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

时间:2021-03-24 11:12:1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桥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桥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桥教案锦集九篇

桥教案 篇1

  断桥残月是一首音乐的曲子,相信大家比较的陌生吧。断桥残月的音乐教案,我们从下文来看看。

  一、教具:F调葫芦丝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断桥残月》这首曲子的曲意与其表达曲意所需要的技法,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曲子的分析能力及表现能力,加深学员对民族音乐的进一步认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及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

  《断桥残月》曲子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及要表达这些思想内容所需要应用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

  1、曲中要表达的各种情绪(愁绪、凄婉;倾诉;控诉;渲泄;坚强),其气息变化的大小,气息稳定的程度及变化的程度,及各段落气息整体压力的大小,都各不相同,要心入曲中进行体会,才能有所感知,才能在吹曲时有感应,‘教案’断桥残月教案。引子乐句较长,也是不易练好之处。

  2、各段落中滑音,不同情绪,滑的强度也不尽相同,要慢慢加以体会,才能做得更好更准确。

  3、乐曲的小波音,多为后起波音,这是情绪播散开来的需要。不同段落,波音力度大小,不尽相同,这也是难以把握之处!

  五、教学课时:1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背景介绍:李春华大师,现任中国民族管弦乐专业委员

  会副会长,作品颇丰,先后编写出版的教材有《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葫芦丝巴乌演凑指南》;教学碟片有《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怎样演凑好葫芦丝巴乌经典名曲》等;吹奏表演专辑有《金葫芦》、《欢乐的葫芦丝》、《柔情丝语》、《丝恋》等。为葫芦丝音乐的教学推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本曲写作过程介绍:据传,李老师在某日到某处出差,乘夜色而漫步于河堤上,远望"雷锋塔"破败,愁绪忽然间闪过心头,于地写下这首《断桥残月》,描写了自己从愁绪到坚强的心路历程。

  (二)教学方法

  首先反复播放李春华老师的示范曲,引导学生首先感受愁绪凄婉、倾诉、控诉、渲泄、坚强各段落的气息不同变化,引导学生用心灵来感受作者当时的心路历程,让学员进一步有身临其境,心入曲中的感觉!

  1、引子:(2课时)

  这一段落每个乐句都较长,有渐快及气息上的渐强及渐弱变化,还有小滑音及叠音等。这段落的难点就在表达上,由于F调的葫芦比较费气,而本段要求气息的变化又比较大,一方面要引导学员把握愁绪凄婉的情绪变化,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员在每个换气点上换气要充足,在用气时,又需要省着用,刚好能表达就行了。因此,这一段落的练习需要较长的时间。

  2、慢板(倾诉地)(2个课时)

  这一段落是描写作者有满腔愁绪,欲与人倾诉的那种心境,全段共18个小节,可以分解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音符排列结构基本相似,是同样愁绪想反复诉说的样子,要引导学员处理好曲子中的滑音,滑音要够夸张,还有小波音,皆吹为后起波音,表达一种内心情向外播散开来,从而强化"倾诉"的音乐效果!教学中要先引导学员唱准谱,在唱谱中培养"倾诉"感,再进一步转移到葫芦上!

  3、行板(控诉地)(1课时)

  这一段落是倾诉那一段落的进一步强化,属于情绪渐入高潮的前期,本小节难度不大,但要注意吹准附点音符,颤指处,气需要渐强,练习时,要先唱准谱,再吹奏!如果附点音符没吹准,颤指功夫不足,颤指气息无变化,"控诉"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4、快板(渲泄地)(4课时)

  这一段落是本曲难点,从曲谱上看,有三吐,不同音双吐和同度音双吐,还有小波音,实指颤音等。练习时,强调先慢后快,每个音都要交代清楚,还要注意乐句的连贯性,吐音时,注意音符的跳跃性,要把内心的情绪"渲泄"出来!

  5、收尾(坚强地)(1课时)

  这一段要注意气息压力比前面的慢板要大些,内心要有一股"坚强"的意念,才能让吹出来的音符给人予不倔服感。小波音处,要做成后起波音,以表达这种坚强意志的传达,滑音处,要恰到好处地夸张!

  6、交流与完善(2课时)

  引导学生互相听,相互感受对方的演奏,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取长补短!从而更进一步地提高对曲子内容的表达能力!

  7、总结:葫芦丝这一种乐器,虽然构造简单,但表现力非常丰富,运用不同气息压力、气息压力流动变化、波音的后起吹奏、颤指时气息的变化等等,可以使曲子内容展显于演奏中,让音乐更能振憾人心。引导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加强学习,力争为民族音乐的发扬光大而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云南凤尾竹重庆丝韵乐器厂:"批发高.中.低档葫芦丝.巴乌.笛子.及李春华.王厚臣.岩龙作品:教材.书.配套带VCD.CD.伴奏专辑.演奏专辑。联系方式:丝韵QQ 6353*****

  电话137083*****

  副管对称加套梅花扣可拆卸葫芦丝

  《孤独的黑骏马》

  此两种技巧是根据李春华老师的《孤独的黑骏马》的里抄录下来,供朋友们学习参考:

  1.该技巧是快吐与慢滑相结合使用而产生的模仿骏马快速奔腾的效果的技巧。具体操作是从#1音慢滑至4再慢滑至3音的同时用飞快的双吐把滑音碎奏,反复练习效果自现。

  2.该技巧旨在模仿马叫声,具体操作是快速由1音滑至高音1后下三孔完成的动作是同时慢滑关闭,在下三指关闭的同时4.5音孔同时完成快速的颤音,反复练习效果自现。

桥教案 篇2

  Unit1Hello!(共3h)

  1/3h

  1.教师自我介绍(15m)

  I’mKaren.打招呼

  Hello!/Hi!(两人对话,一升一降。教师逐个跟学生打招呼,之后同桌互练习,赞美学生,Good!Excellent!Great!Clever!Smart!Goodboy!Givemefive!)

  2.带上名字打招呼(30m)

  A先给学生起好英文名,写好贴在胸口。带着学生读几遍,让学生熟悉自己的英语名字的发音。(10m)

  B逐个向学生介绍自己。(10m)

  —Hello,I’mKaren.

  —Hi,Karen.

  让学生熟练句型Hello,I’m...和Hi

  C学生逐个上讲台介绍自己给每位学生。(20m)—Hello,I’mTom.

  —Hi,Tom.

  2/3h

  3.学习对话:打招呼和告别(20m)

  —Hello,Tom.

  —Hello,Mary.

  —Bye.

  —Bye-bye.

  教师逐个跟学生互动,之后同桌之间互动,别忘了赞美学生哦~

  4.教学生写字母AaBbCc(25m)

  教师板书三个字母的书写顺序,学生模仿。(15m)

  学生基本会模仿和认读之后,做游戏。分成两组,由教师做出三个字母的肢体,两组学生比赛看谁先认出并写出来。(10m)布置作业

  3/3h

  1.复习第一节课内容(15m)

  对话:

  —Hello!—Hi!

  —Hello,I’mKaren.—Hi,Karen.

  —Hello,Tom!—Hello,Mary.

  书写字母AaBbCc

  2.字母AaBbCc(10m)

  Aaisant.

  Bbisbird.

  Cciscock.

桥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有些画面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桥教案第二课时。下面大家请看这些词(咆哮 势不可当 跳舞 狞笑声 放肆 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乱哄哄)看着这些词你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凶猛无比的洪水狂奔而来的画面。

  (2)洪水中的人们跌跌撞撞地逃生的场面。

  (3)桥在痛苦地呻吟的情景。

  二、品读课文

  教师:是啊,慌乱的人们、痛苦呻吟的小桥、势不可当的洪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子中。尽管这洪水是如此凶猛啊,那气势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村民们乱成了一团;尽管桥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可是老党支部书记却依然沉着地指挥一百多号人安全地度过了木桥,而自己和他的儿子却葬身在洪水之下。这场面是多么让人感动啊。

  教师:你们觉得文中的谁最令人感动?(老汉)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画出老汉令你感动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写在旁边。

  预设:

  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老汉的临危不惧、英勇无畏。

  这里写到“他像一座山”,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山?

  一座靠山:当全村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成为人们坚强的后盾。(同学们,你们想想,平时村长是怎么做的?)

  稳重如山:当洪水来临的时候,当人们乱成一团的时候,他依然沉着冷静。

  大爱如山:正是因为老汉心里装着村名,充满了对他们的爱,所以才会像一座山。

  (老汉是如此的英勇无畏,在洪水面前却保持得如此镇定,要知道那是一座木桥啊,而且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在这么凶猛的洪水面前,这桥随时会倒啊。可老汉却依然那样站着,像一座山,着实让人敬佩啊。)(板书 英勇无畏)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老汉……(学生接读)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老汉……(学生接读)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老汉……(学生接读)(齐读)

  你看,这样的场面,这样的老人,怎么叫人不感动啊?

  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个别读)

  从“沙哑”这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汉已经喊了很久了,可他还在喊,还在沉着地指挥。老汉的喉咙沙哑了,但仍然那么坚定。(板书:沉着冷静)

  为什么老人要这么喊?因为当时乱哄哄的,而且洪水非常凶猛。这样很危险,可能掉下水里,可能桥会塌了……

  读:(坚定、声音要尽量响亮)

  老汉的沉着冷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

  C、“竟没人在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老汉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就像一座山。

  在如此混情况下,大家能够听从老汉的指挥,这也不能不让大家敬佩啊,教案《桥教案第二课时》。( 板书擦除多余词语,留下老汉、党员、群众。)

  结果群众和其他党员都过了桥,留下了(一对父子)。留下的仅仅是父子吗?还留下了老汉的(英雄无畏、沉着冷静、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

  D、老汉突然冲上前……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引导学生通过对“冲、揪、吼”等词的理解。为什么老汉凶得像头豹子?因为当时情况紧急,不允许有半点闪失。

  当人们有序地排队通过小桥的时候,老汉看到一个党员插进了群众的队伍,他吼道:

  当一个党员忘记自己的责任而趁机逃跑时,老汉吼道:

  E、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一个浪头也唾沫了他。

  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老汉还是把生的希望推给了小伙子。因为他爱他的儿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你觉得他可能会喊什么?

  (1、我的儿啊,爹对不起你啊! 2、都是爹害了你啊!)

  从中体会父爱如山

  三、情感升华

  1、同学们,多么了不起的老汉啊,他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把群众送过了这座窄窄的木桥,我们看此时的课题还是一座普通的桥吗?

  党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

  用爱心构起的桥梁。

  那是老支书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生命桥 板书)。

  2、同学们,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生命桥,自己却葬身于洪水之下,这感动了全村的人。当洪水退却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老汉,要在村里立一块碑。下面请同学帮村民们写写上面的碑文来纪念老汉。

  四、交流,总结。

  是啊。虽然老汉和他的儿子永远离开了村民,离开了我们,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对于老汉而言,他觉得人活的当有价值,对得起自己和群众,倾尽心血为国为民谋得幸福,经历了这个过程,自己也就是幸福的了。同样,你为人类贡献多,大家就为你垂泪多,泪水就是褒奖给你的珍珠!

  最后,让我们在原野的《人生》中结束(音乐)

  人生

  从自己的哭声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着,

  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 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撒下诚实的眼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最后板书: 山=汉=桥 英勇无畏

  沉着冷静

  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洪水的危急、肆虐。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引入:孩子们,请静下心来,静静地看老师写,板书《桥》。读读课题。

  师:有一个小村庄,曾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陪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这样平静地过了许多年。可是有一天黎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一切都改变了。这究竟是一场什么灾难呢?孩子们,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能告诉我吗?(山洪暴发了。)

  二、 教学新课:

  (一)、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危急

  师:是啊,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让全村人都陷入了恐慌,自由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读课文后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女生读读这个句子,想一想,“咆哮”这个词在这里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大家看看这两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口”字旁),看着这两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听到了什么声音?

  (2)、男生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山洪像什么?山洪像怎样的野马?山洪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吗?(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山洪的可怕)。

  师:这样一群受惊的野马,它们桀骜不驯,力大无穷。读读这句话,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让学生想象,感受万马奔腾、浩荡而来的场面,从而感受洪水的可怕。)

  (3)、齐读这个句子,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师: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师:一米高有多高?大家比一比,估计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生纷纷用手在自已的身上比划后得出结论。)

  (2)、师:“跳舞”这个词多美!但在这里,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可怕,恐怖),因为洪水跳得是“死亡之舞”啊!

  (3)、指名读这个句子,相机指导朗读。将“一米高”和“跳舞”这两个词略重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读这个句子,师: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谁在笑?在怎样的笑?(得意、猖狂、)

  课件出示这三个句子,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应该怎样读?可以讨论。(洪水越来越近,情况越来越危急。在朗读时语气要由轻到重,语速要由慢到快。)学生汇报后,指导朗读。

  过渡:死神狞笑着向人们逼近,此时此刻,只有那座桥是生的唯一希望。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如果就这样拥去,大家想一想,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

  (二)、品读课文,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在旁边。可以写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句。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1)、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读出了什么?(镇静、从容)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老汉的从容、镇静?(不说话、盯着)

  (3)、创设情境朗读:

  a:师:倾盆大雨中,面对你拥我挤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b:师:山洪咆哮,死神一步步逼近,面对疯了似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c:师:窄窄的木桥,跌跌撞撞蜂拥而来的人群,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师:此时此刻,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这样一位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他是一座什么山?(人们的靠山)

  过渡:是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汉就是村子里一百多号人生命的靠山,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老汉是人们的靠山呢?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然后我请你们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生汇报。

  (2)、孩子们,看看这句话,短短十几个字用了三个感叹号!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却是铿锵有力的!想想,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读时语速可稍慢一点,语气要有力!)

  师:孩子们,你们可真会读书,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老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了党员,留给了自己,他的确是人们的靠山!那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感觉到他是人们的靠山?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C: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孩子们,咱们来猜一猜,老汉为什么要单单把小伙子揪出来呢?

  生汇报:A:因为他是老汉的儿子。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孩子,你可真会读书,你真正读懂了这篇课文。

  B: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师:对,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他可能排在了什么地方?

  (2)、师:小伙子不光是老汉的儿子,他更是一位共产党员。所以老汉把他揪了出来,让他排到了后面!就这样,村子里的其它人都安全地撤离了,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此时此刻,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不徇私情……)

  过渡:在群众的心中,他是一位不徇私情的老汉,是他们的靠山。那么,在儿子的心中,他又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

  生汇报:狠心的父亲。

  生汇报:不称职的父亲。

  ……

  师:是啊,曾经我也这样认为,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自由读读19、20自然段。想一想老汉是位怎样的父亲?你从哪能里感受到的?

  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师:当儿子被洪水吞没的那一瞬间,老汉似乎想喊什么,孩子们,想一想,老汉会喊什么?谁能帮他喊出来?

  师:是啊,当村子里的其他人都安全了,只有老汉和儿子时,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平凡的父亲。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他比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下来。这就是“父爱如山”。

  过渡:村民安全地撤离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也在洪水中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感受“桥”的深刻含义

  (1)、音乐响起,孩子配乐读最后几段。

  过渡;看不到美丽的小村庄,看不到窄窄的小木桥,看不到健壮的小伙子,也看不到如山的老汉,假如你就是这被救的村民中的一员,你会对老汉说些什么?你会为老汉做些什么?

  生讨论后汇报。

  (2)、这篇课文以《桥》为题,你认为“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小木桥吗?

  小结:是啊,桥不仅仅是那座小木桥,它更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为村民搭建的生命桥、希望桥。

桥教案 篇5

  创意说明:“说不尽的桥”是八年级第三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前,立足于当地教学资源,发动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工具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促其形成个性认知并形成文字;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今中外桥建筑,本地桥特色,集画、音于一体的桥文化等,组织学生围绕四个探究话题——桥名趣谈、桥与文学、家乡的桥、小设计师。同学们既是参观者,又是解说员;既是表演者,又是鉴赏家、设计师。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课堂容量,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想象力,为学习活动构建了精彩的平台。

  课型:综合性学习课

  活动目标:

  1、领略我国丰富的桥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2、比较全面地了解桥,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并能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3、了解家乡的桥。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从中获取知识的习惯。

  4、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桥的图片、故事、诗词、歌曲,初步了解各种类型的桥。

  2、教师——制作.课件,带领学生观赏学校外的银湖大桥。将学生的资料分类,布置分组准备重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活动: (大屏幕:中国画桥背景,字幕:说不尽的桥) 宋范与求诗云:“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 唐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今天就让我们步人“桥’’的世界,一起来感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 ’

  二、展开活动 (大屏幕:字幕:)

  ㈠、桥 名 的 由 来一、谈桥论名 ㈡、中 外 名 桥 ㈢、桥 知 识 竞 答

  ㈠、桥 名 的 由 来。 第一小组介绍: 地名命名——赵州桥形状命名——钥匙桥(周庄)、宝带桥(苏州)由传说故事命名——放生桥(上海朱家角)断桥(杭州西湖)大渡河上的铁索桥 莲花桥 鹊桥派两名同学讲述关于桥的故事,a.当阳桥的故事, 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眷属失散,赵云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他怒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狼狈逃窜。京剧里有唱词:“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b.洗耳桥 相传尧要将天下传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边洗耳,后来就在许由洗耳处,现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桥,定名为“洗耳桥”,。

  ㈡、中 外 名 桥(用简洁的语言介绍)

  第二小组介绍:

  1、明石海峡桥—— 日本 连接四国和本州岛,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跨度 1990米。

  2、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中国 位于靖江,是中国第一大斜拉索桥,现排名世界第四。有世界第一大沉井之称,埋A地下部分有20层楼深。

  3、旧金山金门大桥 —— 美国 连接旧金山市与Marin县,不是世界最长却是最著名 一的斜拉索桥

  4、博斯普鲁斯大桥 土耳其 是世界十大名桥之一,跨欧亚两洲。是欧洲第一桥,狭 长如机翼,长1074米。

  5、宝带桥 中国 位于江苏苏州,是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6、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加拿大魁北克桥、意大利威尼斯里阿尔托桥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

  ㈢、桥 知 识 竞 答。

  第三小组同学问。其他三组回答。

  1、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几类?(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2、桥从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几类?(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

  3、建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石头、木材、竹、钢筋水泥、钢铁……)

  4、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哪座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5、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哪座桥?(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

  6、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哪座桥?(四元桥)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了解作者看桥美在何处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

  在朗读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关键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比较阅读法:

  通过与中国石拱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欣赏《忆江南》一段视频,视频中的画面是江南的各种各样的桥和苏州园林的各式桥梁,配合《忆江南》的曲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同学们看了那么多的桥,有什么感受?(生回答,只要说出了感受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配以导语:“垂虹玉带”——姿态万千的桥,地上的虹是桥虽没有七彩,却拥有永恒的生命,地上的玉带地是桥,虽不能飘动却使水更加灵动秀美。桥一向受文人墨客钟爱,使桥梁专家放下了量尺铅笔,用文字建筑起了优美的中国石拱桥,现在画家吴冠中又搁下了画笔宣纸,用文字细细描绘起桥之美,那么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桥之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

  二. 初读课文,感悟意境

  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呢?(抓关键句:)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了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总结:在作者眼里,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三.品读美文,欣赏美景

  (1)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乌镇石桥 密密的苇丛

  江南石桥 细柳拂丝

  长桥卧龙 湖水苍茫

  桥 环境

  风雨桥 飞瀑流泉

  画中桥 街市头

  田野尽头的小桥

  鹊桥

  (2)列举的这些桥它们各自都美在哪,请你结合课文简要的说说?(结合文中作者景物描写的句子来谈)

  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点线面的对比美,变化美)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形成空间上的对比美)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柳枝年 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的对比,差距之大仍能和谐统一)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桥的长线打破了湖面的单调感,同时桥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出现在水面上,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它就有了灵性与美感)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

  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索桥是一道线,与周围的景色形成线与面的和谐统一,山上的树与索桥的颜色形成映衬对比美)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

  (作者认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去画南京长江大桥和钱塘江大桥,很难找到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处理不了六和塔庞大的面和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不符合画家的审美标准.)作者用反面的例子来说明画家看桥的审美标准

  总结:作者看桥有他自己独特的眼光,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合、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 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同时作者在描绘的时候语言很有感染力,有抒情的色彩,做到了用心去描绘。

  (三)吴冠中先生对桥之美的追寻对你有什么启发?

  和谐才是美;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用联系的眼光来看事物就能从中寻找到美或是新的发现。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合、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 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

  ⒈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功用角度重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语言上:《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

  ⒉的确,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寻求美。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桥之美”?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得出的结论:

  可以说看到的美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无形的“桥”

  与同学发生矛盾经过调解成了好朋友,——沟通的桥最美

  和家人有了争执是老师的开导劝慰,代沟没了 ,——亲情的桥最美

  失意时鼓励的眼神,跌倒时有力的搀扶 ——友谊的桥儿最美

  为民辛劳,满身是泥,疲惫不堪却是最美的人最有力量的人 ——弘扬一身正气的桥最美

  五.作业布置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起。

  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3、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如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

桥教案 篇7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的说明文,所以我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并从中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明确说明顺序,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中国石拱桥》我安排了两课时,这节课是第二课时。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分析说明方法,品析语言,完成课后练习。

  收获是:

  1、备课首要的是备知识,老师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及要传授的语文知识,要了如指掌。对于知识,教师要自成体系,这样教学过程才会循序渐进。

  2、课堂提问要有梯度,使学生每次回答起来都不觉得太难。

  3、有学生不会的知识,及时讲解;有学生遗忘的知识,及时提醒温习路径。如:说明方法,学生不容易明确。老师先提示学生看说明方法列表,等学生用排除法判断准确后,再诠释一下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4、及时小结,注重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照应。如:先分析4—6段,分别总结说明元素,比较两座桥的异同。然后分析1—3段,联系前面的内容总结文章主要部分的思路。归纳9—10段内容后,再联系全篇总结文章内容、构思、以及说明元素在其中的呈现方式。

  5、利用好教材配套习题进行拓展延伸。如:重视对练习四提供的材料与课文对应内容进行比较思考。

  不足之处是:在整堂课上,我意在培养学生初步阅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故课文的相关拓展没有涉及。再有就是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我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回答造成了束缚,因为我的预设答案,使得课堂师生衔接不够自然。

  今后需改进的措施:课文的讲解不能仅限于讲清楚的阶段,可适当给学生相关的拓展,以丰富并运用所学知识;多媒体的使用可适当而不必过量,做到我使用它而非被它所左右。

桥教案 篇8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1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理解其他新词语。

  2.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以第1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着重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和引用诗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

  6.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和建桥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结合插图和重点词句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二是着重弄清课文第1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是理解引用诗句的含义。

  教学思路:

  本文的教学步骤 是: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全文的大体内容;细读课文,具体理解词句的意思及各段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思想感情;综合训练,熟读课文并背诵第1自然段,掌握生字字形并读写有关词语。

  细读、精读课文这两步,运用“读——议——导——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词句与自然段的意思及其联系。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有关词句和课文内容,获得真切的认识。

  对于意思相近的词语,如“挺立”、“耸立”,采用比较法理解;对于难懂的词语,如“天堑”、“通途”,运用对比法理解。

  教学各段课文注意防止平均用力。要以第1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分析句子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以突出连句成段的训练重点。

  教学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跨越长江,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铁桁梁桥。铁路桥全长6772米,双轨。公路桥全长4589米,宽19.5米。正桥长1577米,有10孔钢梁,跨度除江北第1孔为128米外,其余均为160米。江中桥墩9个,高约80米,扎根在江底岩盘上。正桥两端各有桥头堡一对,高70米。公路桥两侧人行道各宽2.25米,两岸公路引桥由富于民族特色的双曲拱桥组成。1960年初动工,1968年底全部建成通车。它连接津浦、沪宁两铁路以及苏南苏北的公路,加强了我国南北的交通联系,在政治、经济和战略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

  一、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南京在什么地方?你到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你见到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3.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介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生字词读准确,并把句子读连贯。同时思考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再想想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2)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检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让学生正音、正读。

  (2)回答: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事。)

  ②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先写了从远处看长江大桥,后写了在桥上看到的和听到的,最后写了“我”的感受。)

  (3)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4)结合学生的回答作简要的概括。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2.回答。

  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4.议论——引导。

  (7句话:①时间、地点;②天气;③大桥壮丽;④桥墩;⑤正桥连接着引桥;⑥大桥分两层;⑦公路上行人车辆多。)

  议论每句话的意思,要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理解有关词语,再结合词语理解句子;对两个比喻句,要着重引导理解。万里碧空:碧空,浅蓝色的天空。形容天气非常晴朗。明媚:鲜明可爱。

  显得:表现出。

  壮丽:雄壮而美丽。

  稳稳地:结合插图理解,说明桥墩的巨大、坚固。仿佛……巨龙……:结合插图引导想象,体会大桥宏伟的气势。

  双轨:可供两列火车同时运行。

  穿梭似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形容来往行人车辆很多。

  5.默读课文,思考:这7句话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6.议论——引导——练习。

  (1)议论7句话的顺序。(先写参观的时间、地点、天气,再总写大桥的壮丽,接着从下到上写桥墩、正桥与引桥、下层与上层、公路上。)

  (2)引导的重点是第3句与以后各句的关系(总分)。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

  7.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议论。

  (3)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从远处看到的南京长江大桥十分壮丽。

  四、练习。

  熟读并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复习。

  1.背诵第1自然段。

  2.说说第1自然段的大意。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回答。

  (3)课文中写“我”的观察点是一处吗?请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4)“我”在走近正桥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5)议论——引导。

  工农兵塑像、桥头堡、红旗、玉兰花灯柱,联系插图让学生认识;对比喻句要认真引导理解。

  挺立、耸立:都有高高地立着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直”,后者侧重于“高”。

  检阅:高级首长检验军队或群众队伍的仪式。

  (6)你从这几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大桥雄伟壮观。)

  (7)这几个句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按照“我”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

  (8)指名朗读第5句。思考:这句话写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9)议论——引导。

  (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大桥雄伟。)

  扁舟:小船。

  时起时伏:一会儿升起来,一会儿落下去。

  侧耳倾听:形容集中注意力听的样子。

  呼啸而过:本课指火车发出长而高的声音迅速通过。(10)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在桥上看到和听到的情景,南京长江大桥既雄伟又壮观。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我”的感受)

  (2)议与导。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浩大。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

  通途:畅通无阻的大道。

  引导的重点:“我们”指谁?水势浩大的长江自古被称作天堑,结果被我们征服,变天堑为通途,说明了什么?(“我们”指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说明“我们”具有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3)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议论后概括:这一自然段写了“我”看了南京长江大桥后的感受,为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感到高兴和自豪。

  三、精读课文。

  1.默读全文,回想各自然段大意。

  2.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写了“我”参观南京长江大桥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出了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答,但务必真实。)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

  一、熟读课文。思考:以一个自然段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怎样把句子连接起来的。

  在议论中引导学生认识:观察事物要有顺序,写的顺序就是观察事物的顺序。如:第1自然段的第3至7句,是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第2自然段的前4句,是由近及远的顺序。二、指导写字。

  可重点指导“卧、塑、阅、滔”等字。注意是先分析字形结构,再指导难写或易错部件的写法。

  三、读写词语。

  《思考·练习》第5题。

桥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收集桥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学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不同桥的图片)边播放边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

  (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

  (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

  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

  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兰兰过了哪两种桥?

  二、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读描写潜水桥的第一至四自然段。

  (2)看图体会,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潜水桥?(引导学生从桥的特点,从桥上可以看到什么来回答)

  (3)再读、感受潜水桥的神奇。

  2.学习课文五至九自然段。

  (1)朗读课文五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

  (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

  (4)多媒体课件演示塑料桥使用的过程、方法。(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放)

  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思考: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

  三、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巩固识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

  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

  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

  “坐”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二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四、练习

  1.找朋友(圆圈里的字和方框里的哪些是好朋友)

  2.照样子,我会说。

  又平又稳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精品】桥教案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精选】桥教案锦集六篇03-07

【精品】桥教案模板汇编10篇02-27

【精品】桥教案模板汇总9篇02-07

【精品】识字教案锦集九篇02-06

【精品】小学美术教案锦集8篇12-18

【推荐】桥教案模板5篇02-14

实用的桥教案4篇02-09

关于桥教案汇总八篇02-09

【精华】桥教案汇总9篇02-08

【精品】玻璃桥作文3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