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伤了怎么办》

时间:2024-11-06 08:40:47 志彬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伤了怎么办》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伤了怎么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伤了怎么办》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伤了怎么办》 1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年龄较小,在节假日幼儿受伤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幼儿学会保护自己,设计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避免受伤。

  2、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避免受伤

  难点:学习简单的.自救方法

  活动准备

  受伤的事例图片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有关烧伤、烫伤、破伤的情况

  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不小心被烫伤、烧伤或者是摔到跌破、划破过呢?那是怎么样的呢?有什么感觉?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了解应该怎样避免受伤

  (1)教师鼓励幼儿讨论预防烧伤、烫伤、破伤的方法:小朋友有时候会不小心受伤,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受伤呢?(教师提供时间给幼儿结伴讨论,同时深入到幼儿的讨论当中,听听幼儿们说的有关情况是怎样的。)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记住平时生活中应记住的问题:

  中午老师在盛午饭的时候小朋友能不能靠近?

  能不能在教室里面跑跳呢?

  在平时能不能乱跑?

  玩耍得很过分呢?

  妈妈煮饭时能不能站在旁边呢?

  能不能玩火?

  能不能玩尖利的东西?

  3、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受伤后自救的方法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大人不在身边,你或者别人受伤后,你该怎样做?

  (2)教师总结:如果烧伤、烫伤,可以把伤口露在外面,用冷水冲洗,然后马上请大人帮忙等。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高,师幼配合较好,大多数幼儿知道了如何保护自己,课堂气氛热烈。但在第三环节中,个别幼儿对一些简单的自救方法会说,实际生活中却不会操作,如果这一环节在设计时还加进情景练习,效果会更好!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伤了怎么办》 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幼儿体验受伤后的痛苦,培养他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幼儿对健康身体的珍惜之情。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受伤情况,如擦伤、割伤、烫伤等。

  教会幼儿简单的伤口处理方法,如清洁伤口、包扎等,并知道在受伤后向大人求助。

  3.行为与习惯目标

  帮助幼儿养成避免危险行为的习惯,如不追逐打闹、不玩危险物品等,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受伤类型和原因。

  掌握简单伤口处理的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

  让幼儿理解受伤的危害,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和习惯。

  确保幼儿在模拟受伤处理过程中动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受伤的情境,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受伤的情况和处理方法,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游戏教学法

  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教学过程,如“我是小医生”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实践受伤处理技能。

  3.直观演示法

  教师亲自演示伤口处理的步骤,如清洗、消毒、包扎等,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操作过程。

  四、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一些小擦伤或看到过他人受伤的经历。

  2.物质材料准备

  制作受伤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包括擦伤、割伤、烫伤等不同类型的受伤画面。

  准备模拟伤口处理的道具,如创可贴、消毒棉球、绷带、生理盐水、镊子等。

  小医生的服装若干套。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1.播放一段幼儿在户外玩耍的欢乐视频,画面中幼儿们奔跑、嬉戏。突然,视频中的一个幼儿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开始哭泣。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视频里的小伙伴怎么了呀?他为什么哭呢?”引导幼儿回忆视频内容,引出受伤这一主题。

  (二)基本部分(20分钟)

  1.认识常见的受伤类型(7分钟)

  教师展示各种受伤场景的图片,如擦伤(小朋友摔倒在操场上,膝盖破皮)、割伤(手指被小刀划破)、烫伤(手碰到热水壶)、鼻出血(鼻子流血)等。

  针对每张图片,教师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个图片里的小伙伴哪里受伤了呀?你们觉得他是怎么受伤的呢?”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让幼儿了解不同受伤情况的表现和可能的原因。

  2.受伤后的感受(3分钟)

  教师请幼儿回忆自己受伤的经历(如果有的话),或者想象受伤后的感觉,然后提问:“小朋友们,当我们受伤的时候,身体会有什么感觉呢?是疼呢,还是其他的感觉呢?”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如疼、难受、害怕等,让幼儿体会受伤后的痛苦。

  3.伤口处理方法(10分钟)

  教师拿出模拟伤口处理的道具,以擦伤为例,向幼儿展示伤口处理的步骤:

  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教师边说边用镊子夹着棉球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模拟伤口),告诉幼儿这样可以把伤口上的脏东西冲掉。

  然后用消毒棉球给伤口消毒(用蘸有碘伏的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并强调消毒的时候可能会有点疼,但这是为了杀死细菌,让伤口快点好起来。

  最后贴上创可贴(将创可贴轻轻贴在模拟伤口上),告诉幼儿创可贴可以保护伤口,防止细菌进去。

  教师邀请几位幼儿上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尝试处理模拟擦伤伤口,其他幼儿认真观看。

  (三)游戏环节:我是小医生(15分钟)

  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幼儿穿上小医生的服装。

  2.在每组面前放置一些模拟受伤的道具(如带有擦伤、割伤的娃娃模型或图片)和伤口处理工具。

  3.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是小医生啦!你们要看看这些受伤的小伙伴,然后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给他们处理伤口哦。”

  4.幼儿们开始扮演小医生,处理模拟伤口。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和处理伤口,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操作,确保安全。

  (四)讨论与总结(2分钟)

  1.游戏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在游戏中学到的东西。教师提问:“小医生们,你们在给小伙伴处理伤口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呀?”引导幼儿回顾伤口处理的步骤。

  2.教师再次强调受伤后的处理方法和预防受伤的重要性,如“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受伤了怎么办,但是我们最好不要受伤哦。平时我们在玩耍的时候,不要跑太快,不要玩危险的东西,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健健康康的啦!”

  六、教学延伸

  1.在班级的图书角投放一些关于安全和受伤处理的绘本,如《我会保护自己》《受伤了别害怕》等,让幼儿在自由阅读时间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2.在美工区投放一些材料,鼓励幼儿制作“安全小卫士”的海报,画上自己知道的避免受伤的方法和受伤后的.处理方法,然后将海报张贴在班级的墙上,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受伤了怎么办》的安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幼儿们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常见受伤情况的处理方法,同时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以下是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情境创设吸引幼儿注意力

  通过播放幼儿摔倒受伤的视频导入活动,这种生动直观的方式迅速引起了幼儿的关注,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幼儿很自然地进入到关于受伤的话题讨论中。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图片展示和模拟受伤场景等也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对受伤情况的认识。

  2.游戏环节增强幼儿参与度

  “我是小医生”的游戏环节深受幼儿喜爱。在这个环节中,幼儿们积极参与,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扮演小医生处理模拟伤口,不仅更好地掌握了伤口处理的步骤,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合作意识。这种将知识学习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3.注重实践操作与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演示伤口处理方法,还是幼儿在游戏中的实践操作,都给予了幼儿充分的动手机会。同时,教师在旁密切关注幼儿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确保幼儿能够正确地掌握处理伤口的技能,这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不足之处

  1.幼儿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活动,但仍有个别幼儿由于性格内向或其他原因,参与度较低。在小组游戏环节,这些幼儿表现得比较被动,没有充分地融入到活动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更多的措施鼓励这些幼儿积极参与,如安排性格开朗的幼儿与其一组,或者教师更多地给予他们关注和引导。

  2.受伤原因讲解深度不够

  在讲解常见受伤类型时,只是简单地提到了受伤的可能原因,但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如为什么在追逐打闹时容易摔倒受伤、为什么某些物品会造成割伤等,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可能导致幼儿只是表面地知道不能做某些事情,而不理解其中的原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无法真正避免危险行为。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或更详细的讲解来加深幼儿对受伤原因的理解。

  3.教学时间把控略有欠缺

  在游戏环节中,由于幼儿们对扮演小医生的热情很高,在处理模拟伤口时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导致最后的讨论与总结环节有些仓促。这可能会影响幼儿对本次活动重点内容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在幼儿园小班安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伤了怎么办》 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受伤后的简单处理方法,如擦伤、割伤、鼻出血等。

  2.让幼儿知道受伤后要及时告诉大人,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幼儿学习应对受伤情况的技能。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幼儿勇敢面对受伤情况的态度,减少对受伤的恐惧心理。

  2.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当看到小伙伴受伤时能主动帮忙或告诉老师。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让幼儿掌握常见受伤情况(如擦伤、鼻出血)的处理方法。

  2.培养幼儿受伤后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

  1.使幼儿能准确记住不同受伤情况对应的处理步骤,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引导幼儿克服对受伤和疼痛的恐惧,勇敢面对受伤情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模拟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幼儿受伤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如擦伤膝盖、鼻出血等。

  2.准备处理伤口的模拟道具,如消毒棉球、创可贴、纱布、生理盐水等。

  3.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包括不同受伤情况和处理方法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分钟)

  1.播放一段幼儿在操场上玩耍的欢快视频,突然画面切换到一个幼儿摔倒受伤哭泣的场景。

  2.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刚刚我们看到有个小伙伴受伤了,那如果我们受伤了,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思考并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基本部分(20分钟)

  1.展示图片,了解受伤情况(5分钟)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受伤情况的图片,如擦伤、割伤、鼻出血、碰伤头部等。

  简单向幼儿讲解每种受伤情况的表现,比如擦伤会有皮肤发红、破皮;鼻出血会有鼻子流血等。

  2.讲解受伤后的处理方法(10分钟)

  擦伤处理:

  教师拿出模拟擦伤道具(带有轻微破皮的模型手臂),向幼儿展示。

  边演示边讲解:“如果我们擦伤了,首先不要害怕哦。先用干净的水轻轻地冲洗伤口,把脏东西冲掉,就像这样(用生理盐水冲洗道具手臂)。然后用消毒棉球轻轻地擦一擦,最后贴上创可贴就好啦。”

  鼻出血处理:

  教师示范正确的姿势:“如果鼻子出血了,我们要把头稍微向前低,不能往后仰哦。然后用手指捏住鼻翼,就像这样(捏住鼻子),捏一会儿,血就会慢慢止住啦。”同时提醒幼儿不要紧张,要保持安静。

  其他简单受伤情况讲解:对于割伤(轻微),要告诉幼儿如果有伤口流血,先用干净纱布按压伤口止血,然后找大人帮忙;碰伤头部如果感觉头晕、恶心要马上告诉老师等。

  3.情景模拟,实践操作(5分钟)

  邀请几位幼儿上来,模拟受伤场景,其他幼儿观察。

  让上来的幼儿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处理“受伤”情况,下面的幼儿可以提醒和补充。老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纠正,增强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游戏巩固部分(12分钟)

  1.游戏名称:“我会处理伤口”(10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处理伤口的模拟道具和写有不同受伤情况的卡片。

  游戏开始,每组幼儿抽取一张卡片,根据卡片上的受伤情况,用道具模拟处理伤口。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完成最快且处理方法正确的小组获胜,老师给予表扬和小贴纸奖励。

  2.讨论:帮助受伤的小伙伴(2分钟)

  提问幼儿:“如果我们看到其他小伙伴受伤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回答要告诉老师或者帮忙叫大人等。

  (四)总结部分(5分钟)

  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总结常见受伤情况(擦伤、鼻出血等)的处理方法,再次强调受伤后要及时告诉大人。

  2.表扬幼儿在本节课中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如果受伤了要勇敢面对,正确处理。

  六、教学延伸

  1.在班级的图书角投放一些有关安全和受伤处理的绘本,如《我会保护自己》,让幼儿在阅读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2.在日常活动中,设置一些模拟受伤场景,让幼儿练习处理受伤情况,强化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受伤了怎么办》的安全教育活动中,幼儿们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和游戏等多种教学方式,幼儿对受伤后的处理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一)成功之处

  1.教学方法有效性

  情景模拟和游戏环节深受幼儿喜爱,这两个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实践操作,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情景模拟中,幼儿们都争着要上来扮演受伤者和处理伤口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能够将老师讲解的处理方法运用起来,并且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如有的幼儿在处理鼻出血时忘记了头要向前低这个要点,经过其他幼儿的提醒和老师的再次强调,他们对这个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直观演示法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利用模拟道具向幼儿展示处理擦伤、鼻出血等伤口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幼儿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步骤,便于他们模仿学习。

  2.幼儿的积极参与

  幼儿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游戏。他们对受伤处理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看到各种受伤场景的图片和模拟受伤场景时,都能主动思考和发言。这种积极参与的状态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不足之处

  1.个体差异关注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并掌握所学内容,但仍有个别幼儿由于性格内向或对受伤场景有恐惧心理,参与度较低。在情景模拟环节,这部分幼儿不太愿意上台参与,在小组游戏中也表现得比较被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这部分幼儿可以采取单独引导、鼓励的方式,让他们逐步克服恐惧心理,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内容深度把控不够精准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本节课的内容难度有些偏大。在讲解受伤处理方法时,部分幼儿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一些专业术语,如“消毒棉球”“生理盐水”等。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尽量使用更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讲解知识,或者通过更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幼儿理解,避免内容过于深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

  (三)改进措施

  1.关注个体发展

  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更多适合不同性格和能力水平幼儿的环节。例如,可以在情景模拟环节中,先让幼儿自由选择参与方式,对于不愿意上台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在台下担任“小指挥”,指导台上的幼儿进行操作,然后逐渐引导他们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同时,在日常活动中多与这些内向或胆小的幼儿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优化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和优化,将专业术语转化为幼儿容易理解的语言。比如,可以把“消毒棉球”说成是“能杀死小细菌的棉花球”,把“生理盐水”说成是“和我们身体里的水差不多的干净水”。此外,可以增加一些儿歌或顺口溜来帮助幼儿记住受伤处理的步骤,如“鼻子出血别慌张,头向前低捏鼻梁”,这样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受伤了怎么办》】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安全主题教案《扭伤了怎么办》06-23

小班安全游戏《我知道怎么办》教案附反思04-03

小班安全安全乘车教案及反思01-01

小班安全教案《用电安全》反思03-02

烫伤了怎么办呢09-14

晒伤了怎么办呢09-26

小班安全教案及反思模板06-13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假期里的安全》含反思06-24

小班安全教案:《我该怎么办》03-06

小班安全教案《着火了怎么办?》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