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和》教案

时间:2022-02-16 19:32:12 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人和》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人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语文《人和》教案

  一、导入

  1、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不同字体的“和”,这是向全世界在展示我们的古老中国的千年文明,一个“和”字道出了华夏子孙立身处世的原则,也道出了我们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2、面对这个“和”字,你们想到什么?

  和平共处(各个国家、民族之间) 、和谐相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和睦友好(家人之间,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生意) 、和衷共济(面对困难,地震、雪灾) 、团结和洽(企业)

  3、孟子所说的“和”又是什么意思?

  二、正文学习

  (一)第一则:

  1、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哪里?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明确:二三两层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第2层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敌军包围起来攻打它,一定能够得到好的天时,然而假如这个小城得到了地利,比如城墙高而且坚,护城河宽而且深,武器装备比敌军精良,甲胄比敌兵牢固,粮食比敌兵充足等,那么敌兵就不能取胜,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

  第3层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

  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层,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1)何为“得道”,何为“失道”?

  明确: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孟子离娄上》)

  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层?

  明确:第4层的作用是在前3层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

  其次,孟子说的“得道”自然是指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

  4、本文主要是谈战争中的问题么?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明确:借战争谈政治、谈治国,孟子想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广泛施行仁政,这样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当然也就不用打仗了,即使打仗,也一定会打胜仗。

  5、拓展思考:

  有人认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战争性质和人心向背,“威天下”不能靠“天时”“地利”,而只能靠“人和”的理论只能适用于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要想打胜仗,就必须有最先进的武器,其余都是次要的。对于这种说法你有何想法?

  (二)解读2、3、4、则

  “人和”相当重要,如何才能做到“人和”呢?

  1、第2则: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1)思考:国君要达到人和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人和的社会关系呢?

  明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

  (2)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明确:自反——反省自己

  (3)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是什么?

  明确:君子和一般人的不同在于君子的居心,当横逆之徒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他的时候,他一次次问自己是否做到了仁、是否有礼、是否做到了忠,在自己已经切实达到了这些要求,可横逆之人仍然以横暴不顺理来对待自己的时候,他除了视之为禽兽以外,不会跟他们计较。君子的忧虑在己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成为天下人的楷模,并且垂范后世。

  (4)孟子通过这则短文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君子应该时刻把仁礼当在心上,常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仁礼,也就没有小人那样患得患失的忧虑了,担心的是自己修养方面是否合乎圣贤礼义。

  (5)那么这则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明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时处处地反省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2则针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选文3、4则针对统治者。

  2、第3则:反求诸己

  思考:“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明确: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

  3、第4则:推己及人

  (1)思考:统治者要做到“人和”还有什么方法?

  明确:1)推恩2)发政施仁,制民之产3)治礼义,“驱而之善”

  (2)孟子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意在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推恩之心”对于君王成就霸业的重要性,拥有推恩之心是君王“发政施仁”的必要的前提。

  三、课文小结:

  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需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和”意味着团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

  今天,我们从学习中了解了孟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了立身处世的借鉴——“反求诸己”、“推己及人”,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使用这两种处世之道,营造一个和睦团结的班,创造一个和乐美满的未来。大家有没有信心?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3、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4、民齐者强。——荀况

  5、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宣

【高中语文《人和》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离骚教案10-27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10-27

高中语文《观沧海》教案08-24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案12-19

高中语文《将进酒》的教案10-27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8篇)08-29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8篇08-26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09-24

关于人和自然作文12-11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案设计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