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时间:2024-08-24 12:09:47 思颖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精选6篇)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和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目标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体会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三、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揭示课题

  1.回顾长度单位。

  (1)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

  (2)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3)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

  (4)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

  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分组合作,参与活动

  1.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全班交流,认识测量方法。

  请学生介绍每种测量工具、测量的方法以及测量时要注意什么。例如:测量时,尺子的刻度0通常与物体测量的起点重合;测量身高时,人要站直,这样测量的高度才准确等。

  (2)观察图片,了解测量的`内容。

  ①课件出示主题图(数据不出现)。

  ②交流图中的孩子们在测量什么。(有测量桌子高度的、也有测量讲桌长度的)

  (3)合作测量,体验测量的方法。

  ①提出测量要求: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各自的肩宽,记好测量结果。

  ②学生先估一估,再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③反馈交流,让学生说说选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④数据记录:指导学生比较,测量的数据大约是多少?(30厘米)

  ⑤板书:

  肩宽大约30厘米

  (4)分组实践,做好测量数据的记录。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对象后开展测量活动,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讲桌的长度,教室的长度,身高,课桌高等。测量前,教师再提出要求,如请学生先估一估,再进行测量。尽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②汇报测量结果并板书。

  重点讨论身高和两臂展开的长度比1米长一些时怎么记录。如()米()厘米。

  测量结果板书如下:

  (5)变换形式,建立所测物体长度的表象。

  ①闭眼想:教师读板书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物体的实际长度。

  ②用手比:学生比划测量物体的长度。

  ③比长短:如,课桌要比肩宽长一些,身高比课桌要高得多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熟悉的事物,认识它们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物体的长短表象,建立长度观念,同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而且获得了广泛的活动经验。

  2.选择单位,描述长度。

  (1)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①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

  请两名学生用卷尺拉出6米的长度,让学生们直观感受一下长短。

  ②借助熟悉的标准描述6米的长度。

  猜一猜:先让学生猜猜看,如果同学们肩并肩站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达到6米长?

  比一比:请同学们上台肩并肩站一站,看看猜得对吗?

  预设: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试一试:如果是同学们手拉手两臂展开呢,几个同学就够了呢?

  预设: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描述鳄鱼的长度吗?

  (2)自主选择活动素材描述其长度。

  ①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表格。

  ②让学生按照描述鳄鱼长度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描述表格中的物体长度。

  【设计意图】在多种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

  (三)综合应用,全面评价

  1.估一估,量一量。

  (1)估一估,写出两个你身体的某些部位的长度或高度,再量一量。

  (2)估一估,写出两样学习用品的长度,再量一量。

  2.想一想,写一写。

  通过这节课的测量活动,你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印象最深?还有哪些感想和认识?请用数学小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数学活动课重在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获得合作的乐趣。因此,在应用时要重视学生的操作,然后引导学生把收获的喜悦表达出来。

  (四)反思活动,升华经验

  这节活动课,你有哪些收获?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明确活动意义

  1、激活经验,制造认知冲突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长度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呢?

  教师: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60厘米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势比画,教师观察,寻找典型案例。

  教师:我发现这次同学们比画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的。(教师请相差多的两位同学展示)

  教师:如果老师告诉你,我们的课桌长约60厘米,现在你能比画出60厘米的长度吗?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看来,光记住1米、1厘米有多长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的长度。如果我们对身边这些常见物体的长度熟悉了,就可以借助它们了解和认识更多事物的相关信息。

  作好测量前的准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介绍并认识了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出示米尺、软尺和卷尺)

  教师:你能结合一个例子,分别说说这些尺子怎么使用吗?

  学生汇报后,教师作好学生分组、分法记录单等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测量工具来进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在大比拼中我们以闯关形式进行,每通过一关,就可以领到一份奖品,大家有信心拿到奖品吗?(有)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生2:还要与被测的物体保持水平)

  活动2【活动】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2、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

  第一关:小组合作两处1米。

  (1)交代清楚比赛任务;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小组间互相检查测量结果;

  (4)引出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多种方法;

  (在测量出1米的基础上思考得出对折的方法量出2米以上长度的方法,渗透推理意识)

  第二关:测量我们身体的三把尺:一步长,一拃长,一庹长

  师:看来我们班的孩子都是喜欢开动脑筋的学生,刚才同学们都能借助手中的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其实,我们的身上也隐藏着一些尺子,如果我们知道了它的长度,就可以借助身上的尺子去了解其他事物的长度。继续第二关:(课件出示)

  师:看到这些名词,你有什么疑问吗?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一步的长度呢?

  生:(示范并说明)脚向前迈出一步,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前脚脚尖和后脚脚尖的距离就是一步的长度。

  生:也可以是前脚脚跟和后脚脚跟之间的距离。

  师:从哪到哪是一拃长?

  生: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师:一庹长是什么意思?

  生:伸开两臂的长度。

  生:两臂左右平伸,掌心向前,两手中指之间的距离。

  师:第二关要测量我们身体这些部位的长度,想一想,在小组内如何科学的分工才能比较准确的测量这些部位的长度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讨论。

  小组交流,汇报。

  生:一拃长可以用米尺,也可以用直尺去测量。

  生:一庹长可以用卷尺,也可以用软尺。

  生:一步长也可以用卷尺。

  师:看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还需要比较科学的测量方法才行。好,我们现在就趁热打铁,各小组进行测量。请大家听好测量要求: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怎样分工,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测量的结果随时记录下来。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测量快的小组可以再测量身体其他部位的长度。咱们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合作的好。

  小组进行测量。测量完后进行汇报交流。

  小小体检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一步长

  一拃长

  一庹长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磅Normal0

  在学生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形成如下板书。

  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

  一拃长大约15厘米

  一庹长大约1米30厘米

  第三关: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或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1、利用所学知识,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

  师:现在你们都知道并了解了自己身上三把尺子的长度,那么能利用我们身上的尺子去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吗?你们想了解哪些物体的长度呢?

  生:黑板的长度

  生:教室的宽度

  生:课桌的长度

  师:黑板的长度你们觉得要用到我们身上哪把尺子?教室的宽度呢?课桌的长度呢?

  2、生小组讨论后点名上台测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身边的事物,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所测量事物长短高矮的表象。)

  第四关: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事物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下表中一种物体的身高或身长。可以先估一估,再实际比一比、量一量。

  活动3【练习】回顾与反思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大比拼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3

  活动目标:

  1、认识测量工具并知道正确的测量方法。

  2、能用身边的测量工具进行自然测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卡,被测量的物品若干;直尺、皮尺、绳子等测量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1)出示两个水平高度不一样的物品,四周放置可以用来测量的工具。

  (2)教师: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这里有两样东西,老师想看看它们谁高谁矮,可是它们不在一起,一个在高一点的地方,一个在矮一点的地方,我该怎么比较呢?(启发幼儿思考)

  (3)教师:小朋友们想到了很多好办法,图片上有介绍一些测量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讨论与操作活动,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方式。

  教师把准备好的测量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给小朋友,将不同的测量要求分别告诉三组小朋友,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1)让第一组的小朋友测量一下两件衣服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第二组的小朋友测量一下两棵绿植的.高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让第三组的小朋友测量一下两本书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4)教师请每组小朋友介绍自己使用的测量工具以及测量方法。

  (5)教师小结:我们的皮尺可以测量一些较为软的物品,它可以更好的和物品贴合;直尺可以测量一些小的物品,因为直尺本身就比较短小:而绳子可以测量一些较为高和长的物品,在绳子上做好记号,就可以进行比较了。

  3、引导幼儿结合图片,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

  (1)播放测量工具的图片。

  (2)教师:除了刚才小朋友们用到的测量工具,原来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测量工具。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4

  教学内容

  量一量,比一比。(教材第88、第8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

  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

  课件,每组一把米尺,一个皮尺,2张练习纸和一台身高仪,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

  (学生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1:因为学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

  生2:用学生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的,而要测量教室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板书:米)

  师: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低年级教学中,一要激发学生兴趣,二要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用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以后,发现学过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时,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紧接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揭示新课】

  二 探究新知

  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师: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吗你知道哪几种尺,给大家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

  师: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

  师:今天,这4种尺吵着要来比本领,请同学们做裁判,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尺量一量教室的长度、讲台的长度、身上某部位的长度等。

  根据学生的选择,在操作中讨论,明确这4种尺在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怎么对准0刻度。

  (2)操作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3)读数。

  2、认识身上的“尺”。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有刻度的尺,还会选择它们来量物体的长度。有时候,我们没有带这些尺,怎么办呢

  师:我们还有“身上的尺”,你知道你的身上哪些地方有尺吗

  生:食指宽约1厘米,小指长约3厘米,一,一步,一庹(tuǒ)等。

  师:身上尺的用处可大啦,妈妈给你裁剪裤子时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来量课桌大概的长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来量

  提供数据并设定问题。

  师: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你们能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

  通过前面活动的测量结果,小朋友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两个小朋友并排站立,宽度大约是30+30=60(厘米)。那么20个小朋友并排站立的宽度大约就是20个30厘米相加,长度大约就是6米,和鳄鱼的身长差不多。

  我们测得小朋友一庹的长度,那么几个小朋友可以拉起手来试一试,5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也是6米。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以小朋友的肩宽为标准,大约20个小朋友并排站的宽度是6米;以小朋友一庹的长度为标准,5个小朋友手拉手大约是6米……

  让大家多选几种事物为标准,描述一下鳄鱼的身长。

  从下面的表格中再选择一种动物,用不同的方式把动物的身高或身长描述出来。

  长颈鹿身高 6米

  鸵鸟身高 2米50厘米

  企鹅身高 1米30厘米

  鲸鱼身长 26米

  巨蟒身长 10米

  壁虎身长 12厘米

  思考:为什么选择的标准不同,所需要的数量也不一样呢

  (选择不同的事物作为标准描述物品的长度,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在测量的时候应该统一测量的单位。测量较长物品的长度或距离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物品的长度或距离用“厘米”作单位)

  三 小结全课

  师:同学们,关于测量的学问,还有很多,我们以后还会学习比厘米还要小或是比米还要大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可以进行更多的测量。根据测量的需要,我们以后还会用到更多的测量方法,见识更多的测量工具……(课件播放: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影子测量法、远距离测量法、目测等)

  【设计意图:结尾部分对测量方法作了拓展延伸,呈现了以后的学习中将会学到的一些测量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大家对测量的浓厚兴趣】

  板书设计

  量一量,比一比

  认识学生尺、米尺、卷尺。

  认识身上的“尺”,描述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测量活动:量课桌的长度、量步长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认识长度单位,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通过让学生用“身上的尺”来描述其他物体的长度,加深了学生对测量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连一连,看看它们大约有多高。

  (考查知识点: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能力要求: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B类

  回家测量几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考查知识点: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答案参考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略

  B类:略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5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88~89页的内容。

  2、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表示未知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3、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备已学知识

  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软尺、卷尺。

  2、能够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

  3、1米=100厘米。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实践操作,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体会测量的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备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备范例展示

  重点提示

  “一庹”指的是两臂伸直,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长度。

  1、选择物体量一量

  选择物体进行测量,教室的长、讲台的长、同学的肩宽以及一庹(tuǒ)的长度。

  2、用表格记录数据

  教室的长

  约长10米

  讲台的长

  约长1米

  肩宽

  约长30厘米

  一庹长

  约长1米40厘米

  3.明确选择描述标准的方法

  选择哪种标准要与描述的事物贴近,便于表达。

  4、选择合适的长度描述动物的身高或身长

  (1)所选动物:身长6米的鳄(è)鱼。测量标准:

  ①约长30厘米的肩宽;

  ②约长1米40厘米的一庹长。

  测量结果:

  ①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②5名同学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2)所选动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鸵鸟。

  测量标准:

  ①约长1米40厘米的一庹长;

  ②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

  ①2名同学手拉手,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②2个半讲台的长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3)所选动物:鲸身长26米。

  测量标准:

  ①约10米长的教室;

  ②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

  ①3个教室的长和鲸的身长差不多;

  ②26个讲台的长和鲸的身长差不多。

  活动总结

  所选的测量标准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相同。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6

  教学内容:

  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的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感受数学在日让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具准备:

  米尺 软尺 卷尺 皮尺 纸尺 测量的记录单。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 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请大家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请看大屏幕上有一个古体字,你知道它是什么字吗?

  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

  出示:尺这个字 教师给予肯定。

  原来是个尺字,谁来说说:“尺是用来干什么的?”

  学生汇报:尺是用来度量的 尺是用来量东西的

  总结:尺是用来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工具,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用尺量一量 比一比。

  教师板书课题:量一量 比一比

  二、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认识身上的尺

  想想古人为什么把尺字的字形写成这样呢?

  学生汇报

  同学们都说这个字形像一个人在量东西,说的好,聪明的古人没有尺,但是他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尺来测量。想想身上哪些地方也可以当成尺呢?

  小组讨论 推荐汇报 (在汇报的同时,学生要演示怎样用身体的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师展示课件:一庹 一zha 一步 一脚 一掌 这几种都是我们常用的。

  同学们,中国古人经常会用到这些身体上的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外国人是怎样做的呢?教师举例:古埃及人用手臂 成年人用走几步来测量(课件展示)

  2、活动起来 探索“量”的方法

  第一次量:现在我们就用身上的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用哪把尺?

  师生共同确定用zha

  学生测量后汇报:zha数

  教师书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提出疑问。

  每个人量出来的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最后交流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手的大小不同,结果就不相同。

  过渡语:教师引导:我们量的都是一样大的课桌,如果我们想要相同的度量结果,想想我们该用什么去量?学生说用尺。

  第二次量:运用尺去测量

  教师对尺做简要的介绍:有学生尺 米尺 纸尺 软尺 卷尺 钢板尺 皮尺 测量轮,教师出示尺的历史及用法。

  学生观察尺子,汇报对尺子的了解,包括怎么用。

  教师板书: 1米=100厘米 1m=100cm

  A、测量小纸条,每人都测量。

  B、测量桌子用哪把尺?引导学生测量,并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书写汇报结果。

  小结:如果你用尺来量,你会发现结果原来一样,所以全世界人们用尺去量同样的东西,结果是一样的。

  第三次测量:测量身上的尺和周边的熟悉物体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根据表格填写数据,强调先估一估,再去测量,看看估计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差多少,准不准?

  例如:桌子的高度 伸开手臂一庹的长度 小同学身高 肩宽 黑板的长 讲台的长

  教室的长等等

  学生汇报,教师要给予肯定,在学生测量时,教师要给予指导。

  三、借助身边的事物,描述其他物品的长度和高度,发展长度观念。

  A、用合适的方式描述“鳄鱼身长6米”这个长度。

  (1)直观感知6米的长短。

  (2)借助熟悉的标准来描述6米这个长度,理解6米的实际意义。

  (3)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的价值。

  (4)用不同的方式描述6米的长度。

  B、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

  四、回顾与反思

  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的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和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和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量一量比一比》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量一量比一比教案02-21

大班数学量一量教案(通用12篇)05-30

大班科学一量教案及反思02-23

数学手抄报图片二年级 量一量比一比01-28

幼儿园大班数学《用尺量一量》教案05-29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通用11篇)05-2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量一量树有多粗12-12

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案《量一量》含反思(精选10篇)06-29

一年级数学教案估一估量一量04-07

《比一比》教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