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向意识。
2、在经历探索判断方向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语言描述物体方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找一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四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第1题:
1、谁能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哪个方向?
2、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2题:
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第6题:按规律写数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找出3组数的排列规律,并在全班交流。
11,21,(),(),51,(),(),(),91
20,40,( ),80,( )
100,95,( ),85,80,( )70
实际观察:
观察太阳升起的位置,指出东方。
指出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南和北分别是哪个位置?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2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方位 与 图形 》
教学目的 :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几个好朋友,快看,他们来了你能分别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电脑演示:出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我们今天和他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
二、回顾与整理。
1、复习图形的特征。
猜一猜: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好朋友的特征,让同学们猜一猜。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你的好朋友?
4、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5、分类: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电脑演示配合)。
6、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
(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7、说一说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什么,画一画(课下完成)。
三、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3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在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中,学生能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2、能够正确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挂图、小棒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二、提出问题
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三、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四、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3、“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张表,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各空格里的数。填完后,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五、课堂: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2)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在南极考察时看到了天上有47贼鸥,冰上有32只贼鸥,看到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自由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5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7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己的想法。
四、课堂: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板书]乐乐把这一层叫做??(上面一层)这一层是??(中间一层)那么这一层就是??(下面一层)。乐乐把这里叫做??(左面的房间)这里是??(中间的房间)那么这里就是??(右面的房间)。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课题]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 (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 (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 (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 (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 (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 (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 (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 (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 (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中下、左中右。这些小动物们请小朋友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带它们安家。听清要求小组合作,给小动物安家后互相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5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
1、结合参照物,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过程与方法: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感知方位,建立方向感;结合操作活动,体验平面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究辨别方位的过程,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在图形拼摆和欣赏活动中,感受图形美。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认识常见平面图形。
难点: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位意识
教学准备
情境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与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交流,教师有重点的板书:
方位:东西南北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二、观察情境图
1、学生观察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2、根据要求涂颜色
3、涂完颜色后,数一数,每种图形给有多少个。
师:重点指导房子的侧面,在实际生活中,房子的侧
面是长方形的,而在图中,房子的侧面是由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辨。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种物体各由什么图
形拼成的。
三、本单元的收获
学生自评自己在本单元中的收获,再在小组中互相评一评。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
教学目标:
1、在用回形针进行摆拼的活动中,增强对平面图的感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在拼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做一做、数一数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载频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体验平面图形的奥妙,感受数学美。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奥妙,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难点: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彩色回形针拼成的图案、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学生准备:
彩色回形针、胶水、卡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有回形针拼成的图案。
拿出一颗回形针:同学们认识它吗?
出示图片:
瞧,这就是用回形针拼成的图案,漂亮吗?
学生欣赏,说一说,你看到了那些平面图形?
你想不想亲手做一幅美丽的图案?
二、活动:拼图案
1、可以自己独立拼,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拼一幅图,一边拼一边观察:你的作品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2、学生活动
3、展示制作结果:
①你们拼的是什么?
②每个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
③估一估,数一数,每个图案分别用了多少个回形针?
三、欣赏由平面图形构成的图案。
师:平面图形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图案,点缀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欣赏图案。
四、课堂小结:
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体会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及联系。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知道百与十的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一、学具。
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
二、教具。
每组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
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1、认识图中的物体吗?估一估,各图中的物体大约有多少个?同桌互相说一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2、数一数,说一说各图中有几个十几个一。
3、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把途中的数拨出来。
二、我说你数。
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1、师生合作。教师先讲清规则:从规定的数开始数,可以顺数,可以倒数,也可以5个5个的数。
2、小组合作。
三、数一数,填一填。
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学生独立填写。
1、2个十和3个一组成多少?
2、3个十和6个一组成多少?
3、猜数游戏。
教师先介绍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有一名学生做示范,然后,同桌两人进行游戏,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初步掌握猜数的策略,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学的?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8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做了很多环保的事情,那么今天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参观一下绿色家园图画展,你们想不想不想去看一看啊?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看,这是我们一年级三个班的画展,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1:我知道一年级一班展出9幅画,一年级二班展出30幅画,一年级三班展出38幅画。
2、二年级来了8人,三年级来了24人。
2.师:咱小朋友得出了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幅画?
师:怎样列式:
生:9+30=
谁能提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1: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师:(师出示问题)怎样列式?
30-9=
生2: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个人?
师出示问题,算式。24-8=
3:小朋友的脑子真灵,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板书:30-9=
师:30-9=
怎样算?先请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小棒帮忙。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得最快,开始!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小棒,老师巡视)
师:这么多小朋友想好办法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然后汇报。)
生1,1捆是10根,三捆就是30根,先用10根小棒减去9根是1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生2:我用30根减去10根是20根,再用20根加上1根就是21根。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及时达标:
20-6=40-8=30-7=50-8=
60-5=80-4=90-5=60-7=
30-8=50-9=70-3=40-2=
师:那么24-8怎样算?
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答案。
生1:我是先一根一根数出24根小棒,然后又数出8根,拿走,最后把剩下的小棒数了数是几根。大家听明白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要一根一根数24,老师说过一捆是10根,只需要数出2捆,再数出4根,就是24根。
生1:谢谢!
师:这个小朋友用的是数的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这是24根小棒(2捆4根)要去掉8根。我先去掉这4根,然后从这一捆中再去掉4根,剩下16根。小朋友听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师:噢!你是先从24里去掉4,再去掉4,剩下16根。(边说边板书:24-4=20xx-4=16)
这个方法行吗?
生:行。
师:你还有不同想法,来。
生3:这是24根小棒。我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剩下2根和这4根,合起来就是16。小朋友有什么问题吗?
生问:你为什么从这一捆里去掉8根呢?
生3:因为单根的不够8,所以我从一捆里拿走8根。
师并板书:24–8=16
师: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种方法,得出24-8=16。以后做题时,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当堂达标:
60-6=23-4=50-2=54-8=
70-5=64-6=80-2=35-6=
课堂: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必做题:53页自主练习1、2、3、4、5。
选做题:54页第6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减法(退位)
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30-9=21(幅)24-8=16(人)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引导学生直观操作,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探索过程,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交流时,引导学生将语言描述与操作演示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计数器
学生准备:
计数器、学具盒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校学习生活已经一学期多了,在这一学期多的时间里,有谁在校内或校外主动捡拾过垃圾?
生:(举手)
师:及时表扬,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师:刚才通过看图我们知道,小朋友们正在捡拾废弃物,保护环境。通过看图,同学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
二、精讲点拨、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么,怎么解决它们呢?
教师板书:两名小朋友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那位小朋友能列出算式呢?
学生说教师列在黑板上:25+7=□(个)
并表扬列出算式的学生。
师:那位小朋友能计算出结果呢?
教师引导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只要合理就加以表扬。
然后,教师板书: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一共捡了多少节电池?
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比较以上三题与上一节计算的不同与联系。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35+6=46+5=57+4=68+3=
79+2=24+7=77+6=84+8=
四、课堂: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对学生进行表扬。
板书:
保护环境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一共捡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捡了多少个易拉罐?
25+7=32(个)□○□=□(个)
第24课时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27-28页
教学目标: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环保意识。
2、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题:比一比,谁先爬到顶峰
小明和小华还要到沙漠里去玩,让我们一起来算算他们的足迹吧。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在集体订正的过程中指名说说其中几道算是的计算方法。
第2题:小游戏,看谁对得多
1、学生看插图:你能说出这个游戏的规则和做法吗?
学生看图,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讲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学生进行游戏活动,教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小组。
第3题:
带领学生读题目,再指名说说题目要求,最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4题:看图解决问题
1、看图,图中有什么?
2、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
你知道吗?了解七巧板的由来。
限时作业:
课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方向意识。
3、经历探究辨别方向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描述方向
对教学重难点突破的阐述:
借助太阳从东边升起这个生活经验认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在辨别图片上的四个方向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太阳升起位置的观察,辨别实际生活中的四个方向。
预习提纲: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师:谁会背诵《悯农》这首诗?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农民伯伯很辛苦,我们要珍惜粮食。
出示情境图,谁能给同学们讲个故事?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师:第一幅图,你怎么看出来是早晨?
生:公鸡开始打鸣。
生:太阳刚刚升起。
师:太阳从哪边升起?
师:第二幅图你能看出是什么时间吗?
这是太阳在哪个方向?
师:第三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太阳要落山了,他在跟我们说“再见”。
师:太阳在哪个方向落山?用手指一下。
师:第四幅图到了什么时间?
师:北极星指向什么方向?用手指一下。
刚才我们通过四幅图认识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谁能用这四个方向再讲一遍故事?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类化练习:老师这里有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东西南北,谁能把这四张卡片正确的贴在我们教室的墙上?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农夫的一天
——方向的认识
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
北极星指向北方。
第14课时自主练习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雪山乐园主题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圣诞老爷爷带来几棵圣诞树(指黑板),等我们把这些树上挂满知识果实以后,老爷爷就会送礼物给我们。想得到礼物吗?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为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圣诞老人派发礼物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复习:
(一)图形、位置的复习
1、复习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图形,并从图中找到与学过图形相对应的物体。然后通过摸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同时说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物体。真正的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
2、复习位置
(1)师: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诞老爷爷还会带我们去哪呢?(课件出示)
(2)师:咦,圣诞老爷爷呢?(课件)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师巡视,随机指导。)
(4)找生交流。(是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5)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们看老师现在在哪?
(6)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平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7)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找圣诞老爷爷引导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最后说说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词语来描述的例子。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来复习整理并巩固位置的这部分知识。】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习
1、复习比较
(1)师:圣诞老爷爷接着带领我们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2)师: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个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
(3)师: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老师请两个同学过来,你们说他俩该怎么比较?(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和他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高或者是谁矮。)
(6)师:同学们既会看又会说,还真的是很会“比较”呢!(板贴:比较)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出冰雕小动物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较。同时,教师渗透比较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比较的结果也发生变化的数学思想。】
2、复习统计
(1)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统计一下)
(2)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板贴四个小组统计表】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统计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提炼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板贴。)
(4)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5)(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问题,引出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应用。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回顾整理统计的方法。】
三、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拍拍手。(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2)看谁能说出和老师意思相反的词,并做出动作。(师说大,生说小)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习内容:位置、比较。】
四、练习: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1、第一关分一分:(课件)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大家能帮忙整理一下吗?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请打开书第115页,大家按照统计表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学生说数量,老师表扬数一个划掉一个的好方法。
2、第二关:比一比。(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追问,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吗?
3、第三关:圈一圈。(课件)师:这个叫小华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细观察,想象出是“前、后、侧”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来。问: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侧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4、第四关捏一捏:同学们,你们喜欢捏橡皮泥吗?(喜欢)。请你捏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者是球的物体送给圣诞老爷爷吧!(学生捏)
【实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说。我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很喜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图形、统计、比较和位置。圣诞老爷爷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他要把礼物送给大家!同时他也祝愿同学们圣诞节快乐!(课件)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2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
陈雪原
教学目标设计
1、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级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1、 操作法:通过操作人民币,初步感知人民币,认识人民币。
2、 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各种面值的热民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 谈话导入。
二、 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观察情境图
2、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
从了解本班学生的存钱罐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由情境图回到现实中来,一本班同学的存钱罐为素材开展学习活动。
提出的问题:
你存了多少钱?
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首先是策略问题,即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2、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先分类,将面值相同的人民币放在一起。
3、夹流自己辨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可以从人民币上的面值、正反面的颜色、图案等方面进行辨认。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出示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生:给人民币分类。
生: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师:教师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2、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
4、认识乐园、角、分的基础上,组织兑换人民币的活动,如:“1角兑换多少分?”“1元兑换多少角?”从而得出1元=10角,1角=10分。
5、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展示学生的发现。在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及时组织自主练习,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旨在引导学生对2元及2元以上人民币进行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自主练习第1题是认识现在流通的不同面值、版别的人民币及兑换人民币的题目,其中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是重点。练习时,教师仿照此题设计出更多的活动,尤其要重视“你还能怎样换”这个环节,提高联系的灵活性。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生:兑换人民币。
师:组织交流1元=10角,1角=10分。
师:引导解决“你存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生:解决问题后交流。
师: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生:自主练习
生:交流收获体会。
板书设计
我的`存钱罐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人民币的面值有:1分 2分 5分
1角 2角 5角
1元 2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课后反思
由于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生活中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地、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的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信息窗2”,“你说我讲”第一个红点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观察情景图
1、同学们也让我们踏上神秘的南极大陆进行实地考察,好吗?
2、你在南极大陆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能把话说完整。
3、先让我们估计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贼鸥?冰上有多少只企鹅?有多少只海豹?
学生试着估计一下,并说说是根据什么估计出来的?
4、提出问题
5、过望远镜我们观察到天上有四十七只贼鸥、冰上三十二只贼鸥、冰上还有三十二只企鹅、二十二只海豹。
6、看样子南极的朋友还真不少,就让我们用数字把朋友的数量记录下来好吗?
二、解决问题
1、想一想,这些数字你想怎样记?
2、把你的好办法,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帮你听听怎么样。
3、你能把这些数字记录下来吗?试一试。
4、相信你会把这些数字读得非常正确。
5、小组同学交流想法,并用计数器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计数器帮助演示数的写法,并让学生说说每一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加深数位意义的理解。
6、小组内一个同学用计数器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把数字记录下来
7、:通过读数和写数,你都有什么发现?
揭示:读书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应用拓展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我们的周围什么地方用到数字?(全班学生的总数、男同学的人数、女同学的人数等等)。先让学生用该数字说一句话,再让其余同学把数字记录下来。
2、“自主练习”第一题,先让学生独自做题,把自己写的数读给小组同学听,在小组内交流写法。
3、“自主练习”第二题,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张表,有什么发现?再让学生独立填写各空格里的数。填完后,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有什么发现?
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要鼓励学生讲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信息窗一例1及自主练习1、2、5、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摆一摆、估一估等活动,使学生在经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数的概念。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
3、在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中,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丰富南极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知道南极吗?你对南极有哪些了解?(教师简要介绍南极的概况及情境图的背景)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和你小组的小伙伴说一说。(学生小组交流)
4、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充分提问)
学生根据情境图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企鹅有多少只?
贼鸥有多少只?
海豹有多少只?
海豹和贼鸥一共有多少只?……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1、数一数企鹅的只数,认识整十数及100。
师:一共有多少只企鹅呢?请小朋友先估一估吧!(学生估计)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生答)
师: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有多少只企鹅呢?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啦。
(学生先独立去数,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数法, 然后全班汇报。教师参与指导。)
师:小朋友可以用小棒代替企鹅数一数。(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是怎样数的?数给大家听听。(数的方法: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 根地数,10根10根地数……)
师:数这么多企鹅,你认为那种方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
生:10 根10根的数最不容易出错。
2、借助数小棒教学100的组成。
师:请小朋友用10根10根数的方法数出有多少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每数10根就捆起来)
师:有多少根小棒?数给大家听听。(学生边指边数10、20、30……100,教师随机贴小棒图)
小结:一捆10根,10捆就是100根,也就是10个十是100。(教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1大捆,告诉学生这就是100根小棒)
3、用计数器表示100。
(1)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0,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60、90吗?(学生拨珠)
(2)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呢?(多数学生用十位上的10个珠子表示100,个别学生用百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00)
(3)教师边讲解边拨珠,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
(4)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及顺序。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练习时先让学生圈出10个,再自己独立地去估、数,然后交流自己估和数的方法和结果。
2、自主练习第2题数数游戏,即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还可以5个5个的数……练习时,可先由教师与一位学生作示范,再让学生两人或多人一组做练习。
3、自主练习第5题估一估,说一说。同位合作进行练习。
4、自主练习第6题猜数游戏。练习时,教师可创设猜数游戏的氛围,与一名学生作示范,等学生明白活动规则后,再让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初步掌握猜的策略,感受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
四、课堂小结
1、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能回家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吗?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9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作为基础,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方法经验。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对竖式已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问题,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安排学生唱《赶海的小姑娘)
刚才,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伴随海浪的声音,出示情景图,同时揭示课题:赶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
(5)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对于学生提出的可以直接数出来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立即解决,如3、4、5题。教师板书1、2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1、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现在你能想办法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大虾?”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猜想一下得数是多少?
引导引导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
师:请小朋友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验证一下得数是不是38,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先把两个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
(2)先算26+10=36,再算36+2=38。
(3)先算26+2=28,再算28+10=38(: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4)摆小棒: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然后一数,一共3捆零8根,就是38。所以知道26+12=38。
(5)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一看就是38。(先让学生边说边拨,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拨珠并解释结果。)
(6)列竖式计算:先写一个加数26,在下面写第二个加数12,把加号写在12的左边,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最后计算6+2=8,20+10=30。答案
是38(让学生边说教师边写,要强调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
师: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与适当与鼓励。
(二)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探究: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非常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2、汇报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已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算法:
(1)先算20+10=30,3+1=4,再算30+4=34。
(2)拨计数器(边拨边说):先拨2个十,3个一,表示23,再拨1个十,1个一,表示加11,一看就是34。
(3)摆小棒计算(边摆边说)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解决我们提车的问题,真了不起。如果用竖式来计算,你会不会写呢?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竖式计算方法。对竖式稍作后)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34+13?52+27=?)
师:(指黑板上的四学生说出得数后,让学生列竖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
3、: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四个竖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为什么26+12中的2和1对齐?引导学生得出:因为计算时要把两个整十数加起来,两个一位数加起来,所以十位对齐,个位对齐。
师:说的真好。概括起来就是“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在这一环节中,教材只通过一个例子就作了,不符合学生学生认知规律,而要通过多个例子才能作出,因而以上教学对此作了改变,利用四个竖式作概括]。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小壁虎找尾巴。
师:赶海的小朋友在海边玩够了,就提着小桶回家了。在回家路上他们遇见了几只断尾巴的小壁虎.看,多可爱的小壁虎,它们的尾巴哪里去了呢?你能帮他们找回自己的尾巴吗?(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结果展示看看?(让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并有选择的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师:在找尾巴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这条尾巴找到它的身子吗?(引导学生找出得数是43的一些加法算式,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练习量,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
四、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
第二课时
一、看图编故事
1、收集信息。
上一节课我们随着赶海的小姑娘到了海边,见到了许多可爱的小虾小螃蟹,还帮他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好,为了奖励你们,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两幅画,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出示自主练习第5题挂图,让学生观察,对整幅图有一定的感受)
师:谁能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听听?
学生发言后教师引导梳理故事:森林里住着小刺猾一家人,有一天,剌猾哥哥出去玩,忽然看见一堆又大又红的草莓,剌猾哥哥高兴极了,它赶紧跑回家叫来妹妹,哥哥一下运回了32个草莓,妹妹运回了24个草莓.......
(在这个环节中,力图使数学与语文学科相互融合,创设一种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编故事时,可由大家互相补充一个人哪怕只说一句话也应予以肯定,尽可能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2、提出问题。
师:听了小朋友讲的故事,老师觉得你们已经长出了一双数学的眼睛,你能根据这个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哥哥和妹妹一共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2)哥哥比妹妹多运回了几个草莓?
(3)妹妹比哥哥少运回了多少个草莓?
(4)为什么哥哥运的多,妹妹运的少?
(老师板书问题1,对于问题2、3可允许学生用自已喜欢的方法放进47页的“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对于问题4可立即解决。)
3、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有的放进了“问题口袋”里,现在咱们来解决“一共运了多少个草莓?”这个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二、摘气球
1、师:(把自主练习第2题、第4题做成气球图片,一边往黑板上贴一边说)刚才,小朋友把老师带来得两幅画编成了非常精彩的数学故事。老师这儿还有许多漂亮的气球,小朋友看多美啊!有红的、黄的、蓝的、还有绿的,你想得到吗?要得到它们可不容易,得付出你的劳动才行。下面请组长摘气球,只要你能算出后面的题,这气球就是你们组的了。
(小组长摘气球:算出后面的题并说出算法。其余学生。)
师:大家都想得到气球吧?不要急,人人都会有的。下面请小组长揭开小气球,让组里的小朋友算后面的题,谁算对了就把小气球奖给谁。(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注意算法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遵循教材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足用活了教材,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练习,得到了提高。]
三、商店购物
师:小朋友们都从组长那里得到了奖品。现在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
(出示第6题挂图,挂图中增加第7题中的三角板图片一套。)
师:商店里有什么?它们的价格是多少?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两种物品,并算出需要多少钱.
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我最喜欢彩笔和小狗,需要36元。算式是25+11=36。
(2)我最喜欢文具盒和蛋糕,需要22元。算式是14+8=22。
(3)我需要25元。
(此时可以让其他学生猜这位同学最喜欢的物品)
2、师(事先把自主练习第7题做成学具,装入信封,每个学生面前放一个):小朋友都选中了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的好朋友园园选了两套彩色三角板。她还要用它们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你想不想和她比一比,看谁拼出的图案漂亮?
师:那就赶快从你桌上的信封里拿出图片来摆一摆吧!
[此环节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用所学知识解决购物问题。拼一拼、摆一摆,是对前面所学方位与图形知识的回顾。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拼摆,在动手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对称美。]
四、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学会了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了讲故事,知道了要认真听别人说话。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道理。老师为你们取得进步感到高兴!
【一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相关文章: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29
最新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02-23
青岛版科学《金属》说课稿11-30
湖南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02-17
s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11
青岛数学一年级上册海鸥回来了说课稿11-04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小数乘整数12-04
青岛版《植树问题》说课稿(通用5篇)11-30
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02-16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商不变性质说课稿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