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吹泡泡》教案

时间:2021-04-08 09:46:2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科学《吹泡泡》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吹泡泡》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吹泡泡》教案

  小班科学《吹泡泡》教案1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变化情况,得出不同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结论,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2、感受参加科学活动的快乐,并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按幼儿人数准备吹泡泡的工具若干、肥皂水、各种形状的图片若干、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吹泡泡带幼儿进活动室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舒老师带来了一样很好玩的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可以怎么玩?”

  2.教师:“这个玩具有很多种玩法,你看,今天老师是怎么玩的。”(教师吹泡泡)教师:“我来吹泡泡,你们来抓泡泡,好不好?”(放吹泡泡的音乐,教师吹泡泡,幼儿抓泡泡进入活动室)

  3.集中幼儿坐下来后提问:“刚才你们看到老师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那我吹泡泡的工具是什么形状的?”那到底是不是呢?我们再来吹吹看。

  教师示范吹一个大泡泡:你们都猜对了,原来圆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形的。

  二、出示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泡泡工具

  1.教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泡泡工具,看看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2.那你们猜猜,它们吹出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

  (请个别幼儿回答,再请同伴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猜想)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幼儿认识记录表

  教师:“我这里有一张记录表,这一栏都是吹泡泡的工具,那一栏里都是我的猜想,刚才我们用了圆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圆形,那我就把圆形的卡片贴到我的猜想里。”(教师操作记录表)

  4.下面的工具是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那它们吹出来的泡泡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5.幼儿操作贴图片到我的猜想里

  三、幼儿实验(三张桌上放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工具和泡泡水)

  1.请小朋友到后面的桌子上拿一个工具和一瓶泡泡水来吹吹看,看你们吹出来的泡泡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2.幼儿再换一种泡泡工具玩一玩。

  3.集中幼儿坐下来,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用不同形状的工具都去吹了吹,玩了玩,那结果它们吹出来的泡泡形状跟你刚才的猜想一样吗?”

  你刚才的猜想觉得三角形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去吹了一下后发现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吹泡泡,幼儿自己拿卡片填写记录表)

  4.正方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吹泡泡,幼儿自己拿卡片填写记录表)

  5.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不同形状的泡泡器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四、延伸活动:

  探索五角星形的泡泡器,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

  小班科学《吹泡泡》教案2

  活动目标:

  知道泡泡的形状与吹泡泡的工具是无关的,打破圆形——圆形,三角形——三角形的匹配的思维定势。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在户外活动中孩子已经玩过街上买来的泡泡的游戏,知道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圆的。

  材料准备:

  三角形吹泡泡的工具、泡泡水。

  环境创设:一张大张的纸上贴一个三角形的图形和一个圆形的图形,每个幼儿一张卡片。

  活动过程:

  一、猜想、记录三角形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

  1、前几天小朋友都玩了吹泡泡的游戏,而且你们还发现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不同的吹泡泡工具,你们看看它是什么形状?跟你们玩的吹泡泡的工具一样吗?

  2、教师提问: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幼儿猜想,有的说是三角形的、有的说是圆形的)

  3、幼儿进行猜想记录。

  如果你认为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三角形的就把你的卡片贴在三角形的图形下面,是圆形的就把你的卡片贴在圆形的图形下面。

  二、幼儿吹泡泡,验证自己的猜想。

  1幼儿自己选择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吹泡泡的工具,开始吹泡泡。

  2分享交流:

  (1)你们用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

  (2)到底用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老师再吹吹,小朋友看看到底是什么形状。教师又用三角形的工具吹泡泡让幼儿观察,再次验证三角形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也是圆形的。

  三、幼儿调整事先的猜想记录。

  四、小结:不管是圆形还是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泡泡都是圆形的,那么还有什么可以用来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又是什么形状,回家以后小朋友可以去找找,以后我们再来试。

  小班科学《吹泡泡》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一种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一种游戏,但每次都是用现成的泡泡水来吹泡泡,很大程度上印制了幼儿的科学探索热情,素服了有的思维发展,所以我实际了这届科学活动课,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在探索中主动去建构知识。

  活动目标

  1、感知泡泡的特点。

  2、通过操作,知道不同形状的棒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3、培养幼儿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让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的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泡泡的特点,

  2、通过操作,知道不同形状的棒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

  3、学会自治泡泡水。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吸管

  2、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食盐、醋、白糖、酱油等

  3、清水,废旧电线丝做成不同形状的吹泡泡工具。

  活动过程

  一:师演示吹泡泡,引起幼儿吹泡泡的兴趣,同时引出课题。

  二:联系生活经验,让幼儿初步感知泡泡的特点。

  三:动手实践,再次感知泡泡特点。

  (一)设疑:所有的水都能吹出泡泡来吗?生大胆猜测,引出操作活动。

  预设:1、说可以的幼儿,我让他们当场用自来水吹一吹。(通过演示自来水吹不出泡泡的过程,比老师的空说教效果强得多。)

  2、说不可以的幼儿,我让他们说说理由,说说生活中在什么地方看见过泡泡。

  (二)制作泡泡水

  1、让幼儿用分别用身边的材料家在在水里。

  2、吹一吹,能否吹出泡泡来。(能吹出泡泡来的就在材料旁边做上记号)

  3、汇报交流制作情况,水中放入哪些材料会吹不出泡泡来,再次探索原因。

  4、引导小结:泡泡水跟普通的水是有区别的,所放的东西也是有选择的,一般在在清水中加 香皂、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才可以做成泡泡水,但水不能太多,否则吹不出泡泡。

  (三)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形状、颜色

  1、让幼儿观察用大小不同的吸管和形状不同的铁丝圈吹泡泡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吸管吹出的泡泡大,小吸管吹出的泡泡小;吹泡泡的工具虽然形状不同,但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

  2我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泡泡水来到操场上玩吹泡泡,启发幼儿观察吹出的泡泡在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讨论“怎样留住吹出来的泡泡”

  这下,孩子们可兴奋了,都用自己的办法去试,有的用手挥,有的用嘴吹,还有的索性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吹……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再次达到**。果然,经过他们的一番努力,泡泡真的飞上天去了,孩子们看得可开心了。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充分让幼儿自主感知,直接操作或得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而教师始终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协调者,这个活动组织有序,是和幼儿个性发展,幼儿自然成为活动的探索者,知识的建构者。

  你乐,我乐,泡泡乐!在本次科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而且也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小班科学《吹泡泡》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科学《吹泡泡》教案及反思03-07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大家一起吹泡泡》09-22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03-01

歌曲《吹泡泡》教案02-25

诗歌吹泡泡教案09-17

诗歌吹泡泡教案09-17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诗歌吹泡泡五08-25

小班关于科学的教案14篇03-04

小班科学活动春天来了教案02-24

小班科学《水宝宝搬家》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