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时间:2023-02-08 12:25:54 教案 我要投稿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精选11篇)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尝试迁移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仿编活动,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事物间的关联。

  3、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增强诗歌仿编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黑板和粉笔

  2、幼儿用书、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呀?你们喜欢爸爸、妈妈吗?你觉得在家里,爸爸像什么?妈妈像什么?你又像什么?

  二、用投影仪放大幼儿用书画面,学习诗歌。

  1、教师指着第一幅画面,提问:画面上有什么?引导幼儿看图欣赏第一段诗歌。在朗诵诗歌时,教师采用等待、放慢速度以及指图等暗示的方法,鼓励幼儿参与到讲述中来。例如:爸爸是(一座山),妈妈也是(一座山),我是(教师可用动作暗示幼儿)山间的小溪/小河,在(手指两座山)爸爸妈妈身边(动作暗示)流淌/流动。

  2、教师指着第二幅画面,采用上述方法,鼓励幼儿看图学习诗歌的第二段。

  3、师生共同学习诗歌,并有表情地完整朗诵。

  三、引导幼儿按诗歌中的格式仿编部分内容。

  教师提问:

  1、爸爸妈妈是一座山(一棵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你想当什么?

  2、爸爸、妈妈除了是一座山,一棵树,爸爸、妈妈还可以是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教师对幼儿仿编的内容用粉笔画在黑板上,最后带领幼儿念一念自己仿编的'诗歌。

  四、情景表演。

  1、请部分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和妈妈,先表演诗歌内容,再表演仿编的诗歌。

  2、教师:我们大家来表演爸爸妈妈和我,谁想做大山爸爸?谁想做大山妈妈?谁想做小溪孩子?表演的小朋友要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并做一做动作。下面看表演的小朋友不仅要朗诵诗歌,还要看看他们谁表演得最好。

  五、音乐活动《办家家》。

  教师:刚才,许多小朋友上来表演了爸爸和妈妈,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妈妈呢?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表演“办家家”。音乐起,师生一起表演唱《办家家》。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仿编活动,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事物间的关联。

  3、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增强诗歌仿编活动的积极性。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A、小朋友,你们家都有谁呀?

  B、你们喜欢爸爸、妈妈吗?

  C、你觉得在家里,爸爸像什么?妈妈像什么?你又像什么?

  2、学习诗歌。(实物投影仪放大幼儿用书)

  A、教师指图1,提问:画上有什么?引导幼儿看图欣赏诗歌第一段。在朗诵中教师采用等待、放慢速度以及指图等暗示的方法,鼓励幼儿参与讲述。

  B、采用同样方法观察图2,学习诗歌第二段。

  C、师生共同学习诗歌,并有表情的完整地朗诵诗歌。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部分内容。

  4、情景表演《爸爸、妈妈和我》

  请部分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先表演诗歌内容,再表演仿编内容。

  5、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在语言阅读区继续学习仿编,并分角色扮演仿编内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由于我讲解的很详细,孩子们都能动手做了操作,.一些以前不肯动手的孩子今天也尝试了自己做,虽然他们的作业中有许多遗漏的',但至少他们动手做了,说明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小百科:爸爸,对指已结婚并有子女的男性(父亲)的一种称呼。该词起源甚早。《广雅·释亲》:爸,父也。 王念孙曰:"爸者,父亲之转"。"爸爸"并非外来词,在上古汉语中"父"发ba音。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表现妈妈和自己在一起的情景,感受亲情的温暖。

  2、在创作、制版中,尝试表现出人物的大小、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3、知道爱惜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及绘画工具。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自己和妈妈在一起的照片。

  2、吹塑纸,5B铅笔。

  活动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感受母子的亲情。

  教师:说一说,照片上的你和妈妈在干什么?你爱妈妈吗?你们的表情是怎样的?

  2、观察照片,感受人物太小的关系。

  (1)教师:谁是妈妈?谁是孩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们在绘画时怎样才能画出大人和孩子的区别?

  (2)教师小结:在画面中要把妈妈画大些,孩子画小、画矮些。

  3、引导幼儿了解用疏密的方法表现主体和背景的关系。

  (1)教师:在全是线条的画面中,怎样才能让人一眼就看到"我和妈妈"?

  (2)教师小结:可以尝试选择主体或背景的其中一个,将其线条描绘得密密的或松松的',将背景和人物分开。

  4、幼儿创作。

  (1)注意画出妈妈和孩子的大小关系。

  (2)能在画面中注意线条的粗细、疏密的变化。

  5、展评幼儿作品。

  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建议:

  日常活动 欣赏母子亲情的图片或照片。

  区角活动 开展线描画的活动,在创作中积累对线条的感受和运用能力。

  家园共育 将母子亲情的照片带入园,进行谈话交流活动,感受亲情的美好。

  活动评析:

  这个活动可以是情节画,也可以是肖像画,但都有主体和背景的表现问题。这是幼儿学习构图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出示"大河奔流"活动中的相关作品,进行经验的回忆和迁移,引导幼儿用线条的疏密来表现主体和背景。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对物品大小进行区分,判断其归属。

  2、会说"这是╳╳,是爸爸(妈妈或我)用的。"

  3、能喜欢并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

  活动准备:

  1、家长与幼儿一同收集孩子与父母用的物品,特别是鞋子、漱口杯、牙刷,衣服等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分别放在活动室四周的桌子上。

  2、人像:爸爸、妈妈、孩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

  老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收集了许多小朋友和爸爸妈妈用的东西,看,这是╳╳,是谁用的?是爸爸(妈妈)用的。

  那妈妈(爸爸)的东西放在哪边?教师示范放二次。

  老师:谁愿意来找找哪些东西是爸爸或是妈妈、小朋友用的把它送到相应的地方。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老师:请小朋友去把这些东西都送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边送边说:这是╳,是爸爸(妈妈、我)用的。

  幼儿将周围桌子上的各种物品都送到相应的地方

  三、比较不同。

  老师:小朋友们都送好了,来我们看看这是什么?这是谁送的?是谁用为什么要送这样物品?

  出示一到两样较有明显的物品。(如指甲油、唇彩、BP机)老师:瞧,这是什么?(鞋子)是谁穿的'?这儿呀还有,(将另两双鞋子和前一双放在一起)谁穿的?你们看这三双鞋子有什么不一样?(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比较)谁的最大?谁的最小?不大不小的是谁的?

  四、找家人都有的东西。

  老师:爸爸、妈妈、小朋友都有鞋子,那你们家还有什么东西是每个人都有的呢?它们都一样大吗?

  五、扮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老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用的东西,我们就来玩娃娃家游戏好吗?那你想打扮谁呢?(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愿意打扮的角色。)幼儿自由打扮,教师指导。

  六、展现自己的装扮。

  老师:小爸爸、小妈妈、小朋友们你们都打扮好了吗?来,看看,你们能猜出来他打扮得是吗?是╳╳妈妈,你们从哪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衣服、鞋包等方面观察,并说这是妈的鞋子、这是妈妈的包、这是妈妈的裙子。)老师:╳╳妈妈,你这是要去哪儿啊?(去上班)╳╳妈妈真辛苦,又要上班,又要做家务照顾小宝宝,╳╳你爱妈妈吗?小朋友你们都爱妈妈吗?

  七、结束活动老师:小爸爸、小妈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一起去做娃娃家游戏好吗?

  10:05—10:15盥洗活动要求:

  1、盥洗时不拥挤。

  2、学习掌握洗手、洗脸的一定顺序。

  ★10:15—10:45户外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由于我讲解的很详细,孩子们都能动手做了操作,一些以前不肯动手的孩子今天也尝试了自己做,虽然他们的作业中有许多遗漏的,但至少他们动手做了,说明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妈妈和我玩皮球》是一本非常简单易懂的绘本,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图画,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语言,各种小动物和妈妈玩皮球,不同的姿势发出不同的声音,形象生动,幼儿情不自禁地跟着书上的小动物学学动作,学学声音。绘本非常适合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也适合和爸爸妈妈进行亲子阅读,在绘本阅读中感受和妈妈玩皮球的快乐,体验浓浓地亲情。绘本会预留给孩子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孩子根据绘本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画面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也会让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对故事进行自我扩充、延伸。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妈妈和我玩皮球》。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

  2、安静地翻阅图书,喜欢绘本阅读。

  活动重点

  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安静地独自翻阅图书。

  活动难点

  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

  分析:教学目标主要由认知、技能、情感这三个方面来制定,较符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准备

  PPT、皮球。

  分析:教学准备是服务于具体教学活动的,托班幼儿还属于直觉思维的时期,通过各种更加直观的辅助教具,将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过程:

  1、出示皮球,请个别幼儿示范玩皮球的方法。

  教师:(出示皮球)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你们玩过皮球吗?是怎么玩的?请你来表演一下。

  教师:(出示绘本)今天我们要来看一本书,这里面有许多小动物和妈妈也在玩皮球,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玩的吗?

  分析:通过出示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皮球来引出绘本,激发幼儿的兴趣。

  2、通过课件阅读绘本。

  (1)、小皮球骨碌碌滚了出来。

  (2)、小皮球来了,谁来玩皮球了呀!(出示大象图片)

  小朋友猜猜大象是怎么玩皮球的(用鼻子)

  图像演示(用鼻子哐哐哐地玩皮球)

  请幼儿学一学,模仿声音哐哐哐。

  (3)、小猴子来了,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玩皮球的吗?

  图像演示(用尾巴噼啪劈啪地玩皮球)

  请幼儿学一学,模仿声音噼啪劈啪。

  (4)、呀!这是谁来了啊?小鸡也来玩皮球了。

  你们来猜一猜小鸡他怎么玩 ,会发出什么声音呀?

  好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噢,原来小鸡是用他的小嘴巴玩皮球的呢,笃笃笃笃笃笃。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介绍妈妈怀孕的情况,了解妈妈怀孕的辛苦。

  2、通过画妈妈的大肚子,增进对妈妈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把收集到的资料告诉同伴和老师,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妈妈怀孕的图片、蜡笔、纸

  一:介绍妈妈

  师: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啊?你们有没有见过妈妈大肚子的照片?

  二:启发想象

  师:你们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啊?妈妈是怎样让你们长大的?(了解妈妈怀孕的辛苦和不容易,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小结: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渐渐长大,妈妈的身体承受着很大的负担,妈妈很辛苦。

  三:幼儿画画

  1、师:刚刚我们小朋友了解了妈妈大肚子的样子,还有我们小朋友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生长的?现在请你们画画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场景,去请小朋友设计一件漂亮的.孕妇衫。

  2、教师观察,并给予个别指导。

  重点关注:

  1、能表现出宝宝的基本特征。

  2、对孕妇装有花纹有自己的创造力。

  四、展示作品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把自己画的自己在妈妈肚子的场景展示下,好不好?(对画的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对妈妈的了解却很少。让孩子初步地了解妈妈的工作,了解妈妈工作的辛苦,引发幼儿关心妈妈情感的基础,由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清楚地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2.用画面的方式表现妈妈抱着自己的`温馨情景。

  重点难点:

  观察画面,清楚地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活动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帮忙发一张抱着孩子的照片的电子版给教师,幼儿用书《妈妈和我》,教学电子资源《妈妈和我》,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蜡笔。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一起欣赏幼儿用书封底的名画《母与子》和两幅幼儿作品。

  1.画里有谁?

  2.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3.画里的妈妈是怎样抱小宝宝的?

  4.小宝宝胖嘟嘟的手在做什么?

  5.小朋友的作品里妈妈坐在什么地方?她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二、教师播放电子资源中其他“母与子”的名画,请幼儿欣赏。

  三、教师播放家长抱着孩子的照片,请幼儿进行分享。

  1.这是谁和自己的妈妈呢?

  2.你的妈妈是怎么抱你的?

  3.妈妈抱着你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四、给幼儿发放图画纸和画笔,请幼儿画一画妈妈抱着自己的样子。

  五、延伸活动:语言《我的妈妈》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关心爱护妈妈,不依赖妈妈,萌发独立活动的意识。由于孩子认识水平的限制,所以,在讨论妈妈的工作时,仅限于知道妈妈在哪里工作。还应在以后的活动中让幼儿能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了解到妈妈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并能大胆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喜爱之情。但小班孩子的情感萌发,还需依赖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实现。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8

  活动名称:数学:爸爸、妈妈和我

  活动目标

  1、尝试分辨爸爸妈妈和宝宝的物品,感知物品的大小及其它特征。

  2、学会按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图片标记匹配相应的物品。

  1、有初步地关心爸爸妈妈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教具: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图片各一张,三个人的袜子、衣服等衣物若干。

  学具:《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这是谁的衣服。

  出示爸爸妈妈和宝宝的图片,向幼儿介绍:这是宝宝的一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宝宝,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出示实物衣服、裤子等服装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些是什么?有什么不同?这是谁的衣服?你是怎么知道的?

  2、送衣服

  请幼儿把选择好的衣服送给爸爸、妈妈和宝宝,鼓励幼儿边送边说:这是爸爸(妈妈、宝宝)的衣服。

  3、幼儿操作活动

  送东西:请幼儿先观察分辨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标记图,然后把方框里的物品分别连线到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标记上。

  连线:请幼儿观察图片,把爸爸的东西和爸爸的图片连线,妈妈的东西和妈妈的图片连线,宝宝的东西和宝宝图片连线。

  4、说一说、看一看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给爸爸妈妈和宝宝送物品的。

  展示个别幼儿的作业,请他说一说哪些东西是爸爸的`,哪些东西是妈妈的,哪些东西是宝宝的。

  教具准备我准备了男女小宝宝图片,小手和头花各一个。并准备了视频展示仪。第一环节,出示小宝宝图片,谁是女孩子,谁是男孩子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由于我讲解的很详细,孩子们都能动手做了操作。.一些以前不肯动手的孩子今天也尝试了自己做,虽然他们的作业中有许多遗漏的,但至少他们动手做了,说明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能将妈妈和自己的照片贴在爱心里。

  2.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对妈妈的思念,舒缓内心的不适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册第2~5页

  2.《美工》第1页

  3.挂图《我和妈妈在一起》

  4.音乐CD(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妈妈,宝宝好想你

  1.观察并表述幼儿用书第2~5页的画面。

  ——第一幅图上有谁?妈妈在为宝宝做什么?(讲故事)你喜欢听妈妈给你讲故事吗?

  ——看看旁边的'图,妈妈和宝宝在一起做什么?(玩玩具)宝宝和妈妈看起来怎么样?(很开心)

  ——我们把书翻过来看看,现在妈妈在给宝宝干什么?(洗澡)看看旁边的图,起床了,妈妈在给宝宝干什么?(穿衣服)

  二、妈妈,我们在一起

  1.观察并描述挂图《我和妈妈在一起》

  ——图上有一颗大大的、红红的什么?——爱心里有谁?宝宝和宝宝相互怎样?你喜欢和妈妈这样抱抱吗?

  2.说说自己的妈妈。

  ——看着自己和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打开《美工》第1页,按图示折出立体相框。再吧自己和妈妈的照片贴在相框上,就像妈妈和我们开开心心地在一起,你愿意吗?觉得开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拍拍手!

  3.观察教师粘贴照片。

  ——我们都想和妈妈在一起,但是妈妈要去上班,所以暂时把小朋友送到哪里?下班了妈妈会怎样?——我们把自己和妈妈的照片贴在立体相框上,就像我们和妈妈抱得紧紧的一样。

  3.自主尝试粘贴照片

  ——想和妈妈在一起的小朋友,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设置“看全家福”、“介绍家庭成员”、“交流生活中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开心事”等环节,指导幼儿学习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一家。在看看、听听、讲讲中,让幼儿体验到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进一步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的爱。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中的成员,感受家的.温暖。

  2、能用简单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事。

  3、体验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简单了解父母的工作。

  2、幼儿自带全家福1张。

  3、教师用全班幼儿的全家福电子版自制课件“幸福一家人”,配温馨、舒缓的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导人活动,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课件中都有谁?怎么能看出他们是幸福的一家人?

  小结: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你,有爸爸、妈妈,或许还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其他成员。大家相亲相爱,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2、组织幼儿自主讲述自己的一家人。

  (1)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带的全家福。

  提问:你的照片上有谁?你们在做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请个别幼儿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当众讲述。

  教师及时捕捉幼儿讲述中的亮点,鼓励幼儿相互学习。

  4、引导幼儿尝试用较丰富、连贯的语言讲述照片,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1)教师出示自己小时候和父母一起的照片,示范讲述,帮助幼儿学习连贯表达。

  例如:我的妈妈是一个老师。她经常给我讲故事。我的爸爸是一名医生。他经常和我一起做游戏。我最喜欢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很开心。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2)鼓励幼儿模仿讲述,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按要求讲述。

  要求:说出爸爸、妈妈的工作,讲述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发生的开心事。

  (3)请个别讲得好的幼儿示范讲述,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分享讲述中的亮点,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活动延伸:

  用幼儿带的全家福自制图书,投放到语言阅读区,供幼儿区域活动时继续讲述。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通过理解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事物间的关联。

  2.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初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

  1.乐幼教ppt课件:爸爸 妈妈和我。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呀?

  你们喜欢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二、展开

  1.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爸爸、妈妈会保护你,你感觉爸爸像什么?妈妈像什么?你又像什么?

  2.教师朗诵诗歌

  3.学习诗歌

  ppt课件: 图一

  (1)画面上有什么?

  爸爸是(一座山),

  妈妈是(一座山),

  我是山间的(小溪)

  (2)课件:图二

  采用上述方法,鼓励幼儿看图学习诗歌的第二段。

  爸爸是(一棵树)

  妈妈是(一棵树)

  我是树上的(小鸟)

  在爸爸妈妈身边飞过。

  4.师生共同学习诗歌,并有表情地完整朗诵。

  5.引导幼儿按诗歌中的'格式仿编部分内容。

  (

  1)爸爸、妈妈除了是一座山,一棵树,爸爸、妈妈还可以是什么?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说)

  (2)带领幼儿念一念自己仿编的诗歌。

  三、结束

  诗歌表演。

  请部分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和妈妈,先表演诗歌内容,再表演仿编的诗歌。

  【附儿歌】

  爸爸是一座山

  妈妈是一座山

  我是山间的小溪

  爸爸是一棵树

  妈妈是一棵树

  我是树上的小鸟

  在爸爸妈妈身边飞过。

【《妈妈和我》小班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妈妈和我小班教案06-26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爸爸妈妈和我》09-28

小班语言爸爸妈妈和我教案06-28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妈妈和我》09-22

妈妈和我的故事优秀作文09-08

幼儿园中班美术优秀教案《妈妈和我》09-18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找妈妈》09-22

妈妈和我01-29

中班美术版画妈妈和我教案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