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测试教案

时间:2023-11-04 15:15:05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期中测试教案(通用17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期中测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期中测试教案(通用17篇)

  期中测试教案 1

  教学内容:

  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练习的整体情况

  上周五,我们进行了期中测试,我们班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优秀的有22人,良好的有15人,其中很不理想的有4位同学。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我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好的同学还需精益求精,课后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没考好的也别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查漏补缺,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二、自我分析试卷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

  1、首先自己先看一下试卷,看看哪几题是自己能做却失分的?自己先订正一下试卷上会订正的的错题,不会订正的放着,一会我们一起来帮助你,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可以分为几个板块?

  2、学生交流反馈:三个:识字写字部分、阅读部分和写作部分。

  3、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会订正的订正好了,那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会订正的呢?(指名回答)我们一一来解决。

  三、典型错题讲评

  (一)、让学生找出哪道题最容易出错。

  (二)、请做全对的同学说说当时做这道题是你是怎么想的?(让对的学生说说做的.好方法)

  (三)、举一反三,讲解相应的习题

  (四)、基础部分典型错题

  四、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中。

  五、选词填空。

  持续、继续、连续、陆续

  1、这场比赛相当激烈,()进行了三个小时才决出胜负。

  2、放学了,同学们()走出校园回家去。

  3、晚饭后,我()认认真真地完成回家作业。

  (1)让学生说说是这四个词语的区别在哪里。

  1、“继续”有承接的意思,即后(下)一个行为或活动是前(上)一个的承接延续,主要用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态”。

  2、连续更侧重于表示“重复”的特征,即前后的动态或静态均无变化,只是重复而已。如说某人连续出错,意思就是说某人一个接一个重复出现错误,尽管出错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出错”这个行为本身却是重复性的。

  3、持续所要表示的是一种状态的保持,更强调它的“静态”特征。比如气候方面的高温、低温或干旱等

  4、陆续有两个意思,一个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一个表示先后相续不断。

  (2)在试卷上自行订正这道题,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补充课外练习:

  我今天得(继续)做昨天没有完成的工作。

  这道题目我在单元测试和期中测试中(连续)出错。

  这几天的天气(持续)着高温。

  临近上班时间,偶的同事(陆续)出现了。

  期中测试教案 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单元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4、复习掌握本单元《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第1课

  《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奇观”指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两丈有多高,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教参》P3.4

  4、造句:依旧、犹如、好象

  第二课时(总课时)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茫,规律”的写法。

  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区分“陆续、继续”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枝上又生根……)

  4、课后第3题,见《教参》P15

  5、课堂第5题照样子写句子,意思不变。

  课堂第7题读一读写一写。

  期中测试教案 3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

  2、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

  4、完成拓展练习。

  二、复习重、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解释;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三、知识点回顾

  ⑴整体感知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⑵特殊句式

  省略句:(子猷)掷(于)地云,(子猷)语时了不悲,便径入坐(于)灵床上

  倒装句:“何以都不闻消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都不闻消息”

  ⑶古今异义

  何以都不闻消息(古义:总,竟,今义:全,完全)

  语时了不悲(古义:完全,今义:常做语气助词)

  因恸绝良久(古义:于是,今义:常表原因)

  ⑷文章结构:

  选材精当文章用两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本文主要表现的是子猷和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之情,从这个中心出发,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两人同时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的悲痛之情郁积心中,无法发之于外;二是子猷奔丧时,睹琴思人,哀伤过度,不久去世。

  构思奇特,语言简洁

  子猷的反常行为表现内心极度悲伤,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全文寥寥数十字,却把事情经过写得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四、知识检测

  ㈠重点生字、词义

  1.给下列字注音。

  猷:_____,笃:___了,不悲:_____,舆:____,恸:______

  2.解释文中重点的字词。

  俱: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何以:___________,索:_________,素:____________

  径:___________,既:___________,掷:__________,恸:___________,绝:_____________

  ㈡常考句子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是()

  A.赶尽杀绝

  B.悲痛欲绝

  C.绝无此意

  D.美妙绝伦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良”相同的是()

  A.除暴安良

  B.用心良苦

  C.消化不良

  D.良莠不齐

  5.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③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④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6.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并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_____________

  7.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

  _____________

  8.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

  9.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

  ________________

  10.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

  11.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又“恸绝良久”,这是为什么呢?请简答。

  12.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描写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的个性。试举例分析《人琴俱亡》这篇文章是如何运用细节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的独特个性的。

  14.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期中测试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新学的知识点,能灵活地处理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

  2、有良好的复习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难点: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补充题。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万位是()位。

  2、6283里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3、二千零八,这个数(),是()位数,是由()个()和()个()组成的。

  4、4个一千加上5个一千是()。

  5、5040读作(),五千零四()。

  6、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四位数少()。

  7、一个数除4,商是13,余数是3,被除数是()。

  二、看图列式计算。

  (略)

  要求:1、看清楚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关键要求什么。

  3、根据数量间的关系式列出正确的式子进行计算。

  三、用竖式计算。

  93÷4=

  86÷6=

  72÷6=

  69÷6=

  74÷3=

  83÷5=

  思路点拨:1、不够商1就商0,余数不能比除数大。

  2、除法的验算分两种情况:

  1)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直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3、注意横式上要写答案,尤其是余数不能漏写。

  4、计算要细心。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组织秋游,三年级一共租用了两辆大巴车,那么8名老师和88名学生全部上车,每辆汽车可乘多少人?

  2、植树节,三、四年级同学去植树,四年级植树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少35棵,三年级植树60棵,三、四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3、3位老师带着62名学生去郊游,每顶帐篷最多只能住6人,至少要搭多少顶帐篷?

  4、桃树有48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1)画出线段图。

  2)用两种方法解答。

  期中测试教案 5

  复习目标:

  复习第四单元的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要求背诵、默写内容:

  1、《钓鱼的启示》第60页第10自然段父亲告诫我的话

  2、《落花生》第66页第10、12、13自然段

  二、复习第四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精读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钓鱼的启示》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三十四年前,“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乐意,但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了。三十四年后,我成了一名建筑师,深深体会到了: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事物,如:金钱、地位、荣誉…

  《钓鱼的启示》中,我得到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终生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

  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法国著名家)

  ②“非常的境遇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莎士比亚(英国著名戏剧家)

  《落花生》(叙事散文,借物喻人)作者:许地山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谈论花生好处的事。

  做人的道理:要学习花生内在秀美,不求虚名,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奉献;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

  《落花生》是一叙事散文,采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议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三、背诵“日积月累”

  四、复习

  (一)、复习学过的四单元的类型

  (二)、提醒考试应注意的事项

  1、认真审题

  2、确定要写的内容

  3、不要忘记写题目

  4、注意语句通顺

  5、不写错别字

  6、第一格不定标点符号

  省略号占两格、引用人物的话要用双引号、

  7、字数要写够

  8、多看

  五、作业:

  1、默写“日积月累“

  2、抄写“读读写写“1次

  期中测试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示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身听到的音乐。

  3.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吹奏、演唱。

  教学内容

  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聆听《青蛙音乐会》

  扮演《音乐小屋》

  扮演《箫》

  教学过程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编创与活动布置了一个编唱旋律的练习,课本上提供了7个唱名,都是同学熟悉的,没有提供节奏,使同学束缚更少一点,注意力集中在对音高的表示上。

  2.教师可提示同学自由用口风琴吹奏这七个音,分小组编创几条,由同学唱唱名,教师写在黑板上一起吹奏出来。

  3.教师可假设同学们为“箫”写一条曲子,演奏出来听一听,由几名同学扮演箫,接着乐曲,并演奏出来。

  过程与方法

  1.单簧管独奏《单簧管波尔卡》

  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的器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

  2.管弦乐《青蛙音乐会》

  是一首趣味性的通俗音乐作品。乐曲为3/3拍。蛙鸣声随同着乐声响起,好像夏季池塘边的青蛙在暮色中的合唱开始了。前面一段是抒情的慢板,好像蛙的优美舞蹈伴着起伏的旋律:

  3.歌曲《音乐小屋》

  《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这首风趣的歌曲,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小朋友们的愉快心情。

  小故事:冼星海和箫

  冼星海的童年是在珠江海堤的下环街外祖父家度过的。这里接近大海,每当夜幕降临,委婉低迥的民谣和姑娘优美的渔歌随着海风,送到星海耳中,小星海经常跟着哼唱,还缠着外祖父问这是些什么歌。

  外祖父常拿出自身的竹箫,吹出逼真的螺号声,使星海很着迷,他也把两手放在胸前弹动,嘴还不停地吹。在外祖父的影响下,星海很快就能吹奏广东水乡的民歌了。从此,三尺竹箫成了小星海的亲密伙伴,每到晚上,他都坐在屋檐下吹奏心爱的箫。从此,从事音乐成了冼星海的终生理想。他带着一根竹箫漂洋过海,又带着一根箫回到祖国,成为我国伟大的音乐家。

  期中测试教案 7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援、警、营、搏、集、汉、唯、依、靠”9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3、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4、通过阅读故事懂得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要尽自己的力量伸出援手,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识记本课9个生字;理解和积累“月黑风高、志愿、搏斗、聚集、毫不懈怠、焦急、筋疲力尽、抵达、气喘吁吁、哀求、依靠”等词语。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援、营、搏、依、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读出救援队长、汉斯和汉斯母亲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思考:对汉斯的母亲来说,为什么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2、结合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汉斯的母亲等待儿子归来时的表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看到过平静的海面,也看到过波涛汹涌的海水。海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你们看——(出示课文第1小节)

  (1)指名读句子

  (2)结合图片理解“月黑风高”

  (3)指导朗读:你们看,强烈的暴风雨把一条渔船给掀翻了!小小的渔船在宽阔的海面上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这种情况多么危险!渔船上的人们随时都可能葬身。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现在就是——(生:紧急关头)谁能读好这一小节?(师范读,男女生赛读)

  2、出示句子:村里的人们收到了警报,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

  (1)齐读句子

  (2)师解释“志愿”:“志愿”就是自己情愿的意思,没有人去,但是自己乐意去做一件事情。

  (3)学习生字:

  警

  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

  ②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形声字)

  ③组词

  (4)学习生字:

  援

  ①拼读音节

  ②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③组词

  (5)学习生字:

  营

  ①拼读音节,读准后鼻音

  ②集体书空

  ③“营救”其实就是——救援

  3、揭示课题:情况是如此的紧急,难怪村里的人们立刻组成了志愿救援队,出海营救渔船上的人们。在营救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海中救援。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分节朗读课文,随机正音纠错

  (2)集体交流生字

  ①搏:

  A.拼读音节

  B.集体书空

  C.齐读词语

  ②集:

  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C.组词

  ③汉:

  A.拼读音节

  B.分析字形结构

  C.同音字辨析:汗、汉

  D.组词

  ④唯:

  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换部首)

  ⑤依:

  A.拼读音节

  B.交流:好方法记字(加部首)

  C.组词

  ⑥靠:

  A.拼读音节

  B.分析字形结构

  C.组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指名交流,板书:救援队长汉斯汉斯的母亲

  3、设置悬念:在营救的过程中,这三个人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复习生字

  2、朗读全文

  二、仔细研读,感悟体会

  1、同桌合作朗读3-6小节,并和同桌交流:这4个小节中,哪一小节最令你感动,哪些句子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用“_____”划出来。

  2、同桌合作学习,师下台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第3小节中

  (1)重点句子:当这些精疲力竭的勇士抵达沙滩后,救援队的队长气喘吁吁地宣布:“乡亲们,救援船无法载上所有的人,还有几个人被留在了那儿。”

  (2)体会重点词语:精疲力竭(为什么他们会“精疲力竭”?)气喘吁吁(救援队长“气喘吁吁”说明什么?)

  (3)指导朗读,齐读

  第4小节中

  (1)重点句子:在忙乱中,第二支志愿救援队组成了,16岁的汉斯也挺身而出。他的母亲一把抓住他的手臂哀求道:“求求你不要去!你父亲十年前在海难中丧生,你哥哥三个星期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的`依靠哇!”

  (2)体会重点词语:挺身而出(理解词语,联系前面的“16岁”说明什么?)哀求(近义词理解词语:恳求。作为母亲为什么要哀求自己的孩子?)

  (3)母亲为什么恳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救援?(体会“音讯全无、依靠”)

  (4)指导朗读(尤其读好汉斯的母亲的话,读出绝望、哀求的语气)

  第5小节中

  (1)重点句子:“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妈,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2)体会重点词语:必须(明明是“志愿救援队”,为什么汉斯要说“必须”去?)

  (3)尝试体会汉斯的心情,补充句子: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样就____。

  (4)指导朗读:你们觉得汉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坚定)谁来扮演懂事的汉斯,读出他坚定的信念?(个别读、小组赛读)

  第6小节中

  (1)重点句子:终于,救援船出现了!汉斯正站在船头上,他把手围成筒状,高声喊着:“妈妈,我们找到他们了,我哥也在!”

  (2)体会重点词语:终于(感受救援过程的艰辛、不容易)

  (3)你们知道为什么汉斯要把手围成筒状来喊吗?做做动作,你就能知道!(学生做动作朗读汉斯的话)原来,用手围成筒状,能够使声音传得更远、更响亮。当时救援船距离村子比较远,汉斯想要让担心自己的母亲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所以把手围成了筒状。

  (4)指导朗读:谁知道汉斯说的这句话应该以怎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激动)来扮演一下激动而兴奋的汉斯吧!(男女生赛读)

  (5)出示句子:又过了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永久。

  ①齐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和同桌讨论: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那一小时比永久还永久?

  ③指名交流,师小结:是呀,这一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煎熬!她无时不刻地担心着能够依靠的儿子,真害怕他会遇难!

  ④想象说话:汉斯的母亲站在海边,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在等待的过程中,汉斯的母亲会做些什么,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

  ⑤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加上动作、表情)

  三、拓展训练,指导写字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6小节

  2、听写句子:我必须去。我们不能让那些留在海里的人无助地死去。

  3、指导写字

  (1)出示在田字格中的“援、营、搏、依、靠”

  (2)学生观察,结合字形说出写字时的注意点

  (3)师范写,学生模仿书写

  (4)师下台巡视,随机指导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了解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指名交流感受)

  2、师:是呀,当别人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应该学习课文中的汉斯,尽可能地伸出援手,帮助别人。

  3、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第8课

  期中测试教案 8

  一、复习要点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常识。

  理解词语的含义:盍、诸、病、伐、施、匡、微、弟、相

  掌握特殊句式:何谓也、子食于有丧者之侧、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背诵重点句子:

  2、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3、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二、重要思想陈述

  1、对“仁”的理解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还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可见孔子认为礼乐不在形式,不在器物,而在于本质,本质就是“仁”。

  2、“仁”的根本是什么?孝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3、“仁”的内涵是什么?即“仁”的真谛是什么?

  “仁”是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贯穿这个思想体系的就是它的核心,即“忠恕”

  “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仁”的'更高程度是“圣”(智慧和道德达到最高境界)

  子贡“博施”就是讲社会福利。广博,无条件的把东西送给人家,救济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帮助。

  5、“仁”的具体行为表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对养生丧死的礼非常重视,对待盲人的态度孔子做人态度的诚敬

  6、“仁”的实行方法“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之一,“仁”以“爱人”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实行的方法。

  三、课文基础知识掌握检测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仁者,无以尚之(超过)

  B.友直,友谅,友多闻(原谅)

  C.君子喻于义(明白)

  D.克己复礼(约束)

  2.下列句子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吾尝终日而思矣

  B.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必也狂狷乎

  C.我未之见也老者安之

  D.有杀身以成仁以资政殿学士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B.入则孝,出则弟

  C.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如也

  D.既来之,则安之

  期中测试教案 9

  一、复习要求:

  1、复习什么人物的特点,人物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复习围绕人物的特点选择合适材料的方法。

  3、通过读、思、议、写等方法指导学生怎样写好人物的特点。

  二、复习重点:

  指导学生怎样写好人物的特点。

  三、复习难点:

  怎样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来写好人物的特点。

  四、复习时数:

  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1、幻灯片若干张。

  2、每人一份刻有一好一差两篇文篇的练习纸。

  3、原稿纸一张。

  六、复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上一节作文复习课,题目叫做(板书课题:抓住特点写具体)。大家都知道,在小学阶段,无论是人还是写记事,写景还是状物,都必须做到抓住特点写具体,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但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先复习写一个人的时候怎样做到抓住特点写具体。

  (二)指导复习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

  1、写人应该抓住人物的什么写具体呢?

  板书:人物的特点

  2、什么叫人物的特点?

  3、一个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板书:品质性格爱好才干……

  4、现在进行一个练习,想想这几段话分别写了什么事,各反映了人物哪一方面的特点?

  幻灯出示:

  (1)牛顿在小学念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锯,买钉锤,买凿子,他整天忙着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

  这段话写牛顿喜欢——_____,表现了他______方面的特点。

  (2)亮亮又摇头又甩胳膊地哭起来,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揉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着,看大家是不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看到大家都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

  这段话写亮亮的____,反映了他____方面的特点。

  (3)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白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这段话写邱少云______,反映了他______方面的特点。

  交流、汇报。

  5、过渡:人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我们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去考虑,抓住一个人比较明显的某些特点,这样选择的范围就能扩大。

  问:人物的品质,性格等方面的特点都是通过什么事情反映出来的?

  板书:代表性事情

  师:答得对,因此人们又把写人叫做记事表人。

  6、记事表人一般有哪两种方法?

  一人一事

  板书:

  一人几事

  7、幻灯出示练习:如果要写李明同学乐于助人的好思想,选择下面哪些事情比较恰当?为什么?

  (1)李明主动担负起保管教室钥匙的任务,每天最早来,最晚走。

  (2)小红春游时点心袋丢了,李明把自己带来的点心分一半给小红吃。

  (3)同桌同学考试时作弊,李明发现后立刻报告老师,老师教育了那位同学。

  交流、汇报

  8、要把代表性事情写具体,应该抓住人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

  板书:外貌心理语言动作

  (三)、用读读、议议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抓住特点写具体。

  1、复习外貌:

  (1)我们玩一个游戏,看谁能又快又准地猜中这段话描写的是我们班的哪一位同学?

  幻灯出示描写本班同学外貌的两个片断(先出示没有抓住特点写的,后出示能抓住特点写的)

  (2)为什么第一个同学写的全班都猜不中,而第二个同学写的大家都有猜得中呢?

  (3)小结:记住,写外貌时要抓住人物特点去写,不要像一个同学写那样千人一面。

  2、复习语言:

  (1)幻灯出示两段话,比较哪段写得好,好在哪?

  A、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的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B、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决定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

  (2)交流汇报后,齐读写得好的那一段。

  (3)小结:这段话抓住人物语言来写,写出了渔夫善良、体帖穷人的品质。

  3、复习动作。

  (1)幻灯出示两组句子、看哪一段写得好,好在哪?

  A、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B、在这万紧急的关头,董存瑞猛地一拉导火索。

  (2)汇报、交流。

  (3)用“____”划出好的那段中描写一连串动作的词,齐读。

  (4)小结:这段话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写,通过一串动作动作写出了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4、复习心理

  (1)出示两段话,看哪一段写得好,好在哪里?

  A、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办法克服困难。

  B、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汇报、交流

  (3)齐读写得好的哪一段话,

  (4)看板书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写人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才能把代表性事物写具体。

  期中测试教案 10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

  二、课前预习

  一)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

  1、特征及关系:

  长方体正方体

  顶点8个8个

  面6个(相对的两个面相等)6个面都相等

  棱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12条棱长度相等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

  3、体积和容积:

  (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

  (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

  二)课堂展示

  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单位。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计量物体体积用单位,常用的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或()。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或()。

  (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是();表面积是();体积()。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三)达标检测

  判断:

  (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

  (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3、选择正确答案:

  (1)、3.05立方米=()

  A305立方分米

  B3050立方分米

  C30.5立方分米

  (2)、4560立方分米=()

  A、4.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期中测试教案 11

  【目标】

  1、了解对联的发展概况。

  2、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对联的格律的基本要求。

  4、学习对联写作。

  5、预测对联题的其他出题方式。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对联发展,对偶、对仗、对联区分,对联格律

  【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之精华。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2004年全国各地15套高考试卷中有7套含有撰写对联的题目,另一套出现涉及对联知识的题目。可以说,这是2004年高考试题的亮点之一。对联试题的出现,意味着高考在考查我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方面又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我们必须加强针对性的复习。

  【过程】

  一、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是从古代诗词、骈文中衍变而来的。在我国的谣谚、诗文、典籍中,很早就不断出现对偶句。如: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涉江》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庾信《哀江南赋》)

  东汉末年就开始出现对联了。

  唐代由于律诗的盛行,门联已比较普遍。

  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明清是对联的繁盛时期。

  二、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分

  1、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势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有严对和宽对之分,严对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形势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用重复字。宽对只要求达到五项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2、对仗:就是严格的对偶,像古代仪仗队排列两行,手持仪仗,两两相对,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3、对联:俗称对子,通常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一组对偶句,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是对偶句,但对偶句不一定就是对联,只有这组对偶句意义较完整,可以独立运用,可以书写张贴,才可以称为对联。对联要讲究格律,对联的格律就是对仗。

  三、对联格律的要求:

  1、字数相等

  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成为对联。

  2、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比如:“学问藏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

  3、词性相当

  词性,或者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应当相同或相近。在现代汉语里,词可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对仗要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4、结构相应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相互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依次类推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依次类推。例如:“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中,上联“祖国江山”是偏正结构作主语,下联即以“大地气象”偏正结构作主语来对。

  5、平仄相对

  汉字有四个声调,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前二者是平声,后二者是仄声。这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今平仄。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末尾字必须是平声。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而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第二课时

  【要点】学写对联、题型预测、备考建议

  【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对联的有关知识后,有些同学已经很想自己写对联了,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满足一下同学们的写作欲望,试着来写一写。

  【过程】

  一、高考试题讲练(教师讲解1、2题,其余学生讨论完成)

  1.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浙江卷)

  上联:学问藏今古

  下联:

  讲解:本题从句式上来说是“二一二”式,而且又是一图书馆楹联,由此我们便可以从图书馆的作用这一点上去思考,图书馆的作用至少有两个:一是藏书,二是传播知识。这样我们便可以认为上联说出了第一个作用即藏书,那么我们便可以对出下联“文明播东西”,“智慧贯西中”,“知识达亚欧”等。

  2.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二)

  第一题:春晖盈大地

  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讲解:第一题“春晖盈大地”,“科学能致富”从句式上来说都是“二一二”式,内容上来讲是表达新春喜庆的气氛的,由此我们可以这样分别对出下联“瑞气满乾坤”,“温情洒人间”,“喜气入家门”;“勤劳可兴家”,“教育可兴邦”,“勤劳可聚财”等。

  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上联由“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三个主谓结构分句组成;并且“国”,“家”又能组合成词语“国家”,词语“兴旺”又重复;内容都是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下联我们即可这样对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老健康少健康老少健康”,“老吉祥少吉祥老少吉祥”,“出平安入平安出入平安”。

  3.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

  第一题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4.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6分)(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5.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广西等省)

  第一题①爆竹声声脆②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6.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四)

  第一题:1.处处春光好

  2.一代园丁乐

  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7.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3分(福建卷)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练习题参考答案:3.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4、丹霞南华梅关均为粤北名胜、草原戈壁沙漠莫非塞北风光5、祖国日日新、神州面貌新、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6、家家气象新、九州桃李荣7、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

  二、题型预测

  2004年高考7道对联题都以同一种方式出现,我们暂且称之为“对句式”,除此之外,对联的考察还可能以以下方式出现:

  1、话题式。这种题型有点类似话题作文,它提供一个话题或一个语境,要求围绕这一话题自己拟写一幅对联,例如:某学校要开学了,学校办公室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一幅开学典礼联,请你为该校拟一开学对联。参考联:望诸生,惜光阴,矢志成材须从开学起;仰良师,施化雨,丹心润物尽在传道中。

  2、配对式。这种题型一般有多个句子,要求选出两个句子组成一幅对联。做此类题目时,我们除了用到对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应,句式相似,内容相关”等知识外,还必须根据“仄起平收”的特点来确定每幅对联中的上下联。

  3、改写式。这种题型一般是在一段文字中划出两个意义相对的句子,要求我们根据对联知识和语言的简明、连贯以及句式的选用、仿用、变换等知识进行改写。改写时可采用“增(增加词语)”“删(删除词语)”“调(调换词语位置)”“换(更换词语)”“留(留住关键词)”等方法。例如,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部分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划线部分可改为: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三、备考指导

  a)对联的拟写是一种新的题型,它能反映时代气息,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题紧贴现实生活的命题方向,今年在多套高考试题中出现,估计以后还会在这方面出题,请大家引起高度重视,平时多看多练。

  b)它考察的内容是句子仿写,并不神秘。我们根据句子仿写的有关解答技巧和对联的一些特殊要求即可作答。要写出比较优秀的答案,那要靠我们平时的积累。

  c)拟写对联请注意审题,不能忽视题目上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是写春联就要突出新春的喜庆气氛,是写行业联就要联系行业特点等等。

  d)由于对联和诗文有特殊的关系,所以要求大家特别注意有对偶、对仗的诗文的背诵和填空。

  期中测试教案 12

  一、复习内容

  P93~96总复习中的8、15、16、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能熟练地辨认其余7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熟练地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方向。

  2、使学生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进一步认识角,能熟练辨认直角、锐角、钝角,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剪刀、正方形纸片1张

  四、教学过程

  方向与路线

  (一)空间与图形测量

  认识图形

  (二)复习

  1、复习方向与路线

  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的第15题

  (1)是辨认方向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小组说说,再全班交流。

  (2)是简单路线图的'理想,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几条路线图,求出长度,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复习测量

  (1)指名说一说1分米,1毫米各有多长?

  (2)量一量,让学生用学生尺量一量自己中指和大拇指的长度,并记下来与同学交流

  (3)填一填

  (4)画一画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复习认识图形

  (1)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2)指导学生做总复习第16题

  学生独立填空,全班交流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操作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7题。

  让学生用剪刀和正方形,按题意要求独立操作。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选用随堂练习。

  期中测试教案 13

  教学内容: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笔算

  1、做复习第1题。

  (1)做第一组加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计算。提问:笔算加法要怎样算?

  (2)做第二组减法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3)提问:笔算减法要怎样算?

  (4)小结:笔算加法和减法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不同?

  2、做复习第2题第一行,三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把三道题做在自己的'本子上。

  3、下列题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65246942356003

  +235+1183-607-235

  4、做复习题第3题里的第一组题

  三、复习加减法的验算

  1、做复习题第4题,指名两人板演。

  2、引导学生小结:加法和减法怎样验算、

  四、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笔算加法和减法各要怎样算?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五、作业:

  复习第2题余下的六道题

  期中测试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再次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寻找生活中的减法原型,丰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减法,你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什么时候用减法吗?

  二、应用提升

  1、还剩下多少

  在观察情境图,你能说说图中讲了什么故事吗?试着提一提数学问题。(原来有4个苹果,小刺猬拿走了1个,还剩几个?桌上原来有3本书,爸爸拿走了2本,还剩几本?)能否试着用算式表达?说一说算式每个部分的含义。4-1=33-2=1

  2、说一说

  (1)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可以用“4-1=3”来表示?

  (2)同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一说图意。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3题、通过观察连环画,先理解图意,再列出减法算式。

  2、练一练第5题、通过观察小兔子拔萝卜的莲花花故事情境,写出减法算式。只要学生对所列算式解释合理,都应给与鼓励。

  3、练一练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写数,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即铅笔的数量每次都减少1支。

  四、数学游戏

  练一练第7题,教师举出数字卡片,学生迅速找出能计算出对应得数的算式卡片。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书本与爸爸妈妈说一说5-1=4可以表示什么。

  期中测试教案 15

  教学内容:

  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5~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

  [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

  1)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一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

  2)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跑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

  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

  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

  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组织集体校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

  2、

  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1)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

  (2)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20元买5张够吗?

  [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

  四、随堂练习

  略

  期中测试教案 16

  教学内容:

  有关图形与拼组、对称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通过几节课的复习,我们不仅去参观了不少精彩的比赛,而且也对之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理。现在,再来看这幅图的中间部分,看看图上还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出示情境图中间的足球场部分]

  二、复习图形与拼组,以及对称知识:

  1.运动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运动场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半圆组成的。)

  2.这学期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3.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进行辨认。

  4.(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想一想: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5.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吗?

  6.在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与你的同位说一说它们的特点。

  (强调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说一说,同时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合作。)

  7.一起来说一说长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正方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8.图上还告诉我们足球场的左右两个半场是对称的,怎样就算是对称?

  9.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称现象到处存在,能不能举几个对称现象的例子?

  (教师可以联系教室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实地的观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最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做一做等活动,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在此基础上,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这样既扎实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巩固练习:

  1.综合练习第9题,说说每种色块各是几边形。

  2.综合练习第14题,按照要求完成。

  与你的同位交流一下,看看你们剪出的图形一样吗?

  3.综合练习第15题,说说图中哪些事物是对称的?

  把对称的部分涂上相同的你喜欢的颜色。

  [设计意图]必要的练习对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及时巩固运用是很有帮助的。在进行书上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再增加相关的练习,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大家可真了不起。看来我们的生活中有不少数学问题,希望大家遇到问题时,要开动脑筋,多想想办法,从中你会获得很多快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的知识比较简单,采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也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的时候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复习的效果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只是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但是却说不出来,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期中测试教案 17

  教学目标

  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数据的统计,会制作统计图,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近视眼发病率。

  1、出示明光小学2002年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看了以后想要发表什么意见或建议?

  2、制作统计图。

  (1)先让学生观察这张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的横行表示什么?竖列表示什么?

  (2)观察竖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几?

  (3)要求。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完成后先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再集体交流。

  3、回答问题。

  (1)问题:几年级的发病人数最多,达到()人。

  (2)问题:全校的近视眼人数共多少人?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问题: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几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二、1分钟跳绳。

  1、出示三(1)班男同学1分钟跳绳的成绩情况。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感想?

  2、统计数据。

  (1)让学生思考通过怎样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

  有的学生可能说通过同桌合作完成,也有学生可能一个一个进行统计……

  (2)建议大家同桌合作完成:一个学生报成绩,另一个学生用“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3)交流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思考:如何检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把统计结果的人数加起来看是否等于原先的人数。

  3、制作统计图。

  (1)观察统计图的横行和竖列分别表示什么?1格代表几?

  (2)独立完成其制作。完成后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4、回答问题。

  (1)问题:三(1)班男同学跳绳成绩最好的'是几号同学,跳了几个?

  问题:学校规定,1分钟达标成绩是110个,三(1)男同学达标人数是几个,占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三、练习

  (一)回收报纸的统计表。

  1、出示三(1)班同学回收废报纸的情况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1)问题:全班共回收报纸多少千克?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25+28+30+18+24+25=150(千克)

  (2)问题:平均每个小组回收废报纸多少千克?

  要求学生列式完成:

  150÷6=25(千克)

  (3)问题:如果每千克废报纸值6角,这次回收的共值多少元?

  在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单位的换算。

  150×6=900(角)=90(元)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掷小正方体。

  1、出示小正方体的情况:6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2、3、4、5、6。随意抛一下,小正方体落在地上后哪面朝上?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要求学生能够罗列出现的结果。

  2、实验。每个同学抛20次,并记录每次出现的数字,记在书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个人汇总。将自己抛了20次的结果进行汇总,出现每个数字的次数分别是多少次。

  4、小组汇总。每个小组的成员将自己的结果汇报给小组长,小组长进行统计。

  5、全班汇总。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总,将结果出示在黑板上。

  6、观察这些数据后,你想说说什么?

  (三)摸一摸、猜一猜。

  1、口袋里有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

  2、口袋里有8个红球和2个黄球,从中任意拿出一个球,拿出什么球的可能大。

【期中测试教案】相关文章:

期中测试卷评讲教案09-19

期中检测试卷讲评教案03-15

精选苏教版期中测试卷07-21

期中测试卷参考07-22

小学英语期中测试总结07-29

小学英语期中测试的总结07-26

期中测试个人总结(精选10篇)11-28

小学语文期中的测试题11-12

苏教版下册期中模拟测试习题卷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