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我寄给爸爸》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 1
教学目标
1、进行亲情教育,感受孩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学会“父字头”“两点水”,了解“角”的字理演变过程。
3、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说”和“画”来表述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体会父子情深。
教学难点
1、正确写字。
2、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孩子们,你们最新、最爱的人是谁?元宵节要到了,你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准备了什么礼物?真好啊!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可有一个小朋友,他的爸爸在好远好远的地方工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你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了一个小朋友寄给爸爸与众不同的礼物的故事——把我寄给爸爸。
二、教学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准字音。
2、同学们自由小声读课文,把本课的生字找出来。分别用横线和浪线画出要求会写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
3、小组学习课后的生字。
4、学习要求认识的生字。
(1)拼读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宵”、“甬”、“想”是三拼音,“元”是整体认读音节,“父”是从“爸”中拆出的字。
(2)了解“角”的字理演变过程。
(3)初步理解“寄”、“元宵节”的意思。
5、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在学习要求认识的生字“父”“爸”“元”“角”“冰”时,就在拼读正确的`同时,记住这些字的形,初步理解它们的意思。
(2)学习“父”字头,两点儿。
(3)用部件组合法学习“把”“妈”两个字。
6、把生字放回课文中,认真读课文。
三、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复习学过的生字。
二、朗读指导
1、齐读课题:想一想,要知道什么?
2、指名同学读课文,把不懂的词在文中画出来。
3、逐句理解课文,读懂每句的意思,体会小作者为什么要把自己寄给爸爸?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讲一讲。
(1)读好第二自然段,体会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想像,“我”是怎样把自己画在信的一角的。
(3)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段,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4、组织讨论:如果爸爸回信,他会说什么呢?
5、“读一读”。
要熟读这些词语特别要把4字词语读正确。
三、作业
你想把自己寄给谁呢?画画你自己并说一说。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这篇课文,感受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和创造力。
2、进行亲情,感受孩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3、认读本课出现的7个生字。
4、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
【教学难点:】
1、学会正确书写7个生字,及流利的朗读课文。
2、体会“我”的心情,感悟其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Flash课件
【教学内容:】
1、导入:孩子们,你们最亲、最爱的人是谁?元宵节要到了,你们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准备了什么礼物?有一个小朋友,他的爸爸在好远好远的地方工作,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你是怎样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了一个小朋友寄给爸爸与众不同的礼物的——把我寄给爸爸。
2、课文:元宵节快到了,爸爸不在家。他到南极探险去了,不知圆圆的月亮,会不会照到他?妈妈给爸爸写信,说了一大堆话儿。我在信的一角画上了我,把我寄给爸爸。“爸爸,我把我寄给你了!我想看看南极的冰雪,更想看看你啊!”
3、生字:把:bǎ(提手旁、4画)动词,用手握住。扩词:把关、把戏、把握。
父:fù(查八部)父亲;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扩词:父子、父母、父辈。
爸:bà(父字头、4画)父亲,也说爸爸。组词:爸爸。
元:yuán(二、2画)货币单位;开始的,主要的。扩词:元旦、元帅、元气。
角:jiǎo(刀字头、5画)货币单位;量词等多义。扩词:角落、角度、牛角。
冰:bīng(两点水、4画)水在零度或零度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扩词:冰霜、冰山、冰箱。
妈:mā(女字旁、3画)母亲,也说妈妈。组词:妈妈。
4、多音字角:jiǎo[角度]jué[角色][角斗]
【课后作业:】
1、想一想:如果爸爸回信了,他会说什么呢?
2、你想把你寄给谁呢?你自己,并说一说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认识并运用新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爱、理解和感恩之情,认识到沟通与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爱。
教学准备
《把我寄给爸爸》文本或PPT。
角色头饰(如:小主角、爸爸、邮递员)。
创意表达材料(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情景创设: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的小故事,引入“家”的主题。
揭示课题:提出问题“如果非常想念远方的家人,你会怎么办?”引出《把我寄给爸爸》的故事标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学生安静聆听,初步感受故事氛围。
学生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故事,圈画不认识的字词,尝试用上下文猜测词义。
三、深入探讨(20分钟)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概述故事大意,教师板书关键情节,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结构。
词汇学习:选取几个新词汇,通过图片、例句等方式教授,鼓励学生造句练习。
情感分析:分组讨论,探讨主人公为什么想要把自己寄给爸爸,以及故事中体现的家庭情感。
角色扮演:选取故事中的几个场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四、创意表达(15分钟)
想象延伸:假设“如果你能以任何方式‘寄’给远方的'亲人,你会选择什么方式?为什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分享。
手工制作:学生动手制作一张特别的“邮寄卡”,上面可以画画、写信,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爱。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情感升华: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强调家庭的温暖与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与家人沟通交流。
作业布置:写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画,描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一个温馨故事,下周课堂上分享。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故事中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激发学生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2、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力,理解 “把我寄给爸爸” 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念过不在身边的亲人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想念爸爸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把我寄给爸爸》。
展示故事书封面,引导学生观察封面,猜测故事内容。
2、初读故事
教师范读故事,学生边听边看插图,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故事,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重点指导 “邮”“寄” 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精读故事
故事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要把自己寄给爸爸?
他是怎么把自己寄给爸爸的?
爸爸收到小男孩后有什么反应?
分段朗读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小组讨论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故事中感人的段落。
4、拓展延伸
如果你想念不在身边的亲人,你会怎么做呢?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用绘画、写信等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5、课堂小结
总结故事内容,强调父子之间的情感。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关爱家人。
五、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六、板书设计
把我寄给爸爸
想念爸爸 —— 把自己寄给爸爸 —— 爸爸的反应
父子情深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故事内容,识别并分析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亲情、理解离别情绪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中孩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以及其背后的深层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家庭、亲情的重要性,并能从故事中汲取正能量,学会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分离。
教学准备
《把我寄给爸爸》文本或电子书。
相关图片或视频材料,展现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
角色头饰(可选)用于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孩子与父母分别后重逢的温馨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很长时间见不到爸爸或妈妈,你会怎么办?”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把我寄给爸爸》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自由阅读: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标注生字词,简要记录下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分享感受:邀请几位学生分享初步阅读后的'感受,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三、深入研读,分析理解(约15分钟)
细节分析:
分角色朗读故事,重点关注孩子想要“把自己寄给爸爸”的奇思妙想背后的情感动机。
讨论: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体现了什么?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绘制故事线索图,包括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加深对故事结构的理解。
四、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培养(约10分钟)
情感共鸣:小组讨论:“你有没有过因为想念家人而产生特别的想法或行动?是什么?”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增进相互理解和同情。
价值观渗透: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生活中难免有分离,但爱与思念可以跨越距离,保持家庭的温暖和联系。
五、创意表达(约10分钟)
创意写作:假设你可以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传达对家人的思念,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请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或画一幅画来表达。
展示交流:选取几份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正面鼓励。
六、总结与作业(约5分钟)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学习要点,强调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与家人的每一刻。
布置作业:
完成一篇读后感,围绕“思念与创意表达”展开。
与家人共读故事,讨论并记录下家人的反应和感想。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续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故事中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体会亲情的温暖。
培养学生对家人的关爱之情,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情感。
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朗读故事。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续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生字词、故事内容等。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故事,提高朗读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父子亲情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父亲的印象和感受。
引出课题《把我寄给爸爸》,让学生猜猜这个故事可能讲了什么。
2、初读故事
教师范读故事,学生边听边看插图,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故事,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错误。
3、学习生字词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
让学生用生字词组词、造句,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4、精读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朗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故事中的小男孩为什么要把自己寄给爸爸?他是怎么寄的?爸爸收到他后有什么反应?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故事的主题: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5、情感升华
让学生再次朗读故事,体会故事中父子之间的情感。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分享自己对父亲的爱。
教师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关爱家人。
6、拓展延伸
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小男孩和爸爸在一起会做些什么?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评选出最有创意的故事。
7、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故事中的情感主题。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给爸爸一个拥抱。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故事内容,还体会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 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识别并总结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故事中的亲情温暖,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爱与感恩之情。
教学准备
《把我寄给爸爸》绘本或电子版资料
角色头饰(如:小女孩、爸爸、邮递员等)
图画纸、彩笔
小组讨论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故事悬念:以一个问题开始:“如果可以,你最想把自己寄到哪里?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然后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故事《把我寄给爸爸》,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10分钟)
教师朗读: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发展。
情节梳理: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绘制故事线索图,帮助学生理清脉络。
三、深入探讨,情感体验(15分钟)
角色分析:分小组讨论故事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特别是小女孩为何想要把自己“寄”给爸爸。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小故事,讨论家人的爱是如何体现的,增进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四、创意表达,实践操作(20分钟)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让学生假想自己是故事中的小女孩,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表达自己的思念和爱。
绘本创作:鼓励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或自己编写的小故事,创作一幅或多幅插图,展现故事场景或自己想象中的.“寄送”过程。
五、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
角色扮演:选择几组学生上台表演故事中的关键场景,使用自制的角色头饰增加趣味性。
作品分享:展示学生的信件和绘本创作,学生互评与师评结合,注重鼓励与正面反馈。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情感升华:总结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强调无论距离多远,家人的爱永远相连。
拓展阅读:推荐几本类似主题的书籍,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等,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深化对亲情的理解。
课后作业
完成一篇小短文:“如果我能变成一样东西去见爸爸/妈妈,我想变成……”,发挥想象力,描述原因和会发生的故事。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本课出现的生字,如“把”、“父”、“爸”、“元”、“角”、“冰”、“妈”等。
正确书写上述生字,并能流利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运用Flash课件和生字卡片等教学工具,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生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行亲情教育,感受孩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亲情,培养感恩和珍惜亲情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并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流利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文中的童真、童趣,理解孩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Flash课件
信封等教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最亲、最爱的人是谁,并询问他们是否给自己的父母准备过礼物。
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为父亲在远方工作,无法回家团聚,于是他在信中画上了自己,希望把自己“寄”给父亲的故事,引出课题《把我寄给爸爸》。
2、初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
学生自由练习读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教师领着学生点读,练习把文章读通读顺。
3、精读课文
引导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圈出生字。
通过生字卡片和Flash课件,帮助学生认读和记忆生字。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情感。
4、理解课文
提问学生:“爸爸去了哪里?他干什么去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提问学生:“妈妈是怎么做的?我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用红色和蓝色笔分别画出相关语句。
提问学生:“我”把自己寄给爸爸是想干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孩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和对南极的向往。
拓展延伸
提问学生:“假如爸爸回信了,他会说什么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口语表达。
提问学生:“你想把你寄给谁呢?画画你自己,并说一说。”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
5、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生字和课文内容。
想象并写一篇短文或画一幅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五、板书设计
课题:《把我寄给爸爸》
生字卡片展示
课文关键语句
拓展延伸问题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识别主要人物、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理解并表达对家人的爱与思念。
教学准备
《把我寄给爸爸》文本或电子书。
多媒体教学设备。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可选)。
图画纸和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讲述:以一个问题开头:“如果你非常想念一个人,但又不能立刻见到他/她,你会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简短分享。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一个特别的故事——《把我寄给爸爸》,看看故事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自主阅读:学生安静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字词讲解:集体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故事的基本语言框架。
三、深入理解(20分钟)
情节梳理:
请学生用简短的话概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分组讨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总结板书。
角色分析:讨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特别是小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故事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是什么?(如亲情的'珍贵、创意解决问题等)
四、情感体验与表达(15分钟)
情感共鸣:让学生分享自己是否有过类似思念家人的经历,感受是如何的。
创意写作/绘画:假设你也想寄给亲人一份特别的礼物来表达思念,你会寄什么?为什么?学生可以选择写一段话或者画一幅画来表达。
五、拓展活动(10分钟)
角色扮演:选取故事中的几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小小邮差:组织一次“信件传递”活动,让学生给家人写一封信或制作一张卡片,课后由老师统一“寄送”,增加实际的情感交流。
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和创意表达情感的方式。
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画,描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一个温馨故事,下节课分享。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主人公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主人公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 “把我寄给爸爸” 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亲情的.温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念过不在身边的亲人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思念爸爸的课文《把我寄给爸爸》。
展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为什么要把 “我” 寄给爸爸?怎么寄呢?)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朋友因为想念在远方工作的爸爸,希望能把自己寄给爸爸的故事。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主人公思念爸爸的句子。
学生交流分享找到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的情感。
重点分析 “把我寄给爸爸” 这句话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小主人公对爸爸的思念和渴望陪伴的心情。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4、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小主人公,你会给爸爸写什么信呢?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关爱呢?
5、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关爱自己的亲人。
6、布置作业
把课文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写一封信给不在身边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思念和关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体会到了亲情的温暖和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拓展延伸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教学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把我寄给爸爸》教案】相关文章:
课文把我寄给爸爸的教案03-16
寄给爸爸的一封信03-08
寄给爸爸的一封信作文11-28
寄给爸爸的一封信15篇04-01
我的爸爸活动教案02-18
寄给妈妈的信06-09
寄给妈妈的信【经典】06-09
寄给天堂的信01-01
寄给蛤蟆的信02-29
中班语言我的爸爸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