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2-04-21 08:35:09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水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水教案集锦五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令:注意和“今”字区别。读准字音“lìnɡ”。

  福:应读作“fú”,不能读作“fǔ”。

  2.字形:

  蘸:“zhàn”可分部件记忆字形。

  敬:左宽右略窄。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健:左窄右宽,中间的“廴”,不要写成“辶”。

  寿:半包围结构,寸字底,上面是“丰”字竖变成“丿”。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3、复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

  熟读全文。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讲讲有关周总理或有关傣族人民的故事。

水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 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 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温习铺垫

  1、口算

  20×3= 0×6= 8×0= 24×3=

  12×8= 12×4= 22×4= 300×4=

  2、竖式计算

  48×4= 320×5= 602×5= 540×3=

  二、创设情境

  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老师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三、自主探究 感悟新知

  1、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2、小组进行交流

  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解法,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取,并对其方法进行研讨。组长选一位同学做好记录。

  3、全班交流算法

  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你的算法?

  生1:我是估算的。要比120元多。算式是20×3×2=120(元)

  生2:150元就够了。算式是25×2×3=150(元)

  生3: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钱,算式是

  24×3=72(元) 72×2=144(元)

  生4: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样,只不过列了综合算式。

  24×3×2=72×2=144(元)

  ……

  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4、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老师算出了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一说。

  四、拓展应用 巩固提高

  1、学校要求每个班选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三、四年级共有24个班,每人参加三项,一共参加了几项?

  2、二年级参加了跳绳比赛,4人一组,每组一分钟平均跳65下,6个小组一共跳了多少下?

  3、课堂作业:

  (1)试一试1。学生在书上计算。

  (2)试一试2。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水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重点)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重点)

  二、教学重点:

  难点:根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的材料。

  2、准备进一步探究的实验:两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别加入清水和盐水。

  3、FLASH:植物的吸水与失水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农谚吗?"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的意义。

  [复习提问]:回忆一下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为什么?

  [小结]:根尖中,成熟区的根毛扩大了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因此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举例]:一株黑麦具有1381万条根,约有15亿条根毛。

  [提问]:你知道水对植物体有什么作用吗?

  从字面能理解出:水和肥料(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齐声回答:根尖的成熟区。

  惊叹根毛的数量,更直观地理解了成熟区的吸水能力。

  同座位互相讨论。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探究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小结]:(1)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2)植物的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需要水的参与;(3)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形态。

  [讲述]:满足植物对水的需要,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要根据植物的需求,给予适量的水。

  [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课前准备好带根的幼苗若干根(每四人小组一根),用清水洗净根部土粒。打上课铃时,将幼苗的根部插入20%的食盐水中。做实验时,将幼苗发下。

  [观察]:发下的浸入食盐水中的幼苗根部,有什么现象?

  [实验]:将幼苗迅速放入自来水中,过一段时间,茎和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想一想]:(1)盐水和自来水相比有什么区别?(2)幼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问]:自来水是溶液吗?

  [解释]:盐水是加了食盐的水,称为溶液。水中溶解的盐的多少,可以用浓度的高低来表示。自来水中溶有极少的无机盐,所以也是溶液。

  在书上勾划下相应内容,并加以理解。

  观察发现放入盐水的幼苗出现萎蔫现象,根变软,根尖下垂。

  迅速放入自来水中一段时间后,幼苗的根变得硬挺了,茎和叶重新伸展开来,幼苗恢复正常。

  能回答出盐水比自来水的`浓度高。

  大部分同学不能确定。

  理解溶液的含义。

水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再齐读。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问:有不懂的词语吗?简单的词语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其他词语放在课文里再讲。

  5、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

  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小洁看到湖中映出的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她坐在船头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驶,所以觉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读读下面的词语,再读读带点的字。

  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

  镜子

  变幻

  表演

  香蕉

  企盼跨

  二、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波()坡()披()

  盼()粉()纷()

  赏()堂()

  境()镜()

  2、学写句子。

  1)、()的树上有()在()。

  2)、()的草地上有()在()。

  3)、()有()在()。

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表现特定的情绪、场景,进而尝试命题的音乐创作。

  2、能积极参与新的创作领域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创新与团结协作的乐趣,分享创作带来的愉悦感。

  二、重点难点。

  1、充分地感受体验各种音源材料的音乐表现力是本课重点。

  2、引导学生自主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展开命题音乐创作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各种音源材料(略)、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物品,它们与今天的音乐课有联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来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二)感受。

  欣赏STOMP乐团《破铜烂铁交响曲》音乐片断。

  提问:刚才的音乐跟我们以往接触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体验与探究。

  1、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敲击和体验教室内摆放的各种音源材料。

  2、节奏问答——接龙游戏:

  ①分别让学生根据老师敲出的即兴节奏,尝试在各种音源上敲出即兴应答的节奏(注:其余学生敲击固定节拍);

  ②高音音源与低音音源之间的即兴节奏对答;

  ③师生原地踏步并击掌即兴节奏对答;

  ④师生在音源材料上敲击连续的即兴复杂节奏对答、

  3、学生自由命题创作。

  ①分组讨论,自由命题创作节奏,并利用音源材料进行场景表现。

  ②分组表演:《晚自习》、《装修进行曲》。

  (四)拓展。

  1、教师:谭盾的这部音乐作品大量运用水作为音源材料,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把艺术与生活合二为一,有机地把后现代主义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适应了现代人对更新古典音乐的欣赏要求,受到人们的肯定和热情的欢迎。

  2、根据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现:

  ①教师播放,学生聆听两段音乐:

  根据命题《海滨》编辑的马赛克音乐片断;

  课前布置一名学生根据命题《草原牧歌》的几幅图画,选编并演奏的一段二胡音乐;

  ②学生分两组讨论,利用组合各种音源进行音乐创作,表现主题情境。

  A组:主题《海滨》。

  音源:四台电子琴。

  让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利用正规音源的模拟音响效果创编音乐。

  B组:主题《草原牧歌》。

  音源:自由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如:二胡、吊钗、鼓、沙锤、水盆、可乐沙瓶、黄豆纸盒、漏勺、皮带等。

  ③学生分别表现两段主题音乐的情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身边各种不同音源材料进行命题创作,是音乐创作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真正本质的东西,让我们一同在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进行的命题创作活动中,打开智慧的大门吧!

  (六)下课(同步播放《破铜烂铁交响曲》)。

《【热门】水教案集锦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热门】水教案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精华】水教案集锦8篇04-15

【精选】水教案集锦九篇04-13

精选水教案集锦八篇04-13

【推荐】水教案模板集锦6篇03-24

【推荐】水教案模板集锦八篇04-20

【推荐】水教案集锦8篇04-17

珍惜水作文【热门】01-26

《水不见了》教案04-01

《观察水》的优秀教案课件05-15

《水结冰了》教案课件PPT05-1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热门】水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水教案集锦五篇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板书:(傣族)

  (2)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学生如果讲不清,老师可补充说明:每年的清明时节,也就是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到了那天,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3)谁知道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什么地方?

  (学生说不上来,老师告诉学生:傣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地区。)

  (4)仔细观察图画,图上人们的表情什么样?穿着什么?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喜笑颜开。再看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包着头巾,多数的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粉红色头巾。)

  (5)人们的手里拿着什么?请你们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完整话。(老师把句式写在黑板上。)

  (人们有的端着碗,有的抱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象脚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6)人们围聚在周总理身旁,像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周总理,表现了傣族人民的什么感情?

  (对总理的尊敬、爱戴,像亲人一般。)板书:爱戴

  (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傣族人民,说明了什么?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板书:心连心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下面,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一起扫清学习中的文字障碍。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三)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泼:念“p#”,不念“b#”。

  令:注意和“今”字区别。读准字音“lìnɡ”。

  福:应读作“fú”,不能读作“fǔ”。

  2.字形:

  蘸:“zhàn”可分部件记忆字形。

  敬:左宽右略窄。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健:左窄右宽,中间的“廴”,不要写成“辶”。

  寿:半包围结构,寸字底,上面是“丰”字竖变成“丿”。

  3.解词:

  花炮:指燃放的彩花和鞭炮。

  象脚鼓:是傣族的一种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在鼓面。演奏时斜挎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来给舞蹈伴奏。

  4.熟读本课生字词。

  (五)指导学生写生字的字头。

  (六)作业 。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读课文,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做到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8自然段。

  3、复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生字词。

  (采用各种形式读熟,做到脱口而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三个同学读课文。第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第二个同学读4~6自然段,第三个同学读7、8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并且边听边想每个同学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读后回答:

  (1~3)自然段写周总理到来前的情况。

  (4~6)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7~8)自然段写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

  (三)学习1~3自然段的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边默读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的时候,就是泼水节到来的时候。)

  (2)凤凰花的颜色是什么样的?从图上找一找。

  (火红火红的。图的右下角生长着,地上铺着花瓣。)

  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听边想:

  (1)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今年”是指哪一年?

  (读一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就知道了。)

  板书:1961年

  (3)那一年,周总理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为什么还要到那么遥远而又非常炎热的云南地区和少数民族一起过泼水节呢?

  (周总理关怀着全国各族人民。)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1)画出人们的动作词语。

  板书: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2)“赶来”改成“走来”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赶来”有急切的意思,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人们都愿意到最热闹的地方来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他们听说敬爱的周总理要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周总理,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是多么幸福啊!大家唯恐来晚了赶不上和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大早,急急赶来。)

  (3)人们把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由此可以看出周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4)画出第3自然段中的比喻句,齐读,说说本体、喻体、比喻词各是什么。

  (5)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读出有关句子。

  (龙船、花炮)

  (6)“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上有很多的龙船驶过,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热闹非凡。)

  (7)“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读这一句时应用什么语气?

  (人们渴望见到周总理,今天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通过欢呼声表达出来。读这一句时声调要高,要表达出傣族人民激动、高兴、情不自禁的心情。)

  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个人、集体)

  (四)学习4~6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一看共有几句话?(两句)请两个同学每人读一句,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介绍了周总理的外貌和神态。第二句是讲周总理敲着象脚鼓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2.看图上周总理的服装,他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

  (为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3.画出这段中描写周总理的动作词语,说说这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板书: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

  4.全班一齐回忆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

  (1)这段有几句话。

  (2)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自然段的意思。

  5.按第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先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一起说说讨论的内容。

  (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的意思是泼水开始了。第二句的意思是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为人们祝福。第三句的意思是傣族人民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有:端着、拿着、泼洒。这一段进一步说明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6.练习背诵第5自然段。

  (1)请三个同学每人背一句。

  (2)每个同学小声背这一段。

  (3)全班齐背。

  7.课文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图上的内容?(4~5自然段)

  周总理来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这对傣族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双喜临门。傣族人民欢欣鼓舞,激动的心情无法形容。全班齐读这两段,一定要读出欢乐的情绪。

  8.第6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要读出语气。先自己小声练读,然后互读,最后全班齐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1.请一个同学读,大家想:这两段表达了什么?

  (傣族人民的激动心情。)

  2.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来到这里,他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都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3.全班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六)作业 。

  熟读全文。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通过读书和收集资料,讲讲有关周总理或有关傣族人民的故事。

水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

  1、 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 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温习铺垫

  1、口算

  20×3= 0×6= 8×0= 24×3=

  12×8= 12×4= 22×4= 300×4=

  2、竖式计算

  48×4= 320×5= 602×5= 540×3=

  二、创设情境

  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一算,老师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三、自主探究 感悟新知

  1、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2、小组进行交流

  要求:每位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解法,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取,并对其方法进行研讨。组长选一位同学做好记录。

  3、全班交流算法

  哪位同学愿意交流你的算法?

  生1:我是估算的。要比120元多。算式是20×3×2=120(元)

  生2:150元就够了。算式是25×2×3=150(元)

  生3: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钱,算式是

  24×3=72(元) 72×2=144(元)

  生4: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样,只不过列了综合算式。

  24×3×2=72×2=144(元)

  ……

  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4、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老师算出了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一说。

  四、拓展应用 巩固提高

  1、学校要求每个班选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三、四年级共有24个班,每人参加三项,一共参加了几项?

  2、二年级参加了跳绳比赛,4人一组,每组一分钟平均跳65下,6个小组一共跳了多少下?

  3、课堂作业:

  (1)试一试1。学生在书上计算。

  (2)试一试2。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水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重点)

  2、说出植物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重点)

  二、教学重点:

  难点:根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准备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的材料。

  2、准备进一步探究的实验:两个新鲜萝卜,中央挖两个同样大小的洞,分别加入清水和盐水。

  3、FLASH:植物的吸水与失水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句农谚吗?"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这句话的意义。

  [复习提问]:回忆一下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为什么?

  [小结]:根尖中,成熟区的根毛扩大了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因此成熟区的吸水能力最大。

  [举例]:一株黑麦具有1381万条根,约有15亿条根毛。

  [提问]:你知道水对植物体有什么作用吗?

  从字面能理解出:水和肥料(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齐声回答:根尖的成熟区。

  惊叹根毛的数量,更直观地理解了成熟区的吸水能力。

  同座位互相讨论。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

  探究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小结]:(1)水是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2)植物的生命活动(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需要水的参与;(3)水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的形态。

  [讲述]:满足植物对水的需要,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要根据植物的需求,给予适量的水。

  [实验]: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

  课前准备好带根的幼苗若干根(每四人小组一根),用清水洗净根部土粒。打上课铃时,将幼苗的根部插入20%的食盐水中。做实验时,将幼苗发下。

  [观察]:发下的浸入食盐水中的幼苗根部,有什么现象?

  [实验]:将幼苗迅速放入自来水中,过一段时间,茎和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想一想]:(1)盐水和自来水相比有什么区别?(2)幼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提问]:自来水是溶液吗?

  [解释]:盐水是加了食盐的水,称为溶液。水中溶解的盐的多少,可以用浓度的高低来表示。自来水中溶有极少的无机盐,所以也是溶液。

  在书上勾划下相应内容,并加以理解。

  观察发现放入盐水的幼苗出现萎蔫现象,根变软,根尖下垂。

  迅速放入自来水中一段时间后,幼苗的根变得硬挺了,茎和叶重新伸展开来,幼苗恢复正常。

  能回答出盐水比自来水的`浓度高。

  大部分同学不能确定。

  理解溶液的含义。

水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生字卡、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4、教师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再齐读。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一读词语。

  问:有不懂的词语吗?简单的词语教师做适当的讲解,其他词语放在课文里再讲。

  5、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三、学习课文,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

  2、指名读一、二、三自然段。

  讨论:

  (1)小洁看什么看得如了神?

  (2)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小洁看到湖中映出的蓝天、白云,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她坐在船头上,游船在湖面上行驶,所以觉得自己又像在水里游。)

  指导读一到三自然段。读后说一说两岸的风景怎么美,湖里的景象怎么美。

  3、指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讨论

  (1)小洁吃完面包想把面包纸丢进水里,可后来为什么又攥着面包纸生怕它掉进湖里呢?

  (2)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景象不见了。美丽的景象指什么?为什么不见了?(讨论后读有关句子)

  (3)小洁用企盼的目光望着湖水。她企盼什么?

  (4)小洁跨上岸后在寻找什么?她找到了吗?

  指导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读全文

  小结:我们从小应该懂得保护环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2、读读下面的词语,再读读带点的字。

  清澈

  卷起

  波纹

  跃起

  丢进

  镜子

  变幻

  表演

  香蕉

  企盼跨

  二、识字、写字。

  1、重点教:澈、卷、演。

  2、读读下面的字:皮、文、斤、去、分。

  想一想上面的字加上什么偏旁是本课的哪个生字?

  学生边回答边板书。

  3、出示卡片,独立分析下面的字形。镜、幻、表、蕉

  4、书写生字。

  三、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认真记忆字形。

  2、听写本课生字。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波()坡()披()

  盼()粉()纷()

  赏()堂()

  境()镜()

  2、学写句子。

  1)、()的树上有()在()。

  2)、()的草地上有()在()。

  3)、()有()在()。

水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表现特定的情绪、场景,进而尝试命题的音乐创作。

  2、能积极参与新的创作领域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在创作实践中体会到创新与团结协作的乐趣,分享创作带来的愉悦感。

  二、重点难点。

  1、充分地感受体验各种音源材料的音乐表现力是本课重点。

  2、引导学生自主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展开命题音乐创作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各种音源材料(略)、多媒体课件、电子琴、二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物品,它们与今天的音乐课有联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来欣赏几个音乐片段。

  (二)感受。

  欣赏STOMP乐团《破铜烂铁交响曲》音乐片断。

  提问:刚才的音乐跟我们以往接触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三)体验与探究。

  1、让学生离开座位,自由敲击和体验教室内摆放的各种音源材料。

  2、节奏问答——接龙游戏:

  ①分别让学生根据老师敲出的即兴节奏,尝试在各种音源上敲出即兴应答的节奏(注:其余学生敲击固定节拍);

  ②高音音源与低音音源之间的即兴节奏对答;

  ③师生原地踏步并击掌即兴节奏对答;

  ④师生在音源材料上敲击连续的即兴复杂节奏对答、

  3、学生自由命题创作。

  ①分组讨论,自由命题创作节奏,并利用音源材料进行场景表现。

  ②分组表演:《晚自习》、《装修进行曲》。

  (四)拓展。

  1、教师:谭盾的这部音乐作品大量运用水作为音源材料,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把艺术与生活合二为一,有机地把后现代主义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起来,适应了现代人对更新古典音乐的欣赏要求,受到人们的肯定和热情的欢迎。

  2、根据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现:

  ①教师播放,学生聆听两段音乐:

  根据命题《海滨》编辑的马赛克音乐片断;

  课前布置一名学生根据命题《草原牧歌》的几幅图画,选编并演奏的一段二胡音乐;

  ②学生分两组讨论,利用组合各种音源进行音乐创作,表现主题情境。

  A组:主题《海滨》。

  音源:四台电子琴。

  让有键盘基础的学生利用正规音源的模拟音响效果创编音乐。

  B组:主题《草原牧歌》。

  音源:自由组合各种音源材料,如:二胡、吊钗、鼓、沙锤、水盆、可乐沙瓶、黄豆纸盒、漏勺、皮带等。

  ③学生分别表现两段主题音乐的情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利用身边各种不同音源材料进行命题创作,是音乐创作中一个新的领域,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深刻体会到音乐的真正本质的东西,让我们一同在利用身边的音源材料进行的命题创作活动中,打开智慧的大门吧!

  (六)下课(同步播放《破铜烂铁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