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时间:2024-11-20 13:35:45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鱼莫卡由快乐—悲伤—幸福的情感变化过程。(重点)

  2、能大胆想象猜测,并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小鸟会想什么方法让小鱼莫卡快乐起来等情节。(难点)

  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感受人与人之间关爱、互助的快乐与温暖。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小鱼莫卡三种不同情绪(快乐、悲伤、幸福)的图片、故事课件ppt。

  2、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小客人,看看它是谁?

  二、采用关键中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大胆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1、出示PPT

  提问:

  (1)莫卡是一条什么样的小鱼?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什么事让莫卡这么开心、幸福?(讲述故事第一段)

  小结:和家人在一起是一件开心、幸福的事。

  2、出示PPT

  提问:看看莫卡怎么了?什么事让莫卡这么伤心?

  3、出示PPT讲述故事(一天……他不吃、不喝、也不动)

  提问:

  (1)莫卡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什么事让莫卡这么伤心、难过?

  (2)它不吃也不喝这样下去行不行啊?那它该怎么办呢?

  小结:对,我们希望莫卡能勇敢、坚强起来,只有好好地生活,这样失去的亲人才能安慰。

  4、出示PPT讲述故事(从小鸟看见了莫卡……幸福的小鱼)

  提问:

  (1)小鸟看到悲伤的莫卡是怎么做的?

  (2)小鸟会想什么办法让莫卡变成一条快乐的小鱼呢?(集体讨论)

  5、出示PPT讲述故事(小鸟把河边的一棵树当作舞台……我怎么住啊?)”

  提问:

  (1)小鸟想了什么方法让莫卡开心?

  (2)小鱼儿莫卡能生活在鸟窝里吗?

  (3)可是小鸟想实现它的愿望,该怎么办呀?(幼儿讨论)

  6、出示PPT讲述故事(小鸟神秘的笑了笑……温暖着它)

  提问:

  (1)莫卡真的住进鸟窝里了吗?

  (2)住在水中的鸟窝里,莫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有了朋友的帮助和关心小鱼就会觉得幸福。

  7、出示PPT

  提问:

  (1)这时候小鱼是什么表情?谁带给它的幸福、温暖?

  (2)为什么小鸟离开了,莫卡心里仍感觉很幸福?

  小结:因为莫卡始终感觉朋友在身边陪伴着它。

  (3)小鸟这么关心帮助莫卡,如果你是莫卡,你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小结: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那些帮助我们的人。

  三、借助课件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感受莫卡得到帮助后的温暖与幸福。

  这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四、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引发幼儿情感共鸣。

  播放关爱他人的图片(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图片),感受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因为帮助他人而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情。

  小结:孩子们,正是因为身边有这么多有爱心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才会让我们感到温暖,才能让我们生活在这样感动、温馨的大家庭里。

  附故事:《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清亮的小河是小鱼莫卡的家,每天莫卡会在妈妈的带领下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耍。有时做游戏,有时讲故事。莫卡感到幸福极了!它想:“如果每天、永远能够和妈妈、哥哥姐姐们在一起,那该有多好啊!”

  一天,小鱼儿们正和妈妈一起玩跳跃呢。突然一张大网撒了下来,网住了莫卡的妈妈和哥哥、姐姐们,只有莫卡从网里逃了出来,可是它却永远的失去了亲人。莫卡悲伤极了,他不吃、不喝、也不动。

  小鸟看见了莫卡,关心地问:“小鱼儿,你怎么了?你不舒服吗?”莫卡不想回答,还是一动不动的。“难道小鱼儿……”小鸟赶忙飞了过去,用尖尖的.嘴啄了他一下,莫卡痛的叫了起来:“哎呀,你也想欺负我吗?”

  小鸟笑着说:“小鱼儿朋友,你没事就好,我是很担心你啊!”

  莫卡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小鸟决定留下来陪伴悲伤的莫卡。

  小鸟想:“我要让莫卡快乐起来,做一条快乐、幸福的小鱼。”

  小鸟把河边的一棵树当作舞台,每天唱歌给莫卡听,跳舞给莫卡看。一天,小鸟对莫卡说:“小鱼儿我要建一座房子,让你也能住进温暖的鸟窝里。”莫卡笑了:“我住在水里,鸟窝建在树上,我怎么住啊?”小鸟神秘地笑笑,没有回答。不久啊,一只精巧的鸟窝挂在了大树上。小鸟问:“莫卡,你看到水里的鸟窝了吗?”嗬!亮晶晶的河面里真的也有一只精巧的鸟窝,和大树上的那只一模一样呢。

  风轻轻地吹,太阳暖暖的照。河水一荡一荡,水里的“鸟窝”也一荡一荡的,小鱼儿莫卡好像睡在了温暖的摇篮里,好舒服啊!

  秋风起了,小鸟只得离开莫卡到南方过冬去了。尽管冬天的小河越来越冷,可小鱼儿莫卡却总是觉得暖洋洋的,因为在它有身边总有一只“鸟窝”温暖着它。

  【活动反思】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追求教研的有效性,不是指某一次教研活动,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的日常教研活动中。

  一、日常教研问题来源于教师的实践

  研究问题是教研的出发点,也是教研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和灵魂,真正有效的教研一定是针对问题来的。我们将来自第一线的问题,是教师真正存有疑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进行研讨,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师改进教学有帮助,教师易于接受,有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由于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有较为直观的感受,教研能够开展更深入的探讨。让每一次教研活动教师都有所收获和提升,以此达到教研的目的。

  二、在日常教研中让教师有备而来

  我们在每次教研活动开展的前一周会向教师公布教研预案,请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对预案中的“问题”进行预先思考,使教师有准备的参加教研活动。因为有了前期的实践与反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积极的与同伴互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能对同伴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相关的经验。渐渐教师养成“先思考在研讨”的习惯,发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发言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教研活动更有成效。

  三、教研形式与教研内容匹配

  多样化的教研形式有助于推动日常教研的有效性,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在探讨多样化的教研形式的同时,根据教研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研形式,从而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例如:我们采取的“中心发言,群体互动”的教研形式,中心发言即保教主任围绕主题进行预先准备,包括收集资料、梳理经验、准备主题发言等。群体互动即参加教研的教师围绕主题进行预先思考,在教研活动中于中心发言的保教主任互动,从而达成共识。

  我们在四月中旬开展的健康领域活动的研讨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中心发言人首先针对《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与教师一起进行回顾,然后以一名教师在教学中的目标进行研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使全体教师明确了目标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教学环节的实施与开展,各年龄段幼儿在健康领域的目标应如何定位。在活动目标上达成共识之后,将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困惑与教师逐一展开讨论,“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如何创新”是全体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帮助教师梳理已有经验,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游戏本质和幼儿游戏特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多的想法与创新。

  每一次的教研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教研活动的成效,我们也从中体会到,教研只有贴近教师的实践,致力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称为教师自己的研究。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2

  活动背景: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是20xx年江苏省早期教育杂志上的一个故事,讲述的内容是:小鱼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天它的妈妈和兄弟姐妹们都被鱼网捉走了,莫卡很伤心,不吃不喝,一只小鸟发现了它,为了使它快乐起来,给它唱歌,做窝,冬天来到了,虽然小鸟去南方过冬了,但莫卡住在温暖的鸟窝里感到非常的幸福。

  整个故事充满了温馨的情感色彩,情节脉落清晰明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在动物认知方面的一些前期经验,并且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积累更多关于动物的信息,因此可以尝试着把这个教学活动安排在大班上学动物王国的主题中来开展。

  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也尝试改变了以往故事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模式,从头至尾教师都没有讲述故事,而是借助音乐引发幼儿猜想、提供图片帮助幼儿架构故事框架,表达自己的感受,最终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浓厚情意,凸显语言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表达的要求,也展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目标:

  1、借助音乐了解故事中紧张、悲伤、快乐、温馨的情节脉落,并能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 。

  2、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

  2、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关键性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小客人,(多媒体画面出示动态的小鱼),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卡,你们猜猜莫卡可能会住在哪呢?”

  幼儿: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莫卡可能会住在大海里/莫卡可能会住在鱼缸里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幼儿对于水生动物的经验,在这里教师主要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不要做过多的评价。

  小结:刚才小朋友说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可能会住在大海里,也可能会住在鱼缸里,可是莫卡是住在鸟窝里的,为什么会住在鸟窝里呢?”

  二、幼儿借助音乐猜想故事情节。

  关键性提问:

  1、(播放黑色画面及第一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一段。教师:“你们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莫卡被水草缠住出不来了/莫卡被大鱼吃掉了/莫卡被人钓走了/有人在河里放了污水,莫卡透不过气来

  2、(播放灰色画面及第二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二段。教师:“这时候,你们觉得怎么了?”

  幼儿:莫卡死了/莫卡的妈妈不见了/莫卡不开心了/莫卡走丢了

  3、(播放红色画面及第三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三段。教师:“接下来又怎么样了?”

  幼儿:莫卡找到妈妈了/莫卡没有死,逃出来了/莫卡没有危险了,高兴地唱歌呢4、(播放粉色画面及第四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四段。教师:“现在小莫卡会感觉怎么样呢?

  幼儿:莫卡感到很幸福/莫卡感到很开心/莫卡很舒服/莫卡觉得很温暖

  分析:在分析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这个故事情节非常鲜明,完全可以借助音乐来引发幼儿猜想,并且这个猜想与故事情节即吻合又不约束幼儿思维,还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表达。这里的提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教师要把握的关键是让孩子在音乐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去表达自己仿佛看到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借助自己情绪和体态语帮助幼儿捕捉线索更好地进行表达。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3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和关系。

  认识一些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如 “鸟窝”“荷叶”“发愁” 等。

  技能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续编故事。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晰、连贯地讲述故事内容。

  情感目标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生物之间奇妙关系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掌握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对话。

  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合理地续编故事,并且语言表达丰富、生动。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故事中的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故事。

  提问引导法: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故事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促进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

  四、教学准备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故事图片、PPT。

  相关角色的头饰(小鱼、小鸟、蜻蜓、青蛙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3 分钟)

  教师展示一幅美丽的森林画面(PPT),画面中有大树、鸟窝、池塘等元素。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画,能发现什么呢?你们觉得鸟窝里应该住着谁?池塘里又住着谁呢?”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回答问题,引出故事主题。

  故事讲述(10 分钟)

  教师开始讲述《住在鸟窝里的小鱼》的故事,边讲述边展示故事图片或 PPT。在讲述过程中,适当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突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例如,讲到小鱼发愁的时候,表现出忧愁的神情;讲到小鸟热心的时候,展现出欢快积极的态度。

  在关键情节处,如小鱼被困在快要干涸的池塘,向小鸟求助时,教师进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鸟会帮助小鱼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然后继续讲述故事。

  理解故事(7 分钟)

  故事讲完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提问幼儿:“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小鱼为什么会住在鸟窝里?小鸟和它的朋友们是怎么帮助小鱼的?” 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师再次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图片内容,强化对故事的记忆。同时,和幼儿一起学习故事中的新词汇,如 “发愁”“办法” 等,通过简单的解释和举例,让幼儿理解词汇的含义。

  角色扮演(10 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套角色头饰(小鱼、小鸟、蜻蜓、青蛙等)。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鼓励他们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和动作。

  在幼儿表演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特点。表演结束后,每组幼儿可以互相交换头饰,再次表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角色。

  续编故事(10 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小鱼在鸟窝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池塘里又有水了,小鱼会回到池塘吗?回到池塘后的小鱼和它的朋友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给幼儿一些时间思考,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续编的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想法记录下来,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幼儿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

  总结与延伸(5 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故事中乐于助人的主题,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和精彩的想象力。

  在语言区投放与故事相关的材料,如绘画工具、纸、头饰等,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继续讲述、表演或续编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住在鸟窝里的小鱼》语言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沉浸在故事中,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认知。以下是对这堂活动课的反思。

  成功之处

  情境导入有效:通过展示森林画面进行情境导入,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幼儿们积极参与讨论,对鸟窝和池塘的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故事讲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故事讲述生动:在讲述故事时,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将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幼儿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关键情节处的提问,也有效地引导了幼儿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理解故事发展的逻辑。

  角色扮演受欢迎:角色扮演环节深受幼儿喜爱,他们积极投入到角色中,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动作。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了角色的情感和特点。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多,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续编故事激发想象力:续编故事环节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幼儿们提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想法,展现出了丰富的创造力。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让幼儿更有信心分享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促进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不足之处

  对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能够快速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参与讨论、表演和续编,而有些幼儿则表现得较为被动。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对理解较慢的幼儿缺乏足够的引导和关注。

  词汇教学深度不够:虽然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对新词汇进行了简单讲解,但对于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没有进一步深入。幼儿可能只是在当时理解了词汇的表面意思,缺乏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词汇的练习,不利于他们词汇量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续编故事引导可以更具体:在续编故事环节,对于一些年龄较小或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幼儿来说,教师的引导问题可能还不够具体。有些幼儿在回答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或者只是简单地重复故事中的情节,教师可以通过更具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展开想象。

  改进措施

  关注个体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留意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发现理解困难的幼儿。可以通过个别提问、小组帮扶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强化词汇教学:在讲解新词汇时,可以增加一些词汇拓展和运用的环节。例如,让幼儿用新词汇造句,或者在故事讲述结束后,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强化幼儿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如 “词汇接龙”“找朋友(将词汇与相应的动作或图片匹配)” 等。

  优化续编引导:在续编故事环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具体的引导问题。例如,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导幼儿,如 “小鱼回到池塘后,它会对帮助过它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呢?”“池塘里又有了水,会有新的小动物来吗?它们和小鱼会成为朋友吗?”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打开思路,更好地发挥想象力。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准确认读和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如 “鸟窝”“小鱼”“荷叶”“搬家” 等。

  能够完整、流利地复述故事内容,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和语调。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讲述、讨论、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故事中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于助人。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关键情节和主要角色的对话。

  引导幼儿用清晰、流畅的语言复述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内涵,并能将这种情感迁移到生活中。

  鼓励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故事发展思路或结局。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PPT、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互动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提问、讨论、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幼儿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故事书、PPT、故事中相关角色的手偶。

  制作与故事相关的字词卡片,如 “鸟窝”“小鱼”“搬家” 等。

  准备一些小奖品,如贴纸、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5 分钟)

  教师拿出一个精美的鸟窝模型(或鸟窝的图片),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鸟窝里一般会住着谁呢?” 引导幼儿回答。然后教师再拿出一条小鱼的玩具(或图片),问:“那小鱼应该住在哪里呢?如果小鱼住在鸟窝里,会是怎么回事呢?” 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故事。

  故事呈现(10 分钟)

  教师使用故事书或 PPT 开始讲述《住在鸟窝里的小鱼》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的语速适中,声音富有情感,并且结合图片或 PPT 的画面,生动地展现故事内容。例如,讲到小鱼在干涸的池塘里挣扎时,教师可以用焦急的语气;讲到小鸟帮助小鱼时,用欢快、热心的语气。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地展示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字词卡片,如当讲到 “鸟窝” 这个词时,就拿出 “鸟窝” 的卡片,让幼儿认读,加深对字词的印象。

  理解与讨论(10 分钟)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如:“小鱼为什么会遇到危险?小鸟和它的朋友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帮助小鱼?你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复述故事(10 分钟)

  教师再次展示故事的 PPT 或图片,引导幼儿尝试复述故事。可以从简单的提示开始,如 “故事里最先出现的是谁?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然后逐渐减少提示,让幼儿独立复述。

  对于能够完整、流利复述故事的幼儿,给予小奖品作为奖励,激励其他幼儿积极参与。同时,在幼儿复述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用词错误,引导幼儿用生动的语言表达。

  情感升华与拓展(5 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让幼儿明白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也要乐于助人。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果还有其他小动物遇到困难,比如小蜗牛爬不上树,小鸟和小鱼会怎么帮助它呢?”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进一步理解相互帮助的含义。

  游戏巩固(10 分钟)

  游戏名称:“故事拼图”。教师将故事的 PPT 或图片打印出来,剪成若干块,打乱顺序分给幼儿。幼儿需要根据故事内容将图片拼完整,边拼边讲述图片中的情节。

  游戏名称:“手偶剧场”。教师拿出故事中相关角色的手偶,邀请幼儿用手偶表演故事。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故事进行一些小改动,如增加一些对话或动作,进一步体验故事的乐趣和内涵。

  总结与延伸(5 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故事中相互帮助的主题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优秀表现。

  在图书角投放《住在鸟窝里的小鱼》的故事书和其他相关的'绘本,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再次阅读和分享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住在鸟窝里的小鱼》语言教学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情感素养。以下是对此次活动的反思。

  教学亮点

  导入环节吸睛:通过展示鸟窝模型和小鱼玩具,以对比鲜明的方式提出问题,成功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整个教学活动开了个好头。

  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直观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利用故事书、PPT、字词卡片、手偶等多种教具,使故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幼儿理解。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互动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和情感培养并重: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注重纠正幼儿的发音和用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同时,通过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和道理,如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中,使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游戏巩固效果好:设计的 “故事拼图” 和 “手偶剧场”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进一步熟悉了故事内容,还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创造,对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游戏的形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教学不足

  部分幼儿参与度仍有待提高:尽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互动方式,但仍有个别幼儿参与度不高,在讨论、复述故事和游戏环节表现不够积极。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幼儿性格内向或者对故事内容理解有困难,而教师在活动中没有及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情感教育深度可加强:在情感升华环节,虽然引导幼儿理解了相互帮助的道理,但对于幼儿在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这种品德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幼儿可能只是表面上知道要乐于助人,但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情况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行动。

  游戏环节时间把控稍欠精准:在游戏环节,由于幼儿对游戏的热情很高,导致 “手偶剧场” 游戏时间过长,使得最后的总结和延伸环节有些仓促,未能充分展开。

  改进措施

  关注个体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那些参与度不高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前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困惑;在活动中,通过个别提问、鼓励等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同时,对于理解困难的幼儿,可以在课后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辅导。

  深化情感教育实践引导:在情感教育环节,可以增加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讨论,让幼儿分析在这些情况下应该如何帮助他人。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在班级中开展 “互助小天使” 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幼儿将相互帮助的品德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优化时间管理:在活动前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要更加合理,并在游戏过程中严格把控时间。如果某个游戏环节幼儿参与热情高涨,可以适当调整时间,但也要保证其他重要环节的顺利开展,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相关文章:

大班语言亲爱的小鱼教案08-14

大班语言教案夏季,冬天住在哪里?03-22

大班语言亲爱的小鱼教案6篇03-18

大班音乐教案小鱼的梦07-17

《小鱼游》小班语言教案07-30

《小鱼游》小班语言教案07-30

《小鱼游》小班语言教案07-30

《小鱼游》小班语言教案07-30

《小鱼游》小班语言教案07-30

《小鱼游》小班语言教案07-30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1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鱼莫卡由快乐—悲伤—幸福的情感变化过程。(重点)

  2、能大胆想象猜测,并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小鸟会想什么方法让小鱼莫卡快乐起来等情节。(难点)

  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感受人与人之间关爱、互助的快乐与温暖。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小鱼莫卡三种不同情绪(快乐、悲伤、幸福)的图片、故事课件ppt。

  2、生活中关爱他人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图片,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小客人,看看它是谁?

  二、采用关键中断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大胆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1、出示PPT

  提问:

  (1)莫卡是一条什么样的小鱼?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什么事让莫卡这么开心、幸福?(讲述故事第一段)

  小结:和家人在一起是一件开心、幸福的事。

  2、出示PPT

  提问:看看莫卡怎么了?什么事让莫卡这么伤心?

  3、出示PPT讲述故事(一天……他不吃、不喝、也不动)

  提问:

  (1)莫卡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什么事让莫卡这么伤心、难过?

  (2)它不吃也不喝这样下去行不行啊?那它该怎么办呢?

  小结:对,我们希望莫卡能勇敢、坚强起来,只有好好地生活,这样失去的亲人才能安慰。

  4、出示PPT讲述故事(从小鸟看见了莫卡……幸福的小鱼)

  提问:

  (1)小鸟看到悲伤的莫卡是怎么做的?

  (2)小鸟会想什么办法让莫卡变成一条快乐的小鱼呢?(集体讨论)

  5、出示PPT讲述故事(小鸟把河边的一棵树当作舞台……我怎么住啊?)”

  提问:

  (1)小鸟想了什么方法让莫卡开心?

  (2)小鱼儿莫卡能生活在鸟窝里吗?

  (3)可是小鸟想实现它的愿望,该怎么办呀?(幼儿讨论)

  6、出示PPT讲述故事(小鸟神秘的笑了笑……温暖着它)

  提问:

  (1)莫卡真的住进鸟窝里了吗?

  (2)住在水中的鸟窝里,莫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有了朋友的帮助和关心小鱼就会觉得幸福。

  7、出示PPT

  提问:

  (1)这时候小鱼是什么表情?谁带给它的幸福、温暖?

  (2)为什么小鸟离开了,莫卡心里仍感觉很幸福?

  小结:因为莫卡始终感觉朋友在身边陪伴着它。

  (3)小鸟这么关心帮助莫卡,如果你是莫卡,你会对小鸟说些什么?

  小结: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那些帮助我们的人。

  三、借助课件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感受莫卡得到帮助后的温暖与幸福。

  这就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四、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引发幼儿情感共鸣。

  播放关爱他人的图片(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图片),感受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因为帮助他人而让人感到温暖的事情。

  小结:孩子们,正是因为身边有这么多有爱心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才会让我们感到温暖,才能让我们生活在这样感动、温馨的大家庭里。

  附故事:《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清亮的小河是小鱼莫卡的家,每天莫卡会在妈妈的带领下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耍。有时做游戏,有时讲故事。莫卡感到幸福极了!它想:“如果每天、永远能够和妈妈、哥哥姐姐们在一起,那该有多好啊!”

  一天,小鱼儿们正和妈妈一起玩跳跃呢。突然一张大网撒了下来,网住了莫卡的妈妈和哥哥、姐姐们,只有莫卡从网里逃了出来,可是它却永远的失去了亲人。莫卡悲伤极了,他不吃、不喝、也不动。

  小鸟看见了莫卡,关心地问:“小鱼儿,你怎么了?你不舒服吗?”莫卡不想回答,还是一动不动的。“难道小鱼儿……”小鸟赶忙飞了过去,用尖尖的.嘴啄了他一下,莫卡痛的叫了起来:“哎呀,你也想欺负我吗?”

  小鸟笑着说:“小鱼儿朋友,你没事就好,我是很担心你啊!”

  莫卡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小鸟决定留下来陪伴悲伤的莫卡。

  小鸟想:“我要让莫卡快乐起来,做一条快乐、幸福的小鱼。”

  小鸟把河边的一棵树当作舞台,每天唱歌给莫卡听,跳舞给莫卡看。一天,小鸟对莫卡说:“小鱼儿我要建一座房子,让你也能住进温暖的鸟窝里。”莫卡笑了:“我住在水里,鸟窝建在树上,我怎么住啊?”小鸟神秘地笑笑,没有回答。不久啊,一只精巧的鸟窝挂在了大树上。小鸟问:“莫卡,你看到水里的鸟窝了吗?”嗬!亮晶晶的河面里真的也有一只精巧的鸟窝,和大树上的那只一模一样呢。

  风轻轻地吹,太阳暖暖的照。河水一荡一荡,水里的“鸟窝”也一荡一荡的,小鱼儿莫卡好像睡在了温暖的摇篮里,好舒服啊!

  秋风起了,小鸟只得离开莫卡到南方过冬去了。尽管冬天的小河越来越冷,可小鱼儿莫卡却总是觉得暖洋洋的,因为在它有身边总有一只“鸟窝”温暖着它。

  【活动反思】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追求教研的有效性,不是指某一次教研活动,而是体现在每一次的日常教研活动中。

  一、日常教研问题来源于教师的实践

  研究问题是教研的出发点,也是教研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和灵魂,真正有效的教研一定是针对问题来的。我们将来自第一线的问题,是教师真正存有疑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研活动中进行研讨,运用集体的智慧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师改进教学有帮助,教师易于接受,有参与的积极性。二是由于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有较为直观的感受,教研能够开展更深入的探讨。让每一次教研活动教师都有所收获和提升,以此达到教研的目的。

  二、在日常教研中让教师有备而来

  我们在每次教研活动开展的前一周会向教师公布教研预案,请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对预案中的“问题”进行预先思考,使教师有准备的参加教研活动。因为有了前期的实践与反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能积极的与同伴互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能对同伴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相关的经验。渐渐教师养成“先思考在研讨”的习惯,发言能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发言水平不断提高,促使教研活动更有成效。

  三、教研形式与教研内容匹配

  多样化的教研形式有助于推动日常教研的有效性,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在探讨多样化的教研形式的同时,根据教研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研形式,从而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例如:我们采取的“中心发言,群体互动”的教研形式,中心发言即保教主任围绕主题进行预先准备,包括收集资料、梳理经验、准备主题发言等。群体互动即参加教研的教师围绕主题进行预先思考,在教研活动中于中心发言的保教主任互动,从而达成共识。

  我们在四月中旬开展的健康领域活动的研讨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中心发言人首先针对《指南》中健康领域的目标与教师一起进行回顾,然后以一名教师在教学中的目标进行研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目标中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使全体教师明确了目标定位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教学环节的实施与开展,各年龄段幼儿在健康领域的目标应如何定位。在活动目标上达成共识之后,将教师在开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的困惑与教师逐一展开讨论,“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如何创新”是全体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帮助教师梳理已有经验,进一步提升教师对游戏本质和幼儿游戏特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多的想法与创新。

  每一次的教研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教研活动的成效,我们也从中体会到,教研只有贴近教师的实践,致力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称为教师自己的研究。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2

  活动背景: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是20xx年江苏省早期教育杂志上的一个故事,讲述的内容是:小鱼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天它的妈妈和兄弟姐妹们都被鱼网捉走了,莫卡很伤心,不吃不喝,一只小鸟发现了它,为了使它快乐起来,给它唱歌,做窝,冬天来到了,虽然小鸟去南方过冬了,但莫卡住在温暖的鸟窝里感到非常的幸福。

  整个故事充满了温馨的情感色彩,情节脉落清晰明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在动物认知方面的一些前期经验,并且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积累更多关于动物的信息,因此可以尝试着把这个教学活动安排在大班上学动物王国的主题中来开展。

  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也尝试改变了以往故事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模式,从头至尾教师都没有讲述故事,而是借助音乐引发幼儿猜想、提供图片帮助幼儿架构故事框架,表达自己的感受,最终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浓厚情意,凸显语言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表达的要求,也展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目标:

  1、借助音乐了解故事中紧张、悲伤、快乐、温馨的情节脉落,并能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 。

  2、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

  2、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关键性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小客人,(多媒体画面出示动态的小鱼),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卡,你们猜猜莫卡可能会住在哪呢?”

  幼儿: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莫卡可能会住在大海里/莫卡可能会住在鱼缸里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幼儿对于水生动物的经验,在这里教师主要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不要做过多的评价。

  小结:刚才小朋友说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可能会住在大海里,也可能会住在鱼缸里,可是莫卡是住在鸟窝里的,为什么会住在鸟窝里呢?”

  二、幼儿借助音乐猜想故事情节。

  关键性提问:

  1、(播放黑色画面及第一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一段。教师:“你们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莫卡被水草缠住出不来了/莫卡被大鱼吃掉了/莫卡被人钓走了/有人在河里放了污水,莫卡透不过气来

  2、(播放灰色画面及第二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二段。教师:“这时候,你们觉得怎么了?”

  幼儿:莫卡死了/莫卡的妈妈不见了/莫卡不开心了/莫卡走丢了

  3、(播放红色画面及第三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三段。教师:“接下来又怎么样了?”

  幼儿:莫卡找到妈妈了/莫卡没有死,逃出来了/莫卡没有危险了,高兴地唱歌呢4、(播放粉色画面及第四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四段。教师:“现在小莫卡会感觉怎么样呢?

  幼儿:莫卡感到很幸福/莫卡感到很开心/莫卡很舒服/莫卡觉得很温暖

  分析:在分析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这个故事情节非常鲜明,完全可以借助音乐来引发幼儿猜想,并且这个猜想与故事情节即吻合又不约束幼儿思维,还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表达。这里的提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教师要把握的关键是让孩子在音乐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去表达自己仿佛看到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借助自己情绪和体态语帮助幼儿捕捉线索更好地进行表达。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3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特点和关系。

  认识一些故事中出现的新词汇,如 “鸟窝”“荷叶”“发愁” 等。

  技能目标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续编故事。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清晰、连贯地讲述故事内容。

  情感目标

  通过故事,培养幼儿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中生物之间奇妙关系的探索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掌握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对话。

  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合理地续编故事,并且语言表达丰富、生动。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故事中的情境,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故事。

  提问引导法: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讨论法:组织幼儿讨论故事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促进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

  四、教学准备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故事图片、PPT。

  相关角色的头饰(小鱼、小鸟、蜻蜓、青蛙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3 分钟)

  教师展示一幅美丽的森林画面(PPT),画面中有大树、鸟窝、池塘等元素。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画,能发现什么呢?你们觉得鸟窝里应该住着谁?池塘里又住着谁呢?”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回答问题,引出故事主题。

  故事讲述(10 分钟)

  教师开始讲述《住在鸟窝里的小鱼》的故事,边讲述边展示故事图片或 PPT。在讲述过程中,适当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突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例如,讲到小鱼发愁的时候,表现出忧愁的神情;讲到小鸟热心的时候,展现出欢快积极的态度。

  在关键情节处,如小鱼被困在快要干涸的池塘,向小鸟求助时,教师进行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鸟会帮助小鱼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然后继续讲述故事。

  理解故事(7 分钟)

  故事讲完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提问幼儿:“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小鱼为什么会住在鸟窝里?小鸟和它的朋友们是怎么帮助小鱼的?” 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教师再次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幼儿描述图片内容,强化对故事的记忆。同时,和幼儿一起学习故事中的新词汇,如 “发愁”“办法” 等,通过简单的解释和举例,让幼儿理解词汇的含义。

  角色扮演(10 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套角色头饰(小鱼、小鸟、蜻蜓、青蛙等)。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鼓励他们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和动作。

  在幼儿表演过程中,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特点。表演结束后,每组幼儿可以互相交换头饰,再次表演,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角色。

  续编故事(10 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续编故事:“小鱼在鸟窝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池塘里又有水了,小鱼会回到池塘吗?回到池塘后的小鱼和它的朋友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给幼儿一些时间思考,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分享自己续编的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将幼儿的想法记录下来,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幼儿用丰富、生动的语言表达。

  总结与延伸(5 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故事中乐于助人的主题,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和精彩的想象力。

  在语言区投放与故事相关的材料,如绘画工具、纸、头饰等,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继续讲述、表演或续编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住在鸟窝里的小鱼》语言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沉浸在故事中,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情感认知。以下是对这堂活动课的反思。

  成功之处

  情境导入有效:通过展示森林画面进行情境导入,成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幼儿们积极参与讨论,对鸟窝和池塘的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故事讲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故事讲述生动:在讲述故事时,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将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幼儿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关键情节处的提问,也有效地引导了幼儿的思维,让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到故事中,理解故事发展的逻辑。

  角色扮演受欢迎:角色扮演环节深受幼儿喜爱,他们积极投入到角色中,模仿故事中的对话和动作。这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了角色的情感和特点。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多,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

  续编故事激发想象力:续编故事环节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幼儿们提出了各种各样有趣的想法,展现出了丰富的创造力。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让幼儿更有信心分享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促进了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不足之处

  对个体差异关注不足: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能够快速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参与讨论、表演和续编,而有些幼儿则表现得较为被动。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对理解较慢的幼儿缺乏足够的引导和关注。

  词汇教学深度不够:虽然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对新词汇进行了简单讲解,但对于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没有进一步深入。幼儿可能只是在当时理解了词汇的表面意思,缺乏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词汇的练习,不利于他们词汇量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续编故事引导可以更具体:在续编故事环节,对于一些年龄较小或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幼儿来说,教师的引导问题可能还不够具体。有些幼儿在回答问题时思路不够清晰,或者只是简单地重复故事中的情节,教师可以通过更具体的提示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展开想象。

  改进措施

  关注个体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留意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发现理解困难的幼儿。可以通过个别提问、小组帮扶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强化词汇教学:在讲解新词汇时,可以增加一些词汇拓展和运用的环节。例如,让幼儿用新词汇造句,或者在故事讲述结束后,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强化幼儿对词汇的记忆和理解,如 “词汇接龙”“找朋友(将词汇与相应的动作或图片匹配)” 等。

  优化续编引导:在续编故事环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具体的引导问题。例如,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导幼儿,如 “小鱼回到池塘后,它会对帮助过它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呢?”“池塘里又有了水,会有新的小动物来吗?它们和小鱼会成为朋友吗?” 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打开思路,更好地发挥想象力。

  大班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幼儿能准确认读和理解故事中的字词,如 “鸟窝”“小鱼”“荷叶”“搬家” 等。

  能够完整、流利地复述故事内容,模仿故事中角色的语气和语调。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故事讲述、讨论、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故事中的场景和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故事中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于助人。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关键情节和主要角色的对话。

  引导幼儿用清晰、流畅的语言复述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感内涵,并能将这种情感迁移到生活中。

  鼓励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新的故事发展思路或结局。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PPT、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互动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提问、讨论、游戏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幼儿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故事书、PPT、故事中相关角色的手偶。

  制作与故事相关的字词卡片,如 “鸟窝”“小鱼”“搬家” 等。

  准备一些小奖品,如贴纸、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5 分钟)

  教师拿出一个精美的鸟窝模型(或鸟窝的图片),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鸟窝里一般会住着谁呢?” 引导幼儿回答。然后教师再拿出一条小鱼的玩具(或图片),问:“那小鱼应该住在哪里呢?如果小鱼住在鸟窝里,会是怎么回事呢?” 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故事。

  故事呈现(10 分钟)

  教师使用故事书或 PPT 开始讲述《住在鸟窝里的小鱼》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教师的语速适中,声音富有情感,并且结合图片或 PPT 的画面,生动地展现故事内容。例如,讲到小鱼在干涸的池塘里挣扎时,教师可以用焦急的语气;讲到小鸟帮助小鱼时,用欢快、热心的语气。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地展示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字词卡片,如当讲到 “鸟窝” 这个词时,就拿出 “鸟窝” 的卡片,让幼儿认读,加深对字词的印象。

  理解与讨论(10 分钟)

  故事讲完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如:“小鱼为什么会遇到危险?小鸟和它的朋友们想出了什么办法来帮助小鱼?你觉得这个办法怎么样?”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复述故事(10 分钟)

  教师再次展示故事的 PPT 或图片,引导幼儿尝试复述故事。可以从简单的提示开始,如 “故事里最先出现的是谁?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然后逐渐减少提示,让幼儿独立复述。

  对于能够完整、流利复述故事的幼儿,给予小奖品作为奖励,激励其他幼儿积极参与。同时,在幼儿复述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用词错误,引导幼儿用生动的语言表达。

  情感升华与拓展(5 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让幼儿明白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鼓励幼儿在生活中也要乐于助人。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果还有其他小动物遇到困难,比如小蜗牛爬不上树,小鸟和小鱼会怎么帮助它呢?”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进一步理解相互帮助的含义。

  游戏巩固(10 分钟)

  游戏名称:“故事拼图”。教师将故事的 PPT 或图片打印出来,剪成若干块,打乱顺序分给幼儿。幼儿需要根据故事内容将图片拼完整,边拼边讲述图片中的情节。

  游戏名称:“手偶剧场”。教师拿出故事中相关角色的手偶,邀请幼儿用手偶表演故事。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故事进行一些小改动,如增加一些对话或动作,进一步体验故事的乐趣和内涵。

  总结与延伸(5 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故事中相互帮助的主题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优秀表现。

  在图书角投放《住在鸟窝里的小鱼》的故事书和其他相关的'绘本,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再次阅读和分享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住在鸟窝里的小鱼》语言教学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情感素养。以下是对此次活动的反思。

  教学亮点

  导入环节吸睛:通过展示鸟窝模型和小鱼玩具,以对比鲜明的方式提出问题,成功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整个教学活动开了个好头。

  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直观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利用故事书、PPT、字词卡片、手偶等多种教具,使故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幼儿理解。通过提问、讨论、游戏等互动环节,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语言和情感培养并重: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注重纠正幼儿的发音和用词,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同时,通过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和道理,如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中,使幼儿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了良好的品德教育。

  游戏巩固效果好:设计的 “故事拼图” 和 “手偶剧场” 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在游戏中幼儿不仅进一步熟悉了故事内容,还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创造,对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游戏的形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教学不足

  部分幼儿参与度仍有待提高:尽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互动方式,但仍有个别幼儿参与度不高,在讨论、复述故事和游戏环节表现不够积极。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幼儿性格内向或者对故事内容理解有困难,而教师在活动中没有及时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

  情感教育深度可加强:在情感升华环节,虽然引导幼儿理解了相互帮助的道理,但对于幼儿在生活中如何具体实践这种品德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幼儿可能只是表面上知道要乐于助人,但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情况时,可能不知道如何行动。

  游戏环节时间把控稍欠精准:在游戏环节,由于幼儿对游戏的热情很高,导致 “手偶剧场” 游戏时间过长,使得最后的总结和延伸环节有些仓促,未能充分展开。

  改进措施

  关注个体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那些参与度不高的幼儿。可以在活动前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困惑;在活动中,通过个别提问、鼓励等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同时,对于理解困难的幼儿,可以在课后为他们提供额外的辅导。

  深化情感教育实践引导:在情感教育环节,可以增加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讨论,让幼儿分析在这些情况下应该如何帮助他人。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在班级中开展 “互助小天使” 活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幼儿将相互帮助的品德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优化时间管理:在活动前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要更加合理,并在游戏过程中严格把控时间。如果某个游戏环节幼儿参与热情高涨,可以适当调整时间,但也要保证其他重要环节的顺利开展,确保整个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