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奇妙的重叠》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两个图形重叠时会变出新的图案,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提升空间目测、想象组合等能力,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电子白板课件“奇妙的重叠”。
活动过程
一、魔术师形象导入,初步感知重叠现象。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这位魔术师要给我们表演魔术呢!
2、咦!变出了什么?(小汽车)猜猜魔术师是怎么把汽车变出来的?
2、师小结重叠现象,通过魔术表演让幼儿初步感知重叠现象的神奇。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教师出示另一组图片,请幼儿猜测它们变重叠魔术后会变出下面的哪幅图案,启发幼儿运用实验的办法找出正确的答案。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教师又出示一组图片,增加难度,要求幼儿先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思考如果它们变重叠魔术会变出后面的什么图案?为什么?
师幼讨论寻找正确答案,并探讨与小结重叠现象的重要规律。
幼儿独立尝试运用新学的本领练习做题,寻找正确答案,在检验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重叠现象里面的遮挡现象
三、变换重叠的'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
师提出更难的要求,要求幼儿思考还可以怎样重叠原来的两张纸变出什么新的图案,比比谁发现的最多。幼儿动手操作,感知多变重叠。
请个别幼儿上前展示自己是如何重叠的,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师小结,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奇妙的重叠》】相关文章:
《奇妙的声音》大班教案12-14
《奇妙的影子》大班教案12-11
《奇妙的水》大班教案12-11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奇妙的声音11-25
描写颜色的ABB重叠词10-20
描写神态的ABB重叠词10-20
奇妙的圆形数学手抄报10-15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解读03-29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种子》12-21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网》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