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案

时间:2022-05-27 09:29:3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1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12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常”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并能选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掰、扛”等动词的含义,并学习运用。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圈出生字,生字读3次。

  (2)标自然段,读通句子。

  2.教师组织小组认读生字。

  (1)小组认读生字,成员互相检查。

  (2)教师去拼音检查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5.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特点。

  6.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子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借助“又大又多”,读出小猴子初见玉米时的欣喜之情。

  五、快乐学写字“块”“非”“常”

  1.展示汉字,学生观察结构、占格。

  2.教师讲解范写。(“非”横分布,“非”的笔顺:)

  3.学生口述、书空。

  4.小组比赛谁在书本上写得又快又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的结构类似,下面,请四人一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

  1.教师引导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学习:

  (1)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2)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3)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4)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梳理文章内容。

  三、学习第5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他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过又大又红的桃子和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7.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

  1.出示生字“往、瓜、进、空”,指导书写。

  (1)“瓜”是独体字。

  (2)“往”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注意笔顺。

  (3)“空”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两部分要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2.学习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2)指名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 )又( )”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4.说话练习。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

  教学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明确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给生字找朋友。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 )又( )”。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 )又( )”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又( )又( )。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 ),看见( ),非常高兴,就( )。

  他走到……

  最后,( )。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习。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 )又( )”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习,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平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一、以图导言激趣: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4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办事要专一,有始有终。

  2.看懂图意,能够回答课后问题。

  3.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学会10个生字,学习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用“真”、“非常”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猴子什么也得不到的原因;掌握好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教学准备

  与课文相同的5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课堂。

  (板画一座山)这是一座山,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出示猴头)你们看它可爱不可爱?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去玩,临走时妈妈对它说:“你下山的时候……”可是小猴子根本就没听见妈妈的话,一溜烟向山下跑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初步理解文意。

  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五幅图)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每幅图的意思说一说?谁能把五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回家路上)

  下面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写这五幅图的。

  三、图文对照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涵。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给课文划分小段。

  (二)分小段读课文,用“谁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事”的句式说一说1~4小段的意思。

  小猴子每到一个地方都想得到更好的东西,可是最后它怎么样呢?(什么也没得到)你是从哪知道的?指名读第5小节。

  (三)为什么小猴子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1.看图:小猴子每次到过的地方相同吗?它每次摘的东西,扔的东西相同吗?

  2.指名再读1~4小段。

  (1)从图上看玉米、桃子、西瓜长得非常好,小白兔也很可爱,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来写的呢?细读课文,找到“又大又多”、“扛着”、“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真可爱”。

  (2)指导朗读,读好这些词和句子。(板书:掰玉米扔摘桃子扔摘西瓜扔追小兔不见了。)

  3.看图:前4幅图和第五幅图比较,小猴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第五幅图小猴子的表情是什么样?问:为什么高高兴兴的小猴子最后变成这样了呢?(因为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同学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好”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三)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妈妈曾经和它说了一些话,可是小猴子没听见,现在它落得两手空空很后悔,很想知道妈妈到底对它说了什么,你们能帮助小猴子,告诉它妈妈说的话吗?(揭示课文内涵,小结后板书:做事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

  (四)再读全文,进一步理解文意。

  (五)发散思维:下一次小猴子再下山时它会怎么做?板书设计

  8.小猴子下山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目的,有始有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这课书的生字,还要练习朗读课文。

  二、指名朗读课文。要有语气,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一)认读生字卡片。要求:读得正确,声音宏亮。

  (二)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1.笔画易错的字。“非”,笔顺是这样:。“片”,最后一笔横折要一笔写成。练习用“片”口头组词。“瓜”,第三笔是竖提,不要忘了点。“兔”,第六笔的撇要一笔写成,不要写成一竖一撇。“真”,中间是三个横,不要写成2个横,下面是八字底。

  说一说这些字怎样记,易错的地方是哪儿?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2.与旧字换一部分组成的字。“常”,与“党”上面相同,下面不同。“非常”就是特别的意思。“着”,与“看”下面相同,说说哪一样,哪不一样。读轻声zhe,区分和“这”的用法:“这”一般用在一句话或一个词的最前面,而“着”用在词的后面。“圆”,说一说与“园”的区别。组词。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3.“得”,怎样记这个字?在课文里读de,它还是“得到”的“得”。“可”,写时注意第一笔的横稍长。

  指导书写并板书这些字。

  三、熟读这些词。

  板书设计:

  8.小猴子下山

  (用田字格黑板板书这些字)

  第三课时

  一、进行巩固词语的练习。

  (一)进行各种形式的读词比赛,目的:看准字形。

  (二)猜字游戏。

  (三)把生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说出一个字后立即找出这个字。目的:记准字形。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一)填空.P20/2

  步骤:1.读句子。地里的什么又大又多。树上的什么又大又红。瓜地的什么又大又圆。

  2.明白填什么后填在书上。

  3.完整地读句子。

  (二)完成课后练习3。

  步骤:1.读句子,进行比较,哪个好,为什么。

  2.理解“真”、“非常”的意思。

  3.练习用“真”、“非常”进行说话。

  三、指导完成作业及本课练习册。

  板书设计与第二节课相同。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 )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 )来到了( )来到( )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丁丁按时起床。

  丁丁洗脸刷牙。

  丁丁吃完早餐。

  丁丁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丁丁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 ),看见( ),就( )。)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老毛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老毛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优美,这里的小猴也特别好客呢。今天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分享。想知道今天发生的故事?

  生:想。多媒体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按照顺序(指指点子图),仔细观察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2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很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小猴子高高兴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但小猴子想:好不容易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于是,小猴子继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顾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动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1、 2,再看图3、 4)

  生:树上有9个桃子,摘走4个,岩石上原有7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加法也行)

  岸上有2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花上原有8只蝴蝶,飞走了5只。篮子里原有4个桃子,掉到水里4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二、学习新课

  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

  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个。(手指问1、问2、问3)师:(指问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求树上还法剩几个桃子?(语速慢,指图)想一想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怎么样了呢?(语速快)谁会列算式?

  生:9-4=5(板书:9-4=5)师:同意吗?(同意)为什么列减法算式呢?(一顿)生:要求还有。.。.。根据学生讲得再找学生说)

  师:看,他说的多好!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不错,谁能说的更流利?)

  同位互相说想法。

  师:(指着9-4=5)9-4=5,唉,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因4+5=9,所以9-4=5师:说的真好。谁还想说说?生: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

  师:对。

  生:数一数

  师:这种方法也不错。那你们最喜种方法呢?说给你同位听一听!(同位互说)2、解决“花上还剩几只蝴蝶?”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唉,这个问题“花上还剩几只蝴蝶?”你会解决吗?

  师:你是怎么列的算式?指一生口述:生:8-5=3

  师:同意吗?你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生说:“要求……师:(指着)8-5=3,你是怎么算的?

  生:5+3=8,所以8-5=3

  生:8可以分成5和3,所以8-5=3师:你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5=3.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岸上还剩几只青蛙?又该怎样列式呢?

  3、岸上还剩几只青蛙?

  师:(示图3、图4)指引认真观察这两幅图,岸上后来有几只青蛙?跳入河中几只?要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该怎样列式呢?

  生:2-2=0板书:2-2=0师:唉,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要求师:2-2=0,你是怎么想的?生:原来有2只青蛙,全跳水里了,岸上一个也没有了。

  师:说的真清楚。那“篮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你会列式吗?

  生:4-4=0师:一样吗?(一样)板书4-4=0(个)师:小猴子做事真是三心二意,没有捉到青蛙,还丢了桃子。可不要学它哟!

  师:同学们看这两算式(指算式2-2=04-4=0)发现了什么?

  生:得数都是0

  生:都是相同的数相减。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两个相同数相减就等于0,唉,老师出几个题考考你!

  师:7-7=?6-6=?1-1=?

  师:那2-0=?生:2-0=2

  师:怎么想的?

  生:从两个里面一个都没去掉,所以还是2个。

  师:说的真好!老师再说几个:你们能举个这样的算式吗?生举例。

  师:奧,通过这几个算式发现一个数减0等于?(还是这个数)总结:真聪明,来看黑板,今天我们继读学习了减法的知识。(板书:减法)

  三:练习看来同学们学的很好,老师出个练习题考考你,比一比那个小朋友最棒!

  1、口算练习师:这儿有几个口算题,听清要求:先读算式再说得数。好,先找坐的好的同学口答。(点名3人)看看那一排同学坐的最好。来接火车。看来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来抢答好不好?听清要求:当老师读完算式时,你们再说得数。

  2、看图列式

  师:太了不起了。小金鱼也来到我们课堂。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能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这是数学书42页的第4题,把算式写在书上。

  生:独立列式。

  师:你怎么写得第一个算式?一样吗?第二个呢?

  师:7-3=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小鸡回家

  师:我听说咱班的同学很爱帮助人!这儿有几只小鸡找不到家了,快来帮帮它吧!(出示图)谁来说说怎样帮助它们?生:

  师:请同学们仔细算,相信你们能正确的连线。生独立活动。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的。(示作业纸)

  说:这只小鸡同意吗?(看投影这只小鸡?

  师:全对的举手?有的错的吗?那8-6=2你是怎么计的?

  4、小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手里都有一套数字卡片,每人抽一张卡片,和你同位组成一道减法算式,说出得数;把卡片放回,再进行下一组。咱比一比,看谁答出的得数多。

  学生活动。全课总结:师:同学真的很棒,解决了一个一个的问题。通知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减法有了更多的认识。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从故事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块、非、常”3个字,读准多音字“结”的字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交流。

  师: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小猴子。

  师: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你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2.导入新课。

  (1)导语: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呀,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猴”)

  (3)“猴子”的“猴”是反犬旁,注意观察右边的“侯”里面没有一竖。很多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猫……

  (4)齐读课题。

  板块二明确脉络,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文段。

  (1)自由朗读,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l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l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都标对了吗?标错的看黑板改一改)

  2.图文结合,初步感知。

  (1)小猴子下山后去了哪些地方玩呀?

  (2)请同学们再次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并用“”画出小猴子下山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3)你看见小猴子去了哪儿呢?指名说。(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树林里)

  课件出示:

  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块三分段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赶紧跟随着小猴子的脚步去玉米地看看吧。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学生点评)

  (2)教学“块”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

  你还会换什么偏旁?指导书写。我们还可以说一块什么呢?(课件出示:豆腐、蛋糕的图片)

  (3)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看!这些就是又大又多的玉米!注意“结”在这里念第一声,它是多音字,表示植物长果实。你能举例吗?例如:这棵树上结满了苹果。

  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的心里——非常高兴。(引读)

  ①(非常)谁再来读一读?全班一起读。你能给“非常”找一个近义词吗?(十分、特别)

  ②谁来用“非常”说一句话?

  (4)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会读书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话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了吗?(指名说)

  (5)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

  (6)这个字谁会读?(bāi)你掰过什么东西?怎么掰的?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做得真形象,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一个分,两手一分就是“掰”。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扛”)

  一起读好这个字。与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7)走,我们也去掰掰玉米!读读第1自然段,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只小猴子的声音真响亮!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啊走啊,来到了——(一棵桃树下)。同桌互相读,读一读第2自然段。

  (2)小猴子看到的这棵桃树上有什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满”)

  (满树的桃子)表示树上的桃子很多。如果表示天上的星星很多,我们可以说——满天的星星……

  (3)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扔”)

  这个字不仅是后鼻音,还是翘舌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谁来做一个扔的动作?(往低的地方扔)

  (4)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摘”)

  这个字谁认识?你的翘舌音读得很准。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你还会摘什么?(摘星星、摘桃子、摘西瓜)

  生字宝宝回到句子里,谁还愿意读?(指名2人读)一起读!

  (5)男生们,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好这一自然段吧!女孩子认真听,学会倾听在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板块四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要点。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非、常”)

  (2)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要点。

  ①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边的横折往左收,一撇先直再弯穿插到提下方,一捺较舒展。

  ②非: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距离匀称,稍有长短之别。左边三横间距稍密,右边三横间距稍疏。

  ③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上下重心要对正。

  (2)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捧、瓜”等5个生字,会写“往、瓜、进、空”4个字,读准多音字“只、空”的字音。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分类复习,小组练习

  1.巩固识字。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扛、扔、摘”)

  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上面的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2)读一读,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2.小组练习,用“掰、扛、扔、摘”各说一句话。

  板块二分组合作,自主学文

  1.回顾前文,总结方法。

  课件出示:

  一块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一棵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

  总结: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文章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先说地点,然后描述小猴子看到的东西,接着写小猴子的动作和结果。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把文中第3~5自然段的关键词语找出来吗?

  2.分组学习,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展示。

  课件出示:

  一片瓜地里又大又圆扔摘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树林里不见了空着手

  (2)每组派一个代表用上面的词语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3、插图4、插图5。

  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学习,分组演一演小猴子在这三幅图中的动作和情态。

  3.方法指导,聚焦识字。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又大又圆)

  像这样的词语文中有几个?请找出来。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说一说。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捧、瓜”)

  学生口头练习组词。小组练习小猴子“捧桃子、抱西瓜”的动作。

  (3)认识兔子,唱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抱、蹦、追”)

  让学生做动作,记住这3个字

  板块三指导朗读,探究原因

  1.揣摩心情,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思考: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心情如何?——非常高兴。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好第3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当小猴子看见小兔子时,它的心情又如何?——兴奋。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同桌相互读。

  (3)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只、空”)强调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此时的小猴子心情又如何呢?——后悔,沮丧。你能安慰一下小猴子吗?

  2.明确原因,拓展延伸。

  (1)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呢?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总结:认准目标,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能满载而归,半途而废只能空手而归。

  (2)想象一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情境呢?

  (3)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板块四集中写字,练习提高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往、瓜、进、空”)

  (2)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及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往:左窄右宽。第四笔起笔与左边第一撇同高,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最后一横要舒展,高于左边双人旁。

  (2)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3)进:“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撇靠近竖中线。走之第二笔要写得短小,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平捺要舒展。

  (4)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正。

  (5)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做到:

  (1)学会8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做到:

  (1)能使学生会读、写生字、词。

  (2)能朗读课文

  任务分析

  1、学生的起点能力:在原有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阅读该课文的一些基本的字、词。在技能方面,学生已学过《小猫钓鱼》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形成阅读这类文章的模糊概念。

  2、教学任务分析:该节课都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结jie 非常fei chang 扛kang 往wang 圆yuan 跳tiao 追zhui 空kong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8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结:由“糹”、“士”“口”组成,注意是“士”而不是“土”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跳:与脚有关,所以是“足”字旁。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提问: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 )高兴。

  学生自己造句。

  扛:请学生表演扛东西的姿势。然后造句。

  (二)巩固与检测

  1、根据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区别形近字。

  先请学生读这些字,然后给3分钟时间答题,请学生回答,并及时反馈。

  2、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抱”“扔”“摘”“扛”;

  学生表演这四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四。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做到:

  (1)能流畅朗读课文。

  (2)能回答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3)能看图复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任务分析

  (1)在原有知识方面,经过上一次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阅读该文的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通读全文。

  (2)教学任务类型:关于处事态度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10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一只小猴子下山来了,一路上,它看见山下有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可爱的小兔子,感到非常高兴。可是当它回家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跟着这只小猴子来看看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一块”“非常”“往前”“西瓜”“蹦蹦跳跳”等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猴、瓜”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理解;学习“掰、扛、扔、摘、捧、抱、蹦、追”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块、常、往”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形近字示例:

  块(石块)--快(快乐)--诀(口诀)

  常(经常)--赏(欣赏)--裳(衣裳)

  往(来往)--驻(驻足)--炷(一炷香)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地”“土”作部首时,末横变提。

  “非”横间距均匀,两边最下横稍长。

  “常”上宽下窄,“巾”的竖在竖中线上。

  “往”“主”的三横长短不一。

  “瓜”第一画是短撇,要写得平一些。

  “进”写“辶”的捺时,要写成平捺,托住被包部分。

  “空”““稍扁一些,”工“的上横短、下横长。

  易错提示:

  “往”左部是“彳”,不要写成“亻”。

  “瓜”不要漏写点,不要写成“爪”。

  “空”上部是““,不要写成”宀“。

  (3)归类识字。

  部首归类示例:

  土:地(土地)--场(场面)--坏(坏人)

  扌:扛(扛起)--扔(扔掉)--摘(采摘)--捧(吹捧)--抱(拥抱)

  彳:往(向往)--行(行走)--街(街道)

  量词归类示例:

  块:一块玉米地一块糖一块石头

  棵:一棵桃树一棵青松一棵白菜

  片:一片瓜地一片树叶一片月光

  只:一只兔子一只袜子一只小船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猴子下山,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明确: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小猴子这一路上看见了哪些东西?

  明确: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又大又多的玉米、又大又红的桃子、又大又圆的西瓜、蹦蹦跳跳的小兔子,这可都是好东西!可是,小猴子不仅没有满载而归,反而一无所获。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寻找答案。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 )掰( )扔( )摘

  ( )捧( )蹦( )追

  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 )苹果

  ( )葡萄

  《小猴子下山》教案 篇12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一块地非常往前西瓜进行天空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猴子下山经过了好多地方,看见了好多好东西。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哪些事。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词来形容玉米?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语吗?

  明确:又大又多。还有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又__又__”式词语:

  又高又瘦又矮又小又高又壮

  又香又甜又白又亮又惊又喜

  又说又笑又哭又闹又蹦又跳

  又长又细又鲜又嫩又气又急

  2.想一想: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想了些什么?

  明确:哇!这么多、这么大的玉米啊!看上去好好吃!我要掰一个回家!

  3.小猴子为什么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明确:因为小猴子这时看到桃子又大又红,真惹人喜爱,馋得不得了,就顾不得玉米了。

  4.从小猴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明确: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都很惹人喜爱。小猴子见一样,馋一样,摘一样,又扔一样,说明它没有明确目标,做事不专一。

  表示“不专一”的成语示例:

  三心二意喜新厌旧心猿意马

  见异思迁半途而废有始无终

  表示“专一”的成语示例:

  一心一意心无二用心无旁骛

  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5.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明确:因为他见一样拿一样,但是见到一个更好的东西,就会把前面拿的东西扔掉。他扔下西瓜去追小兔子是错误的,明知道小兔子会跑还去追。最后,小兔子不见了以后,他就只能空着手回家了。

  6.小猴子走在回家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

  明确:唉!真是不该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还扔了西瓜去追兔子。真是后悔啊!现在搞得两手空空,等会儿回家妈妈一定会批评我的。唉!

  7.找出课文里描写小猴子手的动作的词语,结合字典,理解词语的含义。

  明确:“掰”指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扛”指用肩膀承担物体;“扔”指把手上的东西丢掉;“摘”指用手采下或取下;“捧”指用双手托;“抱”指用手臂围着。

  8.你能用上面的词语造句吗?

  明确:

  ①小猴子掰了一个玉米。

  ②爷爷扛着锄头往田里走去。

  ③小华把垃圾扔进了垃圾桶。

  ④小华帮奶奶摘苹果。

  ⑤小周捧着几个苹果回家去了。

  ⑥这个西瓜太大了,他抱不动。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猴子下山,先来到__________,再来到__________,又来到__________,最后回家了。

  (2)小猴子下山,先掰了__________,再摘了__________,又抱了__________,最后去追__________。

  明确:

  (1)玉米地里桃树下西瓜地里

  (2)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2.选择生字填空。

  ①扛②扔③抱④捧⑤掰

  (1)今天我跟着奶奶到玉米地里( )玉米。

  (2)我看见平平在教室里乱( )东西。

  (3)妈妈一回家,我就想要( )妈妈。

  (4)小猴子( )着玉米一边走一边玩。

  (5)我( )着心爱的玩具,舍不得放下。

  明确:

  (1)⑤(2)②(3)③(4)①(5)④

  3.总结。

  课文写一只小猴子下山,先来到玉米地,看到玉米又大又多就摘了玉米;又来到桃树下,看到桃子又大又红,就扔了玉米摘桃子;又来到瓜地里,看到西瓜又大又圆,又扔了桃子摘西瓜;在往回走的时候,看到一只小兔子,又扔了西瓜追兔子,结果一无所获。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一,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略)

【《小猴子下山》教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猴子下山》说课稿11-30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模板12-27

小猴子下山教学课件01-26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精选6篇】03-29

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课后练习题12-19

读《上山的和下山的》有感04-12

描写太阳下山的比喻句11-29

睡前故事之小猴子等明天06-04

小猴子作文600字五篇05-16

小猴子比美_小学生作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