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失重、心驰神往、广袤无垠、嶙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登上月球,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样记叙这一真实历程的。(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课文的情况。
2.词语的读音和写法指导。
三、自由读文,理清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思考:登月分几个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阶段的要点。
2.指名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3.登月的全过程有三个阶段:
(1)飞船升空;
(2)登月成功;
(3)胜利返航。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四、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
(1)宇航员从月球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
(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
(3)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
(1)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经历76千米,历时95个小时。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很有趣和特别。
(2)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拍摄了许多照片。“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3)语言方面:恰当的描述,用数字说明,叙述中有议论。
3.拓展延伸,联想和想象。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插图,引导想象。
(1)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2)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公路边的告示是引导旅行者的线索,也是全文的线索,理解这条线索的真正意义;从桃园主人没有出现,却只写了狗和猫中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对文中“线索”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题目入手,初度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信任》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对课题是怎样理解的?
(3)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点评: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让学生找出文章的线索,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为下面的学生作好铺垫。谈自己的认识,是使学生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便于理解。]
二、围绕线索,深切领悟
1、公路边的“桃子自采三里路”是如何引导作者招待桃园的?
2、你如何理解“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篮子里。祝您愉快!”假如当时是你看到这句话时,你会怎样想?
3、公路边的公式把人们引向什么样的地方?
[随着问题的深入,使学生真正理解告示的作用,表面的意思是把人们一向桃林,实际上把人们引向信任与被信任的一种道德境界。]
4、桃林中出现了一张纸、狗和猫,桃园主人没有出现,你怎样理解?
[通过学生长谈,使学生认识到,信任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需要监督的行为。]
三、提炼中心,悟情明理
1、桃林主人不在,看到纸条上的字时,作者会怎样想?假如是你,又会怎样想?
2、付款时,你怎样理解“我”和丈夫的对话?
3、你如何理解信任和被信任这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过不被别人信任的经历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如何才能做到心人与被信任。
[信任与被信任是相互的,在信任别人的前提下,也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五、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
1、文章是怎样叙述的?与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文章还有哪些地方的叙述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采用第一人称,加强了文章的说服了。同时,在写往桃园赶的路上,一波三折,为下面的记叙作了铺垫]
四、作业
缩写《信任》
教学反思:
昨天在备课时,发现这篇课文非常好,好在文章内容非常好,好在同学们学是非常容易理解,于是我确定了这几个教学目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积累语言。
根据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利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全方位的进行预习。
第二节上课伊始,我直接导入,问学生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根据学生的概括,让学生找到文中相关的自然段,这样文章的内容和写作顺序就解决了,非常顺利。然后我问学生文中对什么的叙述最多,(告示),让学生找出关于告示的内容,并且把告示和文章内容进行联系,这样学生知道告示把作者和先生引到了桃林;再让学生看最后一个自然段,看告示把作者引到了什么地方?引到了互相信任的的境界,看来这样同学们已经对文中的中心思想理解到位了。然后我又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不到五分钟,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并且发言非常到位,其中也穿插到了文中没写桃林主人,却写了狗和猫,为什么?这样文中的目标全部都解决了,课后问题也解决了,最后还有五分钟,我让同学们进行了感情朗读,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涨,看来这篇课文的学习基本成功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课文在叙述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
3、初步感受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整理字词,丰富词库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妮、菩、咆、哮、枞、抑、曙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关于“爱德华·格里格”的资料。
3、小组合作,理清文章的结构。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四、达标检测,巩固课堂
1、范读课文,再次感知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守林人是做什么的、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五、总结拓展,情感升华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受到了什么?生汇报
2、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故事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地方,深入领会葛利格信守诺言的高尚品格。
六、布置作业
1、正确书写本文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构思:
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经过。
学生学习过程:
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
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
一、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的财产)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二)学习“审驴“部分
1、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提出要求:包大人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你不懂的问题,发现了先自己想想能不能解决,能解决的话一会儿可以考考组里的同学;不明白也不要紧,小组里其他同学思考完之后大家可以一起讨论,看看集思广义能不能解决。最后还可以拿问题考考全班同学,考考老师好吗?
2、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交流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四、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作业设计
编小课本剧
板书设计:
包公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审
驴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深入阅读课文、走进文本,了解包公审驴的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认为这是一位()的包公。
2、我也认为包公是位足智多谋的断案高手,我们也来学学包公,运用我们的智慧从这些句子中找出藏逆其中的成语。(你最感兴趣课文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看来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能成为学习上的包公。
二、创设情境
1、在古代有一种官叫“提刑官”,专门负责检查各县所办案件。今天,老师就来当一回提刑官,准备去查查开封府的包公所办的案件,各位是否一起前往?那我们就出发吧!
2、各位,我们日夜兼程式,终于到了开封府。(课件:开封府的图片)一路上不知各位是否听到沿途百姓称包公为“包青天”?我听说这位包青天最近办了一件离奇的案子,叫什么什么——审驴?!还听说通过一头驴找到了小偷?这可真让本官好奇不已,我真想知道包公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本官决定聘请你们专案调查员,(举起手中的书)深入这个的现场去调查本案的来龙去脉,不知各位是否同意?
3、非常感谢各位的配合,请各位专案调查员从以下几点进行调查:
(课件:)
①包公审的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②包公是怎样通过驴找到小偷?
③旁人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4、在这里本官先谢谢各位了,不过本官还有一些特别提示:
在深入现场调查时,要尊重事实、多听多问。建议从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方面调查这案件始末,还要特别注意要了解他们当时的感受。(如:丢驴的人心情如何?衙役及围观群众做何感想?)你们可以单独进行调查,当然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调查。希望各位都有收获!
5、各专案调查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各自读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三、反馈调查情况
1、各位辛苦了!本官对此案有颇大的兴趣,更好奇当时在场的人的反应,如当事人、衙役、围观群众等。谁先来说说从这些人身上调查到的情况?
2、各专案调查员进行反馈。
3、结合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以下点拨:
王五方面:
①你调查得真细致,不仅调查到事情的_,还询问了当事人的感受。
②你刚才说那个当事人叫什么名字?那你是否调查了王五丢失的驴长什么样子?现在的驴又是什么样子的?你是否询问了王五他发现驴丢时的感受?一头毛色光亮的好驴,却换来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也难怪王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
衙役方面:
①有哪位是从衙役方面进行调查的?你是否询问了衙役为何发笑?
②哈哈!如果我当时在场,肯定也会笑出来的,哪有这样审案的呀!还有谁调查到了其它信息?
围观群众方面:
①那么围观群众又是怎样看待此事?谁从这方面进行了调查?
②“审问驴子”这种驴子不用说老百姓了,连你我都很少听说,也难怪他们好奇了。
4、从各位反映的情况看,大家调查得都很认真,这点本官非常高兴。那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包公到底是怎样审驴的?
①说得是很详细,但可能是本官年纪大了,听起来有点乱。能否用表示顺序的的词来说说。(比如:先……然后……最后……)
②还有什么办法更直观明了?(比如:画示意图)
5、这位包公办案还真有一套。但令本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不审人?(包公怎么知道通过审驴能找到小偷的呢?)哪位愿意解解我心中的疑问?(看来各位调查还不够全面,没关系,再次进入这一现场,相信有更多的收获。赶快再去调查吧!)
6、原来包公了解动物习性,懂得毛驴一旦遇到危难,本能地逃回最安全的地方,也就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样一来就能抓到小偷了。唉!这一点老夫也自叹不如呀!不知各位还从包公身上学到了什么?
7、本官非常认同大家的观点。这位“包青天”认真观察事物、办案足智多谋,这些可都值得我们学习呀!
四、智慧延伸
1、本官还听说过包公审石头的故事呢!各位刚才都亲耳目睹了包公的破案机智,为官就考考你们,若是你们会如何破此案?
2、课件出示案情前半部分。
3、若时间充足就当场说说,若来不及就另找时间。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本官很高兴看到各位也能够发挥智慧解决问题了,可惜时间有限,本官得前往另外一知州调查案件,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本官相信各位一定能破此案,时间不早了,我们先作歇息,再来说说怎样破案,不过请记住:智慧是一把金钥匙,能帮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五、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
作业设计
预习下一课
写一个关于智谋的故事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王五急中生智
小偷偷梁换柱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5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在词语中的读音。
3、研读课文的10—29自然段(第一天挑煤),感受我参加劳动的艰辛。
4、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劳动的开端》。
“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怎么理解?(板书:第一次)
2、作者第一次参加的是什么劳动呢?当时他几岁?(板书:挑煤)12岁的孩子,本该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而他却去挑煤了,同学们此时你们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和多音字。
2)想想“我”为什么要去挑煤?用“─”划出有关语句。
3)找找课文哪部分是具体写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次劳动?
2、交流:“我”为什么要去挑煤?
出示:记得我12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指名读句子,从句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从“揭不开锅”感受到家里穷,从“心里像油煎一样”感受到我心里难受、着急、痛苦。读出这种感觉。
三、研读第一次挑煤的经历
1、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我”第一次挑煤时的情景。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同时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穿着破旧、山路陡峭、担子沉重)。
2、目睹了作者第一次挑煤的'镜头,你一定有很多的的感触,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此刻的感觉?
3、本该拥有着理想和幸福的孩子,却过早地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任,踏上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道路。这是一条怎样的道路?(板书:艰难)
4、这仅仅是作者挑煤途中的一幅画面,那课文的哪部分是具体叙述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10-29)
5、下面让我们再读课文10—29自然段,用“~~~~~”划出感受最深的2、3个句子,说说你从句中读懂了什么?作好旁注。
6、全班议议读读:随机出示有关句子,读时抓住关键词
(1)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原来
桌子被人抽掉了,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
从哪里看出我摔得很重?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板书:受欺负)
这重重的一摔,给我带来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要命的一“摔”不仅给我的身体带来巨大的痛楚,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摔给我带来的侮辱,仿佛在我的心头撒了一把盐,它令我痛苦,令我愤怒。
(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引导学生从“一步三滑”“来回晃荡”“打秋千”理解由于山路难走,煤筐摇晃的厉害。(板书:路难走 担子重)
(3)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说明担子非常重,我挑得很累。
(4)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
小结:从半夜出发到太阳落山回家,肩也肿了,腿也流血了,但有没有赚到钱,这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旧社会穷人生活的不易。
四、质疑想象
写话析“坚强”
1、谈话质疑,引导想象:
师复述课文:当“我”带着浑身的伤痛一头倒在床上,细心的母亲给“我”打来洗脚水,他们母子间有这样一段平静的对话。
课件出示对话:“孩子,你怎么啦?”“煤没挑到站,都扔在半山腰了。”
“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你吃过饭了吗?”“我不饿。”
请两生朗读
对话到这里戛然而止。随着这番对话的结束,母子俩的心情也随之而静了吗?
2、小组讨论后指名说:母子俩不平静的原因各是什么。
请同桌再认真读读 “我”和母亲的这段看似平静的对话,感受一下这母子间不平静的复杂心理,体会一下这母子间的感情。你猜其实他们在心里和对方说着什么呢?
3、写话训练:(自由选择一个内容写一段话)
(1)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啊,作者故意平静地、不加任何描绘地记叙了“我”挑煤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透过这简短的文字我们走进了母子俩“汹涌澎湃”的内心世界。你觉得作者小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坚强、懂事)
你还从前面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我的坚强?
五、内外结合
积累拓“坚强”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主人公一起沿着山路,一步一滑踉踉跄跄往前走的时候,我们都感到是如此地沉重和艰难;而当我们听他平静地说出“我明天还去挑。”时,更多的是赞叹和折服。曾有人写下诗句赞美作者吴运铎,出示:威风凛凛数运铎,死神屡屡擦肩过。拼将残躯酬壮志,换来神州满春色。中国保尔人钦敬。
请大家在课外去找一下作者吴运铎的有关资料,看看吴运铎的自传,出示:《把一切献给党》
板书:
第一次挑煤 担子重
道路难走 长
艰难 流血流汗
受欺侮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se)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体会其作用。
(1)学生自由朗读第1段,勾画出比喻句,并体会比喻句的作用。
(2)汇报交流对比喻句的体会。
①指名读比喻句。
②指名交流比喻句的作用。
③引导学生批写比喻句的作用,交流学生的旁批。
塔木钦草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它多像海呀!)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课件演示)“没有缝隙”“寂静”“广袤”这些词让我们知道了塔木钦草原像海一样辽阔的特点。(相机板书:草原——广袤)
2.学习第2段。
(1)默读,并勾画出比喻句,想一想。
(2)小组汇报学习所获。
(3)全班交流,读中评议。
说说你跟随作者看到了什么?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谈感受,谈比喻句的作用。
(4)教师指导批写:把呼啸的风比作奔腾而至的千军万马,可见风声之大呀!
(5)齐读第2段。引导学生想象广袤草原上牧民的雄姿。(板书:牧民——雄姿)
3.学习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思考:塔木钦草原过去为什么被称作“旱海”?
(2)从这段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塔木钦草原的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
4.读中体会,学习4~7段。
(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写好旁批。(板书:云彩——变幻无穷)
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写好旁批。
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
充分运用比喻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阔。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第一、六段。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精美文段抄写下来。
3.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大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是萧乾爷爷几十年前看到的塔木钦大草原的景象,今天的塔木钦草原又是什么景象呢?请根据你查阅的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草原的新景象。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课文在叙述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感悟心灵的美,激发对生活的爱;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采用的插叙方式,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师:生字卡片、选取爱德华·葛利格的几段音乐作品。
生:搜集有关乌斯托夫斯基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6、勾画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有感情朗读,交流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第5段,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
4、引导学生再次讨论:为什么这位的音乐家会送她一份生日礼物?
5、找到写葛利格的言、行的语句,细细品读,交流读中的体会,感受葛利格的内心活动,体会他和蔼亲切、富有爱心童趣的情怀。
读3~4段和9~11段,理解葛利格送了怎样的礼物。
1、葛利格送给达格妮的礼物是什么?
2、小女孩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从文本中找出句子,读、议、品,感受这支美妙的乐曲是女孩童年生活的写照,是音乐大师用心写出的精品。
3、描写达格妮听到乐曲后情绪变化的词句有哪些?细细品读第4段女孩追问的三个句子,品读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交流从中感受到什么?姑娘为什么会一次次追问、为什么会泪流满面?姑娘的万分激动是体会到葛利格为她谱曲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乐曲中珍藏着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还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音乐家真挚的情怀?(用乐曲作礼物,传唱全球时,小姑娘就会听到)进一步理解“奇妙的方式”。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三、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达格妮想对音乐家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2.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3.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文章。
四、布置作业
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抄一抄,并把它背下来。
板书设计:
美好心灵
美妙旋律
爱
美好祝福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读6个字。
2、知道王老师是一个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产生对王老师的敬佩之情。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理解、相互尊重的道理。
教学重点:
知道王老师是一个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工作耐心细致的好老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你们认为那些字词需要我们注意,认识了解。
尴尬 时髦 左撇子 嘟囔 难堪 战战兢兢 哄堂大笑 不知所措 趾头
独一无二 似懂非懂 愚蠢
2、速读课文,注意刚才我们提点的字词。
3、理解课文
4、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她一件什么事?
5、通过这件事,王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边默读边抓住人物特点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二、重点指导
◆ 王老师让我看她左脚上的6个脚趾头。
◆ 王老师告诉我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应该为自己的独特而骄傲。
◆ 王老师告诉我,不要因为自己来自农村而感到惭愧,不要因为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标准二羞愧,不要为别人的愚蠢二羞愧。
◆ 第二天,王老师穿上露脚趾的蓝凉鞋。
1、朗读课文,通过读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2、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独特而自豪。想想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自己以前是怎么看待的,现在又是怎么看的?
3、文章为什么用一双美丽的蓝凉鞋为题目?
小结: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要因为自身的条件不好或有缺陷而自卑,要勇敢的面对它。也不要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有缺点,有不足而失落羞愧,要鼓足勇气去改正它,争取在这方面超越其他人。这不仅是王老师想告诉媚娘的,也是杨老师想告诉大家的。
三、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一双美丽的蓝凉鞋
王老师:关心体贴学生,一心为学生着想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重点:
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在“会飞的蒲公英”中寄托的作者不断追求新的理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描述,猜一猜。“初夏时节,风儿轻轻吹过山坡,一朵朵长着圆圆脑袋,白白茸毛的花,便随风轻盈地飞了起来。”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蒲公英)这正是我们山里人最常见的一种的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会飞的蒲公英。
2、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泛读课文。
要求:用心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思考: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汇报。学习1~3自然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蒲公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
(3)写火红的杜鹃、鹅黄的迎春、淡紫色的牵牛……有何用意呢?(衬托)
(4)从妈妈对蒲公英的描述中,你能看出什么?
板书:妈妈的希望
(5)过渡:蒲公英给我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很深,甚至在梦中都希望自己成为一朵会飞的蒲公英。(板书:我的梦想)这个梦想实现了吗?
(6)师:这一蜕变的过程在作者的笔下,横穿成线、竖串成串,纵横交错成了一张知识的网,这网就在你语文书69页上,打开书看一下。请同学们结合知识网的思路提示,快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重要或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句子等。
(7)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三、阅读感悟
师:就让我们沿着作者记忆的路线边走边看。
1、汇报填表。哪几段是写小学期间的事?这部分中你是结合哪些词句理解的?
(1)上学了,理所当然应该有书包,妈妈送我书包和一般的书包有什么区别,妈妈又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
(2)看到我从学校里有所收获,妈妈又什么样的表现呢?
课件出示:妈妈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那目光追随着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妈妈看到我开始起飞,很高兴。)
从妈妈的目光中,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件件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看出妈妈对我的成长感到很满意。)
2、汇报填表。哪些段落是写中学期间的事?把你对这部分的理解和大家一起分享。
(1)课件: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2)找出这段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你能看出什么?
(3)昏黄的.油灯下,妈妈熬红了眼,扎破了手,却还在一针一线地绣着那多白白的蒲公英,妈妈的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3、汇报填表。
(1)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梦想实现,最难忘是临别前的一个黄昏。
(2)重点指导朗读第8段。
(3)妈妈的水彩画是怎样一副画面?妈妈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4)从妈妈的画里,我读出了什么?
4、大学毕业后。汇报填表。
(1)大学毕业后,实现自己的理想,妈妈又会送来什么礼物,他又将在怎么样的路上飞来飞去呢?
(2)纵观全文,蒲公英飞向广阔天空的过程,恰恰是我从山里走出去,闯荡世界的过程,实际上作者是借物喻人。这种表达的手法叫象征。同学们可以学习这种写法,运用到写作中。
蒲公英象征着山里的孩子,那么只是象征作者自己吗?从哪里看出来?
(3)读最后一段,弄清:象征千千万万的山里孩子。
反问句结尾,增强表达效果,引人深思。
四、感悟提升。
(1)师:我们也都是山里的孩子,我们的妈妈又何尝不是满怀期待呢?虽然没有绣在你的书包上,但在她们的眼里,希望你是会飞的鸟,飞到山外,飞向蓝天;希望你是远行的船,环游世界,登上理想的彼岸。那你有拿什么来回应这份期盼呢?
(2)说一说。(不懈的努力,人生的追求)
(3)师:你们是山里的孩子,而我是山里的老师,最为一名大山里的老师,我也有一份静静的期待,期待着你们呢每个人都如雄鹰般振翅飞翔,搏击长空,去追寻理想的那片天。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6个字,学会15个字。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视死如归。如泣如诉”的意思,积累“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等词语。
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哈萨克族的民间乐器“冬不拉”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
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⑷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坚持长文短教的原则,大胆地处理教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细致地品读描述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体会琴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冬不拉王子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品读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难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3.关键:品读文中描写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抓住关键词浯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合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初步感悟故事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自读探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2.教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的一种乐器。对于这种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搜集了哪些资料?展示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3.学生展示哈萨克族的乐器“冬不拉”的图片资料。
冬不拉:哈萨克族弹拨乐器。木制音箱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嵌八个或十个晶位,张两弦,按四、五度定弦,可奏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冬不拉弹唱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艺术形式,演唱者自弹自唱,人们把即席作词演唱歌者称为“阿肯”,意即游唱诗人。曲调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节奏多用混合拍子。
4.教师设置悬念,导读:关于冬不拉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示冬不拉的图片资料或者冬不拉演奏的音乐,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冬不拉这种乐器,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同学交流在读和书写生字上的注意要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筹莫展、自告奋勇、视死如归、泪如雨下、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
3.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4.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读一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1.检查生字新词。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⑵全班读一读。
⑶教师: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多,而且有些字还比较难写。你能不能给同学提个醒呢?(指名反馈,教师强调:“匕、器、骏”三字。)
⑷指名逐段朗渎课文,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2.指名反馈“坐卧不宁”等词语的位置以及意思。
坐卧不宁:坐着躺着都不能安静。形容心情不安,烦躁忧虑。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考,绞尽脑汁地想。
自告奋勇:本课指王子自己主动要求去杀死瞎熊这个任务。
泪如雨下:泪水像下雨一样流下来。形容极度悲伤。
视死如归:把死看成像回家一样。形容为正义事业不怕牺牲。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凄凉。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入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4.教师:你们是怎么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的?(指名反馈,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一只庞大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第二部分(从“第二天一早……”到“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冬不拉勇敢地与瞎熊进行了激烈的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
第三部分(从“国王派出的人四下寻找……”到“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
第四部分(最后一段):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肯”。
四、初谈人物形象,鼓励深入探究
1.教师指名反馈:在这个动人的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文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冬不拉、国王、阿肯;主要人物:冬不拉)
2.指名说说冬不拉留给你的印象。(学生根据阅读自由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地归纳、总结)
(冬不拉: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
3.教师引导: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特点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描述冬不拉动作等方面的语句,再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出冬不拉的形象的。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老师的要求深入探究。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的主人公冬不拉的认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探究冬不拉是如何与瞎熊搏斗、阿肯又是怎样用琴声告诉国王王子壮烈牺牲的消息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教具准备: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授
1.听写下列词语。
狡猾、骏马、安置、隐蔽,匕首、安葬、凄凉、依恋、乐器、坐卧不宁、冥思苦想、自告奋勇、泪如雨下、视死如归、如泣如诉、一筹莫展
2.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王子——冬不拉。课文是怎么将冬不拉的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读者跟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品读词句,感悟情感
l.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和小组的学习伙伴一起找了能够体现冬不拉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语句,那就请各小组的代表把找出来的浯句读出来。(学生读出相关的语句,教师出示语句。)
⑴冬不拉一听,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
①“自告奋勇”的意思是什么?(本课指冬不拉主动要求承担除掉瞎熊的任务。)
②教师:为什么“国王不愿意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得了解一下冬不拉的对手——瞎熊,这只熊有什么特点?
③学生找出瞎熊特点的词语,交流:
庞大而凶恶: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凶残狡猾: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都没有成功。
④教师:瞎熊凶残狡猾,所以国王说什么都不答应。可是冬不拉第二天偷偷地去找那只瞎熊。
⑵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苎‘片树林,终于在一条通往夏季牧场的小道上,发现了瞎熊的足迹。他细心地将捕兽夹安置在瞎熊的必经之路上,又巧妙地进行了伪装,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藏起来。
教师:可是瞎熊太狡猾了。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以前爪小心翼翼地将伪装拨去.又将捕兽夹周围的土轻轻扒开,然后找来一根大树枝朝捕兽夹乱捅。……举起另一块石头猛砸。
⑶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王子又射出一只利箭,正中瞎熊的前胸。王子抽出第三只箭,正要射向瞎熊,却来不及了。瞎熊已经蹿到他面前,向他扑了上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⑷……发现了王子与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
2.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3.指名反馈:你们是怎么感受到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和勇于牺牲的?(学生自由抒发自己在小组内学习的感悟.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句子所体现的人物特点。)
4.教师小结:同学们,冬不拉王子面对凶残狡猾的瞎熊,勇敢地与之搏斗,最后终于杀死了瞎熊,而自己也壮烈牺牲了。他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呀!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这些语句,再次在读中感受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
6.教师小结:同学们.从课文对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描写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品读、谈感受,引导学生从冬不拉与瞎熊激烈的搏斗中感受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想象场面,感悟琴声
1.教师:可是这一切,国王不知道。没有得到王子的任何音信,他整天坐卧不宁,愁得连头发和胡子都白了。最后他发布告示说:“凡是将王子活着找回来的,赏赐骏马百匹,羊千只;凡是知其下落不告者,砍去双足…”如何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国王呢?
(一个叫阿肯的老牧人带着一件松木做成的乐器,去见国王,让这个乐器讲述了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
2.出示第十六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想象冬不拉与瞎熊搏斗的场面。
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段话中的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教师板书)
故事琴声
骑着、翻过、涉过、穿过雄浑激昂
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
伪装被瞎熊识破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音韵铿锵
瞎熊被杀死,王子也牺牲了如泣如诉
4.有感情地读课文第15、16自然段。(深情地、回忆地、悲痛地)
5.教师:这琴声的感染力有多强啊!国王听了琴声,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不禁泪如雨下。琴声停了,国王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过了很久,国王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儿子虽然牺牲了,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对故事初步了解之后,学生更容易找到每一种琴声所描述的故事情节。)
四、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小结:同学们.冬不拉的机智、勇敢、善良与勇于牺牲的精神令人敬佩。而讲述这个悲壮的故事的乐器也让人们避免了受到惩罚。人们为了纪念王子,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或歌手叫做“阿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全册教案11-03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07-2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通用8篇)07-14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1-10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02-22
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2-05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01-08
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计划11-2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