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懂得“穷”并不可怕,它也许是促进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产生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的勇气,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2能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并写下来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整体地、联系地自主感悟、相互碰撞、引导提升,来感受母亲对小女孩的教导,体会母亲的话的深刻含义。
一、导入
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赞美母爱的诗句,说明了母爱的伟大。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在演绎着这样的故事,今天我给你们也带来了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母亲的纯净水》。
1、板题
2、齐读课题
3、质疑 ,就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
1、自由读文要求:
⑴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课文写了一件事(本文记叙了一位母亲为女儿准备“纯净水”的经过,当女儿发现所谓的“纯净水”原来是凉白而责备母亲时,母亲对她进行了教育,使她明白了自己思想上的错误)
三、精读
㈠过渡:每逢体育课,小女孩都会拿着母亲的纯净水,可是前后的心情都是不一样,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地口味这份浓浓的母爱。
1、请自读2-10自然段,哪儿给你的感受最深?小女孩心情有什么变化?(高兴、委屈、酸楚)
2、为什么她觉得尴尬,当即扔了那瓶水?
3、她听了母亲的解释,知道母亲是对的,为什么还是感到莫名的委屈和酸楚呢?
㈡又听了母亲后一席话,她想明白了,出示母亲的话“我们是穷……可就真穷了。”
1、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对小女孩说这些话的?
2、母亲跟小女孩讲这些话,想让小女孩明白什么呢?
3、“再穷(①生活上的困难)也得看得起自己,心就穷了②……可真穷了③”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4、现在你能结合课文来说一说小女孩和母亲是怎样看待穷的吗?(小女孩:丢脸,没有面子;母亲:勇敢面对,认为穷是一种过法,虽然穷,但母亲心不穷)
5、如果因为穷看不起自己会怎么样呢?(希望破灭)
㈢那天晚上,小女孩想明白了母亲的话,她想:出示“穷没什么,它……”
1、你怎么理解的?(穷不是一种耻辱,只是一种相比较而言的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
2、对于家里穷,小女孩曾经是怎么认为?现在呢?此时她的心情怎样(沉静)(一种耻辱、一种生活现状需要努力改变它)
小结:是母亲的一番话,改变了小女孩,使她对穷和富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我来读母亲的话,请你们来读与母亲的话相对应的小女孩的话。
㈣、1、小女孩长大了,有了较好的工作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喝各种各样的名贵的纯净水,为什么她却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饮料比得上母亲的“纯净水”。①为什么打上引号;②此时它又是什么心情?(喜欢)
2、为什么课题叫做《母亲的纯净水》而不叫《母亲的白开水》?(母亲的纯净水使小女孩对穷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以母亲的纯净水为题更吸引人,表达了小女孩对母亲的爱)
3、请你在书上写一写对小女孩和母亲的评价
4、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给人勇气,母亲是一把伞、一盏灯、一杯水,母爱是平凡和无私的、是伟大的,此时同学们一定也有许多话想要你的母亲说吧,请你们写在小卡片上。
四、拓展
1、围绕穷与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感想。
2、现在的生活越过越好,同学们认为白开水没有味道,而饮料好喝,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
五板
白开水
母亲的纯净水
教育
课后反思
1本教学设计能立足于学生的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中学生自主探究、因需合作在先,集体共议、顺学而导在后。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脉络,以“纯净水带给我的心情变化”为主线设计教与学,适时相融母亲的话和小女孩想明白了什么。使学生整体地、联系地自主感悟、相互碰撞、引导提升,来感受母亲对小女孩的教导,体会母亲的话的深刻含义。力求使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2在课尾,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评价一下文中的母亲或是小女孩。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是启迪学生思想的一个好时机。 从小女孩的身上学生发现了,她的懂事、乐于助人、听从教导……从母亲身上,学生感受到了母亲的节俭、善于理解人、言传身教……等优秀的品质。 每一篇语文课文中都富含深厚的德育资源,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在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和启迪。
3在理解体会小女孩对“穷”的认识上,有小女孩的一段话,是一段用比喻构成的段落,课堂上对这一段落的理解我还引导得不够,使学生理解有了一定的困难。
水教案 篇2
课前透视
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
孩子们见惯了矿泉水,很少见过山泉水。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有条件的还可以亲自去看一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自读自悟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品词析句,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信息资料:课文录音带、音乐磁带《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
【轻松优美的乐曲,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二、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带(或师范读),思考:泉水从哪里来?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交流
1、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字情况。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组内学生轮流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复多读几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在组内展示朗读,互相评价打等级。
【低年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此环节充分发挥组内资源优势,互补共享。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四、朗读
1、细读课文,思考:泉水流过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谁?
2、指名读课文前三自然段,重点指导泉水说的话,揣摩它的心态和神情。
“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重点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多”“清”的特点。)
3、范读——仿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竞赛读。
【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使他们初步体会到泉水的快乐和无私。】
五、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1——3自然段。(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2、练习背——指名背——分组竞赛背。
六、写字——学习“瓦、泉、然、结、塔”
1、学生观察先练习书写,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范写指导,重点强调“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
2、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
评教师:老师写的字请学生评价。
学生互评:学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评价。
3、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让学生参与评价,利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写字质量。同时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更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
第二课时
一、读文
学习4——7自然段。
1、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学生练习读泉水的话,体会它自豪、欢快的心情。
“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2、师生合作采用引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形式进行读文。
3、回读全文,交流:你觉得泉水怎么样?喜欢它吗?自愿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跳出文本,读说结合,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泉水的奉献精神。】
二、想象
1、丁冬的泉水还会流到哪里?一路上它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补充说句子:
泉水流到 ,它看见了 ,泉水说:“ ”
【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三、积累
读课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仿照书上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句子。
(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练习
1、填空
( )的杜鹃花 ( )的身影 ( )的镜子
( )的山谷 ( )的歌声 ( )的果子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泉水有( )、( )、( )、( )的特点。
(2)泉水流过( )、( )、( )、( )。
3、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充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增强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六、写字
学写“股、脆、杜鹃”四个字,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可以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另外“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水教案 篇3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教学本课,要强调自读自悟。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在朗读时可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比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火红的杜鹃”“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在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感悟:
加上修饰部分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生字数量较少,读音难点不多。注意“哦”和“我”读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字形的识记,可在学生自主识字基础上,结合课文学习分散进行,建议:
1.读第一自然段“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一句,认识生字“哦、股、缝”。“哦”要在问答中,领会它所表达的语气。“股”和“缝”可借助手势、实物或图画显示字义。
2.出示“杜鹃花”图片,结合插图,通过形象感知认识“杜、鹃”,并可结
合姓氏识记“杜”字,联系学过的“鹊”识记“鹃”字。
3.借助图或实物认识“瓦罐”,学认“罐”字。
4.在探究“天然水塔”的过程中,认识“塔”字。
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6.写字指导。
要写的字中左右结构的字较多,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可以把重点放在总结“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时的变化规律上。建议结合第四课的“骨”字,将“骨、鹃、股、脆”四个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月字在旁撇不变,月字在下撇变竖。此外,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塔”字右下是“合”,中间的短横不能少;“泉”字下边是“水”,竖钩右边是两笔,不要合成一笔;“脆”字右下的“
”,不要写成“巳”。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整体感知全文。
(1)出示课文插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说话,小组交流。
2.老师示范朗读或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体会“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3.小组合作朗读,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在小组里展示朗读。
4.小组派代表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好,并发“小书签”奖励。
5.在整体朗读过程中重点指导品读下列句子。
(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要求读出泉水自豪、欢快的语气,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6.师生合作,采用教师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进一步在读中感悟。
(三)积累运用
1.在“好词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词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还可仿照上述词句的形式另写几个词语或几句话。
2.熟读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小韵文,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朗读表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把它背下来或抄下来。
(四)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如,打扫街心公园的卫生,制做保护环境的宣传牌,帮助军属做家务……为社会奉献爱心。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段: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感悟泉水的纯洁无私、美丽可爱的心灵。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
(2)讨论交流:你觉得泉水怎样?喜欢他吗?给大家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泉水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1)“丁冬,丁冬”,泉水还会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还会看到什么,为大家做些什么?
(2)口头补充句子。
泉水流到___,他看见了___,泉水说:“___。”
五、资料袋
泉水
从岩石裂缝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泉水在山区较为常见,因为山区的地形多经山体运动的强烈切割,有利于地下水流出。泉水按流出地面的差异,可分为下降泉和上升泉;按泉水的温度可分为温泉、冷泉和普通泉。许多江河湖泊都是由众多泉水汇成溪流聚集而成的。泉水不仅可以灌溉农田,供给人们饮用,有些泉水煮熟后还可提制食盐,还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
水教案 篇4
文章摘要: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精品设计一公开课,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材简析: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三自然段:人们的快乐一直延续到深夜。课文配有插图,图文结合,内容充实。因为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必须多指导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第一、二自然段课文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情景与快乐。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4个二类字,并理解有关的词语。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风俗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目的要求:讲读课文
一、复习词语:
幸福、香水、泼水节、一年一度
吉祥、象征、湿淋淋、不肯离去
1、个别读
2、齐读
二、讲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一年一度举行一次。)
“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说明很难得。
3、齐读:
过度:你想知道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吗?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1)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准备——泼水——喜悦)
(2)说说人们准备的情况。
(准备桶和盆、清水、滴上香油、撒上花瓣。)
(3)从哪些词语说明大家的心情迫切,盼望着过节?
(早早地来到、早已准备好)
(4)找找:找出泼水节中的动词?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在泼水节时,非常快乐?
(追逐、灌、泼)
(5)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人们的脸上还笑开了花?
指导读句子:“清水是迹象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
你从哪些看出人们在泼水节中的快乐?
(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深夜)
3、齐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多种描写方式的运用
2、 学习多角度对比体现主题的方法
3、 初步认识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做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感受爱斯梅拉达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美
教学设想:
《巴黎圣母院》是体现雨果浪漫主义特色的代表作品。《一滴水换一滴眼泪》节选原著的第六卷第四章,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教学时间,课前让学生预习。如何在文本研习中让学生体悟人性美,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多角度对比手法,进而揭示出本文的主题是本文的教学目标。因此,我紧抓小说三要素,以题眼入手,层层推进分析人物形象,进而得出对比,揭示真善美这一人生真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感导入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无数的艺术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在优秀的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随着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一起走进《巴黎圣母院》,走进伽西莫多的一滴眼泪!
二, 初读感知
1. 这篇课文节选自雨果29岁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讲小说,我们不得不提小说的三要素,那就是环境、人物、情节。我们首先来看《巴黎圣母院》的故事情节,请一位同学读注释①故事简介。
2. 我们知道了《巴黎圣母院》的故事内容,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划出你不会的生字词,并思考本篇课文的环境、人物和情节。
(在此期间,将我归纳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写完走下讲台,看学生的阅读情况)
3.请学生读黑板上的字词,给出正确的读音。
鞭笞 轮轴 黝黑 刽子手 跛脚 蜷缩
恫吓 虫豸 缄默 唆使 抽搐 镂刻
标识出正确的读音,请全体学生齐读两遍
3. 请学生归纳三要素
(环境 学生应该能概括,人物 适当地提示,情节我会提示:把我们找到的人物都串起来,连成一句话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情节,想想看怎么说?)
环境:格雷沃广场的刑台
人物: 克洛德孚罗洛
围观群众
情节: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上水。
三, 整体感知
1. 题目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大家是不是有疑惑啊?那我们先从眼泪处看起,文中描写眼泪处是哪一段啊?——(第62小节)
全体读一遍,伽西莫多为什么流泪?——(被他劫持的爱斯梅拉达在没有人理睬他时送水给他喝)
2. 在他喝到水之前,他对爱斯梅拉达怀着怎样的情感?他是怎样想爱斯梅拉达的?哪一小节有描写?——(第60小节 愤怒和轻视)
详写这种情感,跟伽西莫多流泪有什么关系?对刻画爱斯梅拉达形象又起到什么作用?——(对比,突出爱斯梅拉达的美丽善良)
3. 再读第62小节,为什么是“一直干燥如焚”、“长时间被失望”?是谁让他这样?——(围观群众)(这是学生的第一反应所做的答案,不完全)
① 在伽西莫多受刑前后,围观的群众有什么样的表现?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受刑前:几次笑(第6小节、第13小节、第16小节)几次骂
受刑过程:围观群众的侮辱和诅咒(第28小节、第29小节等)
② 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围观群众,是哪一句?(这些围观群众和伽西莫多有关系吗?他们与伽西莫多毫不相干,却侮辱、咒骂他,反映了群众的自私、无聊)——(第27小节 在这种年纪是没有怜悯心的)
③ 面对围观群众的咒骂与侮辱,伽西莫多又有何表现?表现出他什么样的性格?——(表现出了伽西莫多虽貌丑,但心地善良)
④ 除了围观群众,还有谁让伽西莫多失望?——(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
文中哪一段有描写?——(第44小节 副主教对伽西莫多置之不理)
4. 那与他们相反给伽西莫多送上水的是谁?——(爱斯梅拉达)
5. 与伽西莫多毫不相干的围观群众辱骂他、憎恨他,最应该救他的副主教克洛德抛弃了他,而被他劫持的爱斯梅拉达却给他送上了水。这滴水唤醒了伽西莫多不流泪的灵魂,这滴水仅仅唤醒了他的灵魂吗?——(不是,还唤醒了围观群众,第67小节)
6. 齐读第67小节,为什么前面围观群众那么地自私和无聊,现在却转变地如此快呢?他们不是没有怜悯心吗?——(因为他们没有完全丧失最基本的人性,爱斯梅拉达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
四, 手法分析
1. 大家有没有发现啊?围观群众前后的表现,采用了什么手法?前后表现形成了什么?——(对比)
2. 文中采用最多的手法就是对比,大家还能不能找出其他的对比?(此处比较难,所以必须适当地引导)
比如说,雨果是一位崇尚人道主义者,他遵循的美学原则是“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他用此美学原则创造了我们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啊?——(伽西莫多)
那伽西莫多自身是不是一个对比啊?外表虽丑陋,但内心善良。
(很自然地学生就能想到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围观群众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克洛德与伽西莫多的对比。)(总之,还是要适当引导)
3. 作者通过人物自身以及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为了表达什么?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引导:围观群众前后对比突出了爱斯梅拉达的美好与善良;伽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虽然是一个貌丑一个貌美,但是两个人都是内心善良的人,两者对比也是为突出心灵美;副主教克洛德与伽西莫多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外表再美,外在形象再好,都比不上心灵美。这些对比手法都是为了突出什么?)
这样适当地引导,学生很容易找出主题——呼吁人性的真善美。
五, 课堂总结
小小的刑台,既是对伽西莫多肉体的惩罚,又是对中世纪人们灵魂的拷问。小小看台,大千世界,人性的复杂、善恶、美丑展露无遗。我们要做像爱斯梅拉达那样的人,既美在外表也要美在心灵,尤其要注重我们的心灵美。在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是雨果说的,“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
六, 板书设计
围观群众
情节:伽西莫多被送上刑台,接受笞刑,围观者嘲笑辱骂他,副主教克洛德对他置之不理,爱斯梅拉达为他送上水。
水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DVD光盘、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体会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2、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四、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五、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六、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水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3、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专题片中学生游泳的画面。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
游泳要严格遵守“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2、在网上搜集学生发生溺水而导致死亡的事故,然后组织学生共同分析发生溺水事故的原因,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方法,全班学生每2人分成一个小组,进行模拟演示,1人扮演溺水者,1人扮演救护者。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其他同学细心观察,最后做出总结,指出优点和缺点。
三、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风景的优美和小洁心灵的美好。
3、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朗读指导,体会景色之美及小洁美好的心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知美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湾清澈的湖水。
出示媒体资源中湖水的视频:
师:这一湾清澈的湖水你喜欢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27课《清澈的湖水》,带着你的喜爱之情,齐读课题吧!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师: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想不想再把课文读一遍?(想)那就请同学们开始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放声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同桌一起读,对你喜欢的部分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生自主读书,师巡视指导。
3、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指名回答。
4、师:文中藏着一些生字宝宝,你发现它们了吗?
指生读、齐读1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6、播放课文范读动画,更正读音。
三、品读句段,欣赏美
1、师:小洁跟着爸爸妈妈出去游玩,乘坐在游船上,欣赏到了非常美丽的风景。请小朋友们自由读2~4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风景优美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再朗读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在读中体会景色的优美。
师: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⑴ 生答:“我喜欢山石”这部分,因为山石很美。
出示文字:“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你感受到的美吗?
生读。
师:谁还喜欢这部分?(生举手)你来说说。
生:我喜欢山石这部分,因为这些山石形状很有趣。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这种趣吗?
生读:
师:谁还能比他俩读得还好?(自己先试试)
指生读:其他同学当评委,大家评议。
⑵ 师:你们都读得这么好,我也想试试了,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读怎么样?
师读“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字体变成绿色,生接读“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
师:这是我们通过读书知道的小洁看到的美丽神奇的山石,你们想不想也亲眼看看?
生:想。
⑶ 出示课文中的山石图:谁来看着这幅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山石?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指生看图说。
师:你想怎样来形容这些山石?生答。板书:奇。
⑷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有趣美丽的山石?生说。
⑸ 老师也查找了许多山石的资料,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想看吗?
出示奇石的图片:
师:谁来看图说说这些山石的`样子并给这些山石起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看图回答,师小结:这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本身真是奇妙无比。
师:你还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⑴ 生答:我喜欢潮水这部分,因为湖水很清、很静。板书:湖水。
出示文字:“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幻的山峦”。
⑵ 师:这句话该怎么读,你当老师,我当学生,教教我,行吗?
学生自已练习。
⑶ 指名读。
师:你是用自己示范读的方法来教我。
师提示:还可以用具体方法教我。比方说:哪句话应当快读,哪句应该慢读,哪个词语应当重读等等。
⑷ 生指导。
⑸ 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读。
⑹ 愿意读的同学都站起来配乐读。
⑺ 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变幻的山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山峦还变幻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你很会读书,谁能帮帮他?
指生解答。
⑻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湖水清澈见底,岸边座座山峰,倒映在水中,人们乘坐在一艘小船之上,徐徐前行。
指生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欣赏画面。
谈谈看了画面后的感受。板书:静。
⑼ 师:小洁乘着游船,行进在这蓝天碧波之上,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生补充)。
出示句子:“她觉得自已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
师:多么美妙的感受啊!自己练习有感情读一读。
师: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啊!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段话。体会湖水的清和静。
师:还喜欢哪部分?为什么?
⑴ 生答:我喜欢小鱼这部分;因为小鱼很快乐。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描写小雨的句子吗?
生读:清澈的湖水里有许多小鱼在游。一条银白色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浪花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表演呢!
师:说说这些小鱼在这清澈的湖水中生活得怎样?
生答,教师板书:小鱼乐。
⑵ 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的快乐。
⑶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同学比赛,大家评议。齐读。
⑷ 师小结:(指板书)这里的景色静也美,动也美,所以小洁看得──(生补充:入神了)。板书:入神了。
过渡:可是后来,小洁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什么呢?
4、自由读第4自然段后面的部分。
⑴ 指生读:说,其他学生补充。
⑵ 师:是啊,小洁的心里也像这起了皱纹的湖水一样不再平静,她用企盼目光望着湖水。
⑶ 师:什么是“企盼”?小结在企盼什么?
生答。其他同学补充”
⑷ 齐读。突出小洁的不满。
5、师: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想:小洁跨上岸,四处张望什么?
⑴ 指生读最后一段。
⑵ 指生回答。
生:她在寻找清洁工。
生:她在寻找那位扔香蕉皮的小孩。
师:如果你是小洁,会对这位小孩说些什么?同桌试着表演。找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生:她寻找垃圾箱,想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可联系上文)
生答。及时鼓励。
四、总结全文,延续美
1、师:如果小洁就在你身边,你想怎样夸夸她?
学生夸小洁。
师:是啊,小洁的心灵就像这清澈的湖水一样美丽。
2、师:我知道,咱们班有很多智多星,想一想,为了使这清澈的湖水永远清澈,我们今后应当怎么做?,生答。
师:对,通过我们齐心合力,共同努力,潮水将更加清澈,小草将更加葱绿,天空将更加蔚蓝,地球上将生机一片。
五、布置作业
1、出示媒体资源中的读读说说部分:
600)this.style.width='600px'; border=0 />
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仿照上面的例子设计两则保护环境的广告语,并配上插图,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出示以下词语,认读:
两侧卷起欣赏石龟镜子映出变幻表演香蕉扔掉跨步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猜字谜、编字谜活动:
⑴ 学生编自读字卡,边把字卡摆开,做猜谜找字的准备。
⑵ 老师说字谜,学生猜字谜,并迅速找出字卡大声读出来。如:
中午的太阳。(映)
幼儿力不够。(幻)
足球踢的棒,大家都夸奖。(跨)
跳出圈子,再也不直了。(卷)
⑶ 学生编字谜,大家猜
做小老师活动:
由猜字谜、编字谜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做第一位小老师,可考查任意一位同学的认字情况,并任命下一位小老师。
二、指导写字
1、用生字卡出示“我会写”里的字,读一读。
2、贴出这些字卡,老师边贴大家边读。
3、给这些字组词。
4、引导观察,学生到黑板上给生字分类,并讲出想法。
只要学生分得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六个左右结构的字可分到一起,也可以把两个提手旁的字归在一起。
5、练习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⑴ 引导观察,找共同点:
提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⑵ 学生描红,试写。
⑶ 交流体会,说说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⑷ 教师根据学情示范指导,重点强调:
① “扔”字的右边的笔顺,可借鉴以前学过的“奶”字右边的书写方法。
② 注意“舟”和舟字旁的区别。
③ 本课有两个带目字旁的字:眼、睛。教学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区分“目”字旁和“木”字旁,把目字旁称为“眼目旁”,把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记忆。然后,请学生观察并注意带目字旁的字一般要写得左窄右宽。
⑸ 学生练写。
⑹ 展示、评议。
⑺ 练习书写“失、觉”。
“觉”字要侧重引起学生注意下面是“见”不是“贝”,练习写好最后一笔竖弯钩。可联系字义帮助记忆:想想为什么“觉”字下面是看见的“见”呢?
三、背诵课文
1、再读课文,看看哪儿写得美,哪儿写得好,用笔画出来。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两遍。
3、想办法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4、把喜欢的部分背诵给好朋友听,请他帮助纠正。
四、拓展练习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填一填部分,让学生填空,积累词语。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仿一仿部分,请学生仿照例句仿写比喻句子,掌握比喻句的写法,体会“一边……一边……“的用法。
3、合作续编:
想想小洁向哪儿跑去,又做了什么,小组讨论接着讲下去。
五、作业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chè bō wén xīn shǎng sài pǎo jìng zi
( )( )( ) ( )( )
biàn huàn biǎo yǎn xiān gjiāo pàn wàng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去( ) 仍( ) 幻( ) 盼( ) 纸( )
丢( ) 扔( ) 幼( ) 扮( ) 低( )
juǎn( ) huà( ) cháng( )
卷 划 长
juàn( ) huá( ) zhǎng(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 ),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 ),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 )呢。
⑵ 湖水像—面( ),映出了( )、( ),还有( )的山峦。
⑶ 瞧,( )的湖水里有许多( )在游。一条( )的小鱼跃出水面,又在( )中消失,好像在给游人( )呢!
水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学生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⑴ 自由读第三段。
⑵ 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⑶ 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⑷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为能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学生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我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高兴
(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周总理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学生介绍。
(学生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引导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出示要求认识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字型。
⑵ 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⑶ 用组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
⑴ 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⑵ 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⑶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我会读(出示生字词)
我会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
水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读准字音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文,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tong hu shi 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 sai ken li 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 huang dai 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音:
赛:读平舌音。
湿:读翘舌音。
幸:读后鼻音。
离、淋:读边音。
字形:
幸:不能跟辛混淆。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去拼音,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
2.简介:西双版纳凤凰花。
3.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4.从第1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5.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五、教学生字。
课文读的好,字也会写得好。
1.分析字形。
互、泼、离: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 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xiang zheng zhun bei po shui yi nian yi du
( ) ( ) ( ) ( )
pang bian li qu ken ding shi lin lin
( ) ( ) ( ) ( )
二、数笔画,填空。
离:共()画,第9画是()。
互:共()画,第2画是()。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
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
(2)自读第3自然段
(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二、造句
------有的------有的------:
三、搜集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开个以民俗为题的读书汇报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背诵课文。
2.做课堂联习。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
2.同座位互背,还可以做做动作。
3.指名背。
4.全班齐背。
三、做课堂作业 。
作业 设计
一.在挂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花瓣()的泼水节
()的鼓点()的清水
()的鸟儿()的生活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来鸟岛玩的人很多。
很多人来鸟岛玩。
1.小草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2.花丛中飞舞着美丽的蝴碟。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了大街上。
2.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不肯离去。
四.造句。
一年一度
迎来
附:板书设计 :
21.欢乐的泼水节
早早 早已
追赶 泼水