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蜡染教案

时间:2021-11-16 12:22:34 教案 我要投稿

民间美术—蜡染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间美术—蜡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间美术—蜡染教案

  一、背景

  教育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规定为必修的艺术课程,体现了美术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思想意识提高的进程中具有积极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具体实施,民间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中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民族特点,发扬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民间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目的。传统的美术教授课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利用本地、本民族的特有民间文化结合主流文化的教育,使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得以优化,从而诱发学生对本民族民间美术的热爱,激活他们的生命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过程

  1、探究项目

  本教案的探究项目是《中国民间美术——蜡染》

  选择这一内容的原因是:蜡染,是我们生活在湘西大地上的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苗族蜡染、土家族蜡染,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之一,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赞誉。学生通过学习和亲身体验能更加体会我们民间美术的内在含义及其丰富的人文魅力。

  2、实施过程

  (1)设疑

  在课前老师根据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关键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祖先为何要住在这里?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文化遗产?我们这里有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是如何的?你是如何认识蜡染的,蜡染的知识知道哪些?蜡染的原料和工序有哪些?图案是如何染上去的?

  (2)搜索

  学生为了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要收集有关书面材料并进行社会调查,教师提供相关的信息或网站(民间美术、凤凰旅游等),让学生通过走访一些本地的民间艺人和德高望重的长辈了解我们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及蜡染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诱发他们学习民间美术的内心动力。

  (3)讨论

  在课堂上,从教师收集来的和学生带来的一些印染织品(蜡染、扎然、苗绣、工艺织景等),选出其中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根据已收集掌握的知识进行交流,发表意见,提出见解。学生们主动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可以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出现在身边的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能主动地去思考、研究民间美术的知识,不断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

  (4)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思路,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如苗族蜡染所用的染料并非市场上所销售的化工染料,所需染色的布料也不是一般市场所卖的精纺布,而是用本地的棉、麻通过加工纺织而成,染料是用蓼蓝、红花、栀子、五倍子等多味纯草药,以加热溶化的蜂蜡为图案的线条放入染料中浸染,经过一定时期的自然渗透与着色,再将蜂蜡溶化自然晾干,就会出现民间常见的青底白花的蜡染图案。这时教师就可拿出我们本地几个被联合国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蜡染大师的作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首先介绍蜡染的基本原理及简单的工艺流程,然后再讲蜡染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平时的服饰、佩饰以及婚嫁喜庆等特殊时间中的代表意义。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古代蜡染因技艺和制作设备的缺陷,原始的蜡染作品只能加工出蓝底白花的花布,而不能染出红底白花、黄底白花和绿底白花的蜡染花布,这是因为靛蓝色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而古代是很难做出除蓝底白花以外的其它颜色的蜡染花布。不过现代的染色技术已经克服了这一困扰蜡染技艺进一步提高的技术性难题,可以染出多种底纹和不同花色的蜡染花布。蜡染是民间美术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形象、最生动的一种载体,色彩艳丽、图纹丰富,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得思想意识的升华,感悟我们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伟大,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家乡和家乡的父老乡亲,热爱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5)应用

  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自己动手制作一到两幅蜡染作品,可以向有蜡染经验的人请教或到商店观看蜡染图案的设计,但必须是亲自动手制作,作品应附说明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意识。

  两周后,一幅幅制作精美的学生蜡染作品呈现在教师的面前,有动物的、花鸟的、风景和民居的,作品充满了童趣、充满了现实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增加了对社会、对民间生活的了解,丰富了他(她)们在课本上难以接触的社会知识。

  3、教学效果

  本教案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离开现实环境,老师强行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生动、贴近生活的环境中既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又得到了思想的升华。

  第一、以前教学,教师只是根据课本和教学参考进行讲学,机械式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对学习内容也只是在似懂非懂得状态下,在超越年龄的想象中去被动地接受课本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本教案的内容完全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向学生传授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他(她)们的亲人、朋友、同学或许就是蜡染工艺的传人,他(她)们身上的服装、头饰、睡觉的卧具或许就是蜡染产品。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接受。

  第二、教师和学生由以前的单向的教和学转变为互动式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提出问题,然后各自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组织学生实地拜访民间工艺大师传授蜡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参观大师们制作蜡染制品的工作流程及蜡染成品图案的上色技巧,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制作蜡染作品,然后在学生间展开竞赛和讨论,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多角度、多渠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

  第四、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中学美术教育与民间传统美术的融合方式,探讨出既适合现代条件下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能促进学生热爱本土本民族的传统美术文化的学习热情,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需要重视的问题

  (1)贫困边远地区的学生对现代网络知识匮乏,难以有条件从网络中接受现代信息的传输;

  (2)民间美术的传承只是在宣传上强调,尚未形成系统地有组织、有规模的抢救和挖掘,在真正的民间难以形成气候。

《民间美术—蜡染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民间美术—蜡染教案】相关文章:

我学做“蜡染”说课稿11-02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反思12-23

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7篇11-02

《美术》优秀教案12-26

关于美术的教案01-05

冬至汤圆美术教案12-18

小班美术欣赏教案12-17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12-14

湘版小学美术教案11-26

小学美术教案3篇11-18

民间美术—蜡染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间美术—蜡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间美术—蜡染教案

  一、背景

  教育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规定为必修的艺术课程,体现了美术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思想意识提高的进程中具有积极地、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具体实施,民间美术教育已经成为中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民族特点,发扬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民间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目的。传统的美术教授课模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利用本地、本民族的特有民间文化结合主流文化的教育,使中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过程得以优化,从而诱发学生对本民族民间美术的热爱,激活他们的生命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过程

  1、探究项目

  本教案的探究项目是《中国民间美术——蜡染》

  选择这一内容的原因是:蜡染,是我们生活在湘西大地上的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苗族蜡染、土家族蜡染,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之一,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赞誉。学生通过学习和亲身体验能更加体会我们民间美术的内在含义及其丰富的人文魅力。

  2、实施过程

  (1)设疑

  在课前老师根据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关键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祖先为何要住在这里?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文化遗产?我们这里有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是如何的?你是如何认识蜡染的,蜡染的知识知道哪些?蜡染的原料和工序有哪些?图案是如何染上去的?

  (2)搜索

  学生为了分析、思考这些问题,要收集有关书面材料并进行社会调查,教师提供相关的信息或网站(民间美术、凤凰旅游等),让学生通过走访一些本地的民间艺人和德高望重的长辈了解我们民族的发展历史以及蜡染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诱发他们学习民间美术的内心动力。

  (3)讨论

  在课堂上,从教师收集来的和学生带来的一些印染织品(蜡染、扎然、苗绣、工艺织景等),选出其中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根据已收集掌握的知识进行交流,发表意见,提出见解。学生们主动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可以直接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充分展示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出现在身边的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能主动地去思考、研究民间美术的知识,不断提出新的问题,然后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

  (4)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思路,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如苗族蜡染所用的染料并非市场上所销售的化工染料,所需染色的布料也不是一般市场所卖的精纺布,而是用本地的棉、麻通过加工纺织而成,染料是用蓼蓝、红花、栀子、五倍子等多味纯草药,以加热溶化的蜂蜡为图案的线条放入染料中浸染,经过一定时期的自然渗透与着色,再将蜂蜡溶化自然晾干,就会出现民间常见的青底白花的蜡染图案。这时教师就可拿出我们本地几个被联合国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的蜡染大师的作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首先介绍蜡染的基本原理及简单的工艺流程,然后再讲蜡染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平时的服饰、佩饰以及婚嫁喜庆等特殊时间中的代表意义。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古代蜡染因技艺和制作设备的缺陷,原始的蜡染作品只能加工出蓝底白花的花布,而不能染出红底白花、黄底白花和绿底白花的蜡染花布,这是因为靛蓝色染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只需在普通的冷水中就可进行,而红花素和栀子黄素等植物染料只能在较高温度的热水中才能上染棉布,否则就很容易掉色。而在这种高温下蜂蜡已经融化,无法保持防止染色的花形,因而古代是很难做出除蓝底白花以外的其它颜色的蜡染花布。不过现代的染色技术已经克服了这一困扰蜡染技艺进一步提高的技术性难题,可以染出多种底纹和不同花色的蜡染花布。蜡染是民间美术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形象、最生动的一种载体,色彩艳丽、图纹丰富,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得思想意识的升华,感悟我们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伟大,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家乡和家乡的父老乡亲,热爱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5)应用

  布置学生利用节假日或休息时间,自己动手制作一到两幅蜡染作品,可以向有蜡染经验的人请教或到商店观看蜡染图案的设计,但必须是亲自动手制作,作品应附说明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意识。

  两周后,一幅幅制作精美的学生蜡染作品呈现在教师的面前,有动物的、花鸟的、风景和民居的,作品充满了童趣、充满了现实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又增加了对社会、对民间生活的了解,丰富了他(她)们在课本上难以接触的社会知识。

  3、教学效果

  本教案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离开现实环境,老师强行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生动、贴近生活的环境中既获得了知识的积累,又得到了思想的升华。

  第一、以前教学,教师只是根据课本和教学参考进行讲学,机械式的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对学习内容也只是在似懂非懂得状态下,在超越年龄的想象中去被动地接受课本规定的学习内容。而本教案的内容完全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向学生传授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学习内容,他(她)们的亲人、朋友、同学或许就是蜡染工艺的传人,他(她)们身上的服装、头饰、睡觉的卧具或许就是蜡染产品。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接受。

  第二、教师和学生由以前的单向的教和学转变为互动式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相互提出问题,然后各自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这样一来就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组织学生实地拜访民间工艺大师传授蜡染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参观大师们制作蜡染制品的工作流程及蜡染成品图案的上色技巧,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制作蜡染作品,然后在学生间展开竞赛和讨论,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多角度、多渠道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

  第四、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中学美术教育与民间传统美术的融合方式,探讨出既适合现代条件下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能促进学生热爱本土本民族的传统美术文化的学习热情,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需要重视的问题

  (1)贫困边远地区的学生对现代网络知识匮乏,难以有条件从网络中接受现代信息的传输;

  (2)民间美术的传承只是在宣传上强调,尚未形成系统地有组织、有规模的抢救和挖掘,在真正的民间难以形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