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时间:2023-04-19 16:35:42 春宁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范文(精选1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范文(精选14篇)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一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一朵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引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不同)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一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二、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老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二组对三四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1: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组对一二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好,下一个。(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师:读给自己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杨桃角度五角星

  不同不同不同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准备了一些杨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一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我心里会怎么样?想些什么呢?

  4、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找。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一下“审视”吗?

  5、当老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么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么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一读这段对话。

  7、同样一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一下,“我”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读该自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一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吗?背一背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话。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课文共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事?

  2、读。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一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五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3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教师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看了看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3、画杨桃

  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审视—审察

  半晌—半天

  教诲—教导

  反义词:

  和颜悦色—疾言厉色

  熟悉—陌生

  【难句解析】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这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四句话可分成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么做。这四句话句句讲的是画画,但道理不仅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6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

  (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

  (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11画杨桃

  父亲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

  同学哈哈大笑

  老师审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诲一生受用

  第二课时:11画杨桃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一)、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二)、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前面说得肯定,后面比较犹豫)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

  2、小组交流意见.

  3 、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B、同学们怎么笑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C、老师怎么做的

  (1)、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8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

  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教诲 叮嘱

  28画杨桃 审视

  老师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课后小记: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11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

  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1.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深刻的句子。

  教学后记:

  课文抽象,学生对词语理解不清,需要借助下节课才能解决。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的不同做法。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工作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罒去,注意左窄右宽,“罒”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参照达标检测第2题)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同学们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课文最后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指导朗读时,读出嘲笑的语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强调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②强调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教学板书]

  13画杨桃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做好了“读”的铺垫后,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地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来说,本堂课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

  课文讲解快要结束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老师的话是否只适用于画画?学生参与讨论十分积极,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1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2

  教学目标:

  1. 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杨桃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 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l.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

  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

  (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画)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学生用手比划)

  (板书杨)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上台)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齐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教师板书爸爸的话)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我的画)

  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板书老师的话)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指名)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

  师: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XX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XXXXXXXXXXX(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XXXXXXXXXXXX(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XXXXXXXXXXX(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设计意图:对于阅读教学,我也曾反复思索目前我们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克服这些弊端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实现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教师的神态变化,理解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XXX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XX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进入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

  画杨桃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范文(精选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画杨桃》教案04-29

课文《画杨桃》的优秀教案06-28

课文《画杨桃》教案范文06-27

课文《画杨桃》的优秀教案08-25

画杨桃课文原文03-24

课文《画杨桃》的优秀教案设计06-29

小学语文课文《画杨桃》教案04-25

课文画杨桃教学设计07-03

课文《画杨桃》教学设计06-25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范文(精选14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范文(精选14篇)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一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一朵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引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不同)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一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二、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老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二组对三四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1: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组对一二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好,下一个。(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师:读给自己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杨桃角度五角星

  不同不同不同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体会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

  三、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四、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说话。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画杨桃》,读题。(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3、老师准备了一些杨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了这些杨桃,你想说什么?还有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接下来就请大家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谈理解。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集体合作,理解内容。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大家从课文中找一找原因,可以小组合作。

  2、交流。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位置不同,看到的不同,你能举个例子吗?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为什么会这样?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4)“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子,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什么是“叮嘱”?谁在什么时候叮嘱过你,叮嘱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什么是“想当然”?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我老老实实地画,却换来了同学们一阵嘲笑,读读同学们的话。我心里会怎么样?想些什么呢?

  4、老师是这样做的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找找。

  课件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为什么要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什么是“审视”?你能表演一下“审视”吗?

  5、当老师问大家的时候,同学们这样回答,是带着怎样的语气的?(嘲笑)我们读读。

  发挥想像,当时我的心理会怎么样?想些什么?

  6、(课件出示)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这两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怎么会断断续续的呢?他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很惭愧)读一读这段对话。

  7、同样一个问题,同学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用上因为……所以)

  8、如果你是这位老师,这时你想对你的学生说什么?

  9、我们来看一下,“我”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生读该自然段。)

  什么是“和颜悦色”?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有没有人对你说过,或你对别人说过“不要……要……”,说一说。

  举例子说说什么是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10、老师的话,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吗?背一背你认为对自己有帮助的话。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谈。课文共有几个人物,你最喜欢谁?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吗?有没有这样的事?

  2、读。老师学完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出示:

  3、编。学生自编学完课文后的一则格言,写在书本插图五角星旁。交流。

  4、小结: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3

  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3.联系前文想想,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说说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2.父亲和老师是讲画画上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样做呢?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活动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有效的知识技能体系,学会系统思考。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观念、换位思考的思想观念以及尊重他们感受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第二部分

  教学难点:理解教师所说的那段话。

  三、教学方法:

  整体阅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杨桃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字词训练,给课文分段

  六、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

  出示智慧树,提出自我评价要求。

  二、揭示课题:23、画杨桃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流利程度展开评价。(头两个自然段全班合作检查,后几个自然段同桌合作检查)

  2、说说自己觉得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如:不容易读正确的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权衡,能马上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先留下来在理解课文时合作解决。

  四、理解课文:

  1、通过引导学生专心阅读课文(阅读方式可以多样化快读、默读、小声读、略读),解决对文中人物的理解。

  2、抓住人物对话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

  (1)、出示重点句子,读一读。

  (2)、问:你认为这段话中的那部分使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出示诗歌《题西林壁》,问: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老师选择在理解完老师所说的话后出示这首古诗?

  (4)、出示填空题:

  看的角度不同,()也就不一样。因此,当我们看见(),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我们应该()。看到是什么样的就()。

  五、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

  第三课时(略)

  板书设计:

  23、画杨桃(看的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一样)

  我教师几个同学

  (想起父亲的话)

  认真看、老实画看了看哈哈大笑

  审视()

  神情严肃

  和颜悦色

  相信自己的眼睛!换个角度看问题!

  课后反思:

  应该说今天这两节课还是给我带来了快乐,因为它使我有了很强的成就感,我终于敢上自己以前不敢上的以事述理的课文了。虽然还存在一些缺陷,但起码在设计和操作上比以前有进步。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是:

  1、能始终把学生放在学习活动主人的位置上;

  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3、评价用语比较到位,所以学生能顺着我的思路走。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质疑的环节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提问有研究价值:以后可以想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写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有些学习活动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提出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在汇报交流时却没有引导学生以合作形式交流;

  3、教师对教材的深挖还是不够,对一些重点词汇自己都没有仔细琢磨,心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导致在引导时不明确。

  只关注大处,不琢磨小节,始终是我性格的弱项,这也反映在我的课堂教学行为当中。以后我要从关注细节这方面完善我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3、画杨桃

  附: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审视—审察

  半晌—半天

  教诲—教导

  反义词:

  和颜悦色—疾言厉色

  熟悉—陌生

  【难句解析】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这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四句话可分成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么做。这四句话句句讲的是画画,但道理不仅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6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zhǔ,不要读成shǔ;“晌”读shǎng,不要读成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2、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

  (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

  (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11画杨桃

  父亲叮嘱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

  同学哈哈大笑

  老师审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诲一生受用

  第二课时:11画杨桃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一)、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二)、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前面说得肯定,后面比较犹豫)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 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

  2、小组交流意见.

  3 、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B、同学们怎么笑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C、老师怎么做的

  (1)、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8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

  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教诲 叮嘱

  28画杨桃 审视

  老师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课后小记: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11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

  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1.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2)教师将这部分出现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并指名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达到正音、解义的目的。

  “审”(shěn)“晌”(shǎng):翘舌音。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熟悉(xī):知道得很清楚。

  哈(hā):拟声词。本课指放声大笑时发出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四声(huǐ),字义是教导、诱导。受用: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深刻的句子。

  教学后记:

  课文抽象,学生对词语理解不清,需要借助下节课才能解决。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倒”。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读出不同人物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的不同做法。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工作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ī”。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罒去,注意左窄右宽,“罒”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参照达标检测第2题)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同学们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课文最后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③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指导朗读时,读出嘲笑的语气)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④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⑤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强调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②强调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待问题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指导书写课后生字。

  [教学板书]

  13画杨桃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做好了“读”的铺垫后,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地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来说,本堂课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

  课文讲解快要结束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老师的话是否只适用于画画?学生参与讨论十分积极,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1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板书设计:

  3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2

  教学目标:

  1. 会认“靠”等14个生字,会写“图”等9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杨桃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平舌音。笔顺:(共8笔)

  “诲”: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 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记忆字形: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和同桌交流难字的识记方法。

  4.难字书写指导:

  “图”: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6.学生交流评价。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l.抄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最后一段,激发思维。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难忘:无法忘记,永远留在脑海里。终身难忘:即一生都难以忘怀。常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铭记于心,也可形容对某一段时光难以割舍。)

  (2)能使作者“终身难忘”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导语:作者是怎样画画的?你怎么知道的?

  抓住:“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犯了错误。)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一样。)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相同。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老师”坐在“我”的座位上,就是要从“我”看杨桃的角度进行观察,据此判断“我”画得是否准确。)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他亲自“审视”的做法上,悟出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看到的结果也不同的哲理。)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严肃起来。)为什么要变呢?

  (发现作者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全体同学们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老师”的深思,他意识到不仅是“几个”而且是大多数同学还不懂得作画的起码要求,更不懂得用科学思想对待事物。)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半晌。)(“半晌”是过了好大一会儿。也可以说明老师对于如何处理这件事,认真地进行了考虑。)

  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让他们也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来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自觉接受教育。)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老师的话。

  ①老师看到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态度发生了变化。指名读 “老师”说的一段话。

  ②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③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④启发学生用“不要……要……”造句。

  ⑤总结老师的话: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⑥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法:情境再现、画画、评评、读文悟理。

  学法:自主学习、多读、多思、多感悟。

  教学准备:杨桃两个,课前让学生看读杨桃的资料。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

  (教师板书囗)我写了一个什么?想象一下。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

  (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

  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什么字啊?(画)

  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学生用手比划)

  (板书杨)这是什么?这是什么?(板书桃)

  2、交流资料

  见过杨桃吗?课前你通过查资料、读资料袋了解到什么了?(指名谈)

  读过课文吗?还想不想读?

  二、初读课文,激发读书兴趣。

  1、自读: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2、指读:还想不想读了?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指名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你找他当你的榜样。

  3、指名的榜样生读下一段。(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让生上台)比如我现在是一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来画。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你按照书上的介绍,当时课文中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齐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还可能是谁?

  4、分角色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指名)你就读叙述部分。谁来当老师?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5、齐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6、指名读: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重点指导诲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再读文:还想不想读?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读文感受

  (1)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指名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重点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

  (2)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还有个小把儿,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水的时候,用水杯不用?这个图是从哪儿看水杯?

  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明白没有?

  (3)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文中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四、重现课文情境,帮助理解内容。

  1、过渡: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

  2、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出示手中袋子)你们猜这袋子里面有什么东西?

  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放到学生中间)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好了,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下节课再来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认真读了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杨桃画了幅画。现在我们就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二、相互评价,深入领悟课文内容。

  1、提出评价要求

  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

  2、评第一幅画(选画得正确的,重点指导评价方法。要坐到别人位置上去看再评。)

  出示第一幅画。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

  师提示: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谁找到了,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怎么样的看?(理解审视)

  现在知道了该怎么正确评价了吗?

  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3、评第二幅画(也选画得正确的,重点让大家从评价中明白画时是怎么画的。)

  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指名进行评价)

  (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他读懂课文没有?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引用有关语句。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4、评第三幅画(选一幅画得不太像的画,重点让学生理解不能想当然画画。)

  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谁来评价?

  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

  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别的,犯了什么错误了?(画走了样)为什么画走了样?(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话?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相似)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三、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1、抓住重点,归纳总结。

  刚才我们作画和评价时,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引用的课文语句大多在哪些段里?(1、2段倒数2、3段)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教师板书爸爸的话)

  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板书我的画)

  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板书老师的话)

  小结: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指名)

  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板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

  板书(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

  2、小结: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3、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指名)

  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

  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知道什么了?(指名说)

  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4、实践练习

  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自己做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板书设计:

  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二年级下册课文《画杨桃》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叮嘱”“教诲”“受用”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真实体验

  1、(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

  师: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

  【设计意图: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并激发阅读与思考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你已经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脉络层次与立意主旨】

  三研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XX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轻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XXXXXXXXXXX(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XXXXXXXXXXXX(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XXXXXXXXXXX(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设计意图:对于阅读教学,我也曾反复思索目前我们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克服这些弊端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实现教学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没了“半晌”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

  4、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在不同角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体会教师的神态变化,理解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XXX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XX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学生进入文本和人物进行对话,加深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

  画杨桃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