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

时间:2024-06-08 23:05:13 佩莹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精选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精选6篇)

  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 1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数经验发现数字在运动比赛中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以及它们与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

  2、鼓励幼儿大胆挑战任务,体会做一名小裁判的乐趣。

  重难点:

  了解不同比赛项目中数字的大小与成绩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运动项目的标志图、著名运动员图片、运动会标图(奥运会)、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大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了解运动会(梳理幼儿对运动比赛的现有经验,并能用清楚的语言表达)

  1、知道奥运会吗?奥运会上有些什么?(运动员、运动(比赛)项目、裁判)

  2、运动员:你们知道有哪些运动员?(出示人物图片),你认识他们吗?

  小结:他们都是中国了不起的运动员,在世界各类比赛中为祖国争光。

  3、运动项目:请幼儿说说自己知道哪些运动项目?(出示运动项目图图标)

  4、裁判:比赛到最后都要决出名次,第一名的叫什么?冠军什么意思?那么第二名、第三名呢?那么由谁来选出冠军?(引出裁判,并与幼儿简单讨论裁判的任务)

  二、学做小裁判(发现数字在运动比赛中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1、今天我们每个人也来当一次裁判,先来试着做做看。(出示“体操”操作材料)

  提问:这是什么运动项目?(体操,单杠)这里有几个运动员的成绩?这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运动员的分数)

  1)这么多成绩,有什么办法一下子就能看出谁是冠军?(请个别幼儿操作)

  2)现在你是裁判,你能宣布哪个成绩的运动员第一名?理由是什么?(鼓励幼儿用清楚的语言表述思维)

  2、看来裁判很好做的,只要看哪个运动员比赛的成绩数字大就是冠军对吗?(激发幼儿思维冲突)

  1)出示“游泳”的排列卡:这是什么比赛?这上面的数字表示什么?(运动员达到终点的时间)请你根据这些时间来排出名次。(个别幼儿操作,发现数字小的在前面)

  2)为什么在游泳比赛中数字小的反而是冠军呢?(了解数字小,表示时间短,就是速度快)

  小结:比赛名次不能看数字大小,关键是要看这是什么项目,有的是比速度的快慢,也就是时间的长短;有的是比分数的高低。

  三、成绩大比拼(知道数字与比赛成绩之间的关系,体验做一名合格小裁判的`乐趣)

  过渡语:等一会你们做裁判的时候一定要先看清楚到底是什么项目,比什么之后再进行裁判。评得正确的裁判就能得到一枚合格裁判的印章。

  1、指导重点:

  1)引导幼儿看清楚是什么项目。

  2)数字排列的顺序。

  2、结果检验,盖裁判印章

  1)任务完成了吗?请幼儿相互之间检验。

  2)现在要公布裁判结果了。(出示大统计表)这是我们的金牌榜,这边“大”就表示数字大的是冠军,这边“小”则是表示数字小的是冠军。(幼儿将自己的排序内容贴在相应的黑板上)

  重点讲解:射击(相加)、三人接力(接着数、相加)

  3)引导幼儿观察统计结果:

  (1)数字大的这边通常都是比什么的运动项目?(分数、重量的)

  (2)数字小的这边都是比什么项目?(比速度的)

  (3)在运动会里,还有哪些运动项目的成绩也是从大到小或是从小到大来排名次的?(球类、剑类、皮划艇等)

  (4)提示幼儿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去上网查一查,下次我们再来说一说。

  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 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面积测量的意义。

  2、学习用多个单位量覆盖的方法测量面积,并用数字表示测量结果。

  3、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1、课件;

  2、教师教具:操作底板、测量纸块,数字卡片,磁铁;

  3、幼儿操作用具:操作底板、测量纸块、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活动。

  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谁啊?(出示课件)看他们俩的表情怎么了?(生气)为什么呢?原来啊,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海滩上盖了一栋新房子,在装修的时候他们都觉得自己干的活多,所以吵了起来。他们想请我们去给他们当裁判,比比看到底谁出的力气多?你们愿意吗?

  2、演示操作。

  3、接下来是最后一轮比赛,第三轮比赛要比一比谁铺的草坪大。看,这里分别是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家铺的草坪。你能看出谁铺的草坪大吗?待会请小裁判自己去铺一铺,量一量,这里还是有很多一样大小的方块和数字卡片,大家来说一说要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先用方块铺一铺,铺满以后数一数用了多少方块,最后把数字卡片插上去,比一比两边数字的大小,就能知道谁铺的草坪大啦!

  二、分组操作。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每人都有一副海绵宝宝和派大星铺的草坪的图片,待会请你们去铺一铺,量一量,比比看谁铺的草坪大。请你们搬着你们的小椅子轻轻地走到后面吧!(请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总结。

  1、集中交流

  各位小裁判都已经量好了,铺满海绵宝宝铺的.草坪用了多少方块?(7块,教师验证)用数字几表示?数字7。铺满派大星铺的草坪用了多少方块?(6块,教师验证)6块方块用数字几表示?数字6。谁铺的草坪大?为什么?因为铺满海绵宝宝铺的草坪池用了7块方块,铺满派大星铺的草坪用了6块方块,7大6小,所以海绵宝宝铺的草坪大。那小裁判们第三轮比赛谁赢了?(海绵宝宝)我们给他一个赞!

  2、小组评价

  师:三轮比赛结束了,让我们来看一看比赛结果。第一轮比赛谁赢了?第二轮比赛谁赢了?第三轮比赛谁赢了?那这次比赛的冠军是谁啊?我们恭喜海绵宝宝,他是一个劳动小能手。我们也给自己鼓鼓掌,今天啊你们都学会了用铺一铺量一量的方法比较大小,都是很棒的小裁判哦。可是如果你们想要做更多比赛的裁判,还需要多多学习努力哦!

  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 3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如浮沉、磁性、静电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水槽、水、各种材质的小物件(木块、塑料球、铁钉)、磁铁、气球、布料、梳子等。

  环境布置:设置一个“科学探索角”,展示各种实验材料和安全规则。

  知识准备:教师事先熟悉每项实验的'原理,以便引导幼儿理解。

  活动过程:

  1、引入(5分钟)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裁判解决村庄中科学谜题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欲望。

  2、探索活动(30分钟)

  浮沉小能手:

  操作:让幼儿预测哪些物品会浮在水面,哪些会沉下去,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讨论: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有些会沉,介绍密度的概念。

  磁力大挑战:

  操作:使用磁铁探索哪些物体能被吸引,哪些不能,并尝试分类。

  讨论:讲解磁性的基本原理。

  静电的魔法:

  操作:让幼儿用梳子摩擦气球后吸附小纸片,体验静电现象。

  讨论:简单介绍静电产生的原因。

  3、总结交流(10分钟)

  我是小裁判: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想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科学现象。

  颁发“小裁判”奖章:对积极参与、有独到见解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小奖励。

  延伸活动(可选)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其他科学现象,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安全提示:

  确保所有实验材料安全无害,避免使用尖锐或易碎物品。

  实验过程中成人需全程监督,确保幼儿操作安全。

  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 4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认识并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基础科学现象,如物体的沉浮、光与影的关系、植物的生长条件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简单的对比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欲,培养爱护自然、尊重科学的态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沉浮实验材料:水盆、水、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小物件(如木块、塑料瓶盖、石头、泡沫)。

  光影游戏材料:手电筒、纸板、剪刀、各种形状的镂空模板。

  植物生长观察盒:小花盆、土壤、豆子或快速生长的种子、浇水壶。

  知识准备:教师需提前准备相关科学原理的简单解释和实验指导步骤。

  活动过程:

  开场导入(5分钟)

  情景设定: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遇到了科学难题,需要勇敢聪明的小裁判来帮助解决”为背景,引出今天的探索任务,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探索活动一:“谁会游泳?”(15分钟)

  活动说明:分组进行,每组一个小水盆,提供不同的小物件。幼儿预测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记录结果。

  引导提问:为什么木头会浮而石头会沉?引导幼儿思考密度的概念。

  探索活动二:“影子的秘密”(15分钟)

  活动内容:使用手电筒和镂空模板制作光影图案,观察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讨论光的方向与影子的关系。

  互动环节:尝试改变光源的位置或模板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理解光线直射与影子形成的科学原理。

  探索活动三:“小小园艺师”(长期观察项目)

  活动介绍:每名幼儿分配一个小花盆,种植豆子或快速生长的种子,学习浇水、观察植物的生长条件和变化。

  日常维护:设立植物观察日志,鼓励幼儿每天记录植物的成长情况,分享观察心得。

  结束总结(10分钟)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今天的小发现,老师总结科学原理,强调观察与实验的重要性。

  情感升华:强调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小裁判,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保护我们美丽的自然环境。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寻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简单的家庭实验,并在下一次课上分享。

  设立班级“科学角”,展示幼儿的观察日记、实验照片等,持续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幼儿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培养幼儿使用自然物(如小棒、回形针等)进行测量的能力。

  提高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体验测量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引导幼儿学会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幼儿细心、耐心的品质,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运动员比赛跳远的图片(运动员跳的线段长度是2的倍数)。

  2厘米长的短棒若干。

  幼儿用书,人手一份,回形针若干,小木棒若干。

  实物投影仪。

  2、环境准备:

  教室布置成比赛场地,设置跳远沙坑和测量区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运动员比赛跳远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他们比赛的项目是什么吗?他们是怎么比出谁跳得更远的呢?”

  学习测量方法(10分钟)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测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线段一一排列,使小棒头尾相接,没有空隙。在线段下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请一位幼儿上来尝试测量,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2、尝试测量(10分钟)

  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名“小裁判”,其余幼儿扮演运动员。

  教师提供测量工具(小棒、回形针等),幼儿自行选择并尝试测量跳远线段长度。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交流分享(5分钟)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测量结果和测量方法。

  教师总结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拓展延伸(5分钟)

  提问:“除了跳远,你们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测量来比较的.项目吗?”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如身高、体重、跑步速度等。

  教师总结测量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运用测量的知识。

  5、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测量的知识。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测量任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课后可组织幼儿进行相关的测量活动,如测量身高、体重等,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 6

  活动目标:

  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比较,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

  2. 逻辑思维: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根据测量结果做出判断。

  3. 合作交流:在小组活动中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体验团队协作的乐趣。

  4. 实际应用:将测量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活动准备:

  1、不同长度的小木棍或塑料棒

  2、软尺或卷尺

  3、标有刻度的透明直尺

  4、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物品(如书本、玩具、水果等)用于测量

  5、记录表和笔

  6、“裁判”标志(如帽子或胸牌)给每位幼儿准备

  活动流程:

  一、活动导入(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比如“小熊裁缝店的故事”,强调测量在制作衣服过程中的重要性,引起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讨论分享:提问幼儿生活中在哪里见过或用过测量,引导幼儿意识到测量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二、认识工具(10分钟)

  展示工具:逐一介绍测量工具(软尺、直尺等),说明其用途和如何正确使用。

  实践操作:让幼儿轮流尝试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教师指导正确的握持方法和读数技巧。

  三、我是小裁判(20分钟)

  分组测量: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物品进行测量,如测量书的长宽、玩具的高度等。

  记录数据:引导幼儿在记录表上记录下测量结果,并讨论哪个物品最长、最短、最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加入重量的测量)。

  角色扮演:每组选出一名“小裁判”,负责根据测量结果做出判断,比如“这本故事书比那个积木塔高”等。

  四、分享与总结(10分钟)

  小组汇报:每组“小裁判”向全班报告他们的测量发现和判断结果。

  讨论与反思:引导幼儿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总结测量的基本原则,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测量的机会,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延伸:

  家庭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测量家中的家具或其他物品,并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我是小裁判】相关文章:

《小裁判》教案08-24

大班科学教案:你追我逃_大班科学教案07-01

小班科学教案:我是小司机07-19

大班我是草原小骑手教案06-26

大班社会我是小导游教案06-16

大班科学教案:天气冷暖我知道_大班科学教案06-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探索小灯泡》09-28

大班科学教案:我见过的影子11-28

大班科学教案:我发现的变化08-31

大班科学教案《我喜欢的车》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