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宝宝教案

时间:2021-01-19 18:19:00 教案 我要投稿

瓶宝宝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瓶宝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瓶宝宝教案

瓶宝宝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数一数,摆一摆瓶宝宝,促进其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3、启发幼儿学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体验。

  活动准备:

  1. 各式瓶子人均四~五个;

  2. .塑料地毯拼摆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3. 制作小乐器所需的材料如绿豆、赤豆、黄豆及小勺若干;

  4. 录音机,磁带。(操作时背景音乐为《波尔卡进行曲》;律动为《大家一起来做操》)。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启发幼儿对操作内容和要求产生兴趣。

  (1)师:你们知道这里边藏了什么吗?请你来猜猜看!(三塑料筐的小瓶用布遮掩着)

  (2)师:(掀开遮布)哇,是什么呀?瞧,这些瓶宝宝多调皮啊,它们把帽子扔得乱七八糟,天气冷了,不戴帽子会怎样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帽子戴上吧!

  a.分三组进行操作(用小手旋瓶盖),比比哪组又快又准确。

  b.引导同伴间互相检验戴得正确与否,还可进行组与组间的相互合作。

  c.集中小结:小朋友多能干呀,我们的瓶宝宝都找到了合适的帽子,瓶宝宝可高兴啦,它们想邀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玩玩,你们愿意吗?好,待会儿别忘了告诉大家,你和瓶宝宝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

  二、引导孩子和瓶宝宝一起玩,并尝试用短语表述操作体验。

  1、分三组进行操作,鼓励孩子(如滚,搭,排等)想出不同的玩法;

  2、引导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与所提供的材料和环境创设相互作用。教师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予以相应指导。

  3.集中幼儿,师:“谁来说说,你和瓶宝宝是怎么玩的”。

  三、老师示范用瓶宝宝玩,鼓励孩子每人动手制作两个“小乐器”,在韵律活动中结束活动。

  四、延伸活动:带上瓶宝宝一起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

  建议与思考: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不同,“瓶宝宝”的游戏还可设计以下活动,如:

  1、瓶宝宝编上号,可以认识阿拉伯数字,进行倒数,顺数和相邻数等知识的掌握。

  2、根据瓶子的大小、形状进行分类。

  3. 高矮排序:瓶宝宝要去做早操了,矮的在前面,高在后面,请你来排排队。

  4.点数,知道总数。瓶宝宝排好了队,让我们数数共有多少人呢?等等。

瓶宝宝教案2

  活动目标:

  1、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声音的不同。

  2、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知道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

  一、猜想与验证:瓶宝宝吃了什么。

  1、出示3个分别装有米、白芸豆、棉花的瓶子,摇晃,请幼儿比较瓶子发出的声音的不同。逐一猜测每个瓶子内装有什么物品。

  师:1.小朋友们,你们听,这些瓶宝宝肚子里有什么?

  2、出示米、白芸豆、棉花三种物品,请幼儿与发出不同声响的瓶子进行对比。

  3、打开瓶盖,验证幼儿的猜测。

  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打开瓶子,看看我们的小朋友有没有猜对.

  二、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

  1、请幼儿自选瓶子,拧开盖子,自选一种实物和工具喂瓶宝宝吃东西。

  师:(1)小朋友们,下面,请我们的小朋友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我们来让我们的瓶子来唱歌。

  2、喂好后要拧紧盖子。(教师检查)

  师:小朋友要把盖子拧紧哦,老师来检查哦。

  三、游戏“会唱歌的瓶宝宝”

  播放节奏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随音乐节奏的变化,摇动瓶宝宝,为其配乐。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摇晃自己的瓶宝宝,让我们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以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普通的瓶子比喻成瓶宝宝,让幼儿更愿意亲近这些瓶宝宝,和这些瓶宝宝做朋友。

  活动中我采用了“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结果。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比较瓶宝宝中放入米、白芸豆、棉花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了瓶宝宝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摇晃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不足点:

  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除了米、白芸豆、棉花这三种能发出声音的材料外,还可以多加入一些幼儿生活中经常看见的材料、区别比较明显的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空间去进行操作、探索。

  在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规律。以致于在拧盖子时,出现了许多幼儿不会拧的现象。拧盖子这一环节可以在活动之间让幼儿先练一练。这样就能减少许多时间。

  在幼儿探索后介绍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下简单的版面记录,这样就能让幼儿更明显地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小百科:唱歌意思是以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以享受。也指吟唱歌曲。也指歌唱艺术。

瓶宝宝教案3

  一、设计思路

  探索性活动是幼儿自发的、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开发性活动,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比较局限,而教师此时就是他们的引导者、聆听者、推动者。在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即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我班幼儿在操作区探索“喂食”这一内容时,对放入瓶中的各种大小不同的豆与瓶壁碰撞时发出的不同声音这一现象很感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不同的东西在同一容器内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东西由于数量不同在同一容器内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一现象,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事物现象与规律的愿望,为此,我们设计了“会唱歌的瓶宝宝”这一活动,以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

  二、学习 :会唱歌的瓶宝宝

  目标:

  1.感知物体之间碰撞会发出声音,尝试着听辨几种不同的声音

  2.了解几种常见食物的外形特征及人们食用它的益处

  3.培养幼儿对事物探索的兴趣

  材料:

  1.瓶子每人一个(内装米、黄豆、红枣)

  2.透明瓶一个 糖若干 沙子、小石头、小木块

  3.音乐伴奏带 录音机

  过程:激发兴趣——操作体验——延伸活动

  (一) 激发兴趣

  1、 教师放音乐,合着音乐摇瓶子。问:瓶宝宝在干什么?

  2、 你们想不想也让你的瓶宝宝唱歌(幼儿听音乐随意选择一瓶摇动,听声音)

  3、 你们的瓶宝宝怎么会有声音的?

  4、 教师摇几个瓶,问:怎么声音是不一样的?(幼儿讲述)

  (二)操作体验

  1、 猜猜瓶宝宝里有什么?

  2、 打开瓶盖看看里面是什么?(幼儿说一食物名,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此物的外形特征及人们食用它的益处)

  3、 幼儿交换瓶摇动,听辨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幼儿模仿)

  4、 还有什么东西装在瓶中它也会发出声音的?是什么声音?

  5、 教师出示包装好的糖果瓶,教师摇动,问:你们猜猜里面是什么?(请一幼儿用摸、闻的方法猜)

  6、 教师拿去包装纸,验证幼儿猜的结果。你们想吃糖吗?(多吃糖好吗)

  (教师分糖给幼儿吃)

  (三)延伸活动

  1、 教师摇空瓶,哎,我使劲在摇瓶,怎么没有声音的?

  2、 教师介绍将空瓶和许多物品放在区角中,你们自己去试试、摇摇、听听感觉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再想一想一样的物品在瓶中放得多、少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瓶宝宝教案4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

  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敢于表达等积极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矿泉水瓶、黄豆、绿豆、米,能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

  (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小塑料碗、黄豆、绿豆、米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①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跟着纪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吧。"

  ②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黄豆、绿豆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①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黄豆、绿豆,只选一种)

  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塑料碗里,防止操作材料落在地板上。

  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

  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后,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教师请两名幼儿摇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听听:他俩的瓶子发出声音一样吗?

  (3)让幼儿猜猜两个瓶子里装的各是什么。

  (4)教师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的东西分别倒进两个透明瓶子中,让幼儿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

  (五)结束:

  在音乐声中,让幼儿一拍摇动一下瓶娃娃为音乐伴奏。

  活动反思:

  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其认知规律,活动目标简洁明了,活动准备充分,活动过程清晰,充分体现了选材的生活性;材料的形象性;方法的游戏性;内容的整合性;过程的自主性。整个活动环环紧扣,层次清晰,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瓶宝宝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和瓶宝宝玩出不同的花样。

  3、引导幼儿根据圆点的数量在瓶内装相应的珠子。

  4、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

  活动准备:

  1、透明的塑料瓶宝宝人手一个;瓶盖分成红、黄、绿三种颜色,瓶盖上有1——5的不等数量的圆点;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圆形即时贴(每种各5个)在地板上贴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3、蓝色珠子若干,小篮子若干;

  4、录音机、磁带(内有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启发幼儿对瓶宝宝产生兴趣。

  ⑴、(幼儿坐在各自的圆点上,教师拿出用布遮住的篮子,篮内有无瓶盖的瓶宝宝15个)T:葛老师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小朋友,看看是什么呀?(拿出一个瓶宝宝)T:呀! 原来是瓶宝宝呀!T:来,都过来拿一个你最喜欢的瓶宝宝。拿好后,赶快坐到你的小圆点上来。

  ⑵、T:一阵微风吹来,把瓶宝宝的帽子吹跑了。我们一起帮瓶宝宝把帽子找回来,好吗?T:瓶宝宝要找什么样的帽子呢?太大了或太小了,行不行?T: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试一试,帮瓶宝宝找一个合适的帽子戴上吧。(幼儿起身找盖子,教师上前指导)

  二、引导幼儿给瓶宝宝分组。T:找到帽子赶快坐到小圆点上来。T:和你旁边的小伙伴比一比,这些瓶宝宝的帽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到幼儿跟前和幼儿一起讨论:颜色、大小、点子多少)T:好,我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T:×××和×××,你们瓶宝宝的帽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让两至三组幼儿到前面来说)T:原来瓶宝宝帽子上的颜色不一样,帽子的大小不一样,帽子上点子的多少也不一样。T:看看你瓶宝宝的帽子是什么颜色?我们再站起来,看一看你地上的小圆点是什么颜色,找一个和你瓶宝宝帽子颜色一样的小圆点坐下来。快!(如:红色的瓶盖找红色的小圆点)

  三、引导幼儿和瓶宝宝一起玩。T:我们小朋友帮瓶宝宝找到了合适的帽子,瓶宝宝可高兴了!他们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想一想,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讨论,教师积极响应)T:好,我们开始玩吧!(放音乐。幼儿自由玩瓶宝宝,教师指导:引出多种玩法,如旋转、倒立等)T:玩好了赶快带着你的瓶宝宝回到圆点上来。T: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呢,谁愿意到前面来玩给大家看一看?T:×××,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到前面来玩给大家看一看。T:还有谁的瓶宝宝有不同的本领的?T:原来我们的瓶宝宝有这么多的本领,真了不起!

  四、引导幼儿根据圆点的数量在瓶内装相应的珠子。

  ⑴、T:我们班要举办一个舞会,想邀请小朋友和你们的瓶宝宝一起参加,你们想去吗?T:但是瓶宝宝们还想带一个舞伴去,它们的舞伴会是谁呢?(教师拿出珠子)T:是谁呀?原来是珠子。那我们就把珠子装进瓶宝宝吧。T:可是装几个珠子呢?瓶宝宝的帽子上有几个点就装几个珠子,好不好?先来数一数葛老师瓶宝宝的帽子上有几个点。(引导幼儿集体点数:4个)T:有几个点?应该装几个珠子?T:葛老师来装了,你们一起来帮我数吧。(装珠子)T:装好了,把瓶宝宝的帽子再戴上去。

  ⑵、T:你们的瓶宝宝想带舞伴吗?T:数一数它的帽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就在它里面装几个珠子。(教师把装有珠子的篮子放在地上,幼儿操作,教师视察)T:装好珠子的小朋友坐在你的圆点上,抱着瓶宝宝休息一下,看谁的瓶宝宝最安静。T:和你的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他装的珠子对吗?(幼儿相互检查)T:葛老师要来检查了。T:(教师检查)×××,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瓶宝宝帽子上有几个圆点?它装了几个珠子?(请两名幼儿)T:×××小朋友装得对不对?T:你们都装对了吗?哦!你们都装对了!

  五、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T:瓶宝宝们找到了舞伴,我们要排队去参加舞会了。怎么排呢?红帽子的瓶宝宝站在红线上,黄帽子的瓶宝宝站在黄线上,绿帽子的瓶宝宝站在绿线上。(T:先不要站起来,等葛老师说完了再排队)T:我们看看,每一队前面都有一面小旗。小圆点最少的瓶宝宝排在最前面,依次向后排,小圆点最多的瓶宝宝排在最后面。听清楚了吗?我们一起来帮瓶宝宝排队吧。(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T: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帮瓶宝宝们排好了队。准备好了吗?舞会开始了!(放音乐,跳律动操)T:(跳了一会儿后)带着你的瓶宝宝和葛老师去外面跳吧!(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小班社会教育目标生成了这一活动。为了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我们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观生动的图片等形式贯穿始终。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感受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运用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共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构这些经验、策略,产生情感共鸣。

瓶宝宝教案6

  设计意图:

  在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操作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探索把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我选择了有一定差别的材料,如玻璃球、黄豆、米和纸片,在操作中还准备了小勺,鼓励幼儿使用小勺放材料,并融进了开瓶盖、盖瓶盖地练习,促进了幼儿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教育过程。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不同声音;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4、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和敢于表达等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碗,豆子、米、面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①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和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吧。"②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豆子和面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豆子、面)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碗里,防止操作材料弄脏地板和桌子,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

  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后,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教师请两名幼儿摇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听听:他俩的瓶子发出声音一样吗?

  (3)让幼儿猜猜两个瓶子里装的各是什么。

  (4)教师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的东西分别倒进两个透明瓶子中,让幼儿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

  (五)结束:

  层次清晰,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瓶宝宝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声音。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给每位幼儿提供经过装饰的瓶宝宝二只(一只内有黄豆或玻璃球、米,一只没有)

  2、玻璃球、黄豆、米、纸片若干盆、勺子各一

  3、录音机、幼儿熟悉的《大雨和小雨》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1、玩一玩,发现两只瓶宝宝的不同之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只可爱的瓶宝宝,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我们给瓶宝宝取个名字,好吗?

  师:你们也有和老师一样的两只瓶娃娃,现在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玩起了瓶宝宝,他们有的仔细地比较着瓶宝宝的外表,有的放在耳边摇摇听听。

  师: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红帽子瓶宝宝会唱歌,绿帽子瓶宝宝不会唱歌。他们自豪地把自己地发现大声地讲了出来。

  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幼儿:红帽子瓶宝宝里面有东西,绿帽子里面没有。

  师:这只绿帽子的瓶宝宝不会唱歌很伤心,怎么办?

  2、做一做,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教师出示材料:有黄豆、米、沙、纸片。)

  师:你可以自己选一种材料,让你的瓶宝宝唱起歌来,我们可以请小勺子来帮忙,放好了记住把瓶宝宝的帽子戴戴好,然后听一听,学一学你的瓶宝宝是怎样唱歌的,还可以给你的好朋友也听一听,猜一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鼓励幼儿使用小勺子把材料放进瓶宝宝的肚子里。

  3、猜一猜,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宝宝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你们的瓶宝宝会唱歌了吗?谁来让你的瓶宝宝唱给大家听一听,他的瓶宝宝是怎样唱歌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我们一起猜一猜,他的瓶宝宝里面到底放了什么东西?还有谁的瓶宝宝里也放了XX,你们一起来摇一摇。

  师:谁的瓶宝宝的歌声和它不一样?请你也来给大家听一听、猜一猜。(分别请放入不同材料的幼儿上来请其他幼儿听听猜猜)

  师:原来,瓶宝宝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摇一摇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4、跟着音乐摇一摇,体验成功的乐趣。

  师:现在让“瓶宝宝”和我们一起来唱支《大雨和小雨》的歌吧。大雨唱歌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小雨呢?我们让瓶宝宝来学一学。(引导幼儿分别根据大雨和小雨的轻响尝试改变摇动瓶宝宝的力度)

  幼儿一起跟着歌曲摇动瓶宝宝边唱歌边跳舞。

  五、延伸活动

  根据幼儿的兴趣,在科学角中继续引导幼儿分别在两个瓶宝宝中放入不同数量黄豆,去玩一玩、听一听,从而发现瓶宝宝中放入不同数量的黄豆,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瓶宝宝教案8

  活动一:科学《找瓶盖》

  活动目标:

  1、学习配对,知道大瓶子对大瓶盖,小瓶子对小瓶盖。

  2、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式大、小瓶子活动过程:

  1、故事《瓶宝宝找瓶盖》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瓶宝宝找不到帽子了,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大瓶子对大瓶盖,小瓶子对小瓶盖。

  2 、操作活动《找瓶盖》,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分清瓶子和瓶盖的大小。

  (2 )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以瓶子的大小、形状来匹配。

  活动二:《会唱歌的瓶子》

  活动目标:

  1、乐意说说家中部分物品发出的声音,知道其表示的意义。

  2、喜欢玩瓶子小乐器,能表现轻响两种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课件(家里的声音)、黄豆若干、各种瓶子若干、音乐录音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与幼儿打招呼——预设问题:你的耳朵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听辨声音:边操作课件边听听讲讲猜猜各种声音:电话声、门铃声、闹钟声、马桶声等。

  三、探索1、出示画面瓶子;这是什么? 瓶子会发出声音吗? 怎么让瓶子发出声音呢?

  2、玩瓶子乐器(1)讨论:怎样装黄豆?

  (2)幼儿自由选择瓶子装豆(3)听听瓶子宝宝的声音(音乐伴奏) —— 引导幼儿与同伴比较声音轻响的不同(4)讨论:为什么有的瓶子声音轻而有的瓶子声音响?

  (5)小结:瓶子里装的豆豆少,声音轻;装的豆豆多,声音响;用力摇瓶子,发出的声音响;轻轻的摇瓶子,发出的声音轻。

  (6)游戏:轻轻和响响3、幼儿演奏(1)倾听乐曲,拍手伴奏,说说音乐听上去有什么不同(2) 瓶瓶演奏

  活动三:艺术《瓶乐会》

  活动目标:通过用瓶子乐器演奏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用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活动准备:《大猫和小猫》音乐、装有豆子的瓶子活动过程:

  1、让瓶子来唱歌:宝宝摇晃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初步感受用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2、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并用瓶子乐器演奏,提醒宝宝用力的大小要与歌词相匹配。

  活动四:艺术《美丽的瓶宝宝》

  活动目标:学习用橡皮泥来装饰瓶宝宝,幼儿巩固练习搓、团等技能。

  活动准备:瓶子、橡皮泥、豆类。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美丽的瓶宝宝,提问:美丽的瓶宝宝是用什么打扮的?

  2、教师讲解示范搓长条和团圆的技能。

  3、幼儿作品展示,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五:《好玩的雪碧瓶》

  活动目标:

  1、以游戏“骑自行车”,复习听信号走和跑的能力。

  2、幼儿自由探索雪碧瓶的玩法,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潜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给小动物找食物”的游戏,练习绕着跑的技能。

  活动准备:空的雪碧瓶20只,音乐磁带,奖章10枚。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1、做“骑自行车”的游戏,复习交通规则的知识,练习听信号走。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骑上自行车到游乐场去玩好吗?(好)马路上车很多,我们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在骑车的时候,可不能撞车呀,记住了吗?那我们就骑上自行车出发吧。

  2、幼儿和教师一起玩“骑自行车”的游戏,复习听信号走和跑的能力。

  二、激发情绪1、随着音乐做瓶子的律动。

  师:游乐场到了。你们听游乐场里传来了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做运动,好吗?

  2、放音乐,幼儿持瓶随跟着老师或自己随意创编各种动作三、引导探索1、幼儿自由探索瓶子的多种玩法。

  师:跳得可真累呀,小朋友们可以坐下休息一会儿。刚才,我们拿着雪碧瓶当自行车、跳舞,好不好玩?那我们再想一下还有其他的玩法吗?一起玩起来吧。

  2、幼儿探索瓶子的多种玩法,活动中提醒幼儿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游戏。

  3、重点练习绕过瓶子,“S”型跑的技能。

  ⑴师:刚才,老师发现了一个很好的玩法,我们一起来试一下。(练习绕瓶原地转圈)。

  ⑵师:请小朋友们想一下,把瓶子排成一排该怎么绕。(幼儿讨论并尝试)。

  4、游戏“给小动物找食物”

  ⑴师: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冬天来了小动物们的粮食都不够了,对面有许多粮食,请小朋友们绕过障碍去帮小动物们取一些粮食好吗?注意障碍很危险,小朋友分成四条路一个跟着一个小心的跑,谁完成任务就会获得一枚奖章。(幼儿游戏)⑵师:小朋友们都拿到粮食了吗?那我们给小动物们送去吧。

瓶宝宝教案9

  设计意图

  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本活动利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瓶,洗净后成为孩子们游戏、实验、操作的资源;挖掘声音这一内容,让孩子们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探索,培养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知道瓶子和别的物体碰撞可以发出声音

  2、 初步探索软硬不同的材料与瓶子发生碰撞,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材质相同但数量不同的材料和瓶子发生碰撞,发出声音的大小也不同。

  3、 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空塑料瓶(盖子可以拧紧)每人一个。

  2、 小盘子每人一个,餐巾纸每人一张。

  3、 黄豆若干。

  4、 教师用塑料瓶1个,装黄豆的盒子1个,餐巾纸。

  5、 孩子们围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1、 找个瓶宝宝做朋友

  (1)出示瓶子:这是什么?今天,瓶宝宝要来和我们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2)每个小朋友取一个瓶宝宝。要求:请小朋友轻轻地走过来拿,不争也不抢,没人拿一个,拿好后轻轻地回到座位上。

  2、尝试让空瓶子发出去声音

  师:请你的瓶宝宝和我打个招呼吧。(可能没有声音,也可能是孩子在帮瓶宝宝说话)。

  引导:要听瓶宝宝的声音。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你的瓶宝宝发出声音呢?扑捉孩子们是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试一试。

  小结:原来找个东西和瓶宝宝碰一碰,就可以让它发出声音。

  3、探索瓶子装上不同材料发出声音

  (1)出示餐巾纸:这是什么?

  师:餐巾纸也想来做游戏,想和瓶宝宝碰一碰。它想请你们帮忙,帮什么忙呢?

  教师示范团纸球的方法。

  幼儿从小椅子下面取出餐巾纸,团纸球,装进瓶子里,摇一摇,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餐巾纸放进瓶宝宝里,摇一摇,碰一碰,声音轻轻的,小小的,几乎听不到。

  (2)出示黄豆:这是什么?

  师:黄豆也要来做游戏

  请幼儿把瓶宝宝里的餐巾纸球倒进准备好的小框里,每人取一颗黄豆放进瓶宝宝里,拧紧盖子,不要让它跑出来。

  摇一摇,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的瓶宝宝的声音变大了吗?

  为什么餐巾纸放进去声音轻轻的、小小的,黄豆放进去声音就很大了呢?

  请幼儿说一说。

  小结:原来黄豆硬硬的,所以声音大;餐巾纸软软的,所以发出的声音轻轻的、小小的,几乎听不到。

  (1)讨论:怎样让声音变得更大。

  请幼儿说一说。

  引导幼儿选择“装许多黄豆”的办法,大家一起尝试。请幼儿往瓶宝宝里装黄豆,要一颗一颗装,不要撒出来,装好后拧紧盖子,赶紧回到座位上去。

  摇一摇,听一听。

  师:声音变大了吗?你觉得声音为什么变大了?

  小结:这个办法真好,许多黄豆在瓶子里跳舞,声音变得更大了、

  教师装满满一瓶黄豆,请幼儿猜一猜:声音便更大了吗?

  摇一摇,听一听。(没有声音)

  师:为什么装满了黄豆,就没有声音了呢?

  小结:装的太满了,没有空隙了,黄豆不能在瓶子里跑步跳舞了,所以就没有声音了。

  4、 游戏:大雨小雨(体验声音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的关系)

  讨论:怎样摇表示大雨,怎样摇表示小雨。

  教师发出口令:下大雨了,雨停了,下小雨了,雨停了。师幼共同游戏。

瓶宝宝教案10

  活动目标:

  ⒈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⒉体验滚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饮料瓶人手一份。

  ⒉彩色棉花球若干。

  ⒊每位幼儿身着粘有雌雄贴的小衣服。

  ⒋请幼儿在饮料瓶上粘上嘴巴、眼睛。

  ⒌场地布置:墙面(贴有小动物)

  活动过程:

  ⒈幼儿手抱瓶宝宝,师生一同进入活动室。

  我们昨天把瓶宝宝打扮得真漂亮,瓶宝宝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瞧,它最喜欢滚了!(瓶宝宝滚)

  (教师示范)你们也来滚吧!幼儿自由滚动瓶宝宝。

  看,瓶宝宝滚到哪里去了(谁的家里去了)?(滚到小动物家去了)教师评价瓶宝宝滚得远。

  有些瓶宝宝没有滚到小动物家。没关系,没关系。来,我们把瓶宝宝抱回来,再来试一试。

  瓶宝宝滚到小动物家玩儿去喽!(3-4次幼儿练习)

  ⒉瓶宝宝累了,它想休息休息!

  我们也来做个瓶宝宝,谁愿意来。(教师请)。表扬鼓励。

  滚到小动物家怎么滚,谁愿意来滚一滚(幼儿滚)。滚起来了,滚起来了,到喽,小动物家到喽。

  来,滚到陈老师身边来。

  还有哪些小动物家没滚,我们一起来滚吧!(滚呀滚呀滚呀滚,滚到小动物家里去;滚呀滚呀滚呀滚,滚到陈老师身边来)。

  (幼儿多次反复来回滚)

  ⒊看你们滚得这么棒,瓶宝宝说它休息好了,也想和我们一起玩。它说,它先滚过去,你们也滚过去抓住它。教师把瓶宝宝滚过去。

  瓶宝宝滚得真远呐!谁愿意滚着过去抓住它。(幼儿示范)

  XX(幼儿姓名)和瓶宝宝玩得真好,我们也来玩吧!我们让瓶宝宝先滚吧!我们再滚过去把它找回来!

  示范:(瓶宝宝滚),谁愿意来试试,滚过去把它找回来!(教师请)

  幼儿反复练习2-3遍。

  ⒋结束:快来看,快来看,小动物们给我们好多礼物哦!我们来滚一滚,看谁得到的礼物最多!

  教师撒彩棉,幼儿滚出活动室。

瓶宝宝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瓶子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按数取物。

  3、能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高矮、材料不同的透明瓶子每人10个,1——10 数字卡片每人一套;黄豆、蚕豆每组一盆;大箩筐10个,贴上1——10数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

  1、上放的是什么?

  2、这些瓶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操作排序

  1、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将瓶子排成一排。

  你有几个瓶子?

  2、二次有规律的排序。

  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把瓶子宝宝排成一排的

  3、三次操作,引导幼儿将瓶子排列成中间低两边高的“V”字形。

  三、给瓶子宝宝编号

  1、请幼儿取出信封里的卡片,看看有哪些数字。

  2、请幼儿将1——10数字分别粘贴到10个瓶子上。

  四、给瓶子宝宝喂豆子

  1、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给每个瓶子喂和它身上贴的数字一样数量的豆子。

  2、幼儿操作,按数取物。

  3、验证,请幼儿把瓶子给客人老师看一看是否正确。

  五、分类

  请幼儿将瓶子送到和它数字一样的箩筐里。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精神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利用操作、探索、观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感知经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能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去学习、游戏,孩子们对本节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玩中、在游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瓶宝宝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各种声音,积累对声音的体验。

  2、乐意参与感知大小的活动,学习按大小匹配瓶盖。

  3、学习拣豆子、拧瓶盖,发展小肌肉动作。

  二、活动准备:

  1、教与学准备:

  (1)各种饮料瓶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豆类、塑料小鱼、木珠、硬币等。

  (3)动物果奶瓶、娃娃果奶瓶(大、小两种)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

  1、装物品,摇一摇,感知声音。

  (1)老师:听,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你们的会唱吗?(教师摇装有豆子的瓶子)

  我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

  老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拧拧,拧开来。

  老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豆子)原来瓶宝宝吃了豆子呀。

  教师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请你们也来喂瓶宝宝吃豆子,让瓶宝宝唱歌吧。

  老师:让我们一边喂一边说:“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老师: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戴上,拧拧,拧拧紧。

  2、幼儿尝试匹配瓶盖。

  (1)引导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客人老师好)

  老师:今天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大家都做好准备。

  (2)幼儿盖瓶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然后请两位幼儿上来。

  老师:他们俩的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啊?(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

  大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大帽子)小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小帽子)

  老师:瓶宝宝都找到帽子了,瓶宝宝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来抱抱瓶宝宝,亲亲它,让它们躺在你的腿上睡会儿觉。

瓶宝宝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现瓶口和盖子大小的不同。

  2.能根据瓶口和盖子的大小、颜色进行配对。

  3.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瓶子,幼儿观看,鼓励幼儿和瓶子宝宝打招呼。

  2.提问: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头上会戴什么呀?(帽子)那瓶子宝宝也需要什么呀?(幼儿讨论回答:帽子)

  3.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瓶子宝宝找帽子”的游戏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口、盖子大小的不对,尝试进行匹配。

  1.教师出示瓶口大小不同的瓶子,大大小小的瓶盖若干,组织幼儿观看。

  2.提问:这些瓶子、瓶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组织幼儿自由回答。

  4.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瓶子宝宝的瓶口大小不一样,瓶盖宝宝的大小不一样,那你们能帮它们来配配对吗?

  5.教师示范操作,帮助一个瓶子宝宝找帽子,并进行要点的讲解,幼儿倾听。(根据大小进行挑选。)

  6.组织个别幼儿上前进行匹配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三、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巩固掌握大小对应匹配的技能。

  1.师:你们想不想玩“瓶子宝宝找帽子”的游戏呀?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瓶子和盖子,请你们帮它们都来配配对吧!

  2.教师分组发材料,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帮助瓶盖进行大小匹配,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3.讲评幼儿操作结果。(检查是否有幼儿没有盖好盖子的。)

  四、组织幼儿同时根据颜色、大小进行匹配,进一步加深游戏的难度。

  1.师:刚刚我们根据瓶子和盖子的大小进行了配配对的游戏,那接下来游戏要变得更难了,你们想挑战吗?

  2.教师介绍新游戏的玩法,幼儿倾听。(要求幼儿除了根据瓶盖的大小配对,还要根据颜色来配配对。)

  3.组织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4.组织幼儿互相进行检查,纠正。

  5.总结:你们帮助瓶子宝宝找到了帽子,真棒,还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瓶宝宝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数一数,摆一摆瓶宝宝,促进其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3、启发幼儿学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体验。

  二、活动准备。

  1、各式瓶子人手2——3个。

  2、绿豆,赤豆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启发幼儿对操作内容和要求产生兴趣。

  (1)、师:你们知道这里藏着什么吗?请你来猜猜看。(用布遮住三个筐)

  (2)、师:哇!是什么呀?瞧,这些瓶宝宝多调皮啊,它们把帽子扔的乱七八糟。不戴帽子怎么行呢。让我们一起帮它们找到合适的帽子戴上吧。

  A、分三组进行操作,比比哪组又快又准。

  B、 引导同伴检验戴的是否正确。

  C、小结:小朋友多能干呀,我们的瓶宝宝找到了合适的帽子可高兴啦!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玩,你们愿意吗?好,待会儿别忘了告诉大家你和瓶宝宝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

  2、引导孩子和瓶宝宝一起玩,并尝试用短语表述操作体验。

  (1)、分三组进行操作,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玩法。(拼,搭,滚,排等)

  (2)、教师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予以相应的指导。

  3、教师师范用瓶宝宝玩,鼓励孩子每人动手制作两个小乐器,在韵律活动中结束。

瓶宝宝教案15

  在成人看起再平常不过的瓶瓶罐罐,却是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甚至是无价之宝,尤其是小班幼儿,让幼儿摆弄各种空瓶罐,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使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探索开合瓶盖的不用方法,学习用拧、按、拨等动作来开合瓶罐。

  2.感知各种瓶罐盖子的特征,能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盖子进行匹配。

  3.愿意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会开简单的瓶子。

  环境准备

  不同瓶盖的瓶罐。

  重点难点:

  学习开盖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找找你喜欢的瓶罐宝宝,和别的瓶罐宝宝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的?这些瓶罐宝宝的小帽子一样吗?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一、和瓶罐宝宝玩一玩。

  1.初步感知瓶盖的特征。

  二、探索打开瓶罐的方法。

  里面有什么?有的瓶罐里藏着宝贝,请你找一找在哪里?你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请你想办法把小帽子拿下来,打开瓶罐看一看吧!怎样打开来?宝贝是什么?你是怎样把瓶罐宝宝的小帽子拿下来的?你还能把它的小帽子再戴上去吗?

  1.请个别幼儿说说各自开合盖子的方法,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演示,请其他幼儿尝试。

  2.品尝糖果:把你的宝贝藏到你的小肚子里去吧糖纸怎么办?

  3.请幼儿把瓶罐的盖子盖好。

  三、练习开合瓶罐盖子。

  1.戴帽子比赛。听指令,打开瓶罐将一颗糖果装进瓶罐后盖上盖子,比一比在规定时间里,谁装好糖果的瓶罐最多。

  2.将每组瓶罐的盖子打乱后放在桌上,听指令,打开瓶罐将一颗糖果装进瓶罐中盖上盖子。比一比在规定时间里,谁装好糖果的瓶罐最多。

  3.分享盖盖子的经验。

  你是用什么好办法很快找到盖子盖上的?

  活动反思:

  活动前,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们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正因家长的大力配合,我们的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瓶罐宝宝的小帽子,我们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让孩子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从而探索打开瓶盖的不同方法。

  看到瓶罐,孩子们肯定会想办法打开瓶盖,寻找瓶子中的奥秘。所以这节活动的目标应该让孩子们学会打开瓶盖的方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既调动了孩子们活动欲望,又丰富了幼儿的经验。但是我应该更注重在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打开的方法上,而不要完全将答案告诉孩子,因为这样无法祈祷孩子主动学习。

《瓶宝宝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瓶宝宝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健康玩响瓶教案03-23

大班美术瓶画脸谱教案03-21

天线宝宝教案03-24

中班健康《好玩的雪碧瓶》教案(附反思)03-23

装饰瓶说课稿12-17

小班科学毛线宝宝教案03-23

小班数学蛋宝宝教案03-23

中班数学《数字宝宝》教案03-21

彩色宝宝教案及教学反思06-28

中班健康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瓶儿乐》09-22

瓶宝宝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瓶宝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瓶宝宝教案

瓶宝宝教案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数一数,摆一摆瓶宝宝,促进其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3、启发幼儿学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体验。

  活动准备:

  1. 各式瓶子人均四~五个;

  2. .塑料地毯拼摆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3. 制作小乐器所需的材料如绿豆、赤豆、黄豆及小勺若干;

  4. 录音机,磁带。(操作时背景音乐为《波尔卡进行曲》;律动为《大家一起来做操》)。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启发幼儿对操作内容和要求产生兴趣。

  (1)师:你们知道这里边藏了什么吗?请你来猜猜看!(三塑料筐的小瓶用布遮掩着)

  (2)师:(掀开遮布)哇,是什么呀?瞧,这些瓶宝宝多调皮啊,它们把帽子扔得乱七八糟,天气冷了,不戴帽子会怎样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帽子戴上吧!

  a.分三组进行操作(用小手旋瓶盖),比比哪组又快又准确。

  b.引导同伴间互相检验戴得正确与否,还可进行组与组间的相互合作。

  c.集中小结:小朋友多能干呀,我们的瓶宝宝都找到了合适的帽子,瓶宝宝可高兴啦,它们想邀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玩玩,你们愿意吗?好,待会儿别忘了告诉大家,你和瓶宝宝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

  二、引导孩子和瓶宝宝一起玩,并尝试用短语表述操作体验。

  1、分三组进行操作,鼓励孩子(如滚,搭,排等)想出不同的玩法;

  2、引导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与所提供的材料和环境创设相互作用。教师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予以相应指导。

  3.集中幼儿,师:“谁来说说,你和瓶宝宝是怎么玩的”。

  三、老师示范用瓶宝宝玩,鼓励孩子每人动手制作两个“小乐器”,在韵律活动中结束活动。

  四、延伸活动:带上瓶宝宝一起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

  建议与思考: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的不同,“瓶宝宝”的游戏还可设计以下活动,如:

  1、瓶宝宝编上号,可以认识阿拉伯数字,进行倒数,顺数和相邻数等知识的掌握。

  2、根据瓶子的大小、形状进行分类。

  3. 高矮排序:瓶宝宝要去做早操了,矮的在前面,高在后面,请你来排排队。

  4.点数,知道总数。瓶宝宝排好了队,让我们数数共有多少人呢?等等。

瓶宝宝教案2

  活动目标:

  1、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声音的不同。

  2、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

  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的声音

  知道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

  一、猜想与验证:瓶宝宝吃了什么。

  1、出示3个分别装有米、白芸豆、棉花的瓶子,摇晃,请幼儿比较瓶子发出的声音的不同。逐一猜测每个瓶子内装有什么物品。

  师:1.小朋友们,你们听,这些瓶宝宝肚子里有什么?

  2、出示米、白芸豆、棉花三种物品,请幼儿与发出不同声响的瓶子进行对比。

  3、打开瓶盖,验证幼儿的猜测。

  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打开瓶子,看看我们的小朋友有没有猜对.

  二、 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

  1、请幼儿自选瓶子,拧开盖子,自选一种实物和工具喂瓶宝宝吃东西。

  师:(1)小朋友们,下面,请我们的小朋友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我们来让我们的瓶子来唱歌。

  2、喂好后要拧紧盖子。(教师检查)

  师:小朋友要把盖子拧紧哦,老师来检查哦。

  三、游戏“会唱歌的瓶宝宝”

  播放节奏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随音乐节奏的变化,摇动瓶宝宝,为其配乐。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摇晃自己的瓶宝宝,让我们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以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普通的瓶子比喻成瓶宝宝,让幼儿更愿意亲近这些瓶宝宝,和这些瓶宝宝做朋友。

  活动中我采用了“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结果。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比较瓶宝宝中放入米、白芸豆、棉花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了瓶宝宝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摇晃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不足点:

  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除了米、白芸豆、棉花这三种能发出声音的材料外,还可以多加入一些幼儿生活中经常看见的材料、区别比较明显的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空间去进行操作、探索。

  在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时,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发展规律。以致于在拧盖子时,出现了许多幼儿不会拧的现象。拧盖子这一环节可以在活动之间让幼儿先练一练。这样就能减少许多时间。

  在幼儿探索后介绍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下简单的版面记录,这样就能让幼儿更明显地发现了其中的规律。

  小百科:唱歌意思是以抑扬有节奏的音调发出美妙的声音,给人以享受。也指吟唱歌曲。也指歌唱艺术。

瓶宝宝教案3

  一、设计思路

  探索性活动是幼儿自发的、自主学习、自由表达的开发性活动,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能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往往比较局限,而教师此时就是他们的引导者、聆听者、推动者。在幼儿的个别化学习即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我班幼儿在操作区探索“喂食”这一内容时,对放入瓶中的各种大小不同的豆与瓶壁碰撞时发出的不同声音这一现象很感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利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不同的东西在同一容器内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相同的东西由于数量不同在同一容器内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一现象,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事物现象与规律的愿望,为此,我们设计了“会唱歌的瓶宝宝”这一活动,以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

  二、学习 :会唱歌的瓶宝宝

  目标:

  1.感知物体之间碰撞会发出声音,尝试着听辨几种不同的声音

  2.了解几种常见食物的外形特征及人们食用它的益处

  3.培养幼儿对事物探索的兴趣

  材料:

  1.瓶子每人一个(内装米、黄豆、红枣)

  2.透明瓶一个 糖若干 沙子、小石头、小木块

  3.音乐伴奏带 录音机

  过程:激发兴趣——操作体验——延伸活动

  (一) 激发兴趣

  1、 教师放音乐,合着音乐摇瓶子。问:瓶宝宝在干什么?

  2、 你们想不想也让你的瓶宝宝唱歌(幼儿听音乐随意选择一瓶摇动,听声音)

  3、 你们的瓶宝宝怎么会有声音的?

  4、 教师摇几个瓶,问:怎么声音是不一样的?(幼儿讲述)

  (二)操作体验

  1、 猜猜瓶宝宝里有什么?

  2、 打开瓶盖看看里面是什么?(幼儿说一食物名,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此物的外形特征及人们食用它的益处)

  3、 幼儿交换瓶摇动,听辨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幼儿模仿)

  4、 还有什么东西装在瓶中它也会发出声音的?是什么声音?

  5、 教师出示包装好的糖果瓶,教师摇动,问:你们猜猜里面是什么?(请一幼儿用摸、闻的方法猜)

  6、 教师拿去包装纸,验证幼儿猜的结果。你们想吃糖吗?(多吃糖好吗)

  (教师分糖给幼儿吃)

  (三)延伸活动

  1、 教师摇空瓶,哎,我使劲在摇瓶,怎么没有声音的?

  2、 教师介绍将空瓶和许多物品放在区角中,你们自己去试试、摇摇、听听感觉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再想一想一样的物品在瓶中放得多、少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

瓶宝宝教案4

  活动目的:

  1、通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

  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敢于表达等积极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矿泉水瓶、黄豆、绿豆、米,能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

  (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小塑料碗、黄豆、绿豆、米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①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跟着纪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吧。"

  ②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黄豆、绿豆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①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黄豆、绿豆,只选一种)

  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塑料碗里,防止操作材料落在地板上。

  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

  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后,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教师请两名幼儿摇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听听:他俩的瓶子发出声音一样吗?

  (3)让幼儿猜猜两个瓶子里装的各是什么。

  (4)教师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的东西分别倒进两个透明瓶子中,让幼儿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

  (五)结束:

  在音乐声中,让幼儿一拍摇动一下瓶娃娃为音乐伴奏。

  活动反思:

  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其认知规律,活动目标简洁明了,活动准备充分,活动过程清晰,充分体现了选材的生活性;材料的形象性;方法的游戏性;内容的整合性;过程的自主性。整个活动环环紧扣,层次清晰,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瓶宝宝教案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和瓶宝宝玩出不同的花样。

  3、引导幼儿根据圆点的数量在瓶内装相应的珠子。

  4、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

  活动准备:

  1、透明的塑料瓶宝宝人手一个;瓶盖分成红、黄、绿三种颜色,瓶盖上有1——5的不等数量的圆点;

  2、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圆形即时贴(每种各5个)在地板上贴成拱形,供幼儿席地坐;

  3、蓝色珠子若干,小篮子若干;

  4、录音机、磁带(内有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启发幼儿对瓶宝宝产生兴趣。

  ⑴、(幼儿坐在各自的圆点上,教师拿出用布遮住的篮子,篮内有无瓶盖的瓶宝宝15个)T:葛老师有一件礼物要送给小朋友,看看是什么呀?(拿出一个瓶宝宝)T:呀! 原来是瓶宝宝呀!T:来,都过来拿一个你最喜欢的瓶宝宝。拿好后,赶快坐到你的小圆点上来。

  ⑵、T:一阵微风吹来,把瓶宝宝的帽子吹跑了。我们一起帮瓶宝宝把帽子找回来,好吗?T:瓶宝宝要找什么样的帽子呢?太大了或太小了,行不行?T:那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试一试,帮瓶宝宝找一个合适的帽子戴上吧。(幼儿起身找盖子,教师上前指导)

  二、引导幼儿给瓶宝宝分组。T:找到帽子赶快坐到小圆点上来。T:和你旁边的小伙伴比一比,这些瓶宝宝的帽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讨论,教师到幼儿跟前和幼儿一起讨论:颜色、大小、点子多少)T:好,我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T:×××和×××,你们瓶宝宝的帽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让两至三组幼儿到前面来说)T:原来瓶宝宝帽子上的颜色不一样,帽子的大小不一样,帽子上点子的多少也不一样。T:看看你瓶宝宝的帽子是什么颜色?我们再站起来,看一看你地上的小圆点是什么颜色,找一个和你瓶宝宝帽子颜色一样的小圆点坐下来。快!(如:红色的瓶盖找红色的小圆点)

  三、引导幼儿和瓶宝宝一起玩。T:我们小朋友帮瓶宝宝找到了合适的帽子,瓶宝宝可高兴了!他们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想一想,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呢?(幼儿讨论,教师积极响应)T:好,我们开始玩吧!(放音乐。幼儿自由玩瓶宝宝,教师指导:引出多种玩法,如旋转、倒立等)T:玩好了赶快带着你的瓶宝宝回到圆点上来。T: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呢,谁愿意到前面来玩给大家看一看?T:×××,你的瓶宝宝可以怎么玩,到前面来玩给大家看一看。T:还有谁的瓶宝宝有不同的本领的?T:原来我们的瓶宝宝有这么多的本领,真了不起!

  四、引导幼儿根据圆点的数量在瓶内装相应的珠子。

  ⑴、T:我们班要举办一个舞会,想邀请小朋友和你们的瓶宝宝一起参加,你们想去吗?T:但是瓶宝宝们还想带一个舞伴去,它们的舞伴会是谁呢?(教师拿出珠子)T:是谁呀?原来是珠子。那我们就把珠子装进瓶宝宝吧。T:可是装几个珠子呢?瓶宝宝的帽子上有几个点就装几个珠子,好不好?先来数一数葛老师瓶宝宝的帽子上有几个点。(引导幼儿集体点数:4个)T:有几个点?应该装几个珠子?T:葛老师来装了,你们一起来帮我数吧。(装珠子)T:装好了,把瓶宝宝的帽子再戴上去。

  ⑵、T:你们的瓶宝宝想带舞伴吗?T:数一数它的帽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就在它里面装几个珠子。(教师把装有珠子的篮子放在地上,幼儿操作,教师视察)T:装好珠子的小朋友坐在你的圆点上,抱着瓶宝宝休息一下,看谁的瓶宝宝最安静。T:和你的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他装的珠子对吗?(幼儿相互检查)T:葛老师要来检查了。T:(教师检查)×××,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瓶宝宝帽子上有几个圆点?它装了几个珠子?(请两名幼儿)T:×××小朋友装得对不对?T:你们都装对了吗?哦!你们都装对了!

  五、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T:瓶宝宝们找到了舞伴,我们要排队去参加舞会了。怎么排呢?红帽子的瓶宝宝站在红线上,黄帽子的瓶宝宝站在黄线上,绿帽子的瓶宝宝站在绿线上。(T:先不要站起来,等葛老师说完了再排队)T:我们看看,每一队前面都有一面小旗。小圆点最少的瓶宝宝排在最前面,依次向后排,小圆点最多的瓶宝宝排在最后面。听清楚了吗?我们一起来帮瓶宝宝排队吧。(引导幼儿按1——5的顺序排队)T: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帮瓶宝宝们排好了队。准备好了吗?舞会开始了!(放音乐,跳律动操)T:(跳了一会儿后)带着你的瓶宝宝和葛老师去外面跳吧!(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小班社会教育目标生成了这一活动。为了避免单一说教的形式,我们采用了小班幼儿感兴趣的故事的形式及直观生动的图片等形式贯穿始终。以故事情节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感受体验,自主建构社会经验。运用一步步引导性的提问,让幼儿在讨论中调动已有的经验,共享同伴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感受,自主建构这些经验、策略,产生情感共鸣。

瓶宝宝教案6

  设计意图:

  在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操作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探索把不同的东西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我选择了有一定差别的材料,如玻璃球、黄豆、米和纸片,在操作中还准备了小勺,鼓励幼儿使用小勺放材料,并融进了开瓶盖、盖瓶盖地练习,促进了幼儿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体现了活动的综合教育过程。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发出的不同声音;3、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4、探索不同的材料能使"瓶宝宝"唱出不同声音的歌,从而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和敢于表达等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空矿泉水瓶子一把勺子一个碗,豆子、米、面若干。

  (2)不透明的瓶子两个,透明的瓶子两个。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幼儿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

  ①教师带幼儿边做"大雨和小雨"边摇动手中的空矿泉水瓶。

  --"请小朋友拿起你们椅子下面的矿泉水瓶和老师一起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吧。"②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手中的瓶子和教师手中的瓶子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手中的瓶子也能"唱歌"。

  --师:我们刚才做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游戏时,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瓶子和老师的瓶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老师的瓶子会"唱歌",有声音,小朋友的瓶子不会"唱歌",没声音。

  (二)幼儿探索、操作。

  1、教师用语言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我们用桌上的米、豆子和面来"喂"瓶宝宝吧,瓶宝宝吃了东西就会"唱歌"。

  2、让幼儿选择操作材料,用勺子"喂"瓶宝宝。

  交代注意事项:先把瓶盖打开,再用勺子把米(或豆子、面)喂到瓶宝宝的肚子里,喂的时候要把矿泉水瓶放在碗里,防止操作材料弄脏地板和桌子,喂完瓶宝宝要把盖子拧上。

  (三)交流分享:你在瓶子里放了什么?瓶宝宝发出声音了吗?

  1、幼儿喂瓶宝宝,师巡回指导并与个别幼儿交流分享。

  2、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分享。

  (四)幼儿再次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瓶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让幼儿尝试换另一种东西放在瓶中,摇一摇、听一听、比较前、后两次操作后,瓶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物体在瓶中发出声音的不同:你第一次在瓶子里放了什么?这一次你又在瓶子里放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2)教师请两名幼儿摇动两个不透明的瓶子,让手中的瓶子发出声音,引导幼儿听听:他俩的瓶子发出声音一样吗?

  (3)让幼儿猜猜两个瓶子里装的各是什么。

  (4)教师协助幼儿把两个瓶子中的东西分别倒进两个透明瓶子中,让幼儿验证自己猜想是否正确。

  (五)结束:

  层次清晰,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瓶宝宝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子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声音。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给每位幼儿提供经过装饰的瓶宝宝二只(一只内有黄豆或玻璃球、米,一只没有)

  2、玻璃球、黄豆、米、纸片若干盆、勺子各一

  3、录音机、幼儿熟悉的《大雨和小雨》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1、玩一玩,发现两只瓶宝宝的不同之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只可爱的瓶宝宝,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我们给瓶宝宝取个名字,好吗?

  师:你们也有和老师一样的两只瓶娃娃,现在请你们去玩一玩,看看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玩起了瓶宝宝,他们有的仔细地比较着瓶宝宝的外表,有的放在耳边摇摇听听。

  师: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红帽子瓶宝宝会唱歌,绿帽子瓶宝宝不会唱歌。他们自豪地把自己地发现大声地讲了出来。

  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幼儿:红帽子瓶宝宝里面有东西,绿帽子里面没有。

  师:这只绿帽子的瓶宝宝不会唱歌很伤心,怎么办?

  2、做一做,尝试让瓶宝宝发出声音。

  师: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教师出示材料:有黄豆、米、沙、纸片。)

  师:你可以自己选一种材料,让你的瓶宝宝唱起歌来,我们可以请小勺子来帮忙,放好了记住把瓶宝宝的帽子戴戴好,然后听一听,学一学你的瓶宝宝是怎样唱歌的,还可以给你的好朋友也听一听,猜一猜。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鼓励幼儿使用小勺子把材料放进瓶宝宝的肚子里。

  3、猜一猜,探索将不同的材料放入瓶宝宝中摇动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你们的瓶宝宝会唱歌了吗?谁来让你的瓶宝宝唱给大家听一听,他的瓶宝宝是怎样唱歌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我们一起猜一猜,他的瓶宝宝里面到底放了什么东西?还有谁的瓶宝宝里也放了XX,你们一起来摇一摇。

  师:谁的瓶宝宝的歌声和它不一样?请你也来给大家听一听、猜一猜。(分别请放入不同材料的幼儿上来请其他幼儿听听猜猜)

  师:原来,瓶宝宝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摇一摇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4、跟着音乐摇一摇,体验成功的乐趣。

  师:现在让“瓶宝宝”和我们一起来唱支《大雨和小雨》的歌吧。大雨唱歌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小雨呢?我们让瓶宝宝来学一学。(引导幼儿分别根据大雨和小雨的轻响尝试改变摇动瓶宝宝的力度)

  幼儿一起跟着歌曲摇动瓶宝宝边唱歌边跳舞。

  五、延伸活动

  根据幼儿的兴趣,在科学角中继续引导幼儿分别在两个瓶宝宝中放入不同数量黄豆,去玩一玩、听一听,从而发现瓶宝宝中放入不同数量的黄豆,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瓶宝宝教案8

  活动一:科学《找瓶盖》

  活动目标:

  1、学习配对,知道大瓶子对大瓶盖,小瓶子对小瓶盖。

  2、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各式大、小瓶子活动过程:

  1、故事《瓶宝宝找瓶盖》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瓶宝宝找不到帽子了,请小朋友帮帮他们,大瓶子对大瓶盖,小瓶子对小瓶盖。

  2 、操作活动《找瓶盖》,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分清瓶子和瓶盖的大小。

  (2 )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以瓶子的大小、形状来匹配。

  活动二:《会唱歌的瓶子》

  活动目标:

  1、乐意说说家中部分物品发出的声音,知道其表示的意义。

  2、喜欢玩瓶子小乐器,能表现轻响两种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课件(家里的声音)、黄豆若干、各种瓶子若干、音乐录音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教师与幼儿打招呼——预设问题:你的耳朵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听辨声音:边操作课件边听听讲讲猜猜各种声音:电话声、门铃声、闹钟声、马桶声等。

  三、探索1、出示画面瓶子;这是什么? 瓶子会发出声音吗? 怎么让瓶子发出声音呢?

  2、玩瓶子乐器(1)讨论:怎样装黄豆?

  (2)幼儿自由选择瓶子装豆(3)听听瓶子宝宝的声音(音乐伴奏) —— 引导幼儿与同伴比较声音轻响的不同(4)讨论:为什么有的瓶子声音轻而有的瓶子声音响?

  (5)小结:瓶子里装的豆豆少,声音轻;装的豆豆多,声音响;用力摇瓶子,发出的声音响;轻轻的摇瓶子,发出的声音轻。

  (6)游戏:轻轻和响响3、幼儿演奏(1)倾听乐曲,拍手伴奏,说说音乐听上去有什么不同(2) 瓶瓶演奏

  活动三:艺术《瓶乐会》

  活动目标:通过用瓶子乐器演奏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用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活动准备:《大猫和小猫》音乐、装有豆子的瓶子活动过程:

  1、让瓶子来唱歌:宝宝摇晃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初步感受用力大小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2、演唱歌曲《大猫和小猫》,并用瓶子乐器演奏,提醒宝宝用力的大小要与歌词相匹配。

  活动四:艺术《美丽的瓶宝宝》

  活动目标:学习用橡皮泥来装饰瓶宝宝,幼儿巩固练习搓、团等技能。

  活动准备:瓶子、橡皮泥、豆类。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实物——美丽的瓶宝宝,提问:美丽的瓶宝宝是用什么打扮的?

  2、教师讲解示范搓长条和团圆的技能。

  3、幼儿作品展示,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五:《好玩的雪碧瓶》

  活动目标:

  1、以游戏“骑自行车”,复习听信号走和跑的能力。

  2、幼儿自由探索雪碧瓶的玩法,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潜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给小动物找食物”的游戏,练习绕着跑的技能。

  活动准备:空的雪碧瓶20只,音乐磁带,奖章10枚。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1、做“骑自行车”的游戏,复习交通规则的知识,练习听信号走。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骑上自行车到游乐场去玩好吗?(好)马路上车很多,我们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在骑车的时候,可不能撞车呀,记住了吗?那我们就骑上自行车出发吧。

  2、幼儿和教师一起玩“骑自行车”的游戏,复习听信号走和跑的能力。

  二、激发情绪1、随着音乐做瓶子的律动。

  师:游乐场到了。你们听游乐场里传来了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做做运动,好吗?

  2、放音乐,幼儿持瓶随跟着老师或自己随意创编各种动作三、引导探索1、幼儿自由探索瓶子的多种玩法。

  师:跳得可真累呀,小朋友们可以坐下休息一会儿。刚才,我们拿着雪碧瓶当自行车、跳舞,好不好玩?那我们再想一下还有其他的玩法吗?一起玩起来吧。

  2、幼儿探索瓶子的多种玩法,活动中提醒幼儿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合作游戏。

  3、重点练习绕过瓶子,“S”型跑的技能。

  ⑴师:刚才,老师发现了一个很好的玩法,我们一起来试一下。(练习绕瓶原地转圈)。

  ⑵师:请小朋友们想一下,把瓶子排成一排该怎么绕。(幼儿讨论并尝试)。

  4、游戏“给小动物找食物”

  ⑴师: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冬天来了小动物们的粮食都不够了,对面有许多粮食,请小朋友们绕过障碍去帮小动物们取一些粮食好吗?注意障碍很危险,小朋友分成四条路一个跟着一个小心的跑,谁完成任务就会获得一枚奖章。(幼儿游戏)⑵师:小朋友们都拿到粮食了吗?那我们给小动物们送去吧。

瓶宝宝教案9

  设计意图

  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本活动利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瓶,洗净后成为孩子们游戏、实验、操作的资源;挖掘声音这一内容,让孩子们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探索,培养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知道瓶子和别的物体碰撞可以发出声音

  2、 初步探索软硬不同的材料与瓶子发生碰撞,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材质相同但数量不同的材料和瓶子发生碰撞,发出声音的大小也不同。

  3、 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空塑料瓶(盖子可以拧紧)每人一个。

  2、 小盘子每人一个,餐巾纸每人一张。

  3、 黄豆若干。

  4、 教师用塑料瓶1个,装黄豆的盒子1个,餐巾纸。

  5、 孩子们围成半圆形。

  活动过程

  1、 找个瓶宝宝做朋友

  (1)出示瓶子:这是什么?今天,瓶宝宝要来和我们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2)每个小朋友取一个瓶宝宝。要求:请小朋友轻轻地走过来拿,不争也不抢,没人拿一个,拿好后轻轻地回到座位上。

  2、尝试让空瓶子发出去声音

  师:请你的瓶宝宝和我打个招呼吧。(可能没有声音,也可能是孩子在帮瓶宝宝说话)。

  引导:要听瓶宝宝的声音。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你的瓶宝宝发出声音呢?扑捉孩子们是瓶宝宝发出声音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试一试。

  小结:原来找个东西和瓶宝宝碰一碰,就可以让它发出声音。

  3、探索瓶子装上不同材料发出声音

  (1)出示餐巾纸:这是什么?

  师:餐巾纸也想来做游戏,想和瓶宝宝碰一碰。它想请你们帮忙,帮什么忙呢?

  教师示范团纸球的方法。

  幼儿从小椅子下面取出餐巾纸,团纸球,装进瓶子里,摇一摇,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

  小结:餐巾纸放进瓶宝宝里,摇一摇,碰一碰,声音轻轻的,小小的,几乎听不到。

  (2)出示黄豆:这是什么?

  师:黄豆也要来做游戏

  请幼儿把瓶宝宝里的餐巾纸球倒进准备好的小框里,每人取一颗黄豆放进瓶宝宝里,拧紧盖子,不要让它跑出来。

  摇一摇,听一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你的瓶宝宝的声音变大了吗?

  为什么餐巾纸放进去声音轻轻的、小小的,黄豆放进去声音就很大了呢?

  请幼儿说一说。

  小结:原来黄豆硬硬的,所以声音大;餐巾纸软软的,所以发出的声音轻轻的、小小的,几乎听不到。

  (1)讨论:怎样让声音变得更大。

  请幼儿说一说。

  引导幼儿选择“装许多黄豆”的办法,大家一起尝试。请幼儿往瓶宝宝里装黄豆,要一颗一颗装,不要撒出来,装好后拧紧盖子,赶紧回到座位上去。

  摇一摇,听一听。

  师:声音变大了吗?你觉得声音为什么变大了?

  小结:这个办法真好,许多黄豆在瓶子里跳舞,声音变得更大了、

  教师装满满一瓶黄豆,请幼儿猜一猜:声音便更大了吗?

  摇一摇,听一听。(没有声音)

  师:为什么装满了黄豆,就没有声音了呢?

  小结:装的太满了,没有空隙了,黄豆不能在瓶子里跑步跳舞了,所以就没有声音了。

  4、 游戏:大雨小雨(体验声音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的关系)

  讨论:怎样摇表示大雨,怎样摇表示小雨。

  教师发出口令:下大雨了,雨停了,下小雨了,雨停了。师幼共同游戏。

瓶宝宝教案10

  活动目标:

  ⒈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⒉体验滚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饮料瓶人手一份。

  ⒉彩色棉花球若干。

  ⒊每位幼儿身着粘有雌雄贴的小衣服。

  ⒋请幼儿在饮料瓶上粘上嘴巴、眼睛。

  ⒌场地布置:墙面(贴有小动物)

  活动过程:

  ⒈幼儿手抱瓶宝宝,师生一同进入活动室。

  我们昨天把瓶宝宝打扮得真漂亮,瓶宝宝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瞧,它最喜欢滚了!(瓶宝宝滚)

  (教师示范)你们也来滚吧!幼儿自由滚动瓶宝宝。

  看,瓶宝宝滚到哪里去了(谁的家里去了)?(滚到小动物家去了)教师评价瓶宝宝滚得远。

  有些瓶宝宝没有滚到小动物家。没关系,没关系。来,我们把瓶宝宝抱回来,再来试一试。

  瓶宝宝滚到小动物家玩儿去喽!(3-4次幼儿练习)

  ⒉瓶宝宝累了,它想休息休息!

  我们也来做个瓶宝宝,谁愿意来。(教师请)。表扬鼓励。

  滚到小动物家怎么滚,谁愿意来滚一滚(幼儿滚)。滚起来了,滚起来了,到喽,小动物家到喽。

  来,滚到陈老师身边来。

  还有哪些小动物家没滚,我们一起来滚吧!(滚呀滚呀滚呀滚,滚到小动物家里去;滚呀滚呀滚呀滚,滚到陈老师身边来)。

  (幼儿多次反复来回滚)

  ⒊看你们滚得这么棒,瓶宝宝说它休息好了,也想和我们一起玩。它说,它先滚过去,你们也滚过去抓住它。教师把瓶宝宝滚过去。

  瓶宝宝滚得真远呐!谁愿意滚着过去抓住它。(幼儿示范)

  XX(幼儿姓名)和瓶宝宝玩得真好,我们也来玩吧!我们让瓶宝宝先滚吧!我们再滚过去把它找回来!

  示范:(瓶宝宝滚),谁愿意来试试,滚过去把它找回来!(教师请)

  幼儿反复练习2-3遍。

  ⒋结束:快来看,快来看,小动物们给我们好多礼物哦!我们来滚一滚,看谁得到的礼物最多!

  教师撒彩棉,幼儿滚出活动室。

瓶宝宝教案11

  活动目标:

  1、能够按照瓶子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按数取物。

  3、能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高矮、材料不同的透明瓶子每人10个,1——10 数字卡片每人一套;黄豆、蚕豆每组一盆;大箩筐10个,贴上1——10数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

  1、上放的是什么?

  2、这些瓶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操作排序

  1、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将瓶子排成一排。

  你有几个瓶子?

  2、二次有规律的排序。

  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把瓶子宝宝排成一排的

  3、三次操作,引导幼儿将瓶子排列成中间低两边高的“V”字形。

  三、给瓶子宝宝编号

  1、请幼儿取出信封里的卡片,看看有哪些数字。

  2、请幼儿将1——10数字分别粘贴到10个瓶子上。

  四、给瓶子宝宝喂豆子

  1、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给每个瓶子喂和它身上贴的数字一样数量的豆子。

  2、幼儿操作,按数取物。

  3、验证,请幼儿把瓶子给客人老师看一看是否正确。

  五、分类

  请幼儿将瓶子送到和它数字一样的箩筐里。

  活动反思:

  依据《纲要》精神和合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并利用操作、探索、观察这三种不可分割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节活动的重难点。教师还让幼儿通过探索获得感知经验,引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积极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能分配好自己的角色,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作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本节活动还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去学习、游戏,孩子们对本节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玩中、在游戏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瓶宝宝教案12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听各种声音,积累对声音的体验。

  2、乐意参与感知大小的活动,学习按大小匹配瓶盖。

  3、学习拣豆子、拧瓶盖,发展小肌肉动作。

  二、活动准备:

  1、教与学准备:

  (1)各种饮料瓶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豆类、塑料小鱼、木珠、硬币等。

  (3)动物果奶瓶、娃娃果奶瓶(大、小两种)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

  1、装物品,摇一摇,感知声音。

  (1)老师:听,我的瓶宝宝开始唱歌了,你们的会唱吗?(教师摇装有豆子的瓶子)

  我的瓶宝宝为什么会唱歌呢?

  老师:让我们来看一看,拧拧,拧开来。

  老师:哦,你们看,是什么呀?(豆子)原来瓶宝宝吃了豆子呀。

  教师喂豆子:“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请你们也来喂瓶宝宝吃豆子,让瓶宝宝唱歌吧。

  老师:让我们一边喂一边说:“瓶宝宝,吃豆子,一口一口吃豆子。”

  老师:你们的瓶宝宝吃饱了吗?让我们把帽子戴上,拧拧,拧拧紧。

  2、幼儿尝试匹配瓶盖。

  (1)引导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客人老师好)

  老师:今天瓶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大家都做好准备。

  (2)幼儿盖瓶盖,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然后请两位幼儿上来。

  老师:他们俩的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啊?(大小不一样,一个大、一个小)

  大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大帽子)小瓶宝宝应该戴什么帽子?(小帽子)

  老师:瓶宝宝都找到帽子了,瓶宝宝说谢谢你们,让我们来抱抱瓶宝宝,亲亲它,让它们躺在你的腿上睡会儿觉。

瓶宝宝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现瓶口和盖子大小的不同。

  2.能根据瓶口和盖子的大小、颜色进行配对。

  3.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瓶子,幼儿观看,鼓励幼儿和瓶子宝宝打招呼。

  2.提问: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头上会戴什么呀?(帽子)那瓶子宝宝也需要什么呀?(幼儿讨论回答:帽子)

  3.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瓶子宝宝找帽子”的游戏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口、盖子大小的不对,尝试进行匹配。

  1.教师出示瓶口大小不同的瓶子,大大小小的瓶盖若干,组织幼儿观看。

  2.提问:这些瓶子、瓶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组织幼儿自由回答。

  4.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瓶子宝宝的瓶口大小不一样,瓶盖宝宝的大小不一样,那你们能帮它们来配配对吗?

  5.教师示范操作,帮助一个瓶子宝宝找帽子,并进行要点的讲解,幼儿倾听。(根据大小进行挑选。)

  6.组织个别幼儿上前进行匹配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三、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巩固掌握大小对应匹配的技能。

  1.师:你们想不想玩“瓶子宝宝找帽子”的游戏呀?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瓶子和盖子,请你们帮它们都来配配对吧!

  2.教师分组发材料,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帮助瓶盖进行大小匹配,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3.讲评幼儿操作结果。(检查是否有幼儿没有盖好盖子的。)

  四、组织幼儿同时根据颜色、大小进行匹配,进一步加深游戏的难度。

  1.师:刚刚我们根据瓶子和盖子的大小进行了配配对的游戏,那接下来游戏要变得更难了,你们想挑战吗?

  2.教师介绍新游戏的玩法,幼儿倾听。(要求幼儿除了根据瓶盖的大小配对,还要根据颜色来配配对。)

  3.组织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4.组织幼儿互相进行检查,纠正。

  5.总结:你们帮助瓶子宝宝找到了帽子,真棒,还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瓶宝宝教案1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和同伴一起操作的快乐感受。

  2、引导幼儿乐意在活动中数一数,摆一摆瓶宝宝,促进其小肌肉动作的发展。

  3、启发幼儿学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体验。

  二、活动准备。

  1、各式瓶子人手2——3个。

  2、绿豆,赤豆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启发幼儿对操作内容和要求产生兴趣。

  (1)、师:你们知道这里藏着什么吗?请你来猜猜看。(用布遮住三个筐)

  (2)、师:哇!是什么呀?瞧,这些瓶宝宝多调皮啊,它们把帽子扔的乱七八糟。不戴帽子怎么行呢。让我们一起帮它们找到合适的帽子戴上吧。

  A、分三组进行操作,比比哪组又快又准。

  B、 引导同伴检验戴的是否正确。

  C、小结:小朋友多能干呀,我们的瓶宝宝找到了合适的帽子可高兴啦!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玩,你们愿意吗?好,待会儿别忘了告诉大家你和瓶宝宝玩了哪些好玩的游戏。

  2、引导孩子和瓶宝宝一起玩,并尝试用短语表述操作体验。

  (1)、分三组进行操作,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玩法。(拼,搭,滚,排等)

  (2)、教师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予以相应的指导。

  3、教师师范用瓶宝宝玩,鼓励孩子每人动手制作两个小乐器,在韵律活动中结束。

瓶宝宝教案15

  在成人看起再平常不过的瓶瓶罐罐,却是幼儿爱不释手的玩具,甚至是无价之宝,尤其是小班幼儿,让幼儿摆弄各种空瓶罐,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使幼儿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探索开合瓶盖的不用方法,学习用拧、按、拨等动作来开合瓶罐。

  2.感知各种瓶罐盖子的特征,能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盖子进行匹配。

  3.愿意和同伴共同分享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会开简单的瓶子。

  环境准备

  不同瓶盖的瓶罐。

  重点难点:

  学习开盖的不同方法。

  活动过程:

  找找你喜欢的瓶罐宝宝,和别的瓶罐宝宝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的?这些瓶罐宝宝的小帽子一样吗?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一、和瓶罐宝宝玩一玩。

  1.初步感知瓶盖的特征。

  二、探索打开瓶罐的方法。

  里面有什么?有的瓶罐里藏着宝贝,请你找一找在哪里?你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请你想办法把小帽子拿下来,打开瓶罐看一看吧!怎样打开来?宝贝是什么?你是怎样把瓶罐宝宝的小帽子拿下来的?你还能把它的小帽子再戴上去吗?

  1.请个别幼儿说说各自开合盖子的方法,能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演示,请其他幼儿尝试。

  2.品尝糖果:把你的宝贝藏到你的小肚子里去吧糖纸怎么办?

  3.请幼儿把瓶罐的盖子盖好。

  三、练习开合瓶罐盖子。

  1.戴帽子比赛。听指令,打开瓶罐将一颗糖果装进瓶罐后盖上盖子,比一比在规定时间里,谁装好糖果的瓶罐最多。

  2.将每组瓶罐的盖子打乱后放在桌上,听指令,打开瓶罐将一颗糖果装进瓶罐中盖上盖子。比一比在规定时间里,谁装好糖果的瓶罐最多。

  3.分享盖盖子的经验。

  你是用什么好办法很快找到盖子盖上的?

  活动反思:

  活动前,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们收集到了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正因家长的大力配合,我们的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瓶罐宝宝的小帽子,我们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让孩子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从而探索打开瓶盖的不同方法。

  看到瓶罐,孩子们肯定会想办法打开瓶盖,寻找瓶子中的奥秘。所以这节活动的目标应该让孩子们学会打开瓶盖的方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既调动了孩子们活动欲望,又丰富了幼儿的经验。但是我应该更注重在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打开的方法上,而不要完全将答案告诉孩子,因为这样无法祈祷孩子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