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

时间:2022-02-01 18:49:2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囚绿记》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囚绿记》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囚绿记》教案4篇

《囚绿记》教案 篇1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绿枝条的生命状态仅为了表达对绿的喜爱,有没有更深层的涵义?文章还有哪部分值得我们品读、挖掘,我们却没注意呢?请找到这些地方,深层挖掘文章主旨。(提示:我们再结合绿的生命特征以及作者创作背景来挖掘文章主旨。)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写作的特殊背景,表现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使本文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思想性。

  从历史课上我们知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更是中国人民全面抗日的开始。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京沦陷,作者移居上海。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他们赶出中国,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已成为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共同的心声。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陆蠡作者看到祖国命运想到一年前被自己囚禁的常绿藤,不免感慨万千,写下本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大屏幕)

  小结:文章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安宁。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通过写绿枝条抒发爱绿的情感,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它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象征)。而作者最后的念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的北平人民(暗示)。我们从中也窥见作者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一文也起到了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三读,品味语言

  本篇文章语言纯朴、清新,并运用多种修辞方法,非常优美。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圈划出自己喜欢的或能打动你的词、句,细细咀嚼、体会。具体语句如下:

  1、排比:“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句通过排比修辞,使句子生动富有气势,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绿的赞美,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铺垫。

  2、比喻:“我怀念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运用比喻,抒发了作者对绿的渴望和喜爱。

  3、反复:“我开始了解……我开始了解……”“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4、拟人如:“有一天……会和我面生吗?”“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等等

  这句话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这句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也表达了作者对胜利地无限期望。运用问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5、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比喻的修辞方法,由“绿色”到“绿友”到“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地体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珍重”一词,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优美生动。优美生动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为真切感人。

  作业: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是我们同学在作文时都比较欠缺的,我们要加以借鉴。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看大屏幕: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仿写“我要借……来比喻……,我要借……来比喻……”或“我开始了解……,我开始了解……”

  剩下时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你认为写的最精彩的一段或你最喜欢一段。读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和重音,细细品味语言,体味作者表达的感情。

《囚绿记》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读一读

  2、画一画

  3、说一说

  4、赏一赏

  重点和难点

  1、掌握象征的写法。

  2、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所表达的向往光明、顽强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你喜欢绿色吗?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绿色?

  二、朗读课文,圈点批注

  1、用“.”圈出文中生字、难字;

  2、用“O”在段首圈写出段落序号;

  3、用“——”在文中画出直接描写常春藤的语句;

  4、用“【】”批注表现常春藤特点的内容。

  三、整体感知: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四、理清层次

  在文中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寻绿(1 - 4)

  赏绿(5 - 7)

  囚绿(8 -12)

  放绿( 13)

  怀绿( 14)

  五、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逐段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被囚之前、之后生长状况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它什么样的特点

  2、绿藤被囚后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这说明了什么?

  六、探究写法;

  1、【知识链接】

  ① 陆蠡其人:(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1942年,因出版抗日书籍,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年仅34岁。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岁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②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困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发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

  2、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

  七、拓展延伸:

  1、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2、观赏名人事例及视频,激发正能量。

《囚绿记》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朗读以悟情品析以释旨续写以练笔

  教学方法:

  整体感知读写赏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释题

  1、“囚”是什么意思?

  2、“绿”是指什么?

  明确:绿色的常春藤

  3、那么“囚绿”是怎么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二、选读语段,体悟感情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这样做表现了他对“绿”有怎么样的感情吗?

  明确:喜爱

  2、请你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对绿喜爱的语段内容,并酝酿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1)学生找出体现作者喜爱绿的.语段,并轻声地朗读。

  (2)小组内先交流朗读,然后讨论如何朗读更好。

  (3)全班同学交流朗读,体会作者对“绿”的感情。

  *教师可根据情况组织全班朗读,并对朗读予以指导。

  三、圈画语句,品悟文旨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那么,作者为何对绿有如此之情,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

  明确: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齐声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还有没有其它的缘故呢?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作品写作背景时间的语句。

  明确:卢沟桥事件发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终于在一天早晨……。离开北平一些年了。……

  3、哪个同学能说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呢?

  4、面对列强入侵,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能无动于衷吗?他写这篇文章真得就没“别有用心”吗?请你从文中圈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语句,然后在文旁进行批注。

  (1)小组先进行讨论圈画出“言外之意”的语句。

  (2)然后各人再进行批注。

  (3)朗读交流批注情况,教师作好点拔小结。

  (4)填写句子:

  作者通过写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绿”的小故事,通过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续写一段话,锻炼写作能力

  1、作者离开北平之时: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

  2、交流写作情况。

  3、师根据情况作好总结。

  写在后面的话:新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来说,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的方法,教给学生品悟文章意旨的方法,指导学生怎么样地整体地把握文章的写作主旨,而不是把文章肢解,去一句句地分析,去一词一词地分析,搞得零零碎碎,文不成文,意不见旨,把文章的整体美破坏无形。到最后学生:听文不清,说文不畅,读文无情,写文无意,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教者的悲哀!

《囚绿记》教案 篇4

  【导入课文】

  我们的世界五彩缤纷,由于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的不同,每一种色彩被人们赋予不同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喜庆、吉祥、革命、成功。

  黄色象征丰饶、华丽、富贵、尊崇。

  紫色象征高贵、典雅、神秘、浪漫。

  白色象征纯洁、神圣,也象征恐怖与死亡。

  那么绿呢?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它是生命的赞歌。

  绿色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着和平与希望。

  今天学习《囚绿记》,在这篇课文中,“绿”是指什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作者与绿是什么关系?他又为什么要“囚绿”?文章为什么以“囚绿记”为题?这些都是我们要讨论的。

  先看作者的介绍。(幻灯片,略)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绿”是全文描写的对象,作者围绕“绿”展开思路,“囚绿”是其中一个环节,请用“×绿”式动宾结构,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的层次结构

  1.喜绿(1-4)

  2.赏绿(5-7)

  3.囚绿(6-12)

  4.放绿(13)

  5.怀绿(14)

  这篇文章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它的每一个层次的展开,都或隐或显地表达了某种感觉、感受和感情,这种抒情的因素是伴随着写景状物并贯穿课文始终的,因此要体会在不同段落里作者情感的不同表现。下面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在每一个环节,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部分有没有表达作者情感因素的语句?(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所以第一部分怎么概括作者的心情:喜悦。

  第二部分有哪些语句表达作者的情感?怀念,欢喜,快活,留恋,爱

  其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多?欢喜

  其次呢?怀念

  第三部分:这个部分的情感比较复杂,(学生读,讨论)既有可怜、可惜、爱抚、善意的一面,又有自私、恼怒、魔念的一面。

  第四部分:珍重 祝福

  第五部分:怀念

  作者情感的变化都是缘自对绿的喜爱,他对绿的囚系也是因为要亲近绿。这种对绿的喜爱是文章感情的基调。

  那么作者为什么这么喜欢绿?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启发我们思考?

  第5段: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这是从绿本身来说的,绿是生命力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是快乐的源泉。

  那么从作者主观上来说,有没有什么原因?文中有没有表现作者当时的处境的语句?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

  既然如此,他就需要有精神的陪伴,需要安慰,需要有人和他交流,和他“对语”

  课文既然划分为喜绿、赏绿、囚绿、放绿、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

  1、从表现主题的角度看,“囚绿”这一层最能表现“绿”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不屈服于黑暗”这种执著地追求自由的精神。

  2、从时代背景方面看,当时中国已经爆发了抗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占我国领土,中华民族亟需发扬常春藤的不屈服于外来压迫的精神和勇气。

  3、从文章内容方面看,囚绿这一层内容最丰富,绿枝条生命变化和作者心情的起伏都最复杂,表达方式也最多样,在文章中分量最重。

  4、从结构上看,这一部分是文中的转折,叙事有了波澜起伏。如果只写作者喜欢绿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铺直叙。

  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哪些性格特点?

  (1)文章第7段,绿枝条是美好的事物,它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有着纤细的脉络,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的绿影给人带来喜悦和满足,它是大自然对人的恩赐。

  (2)它又有柔弱的一面,一旦失去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惹人怜爱。

  (3)它又有倔强、执著的性格,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它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这些性格特点是不是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绿枝条的特点?不是,这些特点既有现实的一面,又有作者想象和美化的一面,具有人格化的特征,作者是把它当作人来写的。

  学习课文中的状物描写

  (第7段,朗读)

  (1)形态:柔软的卷须 折叠着的嫩叶 纤细的脉络

  (2)动态:伸开、攀住、舒开 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3)颜色(变化):变青,变老

  那么状物是不是目的?不是,目的是什么?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状物的目的都是为了抒情。通过这种状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绿色之爱,对绿色的留恋。但这不是直接抒情,而是间接抒情,是寓情于景的写法。文章中有没有直接抒情,最集中的直接抒情在哪一段?第5段(略),这就是直抒胸臆的写法。

  第11段作者把不放走绿枝条归咎于心中的“魔念”,你认为魔念指的是什么?

  魔念是指作者心中自私、偏执的心理,心中如果有了魔念,就会做出违反常理的事来。有的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每个人心中都可能有魔念,我们要不断地克服魔念,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个纯粹的人。

  文章对成语“涸辙之鲋”“揠苗助长”的运用有什么特点

  作者将“涸辙之鲋”压缩成“涸辙”,用来修饰“鱼”,又暗含“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的典故。

  “揠苗助长”本是贬义词,在这里用作褒义,表达了作者对常春藤生长的期盼非常急切的心情。

  成语活用是指根据实际需要,以成语原型为基础而采取的变通用法。如:“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是成语的扩充;“旁观者未必清”“眼见未必为实”是成语的反用;当前广告中的“默默无蚊(闻)”(某蚊香广告)、“随心所浴(欲)” (某热水器广告)等是成语的改字。但成语的任意活用会造成语言的混乱,成语更不能误用。

  【课外练习】

  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一种植物,力求写出事物的特征。(100字左右)

【精选《囚绿记》教案4篇】相关文章:

精选《囚绿记》教案3篇01-22

《囚绿记》教案六篇12-29

《囚绿记》教案汇编五篇01-27

《囚绿记》教案汇编九篇01-11

【热门】《囚绿记》教案四篇01-10

《囚绿记》教案汇编9篇01-09

关于《囚绿记》教案3篇01-16

《囚绿记》教案汇编6篇01-06

《囚绿记》阅读习题及答案01-04

课文囚绿记的难点讲解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