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n 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按笔顺说说笔画名称。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街”的中间的“圭”最后一笔是提;
“转”的第七笔是“撇折撇”,从上面一笔写下来。
“闹”里面是“市”字。
另外,“贴、扫”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5)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才能把这些生字写美观?
(6)展示学生作业,点评优缺点。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同学们,同学们读完儿歌,你们认识很多我国传统节日,请你们借助拼音,再读读这些词语,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字音读准。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chuán tǒnɡ yuán xiāo mǎn tánɡ qǐ qiǎo
传统元宵满堂乞巧
niú lánɡ yuè bǐnɡ shǎnɡ jú xiǎo xiànɡ
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2、刚才借助拼音,大家都能够读准字音,现在,老师把它们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传统、元宵、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小巷
3、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齐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初步看图,读韵文
1、观察书上的图,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今日的活动,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说话。
(1)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他们正在干什么?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
(2)过春节了,人们还干什么?[拜年、吃饺子]
2、出示第二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
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
3、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4)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赛龙舟、端午节]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吃粽子)
5、出示第五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乞巧七月七]教师介绍“七月七”,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2)师介绍“乞巧”:汉族岁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6、出示第六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赏月、吃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7、出示第七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重阳节)
(2)教师介绍“重阳节”。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四)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这些传统节日都是比较熟悉的,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要想知道更多的节日,还可以找找相关的资料。
《传统节日》课文内容分析
《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2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不同节日中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传统节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听词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节,公历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3、师小结:像这些风俗习惯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4、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
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2)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3)把课文读熟,不重读,不漏字。
(4)用横线画出文中提到的节日。
2、学生自读课文。
3、汇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重点指导。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
4、开火车读生字。
三、送生字进课文,初读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师生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
3、分小组对读课文。
4、男女生对读课文。
5、找出文中所讲到的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6、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四、畅谈春节,导入课文内容。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春节)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呢?
3、你还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贴窗花、放鞭炮、贴春联、贴倒福、吃年夜饭、守岁、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戚等)
4、闯年关活动
第一关:年的故事谁来闯关?
第二关:背一幅春联或一首春节的诗。
第三关:说出一首和春节有关的歌,并唱出一句。
第四关:设计一句春节的祝福语。
五、品读课文,了解其余几个传统节日
1、了解元宵节时间习俗(时间在农历的正月十五。)
(1)元宵节:吃汤圆(元宵)、看花灯
(2)赏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2、了解清明节。(时间在公历的4月3—5日)
(1)清明节:祭祀、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3、了解端午节。(时间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1)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2)观看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3)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语句,读出喜庆的语气。
4、了解乞巧节。(时间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叫七夕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语句。
5、了解中秋节。(时间在农历的八月十五。)
(1)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佳节。
(2)请学生试着说出有关中秋节的古诗词。(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说说你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6、了解重阳节。(时间在农历的九月初九。)
(1)讲解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望远、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
(2)请学生试着说出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词。(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教育学生学会孝敬亲人、尊敬长辈。
六、再读课文,感受传统节日。
1、学生齐读。
2、师生对读。
3、男女生对读。
八、拓展延伸。
1、说说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2、这些节日都有哪些主要的庆祝活动?
九、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的历史财富,希望同学们能珍视我们的财富,热爱我们的传统节日,能够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十、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你喜欢的句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3
活动目标
1、听故事,感受新年里快乐的气氛。
2、了解新年习俗,参与新年活动。
3、会向他人送上礼貌的问候语祝福。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2、新年贺卡、新年图片、春联、压岁包。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新年送祝福》理解故事情节。
(1)故事里都有谁呢?
(2)过新年了,小狗和小猫准备去找谁呢?
(3)他们找到小兔了吗?大家在一起做了什么?
(4)小猫、小狗和小兔之间是怎样送祝福的?他们说了些什么?
2、师生一起欣赏新年图片,围绕新年语题展开讨论。
(1)过新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新年的时候可以玩什么游戏?吃什么好吃的食品?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3)小牛的`烦恼解决了吗?谁都给他帮助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3、参观新年贺卡、春联和压岁包,幼儿说说它们的用途。
(1)展示漂亮的新年贺卡,欣赏上面的图画,老师朗诵里面的祝福话语。
(2)和幼儿一起给班级门口贴春联,将上面祝福的话语解释给幼儿听。
(3)出示压岁包,请幼儿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小红包是装什么的?为什么过年的时候长辈会给晚辈发压岁包?小朋友收到压岁包应该怎么说怎样的话呢?
4、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送上新年祝福?
(1)小朋友可以怎样给家人送上祝福?
(2)在小朋友接受别人祝福的时候应该如何表示感谢呢?
5、大家同唱一首歌《新年快乐》。
活动延伸:
为家人制作新年贺卡。
教学反思:
过年是孩子最喜欢、最兴奋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就十分投入,兴致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过年时所经历的事情。而我好像是作为一名资料补充员的身份,当幼儿讲到一个什么事情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时,我就在展示台上出示图像、图片等,加上幼儿和我的共同讲解,使中国过年时传统风俗在幼儿面前展露无遗。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操作活动真真切切地展示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兴奋达到了xx。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动手能力很强,做出了许多精彩的东西。将民间美术欣赏与特定的节日结合起来,幼儿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再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幼儿园手工难教的问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4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2.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3.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及象征意义。
难点:感受中国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及文化的多元性。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首诗,你知道是描写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展示你的答案!
二、学习春节风俗
师:春节时我国传统节日,各个地区在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那我们淮海地区在春节时,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学们有兴趣吗?
1、干干净净迎新年
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我们淮海地区跟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淮海地区在哪一天进行扫尘迎新年呢?它有什么典故呢?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看我们装点一新的农家小院是什么样子?
2、红红火火闹新年
看了刚才的图片,你在小院的大门上都看到什么了?它好看吗?那为什么要贴这些东西呢?原来它有好多典故的,下面就听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
(1)倒贴“福”字
(2)贴门神
(3)动手做一做,你能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设计几幅春联吗,也让老人们高兴高兴。
3、平平安安守新年
除夕之夜,你们家都会做些什么呢,请大家交流交流,然后,给大家汇报汇报,看看大家有相同点吗?(畅所欲言)
守岁,包饺子,放爆竹,看春节晚会,打牌,聊天……同学们,你们家都是这样过春节的吗?
说一说:你放过爆竹吗?放鞭炮时很危险,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4、团团圆圆大拜年
过年时,在大年初一你们都干些什么呢?拜年时你得到压岁钱了吗?
关于拜年和压岁钱,老师还有两个典故呢,下面听老师讲一讲。
想一想:你得到了压岁钱,,是怎样合理地使用压岁钱的呢?相互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讲一讲。
三、活动与探究
1、请结合你的经验设计一个最佳的欢度春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具创意的过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实惠的过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开心的过节方案。
2、设计一张贺年卡,寄给你的家人和好朋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5
设计意图
植树节快到了,借此契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活动设计拟在让幼儿认识自然物,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颂扬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通过本次植树节的活动,把幼儿认知、情感、行为贯穿于各种活动中,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认知思路、多层次去认识周围世界,运用观察、谈话、游戏、行动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视频短片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请幼儿观看风沙的危害及林木资源缺乏的新闻片断。
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
二、我知道的树木
1.分组讨论:你喜欢树吗?为什么喜欢树?喜欢什么树?
2.幼儿可以用搜集到的树木图片资料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木。
3.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常见树木的名称及种类,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树木的`欲望。
三、我喜欢树木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树的作用及好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降噪、防止火灾……)
2.教师介绍植树节的由来及意义,认识植树节节徽。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四、我保护树木
请幼儿把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创造性的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报等。
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观察春天的树木或参与到种植树木的活动中,感受植树的乐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6
活动名称:
中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2、能积极用语言描述过节时的特点。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很久以前,我们的爷爷的爷爷,他们小时候不能和我们现在一样过儿童节、圣诞节,不过他们也会过节,
那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2、出示PPT,展示传统节日画面。
(1)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2)师:春节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
幼:贴春联、挂灯笼、拜年、逛庙会……
出示PPT,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节日的氛围。
(3)依次出示其他节日。
3、总结。
这些传统节日,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每年都会过这些节日,我们回家到日历本上去找找,不要错过下一个节日哦。
活动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幼儿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7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等15个生字,会写“转、贴”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的识记和书写。
2、流利朗诵并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谈话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节刚刚过去,你是怎么庆祝春节的呢?(收红包、逛花市、拜年、贴春联……)
2、小朋友们的节日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像春节这样的在我们国家流传了很久,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读音(传: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多种形式读童谣
1、请学生借助拼音,按照自己的节奏读好课文。
2、这篇课文是一首童谣(板书),童谣有两个的特点,一是顺口,二是有趣。为什么呢?因为它的语言比较简单,读起来有节奏感,还很押韵哦。所以你们不知不觉地就齐读到一起去了,就是你们不知不觉的齐读就把童谣的特点读出来了。(所以小朋友们刚刚齐读起来啊特别好听)。
3、齐读。
4、请生自由练习读。
5、男女生比赛读:我们班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呢?男女比赛读读看。
6、小组赛读:一个句号是一句,这篇课文正好有八句,我们有八列小火车,一列读一句,看看那一列小火车开得。
7、快读:大家都读得很好,现在老师提高难度了可不可以?这次我要加快速度读,你听:春节到……(快速读)。这次还是男女生比赛,但注意要快而不乱,看看男生快还是女生快(读乱了就打住接上重新读)。
8、慢读:快的读好了,我们还能再升级,怎么升呢?这次我们要读得慢一点。(范读)听出来了吗,老师把每一句后面押韵的字拖一点声,想学吗?(齐读)
9、数传统节日:这首童谣告诉了我们哪些传统节日?(课件节日变红)重阳之后转眼又到新春,中国人就是这样按照这个顺序在庆祝一个又一个的`节日中度过一整年的。
10、拍手读。
11、拍桌子读。
12、同桌对拍读:不仅能拍着桌子读还能跟同桌拍手读呢!可快可慢。
13、全班同桌拍手读:坐端正,哪一组同桌想上来表演,既然这么多人想来那我们就全班一起这样不快不慢地读。准备好了吗?预备起……
14、根据部分生字提示读:
大家拍着手也读得这么好,那我去掉一些字你还会读吗?可以拍着手读哦。
春节到,_______,贴窗花,_______。
元宵节,_______,大街小巷_______。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______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____________。
过中秋,吃月饼,________________。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________。
转眼__________,全家团圆真热闹。
三、识字
1、补充生字读课文:
刚刚是那样空着的,老师一变又这样空着了,这次我们拍着桌子,全班再来一遍:
春节到,人欢笑,______,放鞭炮。
____节,看花灯,________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____。
过端午,赛____,粽子________飘。
七月七,来____,________会鹊桥。
过中秋,吃____,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节,要____,踏秋____去登高。
____又是新春到,全家____真____。
(横线依次出现红色生词)
2、齐读生词。
3、生字卡片:
①又轻又快拿出字卡,注意叫着它们的名字摆在桌上。
②字卡游戏(找生字)。
4、区分生字结构。
四、写字
1、小学语文写字14页,描一个写一个。
2、“舟”:最后三笔笔顺为“点、横、点”;
“团”:先写“才”,最后再封口。
3、《知识与能力训练》23页练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材P12-1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考察探究的方式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在穿戴、吃、住、行方面有哪些风俗
能力目标:
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亲近多姿多彩的民俗,体验绵延珍贵的节日情怀。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各方面的风俗。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我国传统节日在穿戴、吃、住、行方面有哪些风俗
教学难点
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亲近多姿多彩的民俗,体验绵延珍贵的节日情怀。
教学策略
考查探究法、操作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亲近多姿多彩的民俗,体验绵延珍贵的节日情怀,传承充满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
任务单:
1.通过考察探究的方式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搜集相关的民俗故事、民谣、诗词、图片和实物等。
2.时值中秋佳节,请和家人-起度过这美好的'节日,一起聊聊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一起赏月,一起品尝月饼、吟诵诗词.....
二、我们来交流
1.说一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同花儿朵朵,具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大家尝试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然后说说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传统节日有: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小贴士:民俗采风的方法很多,看书、上网、看电视、听广播、采访等,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用心、用脑,必要时还需用笔及时记录并整理。
2.讲一讲民谣真有趣,让我们一轮-轮接下去......朗朗上口的民谣,道出了民风民俗,让我们分别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来分组讲讲传统节日的风俗吧!大家可用实物、图片或视频助讲。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第一组:我们讲讲“穿戴”方面的风俗。春节时,大家都要穿新衣服,还喜欢挑大红色,一是要在新年辞旧迎新,二是表示喜庆。
端午节,我们喜欢挂香囊、戴五彩绳,据说这些还可以驱虫、辟邪保平安呢!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穿着上的风俗?第二组:我们讲讲“吃”方面的风俗元宵节吃汤圆(或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传统软糯可口,风味多样,有团圆,美食,品种丰富,也寓团圆和睦之意。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吃”上的风俗?
第三组:我们讲讲“住”方面的风俗。
春节时,屋里屋外贴上福字,不仅吉祥喜庆,更是祝福无限:福泰安康、福星高照、福满人间.....“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悬挂艾草和菖蒲能驱逐蚊蝇,清洁空气,起到辟邪、防病的作用。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住”上的风俗?第四组:我们讲讲“行”方面的风俗。
跟我学学拱手礼: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春节走亲访友拜年时会用到拱手礼。
重阳节,和朋友相邀,登高、赏菊,惬意至极;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更是传承敬老美德!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行”?上的风俗?
三、我们来实践金风送爽、桂子飘香,中秋佳节如约而至!让我们一起过个中秋节吧!
1.说一说人们在赏月时都会品尝哪些美味?有什么寓意?中秋节,吃月饼,团团圆圆;吃菱角,聪明伶俐……
2.读一读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玉兔捣药
请同学们读一读关于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并推选几名代表上台讲一讲。3.赏一赏让我们一起来对月吟诗诵词,体会中秋佳节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祝愿、美好情感吧!实践不停步写一写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体验、不断地感悟。请把你知道的民风民俗的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听,并把你讲的故事记录下来吧。
我讲的故事:?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主题活动三
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有: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9
设计说明
《传统节日》是一篇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韵文既巧妙地写出了节日的特点,又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是学生识字的好载体。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特点,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旨在通过学生自学生字,随文巩固生字,使识字学文有机结合;在通过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有效整合,促进学生高效识字的同时,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突出学科人文性的特点;通过学生仿写、讲神话故事等形式,内化并升华文本内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各个传统节日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制作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辨猜节日,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贴春联放鞭炮(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
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
3、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设计“听词猜节日”的游戏环节,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牛郎织女贴窗花赛龙舟艾香月饼赏菊
祭扫乞巧
①相机强调“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②依次单击词语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认字。
郎贴舟艾饼赏菊祭乞巧
(3)小组赛读其余会认字。
巷宵堂传统
4、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到字进行检测和订正字音,再将生字送回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而看图片读词语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
三、细读感悟,识字学文
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图片
(一)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用“____”画出传统节日的名字,用“”画出节日的习俗。画好后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并说说节日在哪一天。
2、教师相机板书节日名称。相机学习“宵”。
(1)学习“宵”字。
①学生朗读词语“元宵”后,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宵”字的由来:金文图片图片图片(宀,房屋,阁楼)图片图片(肖,小),造字本义:在小阁楼过夜。
③学生扩词。
(2)引导学生知道七夕又称“乞巧节”。相机学习“乞、巧”。
①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②教师重点结合字理教学生区分“乞”与“气”。“乞”与“气”同源,后分化。乞,甲骨文写作“图片”,金文写作“图片”,篆文写作“图片”。隶书“图片”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呼吸的“气”减去一横,表示呼吸局促,意即求人“气短”。造字本义:低声下气,开口向人索要、求讨。飘逸、扩散的气流为“气”;短气为“乞”。
③学生扩词。
④教师讲解“乞巧节”:即七夕,源于中国,该节日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3、教师小结:这些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相机学习“传、统”。
4、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呢?我们按课文介绍的先后顺序,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5、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6、学生学习汇报。
(1)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多幅图片。最后出示各种窗花的'图片,图片定格为人们在贴窗花。相机学习“贴”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讲解:图片图片图片(贝,钱财)图片图片(占,获得),造字本义:典当财物,以获得现金。后来演变到现在,表示把一种东西粘在另一种东西上。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④你是怎样过春节的?把你过春节的习俗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
春节到,
人欢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学生朗读作品。
(2)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元宵节的节日习俗。
②你参加过元宵节的活动吗?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③你还在什么时候看到过“大街小巷人如潮”的场景?相机理解“大街小巷人如潮”。
④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大街小巷”后,相机识记生字“巷”。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3)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①学生朗读句子,说说自己知道的清明节的习俗。
②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吗?
③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清明节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节日并不都是欢快的,如读和“清明节”有关的内容时,应该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引领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多元对话中进行自学。然后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展开学习活动,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生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理解了字义,又在潜移默化中识记生字,将生字的学习情境化、趣味化,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贴、街、敬、转”,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讨论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交流成果,并相机指导下面几个生字的书写要点。
预设:
贴:贝字旁的撇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学生书空“贴”字,重点强调右下“口”的写法。)
街: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右部第一横和中部第一横起笔高度大致相同。第九笔是提。(学生书空)
敬:右边首笔撇的收笔、末笔捺的起笔在田字格的中心,末笔捺写得舒展。(学生书空)
转:左部的笔顺是横、撇折、竖、提;右部的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注意第三笔的写法。(学生书空)
3、利用生字书写动漫演示4个会写字的书写笔顺,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对照范字改一改。
4、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5、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指导书写的字虽然各有特点,但是书写难度不大。在强调注意点后重点指导“街、转”的写法,实现了“有侧重、有提升”的教学目标。
五、布置作业
1、搜集中国传统节日的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周围的人听,并选择制作成小报。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将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导入:上节课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的三个传统节日及其习俗,我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谁还记得课文中对这三个节日的描写?背一背文中的句子。
3、过渡: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看看谁读懂了文中的介绍,谁还能对课文中的介绍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加强生字复习和课文朗读检测,夯实基础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同时给予学生言语上的激励,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分句感悟,识字学文
(一)指导学生朗读第4~8句。边读边想:最喜欢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想好后先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汇报交流。
1、赛读喜欢的节日。
2、导学: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先读读描写节日的句子,再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3、学生按喜欢的节日汇报。
(1)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出示和句子对应的赛龙舟、在屋里包粽子和挂满艾蒿的图片。相机识记生字“舟、堂”。
舟:学生自由识记后,教师边画图边讲解甲骨文的字形,像船形。两边像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渐多起来。本义:船。(播放赛龙舟的视频,深入理解。)
堂:学生自由识记后,引导学生将其和“棠”区分开。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牛郎织女”。
③学生自主讲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教师相机补充。
图片教师可出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图片,使学生能够加深记忆。
④相机识记生字“郎”。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朗——郎。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月饼”。说说你都吃过什么馅儿的月饼。
③学生交流识记生字“饼”的方法后,教师进行讲解。饼,篆文图片图片图片(食物)图片图片(并,连),造字本义:粘连成块、便于抓食的干粮,可用面粉、米粉、薯粉等多种食物原料做成。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①学生朗读句子后说节日习俗。
②教师简介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③指导学生朗读词语“踏秋、赏菊、登高”。说说你在重阳节时做过其中的哪件事。
④重点朗读词语“赏菊”。相机识记生字“赏、菊”。
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后,教师引导:“赏”和我们今天学的哪个字比较相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赏”“堂”。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①学生赛读句子。
②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这些节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地指导学生读文、学词、记字。在读一读、记一记、说一说中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在讲神话故事、讲汉字演变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愿望和热情。
三、巩固生字,背诵积累
1、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再齐读。
2、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
3、竞赛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的识记。
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
1、指导书写。
(1)出示剩余的生字:舟艾热团闹
①指生朗读并组词。
②指导学生关注:
舟: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学生书空)
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热:上下宽度一致。上部“丸”笔顺为撇、横折弯钩、点。四点底宽而扁,第一点与另外三点的方向不同。四个点间距均匀,高度一致。
团:先外后内最后封口。“才”的竖钩压竖中线;最后一笔是横。
闹:先外后内。“门”的点在左上格,“市”的点、竖均在竖中线上。门字框第一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横折钩。
(2)课件出示书写动漫,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2、布置作业:我国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找找资料,做成小报或按课文仿写。
图片可指导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图片、文字。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是教学的重点,从引导分析到指导书写细致到位;布置的作业将课内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既了解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进行了小练笔、小制作,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教学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读一读、说一说中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在小组中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四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内容——让学生自选。在学法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3、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10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回忆春节时候的情景,分享快乐。
2、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所发生的快乐的事情。
3、能将自己快乐的心情画出来。
活动准备:
春节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再现
1、教师和幼儿互相问候春节好。
2、幼儿说一说春节都在哪里过?如何过节?
二、照片分享
1、幼儿结合春节的照片说一说节日里发生的快乐的事情。
2、和同伴分享照片,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
三、交流讨论
1、幼儿将过节时的快乐事情画出来。
2、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将照片和绘画作品粘贴在语言区,便于幼儿交流。
活动延伸:
教师可将自己在春节的时候发生的快乐的事情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传统节日春节教案8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11
一、教材剖析
《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准时间次序挨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有关的过节风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响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瞬又至。课词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表现了传统佳节的喧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包含着中华子女的家国情怀,连结着中华子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教课本文的要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联合本课生字的特色,指引学生稳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方生字“传”和“转、砖”联合,让学生稳固换偏旁识字,懂得举一反三。“巷”看图片识字,指引学生留意在生活中识字。“祭”联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觉字形的演变,进而领会汉字的文化内涵。联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简单长久的特色,采纳
集中识字和分别识字的策略,进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优秀的状态,提升学生识字的成效。
二、教课目的
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艾、舟、热、闹”这4个生字。
2、认识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准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诵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谈谈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教课准备:
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
四、教课过程
(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
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看频。
2、引出“贴春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春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利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认识“传”。比方: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石来就是砖,砖头的砖。人来就是传,传统的传。
4、指引理解“传统节日”“传统风俗”“传统文化”贴春联是我们过春节的传统风俗,中国人过春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像春节这样,子子孙孙向来流传下来的节日,就叫做“传统节日”。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就叫做传统风俗。我们平常背诵的唐诗,《弟子规》《三字经》等,就是流传了好久好久的文化珍宝,这样的`文化,就叫做传统文化。
5、在这首识字儿歌里,我们能认识到中国有哪些的传统节日,感觉一些有关的
节日风俗,甚至还可以领会到一些有关的传统文化呢!
(二)初读读文,集中识字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
1、生活识字“巷”。
(1)认读路牌“乌衣巷”“永庆巷”。
(2)理解巷:称之为巷的路都比较窄,路两旁的房屋当面靠得比较近。
(3)借助图片理解“街头巷尾人如潮”。
2、字理识字“祭”。
(1)出示“祭”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变化图。教师解说:左上部分是带血的牲肉,右侧像手,下边像祭桌。
(2)出示祭祀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祭”的本义。
(3)出示“清明祭扫”的图片,理解清明祭扫是为了怀念为我们创建幸福生活的祖先。
3、比较识字
(1)后鼻音一组:“郎”“饼”“堂赏”。同桌合作,用组词的方法记着这些生字。
(2)草字头一组:“艾菊”,知道草字头的字跟花草有关。
图片识字“艾”。课文中的艾香指的就是艾草的香。端午节的时候,人们把艾草,菖蒲,桃枝,绑在一同挂在门窗上。传说,这样能辟邪。
4、拍手操。
用《语文修养读本》二下的《巧克力和咖啡树》中的儿歌《端阳》,联合龙泉人过端午的语言情境,做拍手操,复现生字,引出四个会写字。5.写字:“艾”“舟”“喧闹”
(1)写字评论重点:
第一,在间架构造上,特别注意在横中心和竖中线有什么笔划。做到了得一星。第二,要注意写出字的笔锋,比方艾的撇捺要伸展,捺的最后要有尖角。做到了
得一星。
第三,写好“热”字。这四个字里面,最难写的是“热”,注意上部和下部等宽。第四笔是撇,注意穿插到左下格,再写横斜勾。下边四点,注意点的方向和点的大
小,就会更雅观。写好“热”字,得一星。
(2)学生在讲堂学习单上书写,每个生字写一个。教师巡回指导。
(3)反应学生书写状况。
(4)反应后,再把这四个生字写到作业单的儿歌中间,争取写得比方才好。
(三)理清节日,随文生字
端午节和春节同样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1、默读课文,迅速圈出儿歌中提到的传统节日。
2、按次序反应节日,识字“宵”“乞
巧”。
(1)识字“宵”、“乞巧”。
(2)借助古诗《乞巧》理解乞巧的意思。古时候的女子,在七夕节这天,对月穿针,谁先把丝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她们恳求上天,希望自己能像织女同样心灵手巧。因此七夕节,又叫乞巧节。
3、节日排序。
教师出示打乱的节日贴纸,请小朋友准时间次序在黑板上帮助排好。其余学生在讲堂练习纸上达成第二大题。
4、重申节日名读课文。
(四)再读儿歌,了解风俗
1、人们在这些传统节日里,分别会做些什么事呢?
(1)用横线在书中划出有关节日的传统风俗。
(2)反应。
2、师生合作配乐读课文,感觉传统风俗。
3、察看表示传统风俗的词语,谈谈自己的发现。
小结特色:第一个字都是动词。
4、用动词加名词的方式,联合“春节”“元宵节”来说传统风俗。
贴春联,发红包,贺年
猜字谜,舞狮子,舞龙灯
5、带着愉悦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个节日。
6、春节和元宵节,你喜爱哪一个,谈谈原因。
7、再读这两个节日的语句,读出对这两个节日的喜爱。
8、背诵这两个节日的语句。
(五)趣猜字谜,稳固生字。
联合课文的会写字,进行猜字谜游戏,稳固识字。
转:专心开车
敬:警察不语言团:口中吐真才闹:综合门市
两张图片猜字:舟街
(六)介绍阅读,爱上佳节
介绍阅读《随着伊伊过大节》。
这是一套能够读出传统和爱的童书。主人公伊伊是个开朗可爱的女孩,她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热爱。这套书里,包括了风趣的故事、饰演和游戏。在书中,我们可随着伊伊一同心过节。节日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它让一家人一同,幸福永相伴。
板书设计:
②传统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元宵节。
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
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阴历七月初七。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
后附:《传统节日》学习单
《传统节日》学习单
班级:姓名:
一、看一看,写一写。
端阳
粽子香,香厨房。
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边端阳,到处端阳,到处祥瑞!
我的家乡龙泉,也会举办赛龙活动。端午节这天,瓯江两岸极了。
二、读一读,排一排。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七夕节
春节
()()()()()()()
三、课外书屋:《随着伊伊过大节?中国节日风俗系列绘本》这是一套能够读出传统和爱的童书。
主人公伊伊是个开朗可爱的女孩,她对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热爱。这套书里,包括了风趣的故事、饰演和游戏。在书中,我们能够随着伊伊一同高兴过节。节日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让一家人一同,幸福永相伴。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12
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营造端午节文化氛围,我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二、活动设计
(一)找一找
对象:
要求:从阅览室或网上找一找关于端午节这一节气的相关知识;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诗词;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
(二)说一说
通过班会课、班队课,组织学生说说相关的知识。
1、对象: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
2、对象: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
3、对象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说说屈原的诗词。
(三)画一画
对象:
要求:以“走近端午”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能反映端午的习俗,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
(四)写一写
通过黑板报、班级橱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布置设计。
对象:
要求:以“端午情怀”为主题出好一期黑板报。
(五)学一学
对象:
要求:以“我向奶奶学一技”为主题,学习粽子的名种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偿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13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们来认识、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的象征意义。
2、知道过了新年又长一岁了,自己可以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组织谈话、观看大人们的庆祝活动、学习歌曲和儿歌来了解认识元旦。
活动准备
新日历一份,以及大人们通过各种形式迎接新年的.CD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新年
(1)出示日历讨论:
一月一日是什么节日?有什么象征意义?
(2)观察碟片:大人们怎样迎接新年的到来?
(3)我又长大一岁了,应该自己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活动二;学习《新年好》歌曲
(1)看CD讨论:人们是怎样过新年的?新的一年你最想说什么?(锻炼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欣赏歌曲《新年好》。
(3)学唱歌曲。
(4)为歌曲配上动作,随音乐载歌载舞。
活动三:试一试
试着学习用英文唱《新年好》
教学反思
看着CD上热闹的场面,孩子们兴趣很浓,感到非常新奇、有趣,歌曲
学的也非常的快。对用英文唱《新年好》也很有激情。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14
主题节日背景: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往,这一天人们都会煮上香糯甜美的腊八粥,当吃着香粥时也预示着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进。
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通过故事,培养幼儿要做一个勤劳的人“感知勤劳和懒惰”。
3、了解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各种腊八粥的相关图片、制作腊八粥的各种材料及腊八粥故事的视频;
2、课前对于春节的了解以及对于腊八节的了解;
3、教学课件PTT准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了解腊八节吃腊八粥。
1、我们每天早餐吃什么?
(牛奶、鸡蛋、花卷、饼干、鸡蛋饼、面条、包子、粥)
2、那你们都吃过什么样的'粥呢?
(肉松粥、八宝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观看图片,说说粥里面有哪些东西?(强调腊八节、腊八粥)
小结:这是我们腊八节时吃的腊八粥,粥里面有红枣、桂圆、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莲子
(二)、欣赏故事。
1、哪一天是腊八节?
2、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腊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重点突出:勤劳的人
(3)介绍腊八粥的各种调味品和五谷杂粮。
1、老师向幼儿逐一介绍腊八粥的各种佐料、谷物。简单了解这些谷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对人体的帮助。
2、活动延伸:腊八节除了有好听的故事,还有一个好玩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过了腊八就是年
孩子,孩子,不要贪心。过了腊八就过年了。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蜜瓜发粘;二十四、扫屋。
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送面子;二十九、馒头。熬夜30晚;新年第一天扭。
活动反思:
节日活动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国家的节日丰富多彩,但有些节日,我们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根本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腊八节的由来及习俗,认识了一些有关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并帮助幼儿从小树立要做一个勤劳人的意识。如果可以让幼儿参与制作及品尝那就更好了!腊八粥的故事:
腊八就是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中国人要喝腊八粥。腊八粥和我们平时喝的粥是不一样的,里面有很多不同的米和干果,好看又好吃。腊八这天喝腊八粥,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从前,有一家人,爸爸妈妈和一个小儿子,爸爸妈妈都很勤劳。所以他们家每年都能收获很多的粮食,日子过得很好。可是小儿子却和爸爸妈妈不一样,每天早上很晚才起床,起床后就出去玩,从来不干活。爸爸妈妈想:他还小呢!也许长大了就会干活了。
小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但还是非常懒惰。“你应该干活了”“哼!我不干活也可以,我爸爸妈妈会照顾我的!”终于有一天,他的爸爸得了重病,再也不能干活了。“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啊,只有勤劳的人才会吃得饱,如果你这么懒惰,将来会后悔的。”说完,爸爸就去世了。小儿子难过了几天,想去干活,可他什么都不会,也不想学。过了几天,他又回到了老样子。不久,他结婚了。他的妻子很漂亮,但是也很懒。过了不久,他妈妈也去世了。冬天到了,天气非常冷,他们住的房子破了,家里有没有食物了,怎么办呢?
他们只好四处找东西吃,屋子角落里还有点米,袋子里还有点红豆、花生……终于找出一点点能吃的东西。两人马上做了一锅粥。可是粥太少了,他们喝不饱。这时候他们才想起爸爸妈妈的话,哭了起来。
后来他们再也不懒惰了。每天早早起床干活,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是每年到了腊月的时候,他们还会找来各种粮食,做了一锅粥,告诉自己不能懒惰。
后来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人们每到了腊八这天,就用各种粮食做一锅粥,在吃腊八粥的时候,爸爸妈妈总爱给小孩子们讲这个故事,告诉孩子,永远不要做懒惰的人。但是,我们现在喝的腊八粥和以前不一样了。人们在腊八粥中加入各种好吃又有营养的东西,如燕麦、杏仁、葡萄干、桂圆、栗子等。,并加入冰糖或白糖,做成一锅甜甜的腊八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15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材分析
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难点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具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2、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3、齐读课题、释题
4、学生回答(喜欢)
5、(学生跟着书空)
6、齐读课题并说说什么叫传统节日?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默读课文,思考: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指导“乞巧”的读法
3、课件出示我会认得生字词。
4、学生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5、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字词,汇报。
6、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打乱字词认读。
送生字进课文,感受课文。
小组探究
1、师范读课文。
2、熟读课文。
3、用横线画出文中共写了几个节日?
4、这些节日当中,你喜欢哪一个节日?说说喜欢的理由。
5、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6、学生听,注意字音。
7、学生跟老师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分小组对读课文;男女生对读课文。
8、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写的节日。
(1)生回答,师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你知道这些节日分别是什么时候?(生说师板书)
(3)出示练习题,我会连线。
元宵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七夕节
七月初七五月初五八月十五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
4、选自己喜欢的节日说一说。
5、小组讨论在传统节日里,要注意哪些安全?如:春节不能随便放鞭炮,要有大人陪同才可以。
指导书写“贴,街”两个生字生字。
1、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贴、街”两个生字
3、重点指导:贴、街
4、学生书写生字,注意提醒写生写字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1、指名读指名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生字,看看这两个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怎样才能把字写的美观、端正。
3、学生汇报: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4、学生认读生字词,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
课堂
小结
1、回顾文中写了几个传统节日?
2、你知道那些古诗是写传统节日的呢?
3、学生回答。
4、学生说一说,再背诵古诗。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初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村居》教案及反思02-07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8-22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总结04-17
部编版二年级教案下册随笔最新10-27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08-25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1-24
《语文园地四》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11篇)04-22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彩色的梦教学反思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