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时间:2024-12-02 15:09:28 诗琳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1

  教学目的:

  1、研读课文,诵读名句,积累文言知识。

  2、通过学习孔孟的言行,了解他们的为人与境界,理解人的价值,掌握“仁”的内容,明确君子之道。

  教学重点:

  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仁”的内涵,君子的含义,仁义礼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现实意义。

  教法:

  读析、质疑、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孔子和孟子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理解了人的.价值,先后构建出以仁为核心的儒学道德体系。他们认为,仁植根于人性,并依循着人性自然健康的发展;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实现善的理想。

  2、板书课题:仁者爱人——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初读感知

  1、识记:颠沛( )譬( )施( )矣同也

  2、初步感知:朗读课文,明确仁的含义。

  三、读析、讨论、质疑

  1、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2、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恶乎:于何处。

  (2)终食之间:一顿饭的时间。

  (3)造次必于是:匆忙急剧之时一定守着仁。

  (4)何事于仁:哪里只限于仁这件事。意指何止是仁。

  (5)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7)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8)信则人任焉:诚实就会受到别人的任用。

  (9)事:从事、实践,照着做。

  (10)亲亲而仁民:亲爱亲人仁爱至百姓。这句是说仁爱是基于亲情的。

  (11)仁也者,人也:意思是只要有两个人在一起时便有仁这种道德体现出来。

  3、由学生概括各节主要内容,教师点拨明确。

  (1)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2)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

  (4)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自身的努力,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

  (5)“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6)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7)施行仁的五种品德.

  四、练习巩固

  1、完成课后练习二,整理积累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

  2、结合课文,谈谈你所理解的仁。

  五、积累与应用

  1、文言知识积累。

  2、课文名句诵读。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 2

  教学目标:

  理解并背诵“我欲仁,斯仁至矣”这一经典名句。

  通过研读相关文本,掌握孔子关于“仁”的深刻内涵。

  培养学生分析、讨论和合作的能力,以及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

  孔子关于“仁”的定义和内涵。

  “我欲仁,斯仁至矣”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如何将孔子的仁学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进行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孔子和孟子的生平及他们对儒家文化的贡献,引入“仁”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仁”吗?孔子是如何定义“仁”的?

  二、研读课文,理解“仁”的内涵

  朗读课文,明确“仁”的含义。

  教师讲解“仁”的含义,强调“仁”是一种广博宏大的爱,包蕴着一切美德;仁是一种勇气和力量,引导着人实现善的'理想。

  学生自读,找出不懂的地方,以备讨论交流。

  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通过讨论和提问,理解孔子关于“仁”的深刻内涵,如“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

  三、深入理解“我欲仁,斯仁至矣”

  教师讲解“我欲仁,斯仁至矣”的含义,强调只要个人有追求仁的意愿和努力,仁就会自然而来。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我欲仁,斯仁至矣”的理解和应用。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整理积累文言文中的常用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五、课堂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仁”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追求仁的过程中的责任和作用。

  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仁”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六、课后作业

  背诵“我欲仁,斯仁至矣”这一名句,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应用。

  阅读《论语》中关于“仁”的其他章节,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学思想。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要注重将孔子的仁学思想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

【《我欲仁,斯仁至矣》教案】相关文章:

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意思06-23

当仁,不让于师08-19

邛仁作文09-04

仁爱仁荫名言12-27

圣人之仁的作文08-22

马仁奇峰作文02-08

《犀利仁师》的经典语句10-29

《里仁》阅读答案11-10

我不杀伯仁讲了什么道理08-30

论语让我明白了“仁”和诚信作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