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能解决溶液稀释过程中的有关计算
3、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物质质量、能准确的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步骤、稀释问题的计算方法
难点:稀释过程中溶液变化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
教师:(投影显示)市售过氧乙酸[C2H4O2],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
名称质量分数
过氧乙酸40%
水55%
双氧水5%
此信息表明的含义有哪些?
学生: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表示每10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含4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55份质量的水和5份质量的双氧水。
教师:你们回答得很不错!同学们,我们家住农村,你们在家有没有看到过父母在种地时选种的过程?
学生:(不少同学)见过。
教师: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过程吗?
学生:好象是先要配什么药水,然后把种子放到药水中,就把好种子先出来了。
教师: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配的是什么药水啊?
学生:不知道!
教师:其实,他们配的药水只不过是盐水,但却规定了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通常是16%的。那么你想不想在配药水时帮帮父母呢?
学生:当然想了!
教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师生一起: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20%的'食盐溶液)。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配制选种液。在此之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归纳一下。
学生:(看书,并通过讨论,进行归纳)
师生共同总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
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
教师:下面我们开始用第一种方案配制该选种液:请你用水和食盐为原料,配制50克16%的溶液。
师生一起:计算要配制50克16%的选取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学生思考、计算;师生交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
教师:(板书)
解:已知溶液的质量是5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
所需溶质的质量为50g×16%=8g
所需溶液剂的质量为:50g-16%=42g
答: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42克,食盐8克。
教师:我们已经共同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计算。下面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用天平称取食盐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学生尝试操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以上操作)
教师:好了,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实验小组已经完成了溶液的配制,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后一操作:装瓶,贴签。注意:你认为在标签上要注明什么?
学生:应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进行操作)
教师:好!第一种方法用食盐和水来配制溶液同学们完成得相当出色。但有时候,我们用到的药品不是纯净的溶质,而可能是某溶质质量分数的浓溶液,那在配制时又该怎么操作呢?
学生:往浓溶液里加水啊!
教师: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20%的食盐水如何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其步骤与第一种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
学生:先计算:要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各多少克?
教师:请你继续谈谈你的具体计算方法。
学生:因为是加水稀释,所以整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不妨设所需20%的食盐水的质量为x,那么其中含有的溶质质量就为20%x,而100克16%的食盐水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100g×16%=16g。
教师:接下来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试着做一做。(投影显示解题格式与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师: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计算出20%溶液是溶液的质量,可是液体的量在生活更多的是用体积表示,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用密度公式换算一下就行了。
教师:一般情况下,16%的盐水的密度大约为1.03g/L。
学生:(进行计算)
教师:我们的计算结果是:需要水的质量为( )g,液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为( ) mL。完成以上计算后,接下来应该怎样操作呢?
学生: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倒入一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的体积,加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后装瓶,再贴上标签。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教师:同学们的计算和实验操作都做得很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获得了哪些新知道和技能,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
教师:(布置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二、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实验步骤
(1)计算m溶质=? m溶剂=?
(2)称溶质质量加入烧杯、量溶剂体积加入烧杯
(3)搅拌混合均匀
2、溶液的稀释
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
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的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简单计算。
2、通过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通过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间的简单计算,运用和巩固概念,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3、通过概念的构建和公式推导计算,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
【难点】
理解物质的量含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买米、买面,如何购买?家里盖房子,建筑高楼大厦,如何买石子、沙子呢?学生很自然地会回答论斤买米,论袋买面,石子、沙子等用吨计。为什么不买一粒米、一颗石子呢?学生很自然会说米粒质量太小,不易称量,只有大量的米粒,才方便称量。
【教师过渡】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比例定量地进行化学反应,但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测量其质量、体积等,无法一个一个地进行称量。怎样将微观的粒子数目与宏观的物质的质量联系起来,来研究分子、原子或离子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衡量物质的物理量。
环节二:观察计算,学习新知识
1、物质的量
【教师展示】水与水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教师提问】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便地知道一定量的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教师过渡】建立一个桥梁,把多个微粒当作一个整体来计量,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教师讲解】生活中相对较小的物体常用许多个体的集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表示,比如去超市买米,常用“斤”或“千克”来表示米的多少。对于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用“个”描述物质的粒子的数目非常的不方便。因此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来源于拉丁文moles,原意是大量和堆积。“摩尔”mol描述许多微粒集合的单位,它可以计量所有微观粒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师总结】题目中的表示容易产生分歧,需要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应该如何问,如何回答呢?
【学生讨论】1mol氢气分子中有2mol氢原子。
环节三:回顾新知识,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回顾表述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创设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做科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习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节内容分两部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部分,相对较为独立;从整套教材的编写上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气体制取的实验,因此要从探究过程中抽取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催化剂
教学思路:
创设情景,初识氧气,引出气体的制取→了解气体制取的一般步骤,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和反应条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尝试设计其他的制氧装置。
教学用具:
试管(3只)、酒精灯、锥形瓶、长径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乳胶管、集气瓶、水槽、盖玻片;30%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创设情景,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创设情景]
在屏幕上循坏播放选取的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
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设问,引出下文]
那你还想知道与氧气有关的什么知识呢?
[生答]
1.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发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气怎么使食物腐烂的。
3.我想知道氧气还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过渡]
看来同学们想知道得还很多,这节课我们先来看一看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瓶氧气?然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气(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试验,探究如何在试验室里制取氧气,并形成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让你到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
反应原理
仪器装置
验满方法
收集方法
[师问]
我们就按这四步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根据已有的知识,请你说出得到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交流]
电解水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
光合作用
[师问]
上述方法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
消耗电能;操作复杂;难于控制……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老师总结]
[引出下文]
在实验室里,通常采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在什么条件下可制取氧气呢?根据老师提供的探究报告,请同学们来探究一下。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标,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 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 混合物
2、 焦碳、煤焦油、煤气
3、 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
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让学生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过渡
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烧
引出天然气
让学生知道: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
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自制酸碱指示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难点】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阅读书本50-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试液是紫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呈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2.下面同学们能通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来验证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学们两人一组,相互之间说一说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随时纠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学们说一下被检验的各种物质是酸还是碱。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碱”)性;碱溶于水叫碱溶液,所以碱一定呈碱(填“酸”或“碱”)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剂来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小组讨论】
1.试总结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关系?碱性溶液和碱溶液有什么关系?
3.用指示剂验证NaCl、Na2CO3、NH4Cl这三种盐的酸碱性,通过这几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点拨】
1.酸溶液的溶质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酸,还有可能是盐,如氯化铵、硫酸锌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碱溶液的溶质一定是碱;碱性溶液的溶质不一定是碱,还有可能是盐,如碳酸钠等。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
2.盐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碱性,还可能呈中性。
【跟踪练习】
1.把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C)
A.紫色 蓝色 红色 B.蓝色 红色 无色
C.蓝色 红色 紫色 D.红色 蓝色 紫色
2.对某无色溶液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试液,颜色变红,则该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无色,则该溶液显酸性
C.加入Mg粉,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D.加入CaCO3固体,有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显酸性
学习指导二: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主练习】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并填写下表:
(1)取几种同学们准备的植物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试验指示剂1-2种在下述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小组讨论】
1.在第一步中,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过程是什么变化?
2.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当堂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当堂训练部分。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特性。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质性质及用途的关系。
教学用品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讨论后,老师加以指正和说明)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
一、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在讲述石墨导电性时穿插导电实验)
[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 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单质是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交待:“炭”与“碳”的不同写法)
下面着重介绍木炭。
[演示] 1、将一个装有半瓶带浅红色水的锥形瓶,配上胶塞。把两块木炭放入带红色的水中后,塞上塞子再摇动锥形瓶,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
2、把木炭放入盛满NO2气体的锥形瓶,塞好塞子,摇动片刻,观察现象。再加热锥形瓶,红棕色气体NO2又重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实验后,得出结论)
[小结] 木炭能吸附红色和棕红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投影板书] 二、无定形碳(以木炭为例)
1、物理性质:灰黑色多孔物质,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大量气体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4、用途:木炭可作燃料、黑火药、制铅笔和做吸附剂等。
[小结] 金刚石、石墨和无定形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着很大差别,这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讨论] 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作业] 略。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1.记住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能认识到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吸水性。
2.通过实验探究碱的性质,学会根据性质思考其用途的科学方法。
3.通过探究碱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
根据实验归纳碱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教师播放虎门销烟纪录片,并提出问题,林则徐用的是什么物质来硝烟的呢?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
学生回答林则徐用到了生石灰,整个石灰池烟雾滚滚,不断沸腾。
教师引导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石灰池里又发生了哪些反应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天地2-3各取适量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分别放置在两个烧杯中,观察其颜色状态。
学生回答氢氧化钠为白色固体,氢氧化钙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活动天地2-3露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的变化。
学生回答氢氧化钠逐渐开始溶解,氢氧化钙无明显变化。
教师总结氢氧化钠之所以暴露在空气中会溶解,是由于它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根据这个性质,同学们说一说存放氢氧化钠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回答应该存放在干燥地方并密封保存。
学生实验向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学生回答氢氧化钠基本全部溶解,烧杯外壁有些烫手;氢氧化钙有一部分溶解,溶液呈混浊状态,烧杯外壁温度也明显升高。
教师演示把一根头发丝放入试管中,向试管里加入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2-3min,观察头发丝的变化。学生回答头发丝被腐蚀了,已经不完整,像被烧过一样。
教师总结没错,氢氧化钠也像浓硫酸一样,有强腐蚀性,因此也被叫做火碱、烧碱、苛性钠等,对皮肤和衣服有一定的腐蚀性。
教师提问既然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那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回答一定要十分小心,不能与皮肤、衣物直接接触。
教师提问如果不慎接触到皮肤,那应该怎么处理呢?
学生回答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教师提问上面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哪些问题呢?你能否归纳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回答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发生潮解,溶解释放出大量的热,有腐蚀性;氢氧化钙:也叫熟石灰或消石灰,微溶于水,溶解时放热,能腐蚀皮肤衣物。
教师引导氢氧化钙既然叫做熟石灰,那么生石灰是什么物质呢?
学生回答生石灰是氧化钙。
教师引导俗话说得好,生米可以煮成熟饭,那么生石灰可以转化为熟石灰吗?教师演示氧化钙溶于水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试着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环节三:巩固提高
现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你认为哪一种物质适合做食品的干燥剂?
解析氧化钙。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
课后作业:课后思考碱还具有哪些性质?
四、板书设计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9
课题: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引入:环绕地球的大气中存在着维持生物生命所必需的氧气。大家在初中已经了解了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用途。我们也知道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的ⅵa族,跟氧同族的元素还有哪些?它们又有哪些性质呢?
播放ppt演示课件
讲述:氧族元素包括氧、硫、硒、碲、钋等。
提出:让学生写出氧、硫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再根据元素周期表结构推测其它元素的原子序数,引导学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试写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展示:原子结构的图片。
提问:根据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找出结构上的异同点。小结氧族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及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教师评价:
设问:分析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何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学生讨论:
教师评价小结:
展示: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其相关的图片。
学生讨论:变化规律
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从生成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和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分析各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怎样变化的?如果用r表示氧族元素,其氧化物化学式如何表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如何表示?其酸性强弱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播放动画:氧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过渡:氧族元素和它相邻的卤族元素的性质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呢?下面把硫、氯进行对比。
提出:让学生画出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得出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一步讨论化学性质的相似与不同。
教师小结评价:此处可以展示ppt演示课件的相关部分。
课堂练习:
1.碲元素及其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碲的氧化物有和
(b)碲的化合物有-2、+4、+6价
(c)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且比稳定
(d)单质碲为银白色、导电性比硒强的固体
选题目的:学习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要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题是一道有代表性的习题。
参考答案:c
2.举出两个实验事实,说明氧的非金属性比氟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o2和h2需点燃化合生成h2o,而f2和h2在冷暗处即爆炸化合生成hf;
②水中-2价的氧能被f2氧化而生成o2:2f2+2h2o=4hf+o2
板书设计:
第六章硫和硫的化合物环境保护
第一节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
o、s、se、te、po
1.结构特点
(1)相似性:最外层6个电子
(2)递变性: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2.单质的物理性质:
熔沸点逐渐升高,密度逐渐变大,导电性逐渐增强。
3.对比氧族元素与同周期的卤素的性质,以硫、氯为例。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学会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及分解反应。
3.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现有一瓶无色气体,怎样证明这瓶气体是不是氧气?
氧气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引入课题:氧气这么重要,如何制取氧气呢?
探讨:你知道怎样制取氧气?试想一想要得到大量氧气,可以以什么为原料?
阅读:P38-39,大量制取氧气要考虑哪些因素?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在过程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方法能否用于实验室中制取氧气?为什么?
实验室采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气较好呢?
设问:如何挑选原材料?
实验探究: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会产生氧气?学生填写表格并汇报:
实验
现象
原因
1.
2.
3.
讨论:如何使上述实验2检验出氧气?
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你认为哪个方法比较适合用于实验室制氧气?为什么?
设疑: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P35催化剂、催化作用
提问:怎样将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表达出来?试写出文字表达式。
讲解:高锰酸钾也可通过化学反应制得氧气?
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板书: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讨论:这三个化学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呢?为什么?它们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小结:分解反应类型
提问: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反应类型
反应物
生成物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课堂小结:学习完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巩固练习:P40 1 、 2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
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你会用到什么仪器?这些仪器如何组装成装置?
活动与探究:1.学生观察图2-17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与你的设计相同吗?
⑵. 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
⑶. 在安装装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2.如何实现制取氧气呢?(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⑴. 制取气体的装置如果漏气,会不会影响实验?如何解决?
⑵. 加热固体药品,应注意哪些方面?
⑶. 结束制取氧气实验时,应怎样操作?
⑷. 小结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3.氧气的性质实验
⑴.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① 如何使木炭燃烧起来?
② 怎样操作才能充分利用集气瓶中的氧气?
③ 如何检验生成物?
⑵.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① 如何点燃铁丝?
② 怎样把握铁丝伸入集气瓶的电动机及速率?
③ 为什么集气瓶中行要预留一些水?
分组合作完成实验:
课堂小结:学生反思实验的得失?
作业:完成探究报告 。
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 11
知识技能:
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
能力培养:
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科学思想:
在学习元素化合价的知识更新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科学品质:
随着课堂上对化学问题的层层置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持久力。
科学方法:
在对元素化合价的学习中,使用科学抽象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请确定H2O、MgCl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请两个同学分别回答,其他同学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化合如何表示?正确读法是什么?
倾听,思考。
引出新课题。
[板书] 5表示方法及读法
+1-1? +1-2? +1-6-2? +1-2
NaCl、? H2O、 H2SO4?、H2SO4
读法:+1价的钠元素
—2价的氧元素
—2价的硫酸根
练习标化合价,练习读法。
NaOH、? HCl、 Al2O3?、 Cu 、?S
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再现、巩固知识。
[引言]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价。同样,运用化合价知识,可以正确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倾听,领会
引出新课题
[板书]四、化合价的应用
1.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点拨]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并且正、负化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举例](1)已知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化学式:FeCl3
(2)课本第81页例1、例2、例3。
练习写化学式:
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练习写给出不同的.化合价的物质间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氯化钠(镁、铝)、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其余同学做练习。分小组讨论,全体同学一起纠正。
再现、巩固新知识。加强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集体合作精神。
[板书]
2.推断某元素化合价
例:试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查表得知:钾为+1价,氧为—2价,氯有—1价、+1价、+5价、+7价等不同的化合价。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
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
+1+x+(—2)=0
x=+2—1=+1
则: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练习:
KClO3----中Cl________价
KMnO4中Mn________价
K2MnO4中Mn________价
H2SO4中S________价
Na2CO3中C________价
Ba(OH)2中Ba_______价
巩固新知识。
强化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
[板书]
3.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化学发展史》优秀教案12-12
初中化学教案优秀02-10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02-06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优秀03-13
化学反应速率优秀教案(精选9篇)02-21
化学教学教案12-30
初中化学教案化学教案-原子12-28
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01-07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优秀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