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时间:2022-06-16 17:37:34 教案 我要投稿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夸父追日》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通用10篇)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

  3.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章。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2.交流画好的句子。(顺便检查画的是否准确,读得是否准确、通顺。随即指导读词“虞渊”“瀚海”“渭河”“颓然”)

  为什么追?——每天夜里,……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为什么?)

  怎么追?——于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

  追到了没有?——第三节、第四节有关语句。

  3.能不能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连起来回答这三个问题?(指导概括主要内容)

  三、品读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强大精神之柱。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

  课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指名读。

  ⑵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⑶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⑷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勇敢向往光明)

  四、品读第2~5段。

  过渡:是呀,在字里行间,我们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动了,更被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让我们再次随着这些神奇的语言文字走进故事2~5节。

  1.默读2~5节,边读边思考夸父还神在哪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课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风似的奔跑”体会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车在告诉公路上行驶,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来计算,两千公里得开多少小时。(20小时)

  整整要开20小时,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⑶还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风似的奔跑)

  ⑷此时,所有的感受只在一个“读”,来,一起读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创设情境:

  夸父,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这么急?

  预设:因为太阳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为夸父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个目标:

  课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生齐读)

  4.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⑵拓展黄河、渭河资料,抓关键词“霎时间”体会夸父之渴。

  ⑶指导读。

  5.是呀,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顾疲惫去追赶太阳,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支撑着他。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的夸父。

  6.夸父还“神”哪里:

  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⑴指名读,夸父遗憾什么?

  (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⑶引导:孩子们,传说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个首领,这个部落特别奇怪。一年中只有两个月,天上是有太阳,其余的十个月,人们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阳留住。那么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

  (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

  ⑷指名读。

  ⑸难怪大地和山河在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连太阳也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送给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让我们带着满心的敬意读读夸父的最后一瞬间。

  (齐读)

  ⑹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一抛还抛出了什么?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的夸父。

  7.练笔升华:夸父,我想对你说……

  写一两句话,佩服夸父的决心及毅力、还有做事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永远秉持着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难的精神;追求光和热,契而不舍;“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生命不息,追赶不止;学习上也应该有夸父不断追赶的精神,使自己不断进步。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这则神话故事出自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经》,想学看看这本书中是如何写这个故事的吗?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读一读,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古文的意思。

  2.以晋代诗人陶渊明称赞夸父的古诗作结: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夸父精神的可贵,感受神话传说的神奇。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师板书)

  2、指名读,正音。

  3、你对夸父有什么了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揭题〈夸父追日〉。

  (对,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手杖 虞渊 伏身 渭河

  瀚海 颓然 抛出 咕嘟

  雄心壮志 奉献精神

  追求光明 奋勇前行

  (形式:齐读、个别读、领读等)

  3、默读填空。

  神话写了夸父( )太阳,( )虞渊,

  夸父倒下变成( ),他的手杖( ),

  目的是( )。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感受神话。

  1、同桌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写写感受。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与课文进行对比,感受课文的魅力。

  《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课文中丰富又夸张、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写夸父为了解渴。

  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⑶、感受夸父精神。

  从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复述课文,评价补充。

  1、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2、各组推选代表和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总结。

  再读古诗,你想对夸父说什么?

  六、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3、写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6.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大禹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治服洪水为人类造福为世人敬仰;大卫聪明机智,英勇无畏,打败巨人拯救以色列人民令我们钦佩。这些生动的故事与传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启迪了找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

  2.板书课题:夸父逐日,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课题。

  夸父:是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

  逐:追赶、赛跑。

  夸父逐日:夸父追赶太阳。

  4.认识文体。了解特点。

  ⑴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①内容简短,只有三行三句话。

  ②字句简练,但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意思。

  ③需要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⑵教师小结:是的,这是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内容虽然简短,但却讲述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三、自学反馈,理解内容

  1.提示自学方法。

  ①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集体评议,纠错正音。(多请几个学生来读)

  ②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③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④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解疑。

  ⑤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全文的意思,了解夸父逐日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3.出示文中生字,认读理解。

  渭: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人黄河的一条大河。

  邓:是一个姓氏,文中“邓林”指的是桃林。

  4.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弄懂词句意思。

  5.生生交流自学成果。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词难句的意思。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①逐走:追赶,赛跑。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句意:夸父追赶着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①欲:想要。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水。

  ②句意: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⑶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大泽:大湖。

  ②句意: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⑷未至,道渴而死。

  ①未至:没有直到。道:路途中。

  ②句意: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⑸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弃:遗弃。邓林:桃林。

  ②句意: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6.学生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述夸父逐日的意思。

  (巨人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文的精妙,竟然只用了极其简短的三行文字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那么,在这个神话故事中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质疑拓展,丰富文本内容,完整感知故事情节。

  2.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3.了解著作《山海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认识《山海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评议,及时纠正错误。

  2.全班齐背课文。

  3.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⑴师生合作,教师抽读文中的字词或句子,学生说出相应的意思。

  ⑵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弄明白的吗?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⑴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6.教师小结,导人:是的`,课文虽然为我们讲述了夸父逐日的过程及结果,但仍有许多空白处需要我们去想象,去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夸父的精神,以及古人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二、交流拓展,体会精神

  1.学生展开想象,针对提出的疑问,畅所欲言,交流解疑。

  2.通过阅读,说说夸父逐日的原因与弃其杖的目的。

  ⑴夸父逐日是为了抓住太阳,叫太阳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表现了夸父对光明的热爱。

  ⑵夸父弃杖是为了将手技化为桃林,让追寻光明的后人摘取树卜的鲜果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表现了夸父身虽死而志长存,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

  3.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感受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体会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从中再次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教师小结: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途中。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7.讨论交流: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黑夜没有灯火照明所可能带来的不便与危险。

  ⑵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体会。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三、课堂小结,认识著作

  1.教师小结: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力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2.认识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海经》所记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堪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作业设计

  1.默写课文。

  2.完成自测题。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4

  本文是人教版教材三下第八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最早见于《山海经》的《海外北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对照原文,可以看出课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了。教学时,在遵循略读课文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还须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激起其对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着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文特点——想象神奇,我在设计时,努力体现中段略读课文的要求和年段训练目标,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适当合作学习,在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养成乐于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点拨引领作用,略中有精,抓住文本关键词句,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获得思想启迪,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

  【学习目标】

  1.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体会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教学难点】

  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流程】

  一、以图导入,引发神奇

  1.看图猜故事。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精彩的图片。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2.揭题;读题;聊特点。

  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再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板书课题,读题。你知道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板书:神奇)谁有一双慧眼,能从题目中发现神奇?我们再来读读,读出它的神奇。

  二、充分初读,整体感知

  1.明确课型,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阅读提示,画出学习任务

  《夸父追日》这个课题与《女娲补天》有点不同,课题前面有一个*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课文前面有个学习提示,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个学习提示,画出学习本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提示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习要求?

  (略读课文前的一段导语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这段导语,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导语进行略读课文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一遍读完如果老师没有叫停,你就抓紧时间读第二遍第三遍,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在了解主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这样几个词语。

  虞渊 渭河 瀚海 大泽

  手杖 颓然 遗憾

  一眨眼 霎时间

  A 指名读,齐读。大家注意没有,第一组词都与什么有关?

  B 读准第二组词语。

  C个别读,齐读。读这两个词(第三组),你们有什么发现?

  3.说说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说。

  (2)出示提示,帮助学生学会概括。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夸父( ),就去追赶( ),追到( )时,他倒下来变成了( ),他的手杖变成了( )。

  (3)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说

  (许多略读课文,在前面的连接语中明确提出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学生的概括能力一般都比较弱,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么过于简单,概括得不完整,要么过于罗嗦,相当于复述。精读课文承载着较多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面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在这里,教者可加大概话能力的训练力度,舍得点花时间,下点功夫,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过渡,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像这样神奇的句子课文里还有很多。

  三、指导阅读,感受神奇

  1.默读课文,用﹏﹏划出让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想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2.交流:哪些语句让你感到了神奇;指名说,各抒己见。

  (编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叶老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指向是学会自主阅读。”叶老的话充分肯定了略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并充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重点句子

  句子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个别读,你觉得神奇在哪儿?

  2.感悟“一眨眼”、“两千里”(“一眨眼”是多长时间?→你眨一下眼→你们眨一下眼→一眨眼夸父跑了多远?→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大约是从我们温州到南京的距离。你看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跑过了杭州、跑过了无锡、跑过了常州、跑到了南京,神奇吧?真是太神奇了。)

  3.指导朗读:随机对话,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神奇。现在假如你就是夸父,我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跑得这样快?

  过渡:其实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

  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渴。

  1.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了?

  2.给“霎时间”换词,读句子

  3.指导朗读

  句子三: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发出巨响。

  1.想像:这个时候,夸父已经累得怎样?理解“颓然”。

  2.指导朗读

  (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有“精”、“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略交互,相互融合。由于受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要“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斟酌、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夸父追日》的着力点在“体会神话的神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那些最具神奇性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使略读与精读融为一体。)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1.夸父耗尽所有力气去追赶太阳,这是为什么呢?读同学们读读第一段,找出原因。

  2.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1)指名读

  (2)引读:是的,当追得口渴难忍时,夸父就是这样想的——;当追得气喘吁吁时,夸父还是这样想的——;当追得快要耗尽全身力气时,夸父仍然是这样想的——。

  3.感悟精神:同学们,面对颓然倒下的夸父,面对为了人类,为了大地永远光明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夸父,你想说什么?交流提炼板书:精神

  (提示:夸父追日的目的是什么?)

  4.《夸父追日》出自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这是一部记述我国古代神话、地理、物产、民俗、宗教等方面内容的书,全书共18卷,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大家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么写《夸父追日》这个故事的。

  5.出示古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1)师范读

  (2)自由读

  (3)能懂得它的意思吗?我们来试试

  (4)你是喜欢现代文还是古文?为什么?

  现代文与古文各有长处,现代文好读,容易懂;古文精炼,很讲究用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山海经》,也可以读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教学略读课文,我们还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本设计在课终围绕“体会神话的神奇”这根主线,“拖出”古文,意在通过文白对照,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对古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神奇

  精神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简说

  夸父追日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自学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初读课文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围绕夸父追日的故事展开,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的原因。从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强烈感受到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赶太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其实从夸父的追赶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激励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最后,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夸父追日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在其中的《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对照原文,可以看出课文出色的改写。课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了。如,课文用“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写夸父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等等,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

  3、小练笔的指导。

  课后的泡泡,实际上是一则小练笔,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引导。要提示学生:学习本组课文,不能只停留在注意故事情节的有趣、好玩上,应该多想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课文内容中能想到些什么,并多与身边的人交流看法,慢慢就会有一些感悟,再提起笔来就有话可说了。这种读书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组(册)的学习中。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抓住文本体会关键词句,从文中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的积累。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神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三、感悟课文

  1、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

  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1)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板书“喜欢光明”。

  (2)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评议,指导读。

  3、“夸父怎样追日?”: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2)用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夸父的欢喜之情。

  (3)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

  (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体会神话的神奇。

  4、夸父追到了太阳吗?找出书上的句子。

  5、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反而倒下去了,此时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6、夸父变成了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什么?

  四、复述课文

  五、总结:

  学了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夸父追日

  喜欢光明

  夸父追日 拿着 提起 迈开

  无比欢喜奋力

  自我奉献 奋力拼搏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中的拼音,能够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夸父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

  通过课文中的拼音,能够认12个生字。

  学习难点:

  感受夸父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学习流程

  一、课前积累

  同学们,太阳!对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一下太阳?(生列举)。

  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出示词语积累,齐读,

  旭日东升 赤日炎炎 喷薄欲出 日上三竿 烈日当空

  艳阳高照 夕阳西下 阳光明媚 光芒万丈 光芒四射

  生自由读一分钟,尽量记住它,齐背

  二、激情引入

  可惜太阳不能永远地停留在天上,渐渐地,它要下山了,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想把太阳永远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生:夸父!)

  师生 板书课题

  三、明确目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阅读提示,并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找一生说学习要求,学生齐读。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自己的学习小组出色地完成这两个任务?

  四、借助课文的拼音,自学生字词

  1、请学生自由大声读文一遍,标出生词,

  2、同桌交流自己画的词。

  3、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要考考你,这些字怎么念?

  出示字词,指明读,齐读

  手杖 虞渊 伏下 渭河 咕嘟咕嘟 瀚海

  颓然 一抛 遗憾 臂 霎 大泽

  五、探究课文

  1、《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话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你们知道吗?(神秘地、夸张地)在神话故事中,据说夸父身高二十几米,他的两条腿就有十几米那么长、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呢!

  那他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而最后到底追上了没有?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2、请同学们先看黑板上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默读全文,并和你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1) 熟读第一段,想一想: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2)朗读2、3、4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出夸父追日的神奇?

  (3)你觉得神话人物夸父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展示汇报

  (1)生汇报,师总结 :夸父心中有一个目标,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同学们,谁能读一读?

  指名2人,生评价,全班齐读。

  (2)同学们读得真好!接着再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夸父追日的情景吧!

  生汇报展示

  例:夸父能一口气喝光黄河、渭河里的水,真神!

  夸父一下子能跑两千里,真神!(竖起大拇指)

  夸父倒下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真神!(有感情地,也竖起了大拇指

  (3)师: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神话人物夸父是个怎样的人?生汇报

  生1:夸父是个追求光明的人!

  生2:夸父是个执著的人!

  生3:夸父是个奋勇前行的人!

  生4:夸父是个坚持不懈的人……

  师总结:看来你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向往光明、坚持不懈、奋勇前行、甘于奉献”的人!(板书)这是你们对他的赞美。赞美夸父留给后人的是一种执著不已、奋勇前行的精神。同学们,请带着这种赞美之意,再次读一遍吧!让我们记住这个神话中的英雄-----夸父!

  师生齐读

  六、课堂回顾

  同学们,你们出色的完成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你用“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这个句式来,总结本节课。

  指名说2人

  七、拓展延伸

  小练笔

  第八单元的文章是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了这组课文,你肯定有许多的感受,请你拿起笔,用最生动的文字写出你的想法?

  展示2人

  八、板书设计:

  夸 父 追 日

  向往光明

  坚持不懈

  奋勇前行

  甘于奉献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8

  教 学

  目 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知识点梳 理复述

  教 学

  过 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课 后

  反 思可以将本课的古文版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一下,触碰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大家都知道哪些什么神话故事呢?

  生:愚公移山、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啊!老师今天呢,要带大家学习一篇神奇的神话故事,名字叫做《夸父追日》(写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词

  孩子们,老师昨天让大家在课下预习了在文中出现的字词,现在呢,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出示幻灯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幻灯片里出现的词语,大家自己先熟悉一下。

  生:(自己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个词语“虞渊”是什么意思呢?

  生:太阳落下的地方(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一遍后可以分男女生读等多种方式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们在熟悉词语后,一起来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出示要求

  用简单的话说说,概括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找学生谁说,及时给予评价。

  师:孩子们总结的都很全面,但是不够简练,老师给大家出示一份简单的一段话(出示幻灯片)

  (三)孩子们,夸父追到太阳了吗?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追赶太阳呢?

  孩子们,我们现在从课文中找一找。(预习课文的同学很容易从第一自然段找出来,在这里向学生普及夸父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导孩子们明白夸父不是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部族的利益,为了让大地充满光明。)

  (四)精读课文,体会神奇

  师:接下来,夸父开始追赶太阳了,夸父追赶太阳的过程处处充满了神奇,我们现在再来读一下课文,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到神奇的句子。

  1、学生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两千里”

  师:那这句神奇的地方在哪儿呢?或者它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引导孩子们出表示神奇的词语)

  学生:人一般不会一眨眼就跑两千里

  师:孩子,那你能说说哪些词语让你感到神奇吗?

  生: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两千里

  师:那你能带着你的神奇读一下这个句子吗?(学生读)

  生:(读) 《夸父追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孩子们,你所感受到的,也是陈老师所感受的,孩子们,可以眨一下眼睛,这个时候,夸父已经从北京跑到上海了,再眨一下眼睛,又从上海回到了北京,像风似的,像什么风呢?

  生:台风,龙卷风,飓风等

  师:孩子们。龙卷风一小时才160里,而夸父一眨眼都两千里呢,大家可以大胆想象一下,能多大胆,就多大胆,要知道,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胆想象,那大家可以想象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2、生:“夸父伏下身子……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认为神奇的地方在哪儿,我们应该把那种神奇融入到我们的文字中呢?

  注意“霎时间”一词

  3、“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巨响”,重点体会“巨响”

  4、“昨天倒在原野上的夸父……”这是一个重点句,即变化的神奇,让学生体会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神奇。

  5、孩子们,夸父在倒下的时候变成了桃林,孩子们夸父在倒下之前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动作,是什么?(向前一抛)孩子们,夸父为什么会向前一抛呢?想一想(他想把太阳支撑住,他想把太阳打下来,他不甘心等等)及时纠正学生的“想把太阳打下来”一说,因为这种说法与夸父本意正好相反。

  孩子们,夸父在倒下的时候,不只是夸父不甘心、遗憾,夸父身上肩负着整个夸父族的重任,所以,他背后成千上万个族人也深深感到遗憾,所以他这一抛,抛出了不甘心,抛出了遗憾,同时也抛出了希望。

  三、寄予希望

  孩子们,夸父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桃林,请问变成桃林是何用意呢?(变成桃林,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夸父一个人倒下了,但是却有千千万万个像夸父一样的人站起来了,那便是千千万万个追寻光明的人。讲到这里,夸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了呢?(无私奉献。敢于牺牲、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等等)

  晋朝诗人陶渊明有感于夸父追日的故事,曾经写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夸父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人们把“夸父追日”比作有宏大志向的人。

  四、总结

  同学们,像夸父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出示幻灯片)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等这些神话故事都出自于《山海经》,这些神话故事反映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顽强不息的精神一直被全人类,全民族向往着,铭记着,继承着,这才是神话传说想要传递给我们的。

  五、作业

  1、写一写你想对夸父说的话。

  2、画一画夸父死后夸父和手杖的变化。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 熟读《两小儿辩日》;

  3、 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资料: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盘盂(yú) 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沧凉(cāng) 决(jué)

  2、 解释下列划线字:

  孔子东游(向东) 辩斗(争辩)

  问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离)

  探汤(热水) 多知(通智,智慧)

  不能决(判断)

  3、 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①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②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② 孰为汝多知乎? 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把握。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二、问题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

  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笑”是讥笑,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若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

  4、 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⑴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赞扬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⑵ 孔子不能决也。

  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5、 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

  ① 从两小儿的辩斗的角度:看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要发扬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

  ②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拓展迁移。

  庄子欲刺虎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

  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③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④须:等待。

  1.解释加有下划线的词:

  (1) 庄子欲刺虎(想要)

  (2) 馆竖子止之曰(劝阻)

  (3) 两虎方且食牛(吃)

  (4) 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名声)

  (5) 两虎果斗(果然)

  (6) 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功效)

  2.翻译文中句子。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卞庄子认为这话对,就站着等待它们。

  3.阅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

  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通用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夸父追日教案10-28

《夸父追日》教案06-27

夸父追日教案10-28

语文夸父追日教学反思05-27

《夸父追日》精品教案11-20

关于夸父追日的教案11-28

夸父追日教案15篇12-26

《夸父追日》教案设计09-20

《夸父追日》小学语文评课稿09-16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夸父追日》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通用10篇)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故事。

  2.在品读语言文字中感受故事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精彩的图片,大家想看吗?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

  3.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章。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2.交流画好的句子。(顺便检查画的是否准确,读得是否准确、通顺。随即指导读词“虞渊”“瀚海”“渭河”“颓然”)

  为什么追?——每天夜里,……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为什么?)

  怎么追?——于是夸父拿着手杖……夸父就追到了

  追到了没有?——第三节、第四节有关语句。

  3.能不能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连起来回答这三个问题?(指导概括主要内容)

  三、品读第一段,感受夸父追日的强大精神之柱。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

  课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指名读。

  ⑵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⑶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⑷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

  (勇敢向往光明)

  四、品读第2~5段。

  过渡:是呀,在字里行间,我们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动了,更被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让我们再次随着这些神奇的语言文字走进故事2~5节。

  1.默读2~5节,边读边思考夸父还神在哪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课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风似的奔跑”体会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车在告诉公路上行驶,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来计算,两千公里得开多少小时。(20小时)

  整整要开20小时,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⑶还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风似的奔跑)

  ⑷此时,所有的感受只在一个“读”,来,一起读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创设情境:

  夸父,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这么急?

  预设:因为太阳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为夸父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个目标:

  课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生齐读)

  4.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⑵拓展黄河、渭河资料,抓关键词“霎时间”体会夸父之渴。

  ⑶指导读。

  5.是呀,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顾疲惫去追赶太阳,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支撑着他。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的夸父。

  6.夸父还“神”哪里:

  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⑴指名读,夸父遗憾什么?

  (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⑶引导:孩子们,传说夸父是古代部落的一个首领,这个部落特别奇怪。一年中只有两个月,天上是有太阳,其余的十个月,人们只能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阳留住。那么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

  (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

  ⑷指名读。

  ⑸难怪大地和山河在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连太阳也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送给这位追求光明的勇士。让我们带着满心的敬意读读夸父的最后一瞬间。

  (齐读)

  ⑹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一抛还抛出了什么?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的夸父。

  7.练笔升华:夸父,我想对你说……

  写一两句话,佩服夸父的决心及毅力、还有做事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永远秉持着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难的精神;追求光和热,契而不舍;“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生命不息,追赶不止;学习上也应该有夸父不断追赶的精神,使自己不断进步。

  五、拓展延伸。

  1.《夸父追日》这则神话故事出自我国的一部古典名著——《海外北经》,想学看看这本书中是如何写这个故事的吗?

  出示: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读一读,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古文的意思。

  2.以晋代诗人陶渊明称赞夸父的古诗作结: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夸父精神的可贵,感受神话传说的神奇。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学一个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夸父(师板书)

  2、指名读,正音。

  3、你对夸父有什么了解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4、揭题〈夸父追日〉。

  (对,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手杖 虞渊 伏身 渭河

  瀚海 颓然 抛出 咕嘟

  雄心壮志 奉献精神

  追求光明 奋勇前行

  (形式:齐读、个别读、领读等)

  3、默读填空。

  神话写了夸父( )太阳,( )虞渊,

  夸父倒下变成( ),他的手杖( ),

  目的是( )。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感受神话。

  1、同桌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写写感受。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⑴、出示古文《夸父追日》与课文进行对比,感受课文的魅力。

  《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理解其意。)

  ⑵、找一找课文中丰富又夸张、神奇又富有想象的句子。

  如:“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

  “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写夸父为了解渴。

  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

  ⑶、感受夸父精神。

  从夸父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四、复述课文,评价补充。

  1、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2、各组推选代表和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总结。

  再读古诗,你想对夸父说什么?

  六、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3、写写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6.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大禹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治服洪水为人类造福为世人敬仰;大卫聪明机智,英勇无畏,打败巨人拯救以色列人民令我们钦佩。这些生动的故事与传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启迪了找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精神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

  2.板书课题:夸父逐日,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课题。

  夸父:是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

  逐:追赶、赛跑。

  夸父逐日:夸父追赶太阳。

  4.认识文体。了解特点。

  ⑴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这篇课文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①内容简短,只有三行三句话。

  ②字句简练,但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意思。

  ③需要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⑵教师小结:是的,这是一篇古文,也叫文言文,内容虽然简短,但却讲述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三、自学反馈,理解内容

  1.提示自学方法。

  ①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集体评议,纠错正音。(多请几个学生来读)

  ②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③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④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解疑。

  ⑤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全文的意思,了解夸父逐日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3.出示文中生字,认读理解。

  渭: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人黄河的一条大河。

  邓:是一个姓氏,文中“邓林”指的是桃林。

  4.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弄懂词句意思。

  5.生生交流自学成果。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词难句的意思。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①逐走:追赶,赛跑。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句意:夸父追赶着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①欲:想要。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水。

  ②句意: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⑶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大泽:大湖。

  ②句意: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⑷未至,道渴而死。

  ①未至:没有直到。道:路途中。

  ②句意: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⑸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弃:遗弃。邓林:桃林。

  ②句意: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6.学生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述夸父逐日的意思。

  (巨人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四、课堂小结

  1.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文的精妙,竟然只用了极其简短的三行文字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那么,在这个神话故事中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质疑拓展,丰富文本内容,完整感知故事情节。

  2.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3.了解著作《山海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认识《山海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评议,及时纠正错误。

  2.全班齐背课文。

  3.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⑴师生合作,教师抽读文中的字词或句子,学生说出相应的意思。

  ⑵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弄明白的吗?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⑴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6.教师小结,导人:是的`,课文虽然为我们讲述了夸父逐日的过程及结果,但仍有许多空白处需要我们去想象,去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夸父的精神,以及古人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二、交流拓展,体会精神

  1.学生展开想象,针对提出的疑问,畅所欲言,交流解疑。

  2.通过阅读,说说夸父逐日的原因与弃其杖的目的。

  ⑴夸父逐日是为了抓住太阳,叫太阳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表现了夸父对光明的热爱。

  ⑵夸父弃杖是为了将手技化为桃林,让追寻光明的后人摘取树卜的鲜果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表现了夸父身虽死而志长存,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

  3.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感受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体会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从中再次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教师小结: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途中。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7.讨论交流: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黑夜没有灯火照明所可能带来的不便与危险。

  ⑵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体会。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三、课堂小结,认识著作

  1.教师小结: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精神和力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2.认识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海经》所记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堪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作业设计

  1.默写课文。

  2.完成自测题。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4

  本文是人教版教材三下第八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夸父追日》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最早见于《山海经》的《海外北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对照原文,可以看出课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了。教学时,在遵循略读课文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还须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激起其对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着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文特点——想象神奇,我在设计时,努力体现中段略读课文的要求和年段训练目标,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适当合作学习,在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培养的同时,养成乐于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点拨引领作用,略中有精,抓住文本关键词句,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获得思想启迪,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

  【学习目标】

  1.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体会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学习提示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教学难点】

  感悟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流程】

  一、以图导入,引发神奇

  1.看图猜故事。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欣赏几张精彩的图片。边看边猜猜每张图片讲了哪个故事?(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2.揭题;读题;聊特点。

  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再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板书课题,读题。你知道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板书:神奇)谁有一双慧眼,能从题目中发现神奇?我们再来读读,读出它的神奇。

  二、充分初读,整体感知

  1.明确课型,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阅读提示,画出学习任务

  《夸父追日》这个课题与《女娲补天》有点不同,课题前面有一个*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有个好帮手,课文前面有个学习提示,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个学习提示,画出学习本篇课文的学习任务

  (2)汇报交流:谁来说说,提示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学习要求?

  (略读课文前的一段导语既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又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这段导语,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导语进行略读课文的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注意一遍读完如果老师没有叫停,你就抓紧时间读第二遍第三遍,并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在了解主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这样几个词语。

  虞渊 渭河 瀚海 大泽

  手杖 颓然 遗憾

  一眨眼 霎时间

  A 指名读,齐读。大家注意没有,第一组词都与什么有关?

  B 读准第二组词语。

  C个别读,齐读。读这两个词(第三组),你们有什么发现?

  3.说说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个任务,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说。

  (2)出示提示,帮助学生学会概括。

  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夸父( ),就去追赶( ),追到( )时,他倒下来变成了( ),他的手杖变成了( )。

  (3)同桌互说,指名说,齐说

  (许多略读课文,在前面的连接语中明确提出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学生的概括能力一般都比较弱,在说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么过于简单,概括得不完整,要么过于罗嗦,相当于复述。精读课文承载着较多的学习任务,教师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面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在这里,教者可加大概话能力的训练力度,舍得点花时间,下点功夫,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过渡,神话故事就是这么神奇,连手杖也变成了一大片桃林。像这样神奇的句子课文里还有很多。

  三、指导阅读,感受神奇

  1.默读课文,用﹏﹏划出让你感到很神奇的句子,细细地读一读,想想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2.交流:哪些语句让你感到了神奇;指名说,各抒己见。

  (编者在教材中安排略读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叶老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课文是例子,是出发点,目的指向是学会自主阅读。”叶老的话充分肯定了略读课文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实施略读课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并充分地与同伴进行交流。)

  重点句子

  句子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个别读,你觉得神奇在哪儿?

  2.感悟“一眨眼”、“两千里”(“一眨眼”是多长时间?→你眨一下眼→你们眨一下眼→一眨眼夸父跑了多远?→知道两千里有多远吗?→大约是从我们温州到南京的距离。你看就这么一眨眼的功夫,夸父跑过了杭州、跑过了无锡、跑过了常州、跑到了南京,神奇吧?真是太神奇了。)

  3.指导朗读:随机对话,指导学生读出这种神奇。现在假如你就是夸父,我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跑得这样快?

  过渡:其实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呢。

  句子二: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的水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渴。

  1.读一读,你感受到什么了?

  2.给“霎时间”换词,读句子

  3.指导朗读

  句子三: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发出巨响。

  1.想像:这个时候,夸父已经累得怎样?理解“颓然”。

  2.指导朗读

  (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并不是说就不需要有“精”、“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略交互,相互融合。由于受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要“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斟酌、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着力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夸父追日》的着力点在“体会神话的神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那些最具神奇性的语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使略读与精读融为一体。)

  四、感悟精神,拓展延伸

  1.夸父耗尽所有力气去追赶太阳,这是为什么呢?读同学们读读第一段,找出原因。

  2.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1)指名读

  (2)引读:是的,当追得口渴难忍时,夸父就是这样想的——;当追得气喘吁吁时,夸父还是这样想的——;当追得快要耗尽全身力气时,夸父仍然是这样想的——。

  3.感悟精神:同学们,面对颓然倒下的夸父,面对为了人类,为了大地永远光明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夸父,你想说什么?交流提炼板书:精神

  (提示:夸父追日的目的是什么?)

  4.《夸父追日》出自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这是一部记述我国古代神话、地理、物产、民俗、宗教等方面内容的书,全书共18卷,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大家想不想看看古人是怎么写《夸父追日》这个故事的。

  5.出示古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1)师范读

  (2)自由读

  (3)能懂得它的意思吗?我们来试试

  (4)你是喜欢现代文还是古文?为什么?

  现代文与古文各有长处,现代文好读,容易懂;古文精炼,很讲究用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山海经》,也可以读读其他的神话故事。

  (教学略读课文,我们还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本设计在课终围绕“体会神话的神奇”这根主线,“拖出”古文,意在通过文白对照,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对古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神奇

  精神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简说

  夸父追日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一种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诗人陶渊明曾写诗赞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自学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体现略读的要求,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学时,应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默读、朗读、思考或与同学讨论交流来读懂课文。遇到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工具书解决。初读课文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围绕夸父追日的故事展开,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了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的原因。从夸父的心中所想,可以强烈感受到他对光明的向往和追赶太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表面结果上看,夸父是心想事未成,在遗憾的长叹中闭上眼睛,其实从夸父的追赶过程中已充分体现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一大片桃林。目的是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激励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的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最后,可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

  2、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夸父追日神话最早见于《山海经》,在其中的《海外北经》里写道:“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对照原文,可以看出课文出色的改写。课文把原文中简写的几处神奇的地方,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具体化了。如,课文用“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奔跑的速度快;写夸父为了解渴,“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等等,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体会,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神奇魅力。

  3、小练笔的指导。

  课后的泡泡,实际上是一则小练笔,也是一种读书方法的引导。要提示学生:学习本组课文,不能只停留在注意故事情节的有趣、好玩上,应该多想想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课文内容中能想到些什么,并多与身边的人交流看法,慢慢就会有一些感悟,再提起笔来就有话可说了。这种读书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组(册)的学习中。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抓住文本体会关键词句,从文中感悟神话的神奇,体会夸父追日精神的可贵,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的积累。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神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三、感悟课文

  1、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

  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1)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板书“喜欢光明”。

  (2)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3)指名读,评议,指导读。

  3、“夸父怎样追日?”: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2)用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夸父的欢喜之情。

  (3)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

  (4)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体会神话的神奇。

  4、夸父追到了太阳吗?找出书上的句子。

  5、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反而倒下去了,此时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6、夸父变成了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什么?

  四、复述课文

  五、总结:

  学了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夸父追日

  喜欢光明

  夸父追日 拿着 提起 迈开

  无比欢喜奋力

  自我奉献 奋力拼搏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文中的拼音,能够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感受夸父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

  通过课文中的拼音,能够认12个生字。

  学习难点:

  感受夸父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学习流程

  一、课前积累

  同学们,太阳!对每个人来说都很熟悉,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描写一下太阳?(生列举)。

  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出示词语积累,齐读,

  旭日东升 赤日炎炎 喷薄欲出 日上三竿 烈日当空

  艳阳高照 夕阳西下 阳光明媚 光芒万丈 光芒四射

  生自由读一分钟,尽量记住它,齐背

  二、激情引入

  可惜太阳不能永远地停留在天上,渐渐地,它要下山了,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黑夜,于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想把太阳永远地留在天上,他的名字叫——(生:夸父!)

  师生 板书课题

  三、明确目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阅读提示,并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找一生说学习要求,学生齐读。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和自己的学习小组出色地完成这两个任务?

  四、借助课文的拼音,自学生字词

  1、请学生自由大声读文一遍,标出生词,

  2、同桌交流自己画的词。

  3、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要考考你,这些字怎么念?

  出示字词,指明读,齐读

  手杖 虞渊 伏下 渭河 咕嘟咕嘟 瀚海

  颓然 一抛 遗憾 臂 霎 大泽

  五、探究课文

  1、《夸父追日》是一篇神话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征服自然,所以便把许多美好的愿望加在了神话人物的身上。你们知道吗?(神秘地、夸张地)在神话故事中,据说夸父身高二十几米,他的两条腿就有十几米那么长、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呢!

  那他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而最后到底追上了没有?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2、请同学们先看黑板上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默读全文,并和你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结果。教师巡视、指导。

  (1) 熟读第一段,想一想: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2)朗读2、3、4段,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出夸父追日的神奇?

  (3)你觉得神话人物夸父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展示汇报

  (1)生汇报,师总结 :夸父心中有一个目标,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同学们,谁能读一读?

  指名2人,生评价,全班齐读。

  (2)同学们读得真好!接着再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夸父追日的情景吧!

  生汇报展示

  例:夸父能一口气喝光黄河、渭河里的水,真神!

  夸父一下子能跑两千里,真神!(竖起大拇指)

  夸父倒下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变成一片桃林,真神!(有感情地,也竖起了大拇指

  (3)师: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神话人物夸父是个怎样的人?生汇报

  生1:夸父是个追求光明的人!

  生2:夸父是个执著的人!

  生3:夸父是个奋勇前行的人!

  生4:夸父是个坚持不懈的人……

  师总结:看来你们都觉得他是一个“向往光明、坚持不懈、奋勇前行、甘于奉献”的人!(板书)这是你们对他的赞美。赞美夸父留给后人的是一种执著不已、奋勇前行的精神。同学们,请带着这种赞美之意,再次读一遍吧!让我们记住这个神话中的英雄-----夸父!

  师生齐读

  六、课堂回顾

  同学们,你们出色的完成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你用“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故事中想到了什么”这个句式来,总结本节课。

  指名说2人

  七、拓展延伸

  小练笔

  第八单元的文章是神奇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学了这组课文,你肯定有许多的感受,请你拿起笔,用最生动的文字写出你的想法?

  展示2人

  八、板书设计:

  夸 父 追 日

  向往光明

  坚持不懈

  奋勇前行

  甘于奉献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8

  教 学

  目 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知识点梳 理复述

  教 学

  过 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课 后

  反 思可以将本课的古文版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一下,触碰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一、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大家都知道哪些什么神话故事呢?

  生:愚公移山、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啊!老师今天呢,要带大家学习一篇神奇的神话故事,名字叫做《夸父追日》(写课题)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生字词

  孩子们,老师昨天让大家在课下预习了在文中出现的字词,现在呢,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出示幻灯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幻灯片里出现的词语,大家自己先熟悉一下。

  生:(自己读)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个词语“虞渊”是什么意思呢?

  生:太阳落下的地方(教师给予及时评价)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读一遍后可以分男女生读等多种方式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我们在熟悉词语后,一起来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出示要求

  用简单的话说说,概括文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找学生谁说,及时给予评价。

  师:孩子们总结的都很全面,但是不够简练,老师给大家出示一份简单的一段话(出示幻灯片)

  (三)孩子们,夸父追到太阳了吗?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追赶太阳呢?

  孩子们,我们现在从课文中找一找。(预习课文的同学很容易从第一自然段找出来,在这里向学生普及夸父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导孩子们明白夸父不是为了一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整个部族的利益,为了让大地充满光明。)

  (四)精读课文,体会神奇

  师:接下来,夸父开始追赶太阳了,夸父追赶太阳的过程处处充满了神奇,我们现在再来读一下课文,边读边画出让你感到神奇的句子。

  1、学生一:“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两千里”

  师:那这句神奇的地方在哪儿呢?或者它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引导孩子们出表示神奇的词语)

  学生:人一般不会一眨眼就跑两千里

  师:孩子,那你能说说哪些词语让你感到神奇吗?

  生: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两千里

  师:那你能带着你的神奇读一下这个句子吗?(学生读)

  生:(读) 《夸父追日》公开课教学设计

  师:孩子们,你所感受到的,也是陈老师所感受的,孩子们,可以眨一下眼睛,这个时候,夸父已经从北京跑到上海了,再眨一下眼睛,又从上海回到了北京,像风似的,像什么风呢?

  生:台风,龙卷风,飓风等

  师:孩子们。龙卷风一小时才160里,而夸父一眨眼都两千里呢,大家可以大胆想象一下,能多大胆,就多大胆,要知道,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胆想象,那大家可以想象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2、生:“夸父伏下身子……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师:认为神奇的地方在哪儿,我们应该把那种神奇融入到我们的文字中呢?

  注意“霎时间”一词

  3、“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巨响”,重点体会“巨响”

  4、“昨天倒在原野上的夸父……”这是一个重点句,即变化的神奇,让学生体会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神奇。

  5、孩子们,夸父在倒下的时候变成了桃林,孩子们夸父在倒下之前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动作,是什么?(向前一抛)孩子们,夸父为什么会向前一抛呢?想一想(他想把太阳支撑住,他想把太阳打下来,他不甘心等等)及时纠正学生的“想把太阳打下来”一说,因为这种说法与夸父本意正好相反。

  孩子们,夸父在倒下的时候,不只是夸父不甘心、遗憾,夸父身上肩负着整个夸父族的重任,所以,他背后成千上万个族人也深深感到遗憾,所以他这一抛,抛出了不甘心,抛出了遗憾,同时也抛出了希望。

  三、寄予希望

  孩子们,夸父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桃林,请问变成桃林是何用意呢?(变成桃林,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夸父一个人倒下了,但是却有千千万万个像夸父一样的人站起来了,那便是千千万万个追寻光明的人。讲到这里,夸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了呢?(无私奉献。敢于牺牲、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等等)

  晋朝诗人陶渊明有感于夸父追日的故事,曾经写道: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夸父在感动我们的同时,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人们把“夸父追日”比作有宏大志向的人。

  四、总结

  同学们,像夸父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出示幻灯片)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等这些神话故事都出自于《山海经》,这些神话故事反映出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望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顽强不息的精神一直被全人类,全民族向往着,铭记着,继承着,这才是神话传说想要传递给我们的。

  五、作业

  1、写一写你想对夸父说的话。

  2、画一画夸父死后夸父和手杖的变化。

  《夸父追日》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2、 熟读《两小儿辩日》;

  3、 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

  学习资料: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盘盂(yú) 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沧凉(cāng) 决(jué)

  2、 解释下列划线字:

  孔子东游(向东) 辩斗(争辩)

  问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离)

  探汤(热水) 多知(通智,智慧)

  不能决(判断)

  3、 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①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

  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②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

  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② 孰为汝多知乎? 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把握。

  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二、问题探究。

  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

  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

  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

  “笑”是讥笑,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若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

  4、 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⑴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赞扬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⑵ 孔子不能决也。

  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5、 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

  ① 从两小儿的辩斗的角度:看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要发扬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

  ②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拓展迁移。

  庄子欲刺虎

  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

  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③馆竖(shù)子:旅馆的童仆。④须:等待。

  1.解释加有下划线的词:

  (1) 庄子欲刺虎(想要)

  (2) 馆竖子止之曰(劝阻)

  (3) 两虎方且食牛(吃)

  (4) 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名声)

  (5) 两虎果斗(果然)

  (6) 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功效)

  2.翻译文中句子。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卞庄子认为这话对,就站着等待它们。

  3.阅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

  译文

  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