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贤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兴贤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的:
1、学习文言知识,了解姓氏异读现象。
2、掌握本文论证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3、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文章论证方法和结构。
教学难点:古人姓氏异读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
我们本学期学习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王有一定的了解,而本文文字并不艰涩,除了几个不常用的异读字外,其余都不难理解,可以通过对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的分析来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导入:王安石是我们熟识的,谁来说说王安石?(学生介绍王安石)我们在《语文必修5》中学习过王安石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充分论证了凡事应深思慎取的道理,和要想成功,要想达到目的,就要有志、有力、有外物的帮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
2、生朗读全文
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仲虺祭公召公伍员翟景
南宫适郦食其万俟卨尉迟恭覃氏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昏乱之世虽有之而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博询众庶,则才能者用之
不迩小人,则谄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
4、分析文章:
同学们见到的课文分两段,但很多版本却将本文分成三段,你们看,做三段应该怎么分?
明确:从开头到第四句“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第一段提出“兴贤”的重要性,第二段论证“为什么(重要)”的道理。鉴赏提示上也有说明。
5、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六国论》
B、论点————论证————结论《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肯定或否定什么——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结论(怎么办)
本文属哪种?
本文是怎么论证“为什么”的?
兴贤则昌:正(例证)反之则亡:反(例证)
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么办?
明确:五个假设句
6、现在我们来思考一篇作文的写法:
为反对者请功
听反对意见成功:齐桓公管仲勾践范蠡唐太宗魏征
朱元璋刘基林肯对待政敌
不听反对意见失败:夫差伍子胥项羽范曾关羽亲兵
马谡王平时期
7、作业:
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结合文章,请大家谈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
《兴贤》重点难点
1、识记字音
仲虺huī祭公谋父zhài谠直dǎng
召shào公伍员yún翟zhái景南宫适kuò
郦食其lìyìjī万俟卨mòqíxiè尉迟恭yù
兴贤(xīng)用之与不用之(yǚ)
高兴(xìng)参与(yǜ)
陈蕃(fān)其间(jiān)
蕃茂(fán)间行(jiàn)
2、识别字形
轶:超轶慎:谨慎
昳:昳丽缜:缜密
佚:佚事瞋:瞋目
搏:搏击谠:谠言
博:博大倘:倘若
徒:徒步践:实践
徙:迁徙栈:栈道
垮:垮台谗:谗言
跨:跨越谄:谄媚
3、理解词义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因为)
(2)流俗所共知耳(一般人)
(3)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为什么)
(4)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即使)
(5)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连接上句,表示原因)
(6)有之而不用(表转折的连词,却)
《兴贤》原文和译文
原文: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途哉。
译文:
国家都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才能兴盛,因为不用贤能之人而专凭君主一己之见而衰败。这两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古往今来都是这样,也是一般人所能认同的。可为什么和平安定的时代,有了贤能之人,就能够兴盛;混乱动荡的年代即使有这样的人也不能兴盛呢?这就在于是否任用这些贤能之人了。有了贤能的'人并加以任用,这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商朝的兴起,有仲虺、伊尹这样的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三仁(微子、箕子、比干)这样的贤人;周朝兴起时,有与武王同心同德的十位贤臣,等到衰败时,也有祭公谋父、内史过这样的贤臣;两汉兴起时,有萧何、曹参、寇恂、邓禹这样的人,等到衰败时,也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这样众多的贤人。从魏晋以后,一直到唐朝,这样的贤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而这其中有的出现在兴盛的时代,有的出现在衰败的时代,也和上面所说的相同。由此看来,有贤能之人并加以任用,是国家的福气;有了贤能的人却不用,就像没有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怎么不应该慎重的对待呢?现今的情况,和古代是相通的。现今的天下,就如同古代的天下。现今的士人和民众,也如同古代的士人和民众。古代在扰动不安的时代,还有像以上所说的那么多的贤能之人,何况现今太平安宁,怎么能说没有贤人呢?这就在于君主和处于上位的人如何任用了。广泛的征求众人的意见,有才能的人就能进用了;没有忌讳的事情,人们就敢于直言进谏了;不亲近小人,那些进谗阿谀之人就被疏远了;不斤斤计较于文牍细节,受制于世俗之见,主管相关部门的人就能够明辨的处理事务了;不挑别人的小毛病,有办事能力的人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以达到相应的效果了。如果能够这样做,还怕不会超越两汉,胜过三代而达到五帝三皇那样的盛世么?
【兴贤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2.语文下册教案
3.语文下册教案
4.语文下册优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