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时间:2022-10-20 11:31:47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精选11篇)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彩色陀螺。

  2、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

  3、在科学区提供陀螺供幼儿探索、游戏。

  活动过程:

  1、欣赏彩色陀螺。

  师幼共同观察陀螺玩具,引导幼儿发现陀螺的图案和色彩。

  幼儿分组玩陀螺,感受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讨论制作方法。

  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总结制作步骤。

  3、设计制作。

  启发幼儿运用七种颜色大胆地进行装饰,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要求幼儿涂色均匀、鲜艳。

  4、陀螺旋转比赛。

  幼儿转动陀螺,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七彩色,一转动就看不见了呢?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陀螺旋转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方形陀螺会不会转,鼓励幼儿有机会到科学区中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颜色不算漂亮,外表没有电动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凭什么能流传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爱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着什么秘密,让孩子们越玩越留恋?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不停地变换角度实践与思考,挖掘着陀螺玩具丰富的内涵。我们也一同分享着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与幸福。当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们不以为然,我请他们说说第一眼看见陀螺的感觉。“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词。“对,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紧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转,放手,陀螺自己一个人在桌子上旋转起来,转呀转呀,速度减慢,最后停了下来。“陀螺有什么用?”“能转起来。”“陀螺旋转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细看。这回,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一样?”孩子们的情绪逐渐高涨,此刻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变万化。有的转速较快,有的转速较慢,快速飞转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满意足才罢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随着陀螺的变化而变化着,平静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犹未尽的曲终人和……“老师,陀螺转起来没有颜色了?”“老师,陀螺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老师,xx转的时间很长,xx转的时间很短。”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想想这究竟为什么呢?自己讨论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们小鸟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来。

  此刻,孩子们都成了研究专家,有的拿着陀螺转呀转,有的边商量边玩……望着这一切,我感触颇深:别小瞧一件普通的东西,往往深藏着许许多多的可贵之处。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转转玩玩》中观察陀螺旋转时的图案与色彩的变化。(包括陀螺转动的速度、颜色、形状、大小等)

  3、探索陀螺原地稳定旋转时技巧,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

  (1)自制抽动陀螺。

  (2)购买玩具陀螺。

  (3)捻动的陀螺

  (4)实物投影仪

  2、学具:

  (1)不同类型的陀螺若干个。

  (2)制作材料: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各种色彩的卡纸若干、瓶盖、废纸卡等。

  活动过程

  一、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表演,抽动陀螺、捻动陀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玩具?(陀螺)。请问小朋友还见过什么样的陀螺,提醒幼儿思考与现在玩的不同的一些陀螺玩具。

  2、让幼儿自由转动,并进行观察。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探索、观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2)怎样才能使陀螺稳稳的上时间的转动呢?教师可采取让每个幼儿拿一个陀螺,来转一转,玩一玩。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3)幼儿玩转陀螺,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请表演给大家看。(个别幼儿幼儿表演时动作不规范或转动效果较差,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个别指导。如:教师示范,要把陀螺捏紧,稳稳的用力一捻,陀螺就会转动起来。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转动陀螺的比赛,(相同的陀螺为一组,找出比较认真的幼儿来为本组当评委,进行比赛。)

  4、讨论,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动时间长,有的转动时间短。

  5、教师演示上弦的陀螺,幼儿观察并发表各自的见解:上一下弦陀螺一转就停,上几下弦陀螺就转个不停。

  小结:拿稳放平陀螺,平稳用力不能偏,陀螺才能转稳。陀螺旋转时间的长短与用力气大小有关系。用力大,转的时间久长;相反,有力小,转的时间就相对短些。

  二、转转看看、陀螺变变。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来观察不同颜色的陀螺旋转后,颜色与图案的变化。

  1、幼儿自由结伴转动陀螺。

  (1)提问:陀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有什么变化?

  (2)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在旋转前和旋转后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发现。(转动后陀螺的颜色与图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陀螺旋转起来后,颜色在视觉上的变化。

  小结:由于陀螺转动很快,看上去,五彩的陀螺各种颜色有些混合色,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

  三、做做玩玩,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组织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

  (1)选择适合的材料(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边长2厘米的卡纸,火柴棒等。

  2、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找准插孔,将火柴棒磷头朝下安装。引导幼儿进行装饰陀螺。

  3、转转看看,让幼儿发现陀螺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幼儿自由自由转动陀螺。

  (2)提问:陀螺旋转后看上去有什么变化?

  (3)幼儿自行讨论交流。(略)

  4、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来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转起来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概括:由于陀螺转动的非常快,所以,无论是什么形状,转动起来后我们看上去都是圆形的。

  活动延伸

  幼儿玩自制陀螺,进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3

  材料准备:

  废旧光盘、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目标

  1、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制作方法:

  用各种即时贴装饰光盘,然后将粗细适中的水彩笔从光盘中小孔穿入,并固定住。

  实验操作:

  让幼儿用力拧转陀螺,然后放手,让陀螺旋转,看谁的陀螺旋转时间最长。

  教师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分别用水彩笔的两头做支点,观察旋转速度和时间的不同。

  ●观察陀螺旋转速度不同时,光盘上即时贴颜色的变化。

  ●调整支点距离地面的距离,观察陀螺旋转时间长短的变化。

  ●指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旋转陀螺,观察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

  拓展与替代:

  ◆可使用卡纸、火柴棒或其他材料制作陀螺。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任意两种颜色装饰陀螺,进行三原色实验。

  ◆让幼儿在生活中玩各种各样的陀螺。

  科学小知识

  陀螺是中国古老的儿童玩具,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它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做锥形运动。要让陀螺立起来,必须不断地施加外力,一旦失去外力的帮助,陀螺很快就会倒下来,因为陀螺的支,占、太小,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陀螺转动的时间长短与支点距离地面的远近、旋转时的用力大小、支点与地面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有关。

  教学反思

  由于是学前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接受能力已经比较强了,做这次的手工对他们来说并不难。所以,选材和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我处理得比较恰当,在每一个步骤中让先完成的幼儿重做和帮助别的幼儿,使整节课堂能维持课堂纪律和保证教学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因为并非每个幼儿的能力都是一样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还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然而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第一,需要帮助的幼儿占大多数,他们太依赖教师的帮忙。这时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去折。第二,因为时间的关系,指导到后面的学生时由原先的教方法让他折变成了一边说一边帮他做。这样这个幼儿就缺失了动手的机会,是不利于幼儿的自我动手能力发展的。今后再上手工课时我一定会注意这样的问题,尽量妥善解决。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4

  一、问题与聚焦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大班幼儿科学领域的发展水平要求,其中提出“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这也是日常科学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两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在幼儿接触“陀螺”玩具时,他们选择自动陀螺、手柄陀螺、拉线陀螺等陀螺,对于陀螺的转动很有兴趣。陀螺玩具,能蕴含什么科学道理?它有什么特点、怎么进行转动的'、陀螺上的图案在旋转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都是幼儿有疑问的方面,我和幼儿商量,决定自己制作陀螺,这样才能更全面、多角度地探索和学习陀螺转动的知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决定从《简单的转动》、《用齿轮制作陀螺》、《陀螺上的点和线》、《陀螺上的颜色》四方面入手,与幼儿共同合作探索,解决一系列的疑问。

  二、活动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留意身边的“转动现象”,特别在玩“桌面游戏时”,不同形状的塑料玩具,他们是怎么转动的?怎么转动可以更久一点?引导幼儿发现转动的只需要支点的,同时在转动时,圆形可以保持更久的转动时间。

  三、设计与制作

  (一)《用齿轮制作陀螺》

  【活动目标】

  1.知道“大齿轮”比“小齿轮”制作的陀螺转得时间长,知道“齿轮”放置的位置会影响其转动的时间。

  2.尝试用“轴”、“齿轮”制作陀螺,并不断探究让“陀螺”转动更久的方法。

  3.感受自己制作陀螺的乐趣,有初步的竞争意识。

  【活动重点】

  活动重点:制作“大齿轮”、“小齿轮”的陀螺,并改变“齿轮”放置的位置,进行比较、实验。

  活动难点:如何判断哪种“陀螺”转得更久。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陀螺,有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的经验。

  物质准备:乐高积木:轴、大齿轮、小齿轮。

  【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

  1.联系转动,进行问题导入。

  指导语:之前我们进行过《有趣的转动》科学活动,我们发现陀螺可以转动,你们还记得陀螺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它借助什么转动的?

  2.幼儿调动已有经验,教师强调总结。

  指导语:陀螺有支点、圆形的身体、手柄组成,转动手柄带动整个陀螺在平面上进行转动。

  基本部分

  1. 幼儿认识材料“轴”,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教师出示实验材料:轴、带有齿轮的轴

  指导语:这是乐高积木中的什么啊?它们可以用来做什么?(固定齿轮、带有齿轮的轴可以直接当做轴使用)

  (2) 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并进行自主探索,交流结果。

  提问:我们猜一猜,哪种轴可以转动的时间更久一点。

  指导语:只凭着一个轴,虽然有支点,但它转不起来;带有齿轮的轴,可以带动齿轮转个1、2圈。

  (3)幼儿根据观察对比试验结果,知道有齿轮的轴转得久一点。

  2. 幼儿认识“大齿轮”、“小齿轮”,并制作陀螺,进行对比试验。

  (1)幼儿把轴分别穿入“大齿轮”、“小齿轮”,制作陀螺。

  指导语:我们直接把轴穿进去,要保证大小齿轮的“身高是一样的”(在两个轴上位置相同)。

  (2)教师提出关键问题,幼儿进行猜测。

  提问:现在转动两个陀螺,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它们转动的时间一样吗?哪个转动的时间,可能会长一点。

  (3)幼儿进行实验,验证猜测,并交流实验结果。

  指导语:现在开始实验吧,目测一下哪个时间更长一点。

  3. 幼儿交流结果,教师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集体探索)

  (1)幼儿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经过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2)幼儿进行示范,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有规律地数数。

  指导语:请他转动大齿轮,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请他转动小齿轮,我们一起来数数。哪个时间长啊?我们再请一个孩子,来验证一下,到底是不是“大齿轮陀螺”转得更久一点。

  (3) 和幼儿探讨,我们数数是数的什么?

  指导语:我们有规律的数数,是数得什么啊?是数的时间,秒数,还有什么可以测试时间的工具呢?

  4. 将“大齿轮”的位置,进行大幅度调整,再次进行实验。

  (1)教师提出关键问题,再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指导语:我们都知道“大齿轮陀螺”转得更久的一点,那为什么两个“大齿轮陀螺”转得时间不一样啊;我们来进行比较一下,同样的轴、同样大的陀螺,到底哪里不一样?

  (2)引导幼儿发现“齿轮”的摆放位置,并进行调整、对比实验。

  指导语:我们可以大幅度调整一下,试一试,转得时间怎么样?在偏上好、还是在偏下转好。

  (3) 幼儿自己交流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指导语:要把“大齿轮”放靠下的位置,可能是让“底盘”更稳。

  四、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多投放不同规格的齿轮,引导幼儿进行后续的观察。

  提问:如果用轴制作“多个齿轮”的陀螺呢,时间会更久吗?冠齿(可以改变转动方向的)这样特殊的齿轮呢?科学区有投放的新材料,可以进行多尝试、多对比、多记录、多发现。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纸陀螺的制作方法,探索发现三角形、正方形的陀螺旋转起来的奥秘。

  2、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每桌卡片若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各种图形片若干)。

  2、火柴棒、牙签。

  3、图案示范图例。

  【活动过程】

  1、玩陀螺,引发幼儿制作陀螺的兴趣。

  (1)请小朋友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玩一玩:桌子上的圆形陀螺。

  (2)回忆并提问:这个陀螺是用什么做成的?你是怎么样让它转起来的?它转起来是什么形状的?

  (3)正方形和三角形也可以做陀螺,猜一猜它们旋转起来会是什么形状的?

  2、引导幼儿讨论制作陀螺的方法。

  (1)认识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各种图形、火柴、牙签、水彩笔等。

  (2)师:有了做陀螺的材料,可是我们怎么做呢?

  (3)教师同幼儿一起讨论制作步骤: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找到中心点。

  ②沿着中心点把陀螺装饰得更好看。

  ③用牙签在图形中间扎洞。

  ④用火柴的方头从背面插入中心当转轴,插到中间位置。

  3、幼儿自由设计制作陀螺。

  回顾过程及提出要求:

  (1)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形状找到中心点;

  (2)画的快一点,也可以参考老师的图案;

  (3)用牙签扎的时候动作要轻,小心扎到手;

  (4)插火柴的时候手指捏紧火柴方头,另一只手。

  4、探索及发现

  (1)幼儿试一试:请小朋友拿着你制作好的陀螺,它会转起来了吗?你发现它转起来是什么形状的?

  (2)个别提问:你做的是什么形状的?它转起来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再试一试,重点观察三角形、正方形的陀螺旋转起来时是什么形状。

  5、延伸游戏:

  陀螺比赛:鼓励幼儿到空地上,进行陀螺比赛。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制陀螺的愉快和成功感。

  2、感知转轴安装的位置与陀螺旋转的关系。

  3、能根据步骤图大胆进行纸陀螺制作方法的探索。

  活动准备:

  1、纸陀螺1个;小朋友玩陀螺的照片;幼儿用书:《做陀螺》。

  2、各种形状的硬的卡纸片、杯盖、彩笔、剪刀、牙签棍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小朋友玩陀螺的照片,引发幼儿对陀螺的兴趣。

  (1)鼓励已有认知经验的幼儿大胆讲述对陀螺的认识。

  (2)出示教师范例,引导幼儿观察,猜测玩法。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制作陀螺的方法。

  (1)教师出示做好的陀螺提问: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需要什么材料?

  (2)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相关的材料。

  (3)师幼一起讨论制作步骤:

  ①先用杯盖当模子在卡纸上描出圆形做底板。

  ②装饰底板。

  ③再将装饰好的底板剪下。

  ④最后把牙签棍插入中心当转抽。

  (4)教师示范操作。

  3、幼儿设计制作陀螺。

  (1)教师鼓励幼儿用圆形底板,用多种方法装饰陀螺。

  (2)观察幼儿如何用牙签棍装饰转轴,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装转轴。

  4、教师引导幼儿试转自制的陀螺。

  (1)幼儿转动陀螺,教师启发幼儿思考:转陀螺有趣吗?你有什么发现?

  (2)教师及时指导,并引导幼儿练习转陀螺的技术。

  师:为什么有的陀螺转不起来,有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有的转的时间短?

  (3)讨论:要想让陀螺转的时间长一些,需要注意什么呢?

  5、教师带领幼儿集体玩转陀螺。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中继续投放次活动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如【大班艺术】何寻找中心点制作陀螺,并比较不同形状的陀螺在旋转时各有什么不同。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体验劳动与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

  2.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互助,培养认真、耐心的品质。

  3.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劳动与创造的快乐的向往,引导学生主动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动脑动手创造美,发展成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一张硬纸(上面画好一个圆)、一把剪刀、一盒水彩笔、2~3根牙签。

  2.自己在课堂上准备做的玩具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3.画一个“巧手娃娃”头像,一张自己动手制成的漂亮的小纸片(留有写字处)。

  教师准备:

  1.三个颜色分别为红、蓝白、白的陀螺。

  2.“玩具展览会”几个字。

  3.课件(具体内容见教学过程)。

  4.“机灵宝宝”头像小贴片10张。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教师: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下面请两个同学来和我一起玩个游戏(出示三个陀螺),这是我做的三个陀螺,我们三个一起转,看谁转得久,大家来看,三个陀螺中你最喜欢哪个?说说理由。

  2.转陀螺。

  3.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它像什么?如果要你做,你会做成什么颜色?什么样子?(学生自由发言)

  二、做陀螺,赛陀螺

  1.教师引言:想不想亲自做一个漂亮陀螺来参加比赛呢?让我们来仔细看看制作过程。

  2.课件演示制作过程:(播放课件,旁白将具体要求及步骤讲清楚,如无条件制课件,可由教师亲自示范讲解。)为了让学生能制作成功,特强调以下几点:

  ①陀螺的圆面要画圆,并剪好;

  ②涂色要动脑筋,设计出自己的特色,让它转起来更漂亮;

  ③牙签要穿在圆的圆心处。

  3.反馈掌握情况:说说制作步骤(检查学生是否了解并及时纠正错误,强调要点)。

  4.制作陀螺: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赛陀螺:播放一段轻快的乐曲,让教室内洋溢起欢乐的氛围,学生自由找小伙伴挑战,比比谁转得久,谁的转起来更好看。

  6.汇报小结:(播放音乐)全班一起转,看各色陀螺转起来,学生把心中最美妙的感受说出来。

  7.活动延伸:(课件出示“一休”的形象)想一想:除了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陀螺?说一说:学生互相交流,教师也可介绍或展示一些用各种材料制作的陀螺。做一做: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试着做一做。

  三、巧手宝宝,变废为宝

  1.引言激情:(课件呈现可爱的娃娃头像)我是“巧手宝宝”,我爱动脑筋,能把好多废物做成有趣的小玩意儿。看,这是我的作品(糖纸小人、小纸鹤、蛋壳画……)。

  2.教师:“巧手宝宝”手真巧啊!那是因为她爱动脑筋、爱动手,你们想做巧手宝宝吗?那么,请快快开动脑筋,看看这些东西能用来做什么?

  除了这些,你还能说说其他的吗?(课件呈现或实物:铅笔屑、鸡蛋壳、可乐瓶、废纸盒、碎布头……)

  3.引出话题。

  (1)在制作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出示幻灯片),比如,小红想做花盆,可是她没有塑料瓶子;小明做花盆时,不小心被剪刀划伤了手,小红不会用铁丝等等。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在做小玩意儿时,遇到过什么问题?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下位倾听。

  (2)在遇到难题时,有的同学马上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了难题。谁愿意向大家说说你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说得好,就贴上一个“机灵宝宝”头像在胸前。

  4.小结方法,动手制作。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大家要互相帮助,认真、耐心地做,还要注意安全哦!下面,开始完成你们的新作品吧!

  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汇报: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说一说。

  四、玩具展览会

  1.学生把各自完成的作品捧在手上,互相欣赏、交流,也可以交换、赠送。(播放轻音乐,教师也下组参与。特别要注意的是,既让学生自由活动又控制好局面,只要每个学生投入到“玩具展览会”当中即可)

  2.巧手娃娃命名。联系制作过程中的表现,请想一想;你是不是巧手娃娃?如果是,你就把名字写到“巧手娃娃”上。如果还不是,不要紧,放学回家再做、再练,直到成功为止!

  五、活动总结

  1.读儿歌:学生领读,再配《勤劳的手》的曲子唱一唱。

  2.交流: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你有什么收获呢?说给大家听。

  3.把收获写在自制的漂亮卡片上(课堂上完成不了,安排到课后)。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陀螺,并想办法让自己的陀螺转动起来。

  2、 通过制作其它形状的陀螺,让幼儿从中体会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幼儿勇于科学探索的科研精神。

  活动准备:

  1、 幼儿自己的各式陀螺。

  2、 操作材料:牙签、一次性筷子、塑料管、一头带塑料的钉子、铆钉、茶杯、茶叶盖子、有抓手的盖子、彩色纸片、卡纸、泡沫片、铅笔、剪刀、水彩笔若干。材料要丰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老师发现你们最近总是在玩一样玩具,是什么啊?

  幼:(陀螺)

  师:你们为什么喜欢玩呢?

  (因为它会转、会变色、会比赛、有很多中款式、有的还会翻身……)

  二、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探讨陀螺的做法。

  1、通过玩,观察陀螺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陀螺,想请你们玩一玩。请你看看我的陀螺是怎样比赛的?怎样转的?怎样变色的?

  幼:(幼儿四散开来,选择一样陀螺进行探索性玩耍)

  师:请你们说说看,你们是怎样比赛的?

  幼:(我们把陀螺放在一起,然后一起听口令开始转动,谁的陀螺最后停下来,谁就赢了。)

  师:你们的陀螺是怎样变色的呢?

  幼:(陀螺的颜色本来是一块一块的,发现一转起来,颜色就混在一起变成彩色的了。)

  2、师生共同讨论陀螺的做法,鼓励幼儿不怕失败。

  师:其实,这些陀螺都是老师自己做的。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呢?

  幼:(想)

  师:那么你们说说看,你会准备怎么做陀螺?

  幼:(先把纸片剪成圆形,再用牙签从中间戳过去就行了;我要做一个方的陀螺;我要做一个三角形的陀螺……)

  师:好!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做。可是,我在一开始做陀螺的时候也会不成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把能转的和不能转的进行了比较,后来我成功了!怎么会成功呢?这是个秘密,我不能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去发现。有问题没关系,自己动

  脑筋解决。如果实在不能解决,就把问题留下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三、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陀螺。

  1、 幼儿第一次动手制作阶段,教师巡回指导。

  2、 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不要给予帮助,引导幼儿试着玩一玩自己做好的陀螺。

  3、 共同解决留下来的问题。

  师:好,现在请有问题的小朋友,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A:幼:(我的圆片总是画不圆,怎么办?)

  幼儿讨论解决办法。

  B:幼:牙签戳在厚纸板上转不稳,太细了?

  幼儿讨论解决办法

  C:幼:我做的三角形的可就是不能转?

  幼儿讨论解决办法。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

  许多问题,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陀螺试试看!

  4、 幼儿第二次动手制作阶段,教师巡回指导。

  5、 再次玩一玩自己做好的玩具。

  四、探索陀螺力与平衡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要来进行一个陀螺比赛。

  (幼儿操作自己的陀螺进行比赛。)

  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怎么有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呢?还有的陀螺不是圆的为什么也能转动呢?

  师:请你把自己做好的陀螺放在我们的科学区角里,大家再进行研究。

  活动延伸:

  幼儿已经做好的陀螺放在区角中,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9

  一、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陀螺

  二、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制作,感知陀螺旋转的现象,充分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

  2.启发幼儿在操作中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萝卜、土豆、玉米、地瓜、小西红柿、蘑菇、卡纸、图画纸、油画棒(涂色用)、冰淇淋盒盖、奶瓶盖、果冻盖、瓶塞、旧玩具汽车车轮、木珠、牙签、火柴棒、铅笔头等。

  五、活动过程

  玩陀螺。

  解决的问题:你能用纸、果蔬和日常用品做陀螺吗?

  试一试,你做的陀螺能转起来吗?

  幼儿用萝卜块、卡纸、冰淇淋盒盖制作陀螺。

  (1)在萝卜块上扎上牙签。

  (2)在卡纸上扎上火柴棒。

  (3)在冰淇淋盒盖上扎上牙签。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牙签没有扎在萝卜的中间,陀螺转不起来。

  (2)在圆形的卡纸上扎上火柴棒,陀螺转起来了。

  (3)在冰淇淋盒盖上扎上牙签,只用牙签的尖转,陀螺转的时间很长。

  比一比,看谁的陀螺转得久?

  (1)我的陀螺面很圆而且很平,能转得久。

  (2)下面尖(接触面小)的陀螺转得久。

  (3)找好圆心,陀螺就能转得久。

  六、注意事项

  1.幼儿有玩过陀螺的经验,活动的效果会更好。

  2.所提供的萝卜、地瓜、玉米棒、土豆等要选圆柱体或球体形,切片时厚薄要均匀。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用目测,尺、棉线量、纸条量的方法确定圆的中心点。

  2、体验色彩变化的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玩陀螺的快乐。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制作陀螺的方法。

  2、难点是找出圆的中心点。

  活动准备

  1、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从家中带来各种陀螺,陈列在教室内。

  2、教师制作多种图案的陀螺若干。

  3、陀螺画面色彩图一幅,印有直径6厘米圆形的硬纸片、彩笔、剪刀,供画图用的圆形瓶盖,短尺,火柴棍等。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谈话提问引出主题,教师以谈话的方法提问: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

  第二部分: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老师逐一出示色彩组合图,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儿说出或表现出感受。

  第三部分: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地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制作强的幼儿及时给与表扬,引导。

  第四部分:幼儿作品展示。本部分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讨论,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老师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

  第五部分:结束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通过欣赏教师制作的陀螺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探索,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根据活动内容,材料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自由选择探索活动,给了每个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

  小百科: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河北吴桥地区被称为bo。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 篇11

  一、目标

  1、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引导幼儿探索陀螺的制作方法。

  2、通过制作其它形状的陀螺,让幼儿从中体会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二、准备

  1、彩色陀螺或幼儿自带各式陀螺。

  2、丰富的操作材料:牙签、各种形状的纸片、铅笔、剪刀、水彩笔若干。

  三、过程

  (一)玩彩色陀螺

  1、幼儿自由玩陀螺,观察陀螺转动时色彩的变化。

  2、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是怎样转的?转动时色彩的变化?

  3、集中交流,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探索制作方法

  1、师生共同讨论陀螺的做法,鼓励幼儿不怕失败。

  2、讨论;你会准备做一个什么形状的陀螺?怎么做?

  3、幼儿第一次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不要给予帮助,引导幼儿试着玩一玩自己做好的陀螺。

  5、共同解决留下来的问题。讨论:为什么有的幼儿制作的陀螺不会转动?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6、通过讨论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重、难点。

  (三)再次设计制作彩色陀螺

  1、幼儿第二次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2、启发幼儿运用七种颜色大胆装饰,画出不同图案。

  3、要求涂色均匀、鲜艳。

  4、再次玩一玩自己做好的玩具。

  (四)陀螺旋转比赛

  1、幼儿操作自己的陀螺进行比赛。

  2、启发幼儿思考:怎么有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呢?还有的陀螺不是圆的为什么也能转动呢?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七色,转动时看不见?

  3、交流自己的发现,探索陀螺力与平衡的关系。

  四、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有机会到科学区继续探索。

  2、幼儿已经做好的陀螺放在区角中,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

【大班科学实验自制陀螺教案】相关文章:

《陀螺》大班教案10-24

大班科学活动《自制陀螺,转起来》11-08

大班美术教案:陀螺01-05

玩陀螺大班教案11-08

《玩陀螺》大班教案11-13

《玩陀螺》大班教案11-05

大班游戏教案《玩陀螺》03-21

《陀螺》大班主题教案07-26

《陀螺》大班主题教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