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校公开课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年后》校公开课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及人物心理的揣摩,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结合文本信息辩论,探究主旨,培养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预习作业: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小说情节
2、质疑
二、课堂环节:
1、预习反馈,梳理情节
2、通过人物的各种描写及人物心理的揣摩,分析人物形象:
⑴ 杰米为何不放走鲍勃,而又不亲手抓捕他?
⑵ 你如何看待鲍勃这个人?
3、结合文本信息辩论,探究主旨,培养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
⑴ 辩论:鲍勃沦为通缉犯的原因是什么?
⑵ 学生自主解答预习质疑:
作者为何为小说取名为“二十年后”,可否改为“誓约”?
4、作业:
⑴ 抄写词语:黑黢黢、威风凛凛、墨守成规,并运用这三个词语写一段有中心的话。
⑵ 鲍勃被捕后,杰米前去探望,两人间会说些什么?请展开想象,续写一段人物对话。
⑶ 请通过合理的想象,描绘一下鲍勃在美国西部的经历。(250字左右)
*注:第2、3题二选一完成
【教学设计说明及反思】
一、 教学设计说明:
欧·亨利是世界文坛上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他常与小人物同甘共苦,总能捕捉一些生活中富有哲理的场景,别出心裁地表现人们复杂的心理与感情,《二十年后》一文便通过描述小人物的感情,给我们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客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现状。
在《二十年后》这篇小说中,鲍勃作为一名通缉犯对挚友的浓浓深情通过作家的人物描写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文中暗含的一些信息来看,他在当时的美国西部犯了事,是警方抓捕的对象,去赴约就有被逮捕的危险,可是为了朋友间的这份感情,为了二十年前曾经许下的这份承诺,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前去赴约。鲍勃对这次重逢充满了期待,甚至有些激动。在寒风冷雨的夜里,他早早地赶到了相约的地点。当看到有巡警向自己走来时,他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来赴二十年前与好友定下的一个约会。在描述这位挚友的时候,更不吝溢美之辞,夸他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我知道杰米如果还活着,他一定会在这里同我会面。他决不会忘记”,鲍勃反复强调杰米会来,更体现了他对朋友、对两人友谊的无比信任。
而作为警察的杰米当发现了挚友鲍勃的真实身份后则面对着情与理的双重考验,于理鲍勃是个通缉犯,作为警察的杰米抓捕他是理所应当的;而于情两人是好朋友,有着深厚的友情,所以杰米舍不得亲手抓捕他,于是让便衣警察代劳,并留下了文末的那张纸条。
追求物质财富、爱炫富、个性张扬狂妄的鲍勃却重情守信;忠于职守,对工作认真尽责的杰米在面对友情与法律的选择时也有过犹豫与不忍,如此复杂的人性怎是一个好或坏、善与恶能概括的?而作为一流的小说家,欧·亨利却用不多的笔墨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将其刻画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
基于以上我的阅读体会与感悟,在同课异构的背景下,我决定将“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及人物心理的揣摩分析人物形象”作为教学目标,但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这一目标的达成并非难点,且小说的本质决定了小说家须通过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客观反映社会现象,引发读者思考。教师读文本,切忌浅尝辄止,要随文而教,要针对不同的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方法。换言之,小说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归根结底是为了小说主旨服务的,因此以小说中人性的矛盾与复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探究小说的主旨才是最终目的。基于学生不同的认识层次,备课时我设计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小辩论形式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导致鲍勃由一个英姿勃发、不甘平凡的青年到一名通缉犯的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试图引导学生在思的基础下来辩,在辩的过程中深化自己之前所思,在思中辩,在辩中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深度,不断完善自己思考的维度,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最终,异曲同工地,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小说人物不能够片面地只从一个角度,而影响到事物结局的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的,由这篇小说的阅读学习自发意识到要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二、 教学反思:
从一开始反复备课、磨课时的舍不得到最后课堂教学所呈现的有舍有得,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应当说有了这段艰辛的破与立的历练,才有了我如今的成长与收获。现将课后的思考与感悟书写如下:
总的来说,本堂课能够按照备课时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来实施和开展,就教学效果来看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本堂课教学形式较为多样化,预习反馈、圈划批注、朗读、辩论,各个教学环节都以“杰米为何不放走鲍勃,而也不亲手抓捕他?”“你是如何看待鲍勃这个人的?你觉得鲍勃值得杰米这样不舍得吗?”“从鲍勃冒着危险不远千里来见杰米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是个重情守信的人,为什么却沦为了通缉犯?你认为鲍勃沦为通缉犯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来串联,且环环相扣,课堂中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有效问题中梳理清小说情节的同时,更一步步接近鲍勃变化的真相,达成探究小说主旨的目标。
无论是课堂前期准备还是课堂中的教学我都切实从学生角度出发,一切为解决学生的疑问,一切为实现学生表达观点的权利,一切为提供给学生展现的机会与平台。在近两年的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的学习中,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在此次备课的过程中亦切实关注到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出学生的薄弱,提炼出学生有质量的质疑,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予以呈现和点拨。教学时以学生对小说情节梳理的预习反馈来导入,通过呈现学生普遍的错误引导学生树立文体意识,同时抓住文本在高潮中收尾的特点。课堂收尾时再次呈现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高质量质疑,我邀请出题的同学起来回答自己曾经提出的问题,在自发的思考后,学生之前的问题迎刃而解,由此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是起到了一定成效的,学生是有所得的。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有效地答疑解惑,帮助他们自助,给予他们所需要的,是我们最大的成功吧!
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最后的小结显得较为仓促,评课时有老师提议将之前的圈化文本信息,揣摩人物心理的环节缩短时间,对此我持保留意见。虽然表面上看来,这一环节时间的缩短能使整堂课的时间得到控制,最后的小结也能更为充分,但课堂教学永远不可能像电影或晚会彩排,能够将时间与进程完全按照自己的预设毫无阻碍地行进,课堂中学生总会给教师以意外的惊喜,而我不愿意错过那些惊喜。或者说换个角度来看,正是有了前一环节的充分铺设,让所有有所思考的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后一环节的辩论才能水到渠成地开展,才有了课堂中学生精彩的思与辩。
本堂课我收获的最大进步恐怕就是静心倾听了,无论是学生品析圈划的信息,还是小辩论,急性子的我都能耐心聆听,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述,善于捕捉学生的思考并将其清晰地进行板书展示,这有助于课堂中形成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更是对学生的尊重,但当学生的回答已经非常完善精彩的时候,我还须改掉替学生总结陈词的坏毛病。另外,在课堂评价机制上还应有所改善,学会有层次地表扬,因为过度的表扬等于不表扬,只有适切的表扬、肯定才能促使学生在正确的前提下获得成功的体验,而非盲目地自信、自负。
最后我想说:认真至多合格,用心才能成功。这次的课堂教学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的处女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反思,但不得不说这堂课的筹备与实施已经给我起了个好头,在与各位教师同仁的切磋与研讨中所获得的这许多收获一定会在日后大加显现。
【《二十年后》校公开课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夏》公开课教案设计12-16
公开课《背影》教案设计10-30
荀子《劝学》教案设计(公开课)12-17
木兰诗公开课教案设计05-11
采薇公开课教案设计04-26
《动物游戏之谜》教案设计【公开课】12-16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设计03-01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设计06-09
二十年后的母校06-19
《少年王勃》公开课教案设计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