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通用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 1
设计思路:
新指南中指出:"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数学知识探索的对象。"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球体和圆柱体的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的的废旧物品以及一圆硬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看电脑课件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观看及尝试操作各种物体中认识球体、圆柱体,感知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学具:圆形纸片、硬币、海洋球、一个圆柱体积木;分别贴有球体和圆柱体标记的两个纸屋。
2、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今天,我带着小朋友们来到了玩具王国,你们开心吗?请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2、幼儿自由玩玩具,师做个别引导。
二、自由探索,感知球体和圆柱体。
1、过渡:刚刚小朋友们都玩了自己喜欢的玩具,你们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提问: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啊?你是怎么玩的?(请个别幼儿交流)
3、幼儿集体讨论、交流,讲述自己的发现。
4、小结:像这种圆片片,从正面看、反面看都是圆的',而这样转转转(立起硬币旋转)从侧面看就是扁扁的了,这就是圆形。(出示球体)像这样的物体转转转,转转转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哪边推,都能滚动,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5、请小朋友到前面的筐中找出球体,在前面滚一滚。谁愿意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6、刚刚有小朋友玩了球体,还有没有小朋友玩过其他的玩具呢?你是怎么玩的?(圆柱体,滚动。)我们现在把上面的圆拿下来,看看是不是和下面的圆一样大呢?
7、小结:像这样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上下一样粗,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
8、请小朋友到前面的筐中找出圆柱体滚一滚,说一说它是怎么滚动的?(圆柱体只能前后两个方向滚动。)
三、游戏活动,实物找家。
1、过渡:你们真棒,知道球体和圆柱体,可是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宝宝经常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球体还是圆柱体,你能帮忙来找家吗?
2、游戏:"赶小猪"。要求:请小朋友到桌子上的篓子里,拿一个玩具把它送到贴有这两种标记的篓子里,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好吗?还有既不是球体的,也不是圆柱体的,我们放在另外一个家里面。
3、幼儿自己操作,师点评。
四、联系生活,课外延伸。
1、过渡:刚刚我们小朋友都知道了球体和圆柱体,除了刚刚看到的那些,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吗?(幼儿自由讲述)
2、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物体,你能说出它们是球体还是圆柱体吗?
3、总结:刚刚我们了解到了生活中还有好多的球体和圆柱体,在我们的教室里也有好多球体和圆柱体呢,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回教室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在《认识球体和圆柱体》这一活动中,我选用了幼儿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又喜欢玩的一些玩具来开展本次活动。在第一环中我先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自由探索滚动。通过让幼儿分别从前、后等不同的侧面观察皮球,幼儿基本掌握了球体的第一个特征即从那边看都是圆的。通过让幼儿观察皮球在桌面上滚动,幼儿知道了球体的第二个特征即往那个方向推都能滚动。在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球体时,感觉小朋友思维还是被打开了,说出诸如足球、篮球等球类,有的小朋友说出太阳、月亮、星球也是球体。在第二个环节中通过出示圆柱体物体,幼儿知道了它的第一特征即上下一样粗。通过用圆形片进行上下两个圆的比较,幼儿知道了上下两个圆是一样大的。在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过的圆柱体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较确切的说出来,像我们教室里的日光灯,不绣钢管,卫生间的水管,教室门口的大柱子等,从这里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还是掌握了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在对接两个圆柱体时,通过大小一样的圆柱体和大小不一样的进行对接,幼儿知道了两个一样大的圆柱体对接以后还是圆柱体,而不一样大的两个对接后就不再是圆柱体了。整个活动下来幼儿对活动内容基本掌握了,但是在活动中我没有让每一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如果能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操作,我想会更好。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 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2. 引导幼儿学习区分球体和圆柱体,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几何形状的兴趣和探索欲。
活动准备:
1. 实物教具:球体(如篮球、足球)、圆柱体(如积木、饮料瓶)若干。
2. 图片教具:球体、圆柱体的图片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操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供幼儿制作简单的球体、圆柱体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实物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二、认识球体
1. 教师滚动球体,让幼儿观察球体的运动方式。
2. 引导幼儿触摸球体,感受其表面特点:“小朋友们,摸摸看,球体是什么样的?”
3. 教师总结:球体是圆圆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可以滚动。
三、认识圆柱体
1. 教师出示圆柱体,让幼儿观察其形状:“这个物体和球体有什么不同呢?”
2. 引导幼儿触摸圆柱体,感受其表面特点:“圆柱体摸起来是怎样的?”
3. 教师滚动圆柱体,让幼儿观察其滚动方式:“圆柱体是怎么滚动的?”
4. 教师总结:圆柱体有两个圆面,中间是直的,可以滚动,但滚动方向与球体不同。
四、游戏环节
1. “找一找”: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找出图片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2. “说一说”: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和圆柱体的实例,如球类运动、水杯等。
五、动手操作
提供操作材料,鼓励幼儿尝试制作简单的球体、圆柱体模型,进一步加深对两种形状的理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实物观察、触摸感受、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激发了幼儿对几何形状的兴趣和探索欲。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通过观察、触摸、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了区分球体和圆柱体的方法。同时,通过动手操作环节,幼儿不仅加深了对两种形状的理解,还锻炼了动手能力。但在活动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对圆柱体的滚动方式理解不够深入,需在后续活动中加强引导。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拓展幼儿对几何形状的认识和应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 3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和比较,了解球体与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3. 引导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形状。
活动准备
1. 球体和圆柱体的实物若干,如足球、篮球、罐头盒、积木等。
2. 球体和圆柱体的图片或PPT。
3. 绘画纸和彩色笔,用于幼儿创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名称。
二、认识球体
1. 教师展示球体实物,让幼儿触摸感受其表面,提问:“它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可以怎么滚动?”
2. 教师总结:球体是圆圆的,没有棱角,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
三、认识圆柱体
1. 教师出示圆柱体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其形状,提问:“它看起来像什么?可以怎么滚动?”
2. 教师总结:圆柱体有一个圆形的底面和一个与底面相同的顶面,侧面是一个曲面,可以前后滚动,但不能左右滚动。
四、游戏与操作
1. 教师分发实物,让幼儿分组自由观察、触摸和比较球体和圆柱体。
2.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两种形状的特征,如“球体圆圆的.,可以到处滚”;“圆柱体长长的,只能前后滚”。
五、创作
1. 教师鼓励幼儿使用绘画纸和彩色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2. 完成后,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思路。
活动反思
本次《球体和圆柱体》数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触摸感受、游戏操作和创作环节,让幼儿对球体和圆柱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幼儿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游戏与操作环节,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两种形状的不同特征。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幼儿描述形状特征时,部分幼儿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未来,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语言和表达能力,通过更多的互动和练习,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形状。同时,我也会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 4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认识并区分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实物教具:球体(如足球、篮球)、圆柱体(如积木、饮料罐)
图片资料:球体、圆柱体的图片
操作材料:彩色纸、剪刀、胶水等,供幼儿制作简易球体、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展示球体和圆柱体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形状特点。
二、新知学习
1. 观察与触摸:
让幼儿轮流触摸球体和圆柱体,感受它们的表面差异。
引导幼儿说出球体可以任意滚动,而圆柱体只能沿一个方向滚动。
2. 图片展示:
展示球体、圆柱体的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状特征。
3. 游戏互动:
“找朋友”游戏:教师出示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幼儿快速找出相应的实物并举起。
三、实践操作
1. 制作活动:
提供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材料,指导幼儿尝试制作简易的球体、圆柱体。
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并讨论球体、圆柱体的不同制作方法。
2. 分享展示: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四、总结与延伸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球体、圆柱体物品,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形状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次《球体和圆柱体》的教学活动,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直观地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幼儿们在制作简易球体、圆柱体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幼儿在区分球体和圆柱体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理解圆柱体只能沿一个方向滚动这一点上。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采用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每位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我还将加强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一起寻找和识别球体、圆柱体物品,共同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 5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幼儿能够清晰分辨球体和圆柱体,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及主要特征。了解球体和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实例,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触摸、比较、滚动等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用简单语言描述物体形状特征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几何形体探究的浓厚兴趣,体验数学活动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幼儿乐于分享、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球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明确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在不同情境下,能正确识别球体和圆柱体。
2. 难点:深入理解圆柱体侧面与底面的关系以及球体表面的弧度特性,并用精准语言表述。将对球体和圆柱体的认知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解决相关分类、寻找对应形状物体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操作体验法、游戏教学法、提问引导法。
四、教学准备
1. 教具:球体教具(如皮球、足球、地球仪等)、圆柱体教具(易拉罐、电池、卫生纸筒等)、PPT 课件(包含生活中球体与圆柱体物品图片、动画演示其特征等)、大分类筐两个(标记“球体”“圆柱体”字样)。
2. 学具:每个幼儿一套小型球体(泡沫球、弹珠等)和圆柱体(小圆柱积木、胶棒等)实物、操作记录单(有球体和圆柱体图案,供幼儿在观察触摸后打勾记录特征)、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3 分钟)
1. 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小朋友在游乐场玩球、滚圆柱形状玩具的`欢乐场景,提问:“小朋友们,刚刚动画里出现了好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注意到都有什么形状的呀?”引导幼儿回忆并自由发言,引出球体和圆柱体话题。
2. 教师拿出一个神秘盒子,晃动盒子发出不同物体滚动声音,“猜猜老师的盒子里藏着什么形状的宝贝,它们滚动起来声音不太一样哦。”激发幼儿好奇心与探索欲。
(二)探究部分(12 分钟)
1. 观察球体:教师将皮球、足球等球体教具放在展示台上,引导幼儿围坐观察,提问:“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个球,用手摸摸它,感觉怎么样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触摸感受(如滑滑的、圆圆的、没有平平的地方),接着滚动球体,问:“球滚动起来是怎样的?”让幼儿发现球体可以向任意方向灵活滚动。
2. 观察圆柱体:展示易拉罐、卫生纸筒等圆柱体教具,同样让幼儿观察触摸,提问:“摸摸圆柱体,和刚才的球有啥不一样?”引导幼儿关注圆柱体有两个平平的面(底面),再滚动圆柱体,“它滚动的时候是像球一样随便滚吗?”引导幼儿察觉圆柱体只能朝一个方向直直滚动。
3. 对比总结:教师将球体和圆柱体放在一起,借助简单图示,对比讲解两者异同。“球体全身圆圆的,没有平平的面,能随意滚动;圆柱体有两个一样大的、圆圆的、平平的底面,还有一个弯弯的侧面,滚动时只能直直地滚哦。”让幼儿初步建立清晰概念。
(三)操作部分(15 分钟)
1. 个人操作: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套学具,包含球体和圆柱体实物,还有操作记录单。让幼儿仔细观察触摸学具,对照记录单上球体和圆柱体特征图示(如圆圆的、能随意滚动;有两个平底面、直直滚动等描述),用打勾方式记录手中物体对应的特征,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边操作边小声讲述自己发现。
2. 小组合作游戏“送宝贝回家”:幼儿分组,每组放置标有“球体”“圆柱体”的分类筐各一个,教师将大量混放的球体和圆柱体小物件(如弹珠、胶棒、小圆柱积木等)撒在桌面,规定时间内,幼儿合作将物品按形状分别放进对应分类筐,最先分类准确完成的小组获胜,教师引导幼儿相互检查、分享分类思路。
(四)拓展应用部分(5 分钟)
展示 PPT 图片,有生活场景(超市货架上的易拉罐饮料、皮球玩具区、建筑工地上的圆柱桥墩等),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快找找图片里哪里有球体和圆柱体呀,它们在做什么呢?”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几何形状用途广泛,鼓励幼儿分享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球体、圆柱体物品。
(五)总结部分(5 分钟)
回顾球体和圆柱体特征,邀请幼儿当“小老师”,用自己理解的话描述两者区别,强化记忆。表扬幼儿在操作、游戏中的出色表现,为积极分享的幼儿奖励小贴纸,鼓励大家继续探索数学奥秘。
六、活动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彩泥、卡纸等材料,幼儿可尝试制作球体和圆柱体手工,加深形状认知。
2. 请幼儿回家和家长开展“找一找”活动,寻找家中球体和圆柱体物品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交流形状特点。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起初对神秘盒子、动画导入兴趣盎然,迅速聚焦球体和圆柱体。观察触摸环节,幼儿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能用简单词汇描述触感与滚动情况,但部分幼儿表述不够精确、完整,后续需多创造表达机会锻炼语言。操作中,记录单助幼儿梳理特征,“送宝贝回家”游戏激发竞争合作意识,可个别小组过于关注速度、粗心出错,应着重引导兼顾效率与准确性。拓展应用时,幼儿联系生活踊跃发言,只是例子局限常见物,可丰富场景拓宽视野。整体幼儿对形状有新认知,今后教学要强化难点、丰富形式、深挖生活素材,提升幼儿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 6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幼儿能够认识球体和圆柱体,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包括形状、表面特点等。
感知球体与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准确区分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物品。
2. 技能目标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触摸、滚动等操作活动,深入感受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
鼓励幼儿能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提高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数学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索几何形体奥秘的乐趣。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意识,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同伴交流、协作。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掌握球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球体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且能向任意方向滚动;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侧面是曲面,能沿一个方向滚动。
能在众多物品中准确辨别出球体和圆柱体。
2. 难点
理解圆柱体侧面的曲面特征以及与球体滚动特性的区别。
能用完整、规范的语言归纳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并灵活运用特征解决实际分类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收集各类球体和圆柱体的实物,如皮球、足球、易拉罐、电池、卫生纸卷芯等,每种物品准备 3 - 4 个,保证幼儿分组操作时有充足材料。
2. 制作与球体、圆柱体相关的 PPT,包含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物品的图片、动画演示其滚动特点等内容。
3. 准备不同形状的积木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作为干扰项,用于游戏环节。
4. 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张记录纸、水彩笔,方便幼儿记录观察发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小朋友们在游乐场玩耍的场景,画面中有滚来滚去的皮球、圆柱状的滑梯等设施。播放结束后,提问幼儿:“小朋友们,刚刚在视频里看到了好多好玩的东西,谁能说一说都有什么呀,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呢?”引导幼儿回忆并说出球体和圆柱体相关物体,引出课题。
2. 教师拿出一个神秘盒子,里面装着事先准备好的球体(皮球)和圆柱体(易拉罐)实物,但不让幼儿看到,晃动盒子发出声音,激发幼儿好奇心,提问:“猜猜盒子里藏着什么形状的宝贝呢?”
(二)探索发现
1. 认识球体
教师从盒子中拿出皮球,展示给幼儿:“看,这就是其中一个宝贝,它叫做球体,大家仔细观察,用小手摸一摸,看看球体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自主观察、触摸,感受球体表面光滑、没有棱角、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特点。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摸到、看到的球体特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如“球体就像一个圆圆的皮球,不管我们从上面、下面、侧面看,它都是一个完整的.圆哦,而且放在地上,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呢。”
开展“滚球大赛”小游戏,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室空旷处划定起始线和终点线,每组幼儿轮流将球体从起始线滚向终点线,观察球体滚动轨迹,进一步加深对球体任意方向滚动特性的理解。
2. 认识圆柱体
教师再次拿出神秘盒子,取出易拉罐,介绍道:“这是我们盒子里的另一个宝贝——圆柱体,现在小朋友们像刚才观察球体一样,仔细瞧瞧圆柱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自主探究,触摸圆柱体的两个底面和侧面,教师一旁引导幼儿发现底面是圆形且大小相等、侧面是曲面、能沿直线方向滚动等特点。
进行“圆柱体叠高”活动,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圆柱体实物(如卫生纸卷芯、电池等)进行叠高搭建,过程中体会圆柱体底面平稳、易于堆叠的特性,同时强化对圆柱体形状特征的感知。
集体讨论环节,教师提问:“圆柱体和球体有哪些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对比二者形状、滚动方向、能否堆叠等方面差异,并用简单图表形式在黑板上记录幼儿发言要点,清晰呈现异同。
(三)游戏巩固
1. “图形宝宝回家”游戏
在教室地面用彩色胶带或纸张划分出“球体之家”和“圆柱体之家”两个区域。教师将准备好的各类实物(包含球体、圆柱体以及其他形状干扰物)杂乱摆放在教室另一处,邀请幼儿扮演“图形宝宝的小管家”,听口令将相应形状的物品送到对应的“家”中,如教师说“把圆圆的、能到处滚的球体宝宝送回家”,幼儿按要求操作,正确分类后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2. “猜谜语”游戏
教师编出有关球体和圆柱体特征的简单谜语,如“圆溜溜,没棱角,滚来滚去到处跑(打一几何图形)”(谜底:球体),“上下两个圆脸蛋,侧面弯弯像水管,只能直线向前滚,稳稳站立不摇晃(打一几何图形)”(谜底:圆柱体),让幼儿举手抢答猜谜底,猜对者可获得小贴纸奖励,激发幼儿参与热情,巩固所学知识。
(四)生活应用
1. 教师播放 PPT,展示大量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应用图片,如篮球场上的篮球(球体)、建筑工地上的水泥管道(圆柱体)、家里的易拉罐饮料(圆柱体)、小朋友玩的弹珠(球体)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在我们生活里,球体和圆柱体都藏在哪里呀,它们帮了我们什么忙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分享生活中的发现。
2. 组织“生活小侦探”活动,让幼儿在教室环境中寻找球体和圆柱体物品,找到后和身边小伙伴说一说它为什么是球体或者圆柱体,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深化对二者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及实用性的认知。
(五)课堂总结
1. 回顾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教师与幼儿一起用简单口诀总结,如“球体浑身圆溜溜,任意滚动不停留;圆柱上下俩圆面,侧面弯弯直着走”,强化记忆。
2. 表扬幼儿在课堂中的积极表现、精彩发现和准确分类操作,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留意身边的几何形体,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观察中。
五、活动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彩泥、卡纸等材料,鼓励幼儿动手制作球体和圆柱体造型的小物件,如用彩泥捏出小球、纸筒卷出小圆柱等,并进行装饰展示。
2. 在建构区增添更多圆柱体和球体形状的积木,引导幼儿搭建富有创意的建筑或造型,探索不同形状组合的搭建技巧与空间效果。
六、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实物展示、操作体验、游戏互动等多元形式,幼儿对球体和圆柱体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各环节探究。在探索发现阶段,幼儿能亲身体验、细致观察,大部分幼儿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形状特征,初步达成认知与技能目标。然而,游戏环节部分幼儿受其他幼儿抢答影响,未能充分思考,后续可调整规则确保全员深度参与。在生活应用部分,幼儿联系实际踊跃发言,但个别幼儿对复杂生活用品形状判断有偏差,今后需增加生活实例辨析强化理解。整体而言,活动在激发幼儿数学探究热情上成效显著,后续教学应更注重个体差异,优化环节节奏与参与度保障,助力幼儿几何认知稳步提升。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 7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幼儿能够直观辨别球体和圆柱体,清晰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
了解球体和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例,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触摸、滚动等操作活动,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能够正确区分球体和圆柱体,按要求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分类。
3.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对几何形体探究的浓厚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敢于表达的学习态度。
让幼儿在合作互动中体会分享与协作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掌握球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点,如球体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向任意方向滚动;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曲面,只能朝特定方向滚动。
能准确无误地区分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物品。
2. 难点
理解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这一抽象概念,体会球体与圆柱体在滚动特性上差异的本质原因。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操作体验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各类球体(如皮球、乒乓球、足球等)、圆柱体(如易拉罐、卫生纸筒、电池等)实物若干,放置在教具箱。
2. 制作配套的球体和圆柱体 PPT,包含实物图片、动画演示其滚动过程、生活场景应用图片等。
3. 准备不同颜色的分类纸盒,标记“球体”“圆柱体”字样;为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球体和圆柱体小模型。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
播放欢快的音乐《形状变变变》,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简单律动,唱到“球体圆滚滚,圆柱站得稳”时,做出相应动作,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球体和圆柱体”。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神秘的魔法箱,里面藏着好多好玩的东西,猜猜会有什么?”邀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摸一摸教具箱里的.物体,感受其形状,激发幼儿好奇心。
2. 探索发现
教师将皮球、易拉罐等实物摆放在展示台上,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提问:“看看这些东西,它们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分享自己的初步观察印象。
给每个幼儿发放球体和圆柱体小模型,让幼儿用手触摸、转动,引导幼儿发现:球体摸起来到处都圆圆的,没有平平的地方,不管怎么转看起来都一样;圆柱体上下有两个一样的圆,旁边是弯弯的面,像个小柱子。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滚动实验,在平坦的地面或桌面划定区域,让幼儿分别滚动球体和圆柱体,观察并讨论它们滚动的路线和特点。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幼儿总结出球体可以向四面八方随意滚动,圆柱体只能沿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
3. 深入学习
教师利用 PPT 展示球体和圆柱体的截面图、展开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球体无论从哪里切开,截面都是圆形;圆柱体横着切开是圆形,竖着沿侧面剪开,展开后是长方形。配合动画演示,帮助幼儿直观理解这一抽象概念。
展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应用图片,如篮球场上的篮球(球体)、建筑工地上的水泥圆柱(圆柱体)等,引导幼儿说一说还在哪里见过它们,强化幼儿对两种形状与生活联系的认知。
4. 游戏巩固
“形状分类大比拼”游戏: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混合的球体和圆柱体实物以及对应分类纸盒。教师发出指令,如“把球体宝宝送回家”“快把圆柱体朋友放进正确的盒子”,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类,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准。对表现出色的小组给予小贴纸奖励。
“我说你猜”游戏:教师挑选一名幼儿到前面,悄悄展示一个球体或圆柱体实物,让其用动作和简单描述(不能说出名称)展示物体特征,让台下幼儿猜猜是球体还是圆柱体,猜对的幼儿可获得一次上台展示机会,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5. 课堂总结
教师与幼儿围坐成圈,回顾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发现或好玩的事。
表扬幼儿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鼓励幼儿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下节课来分享自己的新发现。
六、教学延伸
1. 在美工区投放彩泥、卡纸等材料,让幼儿尝试制作球体和圆柱体手工,加深对形状的感知。
2. 在建构区提供易拉罐、皮球等辅助材料,鼓励幼儿搭建创意建筑,融入所学形状知识。
七、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和趣味游戏激发了幼儿兴趣,幼儿参与度高。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多数幼儿能掌握球体和圆柱体特征并准确分类,但在理解圆柱体侧面展开图环节,部分幼儿仍较吃力,后续需设计更简易、形象的演示方式。游戏环节个别幼儿过于关注竞争结果,忽视形状分辨,今后要注重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扎实巩固知识、享受探索过程,优化教学细节,提升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球体和圆柱体教案10-11
大班数学教案球体和圆柱体03-09
大班数学教案球体和圆柱体4篇03-10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圆柱体教案06-29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圆柱体教案03-10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球体与圆柱体02-24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教学反思07-07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及教学反思范文03-09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说课稿认识球体含反思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