(包括《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享受生活》、《呼兰河传(节选)》——第六册,兼顾《繁星》《往事依依》《十三岁的际遇》《本命年的回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家的男子汉》《枣核》《背影》《散步》等课文)

  【目标预设】

  1巩固散文的基础知识

  2复习重要散文的主要内容

  3明确中考叙事类散文基本题型及考点

  4掌握叙事类散文阅读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重点、难点】

  1复习散文阅读的常规题型,答题思路

  2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设计理念】

  根据散文的不同分类,在有限的一堂课之内以专题的形式复习其中的一部分,使学生掌握其中的一类文体的答题要点和方法。这样的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叙事类散文的复习。

  【设计思路】

  以叙事类散文的阅读考点切入,通过典型题型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并以课内带动课外。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我们学过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景交融的散文,如《春》《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等、;寓意象征的散文,如《囚绿记》《雪》《幽径悲剧》《海燕》;朴实叙事的散文,如《藤野先生》、《背影》、《散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这个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叙事类散文。

  (学生活动:列举三类散文。)

  二、明确文体及考点

  1、概念: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学生活动:齐读,注意关键词“写人叙事”“叙事”)

  2、根据要求说说有关这类散文的文学知识

  a、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b、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补叙)等。

  c、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d、线索:时间变化、地点地点转移、某一人物、某一事物、某一事件、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

  e、人称:“我”—直抒胸臆,说起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地叙述。

  f、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肖像)、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等。

  (学生活动:选择自己熟知的一项回答)

  3、明确考点

  a、内容概括类考点

  b、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方法分析类考点

  c、语言品析类考点

  d、句、段的作用

  e、景物描写的作用。

  f、开放性试题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a、阅读《藤野先生》片段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实在标致极了。”“标致”你怎么理解?

  3。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完成学案上的这三道题)

  交流:请说出你的答案,并指出题型特点

  归纳:

  第1题属于内容概括,答案框架:什么人做什么。 答案: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我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2题属于语言品析,答案框架:加点字的本义+在文中含义+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答案:“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饱含强烈的不满情绪

  第3题属于句、段的作用,基本思路:

  ①文首开头:(结构上)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照应题目,总领下文。(内容上)开篇点题,设置文眼,渲染气氛,交代起因,设置悬念。

  ②文中过渡:(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

  ③文末结尾: (结构)照应前文,前后呼应;(内容上)点明中心,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引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

  ④记叙顺序中插叙段的作用:补充说明了什么内容,丰富了谁的形象,突出了什么中心

  答案: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b、阅读《散步》片段,完成练习第4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1。在文中方框里加上标点。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个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________”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阅读片段,完成《散步》学案第4题后交流)

  归纳:

  景物描写的作用:

  v 1、烘托人物的心情。

  v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的作用。

  v 3、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为下文的什么内容做铺垫。

  第4题答案。“那里有……鱼塘。”揭示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活力,透露出一种新的希望。

  c、阅读选文《我的母亲》,回答2、3题。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1、请结合上下文,说说“清算”一词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文中描写母亲的语言只有3个字:“打得好”,请你揣摩出当时母亲说这句话的心情。

  3、选文在描写母亲的细节中,最使你感动的细节是哪一处?试找出一例并写出让你感动的理由。

  (学生活动:阅读语段,完成指定习题然后交流)

  归纳:

  人物形象及其描写方法解题思路

  答案范围:性格 精神 品质

  答案框架:描写人物的什么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或什么心理

  答案:2、母亲既疼爱儿子,又希望儿子上进,内心是矛盾痛苦的,话语既是违心的,又是出于对儿子的期待。(意思对即可,只要能体会母亲矛盾的心情即可)

  3、不设统一答案。如:“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这个细节通过母亲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四、补充

  开放性试题

  阅读选文谈启示、看法或写一段话

  启示:通过读这篇文章,我从中明白了什么,我以后会怎样去做。

  看法:表明自己的观点+结合生活实际(或结合原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

  五、总结

  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应对各类课内外阅读理解。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复习课内叙事散文来掌握方法,同样这些技巧和方法也适用于课外叙事散文阅读。

  初中散文教案2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既有散文的语言,也有说明文信息的小品文。针对这些特点,我把《马》的教学设计成了两个板块:作散文读、作说明文读。即“一文两读”。将课文从体裁的角度进行两次阅读整合,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情感精神有双重把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学习“一文两读”的学习方法。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作者简介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三、读“散文”──选点寻“美”

  这一板块是侧重于用学习散文的方法,意在学习语言、体验情感,感受好马,并做一定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发现文章文笔的优美之处,由读入情,由情入理。其基本步骤是:

  (一)跳读课文,从描写的角度讲读文本的美。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绘马的雅词与描绘马的.妙句并积累,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大量贴切而生动的形容词与描写句所产生的美。

  (二)品读课文,从情感的角度品析文本的美。

  问题探究:文中写了哪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马,在作者的笔下,它们各有什么特性?

  明确:写人类驯养的马,表现了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写天然野生的马,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

  情感投射:对马的情感正如散文的“神”,将作者的体验与感悟,淋漓尽致地传达给读者:人类能否因为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

  (三)背诵句段,从句式的角度讲解文本的美。

  文章句式优美,长短相间,很有节奏感,使表达轻松、自由。可要求学生背诵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并作仿写(说)训练。

  小结:这一板块中,教者将“读散文”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步骤,实际上是要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受课文散文化的美点,进行人格品质的熏陶。

  四、读“说明文”──整理练笔

  这一过程侧重于学法的渗透,让学生充分地活动,通过列表格比较获取知识,通过写解说词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整理知识、获取信息,并作小"说明文"式的练笔。

  第一层次:读课文,了解科学小品文在说明手段上的特点。

  1、找出每段的中心句,进行点评。

  2、重点阅读第五段,通过与其它几种动物的比较,用图表的方式、平实的说明马的身材、颚骨、眼睛、耳朵、鬣毛、尾巴等外部特征。

  第二层次: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要求是选取某一段落,以解说员的口吻写一段解说词,多角度介绍马。如家马、野马、好马、有人性的马、懂感情的马、千里马等

  五、整合理解,交流感受

  提问:“假如让你选择,你愿意作人工驯养的马,还是自然界的野马?

  ”结果显示:97.7%的学生都选择做一匹野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纵观全文,作者布丰对马饱含赞美之情的。无论是的野马还是人工驯养的家马,无论是天然奔放具有美质的野马,还是拥有忠诚的家马,在作者心目中是没有彼此高低的。做一匹野马很容易,做一匹对社会、家庭有贡献的家马则很难,当很多人向往野马的无拘无束生活时,是否更应该敬佩那些默默无闻地为人类服务的“家马”呢?

  六、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

  七、课堂小结

  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八、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抄在读书笔记上。

  教学反思:综观教学过程,“读散文”中侧重于老师的教,“读说明文”则侧重于学生的学。这两个板块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为了分别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这种解读文体的阅读形式,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体的比较把握、综合理解。

【初中散文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温暖初中散文04-10

蒹葭初中散文04-23

初中散文:看人生01-08

有关坚持的初中散文05-17

夏天的雨初中散文05-07

沉重的醒悟初中散文01-14

初中散文我的孤独01-14

初中故乡的河散文01-02

初中散文:飞的幻想11-01

初中描写雪的散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