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策划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旨在开发与总结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促进中小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等方面实现预期变化。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则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1996年,是本人攻读教学论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开发和研究的盛群力教授主持的“九五”青年专项课题“当代教学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科研成果。本人于1995年就读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师从盛群力教授,参与该课题研究,并负责教学设计理论在语文学科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语文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教师专业教育技术课程,具有应用理论性质。它不仅要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以传授语文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知识为教学重点,以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技能为目的。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语文教学论的补充知识,以选修课的形式对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岗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
三、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语文教学设计以当代行为科学、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例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
四、语文教学设计的特征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在课前所作的准备,它把教学视为一个过程,注重对构成这个过程的各环节(导入、展开、结束)进行基本预设,把教学视为由环境、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相互发生联系的双边或多边活动,并注重对参与这个活动的各个因素进行基本考察,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关心教学效果等。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首先,当代语文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看待学与教之间的关系。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虽然明确确立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到处盛行教师中心主义,其语文教学设计方案也仅停留于语文教案的预设编制上,主要表现为授课计划。没有表现出学生的参与行为,容易带来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语文教学设计论》一书的《语文教学设计的要求》这一节中,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设计不是讲稿,必须简便适用,容易施行。除了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新教师要求他们写详细教案(实习生甚至可以写成讲稿)以外,一般的教学设计大多属于教学提要一类形式。”注①
当代语文教学设计依据加涅“为学习设计教学”的理论,把语文教学过程分为学习事件和教学事件两部分,注重对语文学习事件(学习的内部过程)和语文学习结果的分析,将教师授课视为语文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事件),对学生语文认知结构和语文行为技能的改变起支持和推动作用。一切教学事件都围绕学习事件展开,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能有效避免“一言堂”现象的产生。
其次,当代语文教学设计强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确立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
所谓教学目标具体化,是指把教学目的、范围、意图、领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或业绩目标,即按照期望学习者身上出现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结果的方式对教学目标作具体说明,这种说明包含了行为(做什么)、条件(在什么具体情况下)和标准(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三种成份。当代语文教学设计强调用含义明确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避免使用含义模糊的行为动词,如“学习、了解、体会”等。以《故乡》一课的教学目标“学习对比手法”为例,则应该这样表述:“在教师分析课文前/后(条件)分别找出/说出(行为)课文中运用对比的地方,至少找对2处(标准)。”或“通读全文后(条件),找出(行为)文中2处(标准)采用对比手法的地方。”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更具有操作性、也易于观察和检测。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对学习的内部事件与外部事件进行核对。
【高中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策划理论概述】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论文10-20
经典文学作品01-29
秘书职责概述11-07
现代礼仪概述06-16
公函的相关概述11-29
《诗经·国风》概述07-26
文学作品作文08-24
销售经理职责概述12-08
东亚概述地理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